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廷-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怕可怕……”

    胡清郑喃喃自语,脸上不停的冒出冷汗,不时还颤抖一下。

    这样的手段,谁能不恐惧?

    他班房的小吏就站在他身前不远,看了好一阵子,低声道:“大人,听说上面说话了,要求周御史辞官。”

    胡清郑哼了一声,道:“辞官,周征云倒是想,就怕不是辞官那么简单!”

    小吏顿时不说话了,朝局鬼测,朝下就更不可测了。

    周御史,怕是有难了。
………………………………

第一百二十四章 辞官吧

    下班的时间很快就到了,周正还没出班房,司狱司的衙役就来了,手里还拿着封条。

    这是动真格了。

    周正只是看了一眼,便如常的下班。

    他一出廊庑,衙役们就将他的班房门关上,贴上封条。

    一个个班房陆续打开,一些人对视一眼不敢多言,脚步放慢,在周正之后陆续离开廊庑。

    都察院的人极多,走出都察院大门的人相对拥挤,但周正如同瘟神,为他径直开出一条道来。

    “他就是周征云?”

    “是他,都察院就没有这么年轻的监察御史……”

    “还真是胆大包天,什么话都敢说,这是一点前程都不要了……”

    “他还要前程?这一次,他不死他就算他命大,看着吧,说不定那天就死于非命!”

    “不至于吧,他要是辞官回乡,躲个几年,等朝堂有变,说不得就东山再起了……”

    “哼,那你也不看看他得罪的都是什么人,朝堂上有他的立锥之地吗?”

    “哼,他先活过年前再说吧!”

    一些人冷言冷语,并没有掩饰。

    周正走在前面听到一清二楚,充耳不闻,脚步如常。

    他没有如往常一样去周记,而是径直回府。

    周家在周正走的时候就心惊胆战,担忧不已。好在周正没出宫他们就得到消息,周正是大获全胜,平安出宫了。

    周家后厅,餐桌上。

    周家三父子围坐吃饭,除了吃饭声,没有其他一丝声音。

    父子三人性格虽然不同,但都算是不擅长言辞的人,尤其是如此大事。

    周方没什么胃口,吃几口就放下筷子,看着周正,眉宇拧结,神色一直在变幻。

    作为兄长,他对周正一直是‘照顾’的角色,但经历了山东这一遭,加上周正已经上了朝堂,他有些不适应这样的转变,不知道该说什么。

    周清荔吃了一阵,也放下筷子,看着周正,淡淡道:“辞官吧。”

    周正抬头看了眼周老爹,又瞥了眼周方,点点头道:“班房已经贴了封条,我明日就不用去了。”

    周清荔见如此就没有再说,再次拿起筷子。

    周方听着倒是没有那么轻松,道:“你以后打算怎么办?”

    周方问的不止是周正打算的‘以后’,还要面临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

    周正没那么担心,事情这么大,一些人想要出手反而不容易,何况,他也不是没有后手。

    “读书。”周正轻飘飘的回答道。

    周方刚要再问,周清荔一抬手,道:“这样也好。”

    周方顿时神色动了动,问不出口了。

    三人很快吃完饭,各自回房。

    周正回了房间,坐在椅子上,抱着茶杯,渐渐放松精神。

    刘六辙,上官清站在他桌子前,刘六辙轻快不少,脸上有笑容的道:“二少爷,辞了官也好,咱们专心做生意。二少爷要是做生意,咱们周家肯定能发大财!”

    周正看着他笑了下,目光转向上官清。

    上官清看着周正眨了眨眼,声音清脆道:“其实,地方比在京里好。”

    周正一怔,思索着这种可能,旋即又摇头道:“说这些太早了,马上就要过年了,你们放放手头的事情,好好过个年。”

    不止是过年,还有明年天启驾崩,崇祯继位,朝局必然动荡不安,整个大明都要跟着剧变,在京城在地方其实没有什么区别,该来的在哪都躲不掉。

    刘六辙倒是欣喜,只要周正不入朝就行。

    上官清看着周正,俏脸有些异样,嘴角微动,却没有说出口。

    周正摆手,让两人出去,他抱着茶杯,开始仔仔细细的回想着最近的事情以及推断可能发生的后续。

    直到半夜,周正才放下茶杯,轻轻吐了口气,有些头疼的自语道:“比我预想的要困难太多……”

    想要不被打碎膝盖做奴才,地狱级的难度啊。

    但是再难,周正也要迎头而上,绝无退缩!

