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小刁民-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贪心不足想得美,赵鼎明心里笑,脸上也呵呵做笑:“这事难。二房百户的缺,咱早已许给了三房族弟。”

    “你耍我”

    刘文清咬牙,眦目,瞪了笑吟吟的赵鼎明片刻,扭头看戚继光:“戚掌印,此事我刘家不服。”

    赵鼎明也扭头:“戚掌印,备倭城事关重大,不论是稽查还是平时,最少也该有百来号守军。有这百来号人坐镇,平日有备无患,在眼前如此形势下,充作骨干拉周围军余二百余人,足以撑起场面。”

    “可刘文清因私废公,这么大的城,只留下不足二十的老弱,余下都去他家翻地,忙着他刘家的活计,这叫个什么事儿”

    “他刘家闯下的窟窿,凭什么我赵家、张家要白帮着补贪心不足,吃着卫里的,还要砸卫里的锅”

    “况且都司府通报倭寇秋后会进犯,备倭城如此紧要之处,他竟然拉着人马去翻地,他眼中还有无卫里上下父老乡亲的性命不顾卫里大家只顾自家,这吃相贼他娘难看不撤姓刘的这头猪,我赵家子弟转头就走”

    刘文清也冤枉啊,昨日下雨,正好一口气翻地、肥地,哪能想到那位姓朱的道员如此不讲规矩。若按着惯例,前面那么多的千户所做缓冲,他足以将备倭城打点的气气派派。

    可怜巴巴望着戚继光,只希望戚继光看不惯赵家跋扈、乘火打劫的嘴脸,进而为他主持公道。
………………………………

第四十二章 大局所在

    第四十二章 大局所在

    刘文清可怜兮兮的目光望来,他与戚继光有亲戚关系。

    戚继光之父戚景通原来娶的是卫里张家的女子,却不生养孩子。断香火的压力下,戚景通又续娶王氏,五十六岁高龄生下戚继光。

    而刘文清的母亲,也是王家出来的。虽然与戚继光之母血缘较远,可终究是相识的。

    某种意义上来说,戚继光与张茂是同辈没血缘的亲戚。张茂的姑姑就是戚景通的原配,是戚继光名义上的大娘。

    所谓卫里的争斗,六七代人下来相互通婚,可以理解为一帮子姻亲宗族在闹矛盾。

    戚继光对刘文清的不堪表现本就心里不满,赵鼎明的逼迫在他看来不重要,重要的是张茂,这个他名义上的大表兄,比他大足足二十多岁的表兄。

    张茂慢悠悠饮一口茶,见目光都落在他身上,端着茶碗道:“刘操守的行为,完全够得上渎职。这一点,刘操守有何说法”

    刘文清歪着头:“备倭城常驻三百捕倭军,我刘家手里只有百来人,余下的可多是中千户所的。”

    “你的意思是指我中所各家必须要帮你姓刘的擦屁股”

    赵鼎明说着咧嘴:“可备倭城常驻捕倭军是轮替,现在全都是你福山所的,与我中所何干惹得朱道员发飙,卫里各家跟着倒霉,但最倒霉的只能是你刘家”

    刘文清瞋目片刻,长出一口闷气,低下头去。

    朱应奎发火,他刘家断无可能继续握着备倭城,连累卫里各家一起吃亏,到时候各家不说排挤刘家,还会联手起来给刘家一个教训。

    戚继光头大,轻咳两声道:“刘家有刘家的不该,但不能把卫里各家牵连进来。这是大局,在座的三位以及戚某,都要为卫里各家着想。”

    张茂点头:“是,戚掌印这话没错,要讲究大局,以大局为重。所以呐,刘家自己犯错捅了篓子,就该端正态度,让出备倭城。”

    赵鼎明跟着帮腔:“就是这个理,交出备倭城,由卫里择贤良、有力人家执掌。备倭城关系沿海周边六十里村寨安危,容不得屡屡疏忽。”

    刘文清低着头,看不清他的表情,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戚继光也饮了一口茶水,缓缓道:“刘千户,这事儿眼前本官还能做主。若明日朱道员来到备倭城,恐怕刘家丢的可不仅仅是备倭城了。到时候,朱道员若抓着备倭城篓子,逼着卫里各家出丁协助平叛各家拒绝不得,又该怎么看刘家”

    垂着头,刘文清不死心,问:“召集周边戍堡火墩,加上左近军户,可得三百人。若两位老哥借人马、或军械于我刘家,此厄可解。二位老哥大恩,我刘家没齿难忘”

