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洛阳七日-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若是为了权贵,他心中定是不愿,于是不自觉地面露难色。
李三郎自是看出了裴旻的不情愿,但恐其直言相拒,顶撞了太子,那必是不好,于是连忙解围说到:“裴大侠、李都尉,勿急,此事还请听吾慢慢道来。”
太子仍然满脸笑意,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说到:“也好,此事就由三郎给二位详述一下吧。”
李三郎看了看李客和裴旻,开口问到:“今日洛水河边,上元节燃灯供佛之处突然从土中长出许多弥勒石像之事,二位可曾听闻?”
李三郎所提之事,李客今日刚好在现场见闻,自是知晓,只是他不知道此事和太子要让他二人办的事到底有何相关,他不敢多言,只是点了点头,轻声说道:“吾已听闻。”
李三郎继续说到:“陛下登基之前,得上天启示,其为弥勒佛转世,故而君权神授,继承大统;今年上元佳节,陛下下诏,欲亲临洛水河边燃灯敬佛,现诸事已近完备,恰好此时敬佛之处的泥土中却生出了这多尊弥勒佛石像,似是天神显灵,陛下大喜,认为是大吉之兆,故而今日急召百官入宫,相商如何处之。”
裴旻是首次听闻此事,不免有些惊讶,脱口说到:“泥土中长出佛像?这事确实不同寻常!”
李三郎看了看裴旻,继续说到:“一夜之间竟生长出多具石像,此事确实不同寻常、亘古未见!事发之时,洛水河周围的百姓都闻风而至,争相观之,此事现恐已经整个神都都巷尾皆知。”
李三郎如此说,李客自是想起了今日洛水河边的场景,但自己所见却和李三郎所述有些出入,明明是官府之人敲锣捣鼓的沿街告知百姓,似乎是故意引其众人的注意,怎到了陛下处却成了百姓闻风而至了?此事到底是神迹显灵,还是人力为知,在李客心中却留下了一个不小的疑问,但此事现已被陛下定论为神迹,他也不便过多质疑,免得因此惹祸上身,故欲言又止,继续听李三郎叙述。
李三郎看出了李客似乎有话要说,于是停止了自己的叙述,向李客问到:“李都尉是有何事相问吗?”
李三郎这突然的问话倒是令李客有些措手不及,于是连忙想了想答到:“没。。。没什么,吾只是想问此事与吾和裴旻要做之事有何关联。”
李三郎笑了笑,继续说到:“今日殿内相商,有人提出此番神明下凡,实为天下大幸,为表示对神灵的敬重,自是要选出朝廷上下最优秀的文武之才,一文一武,在陛下燃灯敬佛之时,护佑神明不被凡事滋扰,以求神明护佑万方百姓。”
听李三郎这么一说,李客心中有了底,难不成太子是想让他二人来争选此事?但那到底又有何意义?这种护佑神明之事,李客自是不信,他明白裴旻,料想他也是对此事不屑。
李三郎的话还没完,继续说到:“此项提议,陛下当场应允,并下诏明日各王公大臣及万藩各国,皆可推荐自己麾下最优秀的人才竞选此事。明日酉时一刻,在皇宫内设擂比武,决一武才;戊时一刻,集仙殿内设宴,干谒诗文,决一文才;上元节夜作为文武护法,随陛下一同敬佛。”
到了此刻,李客心中已确定太子将欲二人所为何事,他心中自是不愿,于是问到:“神明之事,素来虚无缥缈,却不知是何人为陛下提出此建议?吾实不知到底意欲何为。”李客语气中不免充满了嘲讽。
一旁久未开口的张柬之站起了身子,说到:“李都尉有所不知,此事是吾所提议。”张柬之语气平和,好像丝毫不介意刚才李客对此事的态度,说罢,眼神平静地看着李客。
李客本觉得此事荒唐,能有此提议的定是那些阿谀奉承之辈,他万没想到此事居然是出自老谋深算的张阁老,更何况刚才他还明显地嘲讽此事,此事不禁尴尬,面色有些泛红,连忙一躬身,支吾地说到:“张阁老,请见谅,在下。。。实在不知。。。”
