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小刁民-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卫里安稳后,咱准备造几艘大船,过去转转。听说皇城岛景色为诸岛最优,到时咱一起去看看。”

    张祖娥也熟悉周边地理,端坐在车厢里下面垫着毡毯,身上裹着鹅黄色斗篷双手环抱缩在皮裘暖袖中,打量着墨蓝海面浪滚景象:“多大的船”

    “很大,最少两千料,三层楼船,装上火炮,高兴了就对着海里来几发,打些鱼吃。”

    赵期昌说着侧头,呼出一口白气,拿起一旁放的蒲扇拍掉落下的薄薄积雪:“蓬莱这地方好,造几艘大船,开上几个赌船,想来也能日进斗金。”

    他说的很认真,这是个路引限制下封闭的世界,蓬莱有外来的人流,这是一笔很宝贵的资源。

    张祖娥噗哧一笑,张嘴:“好大的出息,城北孙家赌坊要什么有什么,游人何必去海里冒险”

    赵期昌眨眨眼睛,道:“赌博这东西花样多的数不尽,孙家赌坊都是些老花样。这样吧,腊月初咱送你几副牌,再教你玩法。到时候跟着家里姐妹,也能挣些零花钱。”

    张祖娥摇头:“姐可不信你有这本事,马吊、麻将都是几百年才有的东西。三郎,你会打牌”

    赵期昌也摇头:“看不上那些牌,我这人脾气不好,输不起,也没好赌品。不沾这些东西,玩的都是自己琢磨的。”

    好的赌品是什么押了老婆输了,二话不说就把老婆交出去,才是好赌品。

    说着赵期昌看向张祖娥:“珠珠应该会吧我家芸娘也会,一帮闺中密友聚在一起说是做女红,探讨技艺。结果一个个都探讨牌技,赌的也都是一些零碎小饰品。”

    瞪一眼赵期昌,张祖娥露笑:“自然是会的,家里与娘亲、燕儿、柳姐姐一起,常玩的就是麻将牌和马吊。燕儿妹妹牌技不好,与她坐庄十局九输。柳姐姐牌技最好,三郎若到了家中做客,打牌时千万要选好庄家。”

    一听她这么说,赵期昌就知道玩的是马吊,马吊一次有两个庄家。

    赵期昌也跟着笑了:“咱似乎找到赚钱的路子了,弄些好纸,找几个匠人刻版,印刷咱的新牌,年关前估计能挣不少。”

    张祖娥秀眉轻挑:“三郎,别砸到手里卖不出去。”

    “不会,这牌咱觉得或许不仅能挣钱。”

    赵期昌摸着下巴,沉吟:“牌绝对是好牌,直接卖了挣不来多少钱。珠珠,朱应奎应该能上达天听吧”

    张祖娥神态忧虑:“三郎,朱应奎那里可不好说话。牌若不好,会恶了交情。再说,牌是末流小技,你送这东西给朱应奎,他会如何看你”

    赵期昌很有信心:“稍后咱就准备,过几日给珠珠送去。珠珠验验成色,再说好坏不迟。再说,这东西人与人聚在一起,也是少不了的消遣。说不得皇帝在宫里,也会跟太监闲了打上几局。”

    马吊牌的玩法在赵期昌看来模式简单,麻将牌现在发展也没那么多花样。一种牌是一种数学逻辑体系,扑克牌是经得起考验的牌,他又有很多的玩法,足以推销出去。

    卖钱,还真是小看了这东西,送到宫里才是合适的去处。

    说不得,皇帝一高兴,就能给他砸下一些很宝贵的东西。钱财赏赐就不要奢望了,大明的皇帝和朝廷一向很抠,一场大战下来给主将百两银就很丰厚了。但各种官职赏赐,绝对不薄。

    他最想要的就是将自己的世职提一提,来个世袭千户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他的心急一向是从行为上展现,拿起鞭子就开始驾车,让张祖娥哭笑不得。她还以为带她来这里看海,零碎小雪下,两个人能谈谈以后,再相互留诗一首以作纪念

    没看很多游记小说里都是这样么,游学的士子偶遇佳人,花前月下以诗词琴棋画交友,再感叹一下时政际遇,多有感觉

    “呔”

