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廷-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延儒端起首辅架势,目有厉色,道:“你们要怎么做?”
李恒秉淡淡道:“诸位都别忘记了,刑部大牢里还有诸多叛逆,可都是投降闯贼,实实在在的叛逆之辈,他们断然是没有宽宥的可能,其中藩王就有三个,勋贵公卿有十几个,三品以上高官有的二十多个。”
众人顿时惊觉,这才想起来,李自成成势以来,各处投降李自成的总兵,总督,巡抚,藩王及至入京后投降的京官,勋贵不计其数,大部分没能逃走,被羁押在刑部,还没来得及问罪。
若是加上各地剿匪抓到的叛逆,投降后没有抓到的叛逆,认真追究起来,即便不搞诛连,那也是非同小可!
刚刚克复京城没多久,事情太多千头万绪,刑部也是刚刚复建时间不长,还无法对这些进行大规模,彻底的追究。
但开审这个‘金銮殿行刺案’,那之前的这些案子不可能单独撇开。
众人齐齐拧眉,一堆麻烦事凑在一起,着实棘手,何况征西伯一系明摆着要搞事情。
周延儒的看向李恒秉,沉声道:“我不管你们怎么想,新皇刚刚继位,闯贼未灭,天下板荡,最重要的就是稳定人心!你们不能太过,凡事要奏禀内阁,不得擅端行事!”
李恒秉轻轻躬身,道:“刑部会尽可能在权职范围内行事,不给元辅添麻烦。”
这句话要是别人说,周延儒可能放心,周正一系的,哪怕是军令状他都要怀疑五分!
知道与这些人是定不下调子,周延儒道:“你们先审,不能断,先奏禀内阁再决定,我晚上会亲自与征西伯谈。”
周正一系的人齐齐躬身,在心底却都没有当一回事。怎么处置这个案子,周正早就给他们定了调子。
就在这时,范文景拿着一道奏本,急匆匆的冲进来,也不顾及场合,径直走到周延儒身旁,低声道:“元辅,快看这道奏本。”
李恒秉面无表情,拿起身边的茶杯喝茶。
众人的目光都盯着周延儒手里的奏本,什么事情,让范文景这么失礼法的冲进来?
周延儒急急打开,一眼扫过,脸色骤变,猛的抬头看向李恒秉。
李恒秉喝了口茶,神色始终是淡漠,对于周延儒的目光,视若无睹,从从容容的放下茶杯。
张四知看着周延儒,又瞥了眼李恒秉,心里感觉不妙,问道:“元辅,出什么事情了?”
周延儒目光盯着李恒秉,闪烁着厉芒,淡淡道:“周王,辽王,赵王等三十多藩王联合上书,说‘社稷之难,匹夫有责,愿捐王府封地,俸禄以及所有于朝廷,共度时艰’。”
众人一怔,旋即神色纷纷变了,迅速将目光转向李恒秉以及张贺仪,马士英等周正一系。
这些藩王为了三万两的俸禄,齐齐入京,现在居然愿意捐纳两百多年的‘祖产’,价值数十上百万的基业给朝廷?
哪怕见了鬼他们都不信!
这些藩王交回封地,无非是想保命,可即便是这些藩王自愿,那也等于大明的宗室成了无根之萍,动摇国本,怎么得了?
陈演害怕,看向李恒秉道:“李尚书,这些真的是诸位藩王自愿?”
李恒秉漠然道:“刑部从未有过任何刑讯逼供,诸王的酒楼我也从未去过,是否自愿,我并不知道,诸位有疑惑,可以亲自去询问。”
众人心里冷笑,李恒秉这话简直就是骗鬼。
现在诸王都被禁锢,随时有杀身,抄家灭族之祸,稍微有人引导就会这么干,以求自保,何须大刑逼供?
周延儒一系冷笑过后就是皱眉,这些藩王齐齐的放弃封地,周正一系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张四知,陈演等底气不足,李觉斯问道:“现在该怎么处置,这些藩王要放弃封地,那其他藩王怎么说?朝廷是答应还是不答应?答应了怎么处置,不答应案子怎么继续?”
周延儒心里大恨,恨不得将这个首辅之位甩出去,甩给周正,让周正来面临他现在的处境!
