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刘秀君临天下-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两袖清风,不仅自己不贪不占,还经常拿自己的俸禄和所得到的赏赐分发给亲朋故旧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他常说:“我是在同志们和将士们的帮助下,才得到今天的名位,哪能独享其成呢?”

    所以,目前刘秀把寇恂从地方封疆大吏调到自己身边工作,把自己和京畿的安全交给他,体现出对他的高度肯定和信任。

    好了,寇恂拿下高峻之后,刘秀的这一趟西征就基本上是秋风扫落叶了。

    当年10月,刘秀安排抓紧进行西征扫尾。

    随后,来歙、耿弇、盖延等终于拿下落门山,等于是捣毁了隗军最重要的防御据点。

    周宗、行巡等实在走投无路,只好现出隗纯和城池,请求投降。

    王元一见大势已去,连忙逃往成都,投奔公孙述。

    王元知道自己在帮助老隗家对抗刘秀方面所做的工作太多,对刘秀投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儿,只能去找公孙述,成为隗嚣势力唯一漏网的。

    至此,隗嚣割据势力被彻底消灭,后汉社会人生大戏的舞台上再也没有他们的戏份儿。

    为了把这次西征的工作做细、做实,不再出现反复,刘秀又亲自安排了一些措施。

    首先,他把隗嚣势力化整为零,使之不能再形成气候。

    其中,周宗及天水的老隗家宗族被迁徙到洛阳以东,隗纯与行巡等被迁徙到弘农郡一带。当然,对他们的监控措施也是少不了的。

    几年后,隗纯不敢寂寞,想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就带着几十个家人和朋友逃往匈奴,跑到武威时被拿住、处死。

    其次,刘秀安排了对西域一带羌胡等少数民族割据势力的打击。

    这不光是刘秀剿灭隗嚣的辅助动作,同时,这些割据的少数民族的头领企图割地坐大,又在隗嚣抗刘时跟着鼓噪、敲边鼓,经常刘秀部将防守的金城、陇西一带,敲打敲打他们一下也是必需的。

    这个工作主要是来歙、盖延率部完成的,动作十分凶猛,砍人较多,仅被砍对象为首的、和起骨干作用的就有数千人掉了脑袋。

    (大破之,斩首虏数千人。)

    同时,刘秀还采取了大量的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的工作措施。

    他亲自安排开仓放粮、整治治安,很多老百姓得到了许久没有得到的生活条件,一些祸害社会的贪官污吏和痞子坏蛋被惩处,社会秩序由此安定。

    看看差不多了,刘秀才于岁末回到洛阳。
………………………………

正文 163     三十、  剪灭三雄(三)

称帝的程序往往是约定俗成的、刻板的,谁再生猛也很难玩儿出什么花样来,但是,公孙述觉得不搞点儿什

    么名堂不刺激、不引人注意,总想来点儿猛料,让天下人记得、服气。

    本来,在自立蜀王时,他的郡组织部长(功曹)李熊就劝他尽早考虑建立霸业,他听着是很舒服的。

    不久,随着打了一连串胜仗,前来归附、进贡的人越来越多,李熊就进一步劝他干脆称帝,再上丛楼。

    这些也都了无新意,无非是李熊分析一番有利条件,公孙述谦逊一下,李熊再劝,公孙述心里美滋滋、嘴里说

    不好意思,等等。

    其实,他公孙述这几年为了当一哥早就急得百爪挠心!

    大家不妨来看这哥儿俩下面的对话。

    一天,在李熊一阵阿谀奉承、力劝称帝之后,公孙述心里想称帝,嘴里却说:

    “帝王都有天命,我凭什么能够当此大任呢?”

    李部长说:

    “天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老百姓总是选择有才能的人来当领导。大王您以卓越的才干来称帝正位,还有什么

    可怀疑的呢?!”

