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妆名捕-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着,太后的脸微微变色。

    青莺则是听得拊掌而拍,跟听说书似的,时而还哈哈大笑,“容王妃瞧着挺聪明的啊,是不是得了太上皇一样的病,哈哈……她怎么把皇家最优秀的孩子给抛弃了!”

    最优秀?

    不错,人家折腾出还素膏、青霉素,还能说出那样的大家的,“希望还素膏、青霉素能惠及百姓,让天下百姓免于病痛折磨”,听听这话说得多好,多让人感动。

    太后则是在想另外一件事:江若宁难不成也是穿越的?

    六十多年了,她一直希望能再出现一个这样的事,对于那个世界的事,她几乎都快要忘干净了,但现在却依稀从江若宁做的事上看到了一些影子。

    假二件、假三件……

    这是现代世界才有的,只是温太后早就忘了,直至出现时,她才如梦初醒。

    青霉素也是,可她折腾出来了。

    江若宁会的,是太后不会的。

    双双狠声骂道:“青老妪你这个老货,不劝人还在这添油加醋?”

    青莺依旧大声地笑着,“我为什么要劝?要我说,容王妃就是糊涂了,几十年了,何时不是温婉得体的模样,这背里竟干出了这等事。你说她,要丢孩子,好歹打声招呼,她不要,送给我呀!几十年前,我就说过,我要收孩子就专捡的皇家的,怎么不送给我,好歹我青莺也是四品青淑人,做我的孙女,不比跟个乡下村妇的强。”

    杜鹃冷斥道:“就你这模样,能教得好孩子?”

    “我怎了,我青淑人教出的孩子,指定比乡下村妇的好。要我说,是这孩子资质好,与那家人就没多大关系,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子,就知道掩藏自己,不愧是皇家的种,就是聪明啊……”

    太后见她嘻嘻哈哈,突地抬眸望了过来。

    青莺知自己撞祸,忙福身道:“老奴告退!”

    说要走,却又舍不得,难得听到这么有趣的事,青莺站在正殿门外,让服侍的侍女取了绣杌来,坐在那里听慕容琅说江若宁的事。

    “怎么又与温家扯上关系了?”青莺听到慕容琅说温令宜算计江若宁,又进入了正殿。

    杜鹃轻叹一声:“这孩子可真不容易,虽说十几岁,比我们活了几十岁遇见的事还多。”

    太后则道:“你那个糊涂娘,也不晓得知错没知错。”

    青莺听到一个小孩子想念娘亲,心里直冒酸水,她这一辈子就是冷心冷肺,也忍不住红了眼圈,而双双、杜鹃则是早已经抹起眼泪来,惹得整个大殿上顿时呜咽声起。

    “太后,要小的说,怕是容王妃就不知道错,要真是错,丢下一个孩子十几年不管不问。”

    双双道:“到底是皇家的孩子,哪有不认回来的道理。”

    杜鹃轻声道:“那现下可如何是好?”

    一大殿的人叽叽喳喳说了一阵。

    慕容琅气恼地道:“我母妃着实糊涂,可也太心狠了,就把我妹妹给丢了,呜呜……想到我妹妹,我心里就难受。皇祖母,我真怕母妃再干糊涂事,你还是派个人把我妹妹保护起来,皇祖母……”

    双双忙道:“好孩子,我就告诉你安爷爷去,让他想法子保护小郡主。真是可怜哦!本是尊贵的皇家女,怎的就过得那般苦……”一面轻叹,眼泪便哗哗的流下来。

    *

    皇宫。

    皇帝接来行宫派来的侍卫来禀:“启禀皇上,太后明儿一早回宫。”

    “太上皇近来可好?”

    侍卫面露难色,“回皇上,太上皇的病越发沉了,如今难得有一会儿头脑清晰的时候。”

    皇帝面露黯淡之色,没想他父皇一生似乎不大疼爱三个儿子,却倒是疼爱二皇子得紧,二皇子一死,太上皇因不堪打击落下了糊涂病,

    “太上皇、太后回宫,令太子携皇子、公主于宫门迎接,着在京的容、敏两府公子、郡主一道相迎。”

    羊总管笑微微地垂首道:“皇上,要不要令温家的公子、小姐亦一并相迎。太上皇、太后有四年多没回宫了。”

    皇帝沉吟片刻,“传令贵妃,着她安排,让温家、池家盛装相迎。荣寿宫尽快拾掇出来,以备太上皇、太后居住。”

    太后回来了,他又是有娘的孩子了。

    皇帝颇有些兴奋,几年前太上皇生病,太后便一直陪伴在侧,半步不肯离开。他去过畅园行宫几次,太后还生气,“你的事儿多,别再来了,这来回奔波身子可吃不消。你爹又病得糊涂,连你都认不出,每次见到你,还把你当天乾帝,全都乱套啦!”

