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小刁民-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手印。

    这种诡异场面让庆童也迷糊了,他对龚显可崇拜的紧,怎么如此凶悍的勇士反倒成了没人要的麻烦

    如他所想,赵期昌眼中麻烦的不是龚显,是欠刘磐的人情麻烦;刘磐只是想甩开一个眼前、将来的麻烦。

    刘磐能看出赵期昌以后的前程,赵期昌自然也知道刘磐就是个滚刀肉。在参将府将一个三品武官弄死,这个人还有什么不敢干的

    难道以后刘磐造反,他也要蒙着头上

    他又沉在这种推断上,他告诉自己的结果是,刘磐真造反,他还真得咬牙上。来到这个时代,他不想欠任何人的。谁的都不欠,彼此两清,没有任何的负担,那么说杀你就杀你

    很简单又诡异的逻辑,这是赵期昌想了好久才确定的,只图活的心里舒坦。吃不饱穿不暖可以一步步富裕,可心里积累下的内疚只会越来越多无法真正解决,压得人心里不舒坦。

    “咱瞧你就跟怀春的小娘子似的,都化了水嘴上还嚷嚷清白清白东西咱都留下了。有空去我朱大哥那里,替咱道歉。告诉他,三五年内咱没脸见他。还有就是,那个姓张的有才能不假,可不是做朋友的材料。”

    “对了,还有姓玄的,这人邪乎,让朱大哥少接触。君上的宿卫,这才是他娘的真锦衣卫”

    赵期昌对这人犯浑时彻底没法子,点着头,神情疲倦。

    刘磐又看向庆童:“好好伺候你家老爷,这是福分。”

    庆童也疲倦,苦笑着拱手。

    刘磐这才出帐,见那边戚继光几个军官领着一帮人走来,还以为事发,翻身上马就跑,高喊:“戚将军上头军令期限严,下回再饮酒叙旧”

    叙哪门子旧,虽说一起并肩杀过敌,可咱不熟好不好

    戚继光也莫名其妙,还以为刘磐连夜入山带来了朱应奎的重大消息,就召集军官过来迎接。他最担心的是上头有人眼红军功,巧立名目要分润军功。

    帐内,赵期昌与庆童互看一眼,都有些怕刘磐这浑人了,也没力气说话,躺倒就睡。

    戚继光这帮子过来,常信平也只能推过去。
………………………………

第九十二章 捕倭军重组计划

    第九十二章 捕倭军重组计划

    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次日,十月十七这日,赵期昌一起来就因为刘磐那档子事头疼。

    庆童在外面煮药,赵鼎明端着一盘子热气升腾的包子进帐。

    “赶紧躺着,好好休息比什么都好。”

    抬手制止赵期昌,赵鼎明将木盘放到赵期昌右首,坐在一旁通铺上说:“龙山所里一家子送来的,说是谢你昨日借桌椅给的粮食太多。这不,蒸了两锅白面包子,你尝尝。”

    赵期昌拿起一个咬一口,笑着:“味道不错,兄长也尝尝。”

    赵鼎明也吃了一口,看着里面黑白翠相间的馅儿,嚼着:“山味儿呀,木耳、鸡耳、山菇、白菜还有南瓜的味道。”

    鸡耳是一种山里草丛生长,类似于小型黑木耳的东西,这东西很零碎不好找,多是孩子在找,口感比木耳软,但更香。

    两个包子下肚,赵鼎明道:“现在气色好多了,戚掌印那边今日要搞个会议。”

    说着,他过去倒了两桶开水过来,坐在通铺边正对着赵期昌,怀里抱着竹筒:“有这么两件事,第一是将夸功游街一事做漂亮,第二是关于捕倭军的。”

    八百捕倭军是上头允许、定下的唯一常备、机动兵力。每名捕倭军有粮饷补助,家里军田也有税租减免。

    所以这八百捕倭军就是香饽饽,寻常军户没机会沾染,这八百名额都扣在卫里军官家族手里,多以子弟、家丁充任。

    赵鼎明瞥一眼赵期昌,继续说:“这次我等立下大功,朱应奎那里欠了咱人情。所以戚掌印准备将各家手里的捕倭军清退,重建一支新捕倭军,要名至实归。”