    轻哼一声,赵鼎明扭过头去。

    张茂端着茶碗,右手握着碗盖拨着茶水浮叶,神情平静。

    报答口头上以后的报答,能比得上眼前再逼一把,就能得到的实权操守印

    戚继光起身,拿起头盔戴在头上,拍拍刘文清肩膀道:“老刘,松手吧。别让小弟为难,也别撕破脸。今后的机会多着呢,何苦死争眼前”

    刘文清垂着脸不言语,戚继光扭头对张茂、赵鼎明道:“今夜咱还要返回左千户所,明日一早陪同朱道员来备倭城。这里就交给二位老哥了,至于福山所,刘家大兄抓紧办事,也别疏忽了。”

    戚威揉揉惺忪睡眼,打个哈欠,提着戚继光钩镰枪紧步跟上。

    空荡荡的门楼里,戚继光表明态度就走了,赵鼎明心中安定,笑着说:“刘老弟,福山所可是好地方。多少人眼馋,看好老祖宗传下的基业可比什么都重要。”

    登州卫靠海,现在执行着严酷禁海令。市面上能光明正大卖海产的就两个源头,一个是登州水寨出来的,一个就是专职备御海防的福山所。

    靠海吃海,福山所虽然土地盐碱范围大一点,可的确是个逍遥的地方,起码真的能做到靠海吃海。

    刘文清抬头,强笑:“今番还要多谢两位老哥援臂之恩,否则真让朱道员抓住把柄,大伙都下不得台面。”

    张茂呵呵发笑:“老弟明白这一茬就好,这备倭城也不是你刘家的,也不是我张家或赵家的,是卫里的。这操守印,各家轮流拿,只能算个外物、公器。守好自家的盘口,可比什么都重要。”

    他弟弟张节,在时任山东总备倭官戚景通帮助下,十四年前以山东武举第七的武名充任备倭城操守,十年前调任蓟镇担任守备,现在就是游击将军。

    距离总兵就差参将、分守副总兵、副将、这三级,总兵上面还有数量有限的掌印总兵,这类总兵一般人就别想了。

    挂将印的总兵可谓是位高权重,只要挂着将印,就有临战自主调兵权。对于傀儡木偶一样的将领而言,临战自主调兵权就意味着真正的指挥权。

    总兵总兵,就是个兵头头。看着正一品,可连自由的指挥权都没有。只能像木偶一样,被督抚、监军操控。

    在军界,寻常总兵就是兵到兵十三级里最高的那一个,可挂将印的总兵一个个才是真正的将军,如大同总兵挂征西将军印,宁夏总兵挂征西前将军印。

    刘文清很干脆的熄了负隅顽抗的心思,如果因为一个操守印与这两家子死磕,如果卫里人人都如此不懂大局,那登州卫各家早就在火并中死的绝种。

    缓缓点着头,刘文清问:“旧马营戍堡那件事,卫里到底怎么个说法”

    福山所距离登州城实在是太远,刘文清自然不可能每次都能参加卫里会议。

    旧马营戍堡撤编,对卫里是一件大事,对半实土的登州卫来说,每一片平原土地都是宝贵的。旧马营戍堡撤编,不出十年就会被民户啃成渣滓,成为县衙门管辖的区域。

    割肉,旧马营撤编,就是对卫里的一次割肉。

    割掉这一块肉,其他这次没挨刀的家族,都有可能在下一刀的被割,这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保住旧马营戍堡编制,是卫里各家共同的利益所在,这就是卫里的大局。

    赵鼎明咧嘴哂笑:“谁球知道能拖多久戚掌印面皮薄,姓黄的没胆子顶在前面。依我看,这旧马营够玄乎。”

    刘文清努嘴垂眉想了想:“二位老哥,不妨让黄家小儿当那旧马营戍堡管事百户,如此姓黄的就敢挽着袖子去干。”

    不提黄允良的两个儿子还好,一提张茂、赵鼎明都笑了,张茂抚着胡须,笑眼眯着:“他家老大纸上谈兵倒是一绝,老二刚考了个童生,就在歌楼打伤了县里学政老大人,就没一个成材的。这事各家就是有心思合力推黄家一步,也不敢不是”

    说着笑吟吟上下打量刘文清:“旧马营就堵在南门,做些荒唐事满城皆知,到时候上头追究,难堪的只能是卫里。”

