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同人之绛珠重生-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夫人不置可否,这绯月的确该死,可是她死了,有些事情也就查不出真相来了。
林夫人见这管事娘子也说不出来什么了,便摆摆手教她下去,人还没出门,林夫人复又想起之前应承过她的事,忙又把她叫回来。道,“回头教你侄儿去车马房,他年纪小,且先学着,若学的好,以后便教他与哥儿赶车。”
那管事娘子大喜过望,忙跪下咚咚的磕了几个头。车马房虽不算油水丰厚,然而却是自家男人多年经营之处,如今他虽不当差了,然而在那里却余威犹存。自家侄儿在那里必不会受欺负。且日后是为哥儿赶车,说起来也比那旁人更有些体面。
林夫人并不在意他,自家哥儿还不到出门的年纪,便是出门,也多是由自己或是老爷带着,要么便是和她姐姐同坐一架车,那里用的着自用一辆车。等他再大些,男儿也没有坐车的道理,倒是出门往来倒是骑马多些的,这牵马也自有他的小厮长随来做,这车夫也不过就是白担个名声的差事,算是林府白花钱养个人罢了。也是,林夫人何等重视自家儿女,儿女身边服侍之人怎可能随随便便就定下来。
………………………………
第二十五回
随着绯月和那些强人一同被判了斩监侯,林府主子遇刺一事似乎已落下帷幕。然而林夫人心中却仍有些不解之处,她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待人并不算严苛,虽嫌恶安氏,却也没刻薄她。虽说自己给绯月安得罪名是背主淫奔,然而自己心里明白,那贼人的的确确便是安氏的侄儿,这淫奔倒是勉强搭上,这背主却是要另说的,毕竟自己虽是夫人,整个林府的主子。然而若较真起来,安氏才是绯月要忠心的。
遇刺一事,若说是安氏临死前心有怨愤,安排侍女侄儿报仇的倒也说得过去,可是自己明白,安氏虽不算聪明,可是却也不是那等心狠手辣的。再说,哪怕是她犯下大错,自己也依旧善待于她,平素份例也不曾克扣,医药也没缺了她的。要自己说,实在找不到她临死都要害人的动机来。
若是绯月和安氏子自行谋划,林夫人有些犹疑,这样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绯月虽在林府多年,却是外头买来的,到底不如家生子信得过。更不用说安氏子本来就是个惫赖人物。可是动机呢,除了不肯为他安排差事外,林府也并未得罪与他。哪怕是他父子败坏了林府名誉,也不过只是把他二人送回族中让长辈管教罢了,这哪里就到了要置人于死地的地步了。
除非,安氏之死另有玄机,或者说,她们认为安氏的死和林府有关系。
林夫人不由深思起来,可是,安氏死前已经病过好一段时间了,算不上暴毙,更不用说绯月一直服侍安氏,对安氏的病况当是清楚的,是不是病死的,她应该很清楚才对。
林夫人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但是,也正因绯月服侍过安氏,若是安氏真的不是病死的话。
不可能的,林夫人悚然一惊,心里随即却又否认了这一点。安氏死后,绯月不在,装裹衣裳都是小丫鬟给穿的。若是身上有致死的外伤,应该早就发觉禀报过来的。若是用毒,不是自夸,自己身为林家主母,不敢说府里上上下下均在自己掌控中,然而若是真出了这种事,自己还无知觉的话,也没脸做这个夫人了。
再者说来,安氏平素虽惹人厌,却也没到要人恨到弄死的地步。纵有,也不可能有这个机会。
林夫人心里此刻却是有些后悔,当日里,安氏病故绯月私逃,本就有几分不对劲。只是那会扬州城里并不安稳,自己也要旁的事务要处置无暇顾及,因而也就只是责令了家中管事派人去寻。众人也怀疑过是不是被人拐了去,然而久寻不到,她又不是那头面上的人,渐渐的也就不甚在意,只做了那逃奴处理,去官衙报备了便也放下。毕竟林府家大业大,主子也不难伺候,不说本来家仆足够伺候人的,便是不够,也有的是贫民家愿意卖身进府做仆役,又那里需要十分注意一个逃奴呢。可是又会有谁想到她竟会和贼人勾结?
