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小刁民-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看机缘。”
“什么机缘”
白庆喜不认为自己没脑子,如赵期昌所说,他缺机缘。
“小白爷掏多少银子,咱就说多少。若一次十两,咱也就一并说出。”
赵期昌咬一口点心,抬目盯着白庆喜神色变化。
看着吃的香甜,却双目上翻望着自己的赵期昌,白庆喜暗骂一声穷措大,也实在是耐不住心中痒痒:“今日未带足银子,先付三两可好”
赵期昌伸出手,白庆喜阴着脸将荷包取出抖了抖,抖出碎银子掂了掂,大约三两就递给赵期昌:“说罢。”
“那就先说三两的价,戚继光之父戚景通,幼年在浙江金华府义乌县南塘过日子。其父戚宁早丧,长房戚宣无子这才过继到登州来。”
听的稀里糊涂,白庆喜咬牙眦目:“就这些”
“嗯,余下线索也简单,不是给小白爷说了么要寻根底,去义乌县南塘,寻访当地乡亲,该知道的,小白爷自然能知道。”
赵期昌说完,舔舔手指上的碎屑,看一眼道观山门,又看一眼白庆喜:“小白爷若有恒心,去一趟义乌县便能明白。若想知晓下面的,啥时候七两银子拿来,咱便一并说出。唔小本生意,概不赊欠。”
“你”
白庆喜气结,指着赵期昌:“你个钻钱眼的穷措大,小爷昨夜说今日该你五两,这不给你送了来昨夜五两能欠,今日七两又何妨你也是城中有名的好汉子,怎的做事如此婆娘不利索”
赵期昌笑笑不言语,做了个请的姿势,抱着点心就往正殿走。
戚家的底,赵期昌也是巧合得知,白庆喜从哪去摸他料定今天白庆喜会上门,也料定剩下的七两银子一定回来。前前后后这个混世小阎王已搭了十三两,以赌徒心性来说,余下的钱一定会送上。
至于事后报复,他相信自己的答案会让白庆喜满意。至于灭口,他有那么好灭,昨夜早就被绑走了。
阴着脸,本就皮肤黑黄,白庆喜可谓是神情阴森可怖,绷紧面皮左右环视思量片刻,狠狠跺脚,走了。
真武大殿中,老道士合上手中发黄的经卷,扭头看坐在一旁蒲团上的赵期昌:“你这又何苦撩拨事情圆不上,老道可无力庇护。”
递一枚点心过去,赵期昌一笑:“仙长,这姓白的是赌棍。越难得到的东西,人才会珍惜。况且,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戚老将军何等廉勇英雄,料想戚继光也是不错的。”
拿着点心看了看,老道士掰碎往嘴里送一些,点着头:“是这么个理,论武技,城中戚家大郎委实不错,钩镰枪术算不得炉火纯青,也能称雄登州。”
赵期昌诧异看一眼老道士:“仙长,你看小子体貌,用什么兵器合适”
摇头,老道士道:“筋骨未定,不好说。”
赵期昌耸耸肩要走,老道士幽幽开口:“院中柴木不多矣,明日去城南十五里陈家寨一趟。那里有一座栽满青竹的小山,寻山前陈家炭厂管事的陈三郎,大名唤作陈明理。与老道曾有师徒之情,说及来意,你协助着运两车竹木来。”
赵期昌点头:“成,保准办好。”
老道又轻咳两声,道:“你是正军,似乎也有走武举的心思。如今武举考校骑射、步射、对策三场,这弓术要从小练。陈家老汉善制弓,买上几斤好肉登门,看在老道的面上,求上一张弓,三十支箭还是可以的。”
赵期昌想了想感觉挺赚,转身拱手道谢。
后院灶房,狭小的空间里腾出一小片地方,铺着竹片、麦秸,这就是床了。
赵期昌盘坐在最中间,左手抱着怀间竹筒,右手搭在七郎的头上轻揉着,两个小家伙一人捧着一枚点心,真的是细嚼慢咽舍不得大口吃。
“五郎,明日为兄要出城一趟,为仙长做些事情。管好七郎,别扰了仙长清静。仙长的粥,别出差错。”
舔着指头,五郎点头:“兄长安心,两合米四瓢水,还有枣,今日都记着呢。”
