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警战争游戏-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434项目采用的6ets10自动装弹机能携带28发弹药,最大shè速达每分钟8发,与2e23炮塔稳定器以及tpd-2-1(又称1g15-1)观瞄镜配搭。为方便夜间行车,434项目样车配备了tpn-1-43a红外夜视潜望镜,并在主炮左侧安装l2g红外光探照灯作夜视系统照明。
434号项目原型车在经过从1966年到1967年的反复测试后,决定在第600辆t-64下线后开始投产,并定名为t-64a在苏军服役。项目组首席设计师亚历山大・莫洛佐夫因t-64a的设计成功获1967年列宁奖(Лehnhckarпpemnr)。
t-64a坦克前部装甲采用k型复合装甲,材料构成由外至内分别为:锻压钢板、陶瓷材料、高硬度锻压钢板、强化玻璃纤维材料、陶瓷材料和防中子衬层。其中陶瓷材料层为刚玉陶瓷,内层钢板的硬度远大于外层,强化玻璃纤维材料则为装甲提供较好的韧xing,装甲最外层有3~4条加强筋以及v型凸起,具备防浪、防弹和登车防滑功能。坦克其余部分装甲使用装甲钢板焊接而成。炮塔采用整体铸造加顶部焊接工艺,同轴机枪shè孔附近的炮塔壁厚约为400mm,主炮两侧的间隙装甲中填有填料,顶装甲板厚度约为40~80mm不等,炮塔侧面装甲厚120mm,后部装甲厚90mm。
t-64a的炮塔比较矮小,呈圆卵形,安装在车身中部,相比t-62全车高度低了110mm。由于没有装填手,因此炮塔内只有炮手、车长两人,分别位于炮塔左右。炮塔内安装一门d-81t式(又称2a26式)125毫米滑膛炮,为单肉结构,采用横楔滑动式炮闩。炮管较长,zhong yāng有用于排除膛内火药气体的圆筒形抽烟装置,外部包有4段轻质金属热护套。发shè常规弹时炮管寿命为600~800发,发sh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则为280发。与d-81t搭配的6ets10液压自动装弹机采用吊篮式结构,弹丸和药筒均放在装弹槽中,再一同装进炮膛,shè速约为6~8发/分。
由于炮弹不是水平摆放,而是竖着排放在战斗室周围,造成扬弹过程比较烦琐,而遇到装弹机故障时手动上弹则更麻烦。
主炮右侧安装了一挺7。62毫米pkmt同轴机枪,弹带供弹,shè速650发/分钟,有效shè程1000米,备弹2000发。炮塔顶部的车长指挥塔旁则安装了一挺12。7毫米nsvt防空机枪,弹链供弹,高-平两用,具备360°旋转能力,备弹300发。
车体两侧的挡泥板上加装小型弹簧式装甲板(又称鱼鳃式履带侧裙),以保护悬挂系统上半部分以及坦克两侧,但这些装甲板很脆弱因此经常被坦克兵束之高阁。在生存能力上,t-64a内装具备核生化防护能力的集体超压式防护系统。由于主炮shè击时会造成封闭车体内氧气含量剧减,因此t-64a还备有供氧设备,总供氧时间可达30分钟。
另外,t-64a的进出活门比t-64加宽了。炮塔前部有一些储物空间:炮塔右侧有一个储物舱,左侧有3个个人储物箱。坦克排气管则装在炮塔后面。
为了进一步满足jing英部队的需求,t-64a一进入部队服役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升级改良计划。在t-64a服役仅仅3年后,第一个改进型就出炉了。改进项目包括:
火控系统升级,用合像式测距的tpd-2-49炮手观瞄潜望镜替换原有的tpd-2-1,炮手瞄准夜视仪升级为tpn-1-49-23,同时炮塔稳定器升级为2e26稳定系统。
加装r-123m电台设备加装驾驶员用tbn-4pa和车长用tpn-165a两套夜视仪。原有的nsvt
12。7毫米防空机枪被移到车长指挥塔上,让车长可以在不把身体暴露在车外也能通过电传系统以及pzu-5瞄准镜在车内cāo纵机枪,备弹300发。