想到此处,林夫人不由暗道,若是当日里寻着了她,把她押回府中,是不是就没这后头的糟心事儿了。却又摇头,纵没那丫鬟,外头却还有个作死的,却又那里防的住。
左思右想,却总觉得自己似乎忘了什么,却又总想不起来,往旁边看了眼,丫鬟们知道夫人心情不佳,也不敢打扰,只是静静的陪侍罢了。
林夫人心里暗叹了声,这些小丫头子,忠心是忠心,做事也老道沉稳,只是若论贴心,到底还是差了些。以前自己遇上难事,到好和那几个陪嫁过来的丫鬟诉诉苦,哪怕是没甚用处,说出来心里也解了闷。只可惜,如今一个做了妾侍,便是面上自己再看重,她再忠心,到底也比不得年轻时候了。另几个,也因着自己不放心娘家陪嫁的管事,不得不派出去,帮自己管理嫁妆产业。竟是一个都不在身边,前几年倒还好,还有个奶嬷嬷在身边帮扶着,可如今她也年老体衰回乡养老去了。自己身边竟连个说知心话解闷的人都没有了。
林夫人心中郁郁,便自走回内室,绕过百宝阁时方想起了什么,不由脸色一变。
平素里内院的丫鬟压根不能出二门,除了有主子的指派办差事。按理说唯有自己和老爷,外加一对儿女四人才算正经主子,然而有时几个姨娘不喜公中派发的一些杂物,派个丫鬟出去另买,也并不禁止。当年的安氏派人给自家兄弟送钱送物,后来的绯月私逃,都是利用了这一点。可是,无论如何,却都是不可能在外过夜的。
安氏在这里并无亲朋好友,和她亲近仆从的也唯有一个绯月。他侄儿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且当时老爷令人送回时是说了请他们宗族好生管教的。想来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叫他到这里来。他们没有旁人的帮助,究竟是如何联系的上的。她可不信事情会有那般巧合。
林夫人心里明白,此事已经算是压下去了,就是绯月,也没有多少日子好活。林夫人哪怕为了林府名誉,也不可能再问个究竟了。不然若是让人知道,林府死了一个妾侍,妾侍的侄儿和侍女伙同劫匪谋害旧主。这简直就是一场天大的笑话,传出去,也不免让人怀疑,这妾侍的死是不是有什么不堪的地方。安氏毕竟还是外头抬进来的贵妾,一个处理不好,整个林府包括林夫人这做主母的,都要没了脸面。
流言蜚语,都是伤人的东西。在府衙里,若否认绯月并非是林府的丫鬟自然是不可能的。林夫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编造一个“真相”,把所有的一切,都推到绯月的背主淫奔身上,还要让所有人都这样相信。毕竟绯月是个丫鬟,还是个年近不惑的姨娘的丫鬟,这样来说,即使有那不堪的流言,对林府的打击也是最小的。
可是,事情不得不被压下去,却也并不代表此事就此结束。
静雍堂里,林夫人还在伤神费心,一时想到绯月安氏也恨也恼,然而一个是已经死了的,一个是快要死了的,林夫人便也不再与她们为难了,再者,便是为难,又能如何为难两个死人呢。
林夫人所虑的,倒是这整个林府,本以为是牢牢掌握在手心的铁板一块,却不想疏漏这样多,竟能出了这样的丑事。也是自己这几年有了孩子,年纪大了却是初为人母,难免力不从心,到底把这家给疏乎了,而这府邸内外确实该好好整治整治了。
而府中总有那么些宵小之辈,因这绯月将死,一些恶事从此便算作死无对证,也不由得面上轻松了些许。
这些且先略过不谈,却说那黛玉,因从前教导功课的先生辞官,书虽还照读,却不再进学,虽也要学习女红,家务,然而到底不如过去忙碌,黛玉闲暇的时候也多了起来,每日里除了帮母亲看看账册子,在母亲管理家务时在旁搭把手,剩余的也就是女红,温书了。
偶尔也会诗兴大发,斟一盏琼花露,或在书斋,或在自己所居的小院里,伏在案几上,用桃花染的薛涛笺留下自己的诗稿。
