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局中局之苍天在上-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了会议室的门。
姚海亮从周海涛的表情上就看了出来,一定是出大事了
点击放入书架,更方便阅读后续内容更精彩,连载稍候继续
………………………………
74、
74、
局中局:苍天在上
74、迷雾3:被灭口的嫌疑人
从周海涛异常严肃的表情上,姚海亮已经看出了问题的严重性,但他还是没想到问题会如此的严重。
就在昨天晚上十一点,执勤干警发现,“十五亿”大案的重要人物之一,原大王镇镇长吴仕立的秘书郭子明在羁押地被人枪杀郭子明眉心中弹,发现时人已经死亡。
现场勘查后得出结论,枪杀郭子明的凶徒是从三台子收费站墙外的一个下水管道进入,杀人后,还戳烂了郭子明的双眼。现场没有留下明显的脚印,初步判断,作案的应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年男性,并且作案人对三台子收费站的地形和内部结构相当的熟悉。
在现场找到了一支没有枪套的警用转轮手枪,但法医解剖后发现,杀人的并不是这支缺了一颗子弹的转轮手枪,取出的弹头证明,这颗子弹是一支军用六四手枪发射出来的。枪械专家鉴定后给出了结论,这支转轮手枪没有什么特别的,和警用的普通装备一致,而那支军用六四手枪就不同了,这是装备于特殊兵种的六四手枪改进型,不但能加装消音器和瞄准镜,还加大了弹夹,在进行简单的组合后,就能变成一支微型冲锋枪,甚至可以发射小型榴弹。这种枪支是纯军用枪械,即使是在军队,也仅限于一些特种部队。
结合案发时没有听到枪声的情况,枪械专家认为,杀人时那支军用手枪上加装了消音器。从枪号上识别出,这支转轮手枪正是本市一派出所“失窃”的那支。
案发十几分钟后,一辆高度疑似为枪击嫌犯乘坐的马自达轿车,在行驶到距离三台子收费站十公里处、津江十二号跨江大桥上时突然失控,冲破了桥栏后在半空中发生了爆炸,碎片散落在了滔滔江水之中。十二号跨江大桥是津江水流最为湍急的地段,伤亡人员及碎片打捞的工作正在进行中
在通报完案情后,周海涛委婉地表示了对姚海亮的批评,并警告他不要再把这种“请”来的客人放到检察院的羁押地,如果非要住进去,那就要办正式的手续。姚海亮明白,他的这个上司这样对他说话,说明这“擦屁股”的工作已经做完了。就在昨天晚上,周局和宋检便已经为郭子明补办了“入住”手续。
听完了周海涛的话,姚海亮的头嗡了一声,他突然想了起来,郭子明曾经和他说过,有一份“详细”的材料会在这两天写完交给他想到了这里,他感到事情有些不妙,在告别了周海涛后,他立即召集了两个助手王伟和杜秋萍,驱车直奔三台子收费站
点击放入书架,更方便阅读后续内容更精彩,连载稍候继续
………………………………
75、
75、
局中局:苍天在上
75、迷雾4:三台子事件1
姚海亮有些生气,他质问两个下属,出了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给他打电话。 杜秋萍和王伟都大声的喊冤,说你那电话只响了一声便再也打不通了姚海亮这才想起来,儿子兵兵在睡觉前非要“借”他的手机玩一会儿游戏,他非常“慷慨”地答应了,等保姆把手机还给他时,就已经没有电了,是妻子帮他充的电。
去三台子收费站的路上,从王伟和杜秋萍的口中,姚海亮得到了更多和案情相关的细节。
案发时,收费站的供电保险曾经爆过两次,一次是在十点三十分,十点三十五分接好后,十点四十分新换上的保险再次爆掉。值班人员这次没有忙于修理,而是到办公室取了更大功率的保险丝换上后,就再也没有爆了。维修记录显示,供电维修完成的时间是十时五十五分。
杜秋萍判断,枪杀案一定就发生在停电的十几分钟里。在车里,姚海亮还查看了现场的照片,照片上的郭子明死的非常的惨,两只眼睛被戳得稀烂,正眉心处,一个弹孔清晰可见,后脑壳已经被打裂,头部一片的血肉模糊。
