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小刁民-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期昌掏出自己新刻的私印哈了两口白气,在表册末尾出用印,红框内六个红色金文登州赵期昌印。印是田黄石料,朱应奎送给他的小玩意儿。刻印的人是城里的一位年老举人老爷,这位不去当官也不喜欢到处溜达,就喜欢刻印、画画,也算是有生活理想的一类人。

    收好印,赵期昌还准备有了好料子再刻一枚三房家主传承印专司家业运转,道:“去管家那里销帐,今日除了驴子,余下的一并宰杀。今日先挑一头猪下锅,出军前每日一头。明日再出去跑跑,以二十头驴子,十头猪为限。”

    张承甲双手抱着表册,笑吟吟高唱:“得令”

    临走,张承甲疑惑问:“叔父,猪与驴子差不多价钱,都在一两二钱到一两五钱之间,可猪出的肉要比驴子多,怎么要买这么多驴子”

    作为一个屠户世家子,张承甲觉得驴子多了,吃亏。

    赵期昌也不隐瞒,笑着:“驴子入山时能驮载军资粮秣,猪能驮何况,驴子入山后易养活,缺粮时正好给弟兄们下肚。”

    武经七书里,连一匹马、一头牛、一头驴子能供多少人吃一天都有详细记录,赵期昌必须保证自己尽可能的带够军粮。

    最可怕还不是被乱军一口气打崩,而是被乱军围困。到那时缺粮才是最恐怖的,太折腾人。士气低落没有战斗勇气,被堵在一隅之地人吃人也就成了常事。

    南边官道岔路处,又有人驾车赶来。

    温暖的马车里,白庆喜垂头丧气,他兄长白庆丰又检查一遍礼单,面容严肃:“捕倭军入山时,也就是城中犒军时。与其那时与众人卖好,不若先行一步更显诚意。我观捕倭军此战,有七成胜率,全胜约在四成,纵然战败全身而退也有五成。如此难得的机会,又是家乡子弟兵,此次为兄随军观战积累经验,遇险概率不高。”

    “这次咱家里给卫里,也给赵期昌一份厚礼,青阳仙长也会给家里一个面子。你就安心待在这里习武,把身体养好比什么都重要。”

    白庆丰说着轻叹,挤出笑容拍拍弟弟柔弱肩膀。因为资质、性格问题,兄弟俩早早时就被老爷子划分了家业,彼此没什么好争斗的,关系在士绅家庭中属于难得的亲睦。
………………………………

第一百二十二章 军阀苗头

    第一百二十二章 军阀苗头

    士绅为了避免家道中落,尽可能的将家业凝聚成一团,也是嫡长子继承制,其他子弟都是给点微博家产打发出去自谋生路,或者留在家里帮着做事。复制网址访问 :7777772e766f6474772e636f6d这类留在家里做事的嫡次子、庶子属于有职位无股权,表现好那分红,表现寻常拿月例。

    这对兄弟俩没必要为争产业而红脸,白庆丰冒险去山里跟着剿匪平乱,让白庆喜始终认为不划算。

    他只觉得牙疼:“哥,您这又是何苦捕倭军才建成多久下面人不清楚,咱还不清楚了若不是穷措大运气好,有那个家丁带头,捕倭军攻山时,早让倭寇扒掉一层皮了。”

    摇着头,白庆丰幽幽道:“论资质,为兄比不得父亲大人。积攒一些营伍经验,上头人看重,才会垂青于咱。咱家里在登州城是一号人物,出了城什么都不是。咱大明朝,会打仗的人多,会打仗的秀才可少,不得不争。”

    跟着戚继光中军行动,固然安全可他能得到什么只有跟着赵期昌的先锋部队一起行动,不论成败,胆量、以身报国的名声就有了。

    何况,赵期昌还得到了朱应奎赐下的印石料子,这东西在风俗里是长辈给后辈送的,士林里是师长给门人弟子送的。赵期昌能搭上朱应奎的线,他白庆丰一个能文能武还敢去拼命的秀才,凭什么就不能