然而到底是年纪渐大,林夫人对她也越发看的重,看的紧。旁的不说,黛玉身边本来除开丫鬟和奶嬷嬷之外,已有了四个教引嬷嬷,都是家生子。然而林夫人并不满意,觉得这四个教引嬷嬷都名不副实,却是要为黛玉寻一个两个更好的,担的起教引之责的嬷嬷。却也是因她自觉年老,近年来又体质虚弱,唯恐若是有个万一,也好教自家女儿身边能有个贴心又有见识的人物。
然黛玉身边的嬷嬷,不说林夫人如何看待。便是在黛玉自己眼里也和普通的家下仆从没甚两样。这却一半是在贾府养成的惯例,贾府中人对那奶嬷嬷倒还有三分敬意,对那教养嬷嬷,和普通婆子也没甚两样,如那最恶婆子的宝玉,教养嬷嬷压根都进不了他的房门,三春亦是如此,唯有一个迎春,素性懦弱,倒还把教引嬷嬷当回事,然而她房里却又有她奶娘把持着,那几个也斗不过,寻常也不大出现。
这另一半也是林夫人自小宠的,因林夫人是家中幼女,旧日在娘家也只和那同自己一般大的丫鬟们亲近,不大理睬那些做嬷嬷的,因而虽看着黛玉不将教养嬷嬷当回事,却也不以为意,只做寻常。这母女两个都不看重,那教引嬷嬷自然也不敢自找没趣在黛玉身边碍眼了。却是能领一份工钱便是阿弥陀佛,再不管其他的。
因而林夫人不将这些个人放在眼里也是寻常的了。为着女儿着想,林夫人便把心思放在了被放出宫的宫女身上。因这些人出宫时已是年老色衰,再找夫家却是难了,若是有娘家供养还好,若是没有,也只好出来给一些大户人家的姑娘教规矩来养活自己。这样的女子,规矩本事见识都是一流的,也没有别的出路,更无子女夫家负累牵扯,请来做供奉,保她生老病死,也算是姑娘身边一条可信忠心的臂膀了。
林夫人心中既打定了主意,趁着此次当今继位,按先例,宫中必有些女官,宫女被放出宫外以为德政,便早早的就和林如海说了,让他若是有那门路,便请一两位回来做供奉,好教女儿规矩。林如海深以为然,然而到了京城,自己却并无那闲暇功夫,旁的亲戚虽还来往亲近,然而论起来到底有些远了,便只得托了荣府的老太太帮忙。
荣府的老太君本已不大管事了,然而因是女儿女婿所托,为的又是自家亲外孙女,更不欲在小辈们面前露怯,少不得舍出脸来托人去寻。因她早年和南安太妃有些交情,便请托了她去帮忙。南安王府自圣上登基以来,因是圣上舅家,一时竟是风光无限,这点小事又如何放在眼里,倒真叫她寻着了一个合适的。
那合适的宫女原姓荣,亦有四十余岁,虽已无娘家供养,却也并不愁无处可去。因她年轻时在先皇后身边服侍过,她在宫中原认了另一宫女做干姐姐,那一位却是先皇后的陪嫁丫鬟。二人虽名义上是干姊妹,实际却是师徒之谊。因有这样的缘故,先后山陵崩时,太皇便安排了她服侍当时还是婴孩的宁王。
然如今,太子即位是为当今圣上,宁王也一跃由帝王幼子成了圣上唯一的同胞兄弟。荣氏自忖也算不负先后,其姐所托,便有意离宫求去。
宁王虽未及冠娶亲,却也算是大半个成人,按例却是要另开府的。他虽与这些服侍他的宫女太监并不十分亲近,然而荣氏好歹是照顾了他十多年的人,便十分苦留她随自己开府别居。
岂料这荣氏看的十分清楚,因自己是皇后服侍过,又是跟随照料宁王最久的一个,也颇经历了些宫闱旧事。如今宁王已长大成人,自己虽不算很老却也着实不愿在那深宫旧院里熬日子。又因年纪大了,也绝了嫁娶的心思,便想要告老出宫,因她家中原在扬州,多年以来早失了音讯,虽有宁王派人代她寻过,然距她离家亦有二十余年。虽还记得家乡何处,及父母兄姊姓名,却也只记得这两个了,家人亲眷何在却是一直没有着落。
这荣氏便想着自个去南方,便是父母兄弟都找不着了,只要能回家乡,见见幼时乡景,或在家乡买几亩田地,若还能寻着族人,便从族人那里过继一个孩儿来,好与自己养老。与旁的宫女不同,她因自小照顾宁王,乃是宁王身边最得意之人,寻常赏赐油水颇丰,加之宁王成年后于她又多有贴补,向来是不愁养老银子的。