缓缓点头,又扭头看七郎:“灶房里,仙长的那些果子别碰,这两日为兄有一桩买卖。做好了,给你们买两斤枣吃。你若碰了仙长的东西,休说枣,为兄让五郎打死你。”
七郎脖子一缩,可怜兮兮点头。
入夜,两个小家伙趴在赵期昌胸口,兄弟仨盖着一条满是补丁的被子,黑暗中赵期昌眸子闪闪发光,声音低沉:“等吧,等咱袭了职,就能拿回三十亩军田。到时候,咱兄弟三多种一些果树,再养一群鸡,好日子就来了。穿体面、暖和的衣服,一天吃三顿饭,再弄牛马代步,要活的体面,风光。”
五郎咧嘴,又紧张问:“兄长,袭职了要打倭寇么”
“我会将他们杀干净,报爹娘叔父咱一家子的血仇还要去日本,将倭寇的族人杀光,杀的一干二净鸡犬不留。他们眼前祸害咱,以后还会祸害咱的子孙。只要有一口气在,就要杀光这些贼寇。”
“可他们都说倭寇刀枪不入,还武技高超”
赵期昌拍着五郎脑袋,咧嘴一笑:“白莲逆匪也说他们有无生老母庇佑刀枪不入。还不是被朝廷大军砍瓜切菜一样的给剁了只要是血肉之躯,一刀下去就会见血,谁都免不了的。”
天明,赵期昌背上背篓,拿了一包炒黄豆出门,正嚼着看到双目泛红,精神萎靡的白庆喜在道观山门外缩着脖子浪荡:“小白爷,早啊。”
听到门开声,白庆喜就想走过去,可冻得浑身不愿动弹,挤出笑容:“早,他娘的也不知犯了哪门子阴邪,这才入秋,冷的如同冬日一般。”
嚼一粒黄豆咯嘣响,赵期昌伸出手:“看小白爷如此心急,咱开门见山,银子呢”
白庆喜掏出一大一小两枚银锭抛给赵期昌,赶紧把手缩紧怀里,原地两脚轻跳着,盯着赵期昌:“你可要想好了说,否则小爷今日就扒了你的皮”
收好银子,赵期昌笑道:“小白爷如此慷慨,我又怎么会自寻死路走,咱做东,吃碗馄炖暖暖身子。”
“快说紧要的,爷不缺你一顿饭。”
点头,赵期昌与白庆喜并肩往大街上走,沉吟片刻说:“这事情,你知我知便可,涉及到戚家不光彩的地方。流传出去,我等外人知晓了戚继光家丑,你说他会如何看待我等”
白庆喜点着头,急不可耐道:“利索些,咱也知轻重。”
赵期昌左右看一眼,低声道:“戚继光六世祖戚详,毫州定远人,乃太祖高皇帝举义时之元从军士。这一点,小白爷想来也是知道的。”
白庆喜微微皱眉,他不甚清楚戚家老底子,但还是点头。
赵期一笑:“那戚继光之父戚景通,生在登州,为什么随其父戚宁远赴千里落脚义乌南塘登州城再不济,戚宁戚景通父子也能体面过日子,为何要远离登州”
难道是戚宁与长兄戚宣不合白庆喜眉头皱的更深,这不可能,若兄弟感情不好,戚宣无子也可以从其他支脉那里过继嗣子,没道理去过继与他感情不好的戚宁之子戚景通。既然兄弟感情没问题,戚宁为什么要跑那么远
赵期昌声音低低继续说:“戚景通将军以廉勇闻世,卫辉府出身的总兵戚勋仰慕戚景通将军,欲要联宗以增军中戚氏威势。戚景通将军反对,可知原因”
白庆喜根本不知道这件事,眉头紧紧,心跳加快:“速说。”
“戚景通将军不与总兵戚勋联宗,原因也简单,总兵戚勋是春秋卫国封在戚地的姬姓后裔,而戚景通这一系,却本姓非戚。戚继光六世祖戚详,是在毫州定远跟随太祖高皇帝举义,却不是定远人,是义乌人”
“戚详,乃是义乌南塘戚氏上门女婿,本姓倪。这下,小白爷总明白了吧”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白庆喜也明白,这是一句报国诗,现在彻底明白了,也连贯了。
只是瞪大双目,诧异道:“如此隐秘,你竟是如何知晓的”
戚家祖上竟然是上门女婿,天大的丑闻
赵期昌又左右环视一眼,轻叹一口气:“戚继光袭职卫佥事,掌握本卫军政要务。你说,他才十六岁,又是岳父王总兵一个外人使劲儿,卫里各处谁能服气”
“都是世世代代扎根登州卫的,有人以先人隐事诋毁戚继光,恰好咱有所耳闻。你说这机缘,难不难”