    赵期昌扬鞭牛车掉头,张祖娥扭头看一眼海面,又看看不懂风雅的背影,又抬头看着白色云层,眨着眼睛,她可是一路过来,酝酿构思了几首能应景用得上的诗词。

    一路回返,赵期昌握着鞭子左右指着周围小坡、或小丘陵乃至是较为显眼的石块名字。

    指着南边,两里外两块在小丘上突起的岩石,赵期昌道:“周围山、石都无好名字,那两个还不错,叫做鸳鸯石,成双成对。不过还差了点。”

    张祖娥扭头,隐约两块大石立在小丘坡上倒也显目,名字也好听:“差了什么”

    “小石头,一对鸳鸯怎么也该有一串小鸳鸯才应景。”

    扬着下巴,赵期昌理直气壮:“花开虽美,求的还不是结果”
………………………………

第一百零六章 与时间赛跑

    第一百零六章 与时间赛跑

    次日一早,张家兄妹与二百捕倭军踏上回备倭城的路。

    赵普益也向赵期昌拍胸脯打保票,回登州城去找赵期昌所需的擅长丹青的画家,以及雕刻工。

    今日雪停,一大早天空蓝的让赵期昌望一眼就会痴迷片刻。

    现在一天的白昼,也就四个时辰再多六刻。赵期昌早上三遍,下午三遍,一天有近三个时辰会在南坡这里渡过。

    听老道士的口风,现在是赵期昌初学乍练全靠力量撑着,练得慢也费力。等赵期昌入门后,练得快,掌握技巧即以气御剑后,可能练的时间、次数更高。

    赵期昌练剑,老道士也没闲着,坐在那里烤着火,怀里抱着一根有了大致轮廓的柞木,提着各种小刀雕刻着。

    育阳剑术刚猛,现在是阔剑,然后是双手阔剑,最后是类似斩马剑一样的东西。剑术与枪术原理是一样的,剑柄拉长到一定程度就是枪。

    不可能有骑马的剑客,老道士现在就是给赵期昌制作后续训练的使用木剑。最后由剑术延伸出来的长兵器,还要再判断,一定要适合本人武技风格。

    赵期昌也觉得诧异,如此刚猛大开大合的剑术必然是军用杀伐剑术,可他却没听过古代有这种剑术。总觉得这套剑术,与西方军用剑术很类似。

    一套剑术练下来,赵期昌喘气。

    老道士拍拍腿上碎木屑:“东西都在灶里炖着,自己去取。待剑术入性后,老道再传你拳法。”

    赵期昌点着头,累的直喘气,觉得腰疼、小腿疼,大腿疼,肘关节疼,肩部也疼。挪着步子,自己去灶房取药膏吃。

    老道士则沉吟,欲速则不达,赵期昌善学的天赋摆在面前,好在现在筋骨未定经得起折腾。若是二十多岁的青年像赵期昌这么搞,早就扭坏了腰。所以他准备挤出时间,穿一门拳术给赵期昌练身体。

    拳术从来都不是多宝贵的东西,此时各处武学名家就没以拳脚闻名的。玩的都是器械,是杀人技。若拳脚真那么厉害,还发明兵器做什么

    中午时赵期昌还想着去东坡慰问一下操训的捕倭军弟兄,可他实在是走不动弹,趴在炕上龇牙咧嘴。

    老道士则是早有准备的抱着一坛药酒进来,给赵期昌擦洗。

    下午,看天色到了申时,申字看字形,分明是一块田里的农人串成一串准备回家,自然是下班的时间

    赵期昌已经练到第三遍,只觉得胸闷气短,脑袋发胀。他依旧坚持着,老道士见他到了极限,也不再纠正一些错误,饶有兴趣看着赵期昌挣扎。

    这就是一场挣扎,意志与身体的对抗。

    赵期昌可记得很清楚,体育中有一种说法叫做破限,突破自己的极限。这是长跑时常说的东西,上辈子爱惜身体,这辈子可没那么多讲究,身体就是一切之本,咬牙坚持着。

    “不准发声,紧咬牙关。呼吸自然,务必深长。”

    老道士突然喊一声,让赵期昌想要呼喊助涨气势的打算落空,在招式变换中呼气、吸气不再主动控制,反倒与招式变化有了规律,顿时感觉轻松不少。

    可还是没有破限,他理解那种破限的感觉,在心理的成就感与身体的愉悦欢呼中,那种感觉真的比滚床单还要舒爽。

    左直步一剑斜撩后,手中阔木剑险些飞出去,攻击姿势做完赵期昌又按步就章变守势,小腿仿佛失去控制,险些一脚下去后翻栽倒。

    “还有七式。”

