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大秦当丞相-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子待我蒙氏恩重如山,圣上选中的储君,就是我蒙恬的主子,安能有悖逆之心?王大人放心,蒙恬殚竭忠贞绝不会做负恩负义之事。”

    王轩望着蒙恬,虽然心中还有几分疑虑,但他从这位三军统帅眼中看到了真诚和忠义。王轩起身深施一礼道:“大将军忠贞茂著不愧我大秦股肱之臣,乃天子之幸,社稷之福,王轩甚为钦服,唯有竭尽心力效力军中,不负将军之信任。”

    蒙恬赶忙上前搀起王轩:“贤弟不必多礼,愚兄有一言望贤弟慎思。若上郡战功告成,贤弟不可在此久留,速速回咸阳才能保天下太平。

    “嗯?”王轩没料到刚刚还掏心掏肺的蒙恬会说出这么一句,不免心里又警惕起来。

    蒙恬注意到了王轩表情的变化,重重的叹了口气说:“这是砍头的话,却又不得不明说圣躬不安,时日不多。若传位胡亥,贤弟必须在咸阳辅佐,胡亥身边的那几个人……”

    王轩似有所悟的点了点头。

    第二天一早,王轩洗漱完毕,准备去帅帐议事,罗烈挑帘进帐。

    “王大人,下官带兵巡哨,是否有兴趣同去?”罗烈抱拳道。

    王轩虽说有些不安,毕竟他从未从事过军务,但放眼望去帐外军马齐备,兵士足有万人,罗烈又骁勇善战,想必也无大碍,于是还礼道:“罗将军相邀,王某怎能不从,初来乍到,还望将军多指教。”

    王轩佩戴整齐上马,林艳楠骑马紧随其后。人马出上郡向北,王轩与罗烈边走边聊,不时看看四周的景致,不知不觉竟走出了几十里。

    凌冽的北风漫卷着黄沙,吹到脸上瑟瑟发痛,王轩这才发觉已远离上郡,这队人马已成孤军,急忙勒住缰绳问道:“罗将军,我们这是要去哪里?早已经出了上郡的地界,再往北就是匈奴所在之地了。”

    罗烈冷笑着望了一眼王轩:“本将军正是要去找匈奴决战,王大人昨日不是说我大秦将士与匈奴交锋若不用计策必败无疑吗,我今天就带着这两万人与匈奴一战,让大人看看。我大秦虎狼之师视六国数百万威猛之士如草芥,安惧蛮夷?”

    王轩心头一颤,刚要劝说,只见远处尘土飞扬,初时只闻马蹄声响,片刻之后从地平线涌出了一股骑兵。

    除了冒顿与云竹之外,王轩还没见过其他的匈奴战士,这次定睛一瞧,匈奴士兵身材并不高,但孔武有力,除领头的几员大将之外,其余人均未掼甲,而是短衣干练打扮,箭囊背在身后,手中战刀已经出鞘,在阳光的映照下反射出寒冷的光芒。

    匈奴探马一直在上郡周围活动,早已发现罗烈的人马出城,恐是秦军之计或有伏兵,匈奴并未轻易出动,直到探明这是一支孤军后,才列阵迎敌。

    罗烈此时双目放光,压低声音对王轩道:“大人请速到我大军后部,看我破匈奴扬大秦国威。”
………………………………

第39章 风林火山

    令旗一挥,秦军布阵,战车居中,弓弩手拉弓待战,骑兵设在两翼。王轩放眼望去车攻马同持枪鹄立,秦虎狼真非浪得虚名。

    刚略感放心的王轩,被接下来的一幕惊呆了。一声脆响,匈奴骑兵飞杀而至。匈奴兵骑术之强,王轩从未见过,真正的人马合一似流星赶月。起初只是一个点,逐渐变成了一个面,如同一个巨大的扇子,中路突进后忽然散开,秦军的弓弩手只放了一波箭就成刀下亡魂。