    赵期昌理解了,这是要收回其他家族手里捕倭军名额的实惠,将实惠落实在实际做事的人身上,比如他们。

    现在龙山所这边参与查倭活动的各家武装,集中在一起有六百人,赵鼎明还干过辎重差事,手里曾有过二百辅军。各家在本地留守的子弟加起来也要五百多人,这么大一股力量足以选出最精锐的八百人。

    又有刚立下大功的朱应奎在上头照应,从各家手里夺回捕倭军名额是占据国法军法大义,又有实际实力支撑的一次变革。

    有名义,有实力,自然要把好处抢回来。

    吹着竹筒上的白气,赵鼎明继续说:“昨夜私下交触,戚掌印这边要的不多。他手里的三百捕倭军要落实,是最大的一份儿。条件就是这批捕倭军是卫里的捕倭军,不是他戚家的捕倭军。”

    “而此次我五家出力甚大,戚掌印留出四百空额给咱。具体怎么分,是咱私下的事情。剩下的那一百捕倭军名额,则是给卫里其他各家以示安抚。这一百捕倭军,今后专司卫里借调之事,配合县衙门做事。”

    县衙门衙役数量严重不足,衙役这也是世袭的,名额有限。平时还能凑合着过日子,出了事情人力严重不足。本来地方保甲农闲时操训的团练兵属于衙门的后备人手,可皇权不下县,县衙门不给好处,根本指挥不动地方保甲团练兵。

    所以衙役有一种叫做白役,就相当于卫里军余的帮闲,是一种临时工。

    蓬莱县是登州府首县,城池很大需要数量不少的人手协助。地方保甲成本高,做事又不专业,何况城里人也不喜欢乡下人粗鲁的风格。

    而登州卫在眼前,为了弥补人手不足的问题,捕倭军就成了县衙门能调度做事的一支力量。从衙门里再拿一份跑路费,卫里、县衙门都得到了好处、方便。

    卫里各所对中枢的军令任务进行分摊,各所专司做某一件事。按照戚继光的分配,一百捕倭军摊派专职,那就不会再响应卫里捕倭军的其他任务。

    赵期昌双手搭在被子上,抱着竹筒问:“那四百捕倭军,咱五家怎么个分法”

    赵鼎明道:“有两种,王家、刘家实力不强,又无功绩;田家新归卫里根基不稳。所以这三家得到一百五十名额,让他们内部分配这是定下的。余下的二百五十名额,就是变数。”

    他的脸色不大好:“一种是张家一百,咱家一百五,另一种是张家一百五,咱家一百。”

    “兄长,里头有说法”

    赵鼎明点头:“要逼卫里其他各家就范,不是有名头有实力就能成的,强逼下去可能会引发械斗。”

    一名捕倭军名额价值多少减免的税租有五十亩两成,这就是实打实的十亩年收入。每月还有四斗补助粮,腊月按惯例拿双份,这就是一年五石粮食的收入。稍稍节省一点,这五石粮食足以养活本人吃穿。

    还有各种隐形福利,比如兵器战袄更换,都是上面有一定额度拨款的,出任务又能吃卫里的。一家子手里握着二十名捕倭军名额,年收入能提高百石左右。这么大一笔收入,谁愿意放弃

    戚继光是卫里掌印,卫里安稳才是他的本职第一要务。光会打仗的将领不稀奇,能安堵治下百姓的将领才是朝廷喜欢的将领。

    不给各家活路,逼的他们搞械斗、或冲击地方衙门,又或者跑到历城在巡抚衙门、三司衙门喊冤擂鼓,不管戚继光占不占理,光激起哗变这一条就能让他前途尽毁。

    赵张两家瓜分二百五十名额,只留一百名额给其他各家,这让赵期昌陷入沉思。不是不好,而是太好。对己方太好,可资源就那么点,就是对其他各家太坏。

    他觉得抢来五六百名额就不错了,给戚继光二百,其他的五家内部瓜分。现在一个个胃口在战后太大,断了别人财路、活路,摆明了不怕闹大事情。

    可闹大事情不符合戚继光利益,他皱着眉问:“这又是怎么说法”

    赵鼎明道:“强逼是不行的,所以需要咱家,或者张家人唱黑脸,戚继光唱红脸。这就有了争执的地方,给各家一个盼头。此次夸功游街,更能展示力量,两头下药不怕他们不服帖。”

    赵期昌一听就笑了,笑的很没良心:“黑脸不好唱。”