    先锋差事危险,名利上的收益也是极大的。

    前脚白庆丰领着家中三名医师近十名学徒,大量各类药材,以及城北孙家镖局护卫二十余人,加上托赵期昌训练的十五名家丁,合编后组成一个军医队。

    而后脚,不甘示弱的张承翼也领着一帮人加入,还带来了十具连弩及配属人手。双方都带了一些朋友,加上也懂规矩携带了一共二十多辆车。

    赵期昌只能重新改编,再设立辅军一哨,以张承翼为哨官。

    白庆丰与他的朋友同是秀才的李羡作为赵期昌幕僚,随中军移动。李羡的弟弟李济与张承甲编入新设辅军中哨,担任总旗官。

    初十日,戚继光军令抵达。

    赵期昌立刻举行中军会议,帐内挤得满满,这就是最后出征的指挥班子。

    先锋使赵期昌,副使王文泽,书吏赵普益,幕僚参赞白庆丰、李羡;五名哨官陈明理、常信平、戚威、王道成、张承翼,另有十名总旗官。此外庆童、赵显充任亲卫什长,各自统辖十人,负责宿卫、传令及军法执行。

    待人来齐了,赵期昌捏着戚继光军令晃了晃,声音平淡:“卫里军令,命我部五日内拔营,十日内务必抵达栖霞,配合巡抚衙门中军标营作战。”

    放下军令,赵期昌看向陈明理:“从刘家旺出军,走杨家店山路去栖霞正好有山路,路可探清楚了”

    陈明理拱手声音昂昂:“回将军,已探清。按行进速度,共需行进一百三十里,三日路程可抵栖霞。若依将军所定行军法,两日可抵栖霞。”

    若是山民脚程,一日时间足够,骑马的话两个时辰。可现在队伍膨胀到五百多人,整个队伍要带的东西太多了,一路走入夜前必须扎好营垒,这才是最浪费时间的。

    赵期昌看向赵普益:“看看黄历,十七日以前哪天合适出军。”

    赵普益傻眼,出门看黄历讲的都是迎亲、入葬、破土之类的,出军看黄历,真让赵普益傻眼了,上面可没说哪天适合出征。

    白庆丰拱手,声音朗朗:“将军,十六日为上,岁煞西,亢星值日,九星九紫,又宜祭祀、祈福,适合出军。”

    不少人都把目光移到白庆丰身上,这人连黄历都记得清楚,不当道士可惜了。白庆丰哪有这么厉害,只是认为赵期昌拜入道门,出军前可能会问问,就花时间看了看,算是有心做准备。

    赵期昌缓缓点头:“就依遂平先生,劳烦先生动笔写一封告玉京尊神祭文。”

    白庆丰字遂平,微微颔首笑着拱手:“学生明白。”

    跟着蹭军功名声,不是人过来就能蹭,要有个合适的官面身份,让世人能理解的身份。最合适的就是幕僚,幕僚是比家将低一级,比门客高一级的存在。白庆丰就是来蹭军功学经验的,自称一声学生合情合理。

    他自称学生是礼数规矩,赵期昌喊他一声先生也是必要的尊重。

    对于出军赵期昌早有准备,开始吩咐:“明后两日休操,十三日至十五日操训半日。还要劳烦诸位,给下面弟兄立一封家书,让弟兄们将想给家里人说的,又不好当面说的话记下来。作为战后抚恤、恩赏依据。”

    这是立遗书,他的确准备给下面人放假两天,但绝对不允许这些人归家看家人。逃兵是很正常的现象,谁都不愿意面对死亡危险,现在在军里和袍泽弟兄在一起心中恐惧也会强撑着,若是放回家,家里老小眼泪鼻涕淌下来,基本上那颗战心就融化了。

    这是出战前,就连朝廷招兵时也怕逃兵。

    有些人三分钟热,一看朝廷要募兵,顿时薛仁贵之类的伟大形象摆在面前,想着杀出一条富贵路来。录名后,又觉得不妥当

    通常朝廷募兵时都防着这一手,当场录名后就拉入军营开始操训,几个月下来好吃好喝,基本上也就适应了这种身份。

    他的这道立家书的命令,在场人都明白是个什么性质,齐齐拱手,沉声:“遵命。”

    赵期昌轻叹一声,挤出笑容又呼出一口气:“我部此时钱粮、军械几何,报一下。毕竟年关前出兵,着实为难了弟兄们。有多余闲钱挤出来,给弟兄们发一个红包安家也算是咱最后的心意了。”

    赵普益也被肃杀、因可能战死的悲壮气氛所感染,起身取出小册子翻开,念:“我部此时有黑旗正军二百二十四人,镶黑旗辅军三百三十一人,中军卫队、书吏共二十七人。计有马匹九十七,牛四十五,驴六十八,驽马四十二,车七十五。军械方面,全军上下无缺,另有三成补充军械;药材方面足以应对一切病症。”