    李部长说的这些,当然都是公孙述最想听的话。

    但是,当皇帝总的找一下符瑞、征兆之类的,来说明自己既受命于天、又与众不同。

    于是,公孙述半遮半掩地对李部长讲起自己不久前做的一个梦来。

    他说,当时在梦中,有个人说:“八厶子系,十二为期。”

    “我考虑”,公孙述说,“八厶就是公字,子系即孙字,意思就是公孙应该称帝,以十二年为期。”

    醒来后,公孙述把梦中情景讲给自己的老婆听,并说:“这样搞一家伙虽然富贵,就是时间太短了。”

    公孙夫人也是想发达心切,急忙说:“你没听古人说,早晨闻道,晚上死都行,何况我们富贵十二年!”

    (朝闻道,夕死尚可,况十二乎!)

    好了,干吧!

    于是,公孙述很快上演登基大戏。
………………………………

正文 164    公孙记成家王朝有限公司

不知道是心虚、还是想进一步忽悠,抑或兼顾二者,他还对广大干部群众说,这几天蜀王府中有人看到有一条

    龙在岀没,如果在夜里还会闪闪发光,值得大家注意!

    出于更加复杂的考虑,公孙述说,这就是一种祥瑞,是老天爷让我出来执掌天下的!

    他出身前汉干部家庭,自然知道那些向往、和已经当上一哥的人都会用这招儿,为了更有创意,他在自己的手

    掌心儿刻上了3个字:“公孙帝”。

    (述以为符瑞,因刻其掌,文曰“公孙帝”。)

    从古至今,为了得到提拔或者自我提拔想得发疯的干部很多很多,靠弄虚作假来做官的干部也多如牛毛,但像

    公孙述这样,把自己处心积虑追逐的职务刻在手掌的,肯定前无古人、绝无仅有,但愿后无来者、到此为止。

    很快,公孙述的王朝建立起来了,定都成都,起名“成家”,建元“龙兴”。

    因为劝进有功、忽悠有术,李熊被越级提拔,任命为大司徒。

    当然,自己的亲兄弟也必须进领导核心:公孙光为大司马,公孙恢为大司空。

    同时,公孙述还完全按照刘汉的规制和体制,在成都大兴土木,建造宗庙、宫殿等生活办公场所;大肆封官,

    设立了公卿、大夫等文武百官。

    接着,公孙述派几个将军北伐、东征,把包括巴郡、蜀郡在内的整个益州地区都控制了起来,有10多个郡国。

    (于是尽有益州之地。)

    说到这儿,我提请大家注意2个情况。

    一是公孙述称帝之日,刘秀还在河北艰苦地转战,而2个月之后刘秀称帝,乃至于以后10来年的时间,刘秀都

    在忙于东征、北伐、西进,对偏居巴蜀的公孙述一时还顾不上。所以,公孙述利用刘秀太忙,以及益州一带独特的

    地理环境,舒舒服服地做起了割据一方的小皇帝。

    二是公孙述把谱摆得很大,高调儿地开展了一些纯属形式主义的工作,但是,他没有做好作为一个政权必须做

    好的核心业务,那就是确立以人为本、爱惜民生的执政理念,制定并且实施有利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

    的政策措施。

    大家尽管看好了,凡是做不好这种核心业务的政权及其掌权者,要么是心术不正,根本就没有真正考虑老百姓

    的活法儿,要么就是能力欠佳,根本就担当不起理政安邦的重任。

    大家可能还记得,公孙述称帝不久,马援奉隗嚣之命来成都考察,观察他的动静,他摆足了架子、做足了表面

    文章。但老马回去对老隗说起对他的评价是:“井底之蛙。”

    一个企业如果做不好核心业务,就会失去竞争力、就会亏损、就会倒闭,一个王朝也是如此。

    我们现在不妨来看看公孙述的成家王朝是怎样开展业务的。

    不好意思,这个公孙记成家王朝公司开张于乱世,早几年较为平稳,后来老是麻烦不断。

    这并不是因为它没有批准手续,这年头各地王朝类公司遍地都是,都不需要、谁也不敢给它们发批文;也不是

    因为竞争对手太多、太强,人家刘秀的刘记后汉王朝公司就是在竞争中生存、在战斗里成长的;也不是因为它的办

    公条件太差、或者名声不好,巴蜀是天府之国,物产之丰饶是出了名的,该公司成立之初前来入股、打工的络绎不

    绝。

    说到底,该公司开张几年后步入困境,还是因为它核心业务没有做好,主业不突出,整个业务活动太混乱、太低效。

    至于公孙述董事长是怎样摆谱的,我们就不再多说了,反正那是人家的个人爱好,随便挑几笔他公司的业务点评一下吧。

    首先看他的用人。

    公孙董事长的组织路线是彻底的任人唯亲,具体表现为他不仅只信任和任用自己的兄弟子侄,而且还毫不客气地把其他人冷藏、玩儿死。

    公司一开张,他就安排自己的两个弟弟进了核心领导班子,紧接着,他又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封了王。