    见赵期昌停顿回气,老道士又开口说着,站起来拍着身上木屑,似乎准备要走人了。

    踏直步刺剑,一个动作让赵期昌差点跪下。眼珠子看东西,仿佛一切都跟心脏一样一跳一跳,跳的时候视线内一切就一鼓。

    一切练完,赵期昌还是没有破限。

    两腿发软站在那里,他眉头皱着或许应该长跑,在重复单一的运动中突破极限。以前没资源支撑他长跑,练出的一身力气都是赶路赶出来的。走的再快,也不如长跑能带动浑身肌肉来的有效果。

    老道士上下打量:“你似乎有所心得,你想的没错,育阳剑术入门后不会这么累。可这是一门刚猛剑术,只打七分力也是对的,可你初学乍练不能讲究这些。要出剑,就要出十成力气。若一开始养成七分力出剑的习惯,与高手交锋只在瞬息,少一分力则死,压他一分力则生。”

    “一开始,就要养成狮子搏兔全力以赴的本性。好了,今日也算损了身子,明日一早两遍,下午两遍。”

    赵期昌咧嘴点着头,没去纠正老道士错误的猜想:“师尊,明日一早,弟子准备与捕倭军晨练长跑。”

    老道士不做考虑便点头,他考虑的也简单,赵期昌不可能一直远离部众在他这里练剑。赵期昌现在这种学艺态度,已经让他很满意了。

    一开始他见赵期昌小小年纪却有远超同龄人的耐力、坚韧心智,而且是军户有从军的愿望,看性子也不是一个老实本分的性子,是个会折腾的主,就想收为弟子。

    那时候想的可不是什么亲传,而是先收为道童,再进一步成为陈明理那样的记名弟子。他设想的很好,可赵期昌步伐迈的太大,又赶上了卫里变革的第一步,导致赵期昌身份发生极大的反差。

    那就是现在的赵期昌撑过去,足以成为登莱强力将门。这样的门第,想要上门授艺的人自然不少。不少将门家中的教头、客将就是这种来路,江湖人怕道门、佛门,就是因为道门、佛门背后有军方的力量。

    将门与道门、佛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赵期昌有望开辟一个将门,那自然不是记名弟子所能收买的。收为亲传后,赵期昌没出师前,其他人也不好意思上门。

    赵期昌是道门弟子,以后真武一脉弟子在外惹了祸端,上门寻求庇护赵期昌自然会庇护这些师门师兄弟。一个有了靠山,一个有了打手,很简单的逻辑关系。

    只要真武一脉弟子没被杀绝,就能这样传承下去。

    最重要的是赵期昌是有望建立将门的人,他这类新兴将门是最受朝廷喜欢的,背后没有那么多盘根错节的关系,只要主事人不犯糊涂,朝廷就不会打压。

    戚继光算起来是第二代,勉强也能算是新兴将门。这种将门是朝廷喜闻乐见的,牵制关系复杂的老将门,淘汰那些落伍的将门,是朝廷历来的一向作风。

    将门听着高大上,在赵期昌理解中就是一伙雇佣军。有自己的产业提供最初的运行资金,带着一票敢打敢冲也会打架的人帮朝廷看场子,获得的就是名望、以及各种好吃好喝。

    在老道士的传统目光下,将门是这样的,寻常将门是家主用武技、为人品德折服族中、乡里血勇青壮,然后带着这帮人扩展家业,发展这个集团。等到了一定时候,地方官会举荐,这也就是所谓的山野将种,考核合格,那举荐者也有功劳。

    另一种将门的来源就是军中一步步升上去,有着深厚军方背景,靠着过往战绩、屡历积攒下自己的武装小集团。卫所出身的,还有募兵出身的,都是这一类将门。

    这一类将门天生与军方关系亲近,就说赵期昌吧,说的高大上就是开国元从将士之后,六世报国,这样的先天资历摆在那,你说朝廷是喜欢赵期昌,还是喜欢所谓的山野将种

    山野将种说的好听是将种,说的难听就是地方祸乱的根源,是典型的草莽出身,盛世的将种,乱世的草头王。要不是压不住这类人,这类人就别想着通过举荐进入体制。说的难听了,地方官举荐这类治安毒瘤,可能更大的目的就是将这堆麻烦交给战场处理掉