    刘文清尴尬摸着鼻子,片刻后说:“天色不早了,两位哥哥与儿郎们行军苦顿。小弟也就不叨扰了,现在赶回去忙完所里事儿,明儿一早咱再见。忙完这档子差事,小弟做东。”

    赵鼎明起身,拍着刘文清肩膀,语重心长:“老弟大度,若我两家站稳了,十五年内就将备倭城还给刘家。”

    备倭城最重要的就是操守印,这是从卫所体制跳到战兵体制的重要一步。就是台阶,干满期限后考功合格,就能升上去。所以,卫里谁家都无法垄断,只能轮流坐庄。

    刘文清长叹一声,他是没机会往战兵体系跳了,获得一个承诺心里多少有些安慰,点着头:“两位兄长慷慨。”

    都是提前商议的拉拢筹码,张茂点着头说话:“我张家五年,赵家也五年,不出意外最快十年内给你刘家,最迟十五年。具体怎么做,还要看今后卫里的状况。不过,若我三家联手,城东这一片,就我三家说了算。其中轻重,老弟回去好好想想,要不要一起吃个大的。”

    登州城以东,于家中左千户以北,福山所以西这一大片的地方虽然沿海地形狭长,可也是百里土地,荒地更是无数。

    目光沉着,刘文清缓缓点着头:“唉大手笔呀,这个印小弟输的不冤。这事关系太大,咱老刘家上上下下二百余户,不是小弟一人能拿主意的。如此可好,月底小弟领着族里各房掌事的,咱一起好好议议。”

    卫里一直有城东开荒计划,这个计划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一直无法协同。因为瓜分地盘是一件很扯皮的事情,涉及的家族又多,就一直拖着。

    现在城里民户越来越多,土地有限开始向卫所伸爪子。再不开拓荒地,不开辟新的产业,卫里在人力、财力上,根本赢不了城里的民户。

    这也是赵家、张家合起来的根本利益上所在,张家所在的中右千户所在登州西边,临近莱州府潍县。与右千户所一起,已经被两个方向的民户冲击的不像样子,根本没有开荒、开源的潜力。

    有没有刘家实际上并不重要,刘家不参与,那两家瓜分备倭城以西,中千户所以东这片区域。刘家参进来,瓜分范围增加福山所。福山所已经被刘家吃的差不多,刘家加入进来会占去两家的盘口。

    可拉拢刘家后,三家同气连枝真正抱在一起。别说是卫里各家想伸手,就连登州城里的民户士绅,也不敢轻易伸手。

    因为三家真正连成片后,这个集团能拉出上千规模的家生子队伍。虽然比不上几千人的宗族械斗,可架不住这上千家生子人人能合法配备军械,还有远超宗族的组织度。
………………………………

第四十三章 希望所在

    第四十三章 希望所在

    第二天对福山所、备倭城来说是忙碌的一日。 :7777772e766f6474772e636f6d

    白石墩这里继续有条不紊开田,那场雨后一些埋的较浅的萝卜种子已经萌芽。

    揉着两肩,又甩甩发酸的手腕,赵期昌也结束了一天的弓术练习与抄书工作。

    遣散受训家丁后,院中赵芸娘与孙孟娘已摆好桌椅。

    在红石山砍竹子的张承甲也累的够呛,与赵期昌洗漱,擦着脸说:“今儿在山上遇到了八角嘴甲长李济,许久没音信未曾想到眼前又成了邻居。”

    狠狠搓着脸,赵期昌抹一把脸上水迹,抽出腰间别着的布巾擦拭:“李济这混蛋怎么在八角嘴做事”

    摇头笑了笑,张承甲与赵期昌落座后,故作诧异:“怎么三叔父与周边各处管事的还没打过交道”

    “没空闲,上次在刘家旺赶集时,那边管事的一名百户还提醒咱去备倭城拜访掌印刘千户。咱连刘千户都没时间去拜会,更别说周遭同僚。”

    赵期昌根本不怕那位刘千户刘文清整他,整了他谁来接手白石墩

    再说了,芦洋三寨十三火墩的正管衙门是中所,上面能管他们的人就一个所佥事,两个七品所镇抚。备倭城那边是战时的正管衙门,理不理都无所谓。

    三四十里的路程,他没时间去,也没搭拜礼的心思。

    赵芸娘二人从灶房往外端饭菜,今天包了饺子,肉、细面都是张家小两口带来的。

    张承甲给小碟中倒醋,扭头看着赵期昌:“三叔父对周遭同僚如此冷淡,今天咱在红石山砍竹,李济领了几个汉子看架势是来找咱麻烦的。”

