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刘秀君临天下-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不战而殄”的办法,其实就是困死敌人。
尤来等部简直被逼疯了!
他们想打,要么立马吃败仗,要么抓不住对手;实在饿急了,跑出来抢掠,当然什么也得不到。
他们实在没有办法,不战自败。
(贼至无所得,遂散败。)
打仗嘛,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打后勤、打军需。
待陈俊率众复命时,刘秀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夸奖他说:
“困死这些敌人,靠的就是将军你的谋略呵!”
(困此虏者,将军策也。)
如此优秀的干部,刘秀打定主意要找机会提拔他。
当然,刘秀深谙“落水狗也要打”、“穷寇也要追”的道理,他驻军蓟县,迅速与诸将谋划对敌人最后的
围歼。
他这次出招既快、又稳、又狠。
他谋而后定,立即派吴汉、耿弇、岑彭、马武、景丹、耿纯、陈俊等12位将军,率领主力,继续追击尤来
等部的残兵败将。
这实在是个让人胆寒的豪华阵容!
这些将军或者运筹帷幄、神机妙算,或者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个个在我们面前都有过不俗的表演。
现在,他们完全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对敌人边撵边打,或者撵着打着,斩杀无数。
这样,在潞东(今北京通县东)、平谷(今北京平谷),他们打了几个歼灭战,就把尤来残部打垮了。
尤来等部再也不想惹事儿,只想活命,就没命似的跑。
但是,刘秀并未下令收兵,将军们也就穷追不舍。
当尤来残部跑到无终(今河北蓟县)、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之间时,他们又打了个毁灭战,基本上把敌
人消灭了。
尤来等部仅剩下少数人漏网,向北逃窜。
吴汉、耿弇仍然不依不饶,一直追到浚靡(今河北遵化北),看不到任何敌人的样子,才得胜而回。
顺便说一下,尤来等部侥幸逃命的那几个人跑到辽西、辽东等地,也被乌桓截击,或死或降了。
其实,他们不跑,也是这个结局。
至此,也就是公元25年4月,刘秀彻底把河北地方武装摆平。
当然,我们还必须说明的是,刘秀亲自率兵摆平河北最后的地方武装,绝非他一人之功,甚至也不仅仅是
他目前身边那十几位将军所为。
就在他们对尤来等部发动一次次战斗的同时,他的其他部属也功不可没。
在这儿,表现最抢眼的有贾复、寇恂、冯异等人。
贾复最生猛,我们先说他。
刘秀在亲自率军北上进击尤来时,就派都护将军贾复单独行动,带领一队人马进击五校义军。
原因很简单,刘秀不想看到五校跟尤来联合起来。
贾复没有让刘秀失望,辗转追击敌人到真定,一场恶战,大败五校。
关于贾将军的勇武绝伦,大家在日前射犬战役中已经稍稍见识了,他回答刘秀让将士们吃饭时说的“先破
敌军,然后吃饭”,被历史记录为“灭此朝食”,成了一个典故。
贾将军最让将士们佩服和拥护的不仅是他的勇敢,历史上特别是在乱世,向来不缺勇士,大家最认可的是
他身先士卒。
说白了,就是打仗时,他让其他人干的事儿,他自己先干。
越是战斗激烈,他越是冲在最前面。
无论前面是艰难险阻,无论前面是刀枪矢石,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将士们紧紧跟上,大家才常常所向披靡。
在历朝历代,在数不清的政治变故和军事斗争中,“一将功成万骨枯”已经成为常态。而贾将军的“有粗
活儿重活儿我先上”的精神,确实是一抹感人的亮色。
他的脾气不好,刚投奔刘秀的时候得罪了不少人。
而他正是凭着这种身先士卒的精神,感染了同事,也征服了敌人。