    毫无疑问,赵期昌的产业越大,手里弟兄越多,也会在地方官眼里越来越刺眼,绝对会联合起来一起向朝廷举荐,能把赵期昌夸到天上去。

    所以人老成精的老道士,根本不担心赵期昌出路。只要赵期昌站稳脚,在地方有钱有武装,这种人物朝廷怎么可能不管你

    就算地方官装聋作哑,周围的士绅可不是瞎子,这些赵期昌的邻居看着赵期昌发展自然寝食难安,托各种关系也会把他举荐上去。

    这不是报复,也不是陷害,而是举荐

    当真是做好事不留名。

    这也是自古以来特有的传统,维护地方治安、平靖的有效手段,给朝廷提供敢打敢拼的优质炮灰。可在大明朝有些问题,那就是军将名义上有远超文官的品级,可地位反差实在是太大。一些心高气傲的人,根本不屑于当武官。

    明末的熊廷弼,进士出身不假。可这位年轻时先中武举,感觉路子不好走,又埋头学习几年,又考了个举人来。连中大三元的人有,可文武双举人的,就熊廷弼这么一号人物。

    隋唐以前文武不分家,这种举荐权可是很值钱的,是高门与寒门之间的巨大屏障。自宋以后,文武分家明显,举荐权一直在,可仿佛淡出人们视野,就是因为这东西不值钱了。

    名门子弟不需要这东西,可举荐权一直在,就这样在地方官手里,成了清除地方不稳定份子的有力手段。

    当然,事情也不会做的那么难看,通常以文官的做法是,把你赶跑了,让你背井离乡,也能说是让你为国效力,给你这个机会是看得起你,我背了很大的风险知道不知道一些想的简单的草莽豪杰,真的会一辈子视这类文官为恩主。

    这种举荐权上了年纪的应该不陌生,军队待遇不好时,参军名额根本不值钱,地方都是将不稳定份子送入军队的大熔炉,进行深入化的改造。这话是对的,因为军人崇高地位已经成了社会基本秩序。

    可大明朝的军人待遇再加上赵期昌的扩张脚步,几乎有点眼色的都知道,这么个人绝对祸害不了多久地方,只要不死成为将门也是一种必然。

    渡过明年的大劫,赵期昌就要和时间赛跑。也好在他年纪小,可以拖。大费周章弄一个十几岁少年上去领兵,朝廷也没脸。

    也不要以为大明朝十几岁的将军稀少,在将门这种少年会被朝野夸赞为将门有种,国朝之幸。也是那个意思,看你很能打你去军队里生活吧,千万别留在地方上当祸害

    这也是将门子弟在军中当亲兵攒经验,彼此交换子弟拉关系的生存手段,另一个方面能减少将门与地方的冲突。不要指望以杀人为职业的少年能有好脾气,也不要指望地方士绅子弟能看得起一个武夫,彼此闹矛盾是必然。

    说的简白了,在大明朝只要你在地方上能折腾,不触犯各种底线规矩,看着能打又会做人,那你就做好被举荐的准备吧。

    很显然,赵期昌浑身是箭,他躲不掉的。

    所以,高筑城缓称王这一套,赵期昌只能遥控指挥。
………………………………

第一百零七章 家中三两事

    第一百零七章 家中三两事

    在十月二十九月末那日,陈明理所部正式并入赵家三房,这日也举行了家中会议。

    刘王文乔四家掌事人也领着族中有威望的一批中青年过来长长见识认认门路,再算上陈家,这就是赵期昌手里的附属五个家族,还在整合发展中。

    只有明年春耕后才能确定具体的各家实力和担负的丁役,百亩一丁是规矩。精细耕作,治好水利后,百亩地能养活五六户人,出一丁完全不妨碍什么。

    这次家中月底会议,赵期昌也就落实了三样事情,第一是家中上下尊卑体系。

    这个家指的是三房,范围再大一点就是整个大房、三房。整个赵家内部的整顿会在冬月中旬,捕倭军改编后进行。到时候大房、三房瓜分族中影响力,并重建二房。

    为了增加整个赵家的凝聚力和名望,为了与天下各处的赵家宗族打交道时方便,赵家会设立一个堂号。以后出去的赵家子弟遇到其他堂的族人,也就能说自己是某某堂,而不是登州卫赵家这么个不上台面的名号。