    罗烈与匈奴作战多次,也没有见过速度如此之快的匈奴骑兵,连忙抽出青铜剑,指挥秦兵迎敌。

    匈奴这股士兵不过数千,却训练极其有素,迅速分为若干组,利用战马的机动性,对秦军的步兵形成包围夹击。

    骑兵打步兵几乎不用费力,马刀空中一挥就有人头落地,匈奴骑士所到之处无不尸横遍野。失去步兵支援,秦军的战车顿成废铁。

    大秦骑兵也是骁勇,但马术与匈奴相比有云泥之别,手中的青铜剑也不够灵便。匈奴的士兵如钉在马上,闪躲腾挪毫无妨碍,而大秦的士兵则快速纵马便身体不稳,稍不留神就被匈奴掀翻马下,刀砍马踏死伤无数。

    王轩曾听说匈奴善战,但这次亲眼见到还是让他目瞪口呆。匈奴骑兵马术着实强大,更可怕的是并非胡冲乱打,而是战术有法。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这是《孙子兵法・军争篇》中的“风林火山”,匈奴的战法正是如此,利用速度中路撕开防线,随后两翼突击,将陷入慌乱的秦军分割逐一歼灭。

    陷入沉思的王轩没有注意到危险已至,十几名匈奴骑兵洞穿秦军,一看王轩的穿戴,便知是一位官员,挥舞着战刀就飞奔而来。

    林艳楠虽然自幼习武,也从未见过这样的阵势,心中不免有一丝慌乱,但她护夫心切,也来不及细想,挥舞剑鞘对着王轩所骑战马的屁股就是一下,战马一声嘶吼四蹄翻腾就往上郡的方向跑。

    王轩大惊失色,混乱中只听到林艳楠的喊声:“大人速回上郡搬兵,贼人我自挡之。”

    王轩根本不想弃林艳楠而去,但他刚学会骑马没多久,无法控制住这受惊狂奔的战马,只能任其飞驰。

    林艳楠马战匈奴骑兵,若是在地上比试,以林艳楠的身手,以一敌十也不会落下风,但她马上的功夫在中原人中算是好的,与这股匈奴骑兵相比就要差一些,控制不好身体的平衡,只能勉强防护难以纵马进攻。

    匈奴骑兵见王轩逃跑,更激起了他们追捕的热情。几个骑士将林艳楠围在中间缠斗,另外几位则催马就追。

    在开阔的平原中,匈奴的骑兵风驰电掣,王轩又不熟骑术,很快就被追上。一名匈奴兵放手就是一箭,正中王轩战马的后腿,马惨烈的嘶鸣前扑倒地,王轩毫无防备径直从马背上跌落下来。

    这一摔可不轻,若不是正值寒冬穿戴较多,王轩就会伤筋断骨。他刚艰难的爬起身来,匈奴骑兵已至,挥刀就砍,王轩拔剑护身,刀剑相碰迸出火星,王轩就感觉虎口欲裂,胳膊酸麻,宝剑脱手落地。

    匈奴骑兵紧跟着又是一刀,王轩已无物可挡,只得连退几步闪躲,但还是慢了些,这一刀划开了他的铠甲,若不是里面有胡亥相送的软甲护身,恐怕就开膛破肚了,但这一下也不轻,两层护甲都被切开,身上顿现一道血口。

    王轩感到一阵疼痛,身子一歪跌在地上。

    “啪”一声,云竹送给王轩的那把短刀,掉落在地。

    刀柄上的月氏国国王头骨闪着幽幽的光,匈奴兵一下子怔住了,足有半晌,其中一人才磕磕巴巴的问道:“这……把刀,你是从哪里得到的?”