    可不是,赵鼎明是商人性子,本性里不喜欢得罪人,得罪人也会把对方打到绝境,为的就是避免以后的麻烦。都是卫里人,各家也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得罪这些人还不能拆散对方脊梁骨,这买卖对赵鼎明而言,在本性上是抗拒的。

    张茂也一样,很重视自己的羽毛,这种得罪人影响自己在卫里名声的事情,张茂估计也不会干。

    可二百五十捕倭军名额摆在那里,没有均分的说法,五十名的差距影响可是很大的,足以决定今后五家联合内部的话语权。还是那句话,手里筹码多,谁的话语权就多。

    赵鼎明轻叹:“谁说不是呢眼前是他、咱必须做,要争着做,可又不想做。这事情堵心,老三说说,咋整”

    赵期昌摇头:“事情明摆着,这是戚继光的平衡手腕。不唱也得唱,唱了他好我好大家都好,不唱的话,这次出军只是得了点眼前的军械粮食,得不到长远好处。”

    他则在思考另一件事情,就是戚继光的分配方案。四百捕倭军在五家手里,不论赵张两家怎么分,必然一强一弱。刘家与张家是一块儿的,王家和赵家是一块儿的,田启业刚回到卫里,手里最少也能有五十捕倭军,这个人站在弱者的那边平衡,到头来五家联合这边内部还是张赵两家打平手。

    卫里这个层面,戚继光手里握着三百捕倭军,面对赵张两家的四百,那余下各家的一百捕倭军自然是帮唱白脸的戚继光说话,又是一个平衡。

    而他是掌印,自己参赛还当裁判,只要均衡势态维持,话语权就在他手里。

    这不仅是眼前的布局,他手里捕倭军是卫里的捕倭军。今后继任的掌印,也能维持这种均衡,没有给后继者挖下坑,很高的手腕儿。

    捕倭军重组是卫里震动各家根基,影响未来的大事儿。这种名额都可以当铁饭碗做传家宝,没人愿意到手后再买卖。

    这边儿一大一小两兄弟计较着,那边田启业也给儿子田亮讲述自家要选择的道路。

    张家那边儿,张茂没必要再给自家继承人讲解,这种简单的算术看明白后,不难看出戚继光用意。

    所以一清早,张家四口人吃着早饭。

    饭后,张茂端着茶碗,站在军帐前的山坡上吹风,看风景,嘴上说着:“昨日赵家三房举动不寻常,赵鼎明紧巴巴赶过来,三郎又不曾露面,可见是出了事情。”

    张承翼站在他身侧,头半垂着思考。

    不远处的牛车上铺着草束,杨氏、张祖娥给家里人做着冬衣,不时听听父子俩的谈话。

    片刻后,张承翼道:“孩儿也察觉不妥,问了三郎附近的弟兄。据他们所说,白家小二、领着家里郎中在正午前去了三郎军帐一趟。”

    张茂缓缓点头:“三郎应该没出事情,可昨日陈明理离去的突然。随后他就与赵鼎明同归,可见三郎没出大事,但多少是一件风波。他三房的人来回就那几个主事的跑,不见赵家子弟有动作,你看出什么了”

    张承翼开口:“三房那几个人瞒着咱们,也瞒着下面,还瞒着赵家子弟孩儿愚钝,没看出什么。”

    张茂扭头瞥一眼,笑笑:“别不好意思说,赵家的问题也是我张家的问题。此次捕倭军重编,对咱五家意义非凡。得到的好处不重要,解决了家中隐患比什么都重要。”

    他大体上猜到赵期昌那里发生了什么,他不在乎发生过什么,反正现在赵期昌活的好好。

    赵家三房没有有力的后继人,有宗族在背后掣肘;他张家也是,他满意自己的儿子,可问题是他只有一个后继人。

    张家还有最大的问题会爆发,等他弟弟张节回来后,极有可能要分家。到时候更麻烦,只有在张节回来前解决宗族掣肘问题,张节也就没底气分家。

    解决宗族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捕倭军名额,这是卫里的,是掌军人握着的。家里宗族再强势,也改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族中人都是军余,不是正军

