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小刁民-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卫衙门开具的文书,搜出来也不是什么事。没有这个文书,那就是可大可小的事情。
“哥哥仗义。”
颜植再拱手,上前两步将一把零碎铜钱塞入衙役手里。这衙役点着头,也就不再言语。不是多少钱的问题,是态度问题。
他们的确怕江湖上混的陈明理,收一点也意味着他们的地位没有动摇。
南门大街上,赵期昌也知道两张弓能入城有麻烦,硬拉着颜植等四人吃了一顿带油水的荤面。
“弓箭入城毕竟是刺眼的东西,柴薪我等送去无妨,小兄弟先去卫衙门将弓报备了,省的麻烦。”
吃饱喝足,牵着驴车颜植嘱咐赵期昌:“卫衙门虽然破落,可规矩不少。给门子三五文钱,就能进去。观你也是个知轻重能言会道的。别怠慢了坐堂官,一个卫里抬头不见低头见,批两张弓也就他们动动手的事情。”
赵期昌道谢,背着背篓在城中十字街口分散,前往北城西边的卫衙门。
大明登州卫指挥使司衙门。
老旧漆黑的横牌匾上,本该是金灿灿的一行字泛着灰暗气息。
门前四名军士身披半身罩甲头戴朱红勇字盔,执枪挎刀立在两边。一名军官一袭皮铠外挂绿色披风,右手按在腰间刀柄瞅到赵期昌:“呦,是你小子。”
赵期昌也是一怔,这人恰好有数面之缘,是戚继光婚礼时的门房礼仪,便疾步上前拱手:“小子赵期昌拜见大人,还不知大人如何称呼”
“李虎臣,你小子紧巴巴过来,可有事情”
这说话口气不对,赵期昌点头老实说:“李大人,小子得罪了一些人,落脚北极观拜入青阳真人门下。有意武举,从陈家寨求来两张弓,就来卫衙门报备。”
“啐”
吐了一口唾沫,李虎臣骂道:“张屠子不仗义,娶了你老赵家大房的女娃,就这么对待亲家的这他娘开店挣钱混日子的,都没几个有良心。直娘贼”
直娘贼,出自宋,意思是骂小贩如果价格合适,连亲娘都能卖。
赵期昌只能苦笑,自己都没说什么,这人倒心急个什么劲
李虎臣又上下打量赵期昌,双目瞪圆点头:“有出息的好小伙,可你来的不是时候。”
“李大人的意思是,卫里现在没个主事的”
“能主事的都在里头,大前天夜里,卢洋寨下属的白石墩十五名墩军,及军余、军属一百四十五口,连着百户韩荆、总旗甲长王良都跑了,半夜渡海去了辽东”
赵期昌眨眨眼睛,有些不相信竟然连着军官都一起逃了:“哪来的船”
为了防倭,尤其是山东严防白莲逆匪与倭寇勾结,沿海的船基本上是收缴的一干二净。
刘家旺、卢洋、解宋营三寨是卫衙门直属的地方,不在登州卫八个千户所下属戍堡屯寨编制里,在登州城正东三十里处,滨海。这是一个滨海的突出部,三座戍堡及下属十三座火墩抱团修建。滨海的突出部,又是偏僻地,日子苦不说,自然也是很危险的地方。
“不要命了,听说都是抱着木头要漂到辽东去”
李虎臣说着长叹一口气,赵期昌也沉默下来,这天气入秋渐寒,不见得能有一半的人活到辽东。宁愿九死一生逃命,也不愿继续当军户。
瞥一眼赵期昌,李虎臣道:“前阵子有流言说是倭寇要打登州水寨,人心惶惶,军心惶惶。唉别对外人说,免得城中百姓自己吓自己,平白出丑。去吧,你既然有心武举,里头说不得能捞些好处。”
赵期昌心中压抑,缓缓点着头,两腿灌铅。
拍拍赵期昌肩膀,李虎臣推了一把,看着赵期昌进去,不由仰头一叹。
白石墩墩军集体串连选择类似自杀的逃亡方式,对登州卫各处军户造成了极大的鼓动,也让不少人悲观、伤感起来。更可怕的对士气的打击,这也是张百户放下买卖不做,连儿子婚事都顾不得准备,赶赴李庄百户所稳定军心的原因。
