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后燕夕照-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词怯幸皇孪嗲蟆!
慕容熙“哦”了一声,说:“有话但说无妨。”
我终于道出了我的来意:“我想随你一同出征。”然后眼睛一眨不眨的瞧着他。
慕容熙放下了筷子,眉头微微一蹙,旋即说道:“雪凝,你曾经救我母亲于危难之中,我没齿难忘。可是上战场这种事,非同儿戏,恕我不能答应你。”
我本来还抱着希望,听他回绝得一干二净,眼里不由露出失望伤心的神色来。他略感歉意,说:“行军打仗是男人的事,没有女人能跟去的道理。”
他想了一想,说道:“这样,若有旁的事我能帮上忙的,请尽管开口。”
我摇了摇头,道:“除了这件事,我没有任何事情再想请你帮忙了。”
一时间屋里只是静默,过了片刻,我说:“我明白,你要统帅全军,实属不易,自然不能带头违反军规。可我想作为军医的身份出征,救死扶伤,医治病患,在军中略尽绵薄之力。”
慕容熙听了这样一番话,心里像是若有所动,说道:“此次征战,面对的是大燕的宿敌,我没有十分把握能护你周全。况且我本就欠着你救命之恩,无论如何也不能将你再拖入险地。希望江小姐能够见谅。”
我心中轻轻叹息了一声,没有再说。
吃完饭后,我道谢告辞。走到门口,慕容熙又说了一句:“军营重地,女子是不能去的。”
我听了,心里自然觉得异样,略一迟疑,见他目光炯炯,一双眼睛瞧着自己,那眼里仿佛无边暗夜,深不可测。我心中一动,点了点头,快步走了出去。
………………………………
第三十六章 从军行
我一边走一边思忖:如果他执意拒绝我,为何最后还特地加上一句“女子不能去”,他强调这一点,就是说只有“男人”才能去,那这是什么用意呢?难道,难道他在暗示我女扮男装吗?
想到此处,精神不由得一振,心中暗道:不管了,赌一把!
为解除高句丽对后燕的威胁,三日后,慕容熙奉命统率八万大军北征高句丽。
慕容熙出征的那一日,阳光明媚,似乎是个好兆头。彼时秋光正好,虽是秋风乍起,只是那凉的触觉并不叫人觉得冷,而是一种淡淡宁和的舒畅。桂花的清甜香馥如雨渐落,亦是无声无息,袅袅娆娆萦绕于鬓角鼻尖,令人迷醉。
可我再也没有收拾桂花,酿起桂花酒,蒸起桂花糕的心情,因为此时的我已经弄黑了脸蛋,穿上了男装,一路草行露宿,如影般尾随在大军三里之外。
往东北方向,大军已行了两天了。
北方的天空真是一望无垠,大地亦是一片苍茫,我极目旷野尽头,那里有一条淡淡的黑线在移动。
终于快要到达目的地了吗?出龙城两天了,再要我回去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我嘴角浮起一抹淡淡的从容,紧了紧手中的长剑,冰冷的质感从指间传来,令我神志一清。
细长嘹亮的号角声在前方响起,悠远的就像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看来,今晚他们不会赶路了,要在原地驻扎休息。
夜幕降临,军中篝火升起,远远望去,倒似繁星点点。
乘着夜色,我偷偷的潜入军营。只是到处都是营帐,却不知哪一座是慕容熙的。
“站住!你在鬼鬼祟祟地干什么?”一位巡夜的士兵喝住我。
我浑身一凉,不想还没摸到慕容熙营帐的边儿,就被人给发现了。
从来没遇到过这种当贼给捉住的事儿,一时间脑海中茫然,就听那士兵道:“走,跟我去见段将军。”
段将军是谁我不知道,大约是慕容熙手下一名大将,可我又不是去见他的。显然,等闲人物要见大将军还相当不易,所以我横了心道:“我是大将军安插在高句丽边境的探子,有重要军情需当面禀报大将军。”
那士兵上下打量着我,俨然是不信。我不得不挺了挺胸口,厉声道:“还不快带我去见大将军?否则误了军情,你可担负得起这个责任?”
