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小刁民-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忍不住又是轻叹一声,老道士语气低沉:“三十五年前,在历城老道收了一个可心弟子,姓鲁,世袭百户。正德四年,官府马政逼迫下,霸州刘六刘七兄弟造逆,贼军捻转河北、江南四五省。一支贼军被困登莱山中,那徒儿便阵殁在登莱围剿贼军战役中。”

    “三郎,不是你师兄武艺、兵法不行,也不是他被人暗算。而是他求功心切,高估了麾下军士战力,这才为贼所围杀。那一战,我真武一脉,历城北极阁弟子战殁八人,险些绝了前人传承。”

    看着赵期昌,老道士幽幽道:“你将来要出人头地,只能领军。军中若无嫡系心腹,逢战必危。我这一脉,前后就四名亲传,你两位师兄阵殁,此时就你与一位师兄了。”

    赵期昌算是明白了,为什么老道士被历城北极阁赶出来,能入伍上阵的道门弟子都是一枚枚宝贵的种子,那位姓鲁的师兄自己身死,连累自己师弟,还有其他师门的师兄弟六人,整整八名种子战死,老道士没被打死在北极阁,已经是掌门仁慈了。

    道门种子是什么

    陈明理这种地方上的豪杰只是记名弟子,连种子都不算。可以想象亲传弟子意味着什么都是培养的军界代表人,庇护道门生存的第一梯队力量。

    八名弟子,如果不死,运气好在道门运作下,可能现在出现一两个总兵也不奇怪。

    赵期昌心中疑惑丛生,问:“师尊,为何不收民户弟子”

    老道士摇头,眼皮子垂着:“我道门武技是杀人技,传给民户不妥当。民户不从军,又有武技傍身,必然横行乡里惹来祸端;再者,杀人技就该杀贼报国,留在民户手中一代代自作聪明加以改进,就成花架子,白白糟践前辈心血。”

    “而杀人技,唯有在杀人中改进,如此衍化出去的分支,才不会糟蹋先人心血。”

    这些话赵期昌很认同,在军人眼中,民间武术家就是渣

    头低着,赵期昌问:“那师尊在登州几十年,为的是什么弟子将来扎根登州,兴许能达成师尊心愿。”

    老道士饮酒,笑着:“查逆匪余孽。白莲逆匪一心想着给朱家皇帝造乱子,三十年了,没死的生下的一窝窝小崽子也长大了。我真武北极阁一脉险些断绝,此仇不能不报。”

    赵期昌缓缓点头:“弟子明白了。”

    老道士右手抬起,伸出食指蘸着吃剩下的菜汤,在桌上写了一个字張,抬眼看着赵期昌:“你信么”

    赵期昌皱眉:“怎可能,他家已在登州卫六世。”

    老道士笑着:“这类人多着呢,朱家皇帝本就得国不正。国初内部杀伐酷烈为的就是绝后患,逃掉一些小鱼也是正常。”

    低着头看那个字,赵期昌脑袋歪着看了半会儿:“师尊,张家女,是弟子之妻。”

    老道士端着酒碗,也笑着:“白莲逆匪多是可怜人,谁能杀得尽老道要杀的,只是当初余孽罢了。开春后,三月运河解冻,老道会去峨眉一趟,从峨眉、青城两处借些人手。”

    他抬头看着赵期昌道:“卫里武学教授杨文领出身峨眉俗家,峨眉这边武技精髓就在俗家杨家、沙家手中。这老家伙的枪术还是不错的,你可用心去学。”

    “年底前,你要学会育阳将军三十六式,明年三月前学会太玄二十四式。太玄总计四十八式,北极阁这边只有前三十六式。武当山那边有后十二式。务必在十六岁前学会,这关系重大。”

    赵期昌对武技没那么执着,问:“师尊,缺少一些无碍吧”

    老道士摇头:“不好说,学的只是前人杀伐中总结的练法,每个人的杀法都是要从练法中凝炼。一样的剑技,两个人使出来就是两种剑技。”

    “在你筋骨未定前,若能学会真武一脉两路剑技,足以让你成为当世万人敌。”

    抬头看赵期昌,老道士认真的说:“最强的武技不是杀伐犀利,而是护身无漏。学的越全面,你也就越能挨打。活着,比什么都重要。而太玄四十八式,更有养生益寿之效。”