他也是极其聪明的人,哪里不知道,周正分明就是将他架在火上烤!
这时候,他忘记了怎么死皮赖脸的要做首辅,还与周正斗来斗去。
周延儒压着满心的怒恨,看向李恒秉道:“你们怎么打算的?我不要听废话!”
李恒秉眉头微动,似乎察觉到这位首辅就要忍无可忍了,漠然道:“下官建议朝廷接受,将所有藩王召回京城。毕竟现在天下动荡,无数藩王落难,回到京城,有利于社稷安稳。”
这样的空话没人信。
李恒秉的话很简单,那就是周正要将所有藩王的封地收回,迁回京城,这一点,没的商量。
至于杀几个,杀多少,抄家灭族这些,实则根本不在意。
众人眉头拧紧,陷入苦思。召回天下藩王,朝廷对地方会进一步失控,也有损皇室的威严与根基,动摇国本。
周延儒看着李恒秉等人,心里计较着,道:“这件事,本官会命宗人府去做,写一个详细的条陈上来,在这之前,你们不要动。”
李恒秉表情漠然,不知道周延儒这话是接还是不接。
高弘图见这件事算这么定下来,插话道:“周氏票号受征西伯委托,准备在近日发行一种‘剿匪债券’,由国库担保,半分利,向天下募集剿匪款项五百万两。”
众人听着,先是一愣一愣,而后是大惊失色。
不说周氏票号不缺银子,单说这种债券,为什么要国库担保?
………………………………
第五百七十七章 第一步
陈演现在不管事,就想着抓紧离开。
听着高弘图的话,他这个户部尚书不吱声,反正后面的事情他不用管。
其他人虽然觉得离谱,却又不适合说话。
大明官场就是这样,凡是麻烦事,能推就推,尤其是向上。
周延儒感觉着若有若无的目光,脸角梆硬,看向高弘图,淡淡道:“这件事容后再议。三司衙门尽快将‘金銮殿行刺’一案审结,拿给我看,没有我的允许,不得判!”
‘审结’,也就是拿到认罪伏法的卷宗,估算好怎么判罚,等内阁点头后,再公开判决,走个流程,给天下人看。
马士英,寇槐壹,李恒秉装模作样的倾身,却没有答话。
周延儒也懒得与他们废话,定下了这个调子就站起来,道:“京城百废待兴,夏粮要尽快收上来,西北需要大量的钱粮赈灾,我们又太多的事情要做,耽误不得。”
二十多人齐齐站起来,抬手道:“下官遵命!”
在内阁结束的时候,周正的马车也入了城,缓缓驶向周府。
小恪儿睡饱了,揉着眼,看着周正道:“爹,饿……”
周正一笑,道:“别学你大哥,会被你娘嫌弃的。”
上官清瞪了他一眼,将小恪儿抱过去,轻声道:“很快回府了。”
小家伙还有些迷糊,哦了一声。
周正回到周府,孙传庭,高弘图,张贺仪,寇槐壹等人已经在等着了。
周正安置好上官清,小恪儿,便来到偏庁。
张贺仪等人说着内阁刚才发生的事情,不时的点评所有人的反应。
寇槐壹斟酌着,道:“大人,我看元辅,好像很反对我们革新。”
马士英道:“不止是元辅,他的人也一心求稳,不想有变动,张四知,陈演都有了去意,户部,吏部可能要有麻烦。”
高弘图道:“这个倒是还好说,我从内阁听到消息,说是元辅想要增加阁臣。”
高弘图的话,顿时引起所有人的注意。
而今的内阁,只有周延儒与周正两人,周正近乎不去内阁,内阁简直就是周延儒一个人的天下,他还想增加阁臣,无非就是要增加权柄,挤压周正的权力空间。
孙传庭看了眼周正,道:“下官听说,钱谦益等人就在入京的路上,元辅不应该没有收到消息。另外,杨嗣昌,洪承畴等人,元辅也有意复启。”
洪承畴因为滥杀,被言官弹劾,最终是夺职罢官,赶回了江西。杨嗣昌,陈新甲因为与建虏‘私自议和’,被言官弹劾,最终是削籍,遣戍,现在应该在甘肃。
这些人,多少与周正不对付,并且还是领兵之人,周延儒企图复启他们,意图十分明显了。
孙传庭话音落下,偏庁里骤然安静,气氛紧绷了几分。
张贺仪有些谨慎的看着周正,道:“大人,洪承畴还好说,复启最多就是兵部尚书,但杨嗣昌之前就是阁臣,复启必然入阁,而且在军中关系深厚,李邦华,左良玉等人,都算是他的旧部。”
周正神色倒是如常,看着众人紧张的神色,微笑着道:“洪承畴此人不可用,我不会允许发复启。倒是杨嗣昌,这个人除了心胸狭隘,容不得人外,不得不说,能力在我大明,无出其右,上次的西北一战,我其实是占了他的便宜。”
众人自然认为这是周正的谦虚之词,没有在意,倒是听出了其他味道。
孙传庭目中若有所动,道:“大人,是打算允许杨嗣昌复启?”
