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刘秀君临天下-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儿是公孙述的一处军需仓库,岑彭顺便收缴了粮米几十万石。
这时,已是7月盛夏时节,北线汉军也是节节胜利,但来歙惨遭刺客暗算。
为了加快战争节奏,刘秀亲征,移驾长安,靠前指挥,直接安排各种擒拿公孙述的动作。
在南线,岑彭已经展开对公孙述的近身肉搏了。
在战场对决,岑彭的技术是很全面的。
无论是长途奔袭,还是贴身肉搏;无论是守城防御,还是破城擒敌;无论是陆上攻防,还是水路鏖战;无论是重拳猛腿,还是四两拨千斤,他都拿得起、放得下,史称他是“智勇兼备的大将军”。眼下,他的目标很明确、也很简单:冲上去,拿下公孙述。
眼看岑彭大军势如破竹地杀过来,公孙述不甘于束手就擒,连忙部署近身防御。
他命令延岑、王元与弟弟公孙恢率领主力驻扎在广汉(今四川射洪南)、资中(今四川资阳),侯丹驻扎在黄石(今涪陵东北),大家共同抗击岑彭汉军,互为犄角,互相照应。
这些部队差不多是他公孙记成家王朝公司的家底儿了。既然姓岑的打到家门口了,躲也没处躲,那就搬出家底儿,接招吧!
岑彭的武打技艺非常全面,更为厉害、让对手闻风丧胆的是,他的招数还常常疾缓有致、变化多端,让人摸不着头绪。
现在,面对公孙述的近身防御,岑彭打算忽悠他一下子。
岑彭的这次忽悠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无论是同事、还是同场竞技的对手,都在当时没有立马看透。
根据战场情况,他安排多支疑兵跑来跑去,其实就是故意让敌人看不懂的。
同时,他还命令护军杨翕和将军盖延率部不断地敲打延岑、王元、公孙恢等蜀将,拿出一副随时要大打一场的架势。
而他本人,则悄悄率领精锐将士轻装行军,不声不响地顺江而下回到江州附近,然后立即溯都江而上,出其不意地攻击黄石,大败侯丹。
黄石一破,成都南方门户豁然洞开。
岑彭仍然没有住手,紧接着兵锋西指,率部急行军,日夜兼程,奔袭武阳(今彭山)。
武阳的守军早就对岑彭大军满怀恐惧,现在猝不及防,立即弃城而逃。
所以,岑彭是把武阳守军吓跑的。
轻取武阳之后,岑彭还是不住手,立即派出精锐轻骑兵攻打广都。
广都在今天成都南边,距离成都只有几十华里了!
整个巴蜀地区陷入了巨大的恐慌!
大家看好了,岑彭同志上面的这一系列动作时间短、速度快、幅度大、力度猛,简直是大兵团作战夺城砍人的经典动作!
有史家统计过,在短短几十天时间里,岑彭率部日夜兼程,边打边走,从垫江折腾到武阳,行程达2000余里。
(因晨夜倍道兼行二千余里,径拔武阳。)
他这么一路打来,动作就像暴风骤雨,蜀军将士要么被吓跑了,要么就被砍翻、击溃。
(势若风雨,所至皆奔散。)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他的这些动作,外行看热闹,而内行也看不出门道儿。
起初,公孙述董事长见岑彭从垫江打过来,还组织了一把防御、堵击。
现在,他看岑彭绕开延岑等人,神不知鬼不觉地就飘忽而至,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感到极为吃惊,以杖击地,大声叫道:
“这到底是什么神兵啊!”
(是何神也!)
公孙述对岑彭的神速用兵觉得不能思议,惊慌至极:
转眼之间,成都已是孤城!
