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廷-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一藻这回是彻底看清了,马士英就是一个马屁精,连基本的面子都不要了。
却也跟着道:“是,下官明白。”
周正见两人听话,心里舒坦,面上渐肃的道:“好。具体的方略,本官会派幕僚与你们详细说。但总的有两点,一个是民生,这一点,河间府,永平府有多年的经验,可以借鉴,本官到时候会调派各级官员协助你们。第二个,就是军务方面。西北的事,你们也知道。尽管本官擒获了高迎祥,但西北之乱未定。尚书大人已有重大计划,也要辽东三地协助,是以,本官将对辽东三地的文武将帅,兵力进行调配,你们二人要配合行事,不能误我国朝大事!”
马士英与方一藻听着周正的话语,齐齐站起来,抬手道:“下官不敢!”
………………………………
第六百七十四章 左手画个半圆
周正收敛表情,摆了摆手,道:“坐下,这是我们私下谈话,无需那么拘谨。”
二人也轻笑着,重新坐下。
周正喝了口茶,斟酌着道:“本官心里有个大概意向。宣府总兵杨国柱调任锦州总兵,登州总兵金国奇调任宁远总兵,曹变蛟调任山海关总兵,何可纲仍旧东江镇总兵,黄龙驻守旅顺,寇槐壹调任天津巡抚,你们怎么看?”
马,方二人其实也是刚刚升任巡抚,对山东,辽东情况还不是很熟,却也知道,周正调用的这些人,都是他的老部下。
这些的资历,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二人对视一眼,就抬手道:“一切依照大人吩咐。”
周正笑着点头,道:“好,在京留几日,晚上到我府上,我介绍幕僚给你们认识。”
“是。”马士英与方一藻站起来道。
周正送二人出去,站在屋檐下,看着二人的背影,心里的算盘打的噼里啪啦响。
送走了马士英与方一藻,周正沉思一阵,又去见了杨嗣昌,他的这些调整,需要杨嗣昌的首肯,并且在崇祯那说话。
杨嗣昌之前就知道,又讨论了一番,杨嗣昌在三天前已经收到周氏票号前期的五万两银子,投桃报李,主动的揽下,要进宫与崇祯说。
周正不用出面,自然乐得高兴,传信周氏票号,再快点准备银子。
等到下了班,周正回到周府,与刚刚从天津卫回来的孙传庭见面,说着今天的事情。
凉亭里,周正与孙传庭对坐,喝着茶,下着棋,边上的小德慎趴在桌上,睁大眼睛看着两人。
孙传庭的心思也不在下棋上,说道:“这么一来,从辽东,到天津卫,再到山东,已经连成一片,又都是大人的人,倾力革新,已经具备了条件。”
孙传庭挂的还是吏部的闲职,更多的身份是周正的幕僚,跟随周正南征北战,日子也不算短了。
现在,还要加上他周府西席的身份,负责教导周德悭,周德慎两兄弟。
周正给小德慎递了块点心,道:“嗯,我在兵部与方一藻,马士英都谈过,他们会支持我的改革方略。我想你过去,总览这些事情,我无法亲身前往,也不放心,唯有你去,我才能安心。”
孙传庭跟随周正日子不短,没有了以往的虚假客套,沉思着,道:“下官打算从永平府,河间府,天津卫等地抽调官员,组成一个跨三地的联合部门,统筹各项计划,协调革新步骤,大人以为如何?”
周正神色不动,心里思忖。
孙传庭的意思,是组建一个隐形的衙门,实际上统管辽东,天津卫,山东三地,依照周正现在的能力,自然是可以做到,但太犯忌讳,一个不好,可能会引来灭顶之灾。
但想着很快就要崇祯十年,留给他的时间不多,沉吟片刻,周正道:“可以,但各种往来不要给人抓到任何把柄,一定要谨慎再谨慎!”