    明明是儿子,却因容貌长得像天乾帝,竟被太上皇喊“父皇”,这都叫什么事儿。

    现在的皇家,说起来更像是寻常百姓家,母慈子孝,皇帝更是举国皆知的大孝子,过年过节,好东西就源源不断地送往畅园行宫。而太后还会抽空给皇帝缝几件中衫、小衣练手,虽然这针线不好,皇帝高兴啊,小时候没穿几件亲娘做的衣衫,年过四十,却有亲娘给亲手做衣服,穿在身上还不忘夸上几句,“还是亲娘做的暖和。”惹得整个深宫的嫔妃,都竞相效仿给自己的皇子、公主做衣袍。

    而皇子、公主们得了衣裙,也不忘炫耀一番,那些针线好的,便得了皇帝的夸赞、赏赐,一时间宫中嫔妃皆以不会女红者为耻。

    *

    太后回宫,这消息立时张了翅膀,到黄昏时分,几乎整个京城都知道了。

    但凡接到宫中消息要盛装恭迎太后的几家,立时觉得荣光万丈。

    皇帝的官够大,可皇帝还怕太后三分,太上皇脑子糊涂了,身边更是片刻也离不得太后,如此一来,皇帝更是敬重太后,就像天下所有的孩子敬爱着自己的母亲,那是孺慕之情,有娘的孩子就是幸福,连皇帝也不免落俗套,听说太后要回宫,一是安排太子预备恭迎,又令刘贵妃领头。

    刘贵妃有些日子没露脸了,得了这机会,直将六宫上下指挥得团团转,而针工局、内务府更是开始重新布置荣寿宫,东西得最好的,还不能动了早前的样子。

    温家四房,温令宪坐在温修远身侧,“爹、娘,太后回宫,大房这回有大麻烦了,哈哈……”温四太太笑逐颜开,“老爷,这镇北王的爵位,可有你的功劳,竟被大房的人得了去。温令宜犯了那么大的错,妾一定会在太后面前狠狠地告他一状。”

    温修远一脸凝思。“大房的人也接到通知了?”

    “二房、三房要去迎接。按照太后的规矩,住畅园行宫除非宣诏,不接受任何人拜会,尤其太上皇龙体欠安后,更不爱过问俗世,这一回……”

    太后回宫,对温家来说这就是又要得势。

    皇帝都得听太后的,而温家是太后的娘族,太后又是个看重亲情的,怕是西山县的老夫人梁氏得了消息也会回京城拜访太后。(未完待续。)
………………………………

154 子孙众多

    安成候府池家。一??看书??・1要k?a?n?s?h?u?・cc

    安成候池伦正在屋里急得团团转,一一扫过妻子儿女,“太后舅母一向最是疼我,虽说母亲不在,在太后心里,我可是和温鹏远一样的。把太后喜欢的都东西都精挑一番,改日递了帖子去拜会。皇舅父龙体欠安,也不知近来如何……”

    自打太上皇得了糊涂病,太后便与太上皇在畅园行宫长住,至今算来已有好几年了,早前皇帝请了几次,太后都未回宫,可今日突然就回京了。

    池伦妻是温氏女,是兴农功臣温子林的嫡孙女,当年他们的亲事还是太后给指的婚,温氏忙对儿媳、女儿道:“太后常说,这年轻姑娘莫要打扮得俗气,明儿亲迎,把你们的脂儿粉儿的都给收起来。”

    池三小姐呶着嘴,“娘亲,不让我着妆出门,我就跟没穿衣裳一般难受。”

    “那你明儿就别去了。”

    池三小姐面露委屈,“听说贵妃娘娘在宫中设宴替太后洗尘……”

    如此盛大的宫宴,可是好久没有参加了。

    就算有宫宴,也不定有他们的份儿,这回好不容易有了,哪能不去,更不能不好好打扮。

    池伦轻叹一声,“你看着准备吧,能参加洗尘宫宴可是皇家的赏赐。你要去可以,须得听你娘的。”