看来,正面对抗岑彭是没戏了,那就只有考虑玩儿阴的了。
不过,他公孙玩儿阴的,刘秀的将军们还是坚持来明的。
………………………………
正文 169 臧宫风格
就在岑彭玩儿战争的时候,辅威将军臧宫也没有闲着。
有人说,时势造英雄。
这当然是对的,谁都不能超越他生活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古时候有人学会了杀龙的本领,但找不到工作,这也是必然的,因为现实生活中没有龙可以让他来杀。在今天,也有不少职业和行当在逐渐消失,比如手工弹棉花,因为社会在发展进步,几乎所有跟棉花有关的产品都进入了专业程度很高、分工很精细的工业化生产。
但是,时势在造英雄时并没有内定英雄人选,或者说造英雄时并没有特定的目标,而是给所有人提供了差不多均等的机会和同样的社会环境,关键看谁能抓住机会,在跟别人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有与众不同的表现,影响社会、成就自己。
简单地说吧,谁能体察时势、把握机遇,时势才会造就他,使他在社会人生大戏中,由普通群众成为重要演员、乃至于主要演员。
在刘秀目前执导的社会人生大戏中,在征伐巴蜀、擒拿公孙述这一幕,臧宫同志敏锐地观察形势、准确地把握了机遇,表现十分抢眼。
来,各部门注意了,给臧宫同志一个特写!
臧宫同志曾经作为群众演员跟大家打过照面,大家未必注意到他,现在把聚光灯对准他也是必要的。
臧宫字君翁,颍川郡郏县(今河南郏县)人。他年轻时在家乡担任自然村村长、乡里的治安联防队队员,没有听说他读书、治学的事儿。
(少为县亭长、游徼。)
可以说,如果是太平盛世,臧宫很可能作为一个普通农民、村干部,过着勤劳、安闲、有点面子的生活,直至终老乡里。
但是,他赶上了新莽乱世,生活难以为继,就带着一些朋友加入了绿林军中的下江兵,还弄了个中层军官(校尉)当当,开始了行伍生涯。当舂陵兵跟下江兵合并后,他跟着刘秀干,因为打仗勇敢,得到同事们的一致称赞。
刘秀通过认真观察发现,臧宫这个同志言语不多,为人质朴,但责任心很强,干工作很勤勉,就很器重他,看做自己的亲信。
刘秀到河北发展时带领的少数亲随中,就有臧同志。
在河北那些艰苦卓绝、险象环生的岁月,臧同志被刘秀任命为偏将军,跟着刘秀冲锋陷阵,夺城砍人,屡屡立功。
刘秀登基时,任命臧同志为皇帝办公室主任兼中央警卫团团长。
(光武即位,以为侍中、骑都尉。)
所以,臧宫也是较早追随刘秀、深得刘秀信任的老同志了。同时,能够堪当此任,也充分说明他在战斗里成长,已经在多个方面深得刘秀真传、得到刘秀认可。
后来,刘秀要提拔自己的内弟阴识、阴兴兄弟来负责皇帝办公室的工作,就外放臧宫专任军职,让他率部征讨各方。
刘秀对他的信任是一贯的,早在六、七年前就任命他为辅威将军(公元30年),加封期思侯(公元31年)。
他也没有辜负刘秀的期望,无论是自己单独出差、还是跟同事一道,往往是攻无不克、所过皆平。
不过,由于臧同志是在领导身边搞办公室工作和警卫工作出身,为人低调,不事张扬,攻城拔寨时动作简练、平稳,在刘秀身边如林的武将中,他不是十分引人注意。
今年初,在吴汉、岑彭领衔在南线伐蜀前夕,臧宫率部来到中卢县(今湖北襄阳南),驻扎在骆越人聚集的地方。
骆越人是古越人的一支,从今天的广东、广西一带迁徙而来。
他这是按照刘秀的统一部署,为下一步即将进行的南线伐蜀做准备。
当时,公孙述的部将田戎、任满等已在长江荆门一带跟岑彭对峙多日,蜀军在长江上设置了浮桥、水寨,岑彭屡次出战都不利。
也就是说,刘秀的势力跟公孙述的势力在长江上交手时暂时处于下风。
这样,骆越人人心浮动,就想叛汉归蜀。
这时,臧宫兵力单薄,难以控制局面,情况有点危险。
怎么办?
恰好,正在这个时候,下面基层属县送来几百辆运输车,臧宫见了,计上心头。
一天夜里,他派人锯断城门的门槛(门限),安排这些车辆不断地进出城门,来而复往,络绎不绝。
于是,当天夜里,中庐城里,车辆云集,人马嘈杂,折腾了一夜,直到天亮。
次日,骆越人派来的探子想想昨天夜里车辆过往声不绝于耳,看看城门的门槛也被“轧”坏了,连忙回去报告:汉军大部队来了!
