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刘秀君临天下-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带着前呼后拥的随从们来到东北门时,大门早已关闭。
随从叫喊,要郅恽赶紧开门,让皇上快点回家休息。
但是,郅老师就是不开门。
(帝尝出猎,车驾夜还,恽拒关不开。)
那么,这就很搞笑了。
一个看门的基层干部,因为皇上出去玩儿回来晚了,关着门不让皇上回家休息,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事儿。
如果确有其事,可能往往会有这么几种情况:
一是这个干部想谋反,反正就要撕破脸打了,我就是不让你他妈的进,爱怎么着怎么着吧!
二是这个干部脑子进水了,思维不正常,而思维不正常的人什么事儿都能干出来。
三是这个干部并没有认出来皇上,怕出事儿才不开门。
四是这个干部实在太有棱角、太生猛,舍得一身剐,也不怕得罪皇上。
第五,不,绝没有第五种可能了!
事情的发展正像我们推测的,郅老师从来没有谋反的心思,脑子也没有进水。
刘秀为了让郅恽看看清楚确实是自己,又急等着回家,就亲自带着随从来到城门跟前,让郅恽就着火光看个仔细,然后马上开门。
皇上如果亲自命令一个人开门,就跟下诏书一样有权威,同时,也说明皇上生气了。
谁知,看了一会,郅老师却在城头说:
“火光闪烁,离得远,看不清楚,不能随便开门。”
(恽曰:“火明辽远。”遂不受诏。)
刘秀无可奈何,只好带着大队人马绕到东中门进了城。
(帝乃回从东中门入。)
刘秀心里十分窝火!
一个半夜回家被拒之门外的人,绝不会有好心情,何况他是皇帝。
第二天,刘秀正要找郅恽的茬儿,还没有所动作,郅老师的上书却先到了。
在奏章里,郅老师诚恳地说:
“过去周文王从来不敢沉湎于游猎,只把老百姓的冷暖挂在心上。现在,陛下跑到深山老林去打猎,夜以继日,这样下去,江山社稷如何是好?再说,徒手打虎、趟水过河这都是很危险的事情,小臣心里十分担忧,也希望陛下三思后行啊!”
刘秀毕竟是一代明君,看了奏章,觉得郅恽说的完全在理。
于是,刘秀公开表扬郅老师坚持原则、遵守制度,赐布100匹;同时,宣布将那个看守东中门的干部降职处理。
(书奏,赐布百匹,贬东中门侯为参封尉。)
这时候,太子是刘彊。
刘秀觉得,让郅恽这样的干部去看守城门,肯定是用错了地方。
很快,他下达人事安排,让郅恽担任皇太子专职教师,并在殿中侍讲。
郅恽给皇帝爷儿俩当老师,是尽心尽力的,但也是不太安分的。
按照常理,一个文人干到这个位置,已经是极大的成功。他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肚子里的墨汁往外倒就行了。
不过这只是常理,而郅老师常常是不怎么遵守常理的。
在几乎所有的人都对刘秀老婆孩子之间的恩怨纠葛讳莫如深的时候,他想插嘴这事儿。
刘秀打算对郭圣通废后,朝廷内外没有谁出来说话,唯独郅老师有话要说。
他也知道刘秀是个深思熟虑、言行必果的人,想左右刘秀是很困难的,就上奏说,臣知道陛下夫妇之间情深意笃,父子之间尚且难以插话,事已至此,臣也不敢多言。只希望
陛下慎重考虑,以免天下人乱说,不利国家社稷。
刘秀对郅老师的话竟然能听进去,对他的说:
“郅恽有自知之明,也能了解朕的心思,知道朕必然不会举措失策而损害天下。”
(恽善恕己量主,知我必不有所左右而轻天下。)
所以,刘秀在废了郭圣通之后,并没有把她打入冷宫。
刘秀这么做当然并不完全是听了郅老师的话,但显然,他的话也合乎刘秀的心思。
老妈被废,刘彊非常焦虑、恐惧,不知道老爸下一步要干什么。
他知道,老爸迟早要动自己,但怎么动、什么时候动,还搞不清楚。