    周正无眠,与周正一样无眠的人更多,遍布京城。

    很多人已经发现,用弹劾的方式已经对付不了周正,不说之前朝廷的无动于衷,单说现在,会不会被认为是李恒秉的同党,继续在构陷周正?

    一些阴暗角落里,一些堂而皇之的污秽之事在悄悄酝酿,如同匣子里的恶兽,等待时机破匣而出。

    ……

    周正难得的睡了个懒觉,也没人打扰他,直到中午他才醒。

    “二少爷,老爷,二少爷都访友去了。”刘六辙端着饭菜进了周正的房间说道。

    周正洗漱一番,道:“嗯,下午我去周记看看。”

    刘六辙最喜欢周正去周记了,总比去朝廷那些危险的地方好,连忙道;“诶好,我最近租下了六个铺子,同时开售,二少爷的生意不知道有多好,每天都有银子入账,比那牙行好多了……”

    周正听着笑了笑,拿起筷子吃饭,吃了几口忽然道:“对了,你那个相好怎么样了?”

    刘六辙脸上笑容一僵,心虚的看了眼外面,低声道:“二少爷,这是能不能不告诉老爷?”

    周家的家规还是很严的,家丁与婢女私通,那是要强行卖出去,即便刘六辙自小长在周家也不行!

    周正自然干不出棒打鸳鸯的事,道:“你找个中间人给她赎身,安排到哪个铺子里去,要是被老爷发现了,我也帮不了你们。”

    刘六辙还真没想到过这个办法,但旋即苦笑道:“二少爷,我我可没银子。”

    周正道:“从铺子里支,每个月从你月钱扣。”

    刘六辙听着,忽然噗通一声跪地,道:“六辙谢二少爷,我愿给二少爷当牛做马,以报大恩!”

    周正愣了愣,用得着这么激动吗?

    顺手给他拉起来,道:“行了,不从你月钱里扣了,每月从铺子里给你发五两的俸禄,这件事你不能说出去,知道吗?”

    刘六辙一怔,有些惊讶,甚至是慌乱的道:“二少爷,你还要给我发俸禄?”

    他是周家的仆人,有月钱已经不错,哪里还能再拿俸禄?

    周正拿起筷子继续吃饭,道:“不用那么惊讶,哪有做事不拿钱的,以后再给你涨。没事了,你先去铺子吧,我吃饭再过去。”

    刘六辙不知道说什么好,双眼通红,袖子一抹,哽咽道:“二少爷你放心,我刘六辙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一辈子给二少爷做事!”

    什么乱七八糟的!

    周正挥了挥筷子,埋头吃饭。

    刘六辙重重的嗯了声,这才转身离去。

    在周正吃饭的时候,有一行人从宫里出来,几乎每一个人都喜气洋洋,一举一动都透着振奋。

    他们是入京接受封赏的辽东诸将帅,从他们的表情看,宫里的封赏十分丰厚,他们很满意。

    其中一个是四十多岁,儒雅的中年人却没有,他神色如常,眼神冷静,看不出什么高兴。

    有家丁来接他,瞥了眼其他人,低声道:“老爷,回府吗?”

    中年人看着繁华热闹的长安街,道:“不急。”
………………………………

第一百二十五章 袁崇焕

    周正出了府,准备去周记。

    刚一出府就有四个家丁跟着他,只有两个是熟悉的,另外两个应该是新入府的。

    领头一个陪着笑,道:“二少爷,老爷说了,你要是出府,我们四个得跟着,寸步不离。”

    周正想了想,也没在意,随口嗯了声便继续在走。

    在魏希庄的茶楼内,魏希庄一只脚翘在凳子上,剃着牙,看着周正十分意外与欣喜的道:“行啊老周,没我的帮忙你也能玩死那老小子,不错不错。”

    周正喝了口茶,道:“他要是不动我也没办法。”

    魏希庄点头,道:“他这样的人确实难办,除非像九千岁那样,但你做不到。”

    魏忠贤做的都是强行构陷,大权在握自然说什么是什么,再不行屈打成招,再不济还能矫旨,周正哪里做得到。

    周正道:“接下来估计会有不少麻烦,你也要小心些。”

    魏希庄顿时冷哼一声,道:“谁敢动我?你放心,我派人跟着你,你的铺子,我都派一个校尉在里面喝茶,我倒是看看,谁敢乱来?”