具备安装kmt-6反地雷系统的能力。1973年,t-64a的指挥型t-64ak也投入现役。这款坦克搭载了一台r-130m电台以及10米长可伸缩天线。由于天线太长,因此只能在停车并有一定的伪装措施下才能展开天线,另外也因为安装天线的原因而卸下了原本配备的防空机枪。同时t-64ak还装备了pab-2am炮兵指示器以及tna-3导航仪。这些指挥系统由一台汽油辅助动力发动机提供能源。
到了1976年,武器系统又一次更新:主炮升级为同为125毫米的d-81tm式(又名2a46-1)滑膛炮,炮塔稳定器升级为2e28m2,自动装弹机替换为6ets10m。原有的夜视仪也更换为新式的tnpa-65夜视仪。配备的新式发动机能支持汽油、柴油、煤油三种燃料。
尽管自1980年t-64b投产后t-64a就马上停产了,但这没有阻止t-64a继续改进的脚步。1981年,t-64a炮塔两侧各加装一套81毫米902a式烟雾弹发shè器,每套发shè器备弹6发;同时原来脆弱的鱼鳃式履带侧裙被更换为更耐用的橡胶侧裙。到了1985年,部分t-64a坦克加装了反应装甲(类似t-64bv),也有部分坦克的观瞄设备更换为更先进的tpd-k1激光测距器。而t-64a的前身,共生产了600辆的t-64坦克,则在1977年到1981年间逐步升级为t-64r,除了保留原有的115毫米主炮以外,所有设备升级到t-64a的水平。由于t-64r设计目的是让原有的t-64向t-64a靠拢,所以t-64r与t-64a外观很像,尤其是重新设计的外部储物空间和排气管。
t-64b
447号项目原型车,陈列于乌克兰首都基辅伟大卫国战争博物馆
升级改良t-64a之际,t-64系列新版本亦给开发。此外,因t-64a使用之5tdf发动机并不能哈尔科夫全数制造,因此苏联下令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工厂和下塔吉尔的乌拉尔车厂以及哈尔科夫的马里舍夫工厂一起生产5tdf发动机,保证产量稳定。
1961年,432号项目分支,436号项目开始。
这个项目与432项目区别在于装备了v-45-k型v12发动机,一共3辆原型车,并在1966年到1967年在鄂木斯克和列宁格勒完成测试。类似的还有434项目的分支438号项目(后改称439号项目),与434项目区别也是在于装备了v-45发动机,直到1969年一共生产了4辆样车并完成了相关测试,表现出强大的机动xing,但没有大量投产。v-45在t-64坦克上试水成功后,成为了从1967年开始研发的t-72坦克的强大动力核心。
1970年代初,t-64系列设计组尝试把t-64推往更高水准。t-64a改进计划称为447a项目,始于1972年,配备更强劲的引擎和更坚固的炮塔。其基础源于这两个项目:
476号项目:配备与t-80相同的1000匹(735千瓦)6td发动机的t-64a试验车。
447号项目:配备新式激光测距仪,并能通过主炮发shè炮shè导弹。
后来,447a项目成品正式命名为为t-64b。t-64b第一次公开露面在1985年“五一”劳动节阅兵上,引来西方强烈关注。
t-64b车体布局与t-64a大概相同,但重新设计了车体和炮塔装甲。
主炮采用2a46m式125毫米滑膛炮,可以发shè一系列采用半可燃药筒的分装式125毫米炮弹,并能发shè9k112“眼镜蛇”无线电制导反坦克导弹(北约代号“at-8
鸣禽”),配以6ets40自动装弹机。9k112导弹最大速度达到300千米每小时,shè程5千米,其制导系统安装在车长指挥塔前方。由于9k112导弹系统成本较高,因此447a项目产生了一个无导弹发shè能力的分支项目:437a。437a项目后来被定名为t-64b1,能与t-64b互换95%的零件,其产量将近是t-64b的两倍。
车上装载的两门机枪与t-64a一样。一辆t-64b坦克可携带28枚炮弹加8枚导弹以及1250发7。62毫米机枪弹,而没有反坦克导弹发shè能力的t-64b1可以携带多达37发炮弹和2000发7。62毫米机枪弹。
t-64b/b1车身后部可装两套潜渡通气筒,分别用于发动机与乘员舱。
在没有辅助设备的情况下泅渡通过1。8米深的水域,而安装通气筒后可以潜渡5米深水域。
