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美人归-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承恩是得过德妃托付的,小心翼翼的再开口道:“今儿是德妃娘娘亲自送来的,人还在偏殿候着,皇上是……还有淑妃娘娘说的都粱香……”

    话说一半含一半,意思皇上都听懂了,皇上拿起这封奏折做个样子道:“让德妃先回吧……淑妃说的事,既然皇后已经知道了,先看皇后的处置。要真查出点什么,再叫老六去谢谢老七;要是没查出点什么,襄王妃不是成了危言耸听了。”

    冯承恩点个头,慢慢的道:“那老奴这就请德妃娘娘回去了。”

    皇上还在琢磨这件事,想一想,危言耸听一词好像过了。自己的孙子,那是怎么小心都不为过的,又说道:“襄王妃,这个人还是正派的,李家教出来的嘛,行事倒有几分李泰的脾气,一板一眼。”

    这话冯承恩就没应了,听了也当没有听见,倒退着出去了。

    皇上一直拿着那份奏折,半刻钟过去了,也没有看完,而且看到三分二也没看明白,摔奏折发起了脾气道:“通篇的废话,连件事都说不清楚。”

    奏折重重的拍在御案上,把旁边的御笔震了出去,笔头一滚,又沾污另外一本奏折。

    烦的时候连一只笔都来捣乱,皇上怒得一挥手,右手一动先一阵疼,只能左手抓起那只笔就摔在地上。

    冯承恩不知何时已经悄悄的回来了,随侍在左右,这个事情就弯腰捡起御笔,投到龙泉釉洗笔中,笑道:“皇上先歇歇?要老奴说,内阁那帮老头子是太不省事了,三催四催的,也没有把皇上的安康放在心上。要是把皇上累坏了,他们也兜不起。”

    冯承恩是司礼监掌印太监,论私心,他是想让皇上一直压着这些奏折,然后内阁的人一直催,皇上没有这个精力,一时厌烦极了,这些奏折就交给他了。

    冯承恩也不是没有代皇上行使过批红的权利,他批了一些,外头的人,都恭恭敬敬的称呼他‘内相’。

    “你个老奴婢!”皇上心里清楚冯承恩的心思,只是他也没有三头六臂,一个人不足以和内阁一班人斗心眼,才常常借了宦官的手,不过底下没根的人,也不能太过纵容他们,所以皇上靠着锦垫闭上了眼睛,道:“老六和老七现在在哪里?”

    冯承恩一凛,道:“都在外头候着呢。”

    皇上是那种性子,我可以不见你,你必须要见我。所以儿子也好,后妃也好,大臣也好,得排出长队来等着他召见,即使他一天,甚至是几天都不传召,也得等着。

    皇上依然闭着眼睛,做出让人琢磨不透的样子,道:“叫老六回去,媳妇怀了身子,他也该多陪陪媳妇了。让老七进来。”

    冯承恩略微有点失望,不过要出头的心思也缩了回去,恭恭敬敬的请赵彦恒进来。

    为君父分忧,赵彦恒入内就是给皇上读走站的,一张小桌案看在御案的旁边,赵彦恒看了一本奏章,三言两语的,大致和皇上总结一下这件事,其实内阁已经对各方的奏折做出了批注,写了一二三等好几条建议,皇上这里是最后一关,就看皇上怎么选了。

    这样的政务太习惯了,好多事都在模棱两可之间,皇上闭着已经随便选。

    一本一本的看下来,赵彦恒看到了京兆府尹的奏折,说的是李月招陈介琪入赘的事。

    作者有话要说:  好多人看不惯淑妃呢。

    淑妃就是那样了,其实她活得也很努力的,从乡下丫头到淑妃,绝对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不过对现在的人来说,这种奋斗非主流。
………………………………

第191章 千秋万岁之后

    赵彦恒和李斐成婚,按照一般家庭的关系,皇上和李月成了亲家,连在一起可以算是家事,帝王的家事,京兆府尹可不敢评断这份赘婚文书,所以慎重的写了一份奏折递上来。这份奏折一层一层的递上去,最后在御案上压了好多天,难怪一点儿没有动静了。

    赵彦恒一目十行的把京兆府尹写的奏折,及内阁的票拟,各部堂官们的复议全部看了一遍,浅笑道:“这一本是京兆府尹呈上来的,我的岳母李氏欲招翊卫校尉陈介琪做赘婿,请圣上裁夺。”

    别管奏折写了多少字,赵彦恒都是用一两句话简明扼要的把奏折的内容概述出来,然后提一提群臣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赞同反对的,一半一半。赞同者说当初宣国公和李氏乃和离,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本就不干涉再次婚嫁;反对之中反对激烈的,骂李氏是淫|欲之妇,还把儿臣的面子都绕上了,说儿臣有这样的岳母,真是有碍尊容。”

    周围的人无意提及,皇上又拖延怠工,导致了皇上现在才知道这件事。听得快要昏昏欲睡的老皇上振了振精神,道:“李氏?”

