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刘秀君临天下-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刘秀的诸多徒弟、粉丝、将军中,我们不能做到对每人都来个政审评语或者盖棺论定,但对几个表现抢眼的我们应该多加关注。
论起德才和文韬,首推邓禹和马援;说到攻城拔寨的常胜将军,就是吴汉、耿弇、贾复;而兼及军事攻伐和打理政务,当然算是冯异和寇恂。
回顾冯将军的人生道路,除了他的品德、才干和功绩之外,有这样几个方面很值得我们了解。
其一,冯异是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坚守者。
他早年是个书生,精通诗经和兵法,理论水平相当高、功底相当厚。可贵的是,他能够像刘秀那样,把这些理论很好地与打仗、治政结合起来,创新方法,灵活运用,常常战无不胜,治无不安。
其二,冯异有知人之明,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在新莽时期,群雄并起,他作为地方副厅级干部,对其他称王称霸的人并不动心,唯独对不滥杀、不抢掠的刘秀佩服。他出巡被刘秀所俘,又要求回去收拾收拾好献城,绝大多数史家认为这是他自导自演的归附刘秀的情节剧。其实刘秀当时势单力孤,大哥被害,自己也几乎没有立足之地。但是,冯异已经对他表现出绝对的忠诚,其知人之明,确实高人一筹。
他很好地处理了跟领导、同事、群众的关系,既赤诚坦荡,谦逊圆通,又坚守本分,不失大节,这方面的表现在邓禹和马援之上。
关于他始终跟主要领导刘秀保持着特殊密切的关系、谦逊礼让地对待同事,以及赢得广大人民群众拥护,我们已经给大家说过了。
7年前的春天,冯异担任征西大将军代替邓禹西进时,邓禹以大司徒之尊实在不甘心自己的失败,要求他立即联手进攻赤眉。其实,邓禹当时已经没有权力这么做了。
但是,冯异考虑到他毕竟是自己的领导,又跟刘秀关系极深,虽然明知道他这样做违反组织原则、而且有点些冒险,在反复劝说无效后,仍然做出了牺牲,硬着头皮跟着他联合作战,分担战败的责任。
其三,冯异治军严明,又深得拥护。
在为刘秀征伐天下、建功很大的将军中,不少人在当时和后世是有争议的,主要焦点就是他们在建功立业的同时,往往放纵部队,给社会和百姓带来灾难。比如,吴汉被称“屠城悍将”、“贪功好杀”,一生很少有败绩;耿弇则被称为“屠伯”,一生屠城300座。他们平时就常常采用允许部下抢一把的办法作为激励措施,每每胜利之后“放假”几天,放任将士胡来。
吴汉攻进成都之后还对平民大开杀戒,纵兵烧掠,砍人上万,刘秀斥责他的部队的作为“闻之可为鼻酸。”而耿弇纵横疆场14年,平均每年屠城20多座,所过之处,往往是一片废墟。
但是,冯异治军纪律严明,驾驭有方。他一生极少吃败仗,所到之处总是秋毫无犯、道不拾遗。
他早年投奔刘秀就是因为久闻“独有刘(秀)将军所到不掳掠”,得到刘秀真传后一直都在实践这一治军理念。
所以,不仅老百姓拥护他,每当部队整编,很多将士都争着要让他来领导。
冯异将军,请您走好!
………………………………
162 围剿:英雄本色 4
在安排冯异抗击公孙述援隗部队的同时,为了更好地协调各路汉军的作战行动,刘秀派遣大司马吴汉屯军长安,相当于主持讨隗工作,来歙为监军,太中大夫马援为副监军,另外4位将军干具体活,策应冯异。
具体分工是:吴汉坐镇长安指挥;来歙任前敌指挥具体操作运筹;马援是西州问题专家,任技术总负责;冯异等将军直接砍人。
公元33年8月,正值粮足马肥时节,刘秀下达总攻令,命令来歙率领冯异、耿弇、盖延、马成、刘尚等几位将军进攻天水,征伐隗纯。
必须说明的是,刘秀用兵向来是走一步看三步,他的上述人手分工并非专门针对隗纯,深层考虑是:吴汉坐镇长安,既协调各方,安排将士防御北方的匈奴趁机骚扰,同时还认真筹备随后就要进行的攻伐巴蜀的公孙述。
就这样打了将近1年,汉军虽然在军事上进展不快,但总体上看始终把握着战场主动权,而且冯异表现抢眼,砍了公孙述援隗军的2位领队、将军赵匡和田弇。
不久,冯异在进攻落门山时病逝,让刘秀痛彻心腑的同时,又极为震惊!