1976年9月3ri,军方称为了让t-64b和t-64b1更好地服务部队,将会进行一次升级,换装火力更强的d-81tm式(又称2a46-2式)125毫米滑膛炮、2e26m炮塔稳定器、6ets40自动装弹机和1a33火控系统。其中1a33火控系统包括以下部分:
1v517弹道计算机1g21观瞄设备,具备激光测距功能1b11侧风探测器
1979年,5tdf发动机的下一代产品,6td发动机开始生产。这款发动机能用于t-64a/ak/b/b1/bk/b1k上。自1983年起,部分t-64系列坦克更换6td发动机后以新型号进入部队,分别重命名为t-64am/akm/bm/b1m/bkm/b1km。
1985年1月15ri,t-64b/b1的新升级型于测试后得到官方认可。其主炮更换为2a46m1式滑膛炮,炮塔稳定器升级为2e42型,炮shè导弹系统升级为9k112a型,并安装了6ets40-2s装弹机与之匹配。炮塔两边各加装1组4发的902b“乌云-2”型烟雾弹发shè器。无线电系统升级为r-173“空格-r”电台和r-173p“空格-p”接收机。另外,t-64b/b1对应的指挥型坦克t-64bk/b1k面世,其指挥系统设备与t-64a差不多:r-130m电台和10米可伸缩天线、tna-3导航仪、汽油辅助动力发动机。可携带28发炮弹。
乌克兰的现代化升级型
1987年,t-64系列全部停产,总产量近13000辆。然而,停产不代表t-64系列继续改进的脚步会停下。由于t-64的研发部门(莫洛佐夫设计局)、生产厂都在乌克兰,所以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续t-64的升级改造工作。
到了1999年,乌克兰完成了两个升级型号的开发工作:
t-64bm2(447am-2项目):配备能输出850匹(625千瓦)的动力的57dfm发动机、与t-80ud、t-84相同的1a45火控系统、6ets43装弹机、9m119反坦克导弹(北约代号“at-11狙击手”)系统。t-64u:配备1a45火控系统、pnk-4su与tkn-4s两套车长用观瞄设备,以及pzu-7防空机枪瞄准镜。这些新设备让车长在必要时能直接在指挥舱里驾驶坦克甚至直接cāo作主炮。这款坦克又叫bm“宝剑”(乌克兰语:БmБyлat。转写:bm
bulat)。这两款t-64升级型都安装了“接触-5”模块式反应装甲,能有效抵御动能弹伤害,相比之下旧款安装的“接触-1”只能防御反坦克高爆弹伤害。这两个升级型有部分坦克换装了动力更强大的1000匹(735千瓦)6tdf发动机。
在1999年8月24ri乌克兰du liri庆典上,t-64bm“宝剑”第一次公开亮相。t-64bm的研发工作一直持续到2005年,并得到了军方的肯定。
2010年10月,乌克兰订购的29辆t-64bm的第一批10辆开始服役;到了2011年12月20ri,第二批10辆也已经交付到驻扎在切尔尼戈夫州的陆军第8军。预计最后一批9辆将于2012年交付。根据各方数据估计,目前乌克兰军方有81至94辆t-64bm坦克。
生产历史
主条目:t-64主战坦克型号列表
t-64系列首次正式量产是在1967年,比t-72稍早。实际上,这坦克系列早在1963年已经进行预生产,并在1967年开始正式服役。莫洛佐夫设计局在t-64上花费了不少心血,目的是让这款新坦克能取代老旧的is-3和t-10两款重型坦克在du li坦克营的地位。同期设计生产的t-72则计划接下其上一代的t-55和t-62的班,列装各个苏联装甲部队,并出口到包括华约国家在内的国家及地区。
t-64首次在主战坦克引入了自动装弹机,一直到现在仍旧服役的t-64各改进型号甚至基于t-64的t-80坦克都还在使用(除了乌克兰的t-80-120式)。t-64的原型车装备的都是与t-62相同的115毫米滑膛炮,直到正式量产才升级为125毫米口径滑膛炮。
由于价格较高,而且结构复杂,因此t-64系列产量不大,远远小于结构简单、易于战场维护的t-72。当然,由于t-72的结构原因,因此t-72的防御能力没有t-64强大(得益于t-64的k型复合装甲),但也因此生产也相对简单,产量容易提高。所以,t-64没有在苏军普遍装备,全军(包括驻外部队)只有几千辆这系列坦克,并且不曾出口到任何国家或地区。苏联解体后,大部分t-64坦克由俄、乌两国继承并继续服役。
