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白话第一编年史-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会到死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免身立功,以明先王之志,这才是臣的上策。身受毁短诽谤,以至于殉身毕命,以坠先王之名,那是臣万万不敢的。臣听说古代的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会因小节沾污自己的名声,臣虽不才,也曾经受教于君子,希望君王明察。”
于是燕王复以乐毅之子乐间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又与燕国相通。后来乐毅卒于赵国。号为望诸君。
田单为齐国的相国。有一次过淄水,见一老人过河时因为受寒,走出水后走不动了,田单就将自己身上的皮衣脱下来给老人穿上了,齐王见了心里就有点疑忌。说:“田单这样以小恩小惠施于人,是要收买我的齐国吗?”不早作打算,恐怕以后就会为变。“四顾无人,见廊檐下坐着一个穿珠子的人,就把他叫过来问:”你听到我说的话了吗?“
那人说:”听到了。“
齐王说:”你以为怎么样?“
那人说:”大王不如将田单的善举变成大王的善举。大王先表彰田单的善举,然后下令说,寡人担心百姓饥饿,田单就将他们聚集起来,分给他们粮食。寡人担心百姓寒冷,田单就解下身上的皮衣送给他,寡人忧劳百姓,田单也和寡人一样忧形于色。田单有这样的善举,而大王嘉奖他,田单的善行也就是大王的善行了。”
齐王说:“有道理。”于是赐给田单牛酒。过了几天,那位穿珠子的人再去见齐王。说:“大王上朝的时候,应该在庭院中揖让他,并且亲口慰劳他。”于是下令访求民间饥寒者,赐给他们粮谷。然后使人到民间私访,只听百姓纷纷传说:“原来田单爱护百姓,都是出于齐王的主意啊。”田单向齐王推荐貂勃,齐王重用他。齐王有幸臣九人,准备中伤安平君。相约去对齐王说:“燕国伐齐国的时候,楚王使将军将万人来帮助齐国。如今国家社稷已经安定,为什么不派使者去楚国致谢呢?”齐王说:“那么谁可以胜任这个差事呢?”
九个人同声说:“貂勃可以。”
貂勃出使楚国,楚王受礼而且热情招待,以致貂勃数月不能返国。这九个人就相约去对齐王说:“以一个下臣而被万乘之君热情招待,还不是因为他有大的势力罩着?况且安平君与大王君臣无异,上下无别,看他的志向似乎将要为不善之举,他内抚百姓,外怀戎翟,礼重天下贤士,一定是将要有所为。不信大王改日观察一下看看。”
第二天,齐王说:“召丞相田单来。”
田单免冠赤足肉袒而进,退而请死罪。
又过了五日,齐王说:“先生无罪于寡人。只是希望先生尽你的人臣之礼,而寡人尽我的君王之礼罢了。”
貂勃从楚国回来,齐王赐予酒席。酒酣,齐王说:“召丞相田单来。”
貂勃避席稽首,说:“大王的贤能比得过周文王吗?”
齐王说:“我不如他。”
貂勃说:“我早知道大王不如他。大王自比齐桓公如何?”