    王轩捂着伤口艰难的站起来:“这是云竹送给我的。”

    一听云竹的名字,匈奴兵面露惊色,不约而同的身子颤了一下,调转马头疾驰向北。

    此时,林艳楠斩了两个匈奴骑兵,杀出围堵快马赶到王轩身边,刚要扶王轩上马,只见尘土飞扬,大队骑兵从上郡方向奔驰而来,军中一道大旗上书“大将军蒙”。

    蒙恬是得到探报率军来救援的,匈奴这次出动的骑兵不到五千,方才又经历一场恶战人困马乏,已取大捷不再纠缠,留几百人放箭殿后,从容撤退,留下遍地的秦军尸体。

    帅帐中,蒙恬脸色铁青,将官屏气凝神,罗烈缚手跪地,空气凝重的一点就能着。

    “罗烈,你不请将令私自率军出郡,以致损兵折将,你可知罪!”蒙恬的语气冰冷,眼神中透着一股杀气。

    罗烈身上多处带伤,他回营后来不及包扎,就自缚请罪,一个头磕下去,伤口尽数裂开,血将盔甲浸透。

    “末将罪不可恕,请大将军重惩。”

    蒙恬重重的叹了口气道:“你随我十几年屡立战功,但国有国法军有军规,你这次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能,酿我大军北征以来最大一败,万余士卒丧生,皆你之过也。来人,将罗烈推出斩首!”

    斩首令一出,满帐将官齐刷刷的跪了下来:“罗将军从军多年多有奇勋,今虽犯大错,顾念其往日功劳,请大将军刀下留人,允其戴罪立功。”

    蒙恬摆了摆手:“诸位不必为罗烈求情,如今大敌当前,若军律不严何以服众?速速行刑!”

    众将官跪拜不起,不约而同的扫了一眼王轩。王轩明白,这些大将都是蒙恬的属下,蒙恬斩令已下,众将不便多言,唯有他是“外人”,既是钦差又是副监军,若能给蒙恬一个台阶下,也许可留罗烈一条命。

    王轩刚刚敷上药,伤口仍有一股撕裂般的疼痛,支撑着身子站了起来,刚要施礼,蒙恬手一挥道:“王大人免开尊口,军法不可违,纵是本将军犯了军纪,也成刀下之魂,罗烈这次断无可恕。”

    王轩勉强笑了笑道:“大将军,这次罗将军出兵虽然伤亡甚多,却也并非一无所获。”

    蒙恬颜色愈发难看:“收获?王大人,方才清点尸首,我军仅战死的士卒就过万人,而匈奴折了不足五百人,我蒙恬从军数十年,还从未遭此惨败。”

    一仗就有过万将士丧生,而就在今晨出征前,他们还都是鲜活的生命,王轩也不由得暗骂罗烈鲁莽冒进,但罗烈毕竟是一员勇将,又是蒙恬心腹,王轩清楚蒙恬并不想杀,只是要有一个合适的台阶下。

    “大将军,这次与匈奴激战,我军折损万人实为痛心,但若没有这一仗,按照昨日商议的计策与之决战,伤亡恐怕就不止这些了。”

    “嗯?”

    “此次与匈奴骑兵交手,见识到蛮夷骑射之强,远超之前所想,只有另寻他策,方可破敌。”

    蒙恬的脸色稍有回暖:“王大人,军务紧急,请别再绕弯子了,不妨直言。”

    王轩躬身一礼:“恕王某斗胆,向大将军借罗烈三日。三日内若有破敌之策,就请大将军应允罗烈戴罪立功。若无良策,再斩不迟。”

    蒙恬思忖良久,缓缓的点了点头。
………………………………

第40章 秘密武器

    王轩帐内,林艳楠将两杯茶奉上,罗烈捧起一饮而尽,他是一位粗人口拙舌笨,心里明白能保住命全靠王轩,想要答谢却不好意思开口,只好喝茶掩饰。

    望着罗烈尴尬的神情,王轩心中暗笑却不动声色,品了口茶轻声问道:“阿楠,今日这股匈奴如何?”