    见赵期昌眉头一挑,老道士笑容自信,回应赵期昌的惊疑、喜悦目光。

    其实,太玄后十二式还在编纂总结中,全套的太玄四十八式,就是全套的太极剑法原始版本。

    真武一脉武技就育阳、太玄两部,这是两部总纲,任何一个支脉,任何一个练习者的剑技都是不一样的。这两部剑技风格迥异,里头的剑式都是一代代在一点一滴改进的。而每个学习者,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改变一些,以更适应自己体形、性格。

    赵期昌在老道士这里学习的两部剑技,绝对与北极阁的其他人不一样,与武当山那边更不一样,这是两部不断变化,活着的武技。

    记录在书上的武技永远是死的,这类书上武技最值钱也就是藏着的那几招前人总结的杀招秘术。

    而真武一脉的武技是活的,传的是练法,杀招全靠自己从练法里选,并稍稍改动成最适合自己的。

    而活着的武技,在乱世,可能会越改越强;在平安世道,可能会越改越成花架子。
………………………………

第一百零二章 填鸭教育与军队设想

    第一百零二章 填鸭教育与军队设想

    次日一早,十月二十四。

    天空白云笼罩,飘着零散细雪,略寒冷风拂面。

    东坡下,墩中百姓饭后上工时,一百捕倭军,乙组家丁、白家家丁上下头目约一百四十人出头,分作三个总旗队进行队列操训。

    一样的鸳鸯战袄披在身上,集体制服集中有着一种说不出的聚集力,使得操训口令传达更有权威性,也让操练像那么一回事。

    这些人在赵期昌看来一窝蜂的械斗还可以,距离他眼中军队的标准还差那么最少半年的操训。队列操训强化的是军队对军纪、军令的服从性,个人武技在军队列阵,线形接触碰撞时,人挤人挤死人的战斗方式中,个人武技真的不重要。

    在他已接触的资料和自己的分析中,更加觉得现在的军队战斗时更像是顶牛,两头牛角力,要做的就是保证秩序,将一切力量都合理砸进去使之,将对方压下去,然后就是追杀。

    唔,不合格的军队、指挥官连顶牛都不会,空长着牛角找不到角度还没顶,就让敌人的牛角刺中心口

    这需要军队有高度组织度和服从性,个人体质是基石,而武技是很难在数量堆积下,在力量、气势比拼中发挥影响力。除非是那种万中无一的非人类,可以一刀下去连人带甲斩成两截的猛人。

    再凶横的人也不能独力面对配合娴熟的军队,他只能应付一个方向的敌人,必须有队友保护他的后背。再要么不将后背暴露给敌人,单人时就需要一匹好马,用超强的机动力、冲击力在人堆里冲撞,不给敌人合围、攻击后背的机会。

    而铠甲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铠甲最大的作用就是增加军士的容错率,你一刀杀不死敌人,别人也很难一刀将你开膛,那你就有砍第二刀的机会。

    总结下来,初级的军队需要体能、服从性、组织;中级军队会有更出色的体能、服从性、组织,以及武装全面可以应对各种场合的军械,最后就是对战斗的渴望,即有士气。

    士气是一种很奇特的东西,可以吓得敌人不敢动手乃至是逃跑或投降,能让军队这个体系运转效率更高,发挥出更高的战斗力。

    至于高级军队,在赵期昌的设想中还不全面,应该在中级军队的基础上,有更丰富的战斗经验,面对战斗更淡定,有战斗至死的决心。

    这种高级军队,古往今来勉强能算的真不多,算上他脑海中的信息以及传说中的东西,那么秦国的铁鹰锐士,项羽的江东子弟兵,曹操的教导部队虎豹骑,吕布的骁骑,李世民的玄甲骑,李陵的荆楚勇士,岳飞的背嵬军,入关前的八旗军,秦良玉的白杆兵,以及近现代为信仰而战的军队。