然扬州京城,路途相距极远,她这一个妇人,独自出门在外难免有些不便,更何况还是携带重金。思来想去,荣氏便寻了个折中的法子,因知许多宫女出宫后未免衣食无继,便有去那富贵人家做教引姑姑的。便和那宁王说了,此番宫女出宫,必也有些江南大户知道消息来京城寻宫女回去教导家中女孩儿的,自己便应了那差事,跟他们说好了,随之回扬州,多则五六年,少则一两年,便可了了差事,自回乡去。
宁王本意却是十二分的不愿的,这荣氏却是照料了他十多年,便是块石头也敷热了,更何况他还是个念旧情的。然而实在抵不过荣氏恳切相求,便只好应了。有意为她寻个好去处。然而他一个男子,又怎么顾及的到这个。本来到可去拜托大嫂太子妃,然如今太子妃已做了皇后,他也另分了府。便是皇后便是心里再把这小叔子做孩子看,他再与兄嫂亲近,也得分了内外男女之别,这一条便只得越过。
想来想去,倒还有个南安太妃原是先后长嫂,算来宁王倒还得唤她一声舅母,却是自家亲戚,到可相托。正巧两边一个寻人的,一个寻家的正在南安太妃这里撞着了,南安太妃便乐的做两面人情。只是因荣氏是服侍宁王的,林家请的又是教导姑娘的嬷嬷,虽说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到底怕那林家避忌又不好拒绝,便索性只说她是曾在先皇后身边服侍的宫人了。
这两下里却是相便宜,宁王这里因知是林家,他因前世见识,对这林家黛玉倒是颇有几分好感,只是究竟未识其人,到底还有些放心不下。然因他在扬州并此时朝堂中倒也遇见过几次林如海,到觉此人算是个君子,想到原本记忆中黛玉其人,虽有几分骄娇之气,却难得的并无虚伪造作,到对这林家的家教也有几分好感,便也应下了,临走之际又以金银相赠。
林府这里,因贾太夫人从南安太妃那里得了准信,便立时派人说与了林如海,然林如海也只知她是从宫里来的中年宫女,因独身回乡不便,方托于林家。因这样的身世,林如海本还觉些许不足。他倒是想为女儿寻一个并无其余退路,好教一心只放在女儿身上的教养嬷嬷。然而到底是岳母耗了心力托人请来的,纵有些不如意,也只得一心感激不好挑剔什么。
他又是个十分重礼的,正逢述职已过,圣上于他并无其他旨喻,因而他也要尽快回扬州任职,便在离京之前备了各色礼品相酬。
又有石家柳家等各亲朋好友设宴为之践行,林如海也只得应酬一两天后,便带了从贾府中接来的荣氏匆匆回任上赴职。
………………………………
第二十六回
第二十六回
京城,荣国府中,梨香院。
薛太太正和宝贝女儿说话,一时听见外头丫鬟道,“大爷回来了。”
宝钗站起身来,笑道,“哥哥回来了。”
薛太太抬眼一看,可不是自己生的那个孽根祸胎么,便道,“你又那里去鬼混了,好好的一天半晚不见人影。有那许多空闲,与其出去玩乐,倒不如好好读书,管管家中的生意是正经。”
薛蟠性子原就是个混的,虽也算个大户人家的公子,却因严父早亡,自小被寡母宠溺惯了的,人家甚至送了个人尽皆知的“雅号”给他,却是唤作呆霸王的。
他到是不大在意在妹子面前被母亲训斥,横竖母亲也不过只是训斥一两句罢了,便嬉皮笑脸的道,“母亲不知道,儿子这是正经应酬呢。”
薛太太啐道,“你哪里还能有什么正经应酬,我还不知道你,定是勾搭了不知哪里的纨绔一同喝酒取乐去了。”
薛蟠笑道,“妈这回可是小瞧我了,我是给妹妹寻摸人去了,宫里出来的姑姑,我特意托了东府大老爷请他帮忙。好容易才求了个老太妃宫里出来的,因年纪到了被赏了恩典出来。也不老,才二十多岁,正是壮年。那边大老爷说了,妹妹正好要选秀,身边添个懂宫里规矩忌讳的人,就那如什么天意。”
薛宝钗笑道,“哥哥说的是如虎添翼吧,怎么好端端的想起这个来了,我身边又不缺服侍的人,放个宫里来的人在身边,主不主奴不奴的,教我怎么对她呢。再说了,当年元春表姐进宫尚未寻什么宫里来的人,我这里弄来一个,可教人怎么看。”