孙传庭自然也知道其中的危险,笑着道:“大人放心,下官会妥善行事。”
周正对孙传庭是放心的,点头道:“晚上我邀了马士英与方一藻来府里吃饭,介绍给你认识。”
孙传庭明白周正的意思,应下,道:“只要兵部那边走的顺畅,其他问题倒是不大,现在就是缺钱粮了。”
周正捏着棋子的左手顿了下,也轻轻皱眉。
虽然他的周氏商会看似很赚钱,但花钱也是如流水,单说登莱,天津卫的相关军务支出,每年就数以百万计,何况还有其他的各种支出,如果再加上山东,辽东,那肯定是不足了。
周正放下棋子,道:“我来想办法,每年多支二百万。”
孙传庭微微点头,道:“二百万,应该可以了。”
山东,辽东都是各种问题,想要从根本上解决,不止是顶层的设计与支持,还需要大量的钱粮。
到了晚间,马士英,方一藻来到周府,自然是好一番热闹。
马士英与方一藻都对孙传庭这个周正幕僚有所耳闻,现在更知道是周正的心腹,哪敢怠慢。
双方十分谦逊,没有倨傲,气氛自然十分热烈,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到了十二月中,朝廷核准了兵部对辽东,天津卫,辽东三地总兵的调派,或许是不放心,有意要周正这个兵部右侍郎亲自前往三地,以示‘重视’,实则是暗暗弹压,以免他们心生骄气。
还不等崇祯下旨,这个计划忽然被叫停!
——张献忠,罗汝才等人突然从湖广出,大军直逼安庆府!
安庆府,乍听好像不奇怪,匪寇哪天不攻克个州府,但安庆府是南京的门户,一旦安庆府有失,整个南直隶都将落入匪寇手中!
南京可不是中都凤阳可比,远远不是开国都城,陪都那么简单,还是朝廷六成半以上的钱粮来源地!
要是南京失陷,明朝就等于亡国一半!
京城陡然紧张起来,整个朝廷都慌乱成一片,甚至于周正的各种关系网也找过来,尤其是周氏商会,在南直隶有着重要利益,上官勋甚至亲自写信,询问周正具体情况。
兵部。
杨嗣昌从宫里出来,一出来直接来到周正班房,拧着眉道:“这件事,你怎么看?”
周正自然早就在研究,听着就道:“卢象升,陈新甲还在围剿李自成,深陷西北,远水也救不了近火,只能命就近的左良玉等人前去救援,同时命安庆巡抚严守,胆敢弃城怯战,绝不轻饶!”
这其实,也在宫里商量出来的对策,但杨嗣昌还是不安心。
张献忠跑到南直隶,已经跳出了他的包围圈,必须要将张献忠逼回去,否则他的计划就会出现一个大漏洞!
杨嗣昌看向周正,道:“必要的话,你能不能去一趟安庆?”
周正一怔,旋即不假思索的道:“好。”
杨嗣昌见周正不推脱,心里稍松,道:“也未必是如此。朝廷会尽快调集重兵围剿张献忠,将他堵回湖广,过年后,我会与皇上呈送我的剿匪策略,你要支持我。”
“兵部不会有第二个声音。”周正道。
杨嗣昌与周正合作是越来越舒心了,轻轻点头,站起来道:“你我二人全天值班,尽量不要回府,等安庆的消息。”
周正没有异议,道:“你在西北准备的钱粮,够了吗?”
杨嗣昌为了剿匪,可以说动用了各方面的关系,家底都掏出来了,筹备了近百万钱粮,其中朝廷国库出的不到一成!
这件事,已经越来越瞒不住,高层都知道,也就是习惯性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坐等杨嗣昌的成果。
杨嗣昌深吸一口气,掷地有声的道:“差不多了,这一战,势必剿除匪患,稳固我大明社稷!”