明白了,彻底明白了。
白庆喜面露喜色,眼珠绽光转而厉声道:“此事,万不可泄露出去”
赵期昌笑笑:“你知,我知。我若死了,我那族兄也就会知道了。”
他那族兄,赵副千户,理论上也是有资格竞争登州卫卫佥事一职的。而且有田地,还有酒楼,家丁三十余,也是卫里排在前十的军官家族。
………………………………
第八章 士与贱役
第八章 士与贱役
一大早,赵期昌可谓是跑断了退,也怪他要省钱。
先在布店货比三家买了一匹靛青色布料,又在骡马大街上找进城卖布的农妇买了一匹原色素布。农妇织布除了家用,就是卖到城中布店,布店再去染坊染布。
然后买了一斤枣去赵副千户家,枣、布、张大郎的信交给赵芸娘,又带着赵芸娘的私信来到几十步外的肉铺,递给了张大郎。
于是,这里又相对便宜的拿了二斤肥肉,二斤瘦肉花了九十文,前后总共四百文钱左右的支出,直让赵期昌心疼。
可惜张屠子这个李庄正管百户不在,等段日子才能回城。否则,他还想着将袭职的事情谈一谈。
背篓里装了肉,赵期昌带了一竹筒清水,就出了南门。还与南门值守的卫所青年打了个招呼,也就走了。
约一个时辰后,旭日升起天气转热,赵期昌饮着水来到陈家寨。这里也是一个下属于卫所的戍堡,只是因为靠近登州城,民户涌来,成了寻常村庄。
只是在村庄布局上,还保留着卫所戍堡的格局,总共就南北两个门,门外一里各有一座烽火台,由军户中的老丁或弱丁充任墩军。
陈家寨南,竹山下,一伙穿着褂子的壮丁已经开工,将劈好的竹木成捆搬入土窑,封门后由顶端点火,再封住顶端,烧制竹木炭。
找到一个类似管事的少年,赵期昌说明来意。
这少年面容、浑身露出的皮肤黝黑,却一口白牙:“咱排行老五,名唤陈明心。多有不巧,乐安县那边孟五爷开坛论武,三兄应邀去了乐安。赵兄弟即是奉青阳真人的差遣,一应所需大可安心。”
说着,陈明心垂眉看赵期昌要递来的两串肉:“赵兄弟这又是何意”
赵期昌有些不好意思道:“还望陈家兄弟见谅,小弟乃是登州军户,有意武举。蒙仙长器重,说是陈家善制弓,让咱来求一张弓。”
陈明心呵呵一笑:“还当是什么事,赵家兄弟也忒客气。既在北极观修行,那也是我北极玄武一脉后进师弟。一张弓不算什么事情,权当贺仪。只是这肉收不得,否则三兄归来又要数落咱的不是。”
赵期昌提着肉拱手抱拳,身子俯下笑道:“小弟资质愚钝,尚未列入门墙,这师兄弟一说言早了。再者,纵是将来蒙仙长看重,今日登门也不好空手才对。陈家兄弟今日为难推辞,他日小弟亦会为难羞愧,恐不好见面。还望陈家兄弟成全小弟,免去将来小弟难做人。”
“唉”
长叹一声,陈明心的确有些为难,想了想道:“收了赵兄弟之礼,三兄必会埋汰咱的不是。但不收,赵兄弟又不乐意。咱也为难,这样吧,赵兄弟且来,由咱挑一张称手好弓。如此,想来三兄也能揭过此事。”
赵期昌露笑,虽然他穷,可这肉的确送的心甘情愿。一张能用的弓,虽说不上多宝贝,但也要一二两银子才成。
陈明心给炭场做事的庄客打了个招呼准备装车事宜后,领着赵期昌登上青竹山,讲着:“赵兄弟此时练弓,正是好年纪。但因筋骨未成,强弓是用不得的。稍后,赵兄弟试试力气,咱也好为赵兄弟寻一张合用、不伤筋骨的弓。”
“一切都依陈兄弟的意思,小弟这里对武事也就是是个门外汉,两眼抓瞎什么都不懂。如此,有劳陈兄弟了。”
摆摆手,陈明心故作嫌弃:“即是同脉,赵兄弟也莫多客气。咱痴长几岁,不妨兄弟相称,莫多客套。我辈江湖儿郎,讲的就是义气为先,客套了也就生分了。”
“好,小弟赵三郎赵期昌,拜见陈家五郎兄长。”
赵期昌抱拳一礼,露笑笑的的确开怀。起码,陈明心不像其他首次见的人那样,嫌弃他脸上的蜈蚣大疤。
拍拍赵期昌肩膀,陈明心哈哈大笑:“好兄弟,这就对了”
