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刘秀君临天下-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同时可以肯定地说,有确凿记载的沙盘的最早出现,就是这会儿马援在刘秀面前弄的这一堆米!
现在,一边看着这堆米,一边听着马援的分析介绍,刘秀非常满意,高兴地说:
“这一下,敌人全在我眼底了!”
(虏在吾目中矣!)
第二天一大早,刘秀亲自督军出发,迅速抵达高平城外。
正在这时,凉州牧窦融率领数万兵马前来会合。
窦融一直在等待为刘秀建功的机会,这下带来了他的几乎全部家当,阵容相当豪华:河西5郡太守,也是他的5个哥儿们,以及他们的兵马;羌人等少数民族及地方豪强的人马;军需辎重5000多辆。
窦融出身世家,非常具有政治头脑。率军到达之后,他没有心急火忙地去见刘秀,而是先派身边的工作人员向刘秀请示:下官拜见皇上,应该用什么样的礼节才合适?
(融先遣从事问会见仪适。)
大家注意,窦融这绝不是多事、罗嗦。
当时战乱频仍,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无论上级、下级之间,还是长辈、晚辈之间,礼仪十分简陋,或者说很不讲究的。即使皇帝举行朝会,文臣武将们也经常是嘻嘻哈哈、衣冠不整。
关于更始王朝开会时的乱象,大家已经见识过了。
刘秀开会时,大臣们也是乱哄哄的。
这一来是因为大家多数并没有接受过礼仪方面的培训教育;二来因为战事太紧,开会多是研究破城、砍人的事儿,很急的,大家没功夫讲究礼节;三是刘秀本人虽然是大学生出身,饱读诗书、精通礼仪,但也因为在战争的特殊环境中,不好对大家严格要求。
总之,大家本来多数就不是文静人,在这个靠拳头说话的时代,太讲究了影响效率,而动作慢了说挨打就挨打。
但是,刘秀认为,随着帝国的建立,国家的战略重心必将从以打仗为主,逐步转向以和平发展为主,这样,精神文明建设在引领社会思想、创造舆论条件和教化人民群众中的巨大作用,将会越发重要。
其中,文明礼仪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必须认真建设好、培育好。
窦融见皇帝先问礼,让人耳目一新,很好!
于是,刘秀想抓住这次机会,对随同自己的高级干部们进行一次文明礼仪教育和演习。
刘秀举行盛大的酒会,要求随行的高级干部们都参加,用极为隆重的礼节欢迎窦融和他的哥儿们。
(乃置酒高会,引见融等,待以殊礼。)
在一些程序性的言来语去之后,刘秀当场任命窦融的弟弟窦友为奉车都尉,堂弟窦士为太中大夫。
在这里,刘秀一举两得,既真诚地欢迎窦融正式加盟,又现身说法,给部属们上了一堂理论联系实际的文明礼仪课。
接下来,还得打仗。
刘秀安排下去,立即接着打隗嚣,对他的组合动作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
刘秀亲自部署,兵分几路进军,基本上就是热汤浇雪了。
他挥师所到之处,包括高平在内的、隗嚣的地盘,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立即出现守军或死或降、城池或降或破的景象。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同志站出来用手猛地一拨,使老隗阵营的多米诺骨牌倒得更快了。
大家见过这个同志,他叫王遵,本来也是老隗的这串骨牌中的一块,不久前来歙策反了他,他果断地离开众骨牌。
他现在的角色是,以刘秀的太中大夫、向义侯的身份,奉命在长安任吴汉大军的监军。
王遵同志也很聪明,归降以后总想干点儿什么报答刘秀,看准了刘秀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隗嚣部下像自己这样投诚。他想到了自己的铁哥儿们、隗嚣的将军牛邯。