那士兵立刻去向上级禀报了,没多时就有人来引着我前往主帐而去。我心里甚感安慰,慕容熙治军严谨,没有欺下瞒上的事情,而且乐于接受来自任何渠道的消息。
只不过,我心里低叹,可惜遇上个倒卖假军情的人,众目睽睽之下,我还真怕丢慕容熙的脸,一路上想着如果不被发现就好了。
那带路的人将我领到主帐旁不远,道:“你在这儿侯着。”
哪知这一侯就足足有近半个时辰。令人窒息的等待中,我感到时间和空间在这一刻漫长成了永恒。直站得脚都发麻了,才听到主帐有人喊进,我只当是慕容熙一直在与手下将领讨论军务,哪知进去的时候,帐中除了慕容熙竟是一个人儿也无。
………………………………
第三十七章 大将军
慕容熙身穿侧襟式汉扎甲,一身戎装辉映出他俊朗深邃的五官轮廓以及得天独厚的高贵气质,此时的他正好整以暇的擦拭着手中的长剑,居然没有抬起眼睛来看我。
我轻轻唤道:“大将军。”
慕容熙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眸光幽深,有如寒潭般清寂孤傲,淡淡地往我这边一扫,道:“放着舒坦的日子你不过,非要过这刀头舔血的生活么?”
我心中念头一闪:难怪我这般容易便能混进来,本来还自作聪明,沾沾自喜,如今想起来却是有人故意放水。我几乎忘记忏悔了,低声道:“原来你早知道了。”
“知道什么,知道你胆大妄为,故意违抗我的军令?”慕容熙淡淡地道。
我没来由地心里抽了一下,声音又温柔了许多:“我来都来了,顶多我答应你,绝不在军中给你添麻烦。”
“哦?”慕容熙微微皱眉,话语中隐有无奈:“也罢,我这里少了个听使唤的小厮,就罚你在我身边端茶送水,早晚伺候。”
看来,站了半个时辰,也未必不是好事,意味着他对我的任意妄为已经略施惩罚,以后就风平浪静了。我情不自禁的大声说道:“多谢大将军。”其实我梦寐以求的就是时时刻刻能陪伴在他身边,此时的我满眼满心里都是欢喜。
“只是我得提醒你,战场远比你所能想象的要残酷血腥得多。”
我回头看着他,他正一瞬不瞬地察看着我,面容安宁,目光却开始凌厉,渐渐转作苍茫的黝黑,如沉沉的黑夜,直要将人整个人罩进去。
我忽的有些不安,但随即又释然了。我当然没有深刻领略这句话的含义,但当后来我真正经历过惨绝人寰的死亡和屠杀之后,我才明白他绝不是危言耸听。
夜深了,我就安睡在他的营帐之内,距离他的卧榻不远,中间隔着一道深灰色的棉布帐幔。
烛火灭了,眼前一暗,便连点点星光也看不到了,但却有淡淡的杜蘅清香飘入鼻中。
接着,一枚明珠托到了我手中,浅淡柔和的光线,便静悄悄地笼住这方小小的天地。从这柔和宁谧中,我看到了慕容熙那沉静的眉眼和闪着亮光的黑眸,比平常更觉俊逸绝俗,罕有所匹。我忽然有莫名的冲动涌到血液里,连身体都像受到了诱惑般克制不住,只想往他身畔偎依,甚至……拥抱。
他轻轻退出了帐幔,“雪凝,早点睡,明日还要赶路。”温柔的嗓音在耳边回旋,清醇好听,此时我越发地迷醉。
“哦。”我暗骂自己居然心猿意马,随手把他递来的夜明珠纳入怀中,也收拾起自己的旖旎心思。
可能因为顺利的遂了心愿,我竟很快的沉入梦乡。
次日,燕国大军继以一天一夜的跋涉,终于于夜间抵达新城外的高句丽大将军营地十里处。
慕容熙此次征战的目标就是从高句丽手中夺回被他们侵占已久的战略要地――新城。
说起燕国与高句丽的恩怨,那是由来已久。
………………………………
第三十八章 高句丽
时间需追溯到一百年前,正值西晋末年,狼烟四起,辽东半岛上的高句丽借中原衰微之机东山再起,先后蚕食吞并了附近的乐浪和带方二郡。
不料,一个强大的对手――鲜卑慕容氏政权在辽西崛起了。慕容氏本为东部鲜卑三大部之一,当时其首领慕容廆受晋国敕封为“持节都督幽平二州东夷诸军事、平州牧,封辽东郡公”,使鲜卑慕容一举获得了统辖辽西、辽东、玄菟、乐浪、带方五郡的合法权力。慕容廆死后,其世子慕容皝继立,称燕王,建立了鲜卑人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前燕,他便是慕容熙的祖父。