这个时候,郅老师觉得自己应该说话。
他对刘彊同学说:
“殿下老是在这个吉凶未卜的位子上,既不能陪伴母亲、恪尽孝道,自己也面临危险、很不安全。过去,无论明君还是贤臣,只要有合适的台阶和理由,都会给自己的孝子方
便的。《春秋》上说,母以子贵。殿下可以通过朝臣和兄弟们向皇上表明引咎辞退、奉养母亲的心愿。”
郅老师的态度很明确:太子之位迟早要易手,与其等你老爸来拿,搞得你灰溜溜的,不如自己主动交出去,落得个态度好、有姿态,免得自找难看。
刘彊想想有道理,便通过不同的人、不同的方式,向老爸表示辞让太子的意思。
其实,郅老师是绝顶的聪明,他这样在刘秀、郭圣通、刘彊之间和稀泥,既最大程度地保卫了郭圣通母子的利益,又迎合了刘秀想柔和、自然地处理家庭矛盾、调整家庭关系
的心理。
所以,他得到刘秀、刘彊爷儿俩的称许。
(太子从之,帝竟听许。)
我们费了这么多口舌隆重推介郅恽老师,目的除了推介这么一位很有个性的社会人生大戏的演员、一个文人中的猛人,还在于向大家阐明,在废后、易太子这么重大的事情上,刘秀的文臣武将、亲朋好友集体失声,事情是如此复杂、微妙,以至于唯有郅老师这样很“另类”的人,才出来说话。
鉴于这是家事中的国事、国事中的家事、所有事中的大事,刘秀处理起来也是十二分慎重的,简单地说,基本特点就是:
一是目的明确,更好地抑制外戚,彰显皇权。
在皇位坐稳之后,刘秀采取了一系列维护皇权的政策措施。比如,对待朝廷高级干部,就是退功臣、进文吏等等;对待外戚,基本上就是给足好处,但谁露头就打谁。
二是措施慎重,行动起来有理有据,严谨妥当。
这不,在处置刘彊娘儿俩的时候,刘秀反复思考了很长时间,动手时也列举了充足的理由。
三是风格儒雅,对当事人高高拿起、又轻轻放下。
刘秀的目的显然并不是找刘彊娘儿俩的难看,而是为了抑制外戚、强化皇权。为了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继承人,给这娘儿俩换换位置不过是个手段,所以,他在善后时也给足了这娘儿俩面子,我们马上就说这个问题。
四是结果可控,避免了过去常见的朝廷、后宫因重要人事变动,随之而来的恶斗、缠斗、清洗和腥风血雨。
郭去阴来,刘秀在政治上经济上及时给郭家和刘彊可观的补偿,保持了前廷、后宫的政治生态平衡。
总之,刘秀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是平稳的、得体的、和顺的。
虽然内心十分痛苦,刘彊还是很识时务、又不得不识时务。
他交出太子之位后,仍然处处小心、事事谦让,丝毫没有表现出对老爸和弟弟刘庄的不满。
这一来,刘秀觉得对自己的这个大儿子也怪对不住的:
首先,“太子”不光是皇帝的儿子,还是储君,其废立关系国家稳定和民心所向,一般来说,没有特殊原因,比如太子本人犯下滔天大罪,轻易是不能乱动的。所以,我们欣赏历史时可以看到,有时候一个傻瓜当了太子、甚至继位当了皇帝,也往往出于上述原因。
现在,刘彊并没有明显的过错,把他拿下,理由多少有点儿牵强。
其次,刘彊事前主动辞位、事后低调谦让,表现出相当的风格和风度,也让刘秀的工作很好做。
刘秀觉得,是应该好好对待这个老大。
于是,刘秀下诏,让刘彊以东海王之尊,兼食鲁郡,使他的封邑达到29个县之大。
同时,为了标明刘彊这个王爷比其他的王爷要特殊一些、光彩一些,刘秀还专门赐予他虎贲旄头、殿前钟虡等仪仗用品,为他配备专车。
(帝以彊废不以过,去就有礼,故优以大封,兼食鲁郡,合二十九县。赐虎贲旄头,宫殿设钟虡之悬,拟于乘舆。)
无论老爸怎么示爱,刘彊还是很清楚自己的位置和处境。
在离开京城、去自己的封地之前,他还通过多种方式,或者向刘秀直接上书,或者向刘庄表白,要求把东海让还刘庄。
刘庄当然不会收的——普天之下,都是老爸的,将来也是我的,急什么呢?!