    “军资一类,合计白银、官钱、小钱约三百七十二两,米麦八百五十石,豆料七百三十石,草一千三百余束。”

    看着钱粮很多,可这场仗打完这些一点都不够,只是够吃罢了。吃剩下的,不算抚恤支出,可能连给辅军的遣散费都不够。

    赵期昌听了侧头沉吟,伸起一根指头:“黑旗正军每人家中核发恩赏官钱五百文、米麦共五斗,镶黑旗辅军三百五十文,米麦共五斗。此事由赵普益、赵庆童、李羡三人限期五日内办妥。”

    说着他看向王文泽:“表兄,越过各家给下面人发钱粮,不是小弟有心逾越坏规矩。而是弟兄们跟着小弟先行入山,又耽搁了年关,仅仅是小弟的一点心意。”

    这是越过各家给各家手里的人发钱粮,不解释清楚会引发不必要的误会。

    王文泽缓缓点头:“这本该就是题中之意。”

    接令的三人起身抱拳,又分别坐下。

    赵期昌头一次肩负这么大压力,五百多号人背后就是五百多个家庭,几千人的生计压在他头上,心中压力很大,强压下这股想要逃避的心思,道:“陈明理,于杨家店处安排人手,出军时我部五更拔营,正午歇脚杨家店。让杨家店的乡亲清出一片可供落脚的地来,做好伙食准备,到了杨家店时给弟兄们好好吃一顿。”

    陈明理起身抱拳:“遵命。”

    赵期昌将自己考虑到的事情都安排下去,又问:“此次出军关系在座诸位,与上下五百弟兄性命。指挥作战时本将军令不容质疑,但终究一人计短,都说说可有补充的地方。”

    很多人和赵期昌一样,也没经验。

    王文泽岁数很大,也在班军体系混过十年,说真的,他对行军没经验。因为班军行军都是分队前进,不是集体行军。说的难听了,可能主将到了京城,余下的部队会在河间府拉成一串,最后头的甚至还在济南府。

    张承翼眨眨眼睛,拱手:“将军,卑职提议先遣人手去栖霞。摸清中军标营动向后,再与其接触。”

    赵期昌直接摇头:“那个王道成与我是故交,这次我军入山平乱是为了捕倭军的未来,而不是给人打下手。与这位,能不打交道,就最好不要打交道。”

    张承翼诧异看一眼赵期昌,没想到竟然还认识巡抚何鳌的心腹爱将,这路子是不是广泛的有些恐怖

    人家可是游击将军,熬个几年何鳌稍稍使力,就是个一路参将。还不到四十岁的参将,前程绝对比他二叔张节高远的多。

    赵期昌的考虑也不复杂,人家摆出巡抚中军将的威风来,命令你去打头阵,你打还是不打反正赵期昌是不准备与王道成进行正式、官面上的碰头,私下可以谈谈。

    他也打定主意了,一旦抵达栖霞扎好营垒后,他就会生病。

    捕倭军自成一体,戚继光这个卫掌印都不好强夺兵权,王道成更是没这个希望。赵期昌若生病不能理政,王道成只能干瞪眼。

    他若敢越过赵期昌抢夺指挥权,赵期昌就敢和他火并。

    在一步步成长中,很短不到半年的时间,赵期昌已经具备一个军阀最核心的一点素质,那就是该不要脸时绝不要脸,一切以保存自己实力为先。

    他只想活的更好,让跟着自己的人活的更好,并活的更愉快罢了。

    至于其他人,如果真没得选,就让他们死好了,实在是没办法不是

    会议散后,赵期昌将所以发布的军令用印后,一个人留在空荡荡的军帐里发呆,沉默,思考未来。

    帐外,白庆丰与李羡走在一起,探讨着。

    几日时间下来,白庆丰感触也是颇深,略带感叹:“君美兄,这人当真是有志不在年高。赵将军小小年纪,已有大将风度。”

    可不是,虽然仅仅只是一个五百人统率,可压力真是太大了。白庆丰觉得自己坐到那个位置上,不说每日事务,光是打仗前,五百弟兄安危的压力,就能逼疯他。

    李羡缓缓点着头,看着南坡下拿着木剑玩耍的两名小道童,露出微笑:“是啊,他是个对部属负责的人。遂平兄,你看那是赵将军两位幼弟,六岁时赵将军就拉扯这两个孩子,当时小的那个才两三岁。从小看大,跟着这样的人做事情,估计那些军士心里头也踏实。”

