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秦末争鼎-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参一脸的歉然,他略带自责的说道:“哎,方才是让刘小弟伤了钱财,参心中过意不去。”
“呵呵。”刘元淡淡一笑,“原来是因为此事,曹大哥多心了,我泗水亭如今财力丰厚,这些钱财倒不用放在心上。”
“好一个不用放在心上,刘亭长果然财大气粗。”突然一声朗笑,让众人寻声望去。
“是你?”大牛急忙站起身子,目光不善的看向来者。
曹参和刘元也对视一眼,心中都有疑惑。刘元缓缓上前,他拱手说道:“过路钱可都已经给你,不知你又来有何事?”这人不是别人,正是那匪头周三,不过此时周三却是一身平民装束,这也让刘元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测。如此匪头岂会没有人暗中支持?否则这些匪徒如何能在青芒山站稳脚跟,毕竟这青芒山乃是北进大梁的必经之路,按理来说,大梁的县衙不会坐视不理,可偏偏就有这么一伙盗匪,其中的错综关系自不必多说了。
“刘亭长,我家兄长有请!”周三向刘元拱手行礼,而后沉声说道。
“你家兄长?”刘元眉头微蹙,他心下疑惑,这周三的兄长究竟是何人,又为何要见他,随即他询问道:“不知你家兄长又是何人?”
“我家兄长乃周市!”周三毫不避讳的说道。
刘元点了点头,周三当众说出,也是为了显示他家兄长的诚意。不过,周市这名却又让刘元想到了前世秦末大乱时故魏的反秦名将。他略有惊讶,联想到此处乃大梁城,这周市或许正是前世那人。若真是这样,他倒不如前去见上一见。心中有了决断,刘元凝声说道:“好,元随你去。”
“不可!”曹参当即反驳道,“刘小弟,这人乃匪头,那周市恐也不是忠善之人,参绝不同意你冒然前往。”
“曹大哥所言极是,元哥还要三思啊。”周勃从旁附和。
“元哥,俺大牛也不同意。”大牛嘟囔道,自从沛县牢狱被训斥后,大牛这些日子也沉稳了许多。
刘元心下感动,知道众人都在关心他,他看向三人,微微一笑,说道:“不用担心,在这大梁城中他们还不敢胡乱非为。”大梁城不像青芒山,此时始皇帝威严还在,六国贵族还不敢明目张胆的破坏秦律。那青芒山的匪徒这大梁县令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这大梁城中若出了事,他可就难辞其咎了。
“哼!”周三不屑的冷哼一声,他撇了撇嘴,说道:“我家大哥可不像你们想的那般不堪。”
“元哥,让俺大牛陪你去。”见刘元没有改变决断的意思,大牛上前说道。
刘元沉心一想,说道:“周勃随我去吧,大牛你留下。切记,无论何事都要听从曹大哥的安排。”他又对大牛叮嘱道。
“曹大哥稍候,元去去就回。”
“也罢,你执意如此,那便小心应对。”曹参叹了一口气,提醒道。
刘元微微颔首,他随即看向周三,沉声道:“带路吧。”
进了大梁城,周三带着刘元二人绕过几个胡同,沿街向西走去,不多时,在一处幽静的院落前停了下来。周三敲了敲门,开门的是个精干的壮丁。刘元心细如丝,从匪徒到家中仆役,这周市所用之人均是身强体壮的大汉,若说这不是暗中招兵买马,他自己都有些不相信。
进了院落,堂中一中年男子迎面而来,只见他面带喜色,爽朗的笑道:“不知是刘亭长,青芒山之事还望勿怪。”
刘元暗下打量,这男子便是周市了,他微微拱手,沉声道:“不知周大哥请元过来有何吩咐?”
“哈哈,刘亭长是个直爽人。走,先进屋再说。”周市倒是热情。
到了堂中落座,周市命人端上米酒,他端起陶碗,含笑说道:“刘亭长尝一尝我大梁的米酒如何?”
一碗下肚,刘元拱手再道:“甘甜可口。”
“刘亭长若是喜欢,便多吃几碗。”
刘元挥了挥手,他盯着周市,眉头一蹙,郑重的询问道:“周大哥若只是请元吃酒,那元只好请辞了。”
“呵呵。”周市低眉一笑,他点了点头,道:“既如此,市也不扭捏了。刘亭长的瓷器可是远近闻名,市远在大梁也是有所耳闻。”
“周大哥是想要这瓷器?”刘元眉头舒展,若是这样倒也好办了。
周市摇了摇头,他面色突然凝重,低沉说道:“非也,市需要米粮。”
闻言,刘元心下一惊,这周市要米粮做甚?再想到此人暗中收买的兵马,刘元深沉的看了看周市。可转念一想,这大梁土壤肥沃,河流密布,乃是产粮重地,又岂会缺粮,周市为何要找他购粮?