慕容皝称王后,为图谋逐鹿中原,首先要平定近在咫尺的高句丽。
咸康九年,前燕出兵五万,矢意攻打高句丽,准备一劳永逸地解决后方的高句丽问题。是役,建威将军慕容翰指出:通向高句丽有南、北两道,南路险狭,北路平阔。建议佯攻北路,以精锐出南道直捣对方国都丸城。此建议为慕容皝采纳。
当年十一月,慕容皝先派遣长史王寓率兵一万五千从北道大张旗鼓进发。高句丽王高钊果然中计,派王弟高武率精兵五万把守北道的关马山城,自己率部分老弱守南道。不料慕容皝亲领精兵四万,以骁勇善战的慕容翰、慕容垂为先锋,从南路掩杀过来。
结果不言而喻,高句丽军一败涂地。燕军一鼓作气,乘胜追击,直捣黄龙,杀进了国都丸城,高钊单骑落荒而逃。
慕容皝本准备乘胜追击,但北路的王寓因力弱战败阵亡,遂决定班师回朝。于是燕国将高句丽历代积累下来的金银财物全部搜刮一空,掳走了高句丽百姓五万多人,外加上高钊的生母周氏以及一众妃嫔,最后一把火烧了高句丽皇宫,并将丸城夷为平地。
没能俘虏到高句丽王高钊,同时又为了彻底挫败敌方锐气,慕容皝想出了一条极其毒辣的计策,他下令挖掘了高钊父亲美川王的坟墓,并将其枯骨带回燕国。
此举果然极大的打击了高句丽。高钊后来返回丸城重建家园,又收集了各种珍宝和虎皮、人参、鹿茸等特产,派王弟到燕国称臣纳贡。慕容皝只把高钊父亲的尸体还给了高句丽。光阴荏苒,过了十三年,慕容皝看到高句丽还算俯首听命,又接到送来的大量贡品,才把高钊的母亲送回了高句丽,并封高钊为“征东大将军、营州刺史、乐浪公、高句丽王”。从此一蹶不振的高句丽基本上只有接受燕国统治的份了。
又过了十几年,前燕被前秦所灭。高句丽将逃亡而来的燕太傅慕容评执送前秦,并向前秦天王苻坚俯首称臣。
饶是如此,高句丽人一直没有忘记向辽东的扩张,虽然多次遭到中原王朝和辽东地方政权的大规模讨伐,致使其邑落残破,王都被毁,濒临灭亡,然而他们争雄的野心从来没有断绝过。
………………………………
第三十九章 高谈德
风水轮流转,斗转星移,高句丽出了一位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广开土王高谈德。据闻他从小身强体壮而又胸怀远大,恩泽洽天,智略宏远,以武功显赫而获得国内赞颂。
初登王位,他便亲自征讨百济。首先就征服了壹八城和臼模卢城等五十八座城池,后又向百济的都城进军。起初百济王拒绝降服,并欲出城拼死决战。高谈德因此大怒,率军渡过阿利水,兵临城下。这样,百济王才无奈投降,并宣誓永远效忠于高句丽。
紧接着他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先后打败契丹、夫余,并出兵帮助新罗驱逐了盘据半岛南部任那的倭人,声威大震。
高谈德凭借其在朝鲜半岛上的既得利益,使得燕国承认了其区域性的霸主地位。后燕第二代君主慕容宝嗣位后,由于国力大不如前,便册封高谈德为“平州牧,辽东、带方二国王”,而原本按照惯例,辽东王和带方王的称号是荫封慕容家族子侄的。
随着疆土越来越广,高谈德的野心和胃口越来越大。原先的高句丽人因无力战胜慕容氏,不得不对后燕采取臣附朝贡,接受封王的策略。可高谈德并没有秉承这一贯的事燕政策,而是不断的开疆辟土,甚至侵犯到后燕的边境,使得双方关系越来越紧张。
后燕长乐二年,高谈德以堂兄高慕礼为大将军,率五万人马,侵占以新城为中心的七座边城,掳尽城中的人马财物。
燕王慕容盛自是大怒,遣派使者前去质问,但广开土王却拒不接见。于是后燕群情激愤,纷纷建言请求对高句丽大举用兵。
是年秋天,待备齐了粮草辎重和军用器械后,燕王遂命当今王叔、河间王慕容熙领八万人马,兴师北伐。
两国间的恩恩怨怨,当真是由来已久,波澜迭起。
其时秋高气爽,我一路随大军北行,闻着长草的清气,甚是畅快。每日四方远眺,耳听呜呜号角之声,又觉心境十分开阔。