卫衙门前院空荡荡一片,赵期昌背着背篓环视这一片空荡、荒凉,深吸一口气,来到中院。
卫里在城中的军官都已抵达这里,三五成群依照宗族或血缘关系聚在一起交头接耳。
“三郎,你怎么来了”
赵副千户赵鼎明离开自己小圈子,走过来宽大手掌搭在赵期昌背篓上,两人背对卫里军官,赵鼎明一脸络腮胡子:“三郎快回去,这不是你该待的地方。”
“兄长,卫里商讨什么呢”
赵鼎明阴着脸:“筹钱,姓韩的带人跑了,属于白石墩的两头牛也被宰了。卫里要恢复白石墩,各家要掏钱补上两头牛与丢失的农具、军械。不掏钱的就抽签,谁家抽中,就去白石墩。”
白石墩,直接修建在偏僻海边,是最危险的地方,危险程度比赵期昌一家此前所在的山头寨还要高十倍
看着沉默的赵期昌,终究是宗族族弟,赵鼎明低声道:“问题是,现在每家凑几十文钱,破财免灾。却找不着顶缺的人,你若被逮到,袭职小旗连升两级做个百户,卫里将人情面子做好,咱都不好说什么。”
百户,六品。按照品级待遇,卫所军官俸禄可以忽视,可有一样好处是摆明的,谁都抹除不了。那就是按照品级发放的福利,文武官员、国子监生、秀才生员都有的福利,
去年夏,朝廷重新修定职官优免徭役则例京官六品免粮十二石,人丁十二丁,外官相对于京官各减一半;举人、监生、诸生各免粮二石,人丁二人。以礼致仕者免其十分之七,闲住者免其一半。犯赃革职者不在优免之例。
说白了,赵期昌只要得到实职百户的官位,他立马可以无成本召来囊括六名壮丁的佃户为他干活。他们兄弟三都未成丁,他却有免除六名成丁徭役的福利,同时粮税减免六石。
如赵鼎明这个副千户从五品,如果没有顶着实职,五品减免十四人徭役,外官减半,无实职再减半,也就免三人徭役。
看赵期昌明显意动,赵鼎明长噫一声顿足,这个三房掌舵的就是硬气,若投靠到他那里,他说什么也要拉一把。这几年下来,三房这位早已经穷疯了,六品实职哪怕是过几天好日子就送命,这穷疯了的人也敢干
右目眦圆,赵期昌抬头看着赵鼎明,铿锵有力:“兄长,卫里往日为了争个实职,要花钱给各家。如今这是平白掉下的富贵,咱军户就是打仗的命,吃饱一顿是一顿,咱干了。”
“糊涂,白石墩非比寻常你若没了,卫里人怎么看我老赵家滚回去,少在这瞎搅和”
赵鼎明推一把赵期昌,想要推出去。年龄,对卫所军户来说真不是问题,只要是个人,有籍可查,那就没问题。
而且补一个白石墩专管百户,寻常军户还别想上来,这是军官阶层的蛋糕。哪怕没人想要,也不是寻常军户能染指的。小旗,已经是最低的军官了。
“这是我三房的事情,你大房管天管地,还管得了老子为国效力”
赵期昌挣扎打开赵鼎明的手,语腔蛮横,环视看一眼,各处小团体已瞩目过来,或有怜悯,或是讥笑鸟为食亡。
中院厅堂前,一张大椅上戚继光一袭皮铠挂大红披风坐着,手中翻着登州卫八个千户所的军户黄册,寻着合适的目标人选。
没有赋闲军官想去,更没有军官家庭的军余子弟想去,白石墩真的就是鬼门关。否则,原来的墩军也不会选择抱着木头横渡渤海。
现在要补缺,只有一个办法,勾军或清军,原来的军官一家逃了,可他宗族还在,将适龄丁壮勾名到黄册顶缺,就是勾军;清军也是差不多的路数,多是大规模以军余补充空缺的正军。
那个百户韩荆一家子跑了,可他宗族跑不了,总能找到一个成丁的。实在没有,就从韩家亲戚家里绑一个过继到韩家,把缺给顶了
一个墩百余人的集体逃亡,这么大的漏洞必须要填上,否则他戚继光也好,还是其他混日子的军官也罢,都没好果子吃。
可以这么说,白石墩绝对是整个登州卫最危险的火墩。
戚继光放下黄册,询问中千户所的所佥事黄允良,黄允良脸色难看,事情出在他下面:“韩家无余丁,这才干净利落逃籍。却有一女嫁入城中为人做妾。拉一个民户子弟过继韩家补缺,县衙门这边不好打交道。再者,这是卫里的丑闻,传到民户那里,难免形成恐慌,影响万民生计。”