    戚继光的戚家军也是,但赵期昌只知道一个根据此时军中混战小队改进的鸳鸯阵,还有戚家军苛严的军纪特性,其他的并不清楚。

    所以他现在的想法就是模仿白杆兵,山东长枪手是此时国朝的强力地方军种。在这个基础上,训练一支超强行军能力,擅长山地作战的枪兵部队。

    这支军队的构成成份,各军中组合配比形成的战术,如何操训和准备军械,都是他一直研究的东西。卫所军荒废,才有家丁制度横行,这就是他的机会。

    现在军里各方面大帅的故事传的飞起,有一点他可以确认,那就是现在朝廷对军将家丁的默认额度是三百人。此时边军大帅再有钱,也没有超过三百的亲军家丁。

    前期组建一支二百人的精锐枪兵,一百人的弓手、骑手、辎重合编队伍。中期目标是以蚕食卫所,披卫所的皮发展壮大。若登州卫八个千户所落在手里,这就是合法的九千六百建制。

    握着这么大一笔战斗力,应该能保护自己了

    从始到终,赵期昌最大的愿望就是活的更滋润,更安全,不想被人欺负罢了。

    在南坡新修的北极阁宅基小院,老道士言传身教,不断纠正,一个时辰下来赵期昌将全套育阳三十六式练了三遍,喘着气听着东坡操训营号,脑海中思绪纷飞。

    毫无疑问,东坡那边的受训部队此时连他眼中的低级部队,即民兵都不如。受限于内部成员的屡历、性格、年龄、身体素质,这支军队即使操训一年,也就潜力到头了。

    他的目标是在这支军队中练出以后的种子,再选拔合适更有潜力的兵员,训练一支中级部队。高级军队不是砸钱、训练就能有的,三年内有一支三百人的中级军队几乎不可能。

    歪着脑袋,赵期昌看着落在小臂上细雪,吹一口白气消融掉。真羡慕那些系统流,带个红警、帝国、全面战争基地什么的,不用动什么脑子,动动嘴皮子就什么都有了。

    更逆天的是眨眨眼睛就能看一个个人,一支支军队的属性,不需要详细调查,凭着经验去判断。最逆天就是战斗时还有个小地图可看,将战场上形势时刻掌握,只要脑子不抽筋,就能做到名将水准,即判断形势、进行合理的战术选择。

    老道士从屋里出来,提着煮药那种粗砂罐子,来到桌前翻开碗倒出黑褐色,热气滚滚,散着药香的黏稠药汤:“这是补气汤,能增补元气,恢复体能。”

    赵期昌眨眨眼睛,感觉很不靠谱:“师尊弟子应该不用这东西吧”

    他对自己身体素质还是很放心的,打量着碗里药汤,仿佛看到跳大神的神棍乱炖出来的汤水一样。

    老道士擦着手:“你若十六以后学习,自然用不着。以你的体况,十三以后也用不着。可你这回出军在外损了元气,这汤就是补这个的。”

    说着抬头,打量赵期昌:“莫非是怕苦”

    赵期昌摇头,抬手扬袖拂去方凳上薄薄雪层,将凳子递过去:“可,这里头是啥看着黑漆漆,弟子心里就不踏实。”

    老道士落座,很享受一样抚须:“就是寻常补气方子,另加了三两柿子、二两梨子、五钱枣肉、两钱莲子。方子里也无苦味,又含有甘草等物,就是甜汤。”

    “还有这些,喝完药汤后一并吃下,许你休息一刻。”

    他另一手放在桌上,两枚核桃,一些松子以及十几粒葡萄干:“都是补气的东西,傍晚时再熬一剂补血的,等你适应了,也就不用再吃了。”

    赵期昌低头,点头:“师尊托人去采买的蜂蜜等物,也是为了弟子”

    老道士抬头:“差不多吧,育阳剑术刚猛,最是消耗体能。身体不行的少年郎,练个两三日,尿血而死的事情也不是没有。穷文富武,不是说的那么简单。”

    心里暖暖,撇去心中杂念,赵期昌也落座,苦笑:“看来弟子还要派人去山里打些山珍,海里宝贝也不少。”

    老道士摇头:“东西不能乱吃,海里的可以放开了吃,山里的以鹿肉最为滋补。旁的就算了,吃不好会乱了元气患病。”

    小小抿一口甜的稠稠如同枇杷膏的东西,这东西入口能黏牙,慢慢喝了下去,余下的药膏凝结粘在碗里,赵期昌估计这东西就是补充糖分。

    老道士继续说:“要多吃杂粮,稍后练武后用沸水冲洗药罐,连着碗里的都饮下去。若手里有闲钱,去城里多买些干果。吃的能补气,就别吃药。”

    “还有几册医书,走时拿去自己研究,不懂的再来问。”

    老道士说着疑惑:“看你以前也贫苦,可身子骨却养的不错,着实奇怪。”