不待李客说完,张柬之摆了摆手说到:“无碍!李都尉多虑了,老臣自然明白,此提议但凡有智谋之人看来必是奉承之策,为人之所不屑。”
听张柬之这么一说,李客更加尴尬,刚欲开口辩解,张柬之一抬手,说到:“不急,且听老臣把话说完。”张柬之看了看其他几人,继续缓缓说到:“实不相瞒,此事在老臣看来,确有诸多疑点,吾暂且不论这石像从泥土中生出之事,到底是人为还是天意,但这石像早不生、晚不生,偏偏这个时候生出,而且就生在了陛下敬佛之地,由此看来,此事背后必有蹊跷。”
听到此处,李客顿时心中生起羞愧,原来他所虑之事张柬之早已察觉,他定是已想好了对策才提出此建议,而自己却唐突的嘲讽此事,实在是不该。
张柬之继续说到:“眼下,老臣尚不明这背后操纵者是谁?也不知到底为何如此?故提出了今日之建议,目的有三。其一、各王公贵族、万藩各国定会派出其麾下顶尖人才,如此一来,吾等就可掌握其实力,保不齐还能从中找到神都近日来的幕后凶手;其二、上次击鞠一事,二位扬名立万,太子也自是因此地位备受尊崇,何不再利用此事,如法炮制一次,提高太子的威望呢?其三、也是最终要的一个原因,此事现尚未查明是否是歹人的奸计,万一其欲对陛下不利,二位到时离陛下最近,定可护陛下周全。老臣拳拳之心,还望二位体谅。”
张柬之说罢,李客羞愧之心已是难掩,他没想到张柬之思虑如此深远,相形之下,对于此事自己确实短视,他刚欲张口应下此事,弥补愧疚,可裴旻却抢先开口道:“回禀太子殿下、张阁老、李司丞,这决一武才之事裴旻请愿出战,还望应允,裴某定当竭尽全力。”
李客本以为裴旻不会愿意接手此事,可他却率先请战了,这倒是让他始料未及,李客疑惑地问到:“裴兄,汝这是。。。”
裴旻轻轻一笑,说到:“李兄,汝知吾性情,此事若是放在往常,裴某自是喜欢逍遥快活,不愿身处漩涡之中,可当下李兄易容,又怎适合出战?若被他人当众揭穿,那岂不是难以收场?故裴某认为李兄还是适于隐于众人之后,暗中调查此事更为妥当,裴某愿意助战!”
李客顿时明白,原来裴旻又是为了掩护自己,能有裴旻这样的生死之交李客不禁觉得眼眶有些湿润!
………………………………
正月十三(十九)
听裴旻如此一说,太子李显心中自是欣喜。本来武选一事李客是最佳人选,可奈何其身份原因确是令人顾忌,武三思等人已知悉李客的真实身份,若是其当众揭穿,那岂不是正中其下怀;李客是陛下密令释放,若其身份被揭穿,她也绝不可能当着众人的面来保李客,倘真如此,不仅害了李客,就连太子一党也定是难辞其咎。李客二人到来之前,太子等人正踌躇此事,恰巧见了裴旻随李客一同到了东宫,太子心中顿时有了人选,自是欢喜,此刻裴旻又应下了比武一事,更是令太子心中一块巨石放下;于是,太子满脸堆笑地说到:“倘若裴大侠此战夺魁,本宫定为裴大侠请旨重赏。哦,不对,裴大侠已是陛下亲口御封的剑圣,应该称呼剑圣才是。”
太子高兴得连称呼裴旻的称谓都改口了,但裴旻却对此不以为然,他一躬身继续说到:“谢太子殿下。那日陛下赐于封号,也是为了震慑万藩,这剑圣二字裴旻实在是担当不起,望太子陛下还是称呼在下裴旻便是;另外,吾欲参与明日比武之事,皆出自相助朋友,并不其它奢求,太子的封赏实不敢受,若是太子非要赏赐,那还是赐在下一些好酒吧。”
裴旻这么一说,有些驳了太子的面子,不过太子倒也不在意,仍然面带笑容地说到:“这陛下御口亲封称谓,岂能儿戏,剑圣就是剑圣,这无可厚非,况且裴大侠武功盖世,自是担得起此称谓,还望莫再推辞;至于赏赐一事,裴大侠也是直爽之人,那本宫也不勉强,到时一定好酒奉上!”
看来太子是认定了此称谓,裴旻也不好再强辩,于是双手一拱,答到:“喏!谢太子殿下。”
见裴旻不再推辞,太子心中满意,遂向李三郎继续问到:“武选一事已有着落,那这文选一事,三郎可有何人选提议?”
