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刘秀君临天下-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就回河西!
窦融走了赵萌的门路,向更始辞去巨鹿郡太守,获任张掖属国都尉。
窦融非常高兴,立即带着全家西去上任。
张掖属国在凉州虽然不是很大的、人口也不是很多的,但他也很满意。
世道太乱,一切都没头绪、说不准,所谓官位,对不少人不过是个名号,许多太守、县长实际也只能控制一个城池;但对于有些人,比如我窦融,官位也只是一个平台,一个可进可退的平台。
平台而已,当然不是目的地,而是跳板和机会。
瞧,放眼望去,社会人生大戏的舞台上,故事情节曲折,演员表演精彩,实在让人技痒啊!
窦融一到河西上任,立即大展拳脚。
他一上来就结交地方豪强,安抚百姓,对羌族等少数民族也采取友好政策,很快赢得了河西地区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这个时候,包括酒泉郡(治今甘肃酒泉)太守梁统在内的好几个郡的负责人,以及郡中的豪杰、才俊,都跟窦融接下了深厚的友情、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请大家注意梁统,他虽然出场不多,但身份特殊,后来跟刘秀做了儿女亲家。
不久,更始王朝破产了。
一天,窦融和梁统召集其它几个郡的负责人开会,商量对策。
到会的除窦融本人外,有:2个郡的主要负责人,即酒泉太守梁统、金城太守库钧,3个郡的军警首脑,即酒泉郡都尉竺曾、张掖郡都尉史苞、敦煌郡都尉辛彤。
在会上,大家谈得非常投机,反正都是哥儿们,什么话都可以说、什么事儿都可以商量。
窦融说,现在天下动荡,我们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转眼之间,河西这5个郡就会跟中原隔绝,孤立于羌胡等少数民族之中。我们如果不同心协力,就无法自保,如果大家权力平等,就会群龙无首。我们应该共同推举一个人出来,担任大将军,主持5郡大局,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决定我们的行动。
大家一致赞同。
但是,大家都是哥儿们,对于谁来当这个大将军,都不好意思,就互相推让。
客气了一番,大家一致推举窦融。
窦融兄弟,你老窦家世代在河西为官,人脉丰厚,威信很高,广大干部群众都信任你、敬仰你,就是你吧!
窦融也没作太多的客气,接受了。
对于这次极为特殊的政治会议,《后汉书》是这样记载的:
“议既定,而各谦让,咸以融世任河西为吏,人所敬向,乃推融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
由于武威太守马期和张掖太守任仲没有参加会议,平时这俩人也不太合群,会后,窦融哥儿几个就共同写了封信,书面告诉俩人会议的决定。
马期、任仲知道自己玩儿不过窦融哥儿几个,立即交出太守的印绶,跑了:好的好的,我们走了,不耽误大家工作了!
窦融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迅速建立起自己主导的政治体系,任命这5位哥儿们分别为5个郡的太守。
其中,改任一位,梁统改任武威太守,武威的同志没来开会,我们这是收复这个郡,老梁你去吧;留任一位,即金城太守库钧;另外3位哥儿们在本郡就地提拔,即竺曾为酒泉太守、史苞为张掖太守、辛彤为敦煌太守。
至于窦融本人,仍然担任张掖属国都尉,直接掌管上万特种兵,新建立一套工作班子,在自己的领导下,负责对5郡工作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融居属国,领都尉职如故,置从事监察五郡。)
这样,窦融没有动武、没有让人流血,就控制了张掖属国和上述5个郡。
必须说明的是,窦融实在是玩儿政治的高手!