现在在真定,他率部大败五校,显然又是一马当先,他自己也受了重伤,奄奄一息(复伤创甚)。
刘秀闻讯,极为吃惊和悲伤,也担心和痛惜他将不能重新站起来。
刘秀对着左右,十分动情地说:
“我之所以不让贾复单独带兵,就是因为他依仗自己的能力,过于轻敌。这次他果然受了伤,也损失我的
一员爱将。我听说他的夫人有孕在身,如果生女孩儿,我的儿子就娶她为妻;如果生男孩儿,我的女儿就嫁给
他。总之,我不会让他顾虑妻子儿女等身后之事。”
(我所以不令贾复别将者,为其轻敌也。果然,失吾名将。闻其妇有孕,生女邪,我子娶之,生男邪,我
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
不久,贾复伤愈,立即赶到蓟县向刘秀报到。
刘秀见他健康如初,不由得喜出望外,立即设宴款待他和随行的将士。
寇恂,他牢记刘秀的嘱托,决心努力把河内郡打造成刘秀放心的、巩固的根据地。
他一上任,就征集郡属各县的壮丁,合理编组,训练骑射,把他们培养成能打能跑的预备役战士;他认真
组织豢养马匹,伐竹造箭,征收租粮,积聚了丰厚的军需。
这样,刘秀在前方打仗,他就源源不断地提供后勤保障。
据不完全统计,仅刘秀进击尤来等部这几十天,他就向前方输送了军粮400万斛、战马2000匹、箭矢100余
万支。
刘秀从河内没有补充兵员,要是需要的话,他都有充足的准备。
冯异也没有闲着。
他驻军孟津,主要任务是策应寇恂,抗击驻守在洛阳的更始王朝要员朱鲔和李轶。
………………………………
正文 102、 嫡传弟子
冯异为人行事深得刘秀真传,表现在政治和军事上,就是讲究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策。
眼下,他忠实地执行刘秀的意图,又与寇恂配合得珠联璧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冯异文武兼备,又极其精明。
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认为自己与朱鲔、李轶隔河对抗,谁先渡河谁吃亏。
况且,仗有多种打法,迎面对砍只是迫不得已的选项。
他决心学习师傅刘秀,打组合拳,具体说就是:先打心理战,同时展开政治战,必要时配合以军事杀伐。
由于这套组合拳主要由冯异操作,刘秀适时给与点拨,很有观赏性,我们不妨说说。
冯异与李轶是熟人,都在更始那儿同事过。
冯异认为,这个李轶是个小人,利欲熏心、粗鄙浅薄,是可以利用、容易突破的薄弱环节。
大家肯定对李轶有印象,特别对他卑劣的人品记忆深刻。
这个家伙最大的特点就是见利忘义。
他本来与刘秀兄弟歃血为盟,共同起义,应该说是铁哥儿们。
而当他看到刘玄被推为天子、起义联军将领们忌惮刘縯时,他背信弃义,出谋划策并带头挖坑害了刘縯,
公然与刘秀为敌。
现在,他也看到了更始政权的深刻危机,看到了刘秀的势力如日中天,就想找机会向刘秀示好。
当然,他心里清楚自己是怎样害刘縯的,清楚刘秀心里那永远的伤痛,自己常常惴惴不安。
冯异先从李轶身上做文章。
他给李轶写了一封信。
这是一封很有水平的信,我们搞到了它的原文,大意是引经据典,直面现实,他客观分析了形势,劝李轶
“觉悟成败,立定大计,论功古人,转祸为福”。
但是,冯异并没有劝降他。
冯异的水平就体现在这儿,他识人知事极为深刻。
在他看来,师傅刘秀一统天下、更始王朝玩儿完只是时间问题。
眼下三军鼎足,仅就刘秀跟更始而言,最好的局面莫过于师傅拿出彻底的君子风度,宽恕李轶的杀兄之罪
;而李轶则“觉悟成败”,尽快率部向刘秀投降。
这样,洛阳一带免受兵灾,可以减少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事者积德甚厚。
但是,这谈何容易!
李轶的见利忘义、得志猖狂已为天下人共知,谁敢信他?
刘秀心头那永远的丧兄伤痛,谁能抚平?
还有,更加复杂的是,李轶又是李通的弟弟,而李通又是刘秀的妹夫!