周正面露思忖,道:“天下这么大盘棋,单靠我们还是力有不逮,很多事情忙不过来,若是杨嗣昌能分担一些,最好不过,尤其是兵改。”
众人有些不情愿,却不好反驳。
周正摆了摆手,道:“这些不着急,总有得扯。说说你们的准备吧。”
周正的改革大计,基本上孙传庭是第一负责人,也是未来的革新事务总理衙门的总理,他没有犹豫,道:“大人,目前,我们正在从各衙门,以及地方上挑拣人手,组成涉及户籍,土地,商业,农业,官吏,税务等十六个司。我们正在梳理关系,同时与地方上联络,以便推行……”
孙传庭说着,周正轻轻点头。孙传庭之前写过详细的公文给他看过,自然没有说的这么细致。
众人听着,也在各自思忖。他们目前都在讨论阶段,涉及大明的方方面面,复杂的问题太多,需要大概理清,而后才能去推动。
一群人也开始插话,在各自的领域阐述着观点,同时也述说着现实面临的困境。
好一阵子,张贺仪有些总结性的道:“大人,我们这种革新是自上而下的,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大不如前,地方官员盘根错节,圣旨都未必管用,何况是我们。我觉得,在京中努力的时候,也得对地方下手。”
寇槐壹道:“就像你说的,地方上盘根错节,士绅力量强大,换一个布政使,知府,知县作用根本不大,还得从更深处想办法。”
“那怎么办?士绅又不是宗室藩王,百十个,找个理由就处置了,士绅遍布大明,是我大明的根基,怎么动?”张贺仪顿时反驳。两人都是处置周记,后来在九江阁,算是最初的‘同僚’,关系深厚,话语少了顾忌。
孙传庭看着二人,打圆场道:“问题既然清楚,处理方法的分歧,这些并不重要,只要目标一致,行进的方向统一,总归有办法。”
寇槐壹与张贺仪也知道说的有些过,纷纷向孙传庭点头。
周正听着他们的对话,没有放在心上,道:“我们现在要做的第一步,你们认为是哪里?”
马士英连忙道:“大人,先要找个办公的地方,之前高侍郎说,希望大明门外的各级衙门进行调整,将五军都护府清空,给总理衙门。”
张贺仪道:“我倒是觉得,可以重新规划,在大明门外建一个大院子,将所有衙门囊括在内,外通百姓,内入皇宫。”
高弘图双眼一亮,道:“这倒是个不错办法,衙门都是现成的,用不了多少银子,若是在一处办公,确实能省去很多麻烦,提升做事的速度与功效。”
周正笑着道:“这个你们看着办。我说的是,我们的事情,先做哪一步?”