见刘元疑惑,周市苦笑的解释道:“刘亭长不知,今年大梁雨量过甚,致使河流水涨,农田淹没,产粮甚少啊。”
刘元暗自点着头,原来是水涝,难怪周市欲要买粮。“周大哥为何要找元购粮,这砀郡的世家大族可是不少。”
“刘亭长既然问了,市也便坦诚相告。”周市倒是诚恳,毫不隐瞒的说着,“我周市不过一介布衣平民,这些世家大族又怎么会看的起我?”
听到周市话中的寂落与自嘲,刘元倒未怀疑,平民与世家之间的差距犹如鸿沟,可不是想逾越便可逾越的。而他自己若不是因为瓷器,恐怕也不会受到世家大族们的青睐。刘元并未立刻答应周市,泗水亭的米粮皆是瓷器换取而来,乃是他积蓄力量的根本,他不可能为了周市而自掘坟墓。
“我知刘亭长不缺钱财,若是刘亭长愿意……”周市见刘元表情未动,他一咬牙,像是下定了决心一般,说道:“市愿以青铜兑换米粮。”
………………………………
第五十六章 交易
“青铜?”刘元面色一惊,他目光深邃,这周市是何意,莫非是在试探他?“周大哥所言,元有些不明。”他故作不知的说道。
“刘亭长就莫要再打趣市了。”周市摇头一笑,他面上一副早已知晓的表情,淡淡说道:“市已打探了刘亭长在泗水亭的所作所为,积累钱财、囤积米粮,呵呵,这不正是我们这些六国义士暗中所行之事吗?沛县乃故楚之地,不瞒刘亭长,早些年市也曾见过故楚的项梁先生。不知刘亭长可否是项梁先生的门客?”
听到这里,刘元终于明白过来,原来周市误将他当作义士了。他眉头紧蹙,看来自己还是露出了马脚,若是有心人稍作打探,难免会有疑心。听到周市的问话,刘元微微摇头,他拱手说道:“周大哥误会了,元只是一小小亭长,可不认识项梁。”
“不认识?”周市面带惊讶,“刘亭长呀,市乃坦诚相待,也望刘亭长开诚布公。”
刘元心下沉思,这周市确实坦诚,即便是青铜这种禁物后者都毫不避讳的提出。他再次看向周市,心下决断,拱手沉声说道:“好,既然周大哥急需米粮,元愿交换。”米粮是根本,不过泗水亭可用瓷器换取,他现在并不缺少,倒是这青铜可谓是及时雨,用米粮换取青铜,怎么看他都不吃亏。
“不知周大哥这青铜从何处得来?”刘元又询问道,青铜可比米粮珍贵,周市既然愿意拿此交换,可见后者储量甚多。
“呵呵。”周市捋胡一笑,听到刘元愿意交换,他也心下高兴,于是也爽快的回答道:“刘亭长有所不知,这青芒山本有一处矿洞,如今正在市手中。市虽是一介平民,但在这大梁还是有些能力的。”
刘元颔首,这矿洞可非比寻常,周市能够在青芒山站稳,足见他在大梁的威望以及人脉。再联想到周市此次换粮,若是分发下去,怕是威望再涨。刘元深沉的看着周市,此人也不是愚钝之人。兑换之事定下,二人又商讨了一些细节,不过在如何运送上,刘元却有些犯难了。
青铜可不是寻常货物,一旦被查,罪责将重啊。刘元米粮换铜,可谓是赌博,然而一旦赌胜,却可影响日后的大事,毕竟这兵刃不可却少。
“这运送嘛,市可保到横阳,至于横阳之后,市就无能为力了。”
刘元点了点头,能到横阳已算不错了,“之后便由元来想办法吧。”
出了周市的庭院,刘元这才对周勃说道:“青铜事关重大,不容有失,此事便交于你去做。”顿了顿,他又叮嘱道,“从横阳到谯县当是小心,至于谯县之后,若是能得到夏侯家的帮助,倒是可以省去许多麻烦。”
“夏侯家乃是谯县的大族,此事还需夏侯大哥出面。”周勃也是赞同的附和道。
“走吧,先回去。”刘元颔首。
二人行速颇快,不多时就已返回到了押送队伍中。见到刘元后,曹参也松了一口气,他笑道:“刘小弟再不回来,参可要带人前往大梁城了。”
“让曹大哥担忧了。”刘元歉然的行礼说道,“元有一事还望曹大哥理解。”
“哦,何事?”曹参凝声问道。