1987年,t-64全系列停产。21世纪初,乌克兰开始生产自行研发的t-64bm“宝剑”主战坦克,并已在乌克兰陆军服役。
服役历史
这款坦克自开始研发以来就长期保密,以至西方情报人员在苏联军官维克多・苏沃洛夫叛变到英国之前,认为他们眼中的“m-1970”(也就是t-64)是t-72的一个简化版,甚至有专家认为m1970是t-64/t-72的原型车、t-64就是t-72a。
t-64不曾出口过任何国家或地区,因此这款坦克只有很少实战经历――比如第一次车臣战争。
t-64最初与1967年在苏联第41近卫坦克师以及基辅军区服役
,这很大程度是因为这两支部队离生产厂比较近,一旦在服役过程中出现技术问题也能很快得到厂房的技术支持,另外也方便在t-64装备前期能让乘员从厂房技术人员那里学习这款新式坦克的cāo控与维护。
t-64的第一次战斗部署是在1992年5月由摩尔多瓦第59近卫摩托化步兵师展开的。当时部署的是t-64bv坦克,至少有3辆在战争中被摧毁(被100毫米的牵引式反坦克炮和两枚以上的rpg-7击毁),2辆受损(这两辆坦克在战后经过维修后重新服役)。
t-64主要部署于苏联欧洲边界附近的苏军1级坦克师、坦克du li团,驻扎在莫斯科附近的近卫师,以及驻扎在匈牙利和东德的部队;也有一些处于低戒备状态的部队装备了这款坦克。
用户
摩尔多瓦:少量t-64bv被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装备。俄罗斯:约有100辆处于现役,并有4000辆处于封存状态。乌克兰:1995年现役2345辆,2000年为2277辆,而2005年则为2215辆。
当前现役的大部分都已经经过现代化升级。乌兹别克斯坦:2005年有100辆现役。原用户苏联:其原有的t-64坦克由其分裂后的du li国家所接收。'1'
评价
优点
t-64拥有一些后来的t-72坦克没有的优点:
t-64使用的液压自动装弹机填装速度比t-72的电动装弹机高得多(填装程序只需6到13秒即可完成,而t-72需要6。5到15秒),可靠xing更高,而且行进间填装时受地面颠簸造成的影响也更小。t-64在连续开火模式下,装弹机能自动连续填装同一种弹药,填装速度最快可以低于5秒。经过现代化改装的t-64更可以在填装最后一步完成时提前后转装弹机让填装效率进一步提高。由于t-64装备了各种助力系统以及优秀的悬挂系统,因此乘员舒适度比t-72高得多(很大程度是因为t-72比t-64多出5吨重量,而悬挂每侧只有3支,导致悬挂负荷过重所致)。依靠k型复合装甲和附加反应装甲,t-64从问世至今到今天的各种升级版,防御能力都一如既往地优秀。t-64b系列的火控系统相比t-72的出sè不少。
车长小炮塔拥有良好的视野,并且车长可以在炮塔内即可cāo作炮塔上的防空机枪,甚至在紧急时能cāo纵主炮瞄准仪。缺点及问题
然而t-64却跟其他苏联坦克一样拥有这两个缺点:
主炮最大俯角只有-6°,让t-64即使居高临下也难以对山下、悬崖底下的敌人进行打击,给防守战带来麻烦。各个乘员舱太小,让一些身高较高的乘员身体需要占用部分储存舱空间才能伸展开来,这狭小的空间同时让长距离行进时容易感到疲累。
另外,t-64的各种问题也引来不少外界的质疑:
早期的自动装弹机缺乏安全保护,很容易给坦克乘员(尤其是坐在装弹机旁边的炮手)带来危险:只要乘员一个不小心,衣服、四肢很容易就碰到机器的运动部件,被工作中的装弹机扯进去,造成可以致命的重伤甚至当场死亡。一旦装弹机故障,受炮塔设计影响乘员在手动装弹时将会遇到各种麻烦,这会让主炮shè速低至1分钟也不一定能发出一炮。尽管理论上由于t-64只需三名乘员因而理论上可以用同等数量的人员即可cāo作更多坦克(比如原来300人只能驾驶75辆需要4人的t-55,但现在可以驾驶100辆只需3人的t-64),但实际上每车人员减少导致ri常维护压力加大。通常坦克ri常维护是在每天任务结束后开始的,这时候每个人都筋疲力尽了。让处于这样状态的3个人做原来4个人完成的工作,有时会把维护工作搞砸了。一旦车长还兼任部队士官、军官,那么一旦他要在训练后组织、参与会议,就只剩下2个人来进行维护了,这无疑与雪上加霜。这意味着一旦坦克出现机械故障,3人进行维修会比4人需要更多的时间,一旦战争爆发就有可能因此耽误战机。这个维护问题在长时间的军事行动里面会显得更严重。