刑侦是姚海亮的专业,他一眼就看了出来,能形成这种伤口,一定是近距离射击的结果。以军用六四手枪的威力而言,这么近的距离,子弹势必会穿过人的头骨,但事实是弹头却留在了郭子明的脑袋里,能有这样的效果,一定是在射击前人为地把子弹做了钝化处理的结果。这种做过钝化处理的子弹穿透力虽然下降了,但对人体的伤害却会成倍的增加,看来,这个杀手为了能稳妥地干掉郭子明,还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
是谁会和郭子明有这么大的仇恨,非要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夜入检察院羁押人犯的处所去行凶杀人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杀人灭口这个杀人灭口的想法只是在姚海亮的头脑里一闪,他自己都感觉有点不可能。关键之一是郭子明关在三台子的事,内部知道的人都很少,更不要说外界了。但如果不是杀人灭口,又有谁会这样做呢
姚海亮也想过,郭子明的死会不会和他要给自己的那份材料有关,但也马上排除了,不为别的,郭的这些话只有他们两个人知道,可以说是绝密。王伟和杜秋萍虽然也知道一些皮毛,但以两个人的业务素质,这样的事情是绝不会泄露出去的。
从上次郭子明同自己“讨价还价”式的谈话中,姚海亮就感觉到了,这个人精有话要说,而且还是猛料。言语间,郭子明暗示过,只要看了这份材料,他姚海亮就可以照单“收人收货”了,十五亿的大案,放在哪里都是一场地震越想这些,姚海亮的心里就越是不安。
他继续翻着那些现场的照片,在其中的一张照片上,只有大大的一滩血迹,在血迹的中间,有一个“口”字。郭子明的手掌按在血泊之中,食指点在了口字的中心位置,不难看出,这个口字应该就是郭子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手指蘸着自己的鲜血写下的。
看着这个口字,姚海亮推断,这个口字是郭子明写下的“一行字”的一部分。也许是写的时候没有灯光,直接写在了血泊中;也许是写完后被血液浸渍,保留下来的就这么一个口字,以或者是写到这里突然死亡,无论怎么说,也不应该只有这么一个口字。郭子明在临死前挣扎着写下这“一行字”,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呢
在另外的一张照片上,姚海亮又发现了一个异常,那就是在郭子明的嘴角牙缝里,有一条纸屑,而另外的几张照片中,姚海亮发现郭子明的口中均没有这条纸屑。他在询问负责照相的王伟时,王伟说,当时在场的不是领导,就是枪械专家和法医,那些人在现场,是谁碰掉了也说不定。
到了郭子明的监室,姚海亮转了几圈,没有发现什么有用的线索。正当他想离开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桌子上有一本打着检察院名头的信纸,他认了出来,这正是自己留给郭子明写“材料”的那一本。
姚海亮看着信纸上透过来的字迹,他的心里一阵的内疚
点击放入书架,更方便阅读后续内容更精彩,连载稍候继续
………………………………
76、
76、
局中局:苍天在上
76、迷雾5:现场的血书
桌子上的那本信纸被人扯掉了几页,姚海亮数了一下撕扯后残留的边角,大约有四五页的样子。 他仔细地观察了一下,信纸上竟然有痕迹,是上一页透过来的痕迹
这本带有津川市人民检察院名头字样的信纸是他给郭子明写交待材料用的。郭子明是一个三十多年的老笔杆子,“特性”得很,拒绝使用办案人员提供的笔录本,没有办法,姚海亮在为郭子明提供信纸的同时,还“捐”出了自己的那支派克金笔。当时,姚海亮有些舍不得,不是他小气,而是这支笔是妻子送给他的,妻子钟霞说,男人配上一支好的钢笔,更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姚海亮找了半天,看过了现场的照片,也问过了两个助手王伟和杜秋萍,两个人都说没有看见过,并且在封存的证物中也没有那支钢笔。