薛太太亦皱眉道,“你妹妹这话说的很是。”又道,“我本来也有意去请你姨妈寻个宫里出来的人教导,你姨妈也是这样劝我,况且当年元春也是没有另请教养嬷嬷的,只是府里的人服侍着罢了,还不是顺顺当当进了宫。你妹妹规矩又不坏,没得添个人给自己找不自在不说,还叫亲戚家笑话。”
薛蟠本是兴冲冲向母妹邀功而来,听两人这么说,心里自然不虞,强自辩道,“人家家里的姑娘都有教养嬷嬷,也有许多是宫里出来专请来教导规矩的。便是贾府里的姑娘,身边也有几个嬷嬷服侍呢,唯独我妹子没有,倒像是我家不如人了。”又道,“人冯紫英家这回也寻摸着宫女准备请回去做供奉呢,还有好些小官宦家的,求都没路子求呢。这一个还是东府大爷请人独留下来的,咱家也不好白费了人家一片好心。”
薛宝钗便笑道,“若真有这样好的事情,做什么那边大老爷不给四姑娘留着,倒卖咱们家这样一个人情,那还是他亲妹子呢。”
薛太太也道,“你妹子原先也是有嬷嬷服侍的,还不是为着你在金陵惹了祸,咱们一家匆匆而来,原先许多老仆,卖的卖放的放,如今又住在别人家,就这么咱们这些人住起来尚有些紧巴巴的,哪好再添人呢。况且贾府的姑娘身边虽有几个嬷嬷,却也是家养的奴才,若有什么不好打了卖了都好拿捏,那宫里出来的却是不好当家下奴才了处置了。”
薛蟠听得自家母亲又谈起在金陵的旧事不由心虚了几分,他虽面上不把杀了那人当回事,然而到底心里还是有几分怕的。只是后来长辈们帮他处理了此事,他方才能安下心来。不然身边一个如花似玉又是自己费了老大劲儿才弄来的的丫鬟,如何会等到薛太太点了头办了酒许给他方才圆房。因而他听了薛太太说起旧事,便也不在争辩了。
却又听薛太太道,“前儿你姨妈与我抱怨了好大一通,正是说的这个。他家的姑太太膝下有一女,比你妹妹小上几岁,家里看的和眼珠子似得,估摸是宠坏了,便想着从宫里寻个宫女带回去做教养姑姑。那家姑老爷一个男子自不好去寻摸这个,便来请托了这府里的老太太,听说后头走了南安王府的关系,寻了个年老的宫女带回去。惹得你姨妈心里嘀咕,当年元春走时尚没这样的动静。我看你姨妈心里已是不爽快,咱们家可万万不能再叫她心里生出疙瘩来。”
薛蟠听了这话,知道母亲心意已绝,倒也懒得再歪缠,便立意去回了贾珍。薛宝钗心里却有些苦涩。哪里是自己和母亲不愿意请嬷嬷,自己也是有青云志的,母亲也是从官宦家出来的闺秀,怎么会当真不知道从宫里来的嬷嬷能带给自己多大的助益,宫里出来的人,这岂是贾府奴才充当的嬷嬷能比拟的?元春没有从宫里出来的嬷嬷教养,可是却是贾老太太一手养大,亲自教养。贾家的三位姑娘的嬷嬷都是奴才,可是二丫头和三丫头都是庶出,四丫头也不是这府里的,饶是如此,也担了贾府老太太亲自教养过的名声。便是史家云妹妹,候门闺秀,虽说嬷嬷也是奴才,可也是被两府候夫人教养大的。唯有自己,没有名声也就罢了,连个教养嬷嬷,也不能有。
若是自己选秀哪怕有一线希望,母亲都会为自己想方设法的求了来。可惜,本来商人家的女子就不易中选,更何况因着哥哥的缘故,薛家的名声早就坏了,自己入宫越发成了不可能的事情。本来能帮忙的姨妈也并不希望自己入宫,更不用说远在外地的舅舅了。自己已是不可能中选,又何必再找个嬷嬷来叫人看笑话,又惹得姨妈不高兴,自己家就连个依仗都没有了。
只可惜,这话母亲不会说,哥哥不会明白,自己也不能说。
她忽然觉得胸口的金锁有些碍人,这是母亲前些日子为她打的。她知道,这才是她真真正正能够争取来的依仗。
往日的京郊别宫,如今成了太皇所居之地。
太皇居正殿,诸太妃分居各偏殿侧室。太皇原先最为宠爱的穆妃已经暴亡,如今掌管这里宫务的也只有跟随太皇多年的管事太监了。
徒瑜是奉诏求见太皇的,奉的自然是当今圣上的诏书。
太皇在寝殿见到了曾经自己最喜爱的儿子,却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