    至于那些在一线埋头工作的,在前方拼命打仗的,甚至于公认德才兼备、居功甚伟的,对不起,你们先一边儿

    凉快去吧。

    这样一搞,一些干部群众就难免会产生一些情绪,觉得寒心。

    有不少高干自以为跟公孙述关系不错、功劳也不小,就劝说他:

    “现在局势动荡,天下远没有安定,成败还没有定论,不少将士还在舍生忘死地为您效命,您却匆匆忙忙地先

    封自己的儿子为王。这样,不仅表现出您没有顾全大局的胸怀和成就大业的气魄,还会让广大将士寒心呐!”

    公孙述当然对此毫不理会,我行我素。

    这样下来,整个公司里,全部是他公孙家的人说了算,干部们都有怨言。

    (述不听,唯公孙氏得以任事,由此大臣皆怨。)

    从用人上就完全可以看出公孙述一点儿也没有帝王的气概和修养了。

    当然,如果该公司是个一人店、夫妻父子店,或者是个小公司,老板这样搞也坏不到那儿去。但该公司拥有巴

    蜀众多的人口、广袤的土地和数以十计的城池,家大业大,全搞一言堂是不会可持续发展的。

    公孙董事长似乎觉察到了大家的敌意,为了确保家族利益,他事必亲躬,从小事做起,把大大小小的权力都抓

    在自己手里,同时,他还毫不顾及大体,常常为了一点小节、或者故意找点理由,就对手下的干部大开杀戒。

    (述性苛细,察于小事,敢诛杀而不见大体。)

    史上向来都不乏任人唯亲的当权者,但在任人唯亲的同时大肆诛杀同事的,除了王莽,就是公孙述董事长最为

    典型。

    顺便说一下,公孙董事长在组织工作上还像王莽一样,喜欢给一些郡县地方和干部职位改名字,这除了给干部

    群众带来一些不便、制造一些混乱,就只能卖弄一下他的空虚和无能了。

    其次看他的经济工作。

    公孙述董事长在发展生产、改善民生上毫无作为,但在搜刮民脂上很是积极主动。

    他下令,在本公司所辖范围内废除汉朝的铜钱,设立专门机构铸造和发行铁钱。

    在相同的计量范畴里,当然是铜比铁贵重。

    他这样做,一方面企图通过废旧铸新来引导人们忘记汉朝,一方面可以把铜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节约、控制下

    来,另一方面通过松弛银根、贬值货币,变相地把老百姓手里的财富掠到自己控制的“国库”里来。

    但是,他在这方面甚至还没有王莽玩儿高明,王莽的币改多少还给后世留下一些“金错刀”一类的钱币收藏品

    ,他公孙一搞,很快就把货币体系和经济秩序搞瘫了。

    (述废铜钱,置铁官钱,百姓货币不行。)

    这样一来,老百姓苦不堪言,只有先骂娘。

    不久,各地就开始流传一句童谣:“黄牛白腹,五铢当复。”

    王莽以黄色为自己的吉祥颜色,公孙述则崇尚白色,五铢是汉朝货币的代称。这句话显然是说王莽、公孙不是

    正统,天下早晚还是要由刘氏宗室来掌管。

    币改作为一种掌权当局的政策工具,本来是当局在宏观上调控、在微观上搞活国民经济的好帮手,放在王莽、

    公孙述之流的手里,却不幸成了他们祸国殃民、损公肥私、卖弄愚蠢的把戏。

    第三看他的思想文化工作。

    实事求是地说,公孙述董事长早年担任地县级干部时,是很能干、很有政绩、也很有口碑的,广大干部群众称

    赞他,史家也对他有客观评价。

    他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也就是地县级干部的水平能力。如果在太平年代,他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完全可以造