刘秀也不答应。
但是,刘秀对刘彊的做法非常满意:彊儿有素质啊!
同时,刘秀还把他的奏章拿给朝廷的高级干部们传阅,公开给予表扬。
(彊临之国,数上书让还东海,又因皇太子固辞。帝不许,深嘉叹之,以彊章宣示公卿。)
………………………………
139、 善待和敲打
对于郭圣通,刘秀也做了很好的安排。
公元41年10月,刘秀在废后的同时做出了多项人事安排。
比如,他不是把郭圣通废为庶人,而是把她贬为“中山王太后”,加封二儿子刘辅为中山王。
实际上,刘秀这是安排老二刘辅来给郭圣通养老。
中山国治今河北定县,是富足之地。刘秀还把常山郡(治今河北元氏西北)划给它,作为她们娘儿俩的食邑,已经够可以的了。
(十七年,遂废为中山王太后,进后中子右翊公辅为中山王,以常山郡益中山国。)
在安顿好郭圣通之后,刘秀还从多方面厚待郭家,以求与恩宠阴丽华家族找个平衡。
那么,皇帝怎么对待人才算厚待?
曰:给位子、给银子、给面子。
那就好好地封赏郭家的男丁吧!
刘秀的首任岳父、郭圣通的老爸郭昌过世得早,已经无法享受女儿带来的荣华富贵了。
于是,刘秀封赏郭圣通的弟弟郭况。
郭况早年就被封为绵蛮侯了,现在,刘秀扩大了对他的封赏,加封他为阳安侯,增加封地。
(徙封况大国,为阳安侯。)
没过几年,刘秀又提拔他担任朝廷礼宾大臣(大鸿胪)。
郭竟、郭匡是郭圣通的堂兄弟,这一阵子也大走“官运”。
郭竟曾因军功被任命为朝廷特种兵总队长(骑都尉),现在,刘秀封他为新郪侯,提任东海相。
郭匡则被封为发干侯,官至朝廷资政(太中大夫)。
郭圣通还有一个叔叔叫郭梁,过世早,也没有儿子。
没有关系,这不影响他家跟着沾光。
郭梁有个女婿叫陈茂,是南阳人,被封为南蛮侯。
一门多侯,这在哪个朝代都是望族。
刘秀在给郭家发帽子的同时,还大把大把地发银子。
由于老爸早逝,弟弟郭况就是郭圣通娘家人的代表了。
刘秀虽然自己生活十分节俭,可在物质上对郭况却毫不吝啬,经常大把大把地赏赐他金银绸缎,以至于没过几年,郭家就富得流油,在京城被称为“金穴”。
(赏赐金钱缣帛,丰盛莫比,京师号况家为金穴。)
当然,刘秀给了位子、银子,面子更是少不了的。
他经常带着朝廷领导班子成员、亲朋故旧和其他高级干部,到郭况家吃饭喝酒。
无论在哪个朝代,帝国一哥老是到家里来喝酒,主人肯定荣耀无比。
要是一哥还带着领导班子来,那就更不要说了。
(帝数幸其第,会公卿诸侯亲家宴饮。)
几年后,郭圣通的老妈逝世,刘秀安排得极为隆重。
他不仅亲自参加葬礼,还参加送葬的全过程,并要求朝廷领导班子都来参加。
这还不够,他郑重地派出专门使者,把郭昌的灵柩迎来,让老两口合葬。
同时,他追赠郭昌为阳安侯,谥节侯。
(后母郭主薨,帝亲临哀送葬,百官大会,遣使者迎昌丧柩,与主合葬,追赠昌阳安侯印绶,谥曰思侯。)
大家注意,刘秀对这个老丈人的追封,是费了一番脑筋的。
刘秀在从郭圣通那儿拿去皇后位子的时候,加封她的弟弟、也是郭昌的儿子郭况为阳安侯,这是公元41年的事儿。
追赠郭昌是在公元50年,也就是在加封郭况9年之后。
这样,刘秀把阳安侯的爵位先拿给儿子、后来又以追赠的形式给老子,实际上绕了个大弯子,不仅完成了对老郭家爷儿俩的册封,而且通过对并无尺寸之功的老郭谥以“思侯
”,也给足了郭家面子。
这些都发生在刘秀登基多年之后,过程长达9年,反应了刘秀的复杂心情。
总而言之,刘秀在把皇后之位从郭圣通那儿拿给阴丽华以后,对阴家的万千宠爱自不必说,对郭家也是厚待有加,力求平衡。
(礼待阴、郭,每事必均。)
不好意思,话说到这儿,我还想提醒大家注意,刘秀在对待阴、郭两家时虽然力求“每事必均”,但事实上差距还是很大的。
只是这种巨大的差距,才真正表现出刘秀到底对阴、郭两家谁更好,才最能体现出刘秀的战略意图。
这种巨大的差距源自刘秀,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