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政治利益纠葛,想起来都让人觉得累,而冯异又无法回避。
这样,李轶杵在面前,冯异必须十二分地认真对待。
他打也不是,怎么对李通交代?
他和也不是,怎么向刘秀报告?
他甚至不能劝降李轶,天知道刘秀心里怎么想的?
所以,经过反复思索,冯异致函李轶,建议他“觉悟成败”、“转祸为福”。
但是,什么是“成败”、什么是“祸福”,冯异并没有说,他也不能说。
事情摆在面前,我该说的不能不说,就看你怎么把握了。
所以,冯异并不劝降李轶,让自己决定怎么做。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还是高级干部,事关重大,主意还是自己拿。否则将来出现什么问题,我进退两难、
良心不安,对谁都不好交待。
李轶被冯异打动了,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又一条荣华富贵之路,决定不再与刘秀为敌。
他很快给冯异回了一封信。
我们把这封信的原文也搞到了,是这样写的:
“轶本与萧王首谋造汉,结生死之约,同枯荣之计。今轶守洛阳,将军镇孟津,俱据机轴,千载一会,思
成断金,唯深达萧王,愿进愚策,以佐国安人。”
李轶的信说的很明白,他先套个近乎,回顾一下当初与刘秀共同起事、恢复汉室的光荣岁月,然后说自己
与冯异现在都处于关键位置,作用巨大。
接下来,他请冯异向刘秀转达一下,自己愿意归降,也希望刘秀能捐弃前嫌,给个机会,自己还能为国家
和老百姓做些工作。
但是,冯异收到信,并没有立即向刘秀报告,而是先把信压下了。
冯异凭直觉认为,刘秀在处理李轶的问题上,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而他的这种想法,是只能意会、不
可言传的。
冯异觉得,打组合拳不能急,要张弛有度,现在自己机会和时间都有的是。
他断定,李轶既然动心,必然不会跟自己作对。
他打算抓住机遇对更始其他的军政干部下手,扩大版图、壮大实力,同时,也试探一下李轶。
我们来看他的表现吧。
冯异用兵非常神勇。
他迅速组织精锐骑兵,北上拿下天井关(今山西晋城南太行山下),接下来又攻克上党(今属山西)的两
座城池。
紧接着,他又挥师南下,攻克河南郡成臯(今河南巩县)以东的13座县城,所到之处,扫平更始所有的兵
营(皆平之)。
他这样南北一划拉,大大扩展了地盘,收降更始将士10多万人,声威大振,人气迅速窜升。
但是,他本人仍然驻守孟津,并不过分张扬。
李轶为了取信冯异、示好刘秀,就按兵不动。
更始的河南郡太守武勃忍不住站出来,想阻止冯异,他亲自率军1万多人进攻归降冯异的原更始部队和地方
干部。
谁投降,我就教训谁!
冯异当然也不能坐视,亲自率军渡河迎击武勃,双方在士乡(今河南洛阳东)遭遇。
武太守岂是冯将军的对手!
一阵激战,武太守败得一塌糊涂,手下将士光是被割掉脑袋的就占了一半。
在这成堆的脑袋中,就有武太守本人的。
(大破斩勃,获首五千余级。)
这时,李轶仍然坐观,他眼看武太守的部队被冯异砍来砍去,就是按兵不动。
刚才大家也都看到了,冯异之所以北上南下如入无人之境,之所以能干脆利索地从武太守那儿割下5000多
颗脑袋,除了他本人神勇,工作能力太强,还与李轶默契的配合有关。
你说李轶熟视无睹也好,你说他想帮助冯异建功立业也罢,反正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跟冯异相约的
诺言:用自己典型的不作为来支持冯异。
(轶自通书之后,不复与异争锋。)
冯异见李轶投降之心既真诚、又迫切,加之自己扩大势力范围的目的已经初步实现,就把自己跟李轶通信
的事情报告刘秀。
当然,把这事儿老是压着也是不行的,前线将军私自通敌,在任何时候都不是小事儿。
(异见其信效,具以奏闻。)
刘秀接到报告,立即决定除掉李轶!