齐王说:“我不如他。”貂勃说:“我就知道你不如他。但是周文王得吕尚使他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使他为仲父。如今大王得安平君,只是说田单,大王怎么能说这样的亡国之言呢。自从开天辟地以来,为人臣而有功劳者,有谁能比得过安平君?大王不能守大王的社稷,燕人兴师袭齐,大王逃到城阳的山中,安平君以区区即墨三里之城,敝卒七千人,擒其司马而夺回千里之齐。当时的情形,如果他要舍弃城阳的大王自立,天下恐怕没有人能制止。然而他知道从道义上来讲不能这么做,故迎大王于城阳的山中,大王才得以返国。子临百姓。如今国已定,民已安,大王却说田单。小孩子也不会这么做的。请大王赶快杀了这九个人,以谢安平君。不然,国家真的就危险了。”
于是齐王就杀了这九个人,并将他们的家逐出国都。又加封安平君夜邑万户。
田单将要攻打狄国。去见鲁仲连。鲁仲连说:“将军攻狄,不会成功。”
田单说:“臣以即墨破亡余卒,大破万乘之燕,光复齐国。如今攻狄却不能成功,怎么可能?”说完上车不谢而去。遂起兵攻狄,三个月而不克。齐国的小儿歌谣说:“大冠若箕,修韧拄颐。攻狄不能下垒,枯骨成丘。”田单于是始有惧心,去问鲁仲连说:”先生说田单不能攻下狄国,请你说说你的看法。“鲁仲连说:”将军当年在即墨,身先士卒,常对士卒说,社稷已经危亡,不努力战斗,将不知将来会魂归何方。将军与士卒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士卒们听到将军励志的语言,莫不挥泣奋词而欲战。这是破燕的原因。如今蒋军东有夜邑,西有淄水上的娱乐。有生之乐而无必死之心,所以不能取胜。“
田单说:”我有主意了。请先生记住我说的话。“
第二天,励志循城,亲冒矢石,身先士卒,很快就将狄城攻下。
当初,齐涽王灭宋,欲除去孟尝君,孟尝君奔魏。魏昭王用为相。与诸侯一道伐破齐国。涽王死,襄王复国,孟尝君中立为诸侯。无所属。襄王新立,畏惧孟尝君,和他联合。孟尝君卒,诸子争立。齐魏连兵将薛灭掉。孟尝君绝嗣。
三十七年。
秦大良造白起伐楚拔郢。焚烧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能再战。往东北迁都于陈。秦以郢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
三十八年。
秦武安君平定巫。黔中,初置黔中郡。
魏昭王薨。子安釐王立。
三十九年。
秦武安君伐魏,拔两城。楚王收东地兵,得十余万,复西取江南十五城。
魏安釐王封其弟无忌为信陵君。
四十年。秦相国穰侯伐魏。韩国的暴鸢救魏。穰侯大破韩军。斩首四万级。暴鸢逃到开封。
魏国纳八座城池求和。穰侯继续伐魏,走芒卯,入北宅。魏国人割温地求和。
四十一年。魏国再次与齐国合纵。
秦穰侯伐魏。拔四城。斩首四万。
鲁涽公薨。子顷公立。
四十二年。赵人魏人伐韩国的华阳。韩人告急于秦。秦王不救。韩相国对陈筮说:”事情紧急了。愿先生虽病也一定要去秦国走一趟。“于是陈筮就到秦国去了。见到穰侯,穰侯说:”是不是事情紧急了才使先生来?“
陈筮说:”不紧急。“
穰侯发怒说:‘不急你来干什么?”
陈筮说:“韩国如果危机了就会改变主意而与他人联合,因为还未到危机的时候所以才使我来。”
穰侯说:“好吧,请让我发兵吧。”
于是与武安君及客卿胡杨救韩。八天而至。败魏军于华阳城下。走芒卯,虏三将。斩首十三万。武安君又与赵将贾偃作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
魏国的段干子,请求割南阳给秦国求和。苏代对魏王说:“想得官印的是段干子,想得土地的是秦国。大王如果一味的迁就,使要地者有地,要官者有官,魏国的土地将尽了。以地事秦,就如同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魏王说:“是这个道理。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切都来不及改变了。”
苏代说:“只要大王从现在开始与东方诸侯联合,同心抗秦,事情未必不可改变。”
但魏王不能用其言,于是以南阳与秦国讲和。
韩釐王薨。子桓惠王立。