    李是大姓,姓李的人很多,皇上的后宫就有好几位李姓的嫔妃,宗室贵戚之中也不乏李姓的妇人。女人在男人的意识里,只有一个姓氏而已,得知道她的父亲是谁,丈夫是谁,儿子是谁,才能对这个女人有点印象。不过李月是特别的,经过了小二十年了,皇上的脑海里还有这个人的印象,她貌美性韧,一双眼睛顾盼神飞,一张轻弓,百步之内例无虚发。

    这是皇上对李月本人的印象,已经过了那么多年,可见当年的印象是多么的深刻。

    皇上像一个怀旧的老人,或者说像一个关系有些浅薄的长辈,道:“她和朱钦和离那么多年了也没有二嫁,现在是怎么了,一个翊卫校尉,还能和宣国公比肩了?”

    以李月那种高傲的性情,等闲的男人可配不上她。这一点连皇上都是这么认为的。

    赵彦恒谨慎的观察了皇上的反应,道:“我想,宣国公是不可能当赘婿的,翊卫校尉陈介琪可以。这是两人能放在一起比较而宣国公又比不过人家的理由。”

    “哦……”

    皇上把余音拉得老长。皇上在这方面的认知是很传统的,好男不入赘,能放弃一生功名而入赘的男人,大部分都是软骨头。而皇上待朱钦之心,于君臣来说,朱钦是天子近臣,心腹之臣,就算朱钦现在守着母孝,皇上也多次传召过朱钦垂问军事;就君臣之下的私心来说,皇上五十六,朱钦三十五,这个年龄差刚刚好隔了一辈,再加上朱钦从七八岁开始,就由昭贵妃带着出现在皇上的视线中,朱钦从少年开始,就侍奉君王,其情状不能说情同父子,也和长辈与晚辈差不多了。

    “陈介琪出自安南陈氏王族……”

    赵彦恒把陈介琪二十七年的履历,真假参半的说了说。安南陈氏王族,这个出身听起来响亮,一个王族繁殖的有多快,还是被朝廷打压过的,落魄的王族后裔根本维持不了王族体面的生活,得像庶民一样努力的维持生计,所以落草为寇的,也不稀奇。

    “……这人身手了得,御下有些手段,行事有些匪气。”赵彦恒稍微点一点陈介琪自身的优点。皇上听完了,还直截了当的道:“陈介琪其人,外貌比之朱钦如何?”

    这话问的,赵彦恒笑了笑,道:“李氏已经不看重男人的功名和出身,总有一样是姣好的。陈介琪比宣国公小了八岁,要说模样,也是个漂亮的。”

    用漂亮来形容男人,是有些轻慢之态了。不过挑赘婿,和挑媳妇是一样的,说是往贞静娴熟里挑,能找个漂亮的,谁不想要个漂亮的,女子也爱俏的,尤其自身是个美貌的,多半喜欢俊俏的。

    皇上大致把这些人事理清楚了,看向赵彦恒道:“你是个什么意思?”

    赵彦恒倨慢道:“一个赘婿,也没资格做本王的岳父!”

    “狭促!”

    陈介琪要是不和李月成婚,和赵彦恒一点关系都没有;陈介琪要是以赘婿的身份和李月成婚,可得不到赵彦恒的认可,还是休想在赵彦恒面前沾到便宜。皇上靠到了大迎枕上,没有准,也没说不准,道:“看下一本奏折吧。”

    赵彦恒这个时候,才小心翼翼的把李月早写好的书信呈上去,笑道:“这信五月十二日就交在我的手里,我一直收着,就等着父皇垂问的时候拿出来,陈介琪不算什么。李氏,总是我的岳母吧,请父皇也看一看她的说辞。”

    给皇上写书信要有怎样的身份和勇气?李月的勇气是气吞如虎,身份嘛,要不是辛辛苦苦养大的女儿嫁给了襄王,李月二嫁还是招婿也没有那么大的麻烦,所以李月是理所应当的借了赵彦恒的手。

    书信的封泥还完好无损的,皇上把信接了过去,当即撕开。

    赵彦恒退回到自己的小桌案的,拿起另外一本奏折看起来,只是眼睛时不时的瞄一下皇上看书信的反应。

    李月曾对女儿说过,在娘家时,她曾替父亲代写过奏折,在夫家时,她也替丈夫代写过奏折,李月的字,一个个法度严谨,横平竖直,规矩方圆,字是很好的字。李斐不解其中深意,现在皇上再次见到李月的字迹,就知道李月所言何意了。

    李月,她有男人一样的野心,手掌权利的野心。

    不过当朝不让女人科举,不让女人为官,那么,那些有野心的女人会怎么办呢?

