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刘秀君临天下-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况且,来歙身为纵横朝廷疆场之上、往来西州洛阳之间,知人、毁人经验都极为丰富的将军,又处于战争状态,在自己的军营之中、元帅帐里被人用短刃捅死,难免多少让人疑虑。

    在此,存疑,待考。

    来歙光明磊落地去世,临危而从容不迫,留下千古慷慨悲歌。

    当时及后世对他评价很高、别无争议,主要集中在3点:

    他责任心强、德才兼备,是刘秀麾下素质极高的将帅;他光明磊落、有诺必践,是足为举世士大夫师表的信士;他敢打硬仗、视死如归,是让人千年怀念的勇士。

    得知来歙死讯,刘秀极为震惊、万分悲痛!

    他一边看着来歙的遗书,一边泪如泉涌。

    (帝闻大惊,省书揽涕。)

    刘秀立即赐书,公开褒扬来歙,等于是对来歙的盖棺论定,我们不妨照录如下:

    “中郎将来歙,攻战连年,平定羌陇,忧国忘家,忠孝彰著。遭命遇害,呜呼哀哉!”

    随即,刘秀派出太中大夫追赠来歙中郎将、征羌侯的印绶,赐予谥号“节侯”,改汝南郡当乡县为征羌国,永志纪念。

    赐予功臣高官厚禄,刘秀向来是很大方的。但为了某位同志更改某个行政区划的名称以示纪念,虽功高如邓禹、吴汉,节操如祭遵、冯异,也没有这样的恩宠和荣耀。

    同时,刘秀亲自操办来歙的葬礼,安排朝廷工作人员(谒者)护丧。

    当来歙的灵柩运回洛阳时,刘秀亲自为他穿孝服,为他悼念、送葬。

    (乘舆缟素临吊送葬。)

    朝廷安排,来歙的爵位由他的儿子来褒继承。

    刘秀老是念念不忘来歙的节操和忠贞,2年后,又册封来歙的弟弟来由为宜西侯。

    不过,刘秀的一些有关的做法,也让史家大惑不解,至今存疑。

    一是刘秀并没有采纳来歙的建议,让他临终嘱托的盖延接任北线汉军主帅,而是任命扬武将军马成代理来歙留下的中郎将一职,主持北线军务,而马成固然十分优秀、忠诚,但跟同时在北线来歙领导下的冯异、耿弇、甚至盖延相比,还是明显不及的;

    二是来歙在临终时力荐的干部太中大夫段襄,也始终未被刘秀重用,其作为、乃至于名字仅见于来歙的这道遗书中,而来歙以其独特的身份地位,过去从来没有向刘秀推荐过干部;

    三是来歙本人也没有被列入追随刘秀的后汉开国元勋“云台28将”名单之中,后来,这个名单又补充加入了王常、李通、窦融、卓茂4人,仍然没有老来,而这28位、或者32位同志中,固然有邓禹、吴汉、耿弇、寇恂、冯异、祭遵这样的不世之才,但不少人的基本功和表现是公认不如老来的。

    但是,无论如何,来歙的德才和表现已经青史流芳,而刘秀对他的尊崇和怀念也是真诚的。

    也可能,历史总是有更多的真相,我们永远无法知道。
………………………………

168 南线破竹

    再说马成领命,工作也是不敢怠慢,非常尽力,继续率军南下。

    再看南线。其实南线开打比北边还早了3个月。

    公元35年3月,长江两岸正是春暖花开时节,草长树绿,莺歌燕舞。

    这也本是老百姓荷锄张网、情侣们呢喃牵手、文人墨客踏青吟句的好时光,但世道混乱、时人不幸,赶上追逐权势的选手们大开杀戮、相互对砍。

    大司马吴汉是骑兵出身,他率领一支水、陆、骑混编部队开拔时,感到自己的队伍太拖沓。

    自己早年在北方和中原一带打仗,往往是数千精骑兵在前面风驰电掣,开路破城,大队人马在后面收场,现在这支队伍,特别是其中的水兵,人员多、速度慢、工具累赘。

    他觉得这样很不习惯。于是,在召开军事会议时,他提出来水兵人数太多、作用不大、还浪费粮食,应该裁减。

    但是,征南大将军岑彭表示不同意。

    岑彭自刘秀称帝以来,数次在长江沿线用兵,基本上是所战皆捷。

    近几年,刘秀更是把他相对固定地放在长江要塞,一直在做进攻巴蜀的准备。

    在吴汉来到这儿领衔西征之前,根据刘秀的部署,他曾经安排威虏将军冯骏驻守江州(今重庆嘉陵江北),都尉田鸿驻守夷陵(今湖北宜昌),领军李玄驻守夷道(今湖北宜都),自己则驻军津乡(今河北江陵)。