黄允良脸色不好,戚继光的也好不到哪里去,毕竟韩荆是在他大婚之日,卫里高层前来贺喜时带人跑掉的。
那头,赵鼎明盯了赵期昌片刻:“你可想好了”
“富贵险中求,兄长搭把手就是。”
………………………………
第十章 人为财死
第十章 人为财死
卫衙门中院,也是演武场,拥挤在这里的军官足有百余人。复制网址访问 :7777772e766f6474772e636f6d
为了将赵期昌的路堵死,赵鼎明这个中千户所副千户挤到前排拱手:“下官赵鼎明,有话要说。”
戚继光坐正,将放在一旁的头盔戴上,点头:“赵副千户,有话就说罢。”
赵鼎明又环视周边一帮世袭千户及实职所佥事,至于更高级的正三品世袭卫指挥使、从三品指挥同知基本上都不住在本卫,住在南北两京多在京营体系和漕运体系混日子。
轻咳两声,赵鼎明道:“韩荆小儿丧胆当了逃军,是个孬种,丢尽了咱登州卫的脸面。然而我老赵家有种,我弟赵期昌,世隶李庄百户所,世职小旗。四年前举家为国尽忠,想来各处弟兄袍泽也听说过这倔强小子,活的不容易,也在城中闯出了一番名头,诨号毒蜈蚣。”
戚继光缓缓点头,示意赵鼎明继续说。
赵鼎明又环视背后军官,拱着手:“这小子吃了倭寇一刀,又有灭门血仇,死心眼子要与倭寇干。这白石墩,各处拖家带口没人去,我家三郎愿意去。”
戚继光皱眉,看到背着背篓,挤到前排的赵期昌,眉皱的更深,便说:“赵副千户,难道我登州卫无人要驱小儿稚子送死此事,传出去也不怕各卫笑话”
赵鼎明一叹:“戚掌印,不是咱心狠硬要邀名,而是这小子打定主意要去。各处还都有个进项填补空缺,我家三郎全靠捕蛇度日拉扯两个小的。又是个执拗脾气不愿受人恩惠,日子过得苦,说难听了撑的这么苦,全靠一口与倭寇拼命的气在撑着。与倭寇战死,也好过眼前这么苦活着。”
戚继光与各处投来目光打量站在那里默然的赵期昌,戚继光闭目长叹,眼睛上翻看着飘着阴云的天:“活不下去可以找卫里,去白石墩是个什么事我戚继光掌印司事已有四月,自问做事公允对得起良心、卫里。这种事情,有愧良心,让戚某蒙羞”
黄允良开口:“戚掌印,事情也不能这么说。我登州卫虽有孬种不假,可也有英雄好汉。小儿尚且如此勇烈,传出去各卫也只有夸赞、羡慕的份儿。”
“说的好听,你家大郎、二郎怎么不去”
戚继光瞪目过去,黄允良悻悻低头,戚继光又看向赵鼎明:“赵副千户,这事情咱做不来。”
赵鼎明也松了一口气,如果戚继光急着填坑要答应,他还会提一系列的好处来给戚继光添堵,将赵期昌去白石墩的可能掐灭。
他是哑巴了,可赵期昌等这样的机会等了好久,哪能就此错过
上前几步,拱手,抬头目光坚定望着戚继光稚嫩面容:“下官李庄百户所小旗赵期昌,见过戚掌印。”
“你这又是何必且退下吧,弄完白石墩的事情,本官给你寻个稳定差事先做着。等成丁了,再为国效力不迟。”
这违背戚继光的治军理念,赵期昌就是典型的弱军,怎么能填到一线去
赵期昌摇头:“下官与倭寇有不共戴天之仇,如大兄所说,每活一日都是煎熬,若是战死也是死得其所,死的安心。报国不分老幼,守土无别男女。若下官为国捐躯,卫里能养我二弟成丁,也就没了牵挂。还望戚掌印,成全下官。”
戚继光低下头去,赵鼎明长叹一声闭目,周围军官多有感叹。
毕竟还收过赵期昌一份尚算贵重的贺礼,从公来说与他治军理念违背,从私来说拿人家礼物还把人家往火坑推,这叫哪门子事
戚继光已经想明白了,大婚那日赵期昌送东西,可能求的就是这么一个机会。
可恨满院丁壮百余人,却无一个肯冒风险去白石墩,还不如一小儿胆气雄壮。
眼前这赵期昌,似乎才和他弟弟戚继美一样大小,让戚继光很矛盾,真的不想成全赵期昌。