至于他过去是怎么样攀龙附凤、步步高升的,我们暂且不说,单说这次从思想上、组织上建立起控制河西诸郡国的政治框架,就足见他的政治抱负、政治魄力和政治手腕儿。
本来,窦融任职的张掖属国跟张掖郡、酒泉郡一样,是凉州12个郡国之一,他所担任的属国都尉,负责辖区内军警事务和招降蛮夷,相当于地厅级副职。
但是,他召集另外5个郡的负责人开会,已经是在行使正省级干部凉州牧的职权。
他主持任免的上述几个郡的太守、都尉职务,都是朝廷命官,他提拔自己的几个哥儿们,书面气走、吓走马期、任仲,又是在干皇帝的活儿。
不过,反正更始完了,竞争一哥的各位候选人刚刚进入决赛,新的王朝还没有正式开张,中央权力处于真空,谁想干啥就干啥。
况且,这是一个拳头说了算、脸皮薄吃不着的年代。
别人玩儿军事,窦融玩儿政治;别人动刀动枪,窦融动脑子动嘴皮儿。
一样的达到目的,他老窦要比别人来的更节能、更环保。
在各地豪强互相用兵、打得鼻青脸肿、争着抢着要登上社会人生大戏舞台中央的时候,他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哥儿们情谊和个人威信,在日常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一个会议,就不仅把自己提拔为正省级干部,而且迅速建立了自己的工作班子和工作机制。
窦融工作勤奋,为政谦和,既发展生产、改善民生,又练兵习射、加强烽燧,老百姓满意,周边的羌胡服气,外地流民趋之若鹜。
河西,俨然成为荒漠乱世中的一片绿洲。
他在河西的工作都是围绕着促进地方改革发展稳定展开的。你说他毛遂自荐也好,自我提拔也罢,在政权更迭的政治真空时期,他面对乱局、打破桎梏,建立起一套高效率的工作体制机制,并没有什么不好的。
在这儿,我想提醒大家对窦融注意两点。
一是关于他是不是用人公道。
在建立河西这套工作体制机制时,他考虑到工作的连续性,照顾到原来的干部,同时大胆起用新人,却并没有用他老窦家的人。他老窦家人丁兴旺,找几个来做官太容易了。至于他跟不少官员、豪强称兄道弟,我们宁愿看做是他的工作手段,因为他那些哥儿们,至今还没有发现大的劣迹。
二是关于他是不是工作有效。
他秉承前汉自曹参以来清静无为的政策导向,对经济、对社会、对老百姓给多于取,严大于宽,很快发展了生产、强大了军队、安定了社会。
一个繁荣而富强的社会,几乎是所有有道德的政府追求的施政目标。
在这样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里,一个既能用好人、又能干好活的干部,至少在工作上是应该充分肯定、大力褒扬的。
后来,刘秀登基称帝,窦融立即响应,打算归附,但河西山高道远,确实不太方便。他接着又听说西州的隗嚣归顺了刘秀,就先派人表示归附隗嚣,接受刘秀汉朝的领导。
隗嚣心里另有打算,一边任命窦融为将军,一边派出舌辩之士张玄到河西游说。
老隗知道窦融是为了归顺刘秀才接受自己的,就想打消窦融对刘秀的希望,把他拉到自己这边来。
所以,根据隗嚣的授意,张玄到河西所做的宣传思想工作也很罗嗦、很枯燥,要点有2个:一是皇帝不能老是由一个姓的人来当,应该是江山轮流坐;二是要分裂不要统一,大家割地自立,实在不能做天下共主,就各干各的。
张玄的这番话虽然在河西干部中也产生了一点反响,但不大,特别是对窦融,根本没用。
窦融坚决地认为,老窦家世代跟刘汉王朝有很深的渊源,自己跟着王莽兄弟玩儿了几年不过是个小插曲,跟你老隗玩儿的目的也还是想归附刘汉王朝,现在,刘秀中兴大汉,我必须在大汉的旗帜下建功立业!