    岑彭的这个布局本来是非常厉害的。

    津乡本来就是长江要塞,是控制荆州、扬州、益州的枢纽和门户,有点像围棋的天元。

    岑彭亲自驻守,周边又有自己的部下作为援军,既是保护津乡这个枢纽的藩篱,也是共同抗击来犯之敌的犄角。

    还是在前年,公孙述派任满等率领水军东下,打败冯骏、田鸿、李玄,占据了荆门山和虎牙山。

    荆门山、虎牙山在今天的宜昌东南、宜都西北,前者在江南、后者在江北,长江水从中间穿过。也就是说,占了这2座山,就等于在长江中段下了个巨大的卡子,既可以阻止刘秀的汉军溯江西上,也可以随时顺江东下进攻什么地方。

    岑彭当然不会甘心,多次发动进攻,想击退蜀军,都没有成功。

    蜀军知道刘秀的将军难打,防卫极其严密。他们横江搭起浮桥、敌楼,在水中打下明暗的拦桩,跨山把营垒连结在一起,将水路、陆路卡得死死的。

    这么多天来,岑彭招募训练水军,打造各类船只,积蓄军需辎重,快要做好了大战的准备。

    岑彭憋足了劲儿:一定要打退蜀军!一定要让公孙述日前的胜利就此打住!

    所以,当吴汉到来领衔西进,要解散自己的水军时,岑彭怎么也不能答应。

    岑彭认为,蜀军目前兵力强盛,而且占据长江要津,决不能裁撤我们自己的水军。

    同时,吴汉很固执,坚决要求裁军,轻装西进。

    岑彭在这一带作战多年,深知水军的重要和从长江水路进攻巴蜀的重要,也坚决要求保留水军。

    这样一争论,眼看就要胳膊扭不过大腿,岑彭的牛劲儿上来了,他决定就是得罪领导,也要贯彻自己的战略战术思想。

    谁要得罪领导,最好、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向更大的领导报告,并取得支持。

    当然,谁要是本来就有更大的领导做靠山,不报告也可以。

    岑彭立即向刘秀报告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和不能遣散水兵的理由。

    (彭以蜀兵盛,不可遣,上书言状。)

    吴汉、岑彭都是刘秀的超级粉丝、得力弟子、可靠干将,一个是国防部长,一个是大将军,个人能力都很突出。

    但面对两人在战术上的分歧,刘秀并没有和稀泥,而是就事论事,从工作出发,明确而坚定地支持岑彭,给予他充分地信任。

    他正式行文,发布命令,授权岑彭:

    “大司马(吴汉)习惯陆上步骑兵作战,不熟悉水兵,荆门战事,由征南大将军(岑彭)负责。”

    吴汉虽然性格强硬固执,但刘秀这么安排,他也只好服从、交权。

    得到刘秀的授权,岑彭立即着手准备新一轮对公孙述长江水防的进攻。

    很明显,蜀军设在荆门山、虎牙山之间江面上的浮桥、水寨,是阻碍汉军溯江西上的关键。

    于是,岑彭在军中招募、选调强攻蜀军水寨的敢死队员,并且宣布激励措施:谁最先登上敌人的水寨,将会得到军中最高奖赏!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偏将军鲁奇响应号召,要求率众打头阵。

    这一天,东风狂吹,大江上掀起汹涌波涛。

    鲁奇率领敢死队乘船疾速西上,直冲蜀军的浮桥、水寨。

    有其帅往往必有其将,岑彭是个猛人,鲁奇动作也很强悍。

    鲁将军率众直冲过去,蜀军挡也挡不住。

    几乎没有费太大的力气,鲁奇等就冲到了蜀军的水寨前。

    但是,江水中的桩子挡住了船只,汉军并不能立即长驱直入。

    不过这不要紧,鲁奇出发前已经跟岑彭认真研究过破敌的方法。他一边与部属们对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一边用早就准备好的火把焚烧桩子。

    风很急,火也急,蜀军的这些木桩、水寨都是好燃料,木桩着火了、连着烧浮桥,浮桥起火了、连着烧水寨、再连着烧敌楼,很快,蜀军江上、江边的工事就被烧坏,到处是一片火海。