    福一方,甚至于青史留名。

    但是,他野心太大,政治欲望过于强烈,非要自我提拔到远远超出自己实际能力的位置上,他就很难把握自己

    ,他的所有弱点也很快就暴露无遗。

    比如,在思想文化工作上,他也围绕着自己登基当一哥是上天授命的这个主题,开展了很多工作、组织了不少

    活动,但在内容上显得很苍白,在形式上表现得很拙劣,一跟刘秀交锋,立即就稀里哗啦败下阵来。

    举凡秦汉时期的一哥及其候选人,为了说明自己是上天选定的、是受命于天,总要大力吹捧一些谶纬、符命、

    祥瑞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略带思想理论色彩,包含一定的文化内容,多数是明明白白的迷信,但很有市场。对于

    这些东西的学术价值、理论意义,一哥及其候选人们是不大介意的,他们在乎的是这些东西在干部群众中很有市场

    ,也就是很能忽悠人。

    谁想称帝,舆论先行,舆论是头一道工序。公孙述虽然也没能免俗。

    关于他说自己家的院子里有龙出没,以及把“公孙帝”3个字刻在自己手掌心里,我们已经作为一个幽默告诉

    大家了。

    宣布登基之后,他又搬出很多古书来,寻章索句,牵强附会地验算自己称帝的证明题。

    这当然也同样是很搞笑的。

    比如,他援引孔子的《春秋》说,这本书记载鲁国仅12公,而汉从高祖至平帝,就是算上吕后称制也只是12代

    ,充分说明汉朝气数已尽,刘家不能再干了,江山应该轮流坐。

    他还从《录运法》里找到了“废昌帝,立公孙”,从《括地象》里找到了“帝轩辕受命,公孙氏握”一类的句

    子,安排一批读书人反复解释、大力宣传,来证明他公孙家当皇帝是上天赐命的。

    这些东西在今天看来纯属扯淡,但在当时却很能迷惑人。

    因为当时前汉已亡,王莽、王郎等投机分子很是折腾了一把,刘秀立足未稳,虽然不少人出于种种考虑祭起

    “复兴汉室”的旗帜,但总体上,社会意识形态是混乱的,一时还没有哪一种主流思想意识占统治地位。

    也就是说,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这还是一个谁都可以忽悠、可以随便忽悠的时代。

    公孙董事长觉得光在巴蜀一带忽悠是不够的,就多次向中原地区发文件、散传单,把他的上面这些东西兜售出

    去,企图打动更多的人。

    (数移书中国,冀以感动众心。)
………………………………

正文 165    刘秀来函

对此,刘秀听在耳中、看在眼里,心里是十分恼火的。

    只是,他的王朝刚刚开张,业务太繁忙,还顾不得、也暂时没有力量对公孙记成家王朝公司动手。

    不过,公孙董事长越来越不像话,再忙,我也要警告他一下!

    于是,刘秀给公孙董事长写了一封信,劝他别称帝。

    关于这封重要的信,内容是有确凿记载的,对于信中刘秀的态度,史上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说刘秀怕把

    公孙逼急了、惹毛了,态度是温婉的、客气的,还尊称之“公孙皇帝”;二是说刘秀对公孙态度严肃,措辞严厉,

    明确告诫他不要对一哥大位再有想法,趁早死了这份心。

    在确凿记载面前产生这样的分歧,主要是大家关于刘秀对公孙的称呼上有分歧,前者说刘秀称呼公孙为“公孙

    皇帝”,后者说是刘秀本人自称、并且在落款处署名“公孙皇帝”,态度鲜明、含义深远。

    我是赞成后者的。

    这封信的主要内容照录在《后汉书…公孙述传》里,大家谁有兴趣可以翻开看看。

    刘秀在信里说:

    “古书上符命所说的公孙,其实是指汉宣帝,他当年是以皇孙的身份(故称公孙)继承大统的。你把自己手掌

    心里刻的‘公孙帝’3个字当做祥瑞,跟王莽当年的做法差不多,毫无道理,自欺欺人,是不值得效仿的。你目前

    还不是我的乱臣贼子,适逢乱世大家都想当君主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你年事已高,妻子儿女却还弱小,应该早