在我几日的随军行进中,看得出慕容熙善于治军,纪律又严明。就如今日早晨拔营出发时,行军将军刚发出营发令,但听得一句“拔营”的号令,渐次第由一句变成十句,十句变成百句,百句变成千句,声音越来越大,却是严整有序,毫无惊慌杂乱。跟着左右先锋队起行,前军、左军、右军,一队队的向北开拔。一路上浩浩荡荡八万大军行军,惟闻马嘶蹄声,竟听不到一句人声。
是夜,军队扎营后,慕容熙携着我的手,道:“咱们瞧瞧去。”二人走出帐来,一步一步的往营地旁的山上走。行进中,冷风吹拂起他的衣袂翻飞,清辉月色将他的身影包裹,而那眉宇间的淡定与从容依然清晰可见。
我们站在山顶上,遥望下去,但见黑夜之中,每一面军旗上都点着一盏灯笼,红、黄、蓝、白各色闪烁照耀,静阒无声。
我大为叹服,说道:“治军如此,难怪大燕铁骑马踏天下,燕国国威震于四海!高句丽人虽然勇悍,终究是敌不过大燕。”
慕容熙闻言转过头来,目光清澈如一潭清泉,就这样盯着我,我几乎连心跳都偷偷的漏了一拍,竟不能回避。
月色溶溶如梨花,映在万千树叶草木之上,似乎升腾出湿冷清新的草木清馨。他站在山顶岩边,一袭白衣萧萧,清粹冷冽如白露含光,恍若自异世而来。
………………………………
第四十章 是何神
忽然间,他对着我轻轻一笑,那淡泊怡然的笑容令他整个人熠熠如明珠生辉,在暗夜里散发出一种温润夺目的光彩。
我心荡神摇,彻底沦陷在他那优雅醉人的眼神里,心底暗藏的温情如柔软的春草,撩拨了我的全身,我似乎听得见自己沉沉入耳的心跳声。
我遥想他鲜衣怒马,驰骋沙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人的端然作势又怎及他的高华风仪?硝烟弥漫的战场他叱咤风云,风起云涌的江湖他洒脱不羁,这一晚他傲然一笑,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多年后,当我涤尽了世间繁华,荡尽了红尘喧嚣,唯一记得的,就是这一晚他白衣若雪,清绝立世,天地敛光的神采。
恍惚中,他的语言字字在耳边,轻缓如暮春四月的风贯入耳中,“很晚了,回帐中歇息!”
我从痴迷中回过神来,红着脸回去了。
一夜好梦。次日,黎明已至,天光畅亮。我陡然间发现慕容熙竟一夜未归。
穿起男装步入帐外,此时晨光兀自有着浅蓝的柔和色调,带着露水的潮湿气息。天边朝霞灿若云锦,我从没有发现,连朝霞也可以美到如此让人叹慕的境地。
然而更令我叹慕的是,眼前竖立着一座巍峨气派的营寨。原来,慕容熙于夜间率众于对方营地前十里处深挖长堑,竖起鹿角,截洲为城,一夜之间,营寨已然建成,寨中黑压压的数百座营帐覆压蜿蜒,无边无际。我喃喃自语:天哪!是何神也!
霎时间太阳于天际露出一弧,金光万道,显现出到处都是军马。蓦地鼓声大起,约万名士兵喊声震天动地。我抬头看见慕容熙身穿明光铠,站在营寨中的高台之上,手持长刀,发令指挥:“出发。”
军队分成前军、左军、右军、中军四部,兵甲锵锵,向东挺进,另有小队游骑,散在两翼。一时间尘土大起来,扬起十余丈高,宛似黄云向高句丽军营中袭去。
我手提长剑,随于后军之后。我在燕**营中的身份是军医兼慕容熙的亲身护卫,不用参战,但我牵挂慕容熙,遂尾随大军其后。
过不多久,已至敌方军前,却不上前挑战,数千人马遥遥站在对方强弓硬弩射不到处。
燕军中军将军突然大声喊道:“击鼓!”燕军营中数百面皮鼓蓬蓬大响。接着敌阵中鼓声擂起,数百面皮鼓也蓬蓬作响。蓦地燕军军中鼓声一止,数千骑兵喊声震动天地,挺矛直冲过去。
眼见燕军前锋冲近,敌阵中鼓声立止,数千枝羽箭密集如蝗虫般同时射了出来,燕军前锋纷纷倒地,但燕军勇悍能战,前仆后继,蜂拥而上,前面跌倒的军马便成为后军的挡箭垛子。此时,燕军的步兵弓箭手已盾牌护身,抢上前来,向敌方军中放箭。
慕容熙站在高处,手持长剑,发令指挥,见到良机,大呼:“左军骑兵包抄,冲啊!”