韩魏既服于秦,秦王将使韩魏与武安君伐楚。还未行而楚国的使者黄歇到。听说了这件事,恐怕秦国乘胜一举灭掉楚国。就上书说:“臣听说物极必反,至高必危。如今大国的土地遍天下,这是有史以来所没有的。先王三世不忘想法与齐国接壤,以败从亲。今日大王使盛槗在韩国做事,盛槗以其地入秦,这样大王不用兵威而得百里之地,大王确实有才能。大王又举兵攻魏,堵住大梁的门户。一举拿下河内之地,并拔燕国的酸枣,入邢。魏国的大兵云集却不敢轻举妄动。大王的功劳也实在太多了。大王休甲息众,两年以后再次出兵,又破齐败赵臣魏,大王的功劳已到了极限了。此时大王若能保功守威,先放下攻取之心,在既得的土地上广行仁义,使这些地方永无后患,那么三王之业,五伯之功,也无法与大王相比。大王若只是依仗人众之多,兵革之强,想要以武力臣服天下之主,臣恐怕会有后患的。易上说,狐涉水,濡其尾。这是说开辟容易守成难。当初吴*越,从而伐齐,既胜齐人,归而为越王所擒。智氏信韩魏,从而伐赵。晋阳将下,韩魏反叛,智伯身死国灭。今大王只恨楚国不灭。但忘了灭了楚国,其实也强大了韩魏。臣以为大王不该这么做。今日大王相信韩魏,就如同吴*越,臣只怕韩魏卑辞除患,其实是将要欺大国啊。为什么这么说呢?大王对于韩魏来说,没有重世之德,只有累世之怨,韩魏两国父子兄弟相继死于秦国已有十世了,因此韩魏不亡,是秦国的社稷之忧。大王资助他,与他们一起攻楚,不也太过分了?况且攻楚该怎样出兵?不是得借道于仇敌韩魏吗?兵出之日,大王难道不怕他们兵反于后吗?如果不借道,那就要攻随水右壤,那里可都是广川大水,不毛之地。这样大王就只有毁楚之名而无得地之实。而且大王攻楚之日,四国都将起兵响应大王。秦楚交战,魏氏将出攻故宋之地,齐人南攻楚,泗上之地将归齐。这些可都是平原四达肥沃之地。如此则天下之国,当属齐魏最强了。臣为大王计,不如善待楚国,与楚国联合对付韩国。韩国一定会敛手而朝王,韩国臣服了,魏国就会胆寒,不得不拱手称臣。”
秦王从黄歇之请,停止出兵。
黄歇归楚,秦王就使人向楚国约亲。
………………………………
卷五 周纪五(1)
四十三年。楚国以左徒黄歇陪侍太子完在秦国为质。秦国置南阳郡。
秦魏楚共同伐燕。
燕惠王薨。子武成王立。
四十四年。赵国的蔺相如伐齐,至平邑。
赵国的田部吏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依法严治,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大怒,将要杀他。赵奢说:”君侯在赵国为贵公子,如今纵容家人不守法,那么法的作用就会削弱。没有了法度,国力就会削弱。国家弱了,诸侯就会加兵于赵。这样就不会有赵国。没有赵国,君侯怎么有此富贵呢?以君侯之贵,如果奉公守法,则可以做到上下齐同,这样,国家就可以强盛,国家强盛了,赵国的社稷才能稳固,社稷稳固了,君侯才能永为贵戚。名重天下。“
平原君以为他有贤才,就向赵王推荐。赵王使他治国赋,国赋大平。百姓富足而府库充实。
四十五年。秦伐赵,围於于。
赵王召廉颇,乐乘问计,说:”可以去救吗?“
两人都说:”道远险狭难救。“问赵奢。赵奢说:”道远险狭,就如两只老鼠在洞穴中相斗,将勇者胜。“
赵王就令赵奢将兵驰救。赵奢领军,才出邯郸三十里就驻扎下来了。下令军中说:”有敢以军事进谏的,斩首。“
秦国的大军驻扎在武安西,鼓噪勒兵,武安城中屋瓦都被震动。军中有一小校大声说应该赶快救武安。赵奢立即将他斩首。坚壁二十八天不行。又重新增加壁垒,秦国的间谍进入赵营,赵奢好酒好菜招待,然后放他出营。间谍回报秦将。秦将大喜说:”离开国都三十里就不走了,而且深壁高垒,於于非赵所有了。“
赵奢既已打发了秦国的间谍,就命令部队卷甲而行,一日一夜急行军,至於于五十里下寨。
军垒成。秦军才发觉。于是尽起大军前来堵截。赵国军士许历请求以军事进谏,赵奢请进。许历说秦人没想到赵军突然而至,将军应该趁初来的锐气,结重阵以待秦军。”
赵奢说:“请说说你的看法。”
许历请受刑。赵奢说:“先前的命令只适合在邯郸执行。”
于是许历又请谏说;“先占据北山者胜。后至者必败。”
赵奢点头同意。就使偏将带万人抢上山头。随后秦兵至,争山头不得。赵奢纵兵击秦军,秦军大败。解於于围而还。赵王封赵奢为马服君。与廉颇同位。以许历为国尉。穰侯向秦王推荐客卿,使他伐齐取刚寿,以增加他的封地陶的面积。
起初,魏国人范雎,从中大夫须贾出使于齐,齐襄王仰慕他的口辩,私下里赐给他金子和牛酒,须贾知道了,以为他一定是因为将魏国的秘密告诉了齐王才会得到赏赐,回国后就告诉了当时的相国魏齐。魏齐大怒。使人鞭击范雎,折肋断齿,范雎装死,于是魏齐使人用破席卷着放进厕所。让那些喝醉了的门客用小便溺他。以便惩戒使后来的人不要乱说话。
范雎对守着他的人说:“你能把我救出去,我一定好好报答你。”
看守的人就请求将厕中的死人扔掉算了。魏齐正在醉中,就随口答道:“好吧。“范雎得以逃出。魏齐醒酒后又后悔,又使人搜求不得。魏国人郑安平,带着范雎逃走藏匿,改名叫张禄。秦国的王稽出使魏国,范雎夜见王稽。王稽悄悄将他装在车上一道归秦。并向秦王推荐。秦王与他相约在离宫相见。范雎假装不知永巷,直入其中。秦王到了,见永巷有人从行的宦者大怒,追赶着他说:”大王来了,还不让开?“范雎假装说:”秦国哪里有大王?只听说有太后和穰侯。秦王隐隐约约的听到了他说的话,就屏退左右,跪着向他请教说:“先生有什么话要指教寡人吗?”