    说着努嘴轻摇下巴笑笑:“没想到是熟人,给他说了白石墩的事儿,这家伙明日会来拜访三叔父。”

    白石墩距离八角嘴也就五六里距离,真的很近。搁在城里,也就南门到北门的距离。

    原来韩荆领着白石墩的军户跑得一干二净,几天功夫赵期昌就领着同样多的军户抵达,还开始大搞开荒,的确让周边军户、同僚诧异。

    赵期昌垂眉思索摇头:“不对,这混蛋应该知道这边是咱主事。今天说不得,是故意找你去,好打开话茬子来找咱。”

    李济与赵期昌一样是世袭小旗,家里在菜市大街旁的驴马街开布庄。现在官升一级当着总旗,是八角嘴火墩甲长。沿海火墩偏僻、危险,八角嘴火墩的管事百户自然是隔三差五来一趟。

    这家伙是驴马街的孩子王,没袭职前,驴马街一帮子与菜市大街一帮子小鬼没少打架。卫里的、再加上民户子弟,乱的一团糟。

    想到李济的好面子,张承甲点点头。

    张承甲眯眼想了想,继续缓缓点着头:“叔父如此一说,咱细细一想,这神情的确有些做作。可咱白石墩什么都无,他图什么”

    拿起筷子,赵期昌笑了笑,对端来饺子的赵芸娘道:“芸娘,手头放一下,乘热吃。”

    赵芸娘看一眼灶房道:“叔父先吃,侄女儿也不放心孟娘一个人看锅。”

    吃了口细白面包着的热滚滚饺子,赵期昌看着左首张承甲道:“你好好想想,咱白石墩有什么。”

    吃着烫嘴饺子,呼着白气,饮一口茶水,张承甲摇着头,又低着头去吃饺子,眼珠子抬起看着赵期昌,等待答案。

    赵期昌缓缓说:“卫里各家说开荒困难,这话不假的确困难。难的不仅仅在于有无合适的荒地,更在于有没有心气、机会去开荒。”

    “白石墩这里,足足能开三十顷田,现在才开了五六顷。一处如此可知各处,所以除了城周边,外围有的是荒地。之所以不开,就在于没心气去开,也没机会。”

    咽下饺子,又是一口茶水灌下,张承甲道:“是这个理儿,难道姓李的这小崽子想伸手捞一把”

    军官阶层不去开荒是在于没心气,因为开田的确有政策补助,可问题在于财产扩充后,会让城里的士绅加大力度蚕食卫所。

    放着自己不开,土地荒在那儿永远都是卫里的,外人也别想插手。只要手里的土地够生活,士绅就夺不了。

    卫里各家才是真正的地头蛇,可架不住士绅走上层路线,尤其是都司府。卫里各家过的紧巴巴,都司府也不敢明目张胆帮士绅。若卫里各家通过开荒富裕了,那都司府可不会客气。

    军官阶层都如此如履薄冰,更别说下面的军户。军户就是敢开,不怕以后被人抢,军官也不会同意。就这么简单,所以大量的土地宁可荒着,挂在卫所编制里荒着,也不能幸幸苦苦开了,平白为他人做嫁衣。

    事情就是这么的操蛋,谁让都司府里掌印的虽说是天下各卫的高级军官子弟,可偏偏杂务、升调这类事的却都是文官。

    以前中枢五军都督府管事的时候,各卫高级军官、勋戚子弟掌控五军都督府,下面都司府自然是向着卫里的。天下各卫日子再苦,可上头人知道你苦,会体谅你。

    不像眼前,故作不知。让马儿不吃草,还要马儿跑得快,这种情况下卫所衰败速度大增。

    英宗北狩那档子事直接打断了卫所、勋戚的脊梁骨。于谦太狠了,直接打散逃回去的五军营编制另组新军,导致失去部队编制的五军都督府成为空架子,没有了爪牙威慑力,自然任人宰割。

    五军营就是归五军都督府直属的班军,与神机营、三千营同为京营三大营,被打散后改为各路勤王军改编的十团营充任。十团营在武宗时期坐冷板凳,重启卫所轮戍班军。

    好在武宗皇帝争气,既然五军都督府被玩坏了,那就另外搞一套中枢军事机构。这就是东西两官厅的来由,将天下卫所、各镇分别隶属在东官厅和西官厅,撇开兵部、五军都督府玩自己的。