姚海亮拿出了放大镜,对着信纸上的痕迹仔细地观察了起来。别说,这一仔细看,还真的有了收获。信纸上半部分的字迹不太清楚,可能是落笔太轻,但在信纸的中间部分,年月日和签名相当的清楚,日期就是昨天,日期后面跟的“夜”字说明这些材料是在昨天晚上写完的。
让姚海亮震惊的是,信纸的下部还有一行明显的大字印迹,即使是不用放大镜,也是可以分辨得清的:姚黑子,有了这份材料,你就去照单抓人吧。吴家人完蛋了,老弟你升官了不要忘了郭哥,我这可是舍命在帮你
这行字要比正常大出了两三倍,写得很用力,尤其是最后叹号的那一点,已经把信纸戳破,墨点都留在了纸面上,形成了一个小坑。
看到这张纸,姚海亮明白了,看来,郭子明确实死在了这份材料上,他知道得太多了,是有人杀人灭口。材料在现场没有发现,这就说明材料已经落入到杀人者手中,那么,这个胆大妄为的家伙是谁呢
从材料后面的两句话姚海亮看出了郭子明的信心,郭子明说的吴家人应该就是指他的上司大王镇镇长吴仕立。但郭子明也说过,吴仕立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小镇长根本兴不起什么大的风浪,那么这个“吴家人”是不是可以扩大一下范围了呢
杜秋萍关上了现场的门,
“姚科,不,应该叫姚局了,我综合案情给你汇报一下
点击放入书架,更方便阅读后续内容更精彩,连载稍候继续
………………………………
77、
77、
局中局:苍天在上
77、迷雾6:三台子事件3
姚海亮有些意外,在这种没有“外人”的情况下,杜秋萍都是叫他姚哥的,怎么就突然叫起了姚科和姚局呢。 :7777772e766f6474772e636f6d从一早上起,杜秋萍的脸都是阴沉着的,直到现在也没有放晴,更没有像别的同事那样的恭喜他高升。
他看惯了杜秋萍的笑脸,习惯了杜秋萍老太婆似的唠叨声,还有就是那些免费的早餐了,而今天,姚海亮一样也没有收到。
姚海亮有些尴尬地冲杜秋萍笑了笑,示意她说下去,他知道,这个下属在很多时候都会第一时间洞察到案件隐藏的玄机。
杜秋萍的眼神一直在他的脚尖处游移,看得他有些发毛。姚海亮低头看了几次,他敢确认,自己这次鞋子擦得很亮,鞋带也没忘了系,更没有犯光着脚丫穿皮鞋的错误。
伴着一声轻咳,杜秋萍抬起了头,
姚局,我分析一下案情啊,1、杀手是从收费站外墙的一处下水管道钻进来的,从潜入及作案的隐蔽性看,应该是熟人。我和王伟已经连夜排查了原收费站的员工,在二十二个员工中,有十六人在家里睡觉,有四个人不在本市,剩下的两个人中一个在和朋友打麻将,另一个在一枝花夜总会嫖娼被治安大队抓了去,都有不在场的证据。也就是说,我们所能了解到的原收费站员工及近十年在收费站工作过的人中,嫌疑都初步被排除。
第二、再有就是出现在现场的那支转轮手枪。枪上没有任何的指纹,少了一颗子弹,我通过枪号查到了这支枪的来历。这是我们院里今年年初处理过的那起严重渎职案,这支和渎职案中市局刑侦二分队教导员雷某丢失在洗浴中心小姐“床上”的那一支,枪号一致,也是少了一颗子弹。雷某被免职后调到了一个农村所任内勤,经宋检批准,为保持公安民警形象,处理雷某的理由为“工作时间”饮酒,那个小姐后来死于一起交通意外,肇事者逃逸,至今也没有结案。
对于另一支枪,来历比较复杂。这种枪制造于六十年代文革时期,是全国数十名枪械专家为保卫最高领袖而为中央保卫部门设计的,是一种高度自由组合的枪械,集手枪、冲锋枪、狙击步枪、榴弹发射器于一身的多功能武器。我在公安大学里看过这种枪的模型,据我的老师说,这种枪有两个型号,其中的区别只有一点,一种能发射微型燃烧弹,一种不能。这种枪由于杀伤力特别巨大,传世很少,即使是现在,这种枪和那些世界名枪比起来也毫不逊色。
这支枪使用的子弹和普通的军用六四手枪稍有区别,但只要把普通的六四子弹简单磨制处理一下便可以通用,值得注意的是,这支枪在本市作案已经是第二次了。上一次是在十年前,市局的胡局长就是被人用这支枪暗杀,当时的射击点就在胡局长家对面的楼顶,也是一枪击中眉心,案件至今没有结论。之后市里为了强化治安,就由政法委的钟书记出任公安局的代局长,一年多后正式兼任。钟书记兼任局长后,这件案子便转由他本人负责,专案组进展情况不得而知。