“是这样,那周市希望从我泗水亭购进瓷器,元欲让周勃返回亭内督促此事,还望曹大哥准许。”青铜之事自然不可能四处宣扬,对于曹参,刘元也只好谎言了。
曹参面色凝重,他表情变幻不定,最后才深沉的说道:“既如此,便让周勃回去吧。”泗水亭的壮丁只是负责押送,并非徭役之人,去除周勃一人,曹参尚可接受。
刘元闻言,诚恳而道:“元谢过曹大哥。”随后他又找到了夏侯婴,同样隐瞒了青铜,他细细告知后,说道:“所以,还望夏侯大哥修书一封,元可让周勃交于夏侯家。”
夏侯婴并未多言,他点头应下,“此事元弟放心,我夏侯家族在谯县还算有些脸面,婴会让族中之人护送商队。”
刘元命人取来兽皮,以及笔墨,夏侯婴当即在兽皮上款款写着。写完之后,他又叮嘱道:“婴身上也无任何信物,若是族中不信,周勃可将婴之孩名告知我家老娘。此名唯有我族中之人知晓,我娘听后,自会取信。”随后他将自己的孩名告知于了周勃,所谓孩名便是乳名。
见无纰漏,刘元又将周勃喊道一侧,他低声吩咐道:“你返回亭内后,立刻让刘方停止瓷器换粮。另外,将这封信件交于我岳父吕太公,他看后自会明白。还有,这青铜运到亭内后,你与刘方找个隐秘之处埋藏起来,切不可胡乱声张。”
周勃将两封兽皮信件贴身藏好,他也是一抹凝重,回答道:“元哥放心,勃知道轻重。”
“元哥自然信得过你。”刘元拍了拍周勃的肩膀,“路上注意安全,一切以自己为重,若是遇到麻烦,这些青铜不要也罢。”存人比存铜更重要。
“勃知道了,元哥,请保重!”周勃拱手行礼后,便带上水囊干粮以及盘缠沿路返回了,他需要到泗水亭组织商队运送米粮到横阳,而后与周市进行交换。
“走吧。”曹参这时也下令道,徭役的队伍继续前行。
刘元走在了队伍的最后,周勃离去后,押尾的重担便落在了他的肩上。刘季三人不知何时又再次与李正勾搭上,四人一路嘀咕,让刘元心下难安。
“兄长,当真要用青铜换取米粮?”大梁城内,周三不解的看向周市。
周市颔首感叹道:“这刘元不简单,他若真的仅是囤积米粮我倒无法判定。然而,他最后同意换取青铜,我这才确信其乃义士也。只是不知这刘元是故楚哪一位贵族的门客。”顿了顿,他又道:“这样,你派人前往会稽,或许项梁先生会对这刘元有所兴趣。哎,可惜我周市忠心故魏,却至今还不知魏咎公子流落何方。”
书友群:4…5…0…5…2…0…2…1…9,欢迎大家加入!!!
………………………………
第五十七章 始皇帝驾崩
就在刘元押送队伍的同时,始皇帝仍旧携重兵巡游大秦各地,以镇压国运。自从扶苏离去后,始皇帝的病情日益加重,他每日吞服仙丹以求与日月同寿。始皇帝不停的咳嗽,他的锦帕上难掩血迹,这是一只油尽灯枯的老虎。“赵高,出海的仙师可返回来了?朕的长生仙丹可求得?”
“回禀陛下,仙师尚未返回。”赵高恭敬的回答道。
“咳咳,还未返回?”始皇帝听闻后,喃喃自语,他突然一声暴怒,“朕要这仙师有何用?至今还未给朕求得仙丹。”
“陛下息怒,高已命人出海寻找仙师了。”赵高洁净的脸庞上有些低沉,始皇帝的病重让他日夜难安。
始皇帝微微颔首,“如此甚好,知朕者便只有你了。”
“启禀陛下,上卿蒙毅求见。”这时,车外的太监恭敬的禀报。
闻言,始皇帝低声道:“进来吧。”
而赵高却是面色阴沉,他与蒙家势同水火,尤其是蒙恬与蒙毅两兄弟早就想置他于死地了。
蒙毅进来后,见到赵高,他同样不喜。随后他又对始皇帝躬身行礼,凝声说道:“蒙毅拜见陛下。”
“朕不是让你返回会稽了吗,你来又有何事?”始皇帝轻咳了几声,横眉说道。
蒙毅担忧的看向始皇帝,他当即回答道:“回陛下,毅本是已到会稽,不过却偶然得到了一件瓷器,故特来献于陛下观赏。”
“瓷器?”始皇帝被病痛折磨的面容上露出了疑惑,他询问道:“何为瓷器?”