牛邯同志也是老隗的资深将军,是王遵多年的好朋友,关系铁得要命。不久前看到王遵归附洛阳,他也暗暗地动心了。
王遵早就看准了隗嚣必然灭亡的结局,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好朋友跟着陪葬,就按照来歙的思路,给牛邯写了一封劝降信。
牛邯接信,妥善安排了自己的部下、身边的工作人员和有关工作,毅然归顺刘秀。
刘秀非常高兴,还在军中,就立即封他为太中大夫。
如果说在原来隗嚣的阵营,马援、郑兴、班彪,以及王遵的出走还是因为大家看到了刘胜隗败的大趋势的话,那么,牛邯同志的出走,不仅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大趋势,而且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刘秀的组合拳已经打了过来,大刀利刃已经端起,谁再不跑过来就没命了。
于是,老隗阵营的这串多米诺骨牌迅速扑到在地。
在较短时间内,老隗手下有13位将军、16个属县以及10多万兵马,都投降了刘秀。
隗嚣见势不妙,派王元奔成都向公孙述求救,自己则赶紧带着家眷,从略阳战场逃往西城(今甘肃天水西)。
在刘秀大军摧枯拉朽的攻势面前,老隗的西城守将杨广就想坚持一把。前不久,马援写了封长信劝降他,他就不予理睬。
刘秀当然不会罢休,立即派吴汉、岑彭围剿西城。
………………………………
160 围剿:英雄本色 2
一见隗嚣遛了,公孙述派来帮忙打来歙的将军李育、田弇也泄气了,立即从略阳城外退居上邽(今甘肃天水)。
这样,在略阳艰难固守的来歙终于解围。
紧接着,刘秀再次举行盛大的酒会,既是庆祝略阳之捷,又是公开表彰来歙。
在酒会上,刘秀专门安排老来独坐一席,位置在各位将军之上,表现出对老来特别的恩宠。
刘秀高度评价老来多次出使西州、策反隗嚣部将、攻守略阳孤城的巨大功绩,并且诏令他驻守长安,监护各位西征将军。
同时,刘秀还赏赐老来的夫人丝帛1000匹。
老来这段时间辛苦了,功劳很大,现在去长安大本营监军吧。
刘秀试着打了上邽一下,李育拒绝投降。刘秀大概觉得自己身为皇帝,围着一座城打有点太欺负人,就命令耿弇、盖延上来合兵进攻。
眼看隗嚣已是强弩之末,刘秀向他发去招降的诏书,进行最后喊话:
“如果束手就擒,你们父子可以相见,不但不会受到惩罚,还会像高祖皇帝当年对待田横那样,大可以封王、小可以封侯。如果你们打算像黥布那样自取灭亡,也只好悉听尊便了。”
但是,老隗还是不投降。
于是,无奈之下,刘秀杀了老隗的儿子隗恂,命令吴汉和岑彭对西城,耿弇和盖延对上邽加紧进攻。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已是8月盛夏,隗嚣长期经营的西州已经只剩下西城和上邽2处,而上邽还在公孙述的援军李育、田弇手里。
刘秀看看这仗已经到了扫尾了,加之京城有紧急公务要处理,就要回洛阳了。
临走之前,除了要求将军们加紧攻城,刘秀还在两个方面做了安排。
其一,他对窦融哥儿几个封侯,同时命令他们回到自己的辖地,努力保境安民。
其中,窦融为安丰侯(食4县),窦友为显亲侯,竺曾为助义侯,梁统为成义侯,史苞为褒义侯,库钧为辅义侯,辛彤为扶义侯。
其二,刘秀特地赐书给岑彭等将军,叮咛下一步战略部署。
由于这道赐书非常有名,语气清楚明白,用词简洁流畅,我们不妨照录其中的几句:
“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又望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
在这儿,刘秀明确交待了下一步的行动目标。其余的,也就是感慨了。
人心苦于永不知足,已经平定陇地,又窥视着、想拿下蜀地。今天广为人知的成语“得陇望蜀”,就来自这道赐书。
当然,刘秀这儿并不是说要求将军们不要贪心不足,而是讲用兵的千辛万苦。
他还感叹:朕每次发兵,都累得须发白了很多!