    凭借仕宦家世的出身襄助父兄,辅佐夫君,管辖儿子。女人只有间接的通过男人才能拨动权利。李月在这一点上,是得偿所愿了,父亲李泰,丈夫朱钦,都是爱着她宠着她的,那种宠爱,是可以把官印拿出来给她触碰的。

    李泰处死之后,皇上为什么容不下李月继续做着宣国公夫人?

    一个那么有野心的女人,万一忍辱负重起来,借着位高权重的丈夫触碰到兵权,她有碰到的可能,甚至是她的野望,皇上就无法容忍了。

    所以朱钦和李月必须和离。

    放李月出京,已经是放了她一条生路,那是十八年前的皇上,最大的宽容!

    在信中,李月用恭敬又不失大胆的字句,很好的表白一番自己的心意。一人头手脚不干净,就不要把他放在钱财的边上,诱惑他窃铢;一个女人的内心,有对权利的野心,就要斩断她能触碰到的途径。

    招一个赘婿,从此丈夫与功名无缘,对李月来说,就是她自动,自觉的在压制着她的这份野心。

    再往长远了说,在书信里,李月也毫不避讳的提到了,前朝后宫,谁也没敢直面的和皇上提及,李月说了人所不敢言。

    她在信中说,皇上千秋万岁之后,若是景王继位,襄王一系,嫡亲的一脉,少不得要避讳一下的,她无权无势落个清静,招一个不能出仕的丈夫,夫妻二人远离朝堂,就在南疆做一对平凡的夫妻。若是襄王继位,还得忌惮着外戚之祸,她自招赘婿总是与名声有碍的,没有一个好的名声,没有一个出仕的丈夫,她的野心也没有施展的余地。

    总之,她招个赘婿,坏的是她的名声,于国于家有益,皇上和乐而不为呢?

    皇上看完了李月的书信,手指用劲,把两张纸抓成了一团。这信的内容,是两人一次密语,谁也不能知道。

    赵彦恒连续看了好几次皇上的反应,皇上已经半躺在宝座里,两边搭着厚厚的迎枕道:“下一份奏折说什么?”

    “哦!”赵彦恒低垂下眼,道:“这是陕西布政使秦得倚对陕西旱情的预计,陕西遭旱的田地共计五十万顷,过半数……”

    赵彦恒念到第三份奏折,皇上坐在迎枕高高堆砌的宝座上,做得板板正正,人已经睡着了。赵彦恒自然停了一下,悄悄的退了出去,让皇上安歇。他处理政事的小桌案也无需整理,就维持着那样中断的样子。看过的奏折放在左边,没看的放在右边,中间一本正在看的奏折摊开。

    皇上小睡了两刻中就醒了过来。他深受骨伤之痛,这受过重伤的肩膀,动了疼,睡着了之后维持着一个姿势长时间不动,就更加糟糕了,先是被人卸去了膀子一样没有了知觉,没有知觉动都动不了,得内侍伸手过来助皇上动一动身子,这一动啊,就像骨头被拆卸了之后又硬生生的一点点拼凑回去,知觉是回来了,痛觉也回来了,一挑一挑的刺痛,是痛在骨头里。

    这样遭了一波痛楚,小睡过后的皇上精神是好了一点,眼前的一切都是他睡着之前的样子。皇上先看到那揉成一团的书信,叫冯承恩把香炉拿过来,他亲自把这团纸投到香炉中,看着一团火焰最终烧成灰烬。

    接下来皇上去了一趟恭房,净手出来喝着德妃送过来的豹筋汤,眼睛看向右下的小桌案。

    皇上的手一指,指在左边一摞已经处理过的奏折上。

    冯承恩脊背一紧,把这摞襄王处理过的奏折抬到皇上的面前。

    这会儿皇上精神好,从中挑了几份仔细的看下来,看出了赵彦恒每一次都据实以对,对所陈述的内容没有偏颇之心,已见老态的脸上露出点安慰:“老七还算懂事!”