骆越人的首领知道这个情况,不敢再怀贰心,连忙带着牛、酒,来臧宫这儿劳军。
臧宫既给他们面子,也撑自己的场子,就顺势排兵布阵,杀牛摆酒,热情款待他们,互相把酒言欢。
喝!大家都是哥儿们!
于是,骆越人安定下来。
在这里,臧宫随机应变,巧用计谋,锯断城门门槛(门限)来忽悠骆越人,从客观上安定了局面。
他的“城门断限”成为一个故事、一个典故,流传至今。
当然,臧同志的精彩表现并非仅此一例。不久,他又来了个“矫制借兵”,同样表现出他在战场出色的应变能力。
就在日前岑彭长途奔袭,夺城赶路如入无人之境,拿下平曲的时候,公孙述紧急调遣延岑率大部队前往截击。
按照刘秀的部署,岑彭锁定成都为目标,率领轻装的特种部队绕开延岑继续行程,留下臧宫跟延岑纠缠。
这时候,延岑率领的是公孙记成家王朝公司的家底儿——主力部队,在洛水一带布兵,声势浩大。
但是,臧宫同志的情况则非常艰难。
一是队伍整体素质差,他与少数将士带领5万降兵,其中不少投降过来的想跑,所以他要费很大劲儿才能把队伍捏合在一起;
二是供给困难,缺粮缺水缺各种工具,短时间还补给无望;
三是当地郡县及地方势力严重不配合,都想自保,想观察观察蜀汉双方交手的结果再决定支持谁。
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在自然条件极为复杂的情况下,在地方势力质疑的目光中,谁就是带着上百人旅游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何况臧同志是打仗,而且是带着这样一支乱七八糟的队伍来打仗。
臧宫想来想去,觉得这支队伍确实不能干活儿,想带队撤回去吧,既怕延岑的蜀军追杀过来,又怕这支队伍哗变。
臧宫正在左右为难之际,恰好刘秀派一名皇帝办公室工作人员(谒者)来找岑彭公干,随身带来战马700匹,路过这儿。
臧宫急中生智,觉得自己还得忽悠一把,反正为了工作嘛。
主意已定,臧宫当机立断,就假传圣旨,说朝廷派来的兵马就是给自己用的!
臧同志在朝廷工作多年,是皇帝的红人,在中直机关熟人也多,说出这样的话是很可信的。
于是,这些人马立即都跟了他。
当然,忽悠还得继续加码。
臧同志力量充实了,就立即加强了对手下队伍的整编和控制,安排部队高调行军:让部队日夜不停的走动,江的左岸是骑兵,右岸是步兵,护卫着战船浩浩荡荡地沿江推进,还打出很多旗帜,让人爬到周围的山岗上擂鼓呐喊,呼声震天,场面极为壮观。
臧同志的这个杰作史称“矫制借兵”,显然是他的“城门断限”的改进版。
这一招很管用,首先就把蜀将延岑给吓住了。
延岑知道刘秀用兵神速,但不知道臧宫怎么才能够把身边的队伍拢住,更没有想到汉军的“大部队”来得这么快。
他急忙登上一座山顶观看,见状极为惊恐!
还没有等延岑还过神来,臧宫迅速挥军进攻,把蜀军打得稀里哗啦败下阵来。
臧宫的这个动作太凌厉、太凶猛,将士们冲上前去,对蜀军就是狠捶乱拳、刀劈斧砍。
蜀军全无斗志,被砍了脑袋的、落水淹死的达上万人之多,江水为之浑浊。余下的全部投降,仅延岑带着几十人马侥幸逃脱,狂奔向成都。
臧宫不仅收降了大批被打服了的蜀兵,而且还有很多的兵器、马匹、辎重和珍宝。
臧宫取得对延岑的完胜,消息传到洛阳,刘秀十分高兴,立即颁布诏书,给予表扬和奖励。
但是,臧宫打得太顺手,不肯罢休。
他已经打疯了!
他已经收不住手,不!他根本就不想收手!