    太后回宫,百货行的生意火爆,上等胭脂水粉买得极好,漂亮的衣裙也是一时间被抢购一空,得到消息的各家太太、小姐,开始在家打扮起来,都想借这次机会露露脸。

    *

    翌日辰时一刻,宫门外,太子、太子妃、宋良媛领着众皇子、公主、亲王府公子、郡主静候。而各家诰命夫人携着儿媳、女儿则在通往寿荣宫处恭候。

    温四太太此刻摇摇曳曳地走到镇北王妃谢氏身侧,捂嘴轻笑,“大嫂啊,你家的那点破事怕是瞒不住了。”

    谢氏回道:“不劳四弟妹费心。”

    温**奶杨氏面露忧色。一?看书ww?w?・1?・cc四房的人到底还是知道了,听温四太太的意思分明就是清楚温令宜的那点事。

    正等候,只听过来两名太监,垂禀道:“回贵妃娘娘。太后的鸾驾已进东城门,这会子许是近了宫门。”

    立有嬷嬷大声道:“各家的夫人、太太、小姐都站好了,太后一会儿就入宫。”

    众人已候了一个时辰,这会子总算听到实信,一时间原有些疲惫的、慵懒的。尽数打足了精神,神采奕奕地望着宫门方向。

    宫乐喧天,人声鼎沸,只看到宫门处万紫千红,全是清一色的皇子、公主,大的二十多岁,小的方才七八个月大,一并的跟着人群,簇拥着两骑肩舆缓缓移来。

    阵仗宏大,气势如潮。

    太子与太子妃一路小奔。紧追在肩舆两侧,生怕落后。

    太上皇好奇地东张西望,不明白这么多的人为甚簇拥着他们,“顺娘啊,这些人是干什么的,这小子是谁?”

    他看着身侧的太子,带着狐疑与探究,瞧着眼熟,却忆不起这到底是谁。

    太子忙忙行礼,“皇祖父。是我,是璋儿呀,你以前最喜欢抱我。”

    “朕抱你”他拧着眉头,“胡说。就你这么大个儿,朕抱得动你?”

    他可没糊涂,别当他糊涂了,他一个干瘦体弱的老头,哪里抱得动这么大个头的男子。

    立有宫人柔声道:“太子,你少与太上皇说话。他……他龙体欠安,你说多了,他就更糊涂。”

    还想拍太上皇的马屁,敢情拍了半天全无用。

    太子想了一阵,笑着追在太后的肩舆侧,“皇祖母,这几年孙儿可想你了,可父皇下令,不许人去行宫打扰你老。”

    太后“嗯”了一声,“你现在有几个儿女了?”

    “回皇祖母,孙儿有七子九女。”

    “你倒是比你父皇还厉害,二十五六岁便有十六个子女,哪几个是太子妃所出。要看书1・cc”

    太子妃见太后问话,忙道:“回老祖宗话,臣妾育有两子一女。”

    “明儿入宫请安,把他们带来给哀家瞧瞧。”

    “臣妾遵命!”

    太后这是什么意思,只瞧太子的嫡出子女,其他的都不瞧么?

    宋清尘挺着大肚,催着身边嬷嬷道:“倒是快些,太后最喜欢本宫。”她气喘吁吁地好不容易追上,却被敏王世子妃给抢了先,敏王世子妃娇俏的身子挡住宋清尘,直气得宋清尘想骂人。

    敏王世子妃笑盈盈地道:“皇祖母,几年没见,你老还是这么年轻。头依旧黑亮如缎,便是孙媳妇的也没你的好。”

    “瞧这小嘴甜的,敏世子近来没干混账事吧?”

    敏王世子妃忙忙笑道:“他哪敢呢?父王这两年盯得紧,拘着他学本事。”

    “用心就好,学了本事不怕没有用武之地。”

    太上皇坐在肩舆上,扭来扭去的张望,看着身侧跟着一大群男男女女,清一色一个比一个穿得华丽,“顺娘啊,他们是谁?跟着我们作甚?”

    太后忙道:“都是你的孙儿、孙女?”

    太上皇怪异地审视,“朕的孙儿、孙女?你又胡说,朕就三个儿子,哪来这么多孩子,啊,朕明白了,你又黑朕。”他乐了,就似太后真与他开玩笑,一甩手,嘴里叫嚷道:“朕不认识他们,不认识!”

    宋清尘好不容易追上了正想插话,不想敏王府的大公子追了上来,甜甜一笑,“皇祖母,孙儿给你请了梨园戏班,改日带他们给你唱戏。”

    “乖!”太后有些恶汗,要不是江若宁的出现,她完全忘了自己是现代灵魂,看着这如蚂蚁一样跟着的人群,她的孙儿、孙女怎么就这么多啊,想数一数,怎耐全都在走动,唤了敏王府大公子过来,“你与哀家说说,现在哀家有多少孙儿孙女?”