范雎只是唯唯而应,并不发一言。一连三次,范雎都是唯唯不答。
秦王说:“先生难道不愿意指教寡人吗?”
范雎说:“怎么敢呢?臣是羁旅之臣,同大王又没有深交。而我所要说的,都是匡君之事,处在人的骨肉之间,愿效愚忠,但不知大王心里是怎样想的。这就是大王三问而臣不敢答的原因。臣知道今日说了,明日就可能伏诛。但臣还是不敢回避。死是为人所不能免的,假如可以对秦国稍有补益而死,是为臣的最大愿望。只是害怕臣死之后,天下钳口,再没人敢进忠言了。“
秦王跪着说:”先生是什么话。今日寡人得见先生,是天叫先生来帮寡人,以存先王之宗庙。事无大小,上至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直言无讳。不要对寡人存疑。“
范雎拜,秦王对拜。
范雎说:”以秦国之大,士卒之勇,整治诸侯,就如猎狗扑兔,雄鹰捉鸡。但却闭关十五年,不敢出兵山东,是因为穰侯为秦国计谋不忠的缘故,而大王也有失计的地方。“
秦王跪着说:”请问那方面失计?“
但是当时左右多有窃听的人,范雎不敢说以内事,就先说外事,顺便观察一下秦王的打算。因此说:”穰侯越过韩魏而攻齐国的刚寿,就是失计。齐涽王南向攻楚,破军杀将,再辟地千里,但却尺寸土地也没得到。这岂是他不愿得地?是因为形势所迫不能有地。诸侯见齐国疲敝,起兵伐齐,齐国几近灭亡。这是因为由于他伐楚,而使韩魏得了鱼翁之利的缘故。如今大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地是大王的寸地,得尺土是大王的尺土。韩魏对于中国来说,是天下的枢纽之地。大王若想称霸,就一定要占领这个枢纽之地。以威服楚赵。楚强则先威服赵国,赵强则先威服楚国。楚赵皆服,则齐国一定恐惧来服。齐国已服,韩魏就可成虏了。“
秦王说:”很好。“就用他为客卿,参与军事。”
四十六年。秦国的中更胡伤攻赵国的於于,但未能攻克。
四十七年。秦王用范雎之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城。
四十八年。秦悼太子在魏国为质时卒。
四十九年。秦拔魏国的邢丘。范雎日益亲用事。因乘机对秦王说:“臣在山东的时候,只听说齐国有孟尝君,不见人说有齐王。只听说秦国有太后穰侯,不见人说有秦王。能独掌国家大权称为王,掌握杀生大权称为王,今天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华阳,泾阳击断不讳,高陵进退不请。四贵横行而想使国家不会倾危,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有这四贵在,下边的百姓都以为秦国没有王在。穰侯的使者凭着手中的大权,决制于诸侯。剖符于天下。征敌伐国,谁敢不听?战胜攻取,则利归于穰侯。战败,则结怨于百姓。归祸于社稷。臣又听说,想要使木质结实,就得砍去多余的枝桠。砍去枝桠就会伤及木心。都市大了就会危及国家安全,臣下过于尊崇了,就会显示国主的卑微。淖齿接管齐国,射王股,抽王筋,将其悬于庙梁之上经宿而死。李兑管赵,囚主父于沙丘,百日而饿死。在臣看来,四贵用事,情形和淖齿,李兑之流相仿。三代之所以亡国,是因为将国政交给大臣,自己纵酒游猎。他所托付的人,又是妒贤嫉能的人,他欺下瞒上,以成其私心,不为国家大计着想,而人主却不知觉悟,因此才失去了国家。今天,自有品秩以上的官吏直到朝中大员,下及大王的左右,无不都是相国之人,我见大王独立于朝,从心里为大王感到害怕。万世之后,有秦国者,我怕不是大王的子孙了,”