于是,在班彪的参谋和策划下,窦融对隗嚣的笼络工作置之不理,专心致志地做归顺刘秀的各项准备工作。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窦融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绕开隗嚣,直接跟刘秀联系,表达归附的诚意。
公元29年4月,他派出自己的高级幕僚(长史)刘钧去洛阳,带着请求归附的书面申请,和献给刘秀的一批良马。
恰好,刘秀从拿下巴蜀和西州的战略布局出发,也正想联络窦融,就派人给他送信,商谈合作事宜。
太巧,刘秀的使者跟刘钧在半道上又碰在一起了。这哥儿俩一商量,干脆先去洛阳,向皇帝报告一下再说吧。
于是,二人一起到了洛阳。
对于刘钧的到来,刘秀非常高兴,盛情接待了他。
之后,刘秀安排刘钧,带着自己给窦融的亲笔信回河西复命。
在这封加盖了自己玉玺的信中,刘秀对窦融治理河西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他向自己来信、献马表示心领。
接着,刘秀认真分析了巴蜀、西州一带的形势,和河西的战略意义。
在信里,刘秀分析了自己正在对公孙述、隗嚣用兵的军事态势,很有意思地说,老窦你实力雄厚、兵强马壮,无论你帮助朕与敌人任何一方,另一方就必败无疑。你既可以帮助朕成就霸业,也可以乘势而起,割地自立,形成跟朕鼎足而立的局面。何去何从,请你从长计议。
刘钧回到河西,给窦融带来的不仅是这封信,还有刘秀对窦融的赏赐和任命文件:任命窦融同志为凉州牧,赏黄金200斤。
刘秀的亲笔信件和任命文件一到,河西的干部群众都非常震惊,觉得刘秀果然英明,远在洛阳,能够洞悉里之外的形势变化、体察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
(河西皆惊,以为天子明见万里之外。)
刘秀跟窦融联系如此顺利,与跟隗嚣联系的艰难曲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至于这是为什么,谁也说不准。
为了进一步表达归顺刘秀的诚意,窦融再次派刘钧出差洛阳,给刘秀上书。
在上书中,窦融言辞恳切、信誓旦旦地表达了坚决归顺洛阳、一切听从调遣的忠心、诚心和决心,表示随信让自己的同胞弟弟到洛阳侍奉皇上。
同时,老窦果然还派自己的弟弟窦友随刘钧同行。
不过,这一次,正赶上隗嚣用兵,刘钧、窦友走到高平(今宁夏固原)的时候,道路交通断绝,哥儿俩只好返回。
窦融不死心,怕刘秀生疑,又派出自己的军事参谋(司马)席封,另辟小道,辗转把信送到洛阳。
刘秀对窦融的心意已经非常了解,立即写信让席封带回,对窦家兄弟表示真诚的、亲切的慰问。
这样,河西跟洛阳建立了紧密的沟通和密切的联系。
还要提请大家注意的是,窦融对于归顺刘秀之所以表达的这么急切、这么诚恳、这么坚决,固然有着复杂的原因,但主要有2点:
一是归顺刘秀王朝是他本人及老窦家族的战略选择。
老窦家世代在刘汉王朝为官,是这个王朝的既得利益者和坚定支持者。老窦本人也认为,刘秀帝国的建立,真正代表着刘汉王朝的复兴。所以,老窦家必须归顺刘秀才有出路,而且还不能太晚。
二是既然归顺是必需的,那自己就要比别人表现得更积极、更主动、更坦诚。
窦融知道刘秀帝国的势力和影响正如日中天,刘秀本人身边也是文臣如云、武将如林,而且这些人大多是他的徒弟、粉丝,从刘秀危难时就开始追随他,历尽磨难痴心不改,对刘秀感情真挚、忠心似铁。还有一些人虽然是在刘秀登基后才归附的,但也多是怀瑾握瑜之才,有经天纬地的雄心,对刘秀本人及其事业非常敬仰,甘愿在他麾下任其驱使。
把话说白了吧,刘秀并不缺他窦融,而他窦融非常需要刘秀。
同时,窦融认为,自己跟刘秀互相知道的很早,但接触很少,没有多深的个人渊源。仅有的关系,是两人还处于敌对状态,在昆阳血战中还差点儿对砍!
刘秀,你到底有多大的胸怀,才能够宽恕我的过去?
其实,刘秀早就原谅他窦融了。
无论出于政治考虑,还是出于做人的原则,刘秀都不想主动地与人为敌,不想得理不让人。更何况,刘秀目前认为,窦融和河西,都正是自己所需要的。
好了,现在的情况是:窦融铁了心要归附、追随刘秀,做好了随时听从刘秀召唤的一切准备。
同时,窦融还担心,刘秀要打谁了千万千万别忘了叫上自己!