对老隗用兵如此耗费时间、财力和兵力,甚至折了自己心爱的两员大将!
于是,刘秀决定自己再度御驾亲征。
公元34年8月,刘秀西征,首先来到长安,这里是前汉帝都,刘氏宗室的心灵圣地。
刘秀祭祀高庙、拜谒祖陵,似乎是祈求祖先保佑。
在短短不到2年的时间,痛失祭遵和冯异,让他心里伤感和懊悔,厌战思想越来越明显。
但是,他也深切地认识到,现在自己的组合拳已经打出去,还不是收手的时候。因为对手不除,自己还难以安生。
正在这个时候,随行的执金吾寇恂建议,请求刘秀驻驾长安。
寇恂也是我们的熟人,一位德才兼备、文武兼备的学者型军事家、政治家。他早年在上谷郡太守耿况手下工作,从更始的使者手里智躲太守印绶,代表耿况结盟渔阳郡,跟耿弇一道率军斩杀王郎使者、南下投奔刘秀的故事,可以说是扣人心弦、步步精彩,是刘秀最早的、未尝谋面就心有所属的徒弟和粉丝,也一直深得刘秀的信赖。
至于他在河内太守、汝南太守任上的政绩,充分说明他像冯异一样,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兼及砍人和理政、可以上马挥戈下马论道的干部。
他看刘秀还要西进,就说:
“长安地理位置居中,各方面接应方便,盘踞在陇西的敌人知道陛下亲征,已经非常震慑和恐惧,陛下在长安就足以从容一处、控制四方了。现在大军人疲马乏,还要远涉险阻之地,似有不妥。”
但是,刘秀没有采纳他的建议,继续西行,直抵汧城。
这里是祭遵、冯异曾经坚守的地方,距离现在的前线已经非常之近。
不远处的高平,盘踞着隗军将领高峻。
睹物思人,刘秀不由得感慨系之:尽快地扁人、夺城、结束战争,才能告慰祭、冯两位将军和无数汉军英灵!
高峻身为将军,没见有多少攻城拔寨之绩,是作为搞笑的小配角儿见载于历史的。
几年前,他作为隗嚣的将军镇守高平,被马援招降,归顺了刘秀。
高平是洛阳西去西州的重镇,高峻一反水,刘秀虎视西州的大路基本上就敞开了。
有鉴于此,刘秀派来歙到高平宣布:任命高峻为通路将军、封关内侯,直接受大司马吴汉领导,共同进攻隗嚣。
对于归顺、投诚的人士,刘秀向来宽大为怀、待之不薄。
但是,高峻同志在政治方向等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表现得非常短视和投机。
日前,吴汉失利撤军时,高峻又乘机脱离汉军,重新召集自己的旧部,帮助隗嚣打汉军。
老隗死后,高峻很孤独,看不到将来的道路怎么走,只得死死地守在高平。
必须说明的是,高同志既没有刘秀那样的帝王胸怀,也没有冯异、祭遵那样独当一面的能力,甚至没有隗嚣、公孙述那样拼死跟刘秀一搏的豪情,他死守高平,完全是因为怕被砍。
(及嚣死,峻据高平,畏诛坚守。)
这样,耿弇以其屠夫之猛,率领太中大夫窦士、武威太守梁统围攻了1年,竟然也没能把高平拿下。
刘秀来到汧城时,觉得高峻不过是一介武夫,并没有隗嚣在西州、公孙述在巴蜀那样的根基,完全可以不用太大的力气就拿下,就考虑先派人收降他。
能够用嘴说服人的先动嘴,实在不行再动手动刀,这是刘秀征服人的一贯作风。
(议遣使降之。)
劝降一个怕服软了就被砍、而且僵持这么久的人,多少还是有点儿难度的,这个任务就是寇恂的了。
刘秀对寇恂说:“你先前劝止朕西行,这回你还得替朕走一趟。如果高峻不肯立即投降,你就率领耿弇等五部兵马发起猛攻,一定要拿下此城。”
寇恂领命,带着收降手续来到高平城前,要求高峻派人来谈谈。
高峻自己没有出面,派自己的军师皇甫文来谈判。
皇甫文史上无名,仅见的就是他这次出面,在社会人生大戏中扮演了一个小小的配角儿。
他以自己仅有的鼠目寸光看到,刘秀虽然已经称帝,但也不是不可忽悠的,或者说,也就那么回事儿。刘秀的大将军耿弇人称屠城如履平地,也并不能把高平怎么样。
所以,皇甫文很傲慢,口出狂言,说到什么都不放在眼里,更没有归顺投诚的意思,极为放肆。
寇恂也是一代人瑞,自然看不惯皇甫文的拙劣表演,就大怒失色,吩咐左右拿下,砍下皇甫的脑袋给大家看。
就在这时,身边的将领连忙劝阻寇恂:
“高峻兵强马壮,给养充足,占据咽喉要道,我们连年进攻都拿不下来。现在我们正准备招降他,却还要杀他的使者,万万使不得!”