    一见初战顺利,岑彭立即发动大军火速顺江推进,所向无敌。

    蜀军经不住岑彭、鲁奇的猛攻,将士们惊慌失措,纷纷夺路而逃,像下饺子一样落水溺死的数以千计。

    在一片混乱之中,蜀军主帅任满不知被谁砍了,将军程汎被生擒,另一个将军田戎跑得快,侥幸脱身,带着残部逃往江州(今重庆)。

    (斩任满,生获程汎,而田戎亡保江州。)

    这一仗,使公孙述的蜀军精心打造的长江卡子彻底玩儿完,岑彭率领的汉军取得完胜。

    但是,岑彭并没有就此罢休。作为刘縯的旧部、刘秀的高徒,他跟冯异一样,也是在追随刘秀的战斗里成长,不仅成为能征惯战的大军统帅,而且是善于理政、懂得爱民的政治家。

    按照刘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和打仗要打组合拳的战略部署,他立即上书保奏刘隆担任南郡太守,以便更好地巩固地方,很快得到刘秀批准。

    同时,他率领臧宫、刘歆等将军与大部队长驱而入,直抵江关(今重庆奉节),正式打进了蜀地。

    在行军打仗途中,岑彭决心严格治军、严肃军纪,打造自己率领的仁义之师。他一方面严厉约束部队,禁止掳掠,对老百姓秋毫无犯;一方面亲自会见地方德高望重人士和社会贤达,对他们礼遇有加,广泛宣传刘秀大汉政权的政治主张;同时,要求部队坚决谢绝地方上一切慰问和犒劳。

    乡亲们,我们是刘秀皇帝领导的队伍,是为了拯救巴蜀百姓、消灭奴役人民的公孙述集团而来的,我们兴师远征,就是为了讨伐罪恶之徒,为民除害!

    岑彭大军所到之处,老百姓诚心拥护、热烈欢迎,纷纷兴高采烈地劳军。

    这是一支让人耳目一新的队伍!

    多少年来多少代,老百姓习惯了官府的作威作福和部队的烧杀抢掠,而这么一支队伍打胜仗了既不抢点儿什么,也不欺负人,甚至送到脸前的犒劳也不要,稀罕!

    于是,岑彭所率汉军所到之处,蜀军将士开城投降,老百姓的感激、欢迎之声不绝于耳。

    对于岑彭的精彩表现,刘秀当然是十二分的满意!

    他下诏颁布一道特殊的人事命令:

    任命岑彭为益州牧,凡新攻下的郡县,均由岑彭担任代理太守。

    岑彭大军很快顺利抵达江州。

    这里城池坚固,粮草充足,蜀将田戎防守部署严密,短时间确实难以攻克。

    于是,岑彭安排将军冯骏率领部分人马在这儿盯着,自己则率主力继续前进,几乎是兵不血刃就直抵垫江(今四川合川),迅速拿下平曲(今合川东)。

    这儿是公孙述的一处军需仓库,岑彭顺便收缴了粮米几十万石。

    这时,已是7月盛夏时节,北线汉军也是节节胜利,但来歙惨遭刺客暗算。

    为了加快战争节奏,刘秀亲征,移驾长安,靠前指挥,直接安排各种擒拿公孙述的动作。

    在南线,岑彭已经展开对公孙述的近身肉搏了。

    在战场对决,岑彭的技术是很全面的。

    无论是长途奔袭,还是贴身肉搏;无论是守城防御,还是破城擒敌;无论是陆上攻防,还是水路鏖战;无论是重拳猛腿,还是四两拨千斤,他都拿得起、放得下,史称他是“智勇兼备的大将军”。眼下,他的目标很明确、也很简单:冲上去,拿下公孙述。

    眼看岑彭大军势如破竹地杀过来,公孙述不甘于束手就擒,连忙部署近身防御。

    他命令延岑、王元与弟弟公孙恢率领主力驻扎在广汉(今四川射洪南)、资中(今四川资阳),侯丹驻扎在黄石(今涪陵东北),大家共同抗击岑彭汉军,互为犄角,互相照应。

    这些部队差不多是他公孙记成家王朝公司的家底儿了。既然姓岑的打到家门口了,躲也没处躲,那就搬出家底儿,接招吧!