“陛下请看。”蒙毅从怀中取出一件雕花小碗,继续说道:“这便是瓷器,不同于陶器,瓷器质地滑润,造型精美。”
始皇帝接过雕花小碗,他目光一禀,难得的露出一丝笑容,“很好,蒙毅,这瓷器甚多我心。此乃何人所做?”
“听闻乃是沛县丰邑泗水亭亭长刘元改进了陶窑,这才烧制出瓷器。”蒙毅立刻回禀道,“毅已打探过,这刘元在沛县威望名声颇高,是个德才。”
“嗯,我大秦有此德才倒是可喜。”始皇帝点了点头,随即他挥手下令道:“赵高,命人将这刘元带往咸阳,朕的陶俑也可改进。”所谓的陶俑自然就是后世的兵马俑了,始皇帝之所以欣喜,所看重的便是此处。
“诺!”赵高躬身接令,离去前,他又深沉的冷眼看了一眼蒙毅,见后者置若不见的神情,赵高心中暗恼。
始皇帝对于蒙氏兄弟颇为宠信,他也知自己的长子扶苏与蒙氏关系密切,不过他却没有阻拦,毕竟这大秦日后还是要交于扶苏,有蒙氏辅助,他也放心。“蒙毅,朕下令徭役北上修建长城,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听闻此言,蒙毅心中惊惑,他心知始皇帝是在试探他,蒙毅面不改色,恭敬的回答道:“陛下的大业毅不敢妄加揣测。不过,北方常有兵患,无论是曾经的燕国还是赵国,都曾修建长城抵御北患。陛下此举,自然也是一劳永逸。”
“嗯。”始皇帝点了点头,蒙毅所言甚得他心,于是他说道:“扶苏心系百姓疾苦这是好事,朕征战多年何尝不想给我大秦一个太平盛世?然北方兵患如鲠在喉,朕心难安。幸有蒙恬镇守边境,这才让匈奴不敢犯我大秦。扶苏何时能懂朕之心,若修成长城,我大秦三十万边军,朕至少可抽出一半西征蛮夷,开疆扩土。”始皇帝的雄心壮志依旧不改。
“陛下放心,毅会将您之言转告于扶苏公子,相信他会理解陛下的。”蒙毅沉声说道,始皇帝的壮志从未因为病重而消磨。
“咳咳……”
见始皇帝面色不好,蒙毅急切的关心道:“陛下,您的身体……”
始皇帝挥了挥手,略感疲惫的说道:“无碍,你先下去吧。”
“诺!”蒙毅恭敬的离去了。
未过多久,赵高返回,见始皇帝趴在了桌榻上,他惊吓的失声喊道:“陛下,陛下……”
始皇帝朦胧的睁开双眼,他有气无力,暮色迟迟的说道:“赵高,这圣旨由你来保管。”
赵高看向桌榻上一卷封口的绸缎,他点了点头,说道:“陛下放心,高会妥善保管。”
“嗯!”始皇帝低沉的细弱声音说道:“你也下去吧,朕很累,想要睡上一会。”始皇帝又继续趴在了桌榻上,马车继续行走,车身晃动,朦胧间,始皇帝感觉自己又回到了那个骑马征战的年代,他微微的一笑,“朕多想再征战一次。”
夜色下,一道流星划过天际,紧接着原本黑暗的夜空,点点繁星突然浮现,其中有几颗最亮的星辰闪烁不断。大江边上,一位老者仰头相望,他叹了一口气,喃喃说道:“巨星陨落,群星四起,大乱将至啊。”
江水汹涌,波涛不断,一叶扁舟逆流而行,舟上站有一道士,临近岸边,道士向老者拱手,恭敬的说道:“师兄。”
老者没有看向道士,只是淡淡的说道:“你既已出海,又回来做甚?”