    赵期昌砸着核桃,抬头道:“吃得多才能做事情,山里弟子能弄到的,都会下肚。”

    感谢贝爷,他在山里就跟蝗虫一样,逮到什么东西都会掐去头,烤了吃。刚开始山里迷路,那时候不会设陷阱,人也小,全靠几窝蚂蚁煮的汤让他活了下来。

    老道士就是比陈明理专业,根据赵期昌的手臂长度、力量,做了一把最适合赵期昌的柞木阔剑,重量一斤十二两,比一口文士长剑轻不了多少。

    “臂力源自腰力,右臂张,左臂敛,如此方能步稳。”

    指出赵期昌踏直步撩剑动作,老道士心里也着急。他不知道什么是填鸭教育一词,可眼前时间真的太急了。他不可能再等一年,等教会了赵期昌再去西南。眼前只能将最重要的剑式练法教全,教会。

    按照历来规矩,应该先有最少半年的时间给赵期昌打基础,将步法练好。然后再练习拳法,佐以医学学会浑身筋骨运动,再然后才是剑术。

    最重要的剑术传下去,步法、拳法什么只能找其他人来补。好在赵期昌以后是骑马征战,学会剑术便有了最基本的安全保障。

    不能循序而渐近,后期再补也会造成难以弥补的理念、身体冲突。先入为本,赵期昌适应剑术练法后,再学习其他的基础,必然是扭曲的基础。

    可老道士实在是没法子,只能抓紧时间将剑术传下去,以后赵期昌能学出什么只能看机缘、资质。

    只要赵期昌能将两门剑术记住,练好,以后找人传出去,那就完成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传承。至于赵期昌能否武技大成,某种程度上不是老道士的优先考虑。

    多少野路子出身武将凭着军中武技起步,照样不是成了武学大家

    老道士的填鸭教育,赵期昌的被填鸭教育经验,造出一个什么怪胎也只有天知道。可能是一个自信心爆棚朝敌人剑刃撞上去的可怜鬼,可能也其他可能概率太小。

    让老道士诧异的是赵期昌本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对人体发力体系的理解能力。以刚猛爆发为主的育阳剑术,赵期昌学习速度的确非常的快。

    赵期昌也觉得不困难,育阳将军剑说到底就是以最合适的动作甩出去的剑式,动作越规范,越符合本人人体发力角度,那这一剑威力最大,也最省力,身体感受也舒坦。

    这是大开大合的一种剑术,要的就是耐力、爆发力,以及判断力。

    赵期昌在这门刚猛为核心的剑术上的天赋,让老道士欣慰的同时更为担心。这门剑术最多只有二十多年的使用期限,人体衰老体能下滑时,这门剑术基本上就没了生命力。

    精髓剑术是太玄剑术,这是可以养生、用一辈子的剑术。在理念上与育阳剑术是两个极端,赵期昌学育阳剑术的天资,可能在太玄剑术上成为最大的障碍。

    这时候,赵财小跑着来到南坡,被侍女孙孟娘拦住。

    剑术的练法很容易暴露让人学去,孙孟娘就是眼哨,背对南坡小院,眼睛四处望着。至于从坡上偷看,那里光秃秃没人能有机会。

    “张家来人了,说是他家小爷、小娘以及二百捕倭军还有半个时辰抵达。说是请咱三房准备午饭,快去给老爷通传。”

    赵财说着,扭头望着孙孟娘背后板筑的泥土墙,什么都看不见,很是好奇。
………………………………

第一百零三章 小媳妇要来了

    第一百零三章 小媳妇要来了

    午时七刻。 :7777772e766f6474772e636f6d

    朝阳坡下操训点立着一面简陋日冕,薄云笼罩飘着小雪,隐约能见影子,赵期昌扫一眼现在大概是中午一点出头的样子,距离天黑申时六刻还剩下两个时辰。

    两个时辰四个小时,这里距离备倭城五十多里路,还要在这里吃午饭,何况张承翼这帮人还没到这,怎么可能走完余下的路途

    他疑惑,扭头问张家先来的一名少年:“今日几时出城的可是路上有什么事情”

    这少年神情尴尬,拱着手:“回姑爷,约是巳时二刻。”

    赵期昌笑了,忍不住摇头:“回报你家小爷,屋子、饭,咱都会备好。”