    “阿楠”是王轩与林艳楠预定好的称呼,但到了上郡之后还没怎么用,林艳楠还不习惯,先是一愣,旋即明白过来,憋着笑道:“小的也算是自幼习弓马,不敢说出类拔萃,至少也是马术娴熟,但与这股匈奴骑兵相比,实在小巫见大巫,他们人马合一,在马背上挥刀射箭毫无妨碍,着实令人惊叹。”

    罗烈插嘴道:“这位小兄弟所言甚是,罗某与匈奴交锋已有十几次了,还从未遇到这样的骑兵,在奔驰的马上打斗如履平地。”

    王轩点了点头:“症结正在此处,匈奴骑兵速度之快骑术之稳令人咋舌,即便我们用连弩射击,若是其冒死冲杀,恐怕还是挡不住。

    我大秦战法以战车为核心,以步兵为主,骑兵只是辅助,冲击敌阵前沿或是两翼掩护,战马的优势并未充分利用。

    我们这样打可胜六国,却难敌眼前的匈奴,必须有破解之道才行。”

    罗烈面露难色:“王大人,不瞒你说,上郡的骑兵已是我大秦精锐中的精锐,尚难在马上与匈奴抗衡,能有什么办法呀?”

    王轩昂着头,沉吟稍许,颇神秘的一笑。

    “罗将军,阿楠,我给你们看两样东西。”

    冬去春来,匈奴王头曼在帐中烦躁不安的踱步。这个冬天过得相当郁闷,秦军固守不出,即便头曼派人大肆辱骂,秦军还是闭关不战。

    探子回报,皇长子扶苏作为监军已抵达上郡,大将军蒙恬下令三军坚壁清野。这样一来,匈奴毫无战机,隆冬之时粮草匮乏,度日艰难。

    好不容易熬过冬天,上郡情况忽然有变,头曼急召两位王子冒顿与葛丹商议。

    “父王,我已探明,出城的是新迁移到上郡的百姓,开春草木复苏,到城外牧羊马的,”葛丹刚一落座就侃侃而谈。

    “嗯,不错,中原的人说什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儿已深悟兵法之妙了,”头曼踱到王座笑呵呵的说道。

    葛丹是头曼的宠妾所生,最受头曼疼爱。小伙子也是生的高大威猛,在匈奴中算是一位勇将。

    听葛丹这样一说,冒顿不以为然的冷笑一声道:“秦军诡诈奸猾,未必不是诱敌之计。”

    葛丹斜着眼瞅了瞅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语气颇为不屑的答道:“哥哥当我不懂诱敌之计?我早已派人监视,上郡出城的百姓起初不过几十人,这分明是试探我们。看我们并未出兵,人数越来越多,现在上郡城外随处可见牲畜,若是胆怯不动手,岂不是再错失良机?”

    葛丹“再错失良机”一出口,冒顿就眼中冒火,他对这位弟弟毫无兄弟之情,满满的都是愤恨。

    冒顿是头曼的长子,被封为太子,但头曼偏宠阏氏,爱屋及乌对阏氏所生的葛丹宠爱非常,一心想要废长立幼。若不是冒顿屡立战功,在匈奴贵族中颇有声望,太子之位早就归葛丹了。

    最令冒顿伤心的是,头曼为了能立葛丹,不惜将他送上黄泉路。匈奴与月氏国素有冲突,头曼表面上与月氏国谈判,与月氏国交换人质,将冒顿作为使节送了过去,已示不动刀兵,实则暗中备战,等冒顿一到月氏国,就出兵攻打,好在冒顿及时得到消息盗马而逃。

    冒顿死里逃生,头曼也有些许不安,此后不再寻杀机,但冒顿心中仇恨已经种下。

    匈奴兵对外宣称控弦之士三十万,实则不过十万人。其中五万由头曼直接控制,四万人归葛丹统领,冒顿手下只有一万骑兵。

    上一次打败罗烈的正是冒顿的五千士卒,打破秦军斩敌一万,这原本是大功一件,葛丹却说冒顿未能趁胜追击,错失一举荡平上郡的机会,结果冒顿不但没得到任何赏赐,反而被头曼训斥了一顿。