周正眉头挑了挑。
:。:
………………………………
第四百七十五章 卢象升之难
现在大明上下,都在盯着安庆府。
张献忠如果攻破安庆府,那进入南京就是一马平川,苏州,扬州等繁华之地,将被流寇蹂躏。
这种场景,只要稍微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最紧张的,莫过于崇祯皇帝了,不间断的召开御前会议以及朝议,追问进展,勒令尽快剿除张献忠,若不是张献忠已经在攻打安庆,怕是要派杨嗣昌亲自去指挥救援了。
周正与杨嗣昌在兵部几乎就没怎么回府,兵部是大明军情中心,没日没夜的运转。
到了一月,左良玉,史可法与马爌赶到,在安庆城下与张献忠对战。
双方大战不止,互有胜败。
随着明朝援军的不断赶来,张献忠拿不下安庆,只得撤退。
左良玉与史可法联军追击,在枫香驿击败张献忠,张献忠北逃庐江,想要继续北上河南。
结果庐江总兵刘良佐早就在等着,张献忠被狙击的只能后退,藏入了潜山。
安庆巡抚张国维依旧不安,命左良玉搜山,彻底剿除张献忠,而左良玉要军饷,张国维拿不出,左良玉气愤之下,纵容士兵劫掠州县,强抢妇女,就是不攻山,最后竟然任由张献忠逃走。
张献忠随后在三月,在太湖大破明军,击溃史可法援军,在太湖附近连克四府十六县,斩总兵两人,令南直隶惶惶不可终日。
崇祯皇帝自然大怒,勒令各地进兵剿匪。
就在此时,杨嗣昌在乾清宫,向崇祯皇帝正式的献上了‘四正六隅策’。
所谓的‘四正六隅策’,是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官为四正,四巡抚分剿而专防;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六巡抚分防而协剿。四正六隅合为十面之网。而总督、总理二臣,专事征讨。
也就是口头上说的‘十面张网’剿匪大略。
周正作为兵部侍郎,站在杨嗣昌身侧,如他与杨嗣昌所说,兵部没有第二个声音,自然在崇祯面前支持杨嗣昌。
崇祯皇帝与杨嗣昌一问一答半晌,最后崇祯拍着腿,赞叹道:“恨用卿晚!”
随后,杨嗣昌又说出了筹饷的办法,崇祯因为张献忠在南直隶的事忧心忡忡,哪有不准,几乎杨嗣昌的要求通通允准,当日就下旨,鼓励杨嗣昌大军征讨流寇。
有了崇祯皇帝的支持,杨嗣昌开始大刀阔斧的准备,一面调派各级军队,开始正式施行他的围剿之策,同时也将陈新甲,卢象升等重要支撑的总理,总督,巡抚叫入京,仔细的商讨对策。
周正作为兵部侍郎,自然撇不开,也在杨嗣昌的要求下,加入其中,筹划着各种战略战术。
兵部这边是忙的如火如荼,朝廷却是另一个模样。
还不到四月,监察御史傅朝佑突然上书弹劾温体仁六大罪:得罪于天子;得罪于祖宗;得罪于天地;得罪于封疆;得罪于圣贤;得罪于心性。
对于这种空口白牙,毫无证据的攀诬,崇祯皇帝即便已经厌恶温体仁,还是将傅朝佑给下狱治罪了。
这像是某种信号,傅朝佑被下狱,非但没有遏制弹劾温体仁的风波,反而如火上浇油,弹劾风波越烈。
杨嗣昌没有管这些,在兵部接见到京的卢象升。
周正自然陪坐,三个人有说有笑。
前戏略过,杨嗣昌放下茶杯,看着卢象升沉色道:“建斗,你的大军务必尽快拿下绥远,将长城一带控制在手,由北而南!”
建斗,卢象升的字。
卢象升已经知道杨嗣昌的计划,道:“大人放心,下官已经调集准备,不顾身后,拿下绥远,半个月就能!”
杨嗣昌对卢象升的能力不怀疑,但可惜,这不是他的人,也就是无可奈何之下,才会用他的。
这些话,杨嗣昌没有说,详细的说着他的计划。
‘四正六隅策’,各路兵马只管他们的既定目标,不用管其他,自然做起来就轻松。
卢象升听着,不时点头,询问一两句,有些地方,甚至于还与杨嗣昌争辩。
杨嗣昌拧眉,神情不好,若非顾忌周正,怕是忍不住要爆发,以势压人。
周正在一旁看的分明,每当这个时候就打圆场,给他们二人台阶,总算是将今天的会谈,在没有破裂的情况结束。
等卢象升走了,杨嗣昌依旧皱着眉,眉宇间愤怒难退,道:“这个卢象升,一点都不识大体!”
周正笑着给他倒了杯茶,道:“他是五省总理,事关剿匪成败,即便你再有不满,也该压一压,不能将情绪流露出来。”
杨嗣昌看了周正一眼,鼻子喷出两道白雾,道:“你说得对,我是有些失态了。”
周正知道杨嗣昌现在十分紧张,‘四正六隅策’是杨嗣昌提出来的,关乎着不止是西北匪乱,还有杨嗣昌的前途,这是他的‘千秋功业’!