    周正吓了一跳,连忙道:“不用。对了,田尔耕有交给你什么事情吗?”

    周正自然不能让魏希庄这么明目张胆的派锦衣卫去他的地盘,那简直是自寻死路。

    是以,连忙转移话题。

    魏希庄果然上当,道:“你还别说,他真的交给了我一些事情,但也不算重要。”

    周正不意外,道:“不管事情大小,你要做的是培养人手,时机到了才能帮上大忙。”

    魏希庄这一次也深感人手不足,手底下人才有限,得到一些暗地里的活计,自然明白其中的重要性,放下脚,有几分肃色道:“你放心,事关我的事我比你上心。你真的不用我帮忙?”

    周正昨夜已经仔细盘算过,倒是没那么担心,道:“不用,你做好你的事就行。”

    魏希庄看着周正,若有所思的道“也对,你接下来最重要的是低调,闭门谢客,好好练字吧,你的字,真的是丑,我没读过书都看不下去。”

    周正懒得理他这茬,道:“嗯,有什么事你派人通知我,我去周记看看。”

    魏希庄也有一堆事要做,跟着站起来道:“好,我去一趟户部。”

    周正刚准备走,听着他的话,问道:“去户部做什么?”

    魏希庄的事基本上就是跟着人抄家,去户部做什么?

    魏希庄一怔,旋即道:“你还不知道吧,户部,刑部二位堂官已经获准致仕,郑氏辞官了。还有,那个王之臣升官了,兵部右侍郎。”

    周正看着魏希庄,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户部,刑部的二位尚书虽然之前就上书致仕,但在这年前获准辞官也显得太不讲究,连慰留都省了。

    周正判断,很可能是天启不满的一种表达,一个出气筒。

    倒是王之臣突然升任兵部右侍郎更令周正意外,要知道,王之臣在辽东没有什么功绩,即便是作为被罢经略的补偿也不应该升的这么快。

    袁崇焕这个大功臣,还只是挂了一个兵部右侍郎的衔!王之臣直接升任兵部右侍郎了。

    这让袁崇焕怎么看?让袁崇焕背后的那些大人物怎么看?

    周正知道是这昨天朝会的余波,感觉里面有很多隐情,但想不透,没有多说,说了声‘知道了’,便离开了茶楼。

    周正出了茶楼,径直来到周记,周记的开售已经结束,刘六辙十分兴奋的与周正上了二楼,汇报着这段时间的收入。

    他道:“二少爷,这段时间,咱们少说也赚了三千两,到年底,账本回过来,或许能有一万两!”

    一万两啊,周家所有的家当加起来都没有!这对周家来说,是一笔巨资!

    周正对这赚钱速度不满意,思索着道:“年底前就这样了,明年想办法拓展到京外,先在十三省省府开设分店,而后再逐步拓展。先前可以寻找合作伙伴,共同投资经营,站稳脚跟后,我们要慢慢建立属于我们的渠道,渠道也是命脉,不能掌握在别人手里。你下面要做的就是培训人手,物色一些合作商人……”

    现在没有纯粹的商人,都是官商一体,周正是在预防一些事情。

    刘六辙神色认真的听着,不停的嗯嗯啊啊的点头。

    周正也不指望他能全部记下,道:“我待会儿写一个详细的计划书给你,你照着做,不懂的来问我。”

    刘六辙自然立即答应,一脸的无比认真,道:“是二少爷!”