t-64的机械结构相当复杂,因而直接导致很多故障问题的出现,比如行进间抛锚等。专为t-64研发的新式悬挂更是故障连连,往往只能返厂维修。因此各个t-64生产厂里的机械技师被士兵们开玩笑地称作“半永久居民”。由于设计指标高,因此t-64生产成本也非常高。按1981年卢布对美元兑换率来算,一辆t-64坦克生产成本达112。1万美元。'1'
编辑本段结构特点
总体布置
该坦克的总体布置与t-72坦克大体相同,然而主要部件,例如火炮型号、液气悬挂、履带、发动机和炮塔,均与t-72坦克不同。
t-64a型坦克的高度比t-62坦克低,火线高度大约下降110mm,主要原因是该坦克采用了既小又矮的炮塔。
坦克车体用装甲钢板焊制而成。车内分为驾驶舱、战斗舱和动力舱3部分。驾驶员位于车体内前部zhong yāng,有1个向上抬向右旋开的单扇舱盖,舱前有观察潜望镜,前上装甲板两侧有ФГ-125驾驶照明灯。
车体前上装甲板zhong yāng位置有v型凸起,其间有3~4条横筋,这样凸起可起防浪板作用。前下装甲板外装有推土铲,还备有安装kmt扫雷器的托架。车体两侧装有外张式侧裙板。
炮塔为铸钢件,装在车体中部上方,中弹率高的正面面积窄小,炮塔呈卵形,顶视图呈盘状,高度比从前炮塔都矮。
炮塔内有2名乘员,车长在右边,炮长在左边,因采用自动装弹机装填炮弹,故无装填手。'1'
武器系统
1。主要武器
t-64a型坦克装有1门2a26式125mm滑膛坦克炮,炮管比较长,为单肉结构,采用横楔滑动式炮闩,炮塔zhong yāng装有圆筒形抽气装置,炮塔外部装有4段轻金属热护套。炮管寿命为:常规弹600~800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280发。t-64b型的主炮换装为2a26m式125毫米滑膛坦克炮,采用立楔式炮闩。
2。弹药
2a26式125mm火炮通常发shè3种不同类型的炮弹:一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初速为1600m/s,最大有效shè程为2100m,穿甲厚度为375~335mm;二是尾翼稳定榴弹,弹重23kg;初速850m/s,装药量4kg,最大直接瞄准距离为2300m,最大间接瞄准距离为9400m;三是初速为900m/s的空心装药破甲弹。
改进后的t-64b型坦克的125mm火炮除发shè普通炮弹外,还可以发shè9m112型炮shè导弹(北约称呼at-8鸣禽),有效shè程为3000~4000m,破甲厚度为600~650mm。
3。火控系统
该坦克装有与t-72坦克同类型的火控系统,是安装在t-55/t-62m坦克上的简易型火控系统的改进型。该系统包括合像式光学单目测距仪、红宝石激光测距仪、模拟式弹道计算机、tПД-2炮长瞄准潜望镜、tПh-1-49-23炮长夜间瞄准望远镜、车长昼夜合一观察潜望镜、tkh-3观察镜及红外探照灯、火炮/炮塔控制放大器、手动/机动火炮俯仰驱动机构、炮耳轴倾斜传感器、瞄准点注入装置以及shè击控制面板等。
作为激光测距仪的辅助设备的光学测距仪与主要武器联动。瞄准镜由车长cāo纵,内有测距刻度线、校准测距仪和炮膛轴线用的调整装置及刻度照明装置。
激光测距仪的使用使t-64坦克的命中率提高到80%以上。双向陀螺稳定装置的使用使该坦克在行进间的shè角可以不受车体俯仰及横向摆动的影响。
该坦克的红外探照灯装在火炮左侧,t-72坦克则装在右侧,红外大灯的夜间最大作用距离为800m。
4。辅助武器
该坦克的辅助武器包括1挺安装在火炮右侧的Пkt式7。62mm并列机枪和1挺装在车长指挥塔外的新型hcbt式12。7mm高shè机枪,炮塔左边还装有2个或3个12。7mm高shè机枪弹匣。
并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