山上一处竹楼前平地周边,几名少年砍着竹木,陈明心为他们介绍赵期昌,赵期昌也勉强记住这帮陈家少年,相互拱手见礼。
竹楼前,赵期昌按着陈明心的吩咐举着石锁,陈明心面容此刻严肃,看着赵期昌向越重的石锁挑战道:“三郎兄弟双臂约有五十斤力道,甚是难得。更难得的是双臂力道均衡,且手臂修长,确是练弓的好苗子。”
这赵期昌虽然瘦,也年岁不大,可偏偏力道已经达到十四五少年的水准。陈明心缓缓点着头,大概明白了青阳老道士为什么打发赵期昌来求弓。
他三兄陈明理只是俗家弟子未得真传,想介绍他去学艺,被青阳老道士验了验就打发了。
如今江湖上,武技最强的还在于道门,在峨眉。峨眉的枪术、拳术都是刚猛军中路子,而北极玄武一脉最强的是剑术,只比青城差一截。
剑术通神,则百兵皆通。剑术演化出来的长兵器武技,才是陈家所眼馋的。
如今卫所军不行了,朝廷施行募兵。各地都有特长兵种,山东的特色募兵是长杆枪兵,募兵时也多招枪术过人之辈。
见赵期昌双臂合力举起六十斤石锁后,又勉强双臂各举起三十斤石锁,陈明心收起心事急忙打断,练武是不能强来的,弄伤了身子就彻底完了。
领着赵期昌登上竹楼,二楼。
一张张弓臂挂在竹架上通风,陈明心道:“我陈家是匠户,每年要上缴都司府三十张强弓。这制弓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还要看气候变化,故而囤积的弓多了些。兄弟此时用五斗弓过强,而四斗弓又不足,有些难办。”
弓上的斗,就是粮食计量的体积单位斗,一张弓制好弓弦悬挂粮食测试拉力。六斗弓,就是强弓的范畴,也是军用最低标准。
努嘴片刻,眨眨眼睛陈明心继续说:“这样吧,一张四斗榉木硬弓,一张五斗竹木软弓。如此,咱也好向三兄交代,两全齐美。”
赵期昌也笑了:“兄长厚爱,这让小弟如何是好”
“成了,你这人就是客套,来选选看。”
领着赵期昌走到一排竹架前,陈明心指着说:“兄弟挑一张合眼的,再从次排选一张,咱去准备弓弦等物。”
榉木,木质坚硬不失韧性,又被称作南榆。
一张张弓裹着细麻绳,赵期昌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就随手取了一张。第二排是竹木软弓,弓身较粗也长,赵期昌拿了一张看着最为匀称的。
楼下,陈明心教授赵期昌弓的保养,及上弦、调整等等常识,还在外面试射了几箭验了验弓。
其中竹木五斗长梢软弓是练力气的训练用弓,四斗短梢榉木硬弓是战斗所用。所以某人能拉两石强弓,是指这人力气大到可以拉开,而不是指能用两石强弓战斗。这与练武时用七八十斤兵器,战斗时才一二十斤一个道理。
牛筋弓弦各一条,麻绳弓弦各三条,牛皮扳指三副,步射软弓所用长箭二十枚,硬弓用箭稍短,毕竟是骑射用弓是三十枚。
都是寻常箭簇,陈明心又跑回去拿出十枚两种箭簇交给赵期昌,指着一种箭簇是月牙铲状的箭簇说:“这是破绳月牙箭,其实单用效果也不如何好,是军中所用;这种重箭军中称之为将军箭,也被叫做虎头破甲箭。两种箭簇军中常备,兄弟有意武举,到时弓自备,箭由上头发,多学几种箭的射法,没坏处。”
说罢递给赵期昌,赶紧摆摆手:“别道谢,最烦客套不利索的人。看兄弟也是磊落人,偏学一股子酸味。跟咱在一起,咱乐意给,收下就是。惹恼了咱,前脚兄弟相称,后脚拳头伺候的事情,咱也干的出来。”
赵期昌苦笑,老道士的面子还真是大,收下这两种箭簇。
陈明心送赵期昌下山,喊来四名庄客赶着驴车,送走了赵期昌。
回去的路上,赵期昌与一名类似头目、名唤颜植的独眼壮汉坐在车辕上,聊着:“五郎兄长端的是热情逼人,让咱有些招架不住。”
独眼壮汉颜植恰逢正午,坦着胸怀头戴毡笠赶着车:“可不是,三哥信义也是咱齐鲁有名的,五郎赤诚慷慨,乐于助人,周围十里八村的,谁家不说好”