    周正摆了摆手,拿过纸,笔墨,准备写计划书。

    刘六辙见如此,连忙悄步退出去。

    周正开始写,但没写多久他就写不下去了。他对京城还有些了解,但京城之外就两眼一抹黑。

    “还得与成经济等人商量一下。”周正自语一声,放下笔。

    周正坐了一会儿便起身,他要去‘工厂’看一看,然后再去一趟牙行,之后,他就得待在府里不出,修身养性,看书练字,坐观朝廷内外的变化。

    周正出了周记,四个家丁如影随形的跟着。

    刚走出没多久,忽然一个家丁模样的人上前来,神色十分恭谨的抬手,问道:“可否是周御史?”

    周正看着这个人,道:“我是,贵府是?”

    这个人连忙道:“不敢,小人是奉我家老爷之命请周御史上茶楼一叙,我家老爷姓袁,刚从辽东回京。”

    周正眉头一挑,抬头向这个人身后的茶楼看去。

    姓袁,来自辽东,那么就只有那一位了。

    ——辽东巡抚,袁崇焕。

    周正心里有惊疑,袁崇焕为什么要特意见他?即便周正闹出再大风波,他也只是个小小的监察御史,而且还处在极大的危险之中,随时都将覆灭。

    是因为周正反对弃辽?是因为李恒秉入狱?还是因为他的那道改革奏本?

    这个家丁看着周正皱眉,微笑着道:“周御史放心,我家老爷并无恶意,只是想与周御史喝喝茶。”

    周正瞥了他一眼,道:“好。”

    不管袁崇焕打什么主意,周正也想见一见。

    崇祯二年,也就是后年,建虏会绕过山海关从喜峰口入关,对大明进行前所未有的劫掠,会战死很多重要将领,对大明剿匪以及国运形成重大影响。
………………………………

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使建虏?

    周正上楼,周家的四个家丁如影随形,还有些紧张。

    袁崇焕的家丁倒是很有礼貌,一直笑脸相迎,领着周正上楼。

    二楼没有包厢,一片空旷,只有靠窗的一个人侧对着周正坐着。

    一身厚厚的青色棉衣,端坐不动,从侧脸看,有着这个时候读书人特有的那种儒雅,却不显懦弱,自有精神。

    周正端详片刻,迈步走过去。

    袁崇焕转过头,看着周正微笑道:“无需多礼,坐吧。”

    周正看到袁崇焕的正脸,确实是一个儒雅的读书人,目光平静且坚定,一看就是有大志的那种人。

    周正心里转悠无数念头,道了声谢,在袁崇焕对面坐下。

    不管是袁崇焕的家丁还是周家家丁,都自觉的退出不远,安静的看着两人。

    袁崇焕从周正的脚步声响起余光就一直瞥着楼梯口,现在正面而坐,很自然的打量起来。

    没有叙茶的客套,袁崇焕开门见山就道:“周御史是不是觉得我也想弃辽,或者说,构陷满桂的事情是我与李恒秉合谋?”

    周正神色微动,盯着袁崇焕,道:“袁大人为什么会知道我知晓大人与李恒秉有通信?”

    袁崇焕微微一笑,道:“我可以告诉你,李恒秉确实给我写过信,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询问辽东的情况,我只是如实的回答了一些问题,仅此而已。我与满桂虽然有些矛盾,但也只是治军方法不同,没有其他恩怨,不会做出如此下作之事。”

    周正听着袁崇焕明显是解释的话语,眼神闪动,道:“大人既然开门见山,不妨说的更明白一些。”

    袁崇焕到底是辽东巡抚,又有大功在身,即便畏惧朝堂言官,但也不至于害怕周正,哪怕周正最近惹出了一些风波,依旧撼动不了袁崇焕。

    袁崇焕没必要特意来找周正,还解释一大通。

    袁崇焕神色有着坚定的自信,听着周正的话却犹豫片刻,道:“我反对弃辽,若是弃辽,山海关就是退无可退,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我大明还能做什么?”