当然,大家还没有说出来的是,两军交兵,不斩来使。
寇恂虽是学者型干部,在关键时候还是能够拿定主意、下得狠手的。他当年对付更始使者的那一幕大家可能还记得。
眼下,面对部下的力劝,他毫不为之所动,立即砍了皇甫文,并且让他的副手带话回去,明确告诉高峻:
“你的军师无礼,已被我砍了。你要打算投降,就立即投降;否则,你就这么守着吧!”
(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
有意思的是,高峻同志得到报告,并没有大动肝火,也没有冷静地安排对策,而是极为惶恐,当天就乖乖地向寇恂求饶了:开门献城,请求投降。
(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
事后,部下们纷纷向寇恂表示祝贺,但同时也有点儿莫名其妙:
“大敌当前,您敢于杀了高峻的使者,还能够让他乖乖就范,到底是为什么?”
寇恂说:
“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也是他的首席智囊、拿大主意的人。这次皇甫文来,言辞傲慢,毫不屈从,根本没有投降之心。如果让皇甫文或者回去,对高峻就是一种纵容,杀了他就会让高闻讯丧胆,失去主张。这样,高峻必然投降。”
大家听了都很服气:
“将军神算,确实无人能及。”
这就是寇恂,精通战争理论,能够透彻地分析和把握敌我双方的形势,谋事周密,作风果敢,是一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有作为的干部。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有经天纬地之才,还常怀忧国爱民之心,人格、品行为世人广泛称赞,也在青史留名。
他治民有方,对待老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儿女,所任职的地方往往是民风淳朴、路不拾遗,而他一旦调离,也往往是老百姓依依不舍、万人垂泪。
他屈己为国,时时处处把工作放在首位,想问题、办事情总是顾全大局、忍辱负重,干部群众普遍认为他有长者之风和丞相的才能。
他两袖清风,不仅自己不贪不占,还经常拿自己的俸禄和所得到的赏赐分发给亲朋故旧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他常说:“我是在同志们和将士们的帮助下,才得到今天的名位,哪能独享其成呢?”