赵期昌点头露笑:“颇有遗憾,没能瞻仰三兄风采。”
颜植也露出笑容,看来推崇老三陈明理多过陈明心,侧头看一眼赵期昌,突然说:“听小兄弟与五郎言谈,是中千户所的”
“是,隶属李庄百户所,世袭小旗。先严原是李庄百户所下属山头寨甲长,四年前倭寇夜袭山头寨,家里就剩了咱与两个弟弟。”
见赵期昌说的郑重其事,颜植忍不住一笑:“山头寨的事情咱听说过,和你先人也算认识。休说你一个世袭小旗,咱还是刘家旺百户所的世袭总旗。原是春戍京营的轮值班军什长,嘉靖二十二年十月,朵颜入寇昌平县慕田峪,杀守备陈舜。那一战咱失去一只眼,重伤。上头报了个阵亡,家中又无军余,卫里便按例将咱一家从黄册除名。咱也自由了,可五十亩永业军田,十亩官田都没了。若不是三哥仗义,咱一家子早就饿死了。”
“这大明的军户,越发没了活路。那么点军田这个要抢,那个要占。春戍、秋戍当个班军入京所耗钱粮还得自己掏,捕倭军、墩军、种屯军留在本卫也不得安生,卫里上头人春耕秋收拉你去干,他们家里建个房子拉着你去干,他们亲友建个房子也拉着你去干。一年到尾,休说休养喘口气,就是连按律操训的时间也不给,家里军田人丁繁茂还能顾得过来,否则请佃户来做,工钱又是一座山。寻常军户连祖传的五十亩军田都保不住,还要干活;我等这类连操训的时间也无,这还当个什么军上阵了,就是给人送脑袋。”
说着吐了一口唾沫,颜植抬头看着前方,目光希冀:“还是国朝之初时好,士农工商,咱军户也是士。有了军功,当个知县也不是问题。地方上,谁敢欺负咱这类打天下的功勋太祖皇帝好啊,现在提不成。咱军户卫所垮了,朝廷募兵民户,征兵于土司,花的钱海了去,这些哪有咱不要军饷的军户来的贴心可惜,朝廷不给咱活路从军士,活生生成了贱役,婆娘都难娶”
赵期昌沉默,颜植遇到故人之子,话也多了些:“卫里军户逃亡,匠户窘迫,本卫武库里的东西连军官都不够用。这山东十几个卫,哪能打得过刀锋犀利的倭寇平白折腾人,逼着人逃籍。”
赵期昌也是一叹,颜植笑了笑,扭头放在车上的背篓道:“不过好处也有一些,军户武备没民户紧,现在除了火器不许私下持有外,弓,长杆兵刃、皮甲都能自备。等升到百户,家里放一领铁甲传家,外人也说不了闲话。有了甲,一家子也就安生了,没几个人敢招惹。”
民户就别想把弓弩带入城,军户可以,只不过要报备卫衙门。
………………………………
第九章 逃亡风波
第九章 逃亡风波
城门前,入城的确有缴税的说法,但多是外地商旅要缴税,哪怕是外地游人,只要是外人,不掏钱就别想那么轻松进来。
至于城池周边常常入城的百姓,都是熟人,也没那么多说法。就是检查路引,查的也是生人。
两辆驴车停在南门护城河外十步,这里由栅栏围着,留出两个进出口。
车上颜植跳下来对值守钱箱的两名衙役拱手:“城南陈家寨三爷给北极观仙长孝敬的过冬柴薪,非是买卖货物。”
除了两名衙役外,还有四名军户役丁,年岁较大的衙役抱拳还礼:“即是陈三爷的东西,请吧。不过,那两张弓,两捆箭矢是个什么说道”
颜植不给赵期昌开口的机会,直接说:“这位小兄弟是中千户所的人,拜入北极观学武。入城后,自会去北城卫衙门报备。”
他有点受不了赵期昌对小旗身份的执着,一个小旗算不得东西,还不如模糊处理说是中千户所的人,让衙役自己想去。
那衙役看了赵期昌片刻,缓缓点头:“事情自己办吧,衙门里排查时,也别让我等难做。”
有卫衙门开具的文书,搜出来也不是什么事。没有这个文书,那就是可大可小的事情。
“哥哥仗义。”
颜植再拱手,上前两步将一把零碎铜钱塞入衙役手里。这衙役点着头,也就不再言语。不是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