    “皇祖母。你老福厚,统共有四十七个孙儿孙女,其中孙儿二十二,孙女二十五。”

    看起来不止这么多啊。

    大公子又道:“有孙媳十五人、孙女婿十三人。今儿听说皇祖母回宫,都赶来相迎。”

    太后汗颜,几年没回来,这么多人了?瞧着又添了不少人口啊。

    上回太子要娶宋清尘,凤舞公主到畅园求情。是她下了懿旨,着凤舞送回宫中,皇帝这才应允太子纳宋清尘入太子宫。

    途经议政殿,只见殿外空地上跪候着一大片的朝臣。

    皇帝抱拳大呼:“儿臣恭迎父皇、母后回宫。”

    太后一抬手,下了肩舆,对后面的侍从道:“送太上皇回荣寿宫,二安子、三顺儿今儿不必服侍我,你们陪着太上皇,哄着他些。”

    太上皇扬着手,直直地盯着皇帝。“父皇!父皇!顺娘,那是朕父皇,你为什么不让我见父皇……”

    朝臣一个个汗滴滴啊。

    太上皇这病又严重了,明明是他儿子,偏生误认成是他父皇。

    太后道:“这是标儿,不是天乾帝,你且乖乖回宫。”

    “标儿?”太上皇突地大叫一声,“标儿这会子该在荣寿宫父皇那儿习武,朕要去瞧瞧,你告诉那些小子、丫头。别再跟着朕,叽叽喳喳,吵得朕头疼。”

    “好!好!哀家不让他们跟着,就让二安子、三顺儿两人陪你回荣寿宫。”

    三顺儿一路跟上。低声哄着太上皇。

    太后见侍从抬着太上皇走远,轻叹一声,“各位大臣也莫见笑,当年琪儿一去,太上皇就落下了这糊涂病。”

    温绯抱拳答道:“启禀太后,臣等不敢取笑。太上皇舔犊情深,丧孙之痛,不堪打击才落了病根,此乃人之常情。”

    群臣附和。

    太后又打量着皇帝,轻声道:“休要劳命伤财,一切从简,磕了头就各自去忙,宫宴也要从简,够吃就行,莫要浪费食物,虽是盛世天下,能省则省。”

    皇帝抱拳应道:“儿臣遵命。”

    “宫宴结束后,你与植儿来荣寿宫,且说说那桩糊涂事,我瞧你们,是不是把哀家气得跟太上皇一样才肯甘心,哀家这都造了什么孽,摊上你们这种儿孙。”一转身,她会上肩舆,气哼哼地扫罢皇帝与容王。

    皇帝垂着头,太后不过问朝政,唯一关心的就是皇家的一些家事、私事,这又是怎了?自己近来没做什么招惹太后的事。

    敏王挺了挺胸:“大哥、二哥,你们俩干什么了?把在行宫静养的母后都给惊动了。”

    皇帝想不起,倒是容王面容难看得紧。

    皇帝一转身,道:“众爱卿都退下吧。”

    “谢皇上。”

    瞧着那些皇子、公主,就跟赶集赛马似的,一窝蜂地簇拥着太后直往后/宫方向奔去。

    敏王摇了摇头,“你们俩别看我,我没干混账事。回头母后要收拾谁,可与我没关系。”他颇有些幸灾乐祸,叫你们当乖儿子,这回惹了母后不开心,回头就要被骂,心头爽啊,从小到大,就他挨骂被训得厉害。

    终于看到两个哥哥要被训了,这感觉太爽了。

    太后进了荣寿宫,诰命夫人跪立两旁,齐声海呼,“恭迎太后回宫,千岁千千岁!”

    她摆了摆手,“哀家累了,且回去小憩片刻,先摆茶点垫垫肚子,赏花说话。”

    刘贵妃唤了嬷嬷、太监过来,低声吩咐了几句,笑盈盈迎近,“臣媳给母后请安!”

    太后打量了一番,“几年没见,你倒是一点没变,还是老样子,不错。”她夸罢了刘贵妃,蓦地回头,“明溪县主出宫!容王妃滚!镇北王府的人也给哀家滚回去!”

    这声音一次比一次恼怒,一声比一声更大。

    这什么意思?