刘秀在两军阵前、在军事动员令里大发人生之叹,显然不是玩儿,而是勉励将军们努力做事。
同时,根据我们手头所能掌握的资料,这也可能是刘秀的厌战思想首次这么正式地在文献里流露。
刘秀回去大约月把的时间,据守西城的杨广去世,隗嚣的境遇更加困顿了。
本来,按照刘秀的计划,剿灭隗嚣的战争从此收尾,再大规模用兵就是对公孙述的了。为此,他在回去之前,还交代了一项具体工作,就是:要求大司马吴汉遣回从州郡征调的兵马。
由于大军长途进入隗嚣领地,道路崎岖、运输困难,军需供应十分紧张。更主要的是,刘秀来到西州进一步看到,在这儿打仗确实不是靠人多。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在这山川盘绕的地方打仗,人多了并不能都派上用场,窝工、还费粮食。
隗嚣用5万部队拿不下来歙2000人坚守的略阳,就说明了这个。
所以,他明确要求吴汉,主要发挥中央军队的作用,从各郡调来的部队坐吃军粮,又没活儿干,如果出现逃亡的现象还会反过来涣散军心,必须一律遣回原籍。
但是,吴汉等将军并没有准确领会刘秀的意图,片面地认为人多力量大,就没有执行刘秀的这道命令。
还是人多了好干活,哥儿们聚起来,早点儿把敌人砍了,好收工!
但是,刘秀所担心的情况果然很快出现了。
吴汉指挥下的中央、地方混编的汉军十分疲惫,军粮减少,开小差的逐渐多了起来,士气和战斗力迅速下降。
在隗嚣方面,虽然绝大多数将士背叛而去,但仍有少数将士对他忠心耿耿、誓死效忠。
实事求是地说,老隗为人谦恭,平时待下属不薄,有一批铁杆支持者是完全正常的;而面对绝境,有人杀身成仁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来看王捷。
他是老隗的大将,现在负责防守西城西北角的屏障戎丘。
面对吴汉、岑彭部下的严密包围,王将军登上城头,对汉军将士大声喊道:
“我们作为为隗王守城的将士,都抱定必死的信念,绝无二心!希望你们赶紧退兵,请让我自杀表明决心!〃
说完,王将军自刎身亡。
城里的隗军、城外的汉军都目睹了这一惨状,心里极为震撼。
应该说,王捷在城头高调儿自刎,对交战双方产生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效果:
对魁军来说,就是奋死抗争的斗志被重新唤起,大家忽然觉得,在战场上做个男人,就应该像王捷将军那样拿出自己的血性来。
对于汉军则截然相反,大家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茫然——我们跑那么远到这儿来打人家,到底为什么?于是,除了被饿跑的,畏惧的心态和怠工的现象很快蔓延。
这是刘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吴汉等人始料未及、也难以控制的。
所以,吴汉、岑彭老是拿不下西城,并不是偶然的。
很显然,如果拿不下西城,找不到隗嚣的下落,这战争就不能算完。
一天,岑彭想了个点子,在西城外拦蓄河水,用水灌城。
这种最缺德的点子当然并非岑彭原创,我们虽然无法知道过去的人是怎样使用这种缺德的办法的,但几个月前,隗嚣率军水灌略阳,就制造了一场惨剧。
我们无法要求战争双方在战场上能够德字当头,但确实不想看到谁这么做能够达到目的、创造奇迹。
岑彭对守城并不陌生,当年他以县长身份跑到别的县城指挥防守、抗击起义联军,在粮食吃光、人们相食的情况下仍然拒不投降,就已经创造了战争防守的奇迹。今天,隗嚣躲在西城,各方面的条件都不比他当时差。
平心而论,岑彭在刘秀的将军中,不仅作战勇敢,智慧过人,是个难得的良将,而且治军严谨,所到之处往往秋毫无犯,史称他“信义素著,以德怀人”。
但是,这一天用水攻城,作为他的黔驴之技,也是他的一个污点。
现在他水淹老隗,固然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城中的百姓无辜,我们同样不希望他得逞。
岑彭在城外指挥拦河蓄水,导向西城,眼看水位就离城头不远了!
汉军将士对西城久攻不下也很着急,都专心致志在弄水,希望这一把能够成功。
忽然,附近一路大军杀过来,跑在前面的将士大喊:
“杀!”