    早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妥善安排全家人的生活大计,才能免除后顾之忧。天下帝王之位,不是可以硬争取的,更

    不是谁都可以来争取的,希望你三思而行。”

    在信的落款处,刘秀署名“公孙皇帝”。

    就是这个落款,使不少史家误认为刘秀对公孙述董事长称臣,其实,这是刘秀自称,顺其自然地接续信的正文

    ,说是自己将像前汉宣帝那样隔代继承大统。

    我的老爸虽然不是皇帝,但帝王之位是我祖上的,所以我像宣帝那样登基当一哥是天经地义的!

    对于刘秀这封信的严厉警告,公孙述董事长没有答复。当然,他也不好答复。

    (述不答。)

    这就是公孙董事长的思想文化工作,无论在主题上,还是在内容上、形式上,都是零散的、经不起推敲的,刘

    秀称帝后轻轻一击,他的工作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效果了。

    简单说吧,公孙董事长的思想文化工作,整个儿就是忽悠。

    公元32年,刘秀指挥汉军大举讨伐隗嚣时,公孙述派自己的将军李育等率领上万将士搭救老隗。

    出于唇亡齿寒的考虑,公孙述希望老隗抗住刘秀,否则挨打的就是自己了。

    但是,汉军大胜,隗军差一点儿全部覆没。消息传到巴蜀,广大干部群众极为震惊,惶恐不安。

    为了稳定人心,公孙董事长没有强化措施来巩固防御,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而是抓住一个粮食仓库大做文章。

    原来,在成都城外有一个很大的粮仓,还是秦朝遗留下来的,公孙称帝时按照自己的幸运颜色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白帝仓”。

    可能因为太破败,也可能因为农业生产凋敝,这个仓库从王莽时期就没有粮食可以储存了,一直是空空如也。

    公孙董事长是说瞎话的高手,派人传出消息,说是白帝仓里出现很多粮食,就像山丘一般。这是个怪事儿,老百姓口口相传,大家争先恐后跑去看热闹,成都一时间万人空巷。

    (述即诈使人言白帝仓出谷如山陵,百姓空市里往观之。)

    老百姓们看的结果,当然是连呼上当:白帝仓空空的,哪来的粮食?!

    就在这个时候,公孙董事长召开高级干部会议,他问大家:

    “白帝仓能不能凭空出来很多粮食?”

    大家回答:

    “不能!”

    公孙董事长话锋一转,斩钉截铁地说:

    “就是嘛!谣言不能信,说隗嚣失败的谣言也就是这样!”

    (讹言不可信,道隗王破者复如此矣。)

    一听老板这么说,不少干部群众的心才稍稍安定了一些。

    不过,公孙董事长的这种做法是在自欺的基础上欺人的,只能忽悠一时,难以忽悠长久。

    没过多长时间,隗嚣玩儿完,他的将军王元仓惶逃到成都,公孙董事长不得不接受直接面对刘秀的现实。

    第四,也是最后,来看公孙述的军事工作。

    这是公孙记成家王朝公司最大的业务,不好意思,也被公孙董事长做砸了。

    平心而论,公孙董事长还是想努力把这笔业务做好的。他没有抓住、当然也没有做好该公司的核心业务和其它业务,但他看准了军事业务做不好是真的会要命的。

    于是,他除了大肆提拔自己和家人,大肆想方设法搜刮民脂民膏,大肆忽悠老百姓,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军事业务上了。

    应该说,公孙董事长在称帝前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帜出来混的时候,在军事上还是颇有建树的,守土有成,斩获颇丰。

    但是,他的成家王朝公司正式开张以后,这类业务不断遇到麻烦,最后快要做不下去了,这都是因为该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刘秀发展的势头太猛。

    大家来仔细看看吧。

    在公孙述的公司开张之初,刘秀还在河北发展,构不成威胁。所以,公孙董事长很是顺利了一把,在巴蜀一带很快坐大,公司业务爆发式成长。

    但是,到了刘秀称帝、并且逐步剿灭对手的时候,公孙董事长明显感到自己的军事业务推进很慢、很艰难。

    3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