    白庆丰稍稍诧异李羡此时的微笑,也露笑:“我家老二是个傲气的,也对赵将军颇有敬意。此番,你我师兄弟联手,想来也能大获而归。”

    两人都是县学廪生,每月有六斗补助,担心未来科举不中,都想着走军事的路子积攒名望,可谓是同志之士,也算竞争者。

    他的意思李羡明白,笑着点头:“袍泽之义,万不敢忘却。”

    就怕两个人之间争斗起来生出祸患,两个人都是幕僚身份,打完仗评军功,幕僚当中自然有个第一第二的差距。

    第一,可能会被朱应奎垂青,并照顾;至于第二,希望渺渺。这事关个人前程家族富贵,但白庆丰意思更简单,眼前的安全最重要。
………………………………

第一百二十三章 出军

    第一百二十三章 出军

    腊月十五夜,赵鼎明运输一批酒肉抵达白石墩,带来了一些命令。复制网址访问 :7777772e766f6474772e636f6d

    赵期昌放下戚继光的亲笔书,摸着下巴思索,也就三件事,白石墩升格为朱高堡,与解宋营、刘家旺两个戍堡,另有八个火墩组成防御单位,具体后续筹建计划等战后都司府公文。

    具体区域规划以中所东十五里起,向东以孙夼镇为界限,向南以杨家店山口为届,很大的一块地方,与中所辖区差不多大小。

    第二件事升赵期昌为暂署副千户事,临时提升为副千户级别方便领军。有进一步的消息,两个月的时间兵部的升赏公文下来了,现在扣在巡抚何鳌手里。估计也是用升赏公文威胁登州卫,让他们好好做事,不要添乱子好好配合王道成。

    第三件事,是例行通知赵期昌,那就是捕倭军中军拔营时间,定在正月初五。不过初三日备倭城张茂会率领青旗把、辅军把先行,作为先锋后继。

    第三件事情意思也简单,赵期昌所部在最少十七天内是自由的,也是孤立无援的,让他小心行事,不要鲁莽争功,等大部队抵达后再行计较。

    赵鼎明烤着火:“这三件事情,第一第二都是朱应奎通报下来的,看着什么了”

    赵期昌饮一口茶,缓缓说:“升格白石墩,这是上头许诺的好处,给的甜头;至于何鳌扣押升赏公文,就是警告我等。而都司府能通过卫里对小弟的临时擢升,估计兵部也升赏了小弟。所以都司府,才不怕得罪何鳌。”

    赵鼎明眼皮子垂着:“说的也差不多,都司府的确不怕何鳌,何鳌为重编中军标营已将山东各处兵马一一得罪。都司府之所以同意卫里的申请,的确是兵部公文的功劳。而他们,也想给兵部一个有识人之明的模样。”

    比起那些十几岁的游击、参将或京营总兵,赵期昌唯一的短板就是家世不够给力。

    别说赵期昌表现妖孽,此时边军体系内,一个未来的名将表现的比赵期昌还要妖孽身世比赵期昌还要坎坷经历比赵期昌更为传奇

    赵期昌缓缓点头,也不再言语什么,压力太大,他现在连说话的心思都无。

    一个合格的指挥者,必须要自信,然后要冷酷。面对敌人的死亡赵期昌可以做到冷酷,面对自己人的死亡,他还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

    独领一军,考验的方方面面太多,而心态更为重要。

    凡是当过先锋使的人,提升速度相对更快一点,因为压力仅次于中军指挥。所以先锋使的军功含金量高,一个合格的先锋使,也更受人赏识。

    一个合格的将领除去种种必备素质,最难的一点就是抗压力。或许刘磐那种浑人天生适合当兵,他不会思考太多感情上的事情,不似赵期昌想的那么多。

    先锋部队搁到后世,就是前敌主力团的意思。

    见他不想说话,赵鼎明还有一些心事没解决,犹豫再三询问:“三郎此次为先锋使,走后家中如何安排”

    赵期昌听了愕然片刻,这是立遗嘱,道:“五郎可暂掌三房家业,七郎归入二房。”

    赵鼎明点头,起身拿起头盔,声线低沉沙哑:“那三郎好好休息,明日拔营时,为兄就不露面了。”

    很想早早睡觉,赵期昌睡不着,裹着斗篷在朝阳坡下溜达。

    风声中夹着女子哭声,赵期昌皱眉:“何来女子声”

    身后庆童拱手:“将军,是张家小娘,送行张家小爷,此时还未离营。”

    赵期昌缓缓点头:“走,看看去。”