刘秀之深恶、痛恨李轶,除了因为他是挖坑害大哥的策划者和骨干,还因为近2年前的那场阴谋也差点儿把
自己玩掉,还因为李轶人品之恶劣,已经根本不值得信任了。
刘秀对李轶的厌恶,超出对任何人。
他早就想除掉李轶了,只是没有机会。
现在,机会来了。
但是,刘秀又认为,李轶又是李通的弟弟,假如直接把他干掉,固然一解心头之恨,却会带来至少3个不良
影响:
一是在妹夫李通那儿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二是影响自己的君子形象,一个亲戚,又率部投降了,还有什
么恩怨不能化解?三是让已经、或者打算投诚的人心寒,李轶如此诚心尚且得不到宽恕,至于我们,还说啥呢?
刘秀除李之心已定,选择了一种很节能的方法:借刀杀人。
这种方法既便捷、又节约资源,既具有相当的技术含量,又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刘秀答复冯异,李轶为人狡诈,为人处事往往让人摸不着头绪,不可轻信。
同时,他又故意把李轶写给冯异的信出示给各地、各城池守备的将领,要求大家加强戒备。
(季文多诈,人不能得其要领;今移其书告守、尉当警备者。)
季文就是李轶。
刘秀这样做,就等于把李轶约降的事儿公布于众。
很快,更始的大司马、与李轶共同镇守洛阳的主帅朱鲔知道了这事儿,他十分恼火!
李轶你小子太过分了!
你大逆不道,私通敌人!
你不够哥儿们,这样做也是对我的出卖!
恼怒之余,朱鲔派人刺杀了李轶。
(鲔怒,遂使人刺杀轶。)
李轶作为更始王朝典型的“劣币”,既无政治品格,也无为人的信义,甚至不讲哥儿们之间起码的温情,
下场不好是肯定的。他能把小命儿交给高手解决,已经不错了。
刘秀借朱鲔之手,不仅轻松地把李轶玩儿死,除去心中之痛,而且收到一箭多雕的效果。
在这场高手的对弈中,冯异极端聪明,他深谙人事,准确把握了刘秀、李轶之间,以及他们与其他人之间
的复杂关系,并且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恰到好处地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刘秀极端睿智,他不象一个军人,不象一个王侯,甚至不象一个满怀希望问鼎一哥位子的选手。
他更象一个哲学家!
当然,他象一个有着良好的学风和作风的哲学家,其突出的特征就是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他看透了千百年人类历史演进的秘密,他找到了撬动人们喜怒哀乐的密匙,他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兴衰急
缓的规律,并且能很好地把它们跟自己手里的活儿结合起来。
一个人掌握理论并不可怕,只要他不用;一个人喜欢干活也不可怕,只要他不对这活儿懂得更多,或者说
只要他不能在更高的高度、更深的层次把握这活儿;一个人既掌握理论又喜欢干活也不可怕,只要他不懂得把
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最可怕的是,一个人很有理论水平,又喜欢脚踏实地地干活。而假如他还能够随时随地把满腹经纶跟手里
的活儿结合起来,那就更可怕了!
刘秀就是这样一个人!
一个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的人!