    几个名额砸下去,实打实的好处摆在面前,宗族内部自然就散了。这不是分地,这是捕倭军名额,是可以用军令约束的

    心底里再不愿意唱黑脸,张茂也要唱。赵鼎明也是如此,两人内心就这么矛盾又煎熬着。

    至于戚继光,则一大早的提笔给家里娘子写信,报告自己的清白。

    一军主将又领军在外,沾染野女子实在是太便利了。而他十六七的英武帅气少年郎,要什么有什么,真想送女儿给他做妾的人,真的不少。

    以至于风声都传到城里去了
………………………………

第九十三章 分赃的獠牙

    第九十三章 分赃的獠牙

    即将开始的内部会议提前都已经通气,现在就是进行最后的拍板。

    以前赵鼎明可以代三房做主,这场仗是赵期昌的初阵,三房有实打实的军功,大房已经管不住三房了。

    所以赵期昌必须出席会议,裹着厚厚的几层衣裳,脸上也裹严实,在庆童搀扶下,赵期昌来到戚继光所在的大帐,坐在左首第二,张茂下首。

    右排第一是赵鼎明,第二是田启业,主位上坐着戚继光。就这五个人,足以决定卫里的大小事务。

    赵期昌以后想要升上去执掌登州卫,眼前的张茂、赵鼎明、戚继光三人就是目标。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五年内打好根基,八年内执掌登州卫。十年内拥有可战家丁二百人、马队五十人。

    有几百人的武装,历经战争磨练后,扩张羽翼的过程是很快的。一个家族的崛起,最难的就在于立基。而扩张,难度就相对简单了。

    眼前这场会议,是毫无掩饰的一次大改革,这场成功的军事活动给了所有人信心。没有任何的遮掩,干翻卫里原有的体系,构造在场诸人满意的体系就是最终目标。

    营垒里各处军士已经开始操训,昨夜的集体狂欢提高了他们的士气,此时喊着号子,在鼓点声中踩着步点,训练着行进队列。

    帐帘合上,杂音相对少了些。

    戚继光右臂伸直手搭在桌上凤翅盔光滑盔面,头半垂着双目上抬看着有虎视眈眈的气概,道:“今天这个会,用意诸位也都清楚。开会之前,咱先说说卫里的情况。”

    “我戚继光年初掌卫事以来,想要的东西并不多。心中所愿只有三点,第一是卫里下头的军户、军余能过温饱的日子;其二,整饬卫里各处兵马,不说能多厉害,能保护乡亲不受匪寇祸害就足够了;这第三,就是完成先父遗愿,将城东开荒计划执行,开出足够的土地使卫里殷实。”

    “你们五家联合在一起开了个好头,不管怎么说,只要这土地没荒着,我戚继光打心里高兴。”

    “心中三愿已达成一愿,余下就整饬武备以自保,和卫里生计两样。这两件事情实际也是一件,戚某很想给下头人做一番事业,可咱这个掌印掣肘的太多,有时说话不顶数。”

    “原因也简单,咱压不住各处。这次,我等跟随朱道员立下军功,一举斩杀犯事倭寇七名。对上头有了交代,对下头也有了威势。故而,戚某心中所思所想有了一丝可施行的盼头。”

    他环视一圈,双目炯炯:“捕倭军,已荒废了两代人。不能再荒废下去了,否则祖宗留下的基业,也是儿孙的饭碗,可就保不住了。”

    “这是卫里唯一的拳头,必须捏在一起。下能绥靖地方庇我乡邻平安,上能报效朝廷为君上解忧。于情于理,在形势上,我等必须重整捕倭军。”

    他看向张茂:“不知道张操守,是否愿意与咱联手,重振咱登州卫捕倭军威名”

    张茂点头:“这是戚掌印的心愿,也是我等夙愿。重整捕倭军,势在必行。鼠目寸光者不足为虑,一切以卫里大局为重。”

    他是备倭城操守官,卫里捕倭军的指挥权名义上在戚继光与他手里。

    私下谈过,现在会议上正式联手,这场会议就算已经成功了。

    戚继光又看向赵鼎明:“赵家这边怎么说”

    “愿随戚掌印尾翼。凡是对卫里有好处的,我赵家必然遵从。”

    戚继光缓缓点头,脸色严肃:“这就好,捕倭军重整一事就这么定了。现在还有两件事要议议,第一是我部夸功游街,第二是捕倭军建制。”

    他看向赵期昌道:“此番游街,朱道员那边的意思是宣示卫里武功,以安堵士民。也有宣扬军功,谋取赏赐的用意。对卫里、我等而言,首在立威。”

    “历来军队入城游街,逶迤而行,横列或三或五。登州是大城,咱的意思是横一伍,竖列二十,百人一队。前后分作步军五队,两队辎重,一支马队。”