………………………………
第五百七十八章 盛世大明
周正这句话落下,偏殿落针可闻,众人安静了好一会儿。
不少人都是跟着周正十多年的老人,在永平府的时候就一直在,很了解周正的革新思路。
周正在永平府,在天津卫,在山东,虽然是浅尝辄止,没有更深入,却已经足够表露了他的改革思路。
这是一种十分全面,覆盖方方面面的庞大,复杂的改革,但要说具体先做哪一步,还真难说,千头万绪,并没有绝对优先,而是齐头并进。
太多的事情要做,无法找出一个绝对要先做的事情。
众人思索了一阵,张贺仪道:“大人,万事以稳定为要,一旦稳定,权力就稳固,权力夯实,便可无忧,从容而定。”
高弘图接着道:“下官认为,应该从土地上解决,土地是我大明的根基所在,一切问题都在土地上衍生而出,只要土地问题解决,其他都能迎刃而解,水到渠成。”
马士英道:“土地问题涉及太多,根本无法一举完成,必然耗日长久,胜败难说。下官认为,应该从吏治着手,做事在人,只有吏治清明,团结向前,才有可能成功。”
周方这个从外面进来,直接说道:“我觉得是立规矩,之所以到现在这个局面,就是没了规矩,只要规矩立好,就能少掉绝大部分麻烦。”
周方说完,就在一个椅子上坐下。
众人看着他,也是若有所思。
周正看着这位大哥,脸上带笑。
大明的问题是几乎处处都是问题,没有一处是完好的,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很难说从单一的方面下手。
这是一个系统,庞大,复杂的问题,两百多年的累积。
众人一时间思考的比较多,没有谁在开口,已经在思索着怎么全面下手了。
周正喝了口茶,放下茶杯,道:“我觉得大哥说得对。”
一群人一阵,看了眼周方,有些不明所以。
张贺仪道:“大人,‘立规矩’,怎么个立法?”
“大人是要取元辅而代之了吗?”马士英有些激动的说道。在他看来,立规矩,说要就要夺权,只有权力在手,才能立规矩。
众人神色微变,旋即又平静下来,真要想,就不会绕这么多圈子了,一道道目光在周正脸上,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我说的立规矩,是立法。”
周正看着众人,道:“法,就是规矩,我们要立一部革新大法!从大明律着手,其他的律法,包括礼法,全面的修订,我们的革新,从这里开始!”
张贺仪双眼一睁,道:“大人,就跟商鞅,王安石等一样吗?”
众人顿时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这两人可没好下场。
张贺仪连忙醒悟,道:“大人,我觉得,这件事有点难,不说元辅他们肯定不答应,我大明的律法,要么是来自太祖太宗的祖制,要么就是口含天宪的成法,朝廷那边通不过的。”
‘祖制’,‘成法’,都是来自于历朝历代的大明皇帝,皇帝的话,怎么能推翻,改变?
寇槐壹也变得拘谨,道:“大人,立法,修订律法,礼法,这件事需要酝酿,元辅那边必须要支持我们才行。我们要做的事情,会触动他们,以及他们背后的人。”
周正要动的,是大明两百多年的既得利益集团,周延儒这个首辅,是仅次于皇帝的代表,代表着天下除皇室意外的士大夫集团。
士大夫集团牵连着大明的所有人与势力,从上到下!
周正等人可以说也在里面,只不过他们的利益诉求发生了变化。
众人也都有些谨慎,这件事牵扯太多,如果与周延儒等人在这上面发生冲突,他们可能会被天下人群起而攻。
应该,慢慢来。
周正坐在高处,将所有人的表情尽收眼底,也能猜到他们的心思,道:“我们没有时间慢慢来。姜广曰调任礼部侍郎,尽快组建革新事务总理衙门,成立专门的修法小组,我要在十天之内看到总纲!”
姜广曰现任是南京礼部侍郎,不少人在周正面前举荐。
孙传庭起身,抬手,肃色道:“下官领命!”
众人猛的惊醒,齐齐起身,道:“下官领命!”
周正站起来,俯看着所有人,沉声道:“以大明律为基础,再修订其他专项律法,覆盖所有方方面面。包括皇帝,皇室以及地位,权力,财产,俸禄等等。而后是我大明体制,朝廷各级机构,官员,权职,责任,俸禄等,再然后是地方的制度,官员的权职,义务,责任,俸禄等。朝廷运转的模式,与地方的关系,以及赋税,权属等等,也要梳理的清楚,明白。这是第一步。”
众人听的头皮发麻,双眼里都是惊色。
周正的这些话,不止要规范皇帝,还有对大明的祖制进行修正,要对衙门,地方的权力关系进行梳理,这不止是立法就将面临困难,即便立法成功,想要去推动,也会遇到前所未有,不可想象的阻力。
周正知道他们的想法,语气坚定,慷慨激昂道:“我会给你们列出一些必改项,而后你们根据这些修订,我会明天都看,必要的话,天天,十二个时辰的讨论,我们要修的是一部为大明谋求二百年昌盛的大法,绝不是小修小补,不是拾遗补缺!是要刮骨疗毒,是要重建,是要振兴大明,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大明!”