    岑彭的武打技艺非常全面,更为厉害、让对手闻风丧胆的是,他的招数还常常疾缓有致、变化多端,让人摸不着头绪。

    现在,面对公孙述的近身防御,岑彭打算忽悠他一下子。

    岑彭的这次忽悠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无论是同事、还是同场竞技的对手,都在当时没有立马看透。

    根据战场情况,他安排多支疑兵跑来跑去,其实就是故意让敌人看不懂的。

    同时,他还命令护军杨翕和将军盖延率部不断地敲打延岑、王元、公孙恢等蜀将,拿出一副随时要大打一场的架势。

    而他本人,则悄悄率领精锐将士轻装行军,不声不响地顺江而下回到江州附近,然后立即溯都江而上,出其不意地攻击黄石,大败侯丹。

    黄石一破,成都南方门户豁然洞开。

    岑彭仍然没有住手,紧接着兵锋西指,率部急行军,日夜兼程,奔袭武阳(今彭山)。

    武阳的守军早就对岑彭大军满怀恐惧,现在猝不及防,立即弃城而逃。

    所以,岑彭是把武阳守军吓跑的。

    轻取武阳之后,岑彭还是不住手,立即派出精锐轻骑兵攻打广都。

    广都在今天成都南边,距离成都只有几十华里了!

    整个巴蜀地区陷入了巨大的恐慌!

    大家看好了,岑彭同志上面的这一系列动作时间短、速度快、幅度大、力度猛,简直是大兵团作战夺城砍人的经典动作!

    有史家统计过,在短短几十天时间里,岑彭率部日夜兼程,边打边走,从垫江折腾到武阳,行程达2000余里。

    (因晨夜倍道兼行二千余里,径拔武阳。)

    他这么一路打来,动作就像暴风骤雨,蜀军将士要么被吓跑了,要么就被砍翻、击溃。

    (势若风雨,所至皆奔散。)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他的这些动作,外行看热闹,而内行也看不出门道儿。

    起初,公孙述董事长见岑彭从垫江打过来,还组织了一把防御、堵击。

    现在,他看岑彭绕开延岑等人,神不知鬼不觉地就飘忽而至,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感到极为吃惊,以杖击地,大声叫道:

    “这到底是什么神兵啊!”

    (是何神也!)

    公孙述对岑彭的神速用兵觉得不能思议,惊慌至极:

    转眼之间,成都已是孤城!

    看来,正面对抗岑彭是没戏了,那就只有考虑玩儿阴的了。

    不过,他公孙玩儿阴的,刘秀的将军们还是坚持来明的。
………………………………

169 臧宫风格

    就在岑彭玩儿战争的时候,辅威将军臧宫也没有闲着。

    有人说,时势造英雄。

    这当然是对的,谁都不能超越他生活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古时候有人学会了杀龙的本领,但找不到工作,这也是必然的,因为现实生活中没有龙可以让他来杀。在今天,也有不少职业和行当在逐渐消失,比如手工弹棉花,因为社会在发展进步,几乎所有跟棉花有关的产品都进入了专业程度很高、分工很精细的工业化生产。

    但是,时势在造英雄时并没有内定英雄人选,或者说造英雄时并没有特定的目标,而是给所有人提供了差不多均等的机会和同样的社会环境,关键看谁能抓住机会,在跟别人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有与众不同的表现,影响社会、成就自己。

    简单地说吧,谁能体察时势、把握机遇,时势才会造就他,使他在社会人生大戏中,由普通群众成为重要演员、乃至于主要演员。

    在刘秀目前执导的社会人生大戏中,在征伐巴蜀、擒拿公孙述这一幕,臧宫同志敏锐地观察形势、准确地把握了机遇,表现十分抢眼。

    来,各部门注意了,给臧宫同志一个特写!

    臧宫同志曾经作为群众演员跟大家打过照面,大家未必注意到他,现在把聚光灯对准他也是必要的。

    臧宫字君翁,颍川郡郏县(今河南郏县)人。他年轻时在家乡担任自然村村长、乡里的治安联防队队员,没有听说他读书、治学的事儿。

    (少为县亭长、游徼。)

    可以说,如果是太平盛世,臧宫很可能作为一个普通农民、村干部,过着勤劳、安闲、有点面子的生活,直至终老乡里。

    但是,他赶上了新莽乱世,生活难以为继,就带着一些朋友加入了绿林军中的下江兵,还弄了个中层军官(校尉)当当,开始了行伍生涯。当舂陵兵跟下江兵合并后,他跟着刘秀干,因为打仗勇敢,得到同事们的一致称赞。