胜了,那自然是加官进爵,青史留名;若是败了,那就是身败名裂,死不足惜。
周正想了想,道:“我待会儿让人去请卢象升晚上去我府上,缓和一下,还有,其他人也将陆续到京,你的脾气不能一直这样。”
杨嗣昌与周正已经搭档几个月了,周正从来不与他为难,还在钱粮以及朝野各方面支持他,令杨嗣昌十分满意,见周正这么说,心下也稍有欣慰,道:“那就麻烦你了,放心吧,事关国社大计,我会控制住的。”
周正笑了笑,刚要劝说,忽然一个主事急匆匆跑过来,在杨嗣昌耳边低语了一声,递过一道奏本。
杨嗣昌神色微变,连忙接过来,一眼看去,猛的将奏本摔在桌上,脸色铁青,双眸满是厉色。
他气的脸角鼓动,拿起茶杯要喝茶,还没到嘴边又扔了出去,摔碎在地上。
周正还是第一次看到杨嗣昌如此失态的模样,看了眼他身后有些战兢的主事,拿过这道奏本,打开看去,扫过一眼顿时神情微变。
这是一道弹劾,或者说是举报的奏本,是平凉知府举报卢象升,杀良冒功,屠杀平凉府数个村落,三千人,以冒充匪寇邀功!
周正神情凝肃,他不知道这道奏本的真假,但不管真假,这件事都小不了,尤其还是在杨嗣昌的‘十面张网’实施的关键时刻。
………………………………
第六百七十六章 又去一臂
周正合上奏本,看着气的不行的杨嗣昌,道:“这件事先隐下来,晚上我与卢象升好好谈谈。如果是诬陷,就弹压平凉府知府,如果是真的,你得早有准备。”
杨嗣昌脸角抽搐着,可以想见他内心是多么愤怒。
原本洪承畴与卢象升是西北两总理,一个主西北,一个主东南,洪承畴刚刚下狱不久,这边卢象升又出事!
即便朝廷问罪不到杨嗣昌,对他计划也必然有重大影响!
杨嗣昌知道现在不是生气的时候,还是控制不住怒气,盯着周正沉色道:“你给我问清楚,卢象升要是真的做了,本官也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周正默默点头,他心里其实希望杨嗣昌的计划能够执行下去,彻底点燃西北的战火,摧毁这个腐朽王朝的根基。
现在看来,即便是想,也没那么容易。
到了晚上,卢象升被请到了周府。
周正与杨嗣昌在西北是见过,也彻夜聊过,关系还是非常不错。
周正没有第一时间拿出这道奏本,倒是卢象升,神色凝重的看着周正,道:“我觉得,杨尚书的计划有很多问题,不说战术的问题,单说筹集数十万大军的粮草,真的能彻底剿除流寇吗?若是春风吹又生,还能再来一次‘十面张网’吗?”
卢象升考虑的,其实比杨嗣昌更为深层次一些,杨嗣昌想的是剿匪,卢象升则考虑的是‘彻底’二字。
周正给他倒了杯酒,解释的道:“我刚刚入京的时候,在乾清宫就剿匪问题与杨尚书有过冲突,后来他主理西北,我分管涉及建虏的辽东等。他想的是先剿后安,不到最后,分不出对错的。”
卢象升也知道这些,无奈的道:“我担心的是,越剿越乱,这么大动作,怕是会透支数年的国库,后果不堪设想。”
周正看着卢象升,这是一个忧国忧民,考虑深远的人。
周正沉思一阵,道:“建斗,辞官吧。”
卢象升被周正突然来的这么一句震惊到了,看着周正道:“就算我与杨尚书有些争执,也没到我要辞官的地步吧?”
周正看着他,从怀里拿出那道奏本,无声递过去。
卢象升不明所以,接过来看去,不久就连忙抬头,道:“征云,你相信我,这件事我没做过!”
周正点头,道:“我信你。但杨尚书未必信,朝廷,皇上肯定不信你。在杨尚书这‘四正六隅策’的关键时刻,这道奏本要是到了朝廷,你觉得你的下场会是什么模样?”