“此事本官委实难定,福山所佥事不在,七位佥事都说说吧,咱集议。”
戚继光将决定权交出来,其实卫里很多事情都是大伙集议,甚至集体作弊的时候,也是集议。毕竟干仗的时候,下面军户靠不住,全靠各家子弟和家丁,战力属于私军,自然话语权也因为战力分散而分割了。
赵期昌看向本所佥事,黄允良缓缓点头,勉强一笑似在激励,看向与自己交好的几名佥事:“本官赞成,诸位说说。”
“咱后千户所也赞成。”
先后的赞成声中,戚继光气的脸颊涨红,靠这样没了良心的军官来剿倭,怎么打
冷场片刻后,戚继光捋顺心中郁气,环视左右道:“好,现在白石墩的管事百户有了,那十五名墩军,十五名军余怎么凑对了,还缺一名总旗。”
一名佥事开口:“中千户所出一户,各所出两户,这就能凑齐十五名墩军。至于十五名军余,大伙凑钱雇佣人手,可好”
一户兄弟几个,有正军必然有军余,他这意思很简单,这种拨出一户的割肉任务,可能各处只送一个光棍来。
给京城春戍、秋戍的班军每个卫都是有定额的,军户逃亡凑不齐怎么办卫里集资掏钱雇闲散汉子顶上去
戚继光摇头:“雇来的人靠不住。这样可好,各所出血本,拿出大户来。这样正军、军余也就齐全了,又是宗族兄弟,临战靠得住。”
军户逃亡严重,每一家军户都等于挂在卫所编制里的各家佃户,直接拿走十五个大户,基本上是不可能。
没人吱声,赵期昌冷眼旁观。卫所军制这么霸道的东西,死活是被这群蛆给玩儿崩了。有地,又集中居住,钱粮自足,还可以拥有武备和操训,只要舍弃小利益,完全可以弄出一支耕战强军,到时候什么东西抢不来
别人可以当哑巴,赵鼎明不成,抱拳道:“戚掌印,我弟即为白石墩管事百户,我老赵家不能让人笑话,出三户七丁十八口人做家丁赴任白石墩。我弟又素有主张,何不问问我弟这个正管百户的意思”
赵家可以割肉,但不是把人交出来隶籍黄册变成卫里的军户,而是送到赵期昌手里当家丁佃户。何况,人口繁衍下来,他手里的土地已经劳力过剩,分流出去一些也是必然。
戚继光缓缓点头,这都是不用明说的东西,他虽然初理卫事,但也知道各家将军户视为己物。便问赵期昌:“赵百户,对于白石墩墩军重建一事,怎么看”
微微沉默,赵期昌拱手:“戚掌印,城中多有无赖闲汉不事正务,滋扰地方民生留之无用。不如卫里出力,将年轻力壮者定罪充军。”
戚继光听了忍不住发笑,周围各人都笑了,若充军这么简单,卫里早就把登州城给收编了,戚继光强忍笑意:“本官也想为地方平靖出力气,可这不在本官职权范畴。”
赵期昌继续说:“即不好明着来,那就绑了送到白石墩。卫里借下官几名老军做教头,立下军规,鞭子打下去,便能老实下来。以倭寇之凶残,他们也不得不坚守白石墩,死战到底。”
好狠的心肠,难怪敢去白石墩。一些有实战经验的军官感叹着,也跟着继续做笑。现在白石墩的管事百户找到了,不是自家人,却是自己人,那就没什么压力了,也能轻松起来。
至于空缺的那个总旗,没人开口,集体忽视。
戚继光也跟着笑了笑,看着一脸认真的赵期昌:“赵百户,这法子传出去,按察使司可就来卫里办案了。”
赵期昌又问:“戚掌印,登州周边可有受灾流民编入黄册隶籍军户,也是有例可循的。”
戚继光微微沉吟,还是摇头,这个年初时有躲避兵灾的,可还真没大规模的灾民。不过,灾民当了军户逃亡的动力更大,毕竟故土难离,逃回去有地可种,还有宗族可以依靠,也不好抢回来。
赵期昌又拱手:“请问戚掌印,白石墩有多少军田”
戚继光看向兼管这一片的黄允良,黄允良沉吟片刻又看看赵鼎明,缓缓道:“三顷五十二亩。因是墩军,缴纳三成。”