    作者有话要说:  皇上的疑心病重啊,赵彦恒处理过的政务,他还要查一查。
………………………………

第192章 冥冥之中自有天定

    “程二奶奶!”

    宋多福数日前和程安国成婚,婚后第一次来襄王府,从门口到内宅,小厮小丫鬟们见了皆称一句程二奶奶。宋多福含笑着应了,身后小桃散一把干果喜糖,到了李斐居住的云皋院,一篮子干果喜糖就抓完了。

    新婚的宋多福穿了一件桃红色珠光绫罗衫,下着一条垂地的大红色缠枝石榴花缎裙,微提了一下裙摆上台阶,手腕露出一对金丝缠红玛瑙镯子,对着走出来的幽露未语先笑。

    幽露也没有多言,让到边上笑道:“程二奶奶里边请吧。”

    走过宽敞的堂厅,李斐在自己的书房接见宋多福,头一抬看见宋多福抹了额发,梳了一个温婉的弯月髻,头上一支累丝衔红宝石金凤簪,是她着人送过去的新婚贺礼。

    宋多福行动间多了几分正式,眉眼微弯,嘴角微弯,朝李斐屈膝道:“妾身前来拜见王妃。”

    程安国是襄王府的属官,礼数是这个礼数。李斐受了宋多福的礼,才使幽露去搀扶,笑道:“画屏,给程二奶奶上茶!”

    从成婚第二日开始,宋多福也不知道听了多少次的‘程二奶奶’,依然是听一次甜一次,沁入心脾的那种甜蜜。

    李斐人手上拿着管笔,面前的桌案上摊着三尺纸,左边是写好的已经卷了起来,右边还卷了小一寸厚,李斐低头下笔:“你略坐坐,我们待会儿说说话。”

    宋多福慢慢喝了一盏信阳毛尖。李斐放下了笔,揉着低酸了的脖子坐下来歇息。

    “……身有千二百形影,体有万二千精光。五脏六腑,二十四神。子常念之,勿令离身,有病三呼,即降其真?”宋多福轻步走过来看,默默念叨。

    “这是《太上老君枕中经》。”李斐转着手腕,知道宋家姓佛的,宋多福也是,奉佛不奉道。李斐也是多信佛,不过明显比宋多福少了一心一意的虔诚,笑一笑,解释一句道:“当今皇上比较推崇道教。”

    皇上一病,后宫诸位嫔妃都在抄经祈福,抄的都是道家的经文,李斐也只能随波逐流一下。

    墨迹干了,李斐把抄了三分之二的一卷经收在桌案底下的抽屉里,洗着笔道:“看你气色很好的,我还是要问一句,这几天你过得好吗?”

    李斐的书桌书房都是她亲手整理的,宋多福站在边上也不插手,笑着笑着,笑得含羞带臊,嘴上只是说着琐事,道:“婆婆在家里待了两天就进宫去了,我也不能朝夕侍奉。然后家里人来人往的,许多二爷在卫上的兄弟和下属,管我叫嫂子,还有一些亲眷。我眼睛都看花了,脑子都记糊涂了,小梅小桃两个帮着记着些。”

    程安国作为仪卫正,负责襄王出行的仪仗和安全,直接管辖王府的所有侍卫,在京就三百号人,从十七八到二十七八不等,有成家的,有没成家的,每一个履历身家都是一清二楚。宋多福作为他的妻子,尽职一点,总要把程安国比较看重的那几个侍卫们记一记。她还记得,去年在武林园打马球,景王府的侍卫向程安国撞去,就是一个叫杨勇的侍卫硬碰硬的挡在了中间才护得程安国的周全。事后她打听了一下,那位叫杨勇的侍卫都撞得腿骨骨裂了。所以平日叫她嫂子的,她得有个嫂子的样儿。

    这些都不是重点,不过夫妻之事是要含蓄一点的。李斐笑道:“你在程家过得高兴最重要了,你要是不高兴,我们认识太久了,我难免偏心你。你的婚事是王爷牵的头,你要是受了欺负,被欺负的狠了,可以向王爷哭诉一下。”

    “怎么会呢,二爷不是那样的人,他是个很好的人,才不会欺负我。要是我有不高兴的,我想,也是我多有不如意之处。”宋多福这会儿是蜷缩在温柔乡里娇柔的小女人,像迎着风的柳枝,正愉快的飘飘荡荡着。不过风卷千里,宋多福恋恋不舍的道:“两天前,我回门那天,二爷向爹娘说,他可能不日要派差出门了,是派了什么差事给他?”