”杀!百万大军来了!“
”……。“
原来,隗嚣的部将王元、行巡、周宗等率领巴蜀援军5000多人马打了过来。他们知道汉军难打,就边打边喊着,既为自己壮胆、也是忽悠对方。
汉军士气正处于低潮,都在看水并没有做其它准备,又被敌人的虚张声势忽悠了,大惊失色,乱成一团。
王元等人殊死拼杀,撕破汉军的包围圈,冲进城里,救出隗嚣,随即逃往冀城(今甘肃天水西北)。
恰在这个时候,吴汉、岑彭的军粮也吃光了,继续对抗、追击都是不可能的了,只有撤退。为了便于行军,他们烧掉军需辎重,带兵回撤。
那边,正在围攻上邽的耿弇、盖延也是粮食吃光、劳而无功,见吴大司马撤了,也跟着撤了。
但是,隗嚣不干了!
他不甘心放过这最后的机会,立即派兵,尾随追击汉军。
这样,战场上出现了多日来的一种逆转:汉军在前面疲惫不堪地跑,隗嚣的将军带兵在后面撵着打。
情急之下,岑彭亲自带人断后,拼命搏敌,才避免了太大的损失,保护了大部队东撤。
之后,吴大司马等将军只好无奈地回到长安大本营,岑彭还回到自己的驻地津乡(今湖北江陵),唯独祭遵仍然抱病坚持抗击敌人,率部屯驻在汧城。
隗嚣翻盘心切,在汉军撤离之际,又恢复了对安定、北地、天水、陇西等地区的占据。
刘秀御驾亲征隗嚣的成果,出现了严重的回潮和反复。
好在已到严冬,大家都不想用兵了。
………………………………
161 围剿:英雄本色 3
公元年1月,刘、隗双方阵营里都有重要干部去世,全军哀痛。
刘秀这边,颍阳侯、征虏将军祭遵病逝军营。
关于祭将军过去在峥嵘岁月的杰出表现,我们并不陌生。刘秀正面打击隗嚣以来,他多次挫败老隗的将军,立下大功。
刘秀去年御驾西征前,他本来是要和来歙一起打前锋的,都出发了,因病不得不在半途返回自己的驻地。在老隗撤离略阳之后,刘秀东归,路过汧城,特意到他的犒赏将士。
刘秀对祭将军的信任和宠爱是无法掩饰的。
这一次,他又亲自设宴,与祭将军和诸将士把酒言欢,欣赏黄门武乐,深夜才罢休。
这会儿,祭将军正是有病在身,刘秀特意赐给他又厚又软的坐床、床褥,以及自己御用的被子,还要求他把自己的居住和办公房屋搬到条件好点的地方去,以利养病,关怀备至。
但祭将军坚持在汧城跟自己的将士在一起。
他是我们的熟人、一代完人。在这个道德沦丧、战事频仍的年代,他以自己高尚的品格、杰出的文采、卓著的战功、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和坦荡赤诚的为人处事,彰显了中国人文传统的耀眼光芒!
对于他的仙逝,我们应该怀着极端崇敬的心情缅怀之。
他自幼家境宽裕,但一生生活俭朴,无论是自己的私产还是上级奖赏,手头但有立即分发给身边的将士和工作人员,去世时家无余财、身无奇衣;
他担任军职,常常奉令如山,身先士卒,纵横疆场,又始终保持好学不倦的良习,饱读诗书,选拔人才,看其儒术,饮酒娱乐,雅歌投壶,是一位可与冯异比肩的,能够上马挥戈、下马论道的儒将;
他秉公办事,严守法度,早年在军中管纪律,就是刘秀身边工作人员违法也照斩不饶,后来他率部独当一面,为政爱惜民众,治军秋毫无犯,守城、拒敌竭尽全力,上级(吴汉)退了,他仍坚守岗位,虽死不离,所有敬业守纪的干部都可以引为知音;
他克己奉公,全力报国,一心扑在工作,不曾虑及其它,包括子嗣之计,死去叮嘱家人务必牛车薄葬,不得张扬,问及私事,再不说话。
祭遵,在他所生活的年代和后世,几乎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他一病逝,刘秀安排给予国葬。
灵车途经之路,道上车骑行人,无不垂泪!
他的灵柩运抵洛阳,刘秀要求百官护丧。
哀乐起处,简车素服。干部群众见了,满城恸哭!
刘秀亲自为他穿孝,到城门迎接灵柩,出席葬礼,到他墓地吊唁,又到他家里慰问亲属。
从迎接、望见祭遵将军的灵柩,到出席上述活动,刘秀总是哀痛不已,涕泪满襟。
接着,博士范升上书,提议全国干部群众向祭遵学习,刘秀非常赞同,予以采纳。
此后,每每朝廷开会,刘秀就感叹道:“以后怎么才能得到像祭将军那样忧国奉公的大臣呢?!