    张承翼帐前,张承翼的亲卫张振拱手要开口解释里头的哭声,赵期昌摆手:“无妨,通报吧。”

    赵期昌入帐,张祖娥正背对他往脸上打底粉,张承翼上前拱手,拦住赵期昌:“将军,是卑职疏忽了。”

    近十日,军里已经改由军士造饭,不在要求墩中健妇前来做饭,就怕女子滋扰乱了军心。

    赵期昌摇头:“可一不可二,早早休息吧,珠珠这里,咱送回去可好”

    张祖娥转身,垂首,微微屈身行礼:“给三郎添麻烦了。”

    回墩中的路上,可谓是一路无言。

    墩门前生着火堆越来越明显,赵期昌驻步,扭头道:“珠珠姐,路终有尽头。且安心等着吧,贼乃乌合之众,不足为虑。”

    张祖娥呼出一口白气,微微转身对着赵期昌,强笑着点头:“那恭祝三郎旗开得胜,凯旋而归。”

    赵期昌嘴角翘起,缓缓张开双臂,脑袋扭着看向高他半个脑袋的张祖娥。

    张祖娥垂着头,不言语也不躲闪。

    上前两步,轻轻揽住,赵期昌低语:“无碍的,这只是小场面罢了。待一家子回来,你要做顿好吃的。”

    张祖娥的父兄,包括他这个名义上还未订亲的未婚夫都会入山作战,论心理压力,张祖娥可以说是卫里女子压力最大的。

    嗅着淡淡的水粉香气,赵期昌又说:“这回回来了,咱给珠珠编一个小帽。”

    记忆中那个高窕女子,有一顶非常可爱,五彩毛线编织的小帽,赵期昌闭着眼睛。多想在雪后路灯下,慢悠悠踩着人行道积雪。

    “小帽”

    感受赵期昌越来越用力的手臂,张祖娥脸庞搭在赵期昌肩上,而赵期昌戴的大檐勇字盔帽檐突出让她很难将脸颊靠近赵期昌侧脸。

    跟在赵期昌身后的庆童识趣儿转身过去,张祖娥的侍女夏折柳笑吟吟却看着。

    赵期昌仰头看着夜空圆滚滚月亮,嘴搭在张祖娥耳际:“一顶,很漂亮的小帽。”

    分离,张祖娥抬臂扶了扶赵期昌顶上勇字盔帽檐,强笑着:“那,珠珠也为三郎准备一顶好看的六瓣儿盔。”

    “好。”

    赵期昌抿嘴点头,看着张祖娥主仆缓缓离去,进入墩门,消失不见。

    随后他仰着头,看着那轮明月,眨着眼睛这叫什么找替身木偶或许,珠珠比她更好,更为坚强,更知情达理。

    对了,什么时候和她认识的

    望着月亮,赵期昌微微皱眉,似乎是初一,扎着冲天马尾的一个清瘦高窕少女,腰很细也很软也长,坐在自己前面,脑袋晃动时那头发常常滋扰自己看黑板。

    回去的路上,赵期昌咧嘴一笑,只可惜那女子是个学渣,错过了太多。

    墩中,夏折柳不得已,只能将哭的瘫软如泥的张祖娥背着,一步步走向赵期昌的宅中。

    次日,三九寒天最后一天,五更时全军做好拔营准备。

    由张承翼诵读出军祭文,下面人对这类抑扬顿挫,四六断句的东西也听不懂。

    赵期昌立马队伍前面,拿起六枚永乐通宝投入铁锅中,叮叮当当一阵脆响,庆童探首看一眼,咧嘴振臂高呼:“玉京尊神庇佑我军大胜”

    排在队列前的哨官、总旗官十五人聚过来一看,一个个激动的难以言表,纷纷振臂大喝:“真武帝君庇佑万胜万胜啊”

    白庆丰、李羡二人也围过去看一眼,两人诧异对望。

    赵期昌和所有军士一样,都佩戴御寒面巾,手中红缨枪斜举:“大吉大利出军”

    陈明理率领马队在前,随后跟进的队伍一队队经过火盆,军士一个个都恨不得脖子长三尺,火盆中六枚永乐通宝通通字面朝上,看到的士气大涨昂首挺胸,没看到的也被士气渲染。

    黑旗把左哨在前,右哨在队后,中间是辅军三个哨,押送七十八辆车,二百余驮载牲畜。沿着官道,一路朝杨家店赶去。

    老道士看着队伍离去,笑吟吟抚须上前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