好了,得到窦融和河西,刘秀拿下隗嚣和公孙述的底气更足了。
………………………………
158 特种兵
刘秀决定再次御驾亲征,作为前奏,他派来歙先在前面走一趟。
公元32年4月,按照刘秀的部署,来歙和祭遵率军向西州进发,目标是略阳(今甘肃庄浪境内)。
部队在行军的过程中,祭遵病倒了,只好把自己手中的精锐将士拨出一部分交给来歙指挥,自己返回汧城营地。
来歙觉得这仗应该速战速决,要讲究个“快”字,必须先用特种兵解决问题。
于是,他就把祭遵留下的、加上自己的精兵整合一下,共计2000人马,亲自带队,率先突击前进。
略阳是西周的战略腹地,天水北方的门户,距离隗嚣的老巢不过200华里,城虽不大,战略意义极为重要。
打个比喻吧,小小的略阳城就是放在隗嚣胸口的一件兵器,他要是自己用,就是保护心脏的盾牌;要是对手用,无疑就是给他破腹取物的利刃!
来歙亲自带领这2000多特种兵快速前进,伐木架桥,开山取道,长驱直入。
他从渭水北岸的支流汧水溯河而上,经番须口(今甘肃陇县西北)、回中(今甘肃陇县北),翻过汧水与渭水另一个支流的分水岭,直扑略阳。
这是一条人迹罕至的羊肠小道,沿途不是湍急的河流,就是陡峭的山石,基本上不怎么适合人通行。别说是带着2000名特种兵通过,就是带着一个几十人的旅行团走这儿,也是极其困难的。何况老来他们还要随身携带笨重的武器、给养,还要防止敌人的伏击,还不能弄出多大的动静。
来歙带队快速突击,神不知鬼不觉,一举拿下略阳,立即砍了隗嚣的守将金梁,牢牢地控制了这座小城。
得知略阳失守,隗嚣和部下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思议、大惊失色,叫道:“这也太神了!”
(何其神也!)
老隗痛苦而迷茫地认为,在这样极端恶劣的道路条件下,来歙用这样的速度行军、用这样的速度破城、用这样的速度砍守将的脑袋,已经超出了常人的生理极限,也突破了军事常规!
捷报也迅速传到洛阳,刘秀非常高兴,说:
“略阳是隗嚣依靠的防守屏障、心腹之地,现在他的心腹已坏,我们要控制他的肢体就好办了!”
(略阳,隗所依阻,心腹已坏,则制其支体易矣。)
再说吴汉等将领,眼看冯异对恂邑攻可以取、驻可以守,来歙千里奔袭、翻山涉水擒拿略阳像儿戏一样,也想建功立业、个个摩拳擦掌。
大家互相打个招呼,一边向刘秀报告,一边争先恐后向陇西地区隗嚣的战略腹地进攻。
(争驰赴之。)
在洛阳的刘秀见到吴汉的报告很生气,立即下令派使者乘快马把大家追回来。
他同时给大家解释,隗嚣刚丢了略阳这个心腹重地,必然竭尽全力来争夺,待他精疲力竭时,大家再上。
大家稍安勿躁,原地待命,听命令!
其实,刘秀运筹帷幄,也知道千里之外的兵事,他怕吴汉等人打乱自己的战略节奏,要求大家遵守战场纪律。
果然,隗嚣如临大敌,绝不甘心丢掉略阳,决心拿出看家的本领也要拼死一搏,把略阳夺回来。
于是,他迅速部署王元、兴巡等将领把守有关要害部位,自己亲自率领其余全部主力数万人马进攻略阳。
远在成都的公孙述知道假如老隗完了,肯定是唇亡齿寒,自己将会直接暴露在刘秀的拳脚下面,就派出大将李育率兵支援老隗。
一时间,小小的略阳城被数万急红了眼的大军紧紧围着,包围圈像铁桶一般。
我们说来歙是军事奇才,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他既可以运筹帷幄,也可以具体操作;既可以在正面直接进攻,也可以从侧面挑拨离间;既可以挥师突击、攻城略地,也可以据守要津、固若金汤。
这次,面对复杂的政治军事形势,和陌生的地理环境,刘秀在亲征隗嚣之前让他先上,就是看中了他进可以强攻、退可以固守的出色本领。
现在,在略阳这个刚刚得手的弹丸小城,率领自己仅仅2000人马的、长途跋涉的疲惫之师,来歙防守得极为成功。
城外,恼羞成怒的隗嚣指挥数万大军轮番攻城,用尽了最大的力量和所有的办法。
城里,意志坚强的来歙面对几十倍于己的敌人毫不畏惧,带领将士拼死固守。
老隗很纳闷,一个小城,就那几个人守着,怎么就老是拿不下?