众人看着周正,仿佛在他身上看到了万丈光芒,如同神人临世。
孙传庭看着,目光灼灼,猛的躬身而拜,大声道:“下官领命,盛世大明!”
一群人心潮澎湃,不约而同的躬身,沉声道:“下官领命,盛世大明!”
一群人拜在那,热血沸腾,脸上涨红。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看到了他们亲手打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百姓丰衣足食,欢声笑语,文道昌盛,华章传世,万邦来朝,天下共尊!
周正此刻眺望着南方,他看到的是一种宏伟的画卷,前所未有。
奔突的骑兵如海,纵横天下,无可匹敌;骄傲尊严的百姓,抬头挺胸,傲笑古今;泰山之前,百官陈列,山呼海啸。
喜欢明廷请大家收藏:()明廷更新速度最快。
………………………………
第五百七十九章 动手
随着周正在周府与一群人谈过话,定下了基调,周正一系迅速的动了起来。
周正的人遍布六部九寺,‘大明律’又涉及到方方面面,几乎所有人的都得到指示,开始准备工作。
首先就是孙传庭等人找到周延儒,准备将大明门的各衙门的驻所进行整修与调整,并且建议将内阁搬出宫,同时皇宫里的其他属于‘政府系统’的也通通要搬迁出来。
周延儒断然拒绝,‘内阁’的名字由来,就是宫里的‘内阁房’而来,搬出去,还能叫内阁吗?
还有其他部门,如御酒坊,古今通集库,六科廊,御药房,还有十二监,寺等等,几乎只剩下内廷没动。
周延儒怎么可能答应,不止在削内阁的地位,皇宫,皇帝的地位,待遇也在下降!
周延儒想要进宫见朱慈烺,这才发现,根本进不去!
而同时,大明门外来了诸多工匠,已经开始对大明门外进行测量,绘制新的图纸。
李觉斯,李日宣,张四知等六部尚书,齐齐入内阁,都是一个头两个大。
他们不敢得罪周正,又不想失去权柄,问题就又推到了周延儒头上。
李觉斯自身倒是干净,没有什么把柄,为人相对清正,没有顾忌那么多,看着周延儒,忧心忡忡的道:“元辅,征西伯的人现在完全是自行其是,别人的话都不听。下官听说了,他们那个总理衙门,要占据最北,最大的地方,其余的六部九寺等都是分南北拱卫之势,意图十分明显啊。”
周延儒又想到了‘小内阁’这个词,面色铁青,道:“他们将内阁放在哪里?”
众人一怔,陈演有些谨慎的道:“好像,没有看到内阁的位置。”
周延儒双眼怒的一睁,站起来道:“征西伯在哪里?”
李觉斯道:“就在隔壁,征西廊。听说,卢象升围困了潼关,准备一战而定。潼关若是收复,那平定西北就指日可待,征西伯最近一直盯着这件事,不断的在调兵遣将,下官还听说,辽东又有两万兵马出关,正在赶赴西北。”
周延儒眉头紧拧,神色越发难看。周正控制了兵权,调派根本不知会他。
“我去找他。”周延儒说着,就径直出了内阁,转向隔壁的征西廊。
李觉斯,李日宣等人对视一眼,心里都暗自摇头。现在他们处于全面的下风,根本无力与周正争斗,周延儒这一去,未必能捞到什么好处。
征西廊里来来往往,忙忙碌碌,见到周延儒罕见的踏入征西廊,震惊之后连忙行礼。
周延儒摆手,径直踏入军情处。
军情处是最忙的,汇集各种军情,不断的分析,做出推断。
巨大的沙盘前,周正盯着潼关位置,道:“潼关易守难攻,建斗采用围而不攻,围点打援的战术确实没有问题,但他的兵力有些少,不足以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