其一,刘秀从易后时开始剥夺郭家的权力,而一直试图把帝国的核心权力交给阴家兄弟。
大家不妨看看,刘秀在“毫不吝啬”地给郭家兄弟爵位的时候,实际上对他们明升暗降。
郭况早年就在朝廷听差(黄门侍郎),年纪轻轻的就封了侯。后来,他也一度掌管了一点儿兵权(城门校尉)。
但刘秀一再提升他的地位、加大他的封地的同时,把实权逐步从他手里拿走。后来,干脆让他在朝廷干迎来送往的工作(大鸿胪)。
郭圣通的堂兄弟郭竟本来是朝廷特种兵总队长(骑都尉),易后以后,刘给他封个爵位(新郪侯),调他当东海相去了。
郭竟的弟弟郭匡虽然也被封了侯(发干侯),但职务是朝廷资政(太中大夫)。
而对于阴家哥儿们,刘秀过去极端信任,现在的信任也是有增无减。
关于这一点,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大家只要比较一下,看阴家哥儿几个的职务在阴丽华称入主后宫前后,是如何不断提高的、实权是如何不断增强的,自然会有结论。
这里,还有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情节是,阴丽华称后、刘阳当太子之后,刘秀任命阴识、阴兴哥儿俩分别担任京城公安局长(执金吾)和皇宫警卫队长(卫尉)的职务,同时
,还让他们辅导教育太子。
有一年,刘秀病重,阴丽华直接任命阴兴为皇帝办公室主任(侍中),接受托孤。
(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
这充分说明,在阴丽华称后不久,在刘秀的信赖和支持下,阴家兄妹姐弟几个,完全可以控制帝国的时局和未来!
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啊!
其二,刘秀把郭圣通安排给他们的二儿子刘辅奉养,同时也把刘辅敲打得服服帖帖,而他精心培养阴丽华的儿子,早早奠定了刘庄、刘苍兄弟长期掌控帝国的基础。
前太子刘彊还是很有才学、很有抱负的,但他不是刘秀心目中的接班人,这我们刚才都说了。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决不能在退位后的郭圣通周围形成新的权力中心。
刘辅平庸,还胆小,如果稍加收拾,是给他老妈养老的最佳人选。
刘辅起初(公元41年)被封为中山王,后来(公元44年)又被封为沛王,但他一直没有到自己的封地去。
这个时候,国家法度松弛,上上下下的办事规矩也不是太严格。
不光刘辅,他的不少被封王侯的兄弟、叔伯们也都不想离开京城繁华处,没有去自己的封地。
大家逗留在洛阳,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扩大影响,争相呼朋引类,结交宾客。
这就鱼龙混杂了。
王侯将相们需要走狗,一些所谓的才子达人、闲杂人员需要攀龙附凤,大家沆瀣一气,吃吃喝喝、拉拉扯扯,今天议论一下朝政,明天打个抱不平,搞得洛阳大动荡没有、小
冲突不断。
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始帝刘玄的儿子刘鲤为报父仇杀人案发,牵扯到了刘辅。
刘鲤是刘玄的小儿子,没见有什么德才,但肯定是个小人。
当年刘玄死后,他兄弟3人在老妈带领下到洛阳投靠刘秀,刘秀出于复杂的政治考虑给他们哥儿仨都封了侯,刘鲤本人搞了个寿乡侯。
刘鲤知道眼下是刘秀的天下,就拼命巴结刘辅,成了刘辅的门下客。
刘鲤本性上就是寄生虫出身,食禄不思报国,先报父仇。
但是,他搞错了对象:他认为是刘盆子害死自己老爸的,通过刘辅雇用了一个刺客,杀死了刘盆子的哥哥刘恭。
这是一起严重的刑事案件。
其实,刘恭是他老爸的恩人。