秦王以为确如他所说,于是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于关外。以范雎为丞相。封为应侯。
魏王使须贾去秦国礼聘。应侯换上破旧的衣服前去见他,须贾吃惊的说:“范叔原来没死啊。”见他寒酸,留坐饮食,找出一件新衣给他换上。于是为须贾驾车至相府。说:“我先进去为你向相国通报。”
须贾见他许久不出感到奇怪,就问守门人。守门人说:“府中没有叫范叔的。刚才那位是我们的相国张君。”
须贾知道受骗,只好膝行入内谢罪。应侯坐在那里责让他,并说:‘你所以得不死的原因,是因为你曾经赠袍留饭,还有一点故人之情。“
于是大设供具,招待诸侯宾客。使须贾在堂下角落坐。将喂马的苴豆放在他面前,使他像马一样食用。并使他回去告诉魏王,速斩魏齐头来,不然的话,将要进兵屠大梁。须贾回国后将经过告诉魏齐,魏齐奔赵,藏在平原君家。
赵惠文王薨。子孝成王立,以平原君为相。
五十年。秦宣太后薨。九月,穰侯出就封地陶。
司马光说:穰侯援立昭王,为其除灾去害,荐白起为将,南取鄢郢,东辟地至齐,使天下诸侯稽首事秦,秦国之所以日益强大,都是穰侯的功劳。虽然他处世骄恣贪秽,足以致祸,但也未必尽如范雎之言,像范雎这样的人,也并不是处处为秦国尽忠,只是为了得到穰侯的位置而毁短他罢了。但因此使秦王绝母子之义,失甥舅之恩。如此说来,范雎才是真正的傾危之士呢。
秦王以子安国君为太子。
秦伐赵。取三城。
赵王新立,太后用事。向齐国求救。齐人说:“必须以长安君为质,才可出兵。”
太后不同意,齐国就不发兵。大臣强谏。太后就明着对左右说:“谁再敢说要长安君出国为质的,老夫一定以唾液唾其面。”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
太后满面怒气使人请他进来。左师公不慌不忙的进来坐下,自己向太后致谢说:“老臣因为足疾,好久未和太后见面了,虽然私下里原谅了自己,但是恐怕太后身体有什么不适,所以想来看看太后。”
太后说:“老身平日里都是靠着车子出行。”
触龙说:“平时的饭量还没有减吧?”
太后说:“主要是吃粥。”说着,太后的面色逐渐转为温和。
触龙说:“老臣的少子舒祺,年龄最小又最不肖。但是老臣年老了,很是怜爱他。愿使他得以补为官缺,为国家尽力。老臣冒死上闻。”
太后说:“好吧,多大年龄了?”
触龙说:“十五岁了。老臣愿在有生之年托付他,一旦离了这个世界,就顾不了他了。“
太后说:”男子汉大丈夫也偏爱你的少子?“
触龙说;”其实比妇人更甚。“
太后笑着说:”你不知道,妇人比你们男人爱子之心要深。“
触龙说:”老臣以为太后爱燕后过于长安君。“
太后说:”你错了。不如爱长安君深。“
左师公说:”父母爱其子,就应该为他做长远的打算。当初太后送别燕后的时候,执其手而哭。是担心她远行离家,因此忧伤。等她走了,不是不想她,但在祭祀的时候,总是祝告她不要回来。这不就是为她们长久之计,好使子孙世世为王吗?“
太后说:”是啊。“
左师公说:”如今三世以上,至于赵王子孙为侯的,还有人见在吗?“
太后说:”没有。“
左师公说:”这岂是因为人主的子孙为侯都不善呢?只是因为他们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但却挟国家重器过多的缘故。长此以往,近者祸及其身,远者祸及子孙。今太后尊崇长安君之位,将天下肥沃之地分封给他,但却没想到要他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