情急之下,他想出了一个主意,这是他绞尽脑汁的最后结果,也可能是战争史上最缺德的办法。
他指挥将士在略阳城外开山筑堤,修渠引水,放水淹城。
但是,这仍然没用,城里的来歙仍然率众坚强地守在各自的责任岗位上。
我们不在现场,也不能虚构,但完全可以想象,小小的略阳城外,隗嚣穷凶极恶地放水灌城,恨不得立即把这座小城和全城军民彻底消灭!
而在城里,来歙身先士卒地带领大家拼命堵水、导水,抢救老弱病残和重要物资,同时又意志如铁、绝不放弃!
这肯定是人类战争史最缺德的战术引发的最惨烈的战况!
史家不忍记载,我们只能沉痛地想象。
来歙与将士们抱着誓死坚守的决心,既绝不退让,又灵活机动,箭射光了、刀砍秃了,就拆房屋、砍树木,迅速补充兵器和工具。
总之,我们誓死不去!
这样,老隗指挥自己的几乎全部精锐力量拼命进攻略阳,连日作战,疲惫不堪,但毫无进展,也无计可施。
很显然,来歙以他过人的智慧、胆略和组织能力,创造了战争防守的奇迹!
在洛阳,刘秀一看火候已到,立即部署御驾亲征,到前线去指挥对隗嚣的全面进攻。
………………………………
159 围剿:英雄本色 1
刘秀亲率大军西行,心中已经有了必胜的把握。
他想,有来歙像一块虽然不大、但吸附力极强的磁铁一样紧紧把隗嚣的主力吸住,有吴汉、冯异等将军早就在周边地区布防,虎视眈眈,有自己亲自动手,要拿下隗嚣是没有悬念、也并不费劲儿的。
他知道来歙在略阳打得很辛苦,自己动作快点儿,就会早一点儿给他解围,他就日夜兼程,直抵漆邑。这是耿弇的驻防地。
这里,已经是作战的前沿了。
当刘秀稍作休息,还要往前走的时候,随行的以及当地驻防的将军们坚决劝阻他,说皇上亲征事关国家安危,万万不可轻易深入危险之地。
刘秀有点犹豫了。
(诸将多以王师之重,不宜远入险阻。)
是啊,大家都对风土、地理不熟,甚至隗嚣跟公孙述联手之后,我们到底面对多少敌人也搞不太清楚。
皇上,您一定要保重。
在西州、巴蜀用兵,由于山川险要、民族众多、社会复杂,是需要提高技术含量的。隗嚣目前老是拿不下来歙,说明在这儿打架不能光靠人多!
兵贵神速。
来歙每一刻都在艰难地抵抗,而隗嚣和公孙述每一天都有可能酝酿和实施新的行动。
为了做到既能知己、又能知彼,既积极、又稳妥,刘秀招来马援咨询。
马援连夜赶到,刘秀立即接见,把自己的打算和将领们的意见告诉了他。
马援直言不讳,说现在隗嚣的将士正呈现出土崩瓦解的势头,我们如果大举进攻,必定可以摧毁敌人、大获全胜。
刘秀也是这么认为的,关键是怎么进攻。
说着,马援让人拿出一些米来,当下在刘秀面前堆成山谷河流等地形地貌,然后在米堆前指点山川,提出自己的作战建议,设计部队进退往来的路线。这样,他对敌我双方局势的分析非常清楚明白,战场面貌的细节也无微不至地呈现出来。
趁着马援在给刘秀介绍,我们顺便说一下,这一会儿,马援其实发明了被后世广泛使用的一种工具:沙盘。
关于沙盘的来历,前些年颇多争议,有的说来自西方军队的军事“棋”兵推演,有的说来自200多年前瑞士人的发明等等,但这都不对。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沙盘最早用于军事上,指挥官们用来分析地理地形、研究作战方案、组织部队训练和实施作战计划,很实用、很方便;后来到了近代,英、美等国家的高等院校用于教学和研究;之后,西方国家逐渐用于工业、商业和建筑领域;目前,全世界几乎各个国家、各个行当都在使用这种直观、方便的工作工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