    辰时天亮,这帮人要回备倭城那么远不下八、九十里的路途,竟然白白在城里浪费了一个多时辰。

    那少年行礼后红着脸骑马跑了,赵财也笑了:“老爷,估计张家小爷做事做差了,误了时辰。”

    老家伙看的明白,张承翼是张家那边以后的头头,赵家这边以后在卫里的头头是自家老爷。张家以后的掌事人做事如此疏漏,怎么和自家争

    赵期昌敛去笑容:“张茂不在,张承翼想要督军行进,他一时半会的压不住。好了,再破费破费,组织各家女子多做些吃的。嘿二百多张嘴,还有牛马,中午一顿,夜里一顿,明早又一顿,三五石吃的又没了。”

    赵财顿时感觉肉疼,问:“老爷,是不是稍微降一点”

    “降不得,咱是人姑爷,要伺候好了,不能丢脸。再说了,来的捕倭军弟兄也是咱袍泽,下面弟兄要叙袍泽之情,酒水不足没事,吃的可不能少。快忙去吧。”

    “也是,老爷看的明白。”

    双手负着,赵期昌转身来坡下第一排第一间院子,门前两名家丁拱手。

    赵期昌点点头,夸一句:“挺精神,老常呢”

    “回老爷,常总旗在屋里。”

    赵期昌嗯了一声,领着侍女进院,走了十余步到土屋子前,常信平等人也出来迎接。今天陈明理还在做下面弟兄的思想工作,没有正式投入赵家,常信平还算是家中第一将。

    上前拱手:“老爷。”

    赵期昌颔首,进了屋子才说:“都准备准备,稍后张承翼会领着二百捕倭军路过他家派来人说是这么说,估计夜里还得歇脚。操训不准停,差人安排好这些捕倭军弟兄。今夜咱就在墩里过,将弟兄们看好。”

    他一本经说着,故意停顿时屋子里一帮人都笑了。张承翼的问题他们都清楚,被安排到左军做事,在戚继光、田启业手里做辅军头头,这回一点威望都没攒下,带着捕倭军二百人转移驻地,能压住场面才是怪事情。

    常信平点着头:“放心吧老爷,咱会好好招待捕倭军弟兄。”

    赵期昌也看着他,见常信平似乎理解自己的用意,就说:“好好做,有什么事情明一早咱过来了再说。”

    他在墩中招待张家兄妹俩,捕倭军驻扎在庄里,常信平的任务就是与下面的捕倭军弟兄打好关系。

    卫里原来的捕倭军必然都要遣散,现在的这批捕倭军还要经过一次瓜分,在各家手里重组。这批捕倭军成员虽有变动,可骨干不会变动,这批人的交情才是值钱的。

    见赵期昌要回墩里,龚显和庆童转身去墙角取各自的武备。

    墩中,宅子后院正房。

    赵期昌从书房抱出两匣书,说着:“你们两个识字,回去好好看看。若是练武累了,可以给下面弟兄讲解。你们有争执的问题,再来问我。”

    龚显接住一匣,表面写着武经七书四个字,露笑:“没想到家中竟然有全套,老爷放心就是。明日午时饭后,我与庆童去讲讲。”

    庆童在一旁笑着不言语,龚显可是在四川卫武学混了十年的大龄武生,当个教授完全没问题,该有的教学流程想来龚显心里也是有谱的。

    赵期昌拍拍龚显怀里的书,咧嘴笑着:“我这还有一套,这套就给你们了,每日不妨挤出时间手抄一套。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温故而知新嘛。”

    龚显微笑着点头,他已经明白了赵期昌的用意,一旁庆童也明白。

    送两人出门,赵期昌继续说着:“家中新立,比不上将门规矩全面。这几日咱会定下一个家法,到了下月弟兄们也就能领薪水了。”

    庆童诧异:“老爷,都是家生子,还要薪水作甚”

    赵期昌摇头,语重心长:“必须的,你们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做事,不能只管吃喝。当个头头,哪怕是伍长也是个人头儿,要请朋友吃饭,要过的体面,哪样不要钱”

    “何况维持家业做主家的不能只入不出,更不能只罚不赏。家中有了高下薪水差别,下头人想过的体面,就会用心做事,有了奔头儿。”

    庆童还是疑惑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平白增一笔开支,他觉得家生子待遇已经很好了,可自家老爷不会做啥事情,也就没说什么。

    龚显则神色了然,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