卢象升怔怔的说不出话来,他是知道朝局险恶的人,却没想到,忽突然发生到了他的身上。
周正从内心来讲,不希望卢象升出事,这是他为数不多,欣赏的朋友。
等了一阵子,卢象升还是说不出话来,周正道:“你上书请罪,不要提这道奏本,我再请杨尚书一起为你说情,无凭无据,最多就是罢官。现在多事之秋,过不了多久我就上书皇上,复起你,无需担忧。”
卢象升从军多年,遇到的各种弹劾极其的多,但这一次,他感觉到了明显的不正常,拧着眉头,道:“我听说,元辅近来很不得圣心,是不是与这件事有关?”
卢象升不傻,自然想到了一些事情。
比如几年前,朝廷要再设一个五省总理,就是在他与周正之间选,后来是首辅温体仁支持的他获胜。
因此,卢象升也被打上了温体仁一系的烙印。
周正原本还没想这么多,听着卢象升的话,顿时若有所思。
卢象升自然不是温体仁的人,但若是有人要从卢象升这里打开缺口,似乎也不奇怪。
周正看着卢象升,道:“必须尽快抽身,元辅确实撑不了多久!”
周正不希望卢象升出事,要是被温体仁牵累,那着实可惜。
温体仁近来的麻烦非常多,虽然在极力自保,但圣心摇摆,很多人都看得出,他确实已经撑不住。
卢象升看着周正,神色有些颓然,道:“杨尚书的计划刚刚开始,洪承畴已经被下狱,我若是再走,西北怕是要横生变数。”
周正神情也有些厌烦,可以说,大明坏事的都是坏在朝廷,从辽东到西北,往往不是败给敌人,而是败给了明廷!
卢象升看着周正的表情,拿起酒杯,一仰而尽,笑了声道:“我知道你的好意,无需为我多做什么。我明日上书,你跟杨尚书多做准备,将影响降到最低吧。”
朝野这样的风波,周正也无法左右,只能皱眉陪着喝酒。
两人聊着西北之事,周正听得出卢象升的忧心忡忡,以及不甘心。
一个时辰后,卢象升出了周府,在下人的接送下离开。
周正站在门口,看着清冷又有些燥热的月色,扯了扯衣服,与门旁道:“我去一趟杨尚书府。”
不等门旁说话,他径直就走了。
杨嗣昌也没有睡,听到周正来了,连忙将周正引到偏庁。
杨嗣昌见周正喷着酒气,有些担心的道:“卢象升怎么说?”
周正喝了口茶,提着神,道:“他不承认,他怀疑,这事与元辅近来的事情有关。”
杨嗣昌听着神色陡肃,如果卢象升牵扯到温体仁,那就麻烦了。
现在谁都看得出,温体仁这个首辅是摇摇欲坠,朝廷不久就要发生大变化,不管是谁陷入进去都祸福难料。
杨嗣昌正在筹谋着他的剿匪大业,偏偏在这个时候接二连三的出事情,眉头拧成川字,神情不断的变。
好一阵子,他抬头看向周正,道:“你怎么看?”
周正道:“没有其他办法,让卢象升安稳的退下去找好替代人选,一定要安抚住各路兵马的人心,这个时候,决不能乱!”
杨嗣昌看着周正,轻轻点头,道:“也只能这样办了,下半年我打算亲自出京,指挥西北剿匪。”
周正听着,沉吟不语。
如果卢象升被罢,那西北现在是由陈新甲在主持,杨嗣昌再去,就是一个兵部尚书,一个兵部左侍郎,不可谓不重视。
杨嗣昌嘴角动了动,欲言又止。
周正看着他的表情,心里微动,道:“还有其他事情?”
………………………………
第四百七十七章 图谋
杨嗣昌深吸了口气,摇头道:“没有了。我离京之后,兵部就交给你了。元辅之后,朝廷必然风波涌动,你一向不朋不党,这一次也要远远避开,不要牵扯进去。”
周正总觉得杨嗣昌似乎在隐瞒着什么,却没有多问,道:“好。卢象升的事情,还需要你在皇上面前周旋。”
杨嗣昌道:“我没有问题,只希望元辅不要添乱,乱说话。”
乾清宫明显对温体仁不满,要是温体仁在这个时候还力保卢象升,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但保不住,还会送卢象升一程。
朝廷就是一汪浑水,谁也说不清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周正点头,道:“依情势而变。”
周正与杨嗣昌商讨好,又去见了卢象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