太子这么一问,不免让李三郎有些为难,他眉头紧锁地答到:“回禀太子殿下,此事的确为难。文选不同于武选,可以直观的高下立判,比试的干谒诗文没有明确的评判准则,须迎合评判者的兴趣才行,否则很难保证胜出。”
太子听李三郎这么一说,也跟着皱起了眉,看了看张柬之,一起问到:“那汝等可有良策?”
张柬之起身答到:“回禀太子殿下,此事确实如李司丞所言,若要保证一定能够胜出,确有难度,依老臣之见,只有一法可行。”
太子连忙催促地问到:“请阁老快说。”
张柬之继续说到:“只有吾方派遣多人应战,以求在众参赛人员中有能有一人脱颖而出。”
太子沉思了片刻,缓缓地说到:“确实也只能如此了,本宫刚才仔细思量了片刻,如今放眼四海,确实没有一人能够在文坛上傲视群雄、独领风骚;那二位有何人选推荐?”
张柬之思索片刻,答到:“吾可举荐二人,一为贺知章、二位姚崇,此二人虽已年近半百,可皆文彩出众,可以一试。”
这二人的文采的确出众,太子听了也表示认可,但刚才也说了,这场比试还需多一些人才能提高夺魁的胜率,于是太子望向李三郎继续问到:“三郎可有合适人选?”
李三郎听罢,说到:“回太子殿下,吾也举荐一人,便是那张九龄。”
张九龄!此人的文彩太子自是领略过的,确实是一不错的人选,年轻有为,又值得信赖,于是太子当即一拍案桌,说到:“好!本宫决定就此三人出赛,定能有所斩获。”
太子话刚说完,从屋外急匆匆地走入了一个小太监,他进门后左右看了看,径直走到了李三郎面前,小心地递给了他一块玉佩,李三郎一看手中玉佩,霎时面露惊色,那小太监凑近李三郎耳旁小声说到:“来人身穿黑斗篷,小人看不清他的脸,他让小人把此玉佩交于李司丞,说是有急事相商,须在密室会见!”
李三郎听罢连忙点了点头,直接走到了太子身边,把玉佩递给了太子,并在耳旁耳语了几句,太子也是有些面露惊色,他二人的举动自是看在李客和裴旻的眼中,难不成又有什么变故不成?竟会让太子和李三郎都如此有些惊慌,但他二人耳语相商,定有不便告知之处,二人也不便相问。
太子与李三郎二人言罢,李三郎转身向李客和裴旻说到:“二位莫怪,太子与吾还有要事相商!”
李客听罢,一拱手说到:“既然如此,吾二人告退。”说罢欲走。
李三郎连忙叫住二人,说到:“李都尉勿急,吾还有事相告。还请二位速回龙安司,告知陈玄礼和张九龄,克多虽然吾等不识得,可这陈无忌吾却认识,让他二人连夜绘制陈无忌的画像,并连夜搜捕,吾相信只要找到了陈无忌,料想那克多也就不远了。”
李客听后,继续说到:“回禀李司丞,吾认为还有一人可一同寻找。”
李三郎心领神会,说到:“李都尉说的可是那赤发阎罗?”
李客点了点头,说到:“正是!”
李三郎没有犹豫,继续说到:“那就依李都尉所言,让龙安司连夜搜寻;二位布置妥当后,还望早些休息,明日之事还有劳二位。”
李客、裴旻一拱手答到:“喏!”
二人刚欲走,李三郎继续说到:“李都尉,还有汝的妻儿,要不就住在东宫吧,也好有人照应。”
李三郎这么一说,李客心中顿时大惊,李三郎此话不免让他想起了武三思,难不成他也要像武三思一般让他的妻儿成为人质?李客自是不愿,本来今日让她母子到此就已是唐突之举,现又怎能让她二人真的陷入到太子等人的掌控之中,若是今后以此相胁,那他又如何是好?想到这里,李客答到:“谢李司丞好意,让她二人在此,不免会打扰到太子殿下,吾还是将她二人带走吧,还望李都尉成全。”
李客说此话时,李三郎也反应了过来,他的提议确是有些唐突,本来出自好意,让李客误会了可就不好了,于是连忙说到:“李都尉千万别误会,吾没有他意,吾只是觉得她二人有人照顾可能会更好一些,若是李都尉要带走她二人,随时带走便是。”
武三思曾经的行径,不免令李客后怕,所以即使李三郎如此一说,李客还是没有丝毫犹豫,紧接着说到:“在下的妻儿出生卑微,在这东宫之内想必也是不习惯,吾还是把她二人带走吧。”
李客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李三郎也不好再多说什么,若是再多言相劝,必定会心生嫌隙,于是说到:“那就请李都尉自便,龙安司还请李都尉即可前往妥善安排。”
李客当即答到:“喏!”便不再多言,转身准备离开大厅。
太子突然开口道:“李都尉,且慢!”