刘秀这么说,既是对祭将军的缅怀,又是对大臣们的激励。
但是,他老是这么说,其他大臣就难免心里会有想法了。
我们好好学习祭将军就是,我们也很优秀啊!
当然,大家心里嘀咕,谁也不敢说出来。
卫尉铫期则不然,他性格直率,心里想着什么就总想说出来。
有一次,铫期对刘秀说:“陛下是仁义之君,常常怀念祭将军,大家都理解。可陛下经常当众这么说,大臣们惭愧自己不如祭将军,都很害怕。”
刘秀觉得言之有理,就不再当众念叨祭将军了。
再说隗嚣这边儿,没办法,是他本人死了。
老隗本来就患病,加上心情抑郁,病情越来越重。由于老是打仗,生产废靡,粮食短缺,冀城一带也是饥荒连连。老隗本人不仅老是饿肚子,有时候要吃东西还得自己亲自出城去找。
有一天,他出城找食儿,费了半天功夫,找到一点大豆、小米儿,他把它们熬成干饭,谁知一闻,臭不堪言。
啊!唉!
世界如此精彩,为什么就没有我老隗的立足之地?
权力如此诱人,为什么我老隗就不能当一哥?
老隗心想自己贵为朔宁王,本来还打算争一争一哥的位子,现在落魄成这个样子,实在让人郁闷、不甘。
在恼火、愤恨的情绪的烧灼下,他抑郁而死。
他的部下王元、周宗等随即拥立他的小儿子隗纯为王,以冀城为根据地,继续与刘秀对抗。
对此,不少史家记载为“苟延残喘”,我们只能说王、周、及小隗实在无奈。
王、周很清楚,事情搞到这个程度,就是投降了也没有好下场,干脆干到底吧。
由于忙着拥立新主子、制定新计划、开创新局面,隗嚣的下葬很简单、很潦草,史家竟觉得没有什么可以记载的。
巴蜀那边,公孙述从唇亡齿寒的角度出发,重新调整了援隗军将领,撤回李育,派出赵匡,由赵与田弇搭档率军支持隗纯。
这时候,刘秀也敏锐地观察到西州形势的新变化,一边命令冯异代理天水郡太守,截击赵匡率领的援隗军,一边迅速做出新的讨隗部署。
我们先说冯异。
冯异得令,立即展开工作,主动找仗打,全力截击、围歼援隗将士。搞了一年,终于把赵匡、田弇抓住,砍了。
同时,冯异还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配合汉军对隗军大本营冀城的新一轮的围剿,每有战事,他就勇敢地站出来打先锋。
智勇双全,治军严明,关心百姓,居功不傲,为人非常低调,干活专捡重的,这是冯异同志一贯的作风。
当汉军对隗军的新一轮围剿耗日持久,没有进展的时候,诸位将军有点泄气,想打退堂鼓,冯异总是立即站出来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先走一步上战场,身先诸将,亲冒矢石,激励大家。
其实,冯异这时候已经身患重病。
公元34年夏天,汉军大举进攻冀城附近的落门山(今甘肃陇西县东南),还没有拿下,冯异就病逝军中。
噩耗传到洛阳,刘秀自然悲痛异常,谥以“节侯”,以彰显其功德,并由他的儿子冯彰继承爵位。
大家知道,在刘秀的徒弟中,冯异最得真传,二人之间的这种看似君臣、师徒,实际上就是父子般的关系,极为密切。
对此,刘秀除了当时哀痛难抑,赋予他极大的哀荣,此后还常年念念不忘,以至于交代身后的子孙,务必善待冯将军的后人。
对于冯将军,我们应当像对待祭遵将军那样深情地缅怀。再忙,我们也要由衷地表达心底的哀思。
在刘秀的诸多徒弟、粉丝、将军中,我们不能做到对每人都来个政审评语或者盖棺论定,但对几个表现抢眼的我们应该多加关注。
论起德才和文韬,首推邓禹和马援;说到攻城拔寨的常胜将军,就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