“天下将乱,师弟放心不下师兄,还望您能随师弟一同前往海外。”这舟上的道士凝声回答道。
“你走吧。”老者挥了挥手,他又看向天际,随后负手转身离去,口中自唱道:“群星四起又何干,只做济北一石公。”
看着老者的背影,舟上的道士深深的躬身行礼,他又叹息道:“师兄多保重。”随即,一叶扁舟随江离去。
而在河内郡温县,同样有一女子仰望夜空,她没有说什么,只是面色凝重的返回了房中。
夜色中,赵高进了马车,他端着一碗米粥,恭敬的说道:“陛下,粥来了。”
见始皇帝毫无动静,赵高又上前一步,再道:“陛下,您醒一醒。”而始皇帝依旧不动,赵高心下疑惑,小心的拍了拍始皇帝的臂膀,“陛下,陛下……”
赵高试探性的摸了摸始皇帝的脸颊,他突然瘫坐在地上,任由碗中的米粥洒落,赵高面色惨白,“陛下,陛下驾崩了!”
书友群在简介里,欢迎大家入群!!
………………………………
第五十八章 赵高奸计
赵高心中慌张,始皇帝驾崩一事关系重大,他深吸了几口气,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赵高从怀中取出那卷圣旨,他拆开后,大惊失色,“竟然是立扶苏为二世皇帝。”赵高心中愤恨,若扶苏登位,岂还能有他的好日子?“陛下啊陛下,你这让我赵高如何活命呀。”
马车内没有其他人,赵高思来想去,他一狠心,狰狞的说道:“既如此,陛下就莫要怪我赵高了。”他整了整衣衫,出了马车,对留守的太监说道:“去将丞相李斯请来。”
“诺!”太监得令后急忙前往李斯之处。
不多时,马车外传来一道声响,“李斯拜见陛下,不知陛下召斯前来有何吩咐?”
听到声音,赵高从车内走出,他挥手将那太监遣离,而后对李斯微微拱手,含笑说道:“李丞相,请进吧。”
二人进了马车内,李斯当即行礼,对趴在桌榻上的始皇帝恭敬的说道:“陛下!”见始皇帝毫无反应,李斯眉头微蹙,他看向赵高,小声的询问道:“陛下还未醒?”
赵高点了点头,神情凝重的说道:“是高请李丞相前来的。”
“你?”李斯瞪向赵高,又怕吵醒始皇帝,因此低声喝斥道:“你找我来有何事?”
“陛下,驾崩了!”赵高沉声回答道。
“你说什么?”李斯惊声而道,“怎么可能?”他转而又向始皇帝喊道:“陛下,陛下……”始皇帝仍无反应,李斯也怔住了,他看向赵高,喝道:“陛下何时驾崩的?”
“应该不足两个时辰。”赵高平静的说着,他倒不惧李斯,“此乃陛下留下的遗诏,李丞相看一看吧。”
李斯急忙接过圣旨,他看后点了点头,凝声道:“既如此,我等需立刻将扶苏公子迎回咸阳登基为帝啊。”
赵高挥手,冷笑一声,他看向李斯的目光有些嘲弄,“让扶苏登基?李丞相莫非是自掘坟墓?这扶苏可是早就想治你我之罪,李丞相可要三思啊。”
闻言,李斯一顿,他厉声斥道:“赵高,你莫非想要违抗陛下的旨意?”
“旨意?”赵高冷漠一笑,他指了指李斯,低沉的开口说道:“陛下的旨意不还是丞相与高说的算?”他将那卷圣旨放在油灯上点燃,目光有些疯狂。
“你?”李斯震怒,他直接扇了赵高一个耳光,怒斥道:“你个阉人,岂敢说出此话?”
“我是阉人,那李丞相莫非是圣人?”赵高不怒反笑,他有些怜悯的对李斯说道:“李丞相扪心自问,他扶苏会放过你李家吗?你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你李家几百条人命想一想。莫怪我赵高现在没有提醒李丞相,扶苏可是有蒙家的支持。”
不得不说,赵高此言正中李斯要害,他顿时也犹豫了,他知道蒙恬可是一直盼着他李家衰败。李斯心中悲切,始皇帝的突然驾崩,让他措手不及。他一拍案台,无奈的说道:“你欲要如何做?”
赵高轻轻一笑,李斯的话让他定下了心神,他之所以找李斯前来,便是需要借助李斯在众臣中的影响。这时他沉声说道:“李丞相若是支持胡亥公子为二世皇帝,不就一切都解决了吗?”赵高终于说出了自己的谋划。
“胡亥公子?”李斯闻言,微微蹙眉,他有些担忧的说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