当年,刘玄被赤眉军追杀,投降了还差点儿被砍,惶惶如丧家之犬,十二分的狼狈。
是刘恭,冒着生命危险以自刎相逼,向樊崇等赤眉高干苦苦哀求,刘玄才保住了一条小命。
不久,张卬、谢禄暗害刘玄,还是刘恭连夜收尸、安排了后事。
杀刘恭,刘鲤其实是在恩将仇报。
刘鲤犯案,自然得到了惩处。
刘秀也被极大地震动了:必须严肃纲纪。
刘秀立即实行一系列措施严厉打击触犯国家法律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也决定杀猴儆鸡:把沛王刘辅打入天牢。
刘辅在大狱了蹲了3天才被放出来。
(寿光侯刘鲤,更始子也,得幸于辅。鲤怨刘盆子害其父,因辅结客,报杀盆子兄故式侯恭,辅坐系诏狱。三日乃得出。)
侯爷相互残杀,王爷从中援手,这怎么说也是巨大的政治丑闻。
刘秀把老二刘辅抓起来,既显示了他打黑除恶的决心,也等于劈头盖脸地给了老二几板子。
虽然仅仅3天,但作为皇子、王爷,当事人威信扫地、颜面尽失是足够的了。
从大狱里出来,刘辅内心深处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痛苦地感觉到:天下是老爸的,未必就是自己的。自己无德无才,现在又没有老妈的强硬支撑,要想保全自己,只有谨言慎行,处处让老爸放心。
刘秀这次对老二的敲打起到了长期的作用。
不久,刘辅回到了自己的封国,严格约束身边的工作人员,埋头读书,敬养老妈,再也不参与政治活动。
除了刘彊、刘辅,郭圣通5个儿子中的其他3个都不太有出息。
也难怪,老大刘彊都让老爸废了,咱还有什么放不下?
所以,他们哥儿几个大多走起了自暴自弃、奢侈享乐的路线。
由于时间关系,对于他们的那些丑事儿,我们以后有闲功夫时再说。
阴丽华也为刘秀生了5个儿子,除了刘庄之外,刘京是老幺,性格谦恭孝顺,爱好学习,得到老爸刘秀和哥哥刘庄的极度宠爱。
不过,他出身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注定一生荣华,但也很难有什么作为。
临淮怀公刘衡不幸,未及当王就过世了。
广陵思王刘荆倒是“有才能而喜文法”,但他性格尖刻、阴狠,喜欢冒险。
更加遗憾的是,他对老爸让刘庄当储君十分不满,一直想自己当一哥。
刘秀在世时,他当然毫无机会,只是自己在脑子里想想罢了。
刘秀刚过世,尸骨未寒,他立即着手抢权,后来还联手许美人的儿子刘英谋反,最后走上了不归路。
很值得一提的是,阴丽华的又一个优秀的儿子、东平宪王刘苍。
刘苍是刘秀的第6个儿子,跟老四刘庄感情极为亲密。
他从小就酷爱学习,才思敏捷。成年后,他长得身材伟岸,须发飘逸,仪表堂堂。
(苍少好经书,雅有智思,为人美须髯,腰带八围。)
可以说,刘苍德才兼备,秀外慧中,是个典型的才子加帅哥。
由于德才出众,刘苍深得刘秀的喜爱,是刘秀除刘庄以外的又一个重点培养对象。
后来,刘秀过世、刘庄登基,他官至骠骑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掌控军政大权,长期协助刘庄执政。
关于刘苍的政绩,我们将来还要细说,这儿想告诉大家的是,刘秀早早就有意培养他,有意安排他准备当好老四的助手,为了自己百年之后刘家江山的稳固打下基础。
好了,话说到这儿,我们以刘秀的老婆孩子为重点,简单介绍了一下他的家务事儿,权当请大家来刘秀家的客厅小憩、茶叙。
而之所以说是“简单”、“小憩”,一来刘秀家人丁兴旺、故事太多,我们说的仅仅是他家庭部分成员、在他登基早期的抢眼的表现,更多的以后再说;二来大家一直跟着刘
秀在外面漂泊、看他东征西伐,有点累了,是暂时来他家客厅歇歇脚的;三是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