    刘秀通过认真观察发现,臧宫这个同志言语不多,为人质朴,但责任心很强,干工作很勤勉,就很器重他,看做自己的亲信。

    刘秀到河北发展时带领的少数亲随中,就有臧同志。

    在河北那些艰苦卓绝、险象环生的岁月,臧同志被刘秀任命为偏将军,跟着刘秀冲锋陷阵,夺城砍人,屡屡立功。

    刘秀登基时,任命臧同志为皇帝办公室主任兼中央警卫团团长。

    (光武即位,以为侍中、骑都尉。)

    所以,臧宫也是较早追随刘秀、深得刘秀信任的老同志了。同时,能够堪当此任,也充分说明他在战斗里成长,已经在多个方面深得刘秀真传、得到刘秀认可。

    后来,刘秀要提拔自己的内弟阴识、阴兴兄弟来负责皇帝办公室的工作,就外放臧宫专任军职,让他率部征讨各方。

    刘秀对他的信任是一贯的,早在六、七年前就任命他为辅威将军(公元30年),加封期思侯(公元31年)。

    他也没有辜负刘秀的期望,无论是自己单独出差、还是跟同事一道,往往是攻无不克、所过皆平。

    不过,由于臧同志是在领导身边搞办公室工作和警卫工作出身,为人低调,不事张扬,攻城拔寨时动作简练、平稳,在刘秀身边如林的武将中,他不是十分引人注意。

    今年初,在吴汉、岑彭领衔在南线伐蜀前夕,臧宫率部来到中卢县(今湖北襄阳南),驻扎在骆越人聚集的地方。

    骆越人是古越人的一支,从今天的广东、广西一带迁徙而来。

    他这是按照刘秀的统一部署,为下一步即将进行的南线伐蜀做准备。

    当时,公孙述的部将田戎、任满等已在长江荆门一带跟岑彭对峙多日,蜀军在长江上设置了浮桥、水寨,岑彭屡次出战都不利。

    也就是说,刘秀的势力跟公孙述的势力在长江上交手时暂时处于下风。

    这样,骆越人人心浮动,就想叛汉归蜀。

    这时,臧宫兵力单薄,难以控制局面,情况有点危险。

    怎么办?

    恰好,正在这个时候,下面基层属县送来几百辆运输车,臧宫见了,计上心头。

    一天夜里,他派人锯断城门的门槛(门限),安排这些车辆不断地进出城门,来而复往,络绎不绝。

    于是,当天夜里,中庐城里,车辆云集,人马嘈杂,折腾了一夜,直到天亮。

    次日,骆越人派来的探子想想昨天夜里车辆过往声不绝于耳,看看城门的门槛也被“轧”坏了,连忙回去报告:汉军大部队来了!

    骆越人的首领知道这个情况,不敢再怀贰心,连忙带着牛、酒,来臧宫这儿劳军。

    臧宫既给他们面子,也撑自己的场子,就顺势排兵布阵,杀牛摆酒,热情款待他们,互相把酒言欢。

    喝!大家都是哥儿们!

    于是,骆越人安定下来。

    在这里,臧宫随机应变,巧用计谋,锯断城门门槛(门限)来忽悠骆越人,从客观上安定了局面。

    他的“城门断限”成为一个故事、一个典故,流传至今。

    当然,臧同志的精彩表现并非仅此一例。不久,他又来了个“矫制借兵”,同样表现出他在战场出色的应变能力。

    就在日前岑彭长途奔袭,夺城赶路如入无人之境,拿下平曲的时候,公孙述紧急调遣延岑率大部队前往截击。

    按照刘秀的部署,岑彭锁定成都为目标,率领轻装的特种部队绕开延岑继续行程,留下臧宫跟延岑纠缠。

    这时候,延岑率领的是公孙记成家王朝公司的家底儿――主力部队,在洛水一带布兵,声势浩大。

    但是,臧宫同志的情况则非常艰难。

    一是队伍整体素质差,他与少数将士带领5万降兵,其中不少投降过来的想跑,所以他要费很大劲儿才能把队伍捏合在一起;

    二是供给困难,缺粮缺水缺各种工具,短时间还补给无望;

    三是当地郡县及地方势力严重不配合,都想自保,想观察观察蜀汉双方交手的结果再决定支持谁。

    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