通过以上这些基本情况可以认定,杀害胡局长的人和杀害郭子明的应该是同一个人,这个人应该受过专业的训练。他开枪打目标眉心只是一个标准的动作,和距离目标的远近没有关系。
第三,在排除了原收费站工作人员作案的基础上,那就是出了内
姚海亮紧急地对杜秋萍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也就在杜秋萍刚刚停下,姚海亮要伸手拉门的瞬间,外面响起了敲门声
点击放入书架,更方便阅读后续内容更精彩,连载稍候继续
………………………………
78、
78、
局中局:苍天在上
78、迷雾7:收费站的守门人
伴着敲门声,姚海亮伸出去的手又缩了回来。 他轻轻地走回到了桌子边,坐在了椅子上后,又示意王伟也闪在一边。这时的杜秋萍和姚海亮交换了一下眼神,她才开了门,
“吴老伯,谢谢你了”
门开了,一个跛脚的老人提着水壶走了进来,这个人大家都认识,是三台子临时看守所门卫室的吴老伯。吴老伯年轻的时候一直在外面流浪,前几年才回到家乡,回家一看,连户口都被当地派出所注销了。由于当地派出所拒绝为老人重新办理户口,老人在别人的指点下到了市检察院上访。
当时局里正在调查这个派出所的所长“入股煤企”,充当保护伞一案。其实一个小所长本不应该由市级的反贪局来查的,但在津川,有一个惯例,自从钟哲夫任政法委的正职后,但凡是涉及到“煤老板”们的案子,不论大小,都交由市检察院办理。说是给检察院,其实多数都交给反贪局,而同样具有监管国家公务人员职能的反渎职局在这方面一直是坐冷板凳。
鉴于津川市反贪局的特殊地位,不少人都把这里叫成“小纪委”。
像这种国家公职人员入股私企的案子是完全可以交给反渎职局来侦办的,但宋检却点了周海涛的将,姚海亮作为助手参与了这起案子。当时为了安慰老人激动的情绪,怕打草惊蛇,院里在保证为老人恢复户口的同时,还把老人安排在了刚刚成立的三台子看守所门卫室做收发工作。
流浪了大半生的吴老伯不但恢复了户口,还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吴老伯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除了做好日常的收发外,还把收费站的茶炉搞了起来,为这里的工作人员提供二十四小时的热水。
在姚海亮的印象中,自从吴老伯到了三台子,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见了谁都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老人今天很反常,虽然脸上也有笑容,但是比哭还要难看。这个送水的时机也不对,一般情况下,吴老伯都特别守这里的规矩,在他们办案的时候,从不打扰,看来是有事。
正当姚海亮想要打听一下老人的情绪为什么如此低落的时候,吴老伯的手颤抖了几下,
“姚局,我,我工作不够用心,没看住,让坏人溜了进来,我检讨,我检讨,求求你别赶我走
点击放放书架,更方便阅读后续内容更精彩,连载稍候继续
………………………………
79、
79、
局中局:苍天在上
79、迷雾8:收费站的守门老伯2
听到吴老伯喊他姚局,姚海亮怔了一下,看来自己升官的消息在整个院里已经是尽人皆知了,连这个打杂的老伯都把他当成了院里的“实权派”。 吴老伯说话的声音颤颤巍巍的,听得出,老人是真的害怕丢了这个饭碗。能怪老人吗,那么多全副武装的值勤人员都没有看住,凭什么要把责任推到一个已近古稀之年的老人身上。
从吴老伯的话语里,姚海亮就已经感觉到了这一定是有人在推诿责任的时候想把老人拉进来当成替罪羊,用这种卑鄙的手段来减轻自己的罪行。无耻,流氓,真不要脸姚海亮的心里恨恨地骂了几句。