他学富五车、胸怀天下,而又作风扎实、不事虚夸,凡事从手边做起、路从脚下走起。
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把自己深厚的理论素养、远大的奋斗目标与即时即地的所作所为紧密结合起来,不断
创造机会、不断实现目的。
我们前文时常提起的一位伟人也是这样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的人,所以他成就了旷世伟业。
他老人家对刘秀“三最”(学历最高、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的评价,已经众所周知。
从他们俩身上,我们应该得到很多启发。
刘秀对李轶的厌弃超过对更始王朝的任何人,除掉他,告慰大哥、抚平伤痛,以利下一步斗争,是刘秀不
可动摇的目标。
当稍纵即逝的机会到来时,刘秀敏锐地抓住了,不动声色,不费力气,轻松毙敌,又一箭多雕。
这种对机会的准确把握,和对敌手段炉火纯青的运用,是他长期琢磨和实践的结果。
好了,我们还是接着说李轶之死带来的积极影响吧。
朱鲔刺杀李轶之后,洛阳城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更始的将士们人心惶惶,军心离散。不少人觉得早行动
才能早主动,干脆跑出城投降冯异。
(由是城中乖离,多有降者。)
朱鲔见此情形,觉得不能坐困围城、束手待毙。
他分析,目前刘秀北上围剿尤来,河内必然空虚,于是决定进攻河内,一来打主动仗,伺机消灭刘秀,二
来挽回李轶不作为造成的损失。
老朱觉得,赤眉逼人太甚,实在是心腹之患;而刘秀不除,自己则没有一天安稳日子过。
但老朱也知道,刘秀不是好惹的。
去惹一个明知道不好惹的人,老朱自然要认真对待。
他很快作出部署,兵分两路:
一路由讨难将军苏茂、副将贾强率领3万人马,渡巩河(即巩县之北的黄河),攻下温邑(今河南温县西)
,目标是打开取得河内的门户;另一路数万人马由老朱自己亲自率领,攻打平阴(今河南孟津北),以牵制冯
异。
老朱认为自己占据优势兵力,先拿下寇恂、冯异这两个刘秀的得意徒弟应该不成问题。只是他不知,洛阳
将士叛降、长安乱成一团,表面看是军事问题,其实是人心向背。
警报传到河内,寇恂太守早有准备。他立即整军出击迎敌,同时通知各县,发兵温邑,与敌人对打。
他的手下有的担心朱鲔兵力强盛,就劝他说,现在洛阳兵马众多,应该等各县的兵马集合起来才可以动身。
寇恂在关键时刻十分果敢,断然否定这种意见,说:
“温邑是我们河内的屏障,丢了它河内怎么能守住!”
(温,郡之藩蔽,失温则郡不可守。)
于是,他立即下令大军直扑温邑。
第二天,他带领大军正好与冯异派来支援的部队会合。几乎是同时,河内郡各县接到命令派来增援的兵马
也赶到了。
大家问候一下,立即联手抗敌。
再说冯异,知道朱鲔亲自带人找上门来,并不慌乱。
他胸有成竹,首先派一名校尉将军率部紧急支援寇恂,然后才亲自带兵渡河,迎击朱鲔。
在这紧张的战斗时刻,我要忍不住插句话,大家看到这儿,只要看双方将领是怎样处理同事关系的,就差
不多可以知道结局了。
还是说寇恂战温邑吧。
当冯异的援兵和各县的兵马迅速来到时,他十分高兴!这充分说明他老寇人缘好,关键时候同事无私相助
;为官也很成功,关键时候下属召之即来。
当然,他要的绝不仅仅是这么点儿面子,他要率众击退来敌!
这是刘秀交给他的重要任务,他必须、也有信心完成。
同时,他还要建功立业!
对于老寇的谋略与生猛,我想大家并不陌生。
那就看吧!
寇太守深知兵贵神速,迅速下令将士猛烈攻城。将士们精神抖擞,拼命扑向城墙。没能冲在前面的就在
后面助威,擂鼓呐喊:
“刘公(刘秀)的兵马来了!”
苏茂、贾强本来就不是什么人才,始终没见他们有什么像样的表现。现在一见寇恂来势凶猛,他们都懵了!
俗话说的“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现在有例子了。
他们的手下一见这阵势,乱了阵脚,连忙弃城逃跑。
寇太守岂能放手,挥师便追。当然,他的将士不光追,还杀,也就是撵上谁砍谁。
寇太守太生猛!苏茂太熊包!
在寇太守的追杀下,苏茂手下的将士成片地被砍翻倒地,成群地投河被淹死,更多的乖乖投降。苏茂跑得
最快,跑回了洛阳。副将贾强慢了半拍,不知被谁斩了。
(苏茂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