他命令部队乘胜追击,遇到降者收下、抗者立斩,又迫降十几万人。
大家注意看了,这是一个极为惨烈的、一边倒的战争局面,臧宫率领少数嫡系部队和数万降兵,一路追杀蜀军、缴获城池,就像砍高粱、割稻子一般,所过之处,立即变成一马平川。
他到了平阳(今四川绵竹东南),曾经力劝隗嚣叛汉、目前力挺公孙述抗汉的王元也支持不住,缴械投降。
他又攻克绵竹,攻破涪县(今四川绵阳东),砍了公孙述的弟弟公孙恢。
随即,他马不停蹄,又拿下了繁县(今四川彭县西北)、郫县(今四川郫县)。
平阳、涪县在成都北方偏东、稍远一些,繁县、郫县则在成都西北、更近一些,也就是说,臧宫的大军从成都的东、东北、北、西北、西几个方向打了个遍,离成都越来越近了。
臧宫的上面这些动作迅疾、快捷,一气呵成,既砍人、又夺城,还摧毁公孙述的地方分公司:他所到之处,解散成家地方政权,收缴公孙述的各级干部使用的节杖5副、印绶1800个。
这样,躲在成都的公孙记成家王朝公司董事长公孙述的日子就很难过了。
………………………………
正文 170 阴招
在北线,汉军虽然因为主帅来歙被暗算进军速度有所减缓,但在南线,岑彭、臧宫势如破竹的凌厉动作终于很快使成都成为孤城。
公孙述董事长相当地郁闷。
正在这时,刘秀来信劝降他。
正在长安部署伐蜀的刘秀对自己的几位徒弟近期的表现很满意,觉得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公孙述已经山穷水尽了,就想劝公孙述放弃抵抗,尽量避免更大的伤亡。
公孙述先生你还是投降吧,打你本来不是我的本意,但你要是继续割据称帝,我是绝不允许的!
于是,刘秀致信公孙述,耐心地分析利弊得失,要求他顾大局、识大体,向朝廷投降,朝廷一定保证他的安全,不会加害他。
(帝乃与述书,陈言祸福,以明丹青之信。)
公孙述看完信,很是叹息了一番,就找来自己的心腹太常常少、光禄勋张隆商量对策。
他这时身边已经是一片劝降的声音,再找其他的、更多的干部来商量,已经没有什么意思了。
谁知,常少、张隆看了刘秀的信,也是坚决要求公孙董事长投降!
但是,公孙董事长还是决定一根筋硬到底、一条道走到黑,坚决不投降。
他固执地说:
“兴亡本来是命中注定的,难道还有投降的天子吗?!”
董事长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常少、张隆也就不敢再说什么。
但他们哥儿俩觉得这样搞下去确实不行,在刘秀的打击和重压下,本公司破产是铁定的,公司高层的玩儿完也是肯定的。
怎么办?
在万般愁苦和忧虑之下,这哥儿俩竟然不久就抑郁而死。
(少、隆不敢再言,自思危在旦夕,相率忧死。)
刘秀见公孙述不识抬举,同时也觉得他的戏份儿也快唱完了,就起驾回了洛阳,走前给徒弟们留下话:
你们抓紧时间打吧,直到公孙述服气。
可是,就在臧宫同志率部在战场秀技时,汉军南线主帅已经异人:公元35年10月,吴汉代替了岑彭。
原来,公孙述见北线自己的大将环安暗杀来歙得手,觉得最后关头还是要垂死挣扎,关键时候还是搞阴谋方便,就想在南线也这么干。
他把目标锁定在南线汉军主帅岑彭身上。
公元35年10月,臧宫一路奔袭,收降了王元,仍不住手,而岑彭也已经拿下武阳,兵锋直指百里之外的成都。
这让公孙述极其恐惧。
岑彭率大军进入武阳,把自己的帅营驻扎在了一个奇怪的地方:彭亡聚。
起初,天已经黑了,岑彭命令安营,并不知道帅营所在的地名。
待住下来以后,他听到侦查人员报告,才知道这个名字。
他听到心里很不痛快,觉得这个地名明显不吉利,就打算搬到别的地方:大军横扫千里,为什么非要住这儿?
这时候,正赶上天色已晚,他还没有来得及动身,手下报告说有降兵求见。
他连忙命令安排接见。
公孙述知道岑彭率领大军每到一处,往往亲切接见当地德高望重之士,慰问和安顿投降而来的将士,觉得要暗算他,就只有从这方面来找缝子、瞅机会了。
于是,他派了一名刺客,假装成降兵直接求见岑彭。
得到岑彭的接见,刺客说,自己本来是公孙述的亲随,经常受到污辱,一直想离开,现在机会来了。不久前,自己还挨了一顿鞭打,实在忍受不下去了,希望将军接纳。
岑彭信以为真,就把该刺客收到自己的帐下。
天色晚了,干脆大家先休息吧,包括这个同志的工作安排,明天再说吧。
当天夜里,该刺客成功地刺杀了岑彭。
岑彭亡于彭亡聚充满了神秘和传奇色彩,到底是上天的安排?是命运使然?还是纯属巧合?