    于谦被复辟的英宗杀死,最高兴的就是勋戚以及卫所,因为大仇得报。

    武宗落水病逝,一系列对武臣的清洗下来,现在卫所实在是对中枢失望,没几个有心气。

    现在两官厅还在管事,更偏向于战兵体系;五军都督府也被抬出来重新督管天下卫所,都督同知、左右都督都由宿将、勋戚充任。可他娘的五军都督府真正管事的变成了一水的文官,都督府佥事在管事

    这是一个中枢对卫所战斗力不抱希望还严加抽血,卫所基层对中枢充满怨恨的时代。

    慢悠悠吃着饺子,赵期昌总结李济的动机来由:“卫里上下没心气、没机会,可哪有活人被尿憋死的事情只要咱卫里还握着土,那就有有希望。各百户寨、火墩上下太过散乱,所编军户是军户,军官调用又是另一码事。能算是将不知兵,兵不知将,毫无统合一盘散沙。”

    “不像我这白石墩,韩荆上下拧成一股绳却跑了,这是因为他蠢。眼前,白石墩上下就是一家子,自然也能拧成一股绳搞开荒事宜。”

    左手捏成拳给张承甲展示,赵期昌道:“咱这里就这一点与各处不同,是上下一体五根指头捏成拳。自然能握的住锄头开田,也能握的住刀剑杀贼。有这种格局、底气,你说意味着什么”

    扬着下巴,张承甲陷入深深的思索,随后一脸茫然摇头:“不甚明白,卫里各家都知抱团的厉害。能联宗的都联宗了,与叔父这里没区别。那李济也犯不着如此难道是,叔父想多了”

    赵期昌盯了张承甲片刻,挑眉:“不一样,各家联宗抱团与咱白石墩不一样。白石墩这里,我是有人有地有权没人愿意管我。而各家联宗抱团,就算升上去,也很难真正拧成一股绳。因为内部大大小小的亲戚太多,扯皮的事情多,人心难统合在一起。”

    还是让赵期昌失望了,张承甲没察觉白石墩有不一样的地方,摇着脑袋。

    轻呼一口气,赵期昌夹了个饺子:“咱还是吃饺子吧,你只要知道,咱白石墩有一种东西,叫做希望就成了。”

    “希望”

    “吃你的,希望就是盼头。”

    张承甲眨眨眼睛,笑着:“的确有盼头,否则也不会来投奔叔父不是”

    赵芸娘又端来两碗饺子,扭头四望看一眼:“三叔父,庆童、管家怎么不在”

    “陈家寨的老五会送些东西来,管家领着庆童出去接货。”

    赵期昌说着指指右首长凳:“坐着一起吃吧,等他们来还有好大一阵子。”

    火墩门墙上,常信平穿着铁叶子半身罩甲,坐在女墙垛口瞥一眼渐渐落下的夕阳,目光在四遭打量。

    白石墩的墙、面积完全比得上一座小型百户寨,只有南边一座门。

    墩东北角一方大石上,刘瘸子背着箭壶,硬弓挂在腰侧,手里拄着长枪扭头四望。

    庆童与赵大忠、全副武装,在南边官路边与陈明心碰头,也只是拱拱手就散了。

    七名穿着坎肩的黑壮汉子跟在庆童二人身后,径直来到东北角突出部。

    赵财迎上来,对七名陌生汉子拱拱手,对庆童道:“海上看不清楚,不知船是否来了。”

    庆童看向当首的汉子:“毛壮士,若海里失约,该如何办”

    留着络腮胡子的毛姓汉子摇头:“不会失约,到海边后,我兄弟七个自能离去,不劳三爷这边费心。”

    庆童点点头,看一眼赵大忠道:“希望如此,再迟了水师巡哨就来了。”

    登州水寨与福山所之间,会定期有往来的巡哨鹰船。别看鹰船这名字威风,只是水师体系最小的战船罢了,也就水手四五人,战斗载员十人出头。

    这拨人陈明心已经交给了这边,若今夜失约走不了,只能留在墩里,这就是个祸害。
………………………………

第四十四章 搅局

    第四十四章 搅局

    此时山东还没有设立正式总兵官,只有备倭总兵官一员,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就曾经干过这个差事。

    山东各卫的捕倭军、沿海密布的一串备倭城真正的上司衙门是备倭总兵衙门,还不是常规的上司衙门山东都司。所以张茂忙完备倭城的事情,带着戚继光的公函赶赴山东首府济南府的首县历城,也就是后世的济南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