难不成李三郎松了口,太子又要相胁?李客突然提高了警惕,手不自觉地在握到了剑柄上,但很快冷静下来,转身拱手答到:“请问太子殿下还有何事?”李客这一系列的举动自是看在了李三郎的眼中,他心中暗自吸了一口凉气,还好李客控制住了自己,没有发生什么;但此刻太子到底要说什么?难不成也要挽留?那定会造成更深的误会,李三郎一边想着开解之词,一边有些焦虑地望向太子。
只见太子满脸堆笑地说到:“李都尉,汝今夜要带走妻儿,自有汝的原因,本宫也不便强留,但本宫有一事,还望李都尉答应。”
原来太子不是为了强留李客妻儿,这倒是令李客和李三郎瞬间绷紧的神经放松了下来,李客答到:“敢问太子殿下是何事?只要是在下能办到的,定当全力而为。”
太子继续笑着说到:“汝的儿子小太白,天资实在聪慧,年方四岁居然已能出口成章,他日必成大器,本宫喜欢得紧,日后多带他来东宫与本宫相聚,明日诗文比试,本宫料想他也定会喜欢,请务必带他一同前往。”
太子所提的这个要求令李客一时摸不着头脑,刚才的李三郎和现在的太子,他二人到底是真心出自好意,还是故意试探,他确实不得而知,不过为了安全起见,李客还是推辞道:“明日朝廷大事,是否会有不便?还望太子殿下再行考虑。”
太子一挥手,说到:“李都尉多虑了,没有什么不便的,就依本宫之意,照此决定,汝二人还有事就速去办吧。”太子都说到了这个份上,李客也不好推辞,只好应下,于是带着妻儿与裴旻一同离开了东宫。
半路上,裴旻三人回了茅屋,而李客独自前往了龙安司,准备和陈玄礼、张九龄一道商议如何找寻陈无忌和赤发阎罗。
望着李客离开东宫的身影,李三郎心中不免感叹到李客此人确实与一般人不同、甚难驾驭;不过,此刻他也没时间再多想此事,连忙和太子、张柬之一同进了密室,会见来访之人。
………………………………
正月十三(二十)
李客知道查获陈无忌和赤发阎罗的事态紧迫性,送别裴旻和妻儿后,片刻不敢耽搁的赶往了龙安司,今日鬼市之内、东宫之中已是耽误了不少时辰,此刻必须抓紧时间,否则让克多等人有了更多的喘息和准备时间,要想抓获就更难了。
李客到了龙安司,径直走入了议事大厅,陈玄礼和张九龄正在大厅,周围的人显得非常忙碌,见了李客回来,二人连忙迎了上来询问情况,李客把二人带到了偏厅,将今日之事大致说了一遍,但令李客没想到的是这抓捕陈无忌的事在李客离开龙安司后张九龄已安排人进行了,现在各哨岗、城门处都收到了陈无忌的画像;陈玄礼已经向各地的羽林军报了信,羽林军早已在神都内展开了搜索,他二人说到这里,李客心中不免感叹,他二人办事效率之高,李三郎能得其二人相助,日后必成大事。
但此时,李客还没有功夫夸赞二位,他向二人说到:“还缺一人的画像,便是那赤发阎罗。”
张九龄点了点头,说到:“李都尉所言甚是,吾刚欲向李都尉提此事。”
李客说到:“可这赤发阎罗吾却不确定他到底是逃了还是被克多给挟持了,所以赤发阎罗的搜查方案须要有所不同,否则恐难有效果。”
张九龄有些不明白,继续问到:“在下不明白李都尉何意,还请明示。”
李客继续说到:“吾等先假设赤发阎罗是被克多抓了,想那赤发阎罗武功高强,属下关系网复杂,克多为避免其逃脱,必是囚禁在一个极其隐蔽且机关重重之地,如此一来,那张贴告示可能并无太大效果;另外,若假设赤发阎罗是侥幸逃脱,他必定设法藏身,汝二人想,就连鬼市如此复杂、隐蔽之地,克多都能上门屠之,赤发阎罗见了告示,他敢来龙安司吗?龙安司都已经被克多烧了一次了,赤发阎罗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绝不会舍身犯险。”
陈玄礼突然问到:“为何李都尉不认为赤发阎罗已经死了呢?”