虽然这里在原则上并不归他负责,但他还是越权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吴老伯,事情我已经知道了,你的主要工作是收发。事情发生在了你休息的时间里,单就安全责任而言,和你老没有什么关系”
在监室的门口,看守所和院里派下来的调查组成员都站在那里,姚海亮的这番话即是说给吴老伯听的,更是说给那些人听的。以他现在的身份,在局里,以至于是在院里,都有了相当的份量。
权力是个好东西,人人都喜欢,姚海亮从来没有想过用手里的权力去欺压谁,他今天之所以用一用,是因为他特别看不惯那些欺上瞒下的无耻之徒。
姚海亮和两个助手刚下楼,便听见一阵机器的隆隆声,他放眼望去,只见大队的人马向着收费站的方向开了过来
国土资源局九楼的一间豪华办公室里,局长吴仕泽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眯着眼睛盯着桌子上的一张表格发呆。
这张压在毛玻璃下面的表格是一份国土资源局内部的不完全通讯录,一些“重点人物”的名字还被圈上了圈,画了底线或是打了挑:
姓名:陈莺莺,性别:女,年龄:32,部门:财务科职务:副科长,会计主管
于菲菲,女,32,法规科,主任科员
王维娜,女,30,耕地保护科,科员
顾琳琳,女,24,党办,秘书
胡媚娇,女,33,地质监测中心,主任
姜晓燕,女,35,交易中心
早上五点半,吴仕泽就赶到了办公室。这几天的压力特别的大,哥哥吴仕立的案子一直搅得他心绪不宁,他又听小道消息说省厅的土地交易情况检查组还要来,几个开发商为了一块地皮吵得不可开交,那些煤老板们为了产权重组的事追他的屁股心情烦到了一定程度的吴仕泽本来是没有心情到单位上班的,更不要说这么早。
他之所以会来,那是因为他从双子星出来后,朦胧中发现一个女人的身影穿过马路,进了国土局大楼。这个女人他一眼就认了出来,是党办的新任秘书顾琳琳
点击放入书架,更方便阅读后续内容更精彩,连载稍候继续
………………………………
80、
80、
局中局:苍天在上
80、迷雾9:三台子事件3
在吴仕泽的心里,哥哥吴仕立不仅仅是自己的兄长,更是他的人生导师。如果没有哥哥鼎力相助,他也不会有今天的飞黄腾达。父母过世得早,他和弟弟妹妹的生活一直是哥哥在照顾,直到他们一个个地有了出息,社会地位也远远地超越了哥哥,在弟弟妹妹的眼中,大哥吴仕立更像是父亲的角色。现在哥哥有了事,他们兄妹几个人一直都在想办法,几个人均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保大哥平安无事。
吴仕泽坐在椅子上舒展了一下双臂,太累了,是该让自己放松一下的时候了。他又扫了一眼做了标记的名单,当目光再次停留在了顾琳琳的名字上时,他的眼睛里放出了像饿狼一样的光芒。
桌子上有两部电话,其中一部是局里的内线。他抓起了内线电话,刚要拨号的手又放了下来。这时的吴仕泽想起了顾琳琳行色匆匆地钻进国土局大楼的样子,他决定还是亲自去看一看,顺便检查一下属下“值班时有没有偷懒”。
吴仕泽在走出办公室之前还照了一下镜子,把头顶已为数不多的几根长发向后梳了梳,他特别喜欢自己这个“大背”的形象,领导嘛,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正是由于吴仕泽一向很注意自己的形象,他的官威也就特别的重,稍一严肃起来,那张苦大仇深的脸上会立即堆满忧国忧民的愁容。
在他一路的晋升中,组织部门对他进行了多次严格的考查,普遍的结论是该同志政治素质好,领导能力强,群众基础扎实。他的心里清楚,之所以会有这么好的“口碑”,除了自己人脉好,再有一个就是自己的形象保持得好了。摆过地摊,干过小贩,当街吆喝过女人文胸内衣的吴仕泽深知这“货卖一层皮”的道理,如果不包装,即使是金子也会被埋没。
吴仕泽没有坐电梯,而是步行来到了位于八楼的党办秘书科,他算准了,顾琳琳这个小浪蹄子一定不会在二楼的总值室。
来到了秘书室的门边,吴仕泽正要敲门,手停在了半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