    赵期昌布巾裹脸,看着戚继光没开口的意思。

    戚继光就盯着赵期昌:“咱想的是如何才能将立威这件事做好,好的让全城士民肃然生畏,让各处人马不敢扬威。赵兄弟,咱知你主意多,说说吧。”

    都看着赵期昌,赵期昌眉头皱着。他本以为军士背上插背旗是日本那边的风俗,可随着接触军队,发现明军也很流行这一套。旗帜是指挥信物,根据形制和代表的寓意从高到低是纛音稻、幡、旌、旗、帜这五级。

    缓缓开口:“小弟这里有两个想法,在装束与行军中。第一是装束,朱道员那里会解决战袄、罩甲问题,到时全军一片赤红如火如荼。咱的意思就是全军上下皆插赤色背旗,配黑色披风,如此黑红两色殊为鲜明。”

    赵鼎明开口:“三郎,背旗不是问题。可全军挂披风,还色泽如一卫里有布,可没这么多黑布。”

    披风又不是一次性消耗品,卫里可以拿出来,真正的原因是来不及加工。而且成本不低,他担心戚继光舍不得。

    戚继光闭着眼睛构思赵期昌所描述的,摇头道:“披风也不是问题,三日时间足以在中所制好。我舅家有染坊,一边制作一边染色,可以做成。”

    披风不是一块方布就能成的,最起码要两层布叠在一起,边角要缝好。紧急制作可以省去披风夹层里的铁网,但缝制披风工作量也不小,还要染色。

    赵鼎明缓缓点头算是答应:“那稍后本官就回卫里准备披风、背旗一事。”

    见没人再开口,赵期昌继续说:“着装问题解决,咱另一个想法就是军士行军。出发前蒸鸡蛋大馒头,在城南五里处发下去,人人口衔。严禁行军时张口或咀嚼。游街结束后,分别检查。若馒头不见了,责罚。”

    想到一名名军士张开口一嘴的软化馒头,田启业忍不住咧嘴发笑:“亏你想得出,咱觉得行。不过馒头这东西含在嘴里,入城时。上头的老爷们训话时,弟兄们也要作势跟着喊两句,倒时咋整”

    捕倭军载胜而归,上头各方面来的人会在城门前检阅,城中士绅代表也会旁观,必然要全军高喊壮壮声色。

    戚继光左手摸着下巴,行军肃然,着装统一,队列稍稍不齐整的问题也就可以忽略了。下巴扬起,道:“这么着,馒头可以稍大一点,撕成两份。在城南五里处吃一半,列队集中后吞咽,这就能齐声呼喊。另一半馒头握在左手,过城门甬道时填入口中。游街后,再行检查。”

    一支号令严明的精锐军队不是那么好练的,没有半年功夫是做不好这一切的。

    张茂点头:“行得通,现在步军的问题解决,马队呢”

    说着他看向赵期昌,军中的马队就三部分,一部分是田启业的,一部分是赵期昌这边陈明理的,另外一半是军官队。

    赵期昌点头:“马队三马横列,三十三竖列为佳。这样横列马队方便调整前后位差,不似五马横列那么明显。”

    他没提马队领队,意思就是交出陈明理部,配合田启业这边训练马队行进。

    戚继光一笑:“可行。”

    稍后就议定了入城序列,最前排是戚继光与骑马卫队二十骑,这卫队人人执旗;其后是马队,田启业领队,陈明理、田亮充任旗官一前一后在队伍侧面压阵。

    再后面是步军第一队,由赵期昌领队,常信平、赵凤祥做旗官,跟在队伍前、中做压阵。

    然后是张茂、刘文清、王文泽、张承翼四人分别领一个百人队。骑军一队、步军五队这么确定,组后是辎重车队两百人组成一队,由赵鼎明领队。

    张承翼做领队原因复杂,第一是他卖相好,第二是这次游街说是立威,潜在意思很明确,就是告诉登州上下,卫里捕倭军真正的构成。领队人物必须压得住场面,还必须是这个新集团的人,明确的告诉卫里各家,捕倭军我们要通吃

    然后再勉为其难挤出一百个名额出去安抚各家,还是那套红脸、黑脸的戏码。

    定好了捕倭军游街的队列、次序后,接下来的训练就有了针对性。下一个讨论关键是新的捕倭军建制问题。

    擅改军制者,以谋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