李客坚决地答到:“赤发阎罗绝对没死,甚至吾认为他也没有被克多所擒,现在应是逃脱了。”
陈玄礼、张九龄二人对望了一眼,有些不解,不约而同地问到:“为何李都尉如此肯定。”
李客继续说到:“因为吾在鬼市之中并未见到赤发阎罗的尸体,试想克多会杀了赤发阎罗,再把他的尸体带走吗?那样做毫无意义;另外,在克多的整盘计划中,赤发阎罗的作用已经完成了,留着他的性命对克多来说也毫无意义,试问克多会愿意把这样一个武功高强,随时有可能脱身然后对自己的不利的人留在身边吗?若是我,定是选择尽快将其杀死,以绝后患!故吾料定,此刻赤发阎罗不仅没有死,而且顺利逃脱了,他也许正躲在某个角落,随时准备向克多复仇。”
张九龄二人听完了李客的分析,也觉得有理,于是问到:“那请问李都尉,这赤发阎罗的搜查文书到底应该如何发放?”
李客想了想,说到:“吾刚才来龙安司的路上也一直在考虑此事,现在吾想明白了,赤发阎罗吾等绝不能大张旗鼓的搜查,这会提高克多对吾等的警惕,若是克多认为吾等会与赤发阎罗联手,那他一定会加大力度搜索赤发阎罗,到时他捷足先登杀了赤发阎罗,吾等就失去了一个强援;再或者,若是他寻不到赤发阎罗,定会转而把矛头指向龙安司,他若带人来袭,吾等防不胜防,龙安司不免又要经历一场浩劫。”
龙安司被烧,众人悉数被杀也就发生在几日前,他二人自是知道克多的手段和能力,他二人也当然不愿悲剧重演,于是也连忙点头赞成李客的说法,张九龄继续问到:“李都尉,那既然不能直接搜寻赤发阎罗,那吾等该如何与其取得联系呢?”
李客陷入了沉思,许久过后,终于开口说到:“吾料想克多到底欲以何为,赤发阎罗应是清楚的,今夜据李司丞推断,克多最终的行动应是上元节,吾对此也是认可;但与赤发阎罗联手又不能过于明显,以免造成克多的警惕性提高,要不然。。。”
李客说到一半没有继续说下去,他转身走到了桌前,提起了纸笔在纸上开始书写,二人也凑了过来,过了一会,李客把笔一放,只见纸上赫然写道:“上元佳节,为保神都安全,请各相关人等尽力相助!——龙安司!”
张九龄看罢,不禁大声说到:“李都尉,此语甚妙!如此看起来,只是一份再正常不过的告示,但强调了上元节和龙安司,若是那赤发阎罗看到,必能知道其中的含义,到时出手相助!”
李客仍然眉头紧锁,说到:“此乃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吾料想克多也定会看出其中的用意,不过这总比直接搜查赤发阎罗要来得稳妥一些。”
陈玄礼开口说到:“吾这就按李都尉所书,全城张贴!”李客点了点头,陈玄礼于是转身而出。
陈玄礼走后,李客又把明日文选一事转告了张九龄,张九龄听后不免有些惶恐,说到:“李司丞怎会把如此重要之事交于吾?如今朝廷上下,文人辈出,不说其他,就说张阁老举荐的贺之章、姚崇大人才华就远在吾之上,吾如何敢于应对?”
李客听罢,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用手拍了拍张九龄的肩膀:“李司丞作此安排,定是有他的用意,想必是对汝的信任,汝安心准备,尽力而为,别辜负他对你的期望便是;再说,汝也不必妄自菲薄,吾与汝虽相识不久,但对汝的才华却是看在眼里,年纪轻轻便能如此实属难得,日后汝必是国之栋梁!”
李客这么一说,不免令张九龄更生惶恐,当即一躬身,说到:“李都尉抬爱了,在下愧不敢当!”
李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