    头曼和葛丹知道嬴政往上郡派了监军,来的是皇子扶苏,却不知道王轩这个人,冒顿却清楚王轩也到了上郡,见到云竹那把短刀的士兵早已禀告冒顿。

    在冒顿看来,王轩这个人虽然年不过弱冠,却心有山川之险,胸有城府之严,实在不好对付。上郡一冬天偃旗息鼓,转过春来忽然就成群结队的出城来,恐怕是王轩的诡计。

    冒顿心里有数却不讲破,只是貌似抬杠的随口说了说什么诱敌之计的,他想要的就是激一激葛丹,让他去打头阵。

    葛丹年轻气盛果然一点就着,起身请缨道:“机不可失,儿臣请令带本部人马出战,为父王攻破上郡生擒蒙恬。”

    头曼朗声大笑:“我有虎儿可高枕无忧了,儿即刻起兵,本王亲率大军为后应。冒顿,你也带着本部人马随本王出征。”

    葛丹与冒顿行礼领命就要出帐,头曼忽然想起了什么,叫住了冒顿。

    “让云竹与你一起去,这孩子自从上次回来就魂不守舍的,该到战场上历练历练了。”

    春意融融的塞北,也别有一番风致。告别了萧瑟与寒冷,草发嫩芽,树开新枝,生机勃勃**浓。

    王轩站在城楼之上,林艳楠佩剑站在身后。早有探马回报,匈奴大军正在向上郡移动,一场大战即将开始,王轩此时心中百感交集。

    这三个月来,王轩与蒙恬和扶苏相处颇为融洽。按照赵高的说法,蒙恬是扶苏的死党,这两个人都是胡亥的对头,王轩必须提防。

    与这两人交往了三个月,王轩发现蒙恬只有忠心事主绝无不臣私欲,对待扶苏恭敬有余亲近不足。扶苏为人宽厚性情豁达,与似乎有很重孩子气的胡亥相比,更成熟稳重,

    王轩不止一次想,若是嬴政传位给扶苏,未尝不是正确的选择,扶苏有令主之才,身边文有蒙毅,武有蒙恬,可成一代盛世。

    这个想法在王轩心中多次出现,但也只是一闪而过。胡亥对他有恩,若不是那个锦囊,林艳楠早已死于毒箭,滴水恩尚且涌泉报,何况这救命之恩呢。

    扶苏就站在王轩不远处,也是思虑万千。朝廷上下都知道王轩是胡亥的亲信,但在扶苏看来,王轩与胡亥是若即若离,若能将他挖到自己的阵营来,就是如虎添翼,但三个月接触下来,王轩只是埋头做事,偶有闲谈不过是蜻蜓点水而已。

    “王轩兄,你面色冷峻,似有所虑呀?”扶苏笑着说道。

    听扶苏问自己话,王轩略一躬身答道:“上郡的冬天真是难熬,如今**正好,却要染上血红啦。”

    扶苏北望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成就大事免不了血染征袍透甲红,王大人多虑了。”

    王轩重重的叹了口气道:“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一仗打下来,恐怕就是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

    扶苏品味着王轩这几句诗,只是一笑不再答话。忽然,远方黄土翻滚,万马嘶鸣,震得大地都在发颤。

    王轩长长的吁了口气高声道:“贼至矣。”
………………………………

第41章 大破匈奴

    葛丹的四万铁骑是先锋,浩浩荡荡奔上郡杀来。葛丹远眺,只见城外牛羊成群,心中按捺不住的狂喜。整整一个冬天,葛丹多次带兵在上郡附近游弋却一无所获,这次终于可以大开杀戒抢劫一番了。