    具体的堂号还需要计较,是一个影响深远的事情。

    赵家三房这边家中上下成员的身份标记,赵期昌很偷懒的借了军衔标识。这不离奇,各处大族家中成员,也会在衣服上绣上标记,如花瓣多少、颜色、位置等等。

    在他上次管家、管事、干事的基础上再改,管家暂时拟定为杠上三朵白梅花,管事是杠上两朵白梅花,干事则是杠上一朵白梅花。毫无疑问,这是尉级。

    干事以下,以家丁、长工、家中做事的仆役再分级。不用想,这就是新兵单杠、老兵双杠;其次是下士一道斜杠、中士两道斜杠、上士三道斜杠。总共就这五级,按照赵期昌的规划,一个十八岁的家丁顺风顺水,在二十六岁才能当个干事。

    可谓是升级体系与资历绑定,是一套短时间内玩不坏的体系。身份高低只要用具体的东西标注明白,即使在福利待遇上没什么表示,这些人在内部也能竖立尊卑关系。

    但待遇一定要对得起级别,赵期昌手中没余粮只能延后,在新年后规划对应级别的待遇。

    而家中管家只有赵财一人,赵期昌不喜欢滥封太多,封的越多等确定待遇时有的他哭;何况内部体系一定要形成严明的高少低多金字塔形状,高层一定要少,不可能十个将军五个兵。

    管家以下,管事一级有陈明理、常信平、赵禄三人。

    干事一级则是庆童、龚显、颜植、赵凤祥、赵普益五个主家出身,另有刘王文乔陈五家掌事人,这就是干事一级的十人,内五人,外系五人。

    干事以下再设立特殊一级佐事,只有梅花无杠,对主家授予门客如此时的刘瘸子,与赵普益拉来的画家,一个没功名的落魄文士魏成基。对下面五家,专门作为干事的副手,一共预设十名,五名由主家下派,五名由各家选拔提供人选后再由赵期昌裁定。

    至于再下面的五个级别,主要授予对象是家丁,要等捕倭军重组后再行授予,也是年后才确定的事情。

    这是确立家中根基、规则的大事,这件事情落下来,人人身上有了代表高下的标徽,会或多或少更认可这个集团,说白了就是有上进的动力。

    不像以往,身份模糊弄不清高下,也享受不到身份高下的面子。

    至于标徽,还在陆续制作中,赵期昌也不敢搞的太过火,弄的只是竖章方布条,刺绣花纹,使用时缝在领口作为装饰。

    打火机大小的东西当场发下去,人人神情都不一样了。家中上下尊卑体系就这样初步立下,就等年后完善代表的待遇。

    第二件事情比较复杂,就是重新检地确立丁役及名册。

    在现开垦的基础上,计算出春耕时能最大化开垦的土地。这是百亩一丁的基础,计算好这个,也好知道明年春耕土地大小,就可确定五家出的丁役。

    这些丁役赵期昌要验收,定好时间后赵期昌会去下面五家从各家丁壮中选拔自己看上眼的人。录名造册后,春耕结束就会动员过来参与操训。

    这是一件事附带的,也是赵期昌最关心的事情;其次就是将所有五家资料造册,作为主家必须了解下面各家的人口构成。有这套资料,丁役数量不足,就可以直接从下面庄子里选人。

    这不是把地整片出租给各家收租子收丁役,是垂直管理的,各家主事人是受主家差遣的,不是自行其事,即没有自治权。在废立族老这一件事情上,主家与下面这些掌事人是有共同语言的。

    废掉主张族内、庄中自治的族老,这些人就要听主家的。因为族老的影响力以及族内庄内裁定权收归主家,实际使用的也是这些主事人。

    两件事前后效果都是一样的,更明确的将家中规矩铺开,使整个区域内的调度权都落入主家手中。

    感谢大明朝,感谢皇权不下县。

    否则光这些事情,赵期昌妥妥的就是造反。实际上也没这么夸张,不过因为土地的敏感性,也差不多吧。

    不过比起内部机构功能分部明确,上下体系更森严的种种公司来说,赵期昌这套东西也就那样,不算多离奇。

    管家总经理,管事经理,干事主任,佐事科长什么的一套对下来,也就那样,无非是个名字不同问题,实际的上下阶梯关系还是一样的。

    第三件事情就比较邪恶了,赵期昌提议取消原来刘王文乔四家每家二十顷地的限制,允许他们凭实力开垦,一切以春耕时的数据为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