    “这件事啊~”李斐让宋多福坐下来,细细的道:“王爷倒是和我说过,说陕西布政使秦得倚上奏朝廷,今年陕西遭旱的田地共计五十万顷,近一半几近绝收,是百年未曾有过的大旱。秦得倚奏请朝廷尽早备下粮仓赈灾。现在江淮一带的夏粮快下来了,去年江淮一带也是丰收的,金陵二十四仓还有些陈粮。这些粮食怎么运到陕西去……”

    宋多福听得半懂,道:“是让二爷把粮食运到陕西去?”

    “这么大的事,程安国一个人还干不下来。”婚后赵彦恒就和李斐说过,陕西的干旱迟早要请朝廷调拨粮食。他本来想揽这桩差事,不过皇上重重的摔了一下,引发了陈年旧伤。这个档口,吴王荆王都在请旨回京尽孝。赵彦恒也是不便离京的。

    这里头的不便,是有轻重缓急。这几天,赵彦恒已经两次替皇上处理过政务,自然了,景王必然也那么帮过皇上处理过政事。是要领导中枢,还是亲自去赈灾?作为帝王,最重要是用人,是知人善任,让各人尽展才华。现在是皇上的眼前比较重要,赵彦恒不去陕西了,南粮北调这件事,变成了各方参与。

    李斐缓缓的道:“还在商量呢,叫哪位大人主管,得找一位德高望重的大人统领才好。至于具体办事的副手。景王府那一边想让汤贯……汤贯是先景王妃的舅舅,现在的官位是工部右侍郎。景王府想让他做个调度官,这个是文官。襄王府这边就想把程安国派出去,一路协助护送,文武并济嘛。这事他们还在商量着,不过八|九是不离十了。”

    宋多福耐心的听完,急急的问道:“那把二爷派了出去,要去多久啊?”

    “这个,我也说不好。”李斐无奈的道。新婚夫妻,正是如胶似漆的时候,一别经月,好像有点残酷的。

    宋多福看向门口的绿树红花,脸上说忧是忧,说喜是喜,道:“我爹娘,还有弟弟,现在住着程家的一处宅子。出嫁之前爹娘说了,说把我嫁了,嫁了这么好的男人,婆婆很好,又能挨着王妃那么近,他们很安心,他们过不了几天就要回云南去了。此一别都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见到他们,我舍不得,听了这话,我……我很伤心的。回门那天,二爷说他近期要出一次远门,让爹娘和弟弟暂且在京城多住几日,而且啊,还很贴心的说,六七月酷暑之季也不适合赶路,不若过了夏入了秋,再安排回程的事。”

    李斐欣欣然道:“宋伯父宋伯母再住些日子吧。”

    宋老爷在这一点是很刻板的,女儿都嫁了,一家子赖在京城住着女婿家的宅子是怎么一回事?不和礼数。不过女婿不在家,老丈人再留一段时期权且照管女儿是说得过去了。宋多福两边都不舍分离,内心挣扎道:“都说忠孝不能两全,我们做女儿的,夫妻之义和为子孝义,也是不能两全了。”

    “讲究出嫁随夫的,也只能这样了。”李斐低头轻叹。她嫁给赵彦恒……不,从还没有嫁开始,就改变了一些。刚才抄着《太上老君枕中经》,她不是盼着皇上平安才抄的,是为了赵彦恒才做这种面子活儿。

    就为了赵彦恒这一个男人,宫里许多人,宫外许多人。在一年之前,都是李斐从来没有想过,也没有意愿去多想的。心里难免惆怅了一下,李斐笑道:“我来和王爷说,说这些天再放程安国假,叫他多陪陪你。”

    宋多福羞怯的低下头去,没有吱声,就是没有反对。新婚燕尔,她是想和程安国多待一会儿的。

    翌日,京兆府把李月和陈介琪的赘婚文书送来,官府盖印允准,李月和陈介琪已经是合法的夫妻,可以举行大婚之礼了,不过这一纸婚书李月有多放在心上?她的自由也不会被一张纸束缚住,所以在这之前,李月已经出京了,去了山东曲阜。

    李斐捏着自己母亲和其他男子成婚的文书,少不得再尽一尽孝心,趁着李月不在京,着人把平康坊的宅子好好修缮一番。再比比自己,新婚的妇人是个什么样子的,裁鲜艳的衣裳,打鲜亮的首饰,婚床上的锦被,新房里的龙凤烛台,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