多少年来,人们对此议论纷纷、唏嘘不已。
岑彭将军作为史上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守城固若金汤,攻伐横扫千里,治军铁板一块,理政深得民心,值得我们永远敬仰、不断研究。
但他亡于小人之手,实在让人无限遗憾。
我们认为,公孙述之所以得手,完全在于岑将军疏于防范。
跟来歙将军一样,岑将军也是一个光明磊落、心底坦荡的人,平时不怎么喜欢搞阴谋诡计。同时,他每到一处,跟老百姓、跟投诚过来的将士近距离接触,问寒问暖,也完全是工作需要。
这里,对于他的过世,我们宁愿首先认为他是奋不顾身地工作,毫不虑及个人安危,其次才认为他本人及身边工作人员疏于防范,保卫工作出现失误。
岑彭将军史称“智勇兼备”的大将军,为刘秀后汉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奉献了“丰功伟绩”。
我们深深地佩服他,同时也为他在拿下成都指日可待的时候,轻易地死于小人之手感到无限惋惜。
但是,刘秀伐蜀的胜利基础,主要是他奠定的。这个基础很牢固,并没有因为岑彭被害而动摇。
这儿,刘秀对于伐蜀南线汉军早就做出了深谋远虑的、非常妥当的部署:就是双元帅制。
这种部署具体说就是,吴汉以帝国军事首脑、大司马的身份,岑彭以征南大将军的身份,共同领衔;先由岑彭率主力冲锋陷阵,吴汉殿后,协调各方,做坚强的后盾;万一岑彭遭遇不测,吴汉立即顶上,工作一点儿不会断档。
同时要说明的是,岑彭被害与刘秀安排人接任之间有个时间差,在这一小段时间里,岑彭的副将率部略作后退,直到吴汉赶来接管,全部人马丝毫不乱,足见岑彭平时治军之严谨。
同样遗憾的是,多年割据越隽郡(治邛都,今四川西昌)、自称邛谷王的任贵,听说岑彭的威名,派使者从千里之外赶来向岑彭投降,而使者赶到,岑彭已亡。
任贵先生早先是割据称雄一方,公孙述的公孙记成家王朝公司开业后,他押上全部资产入股。
现在,在岑彭根本没有打他的时候,他急急忙忙要求投降,显然是对该公司和公孙述董事长的完全失望。
刘秀厚葬了岑彭,把任贵使者进贡的礼品和朝廷的奖励一并赐给了岑彭的家属,并且亲自安排给岑彭确定谥号为“壮侯”。
巴蜀一带的老百姓非常爱戴岑彭,在武阳专门为他立了庙,每年都要祭祀他。
岑彭死后,他的儿子岑遵继承了他的爵位。
刘秀老是念念不忘岑彭,2年后(公元37年),又册封岑彭的弟弟岑淮为谷阳侯。
公孙述在南、北线军事失利,却在耍阴招儿上得了手,但这也根本不能改变他行将灭亡的命运。因为,失去来歙、岑彭两员爱将,刘秀要灭他的决心更大、徒弟们收拾他的动作更狠。
刘秀在安葬岑彭的同时,命令吴汉立即加大攻伐力度。
………………………………
正文 171 吴汉绝杀(一)
吴汉得令,马上率3万人马溯江而上,去接管岑彭原来所率主力。
在北线,主帅马成带领部队很快走出了来歙被害的阴影,不断地攻城略地,向成都推进。而南线的臧宫、吴汉更是迅速地把刀锋刺向公孙述。
公孙述还想挣扎,赶紧派人阻挡扑面而来利刃:魏党、公孙永,你们哥儿俩赶紧给我顶住!
在鱼涪津(今四川乐山北),蜀、汉两军遭遇,魏党、公孙永一触即溃,吴汉轻松地拿了这哥儿俩,也不休息,随即包围了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