所以,目前刘秀把寇恂从地方封疆大吏调到自己身边工作,把自己和京畿的安全交给他,体现出对他的高度肯定和信任。
好了,寇恂拿下高峻之后,刘秀的这一趟西征就基本上是秋风扫落叶了。
当年10月,刘秀安排抓紧进行西征扫尾。
随后,来歙、耿弇、盖延等终于拿下落门山,等于是捣毁了隗军最重要的防御据点。
周宗、行巡等实在走投无路,只好现出隗纯和城池,请求投降。
王元一见大势已去,连忙逃往成都,投奔公孙述。
王元知道自己在帮助老隗家对抗刘秀方面所做的工作太多,对刘秀投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儿,只能去找公孙述,成为隗嚣势力唯一漏网的。
至此,隗嚣割据势力被彻底消灭,后汉社会人生大戏的舞台上再也没有他们的戏份儿。
为了把这次西征的工作做细、做实,不再出现反复,刘秀又亲自安排了一些措施。
首先,他把隗嚣势力化整为零,使之不能再形成气候。
其中,周宗及天水的老隗家宗族被迁徙到洛阳以东,隗纯与行巡等被迁徙到弘农郡一带。当然,对他们的监控措施也是少不了的。
几年后,隗纯不敢寂寞,想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就带着几十个家人和朋友逃往匈奴,跑到武威时被拿住、处死。
其次,刘秀安排了对西域一带羌胡等少数民族割据势力的打击。
这不光是刘秀剿灭隗嚣的辅助动作,同时,这些割据的少数民族的头领企图割地坐大,又在隗嚣抗刘时跟着鼓噪、敲边鼓,经常刘秀部将防守的金城、陇西一带,敲打敲打他们一下也是必需的。
这个工作主要是来歙、盖延率部完成的,动作十分凶猛,砍人较多,仅被砍对象为首的、和起骨干作用的就有数千人掉了脑袋。
(大破之,斩首虏数千人。)
同时,刘秀还采取了大量的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的工作措施。
他亲自安排开仓放粮、整治治安,很多老百姓得到了许久没有得到的生活条件,一些祸害社会的贪官污吏和痞子坏蛋被惩处,社会秩序由此安定。
看看差不多了,刘秀才于岁末回到洛阳。
………………………………
163 三十、 剪灭三雄 三
称帝的程序往往是约定俗成的、刻板的,谁再生猛也很难玩儿出什么花样来,但是,公孙述觉得不搞点儿什
么名堂不刺激、不引人注意,总想来点儿猛料,让天下人记得、服气。
本来,在自立蜀王时,他的郡组织部长(功曹)李熊就劝他尽早考虑建立霸业,他听着是很舒服的。
不久,随着打了一连串胜仗,前来归附、进贡的人越来越多,李熊就进一步劝他干脆称帝,再上丛楼。
这些也都了无新意,无非是李熊分析一番有利条件,公孙述谦逊一下,李熊再劝,公孙述心里美滋滋、嘴里说
不好意思,等等。
其实,他公孙述这几年为了当一哥早就急得百爪挠心!
大家不妨来看这哥儿俩下面的对话。
一天,在李熊一阵阿谀奉承、力劝称帝之后,公孙述心里想称帝,嘴里却说:
“帝王都有天命,我凭什么能够当此大任呢?”
李部长说:
“天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老百姓总是选择有才能的人来当领导。大王您以卓越的才干来称帝正位,还有什么
可怀疑的呢?!”
李部长说的这些,当然都是公孙述最想听的话。
但是,当皇帝总的找一下符瑞、征兆之类的,来说明自己既受命于天、又与众不同。
于是,公孙述半遮半掩地对李部长讲起自己不久前做的一个梦来。
他说,当时在梦中,有个人说:“八厶子系,十二为期。”
“我考虑”,公孙述说,“八厶就是公字,子系即孙字,意思就是公孙应该称帝,以十二年为期。”
醒来后,公孙述把梦中情景讲给自己的老婆听,并说:“这样搞一家伙虽然富贵,就是时间太短了。”
公孙夫人也是想发达心切,急忙说:“你没听古人说,早晨闻道,晚上死都行,何况我们富贵十二年!”
(朝闻道,夕死尚可,况十二乎!)
好了,干吧!
于是,公孙述很快上演登基大戏。
………………………………
164 公孙记成家王朝有限公司
不知道是心虚、还是想进一步忽悠,抑或兼顾二者,他还对广大干部群众说,这几天蜀王府中有人看到有一条
龙在岀没,如果在夜里还会闪闪发光,值得大家注意!
出于更加复杂的考虑,公孙述说,这就是一种祥瑞,是老天爷让我出来执掌天下的!