左军由段宇将军率领,听到慕容熙号令,数千骑兵便从侧边包抄过去。敌军顿时阵脚大乱,纷纷后退。燕军两翼一合围,向前追杀,气势锋锐。霎时间羽箭长矛在天空中飞来舞去,杀声震天,血肉横飞。
………………………………
第四十一章 初荡寇
我看得触目惊心:这等大军交战,武林中的比武群殴与之相比,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原来,一个人的武功哪怕是天下无敌,到了这千军万马之中,竟是全无用处。
这一场恶斗历时两个时辰,杀得惨烈异常。
忽听得敌军阵后锣声大响,鸣金收兵。
慕容熙道:“我方亦有伤亡,暂且收兵。”当下燕营中也鸣金收兵。
敌军派出两队骑兵突出袭击,燕军中军早有准备,佯作败退,两翼一合围,将两队敌军的三千名官兵尽数围歼当地,余下数百人下马投降,慕容熙左手一挥,燕军军士长矛、刀剑齐下,将这数百人都杀死了。
双方主力各自退出数十丈,中间空地上铺满了尸首,伤者呻吟哀号,惨不忍闻。不过单从人数来看,敌军的伤亡要远比燕军惨重的多。
远处,近处,都有乌鸦零落飞过,叫声森冷,挟了鲜血和尸首的气息,缓缓在山川树木间掠过。
慕容熙随即下令:撤退回营。于是燕军后军转前军,向营寨中驰去。
这一役虽没杀死敌方将领,但聚歼敌军三千余人,我方却伤亡甚少,实在是大大激昂了燕军的斗志。
当日中午,将士们席地欢宴,斗酒轰饮,喧闹歌笑之声,布满营寨。
营帐中,大将军慕容熙召集一众将领议事,决定乘胜追击,连夜突袭,一举捣毁敌方的营地,以防敌方营垒和新城城中互成犄角之势,两面夹击,燕军受制于人。
可惜天公不作美,傍晚时分,竟然下起薄雾来。到了夜间,雾气越来越重,阴霾重重,五步之外便不见人影。
慕容熙叹道:“可惜了这大好良机!”夜间突袭之举只能作罢。
次日,我一早便醒了,陪同慕容熙吃过早餐,结束停当,自己一人走到了山边。其时四下里尚一片黑暗,过不多时,东方曙光初现,浓雾被驱散了许多,燕营中号角呜呜吹起,但听得铿铿锵锵,盔甲兵刃相撞之声不绝于耳。营中依稀有一队队兵马开出,于冲要之处守御。我居高临下的望将出去,只见东、西、南、北四面人头涌动,尽是燕军。一阵白雾罩着远处,军阵不见尽头。
突然,太阳喷薄而出,金光万道,射入白雾之中,浓雾渐散,显出雾中也都是军马。今日一役,燕军军中八万人马尽皆出动。
燕军人马向前疾驰,气势锋锐。看来,对于新城外的高句丽将军营,他们是志在必得。
可是到达昨日厮杀处,哪有高句丽军的一兵一卒?原来昨夜高句丽大军连夜撤退进入新城之中,原地连一座营垒也没留下。
慕容熙高举长剑,大声道:“敌军虽众,却无斗志。我们再接着攻打新城,他们便要败逃了!”
燕军将士齐呼:“再接再厉!一举攻城!”
燕军将士士气高昂,马不停蹄,半个时辰后,终于抵达新城城下。
这新城是有名的富庶之地,又是两国边境的要塞之城。
新城城门建造得十分巍峨壮观,砖券拱形水门洞两面墙上,均砌有做工精细的兽石雕。以正中城门为中心,向西和向南各延伸出一段城墙。城墙坚厚,高耸十丈,竟用石灰粘土灌浆坚实而成,实固形危,雄奇壮美。墙头周围刀戟林立,东、西城门皆用铁板钉裹,晨昏启闭,均有戍卫。
………………………………
第四十二章 战新城
后燕世祖慕容垂曾经西巡路此地,赞叹此城的雄伟:“鸟道入云中,风光塞漠同,人依险地立,城自越山丛。”
立其间,城墙蜿蜒起伏,横贯南北,真可谓兵临城下也望城生畏。当年慕容垂临离新城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