    也等不及摆什么阵型了,葛丹马刀一挥,匈奴兵就如潮水般涌了过去。城外的“百姓”并不慌张,见匈奴奔袭而至,丢下牛羊就跑。

    红了眼的匈奴兵纷纷下马争抢牛羊,此时上郡城门大开,三通战鼓毕,秦军轰然而出,阵营分明。弓弩手中路弯弓,战车排列整齐,步兵铁甲生光,两翼的骑兵更是黑压压一片杀气腾腾。

    在后方接应的冒顿抬眼望去,秦军骑兵的马上好像有个奇怪的东西,但距离稍远看不清楚。

    葛丹不像冒顿那样观察细致,秦军出城迎战正是他求之不得的。攻城从来不是匈奴的强项,野战才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三个月前那场大捷更是令他们自信马上对决杀秦兵如割草。

    匈奴兵铺天盖地冲杀过来,大大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秦军面对冲锋相当从容,没有后退也没有前进而是原地不动。匈奴兵带着疑惑继续向前冲,很快,他们得到了问题的答案,他们看到扑面而来的东西-箭,来自秦军的连弩。

    对于秦军的弓箭战术,匈奴也是有所准备的。匈奴兵在马上挥舞战刀,将迎面而来的箭一一挡开,借助马奔跑的力量快速前冲,即便途中有人被射倒,后排的骑兵随即插上。葛丹此时没有丝毫后退的念头,连弩一次发射再多的箭,终究有换箭的时候,这个间隙足够匈奴踏平秦军。

    当葛丹信心满满奔着他想象中的胜利而去时,眼前的一幕令他惊呆了。

    秦军首排弩兵完成射击后迅速向后撤,后排的弩兵提升到队伍前排开始发射,后退的弩兵则在专职工兵的协助下快速换箭,第三排弩兵则在严阵以待。

    秦军以这种循环射击的方式连续不断的将弓箭送到匈奴骑兵的身体上,连弩每次发射可出5矢,万弩齐发,密集的箭如同划破天际的巨大弯刀,将一排接一排的匈奴骑兵砍到,一时间战场上人仰马翻血肉横飞。

    眼看着匈奴的精锐就这样在还没有触碰到秦军前沿阵地的情况下被大批大批的放倒,头曼已是汗湿重衣,近乎咆哮着对冒顿吼道:“还不快进军救你的弟弟!”

    冒顿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却也只能从命,一万骑兵杀出阵营飞驰而去。匈奴增添了有生力量,再度向秦军发起冲击。

    秦军令旗一挥再度变阵,弩兵全部后撤,战车部队正面迎击。

    秦军的战车通常由四匹或者两匹马拉车,车上有三名士兵,一人驾车,一人射箭,另一人负责短距离格斗。

    战车的车轴装备锯齿,专用于切肉。战车搭配步兵和骑兵使用,设置阵法。

    后移的弩兵继续射箭,两翼的骑兵则合拢包围。冒顿这才看清楚秦军骑兵的马上究竟是什么。

    时间回到三个月前,王轩在丝帛上画了两个草图:“这是马鞍,这是马镫。”

    “何物?”罗烈疑惑不解。

    王轩习惯性的挠了挠头:“马鞍是一种骑具,两头高中间低,放在马背上,士兵骑在上面前后滑动都会很稳。马镫则是固定双脚的,有了这个,左右移动也不会从马上滑落。

    我军若是与匈奴下马厮杀应占上风,差的就是马上的功夫,只靠缰绳往往稍微猛烈一动就会从马上掉下来。即便不落马,也只能腾出一只手打仗,而匈奴却是自幼在马背上生活,与马已合二为一,只要是马战,我们就总是吃亏。

    用上这两个东西,我军的骑兵就不必担心坠马了,在马上无论是砍还是刺,是闪还是躲,都相当平稳。人借马力,何愁匈奴不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