    是她们惹了太后?(未完待续。)

    。。。
………………………………

155 太后训人

    太后的脸难看得紧,似乌云密布,仿佛一声雷响就要作。?。‘

    镇北王妃谢氏更是吓得颤颤栗栗,早令两个儿媳跪下,大气都不敢出。

    温家,是太后的娘家。

    太上皇、皇帝都对温家人颇是宽厚。

    而温家上下更是敬重这位太后。

    温四太太心下暗乐,低声道:“定是那事被太后给知道了,这才如此大的火。”

    她说的“那事”,正是温如山谋娶皇家节妇宋清尘的事,这谋娶不算,还算计了一个无辜的乡野村姑。

    她可巴不得太后作温家大房,最好是一怒之下夺了大房的爵位,那么最有希望得到爵位的定是她们温家四房。

    谢婉君俯在地上:“儿媳有罪!”

    你是有罪,虎毒不食子,你可是连亲生女儿都要杀。

    太后早前就不喜谢婉君,可瞧着自己的儿子慕容植喜欢,也就成全了。

    太后扫视四下,突地看到了太子身边的宋良媛:“宋清尘现在是什么名分?”

    太子妃低声答道:“回老祖宗话,是太子良媛?”

    “良媛?”她冷哼一声,“这等不贞不节、无情无义之人怎配太子,要不是看她有孕,不忍孩子没有名分,哀家绝不会让她入太子宫。即日起,宋清尘降为太子宫末等侍妾,就算生下儿子,也不得升她位分!”

    所有在场的王妃、诰命妇、公主、郡主一个个频住呼吸,太后似乎眼睛一扫,看谁不顺眼,就拧出来训骂。

    对于太后,众人是敬重的,尤其是皇家妇们,更是面露孺慕之情。。?‘

    太子良娣等人倒是乐了,自打宋清尘入太子宫,她们没少被宋清尘欺负,宋清尘更是仗着自己有孕。目中无人,连太子妃都不放在眼里。

    宋清尘趴在地上,重重一磕:“孙媳不知道犯了什么错?还请老祖宗明示!”

    “不知道?你自己做过什么事竟说不知道,就你做的那些混账事。还要哀家说出来吗?太子!”

    太子立马走近,垂道:“皇祖母。”

    “孙儿,你告诉哀家,哀家斥她不贞不节、无情无义,可对?”

    太子实在不知道宋清尘怎么招惹太后。敢说不对?找死啊!便是皇帝都敬着太后,马皇后仙逝得早,他们嫡出的三兄妹打小都是由皇太后拉扯、教养的,说起来,太子对皇太后的感情,那是比对他父母的感情还要深。

    前几年,他干过一些错事,要不是皇太后护着他,他早就被皇帝给废了。皇太后可是他的保护伞,皇太后说宋清尘不贞不节、无情无义。那就是如此,别说皇帝不能反驳,就是他也不敢反驳。

    太子慕容璋忙道:“皇祖母训斥得对,宋清尘原是节妇,却是皇家寺庙勾/引孙儿,是孙儿着了她的道儿。”

    原说好,是他们情投意合。

    没想太子居然说是她勾/引的。

    宋清尘立时气恼得俏颜皆变,她实在不知道自己哪里开罪了太后,惹得太后一回宫就大怒。

    “太后恕罪,孙媳冤枉!”

    太后低呼一声“孙媳”。

    身边的嬷嬷立马道:“什么时候太子侍妾也敢在太后面前自称孙媳。你自称孙媳,太子妃、太子良娣可如何称呼。”

    太子妃双腿一软,两名太子良娣亦快跪下,个个低垂着头:“请老祖宗恕罪!”

    “是得治你们的罪。。‘端仪皇后过世得早,没人教你们,从明儿起,你们三个来荣寿宫晨昏定省,好好学学这规矩。太子宫一个小小的、上不得台面的侍妾也敢在哀家面前口出狂言,自己犯错。倒还来质问哀家。太子、太子妃,你们这太子宫的规矩可还真好哇?”

    太子此刻恨死宋清尘了,今非昔比,你就是一个小侍妾,你非要跑出来丢人现眼,马屁没拍好,还惹了一场麻烦,连带着他也要被太后训,要是传到皇帝耳里,指定会认为太子宫当真没规矩,乱成一锅粥。

    他可是太子,虽是后宅的事,但多少要连累他的贤名。

    太后唤了声“棣儿媳妇”,敏王妃立时暖声应答。太后伸出手,“扶哀家回荣寿宫歇息,贵妃,你打理宫宴,酉时一刻开宴,哀家得回去小憩。”

    “臣媳恭送太后!”

    太后又道:“太子妃跟哀家走!”

    太子妃小心翼翼提裙,跟着太后离去。

    太子恶狠狠地盯着宋清尘,“来人,扶宋孺人回宫。”

    太子不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