赵鼎明当即怒视,戚继光也开口:“错了,本官刚想起来,白石墩有军田五顷八十亩,周边归于白石墩范畴的荒地有五六顷。若开垦的好,足足十顷军田。按律,军户新开荒田有功,也免赋税三年,十年内半之。黄佥事,本官记得可对”
黄允良脸色一阴,又想到白石墩这一片那些个破事情,也就坦然了:“戚掌印所言确系无错,可能是下官记错了。”
十顷地,赵期昌长舒一口气,军田方面若没问题,那人力也就不是问题了。
拱手:“戚掌印,下官请求白石墩免赋税五年,五年后下官若还活着,还卫里一个军田十顷的白石墩。五年后,白石墩恢复税制。其中所缺劳力、墩军,下官寻军余或破落民户来充,十五名墩军,十五名军余,十顷田,一分不少。”
赵期昌是空手套白狼,可这真不是事。
戚继光点着头,环视周边:“若卫里免去白石墩五年赋税,所缺赋税由各千户所补上,这样本官也好向都司府交差。卫里省去的,就是分割军户一事,如何”
这么多人,每家挤出一点就能填上去,不是什么大事情。
赵鼎明暗骂赵期昌急于求成,如果真的能坐稳白石墩,新开出来的荒田,赵期昌可以占走两顷。这种开荒占走部分田地的事,卫里也是默认的规矩。现在白白成了卫里的,不过想想也就和所有人一样释然了,一切都是画饼,倭寇一来,赵期昌所说的一切,包括他的命,都就没了,什么都是虚的。
既然是虚的,也就没什么好争论的。唯一值得计较的是,白石墩原来的墩军集体逃籍,造成的损失却让他们来承担,等于是平白的损失。
随后散会,戚继光领着赵期昌去走程序,先是袭职手续,办了军籍堪合将世职小旗落实,然后军籍堪合又添加屡历,依照屡历在早早印好的官职告身上填写现职百户,依旧是世职小旗,不过现职是六品百户,差事是白石墩管事百户。
两份文书一式三份,赵期昌一份,卫里一份做档,另有一份用印后送到山东都司府入档。
至于弓箭报备,完全就没了这个必要,六品百户持有几张弓,根本不是事。
至于六品百户彪补子官服,抱歉,卫所官没这东西,自己骚包想要过过瘾,可以花钱去买一套。
“先回去休养三日,初九一早来卫衙门报到,到时候该准备的籍册、官印、农具、军械还有两头耕牛也就齐备了。但赵百户也别松懈,多询问各处,打个招呼,方便赴任时凑些人手。”
怀里收好军籍堪合与官职告身两份文书,赵期昌一板一眼拱手:“下官告退。”
戚继光见他这么小,意兴阑珊摆摆手,长叹一声。
………………………………
第十一章 艰难起步
第十一章 艰难起步
出了卫衙门理事、运转的核心中堂,赵期昌仰头看着阴天,心中感叹,长舒一口气:老子的队伍,总算是可以开张了
“赵百户勇烈,少有壮志,真真是让我等老朽惭颜。 :7777772e766f6474772e636f6d”
屋檐下,中千户所所佥事黄允良拱着手,笑吟吟上下打量赵期昌,仿佛真的很赏识似的。
哈一起口气,赵期昌低头拱手,抬起头笑道:“夙愿得尝,还要多谢黄佥事成全助力。”
“这个本官可不敢居功,旁的本官也搭不上手,寻赵百户就是聊聊白石墩重建一事。”
说着展臂,赵期昌笑着跟上去,来到侧厅。
升一个百户,戚继光这个卫佥事要出面,白石墩的事情就犯不着戚继光了。白石墩那一片三寨十三火墩不在八所编制内,属于增建直挂在卫里,实际军政杂务由中千户所所佥事负责。
黄允良拿出集议后准备出来的物资单子,问:“赵百户,识字否”
“认的一些。”
黄允良诧异看一眼,缓缓点头露笑:“有出息,唉看看吧。”
一张草纸上,清单不算长,东西自然也不多,赵期昌扫一眼就有了底:“黄佥事,墩军十五,军余十五都是要按律操训的,怎么才给弓三张,腰刀八,长枪二十”
根本不够,打仗拼命不是穿个甲,拿一杆长枪或刀,带着粮食就能成的。这是拼命的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