他出身前汉干部家庭,自然知道那些向往、和已经当上一哥的人都会用这招儿,为了更有创意,他在自己的手
掌心儿刻上了3个字:“公孙帝”。
(述以为符瑞,因刻其掌,文曰“公孙帝”。)
从古至今,为了得到提拔或者自我提拔想得发疯的干部很多很多,靠弄虚作假来做官的干部也多如牛毛,但像
公孙述这样,把自己处心积虑追逐的职务刻在手掌的,肯定前无古人、绝无仅有,但愿后无来者、到此为止。
很快,公孙述的王朝建立起来了,定都成都,起名“成家”,建元“龙兴”。
因为劝进有功、忽悠有术,李熊被越级提拔,任命为大司徒。
当然,自己的亲兄弟也必须进领导核心:公孙光为大司马,公孙恢为大司空。
同时,公孙述还完全按照刘汉的规制和体制,在成都大兴土木,建造宗庙、宫殿等生活办公场所;大肆封官,
设立了公卿、大夫等文武百官。
接着,公孙述派几个将军北伐、东征,把包括巴郡、蜀郡在内的整个益州地区都控制了起来,有10多个郡国。
(于是尽有益州之地。)
说到这儿,我提请大家注意2个情况。
一是公孙述称帝之日,刘秀还在河北艰苦地转战,而2个月之后刘秀称帝,乃至于以后10来年的时间,刘秀都
在忙于东征、北伐、西进,对偏居巴蜀的公孙述一时还顾不上。所以,公孙述利用刘秀太忙,以及益州一带独特的
地理环境,舒舒服服地做起了割据一方的小皇帝。
二是公孙述把谱摆得很大,高调儿地开展了一些纯属形式主义的工作,但是,他没有做好作为一个政权必须做
好的核心业务,那就是确立以人为本、爱惜民生的执政理念,制定并且实施有利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
的政策措施。
大家尽管看好了,凡是做不好这种核心业务的政权及其掌权者,要么是心术不正,根本就没有真正考虑老百姓
的活法儿,要么就是能力欠佳,根本就担当不起理政安邦的重任。
大家可能还记得,公孙述称帝不久,马援奉隗嚣之命来成都考察,观察他的动静,他摆足了架子、做足了表面
文章。但老马回去对老隗说起对他的评价是:“井底之蛙。”
一个企业如果做不好核心业务,就会失去竞争力、就会亏损、就会倒闭,一个王朝也是如此。
我们现在不妨来看看公孙述的成家王朝是怎样开展业务的。
不好意思,这个公孙记成家王朝公司开张于乱世,早几年较为平稳,后来老是麻烦不断。
这并不是因为它没有批准手续,这年头各地王朝类公司遍地都是,都不需要、谁也不敢给它们发批文;也不是
因为竞争对手太多、太强,人家刘秀的刘记后汉王朝公司就是在竞争中生存、在战斗里成长的;也不是因为它的办
公条件太差、或者名声不好,巴蜀是天府之国,物产之丰饶是出了名的,该公司成立之初前来入股、打工的络绎不
绝。
说到底,该公司开张几年后步入困境,还是因为它核心业务没有做好,主业不突出,整个业务活动太混乱、太低效。
至于公孙述董事长是怎样摆谱的,我们就不再多说了,反正那是人家的个人爱好,随便挑几笔他公司的业务点评一下吧。
首先看他的用人。
公孙董事长的组织路线是彻底的任人唯亲,具体表现为他不仅只信任和任用自己的兄弟子侄,而且还毫不客气地把其他人冷藏、玩儿死。
公司一开张,他就安排自己的两个弟弟进了核心领导班子,紧接着,他又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封了王。
至于那些在一线埋头工作的,在前方拼命打仗的,甚至于公认德才兼备、居功甚伟的,对不起,你们先一边儿
凉快去吧。
这样一搞,一些干部群众就难免会产生一些情绪,觉得寒心。
有不少高干自以为跟公孙述关系不错、功劳也不小,就劝说他:
“现在局势动荡,天下远没有安定,成败还没有定论,不少将士还在舍生忘死地为您效命,您却匆匆忙忙地先
封自己的儿子为王。这样,不仅表现出您没有顾全大局的胸怀和成就大业的气魄,还会让广大将士寒心呐!”
公孙述当然对此毫不理会,我行我素。
这样下来,整个公司里,全部是他公孙家的人说了算,干部们都有怨言。
(述不听,唯公孙氏得以任事,由此大臣皆怨。)
从用人上就完全可以看出公孙述一点儿也没有帝王的气概和修养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