    退无可退就意味是最危险的时刻,没人会立足在退无可退的境地,一个国家更是如此。

    周正对他的理论没兴趣,只好奇袁崇焕来找他是为什么。

    袁崇焕看着周正始终平静的神色,心里有些诧异而后暗自点头。

    此人要么心志坚定,要么就是对辽东有着成熟的看法。

    袁崇焕拿起茶杯,喝了口茶,道:“你那道奏本我看过了,确实有些可取之处,但你对辽东不了解,如果真的按照你的要求改,辽东可能内讧自败,大伤元气。”

    袁崇焕反对改革,也是保守派。

    这是周正的第一反应。

    大明的保守派非常强大,他们要求维持现有的权力格局,反对任何改革,甚至于还要恢复祖制!

    周正跟着端起茶杯,轻轻的喝了一口。

    大明现在已经烂到骨子里,再不刮骨疗毒就只能等死了。

    但是,现在大部分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哪怕建虏已经坐大,辽东一片哀呼,他们还沉浸在大明是天朝上国,强大无匹的幻觉中,醒不过来。

    周正放下茶杯,道:“辽东就是一个垂死挣扎的重病人,大人想要慢慢来,抽茧剥丝的治。但下官觉得,得下猛药,猛药或许会致命,但更有可能获得新生。”

    这个时候除了大力改革,应对海内外的不断的新变化外已经别无选择,大明还如此慢吞吞的,是觉得死的不够快,不够彻底吗?

    周正也只能这么说,不说国内越演越烈的流寇,关外日益壮大的建虏,大航海时代已经开启了!

    袁崇焕看着周正,一阵之后皱了皱眉,旋即点头道:“难怪你与李恒秉会水火不容,你这个观点,怕是在朝堂没有立锥之地。”

    这个周正心里比袁崇焕清楚,道:“大人,你认为想要平定辽东,我大明需要多久?”

    袁崇焕听着周正的问题没有回答,反而道:“你要不要到辽东来?帮我做一些事情,等事情过去了,你还能回京。”

    周正看着袁崇焕的神色,心知怕是他对辽东的情形也很悲观,只是,为什么他后来还会提出‘五年平辽’这样的话,为了权力吗?

    周正不会去辽东,那是一个比京城还大的旋涡,去了能做什么?

    “大人还没说今天的来意。”周正道。

    袁崇焕眼神有异色,他现在在整个大明声望隆隆,朝野都寄望他整顿辽东,应对建虏,跟着他是一个前途远大的选择,怎么这个周征云好似无动于衷?

    如果周正知道,肯定会骂一句废话。

    这个时候的大明,哪里有官场不倒翁,别说袁崇焕这些边疆大帅,就是内阁首辅还不是一个个飞速倒台,善终的寥寥无几?

    哪怕就是皇帝,也不安全!

    袁崇焕看着周正,心里转念一阵,道:“本来浙江道是有一个监察御史去建虏的,定的是李恒秉,现在李恒秉入狱,空了一个名额,我向皇上推荐了你。”

    周正猛的双眼大睁,面露惊容!

    周正万万没想到,袁崇焕给他带来了这么一个大惊喜!

    袁崇焕的目的是什么?

    周正心念飞转,他是坚定的反对弃辽,在朝堂上表现出了对建虏极大的警惕,应该划为‘主战派’。

    这场出使建虏的行动是袁崇焕提议,明面上是与建虏周旋,给辽东有喘息之机,整军再战。实则上,是袁崇焕主导的议和之旅!

    既然是议和,为何是要举荐周正这个坚定的主战派去建虏?袁崇焕不怕周正搅乱他的计划?

    还是说,袁崇焕有什么阴谋,要顺手除掉他?

    对于这个敢矫旨,擅自诛杀岛帅毛文龙的袁崇焕,周正一点不敢大意。

    周正神色微变,迅速冷静下来,目光炯炯的看着袁崇焕,直接要害的问道:“皇上同意了?”

    袁崇焕微笑,道:“同意了,还给了你一个副使的头衔。”

    周正深深的看了眼袁崇焕,拿起茶杯,默默的喝了一口。

    袁崇焕脸上笑容越多,好整以暇的审视着周正。

    这个年轻人给他一种特别的感觉,每一句话都在重点上,没有半句废话。

    是心智过于成熟,还是背后有高人指点?

    周正很快就压下心里的惊疑,放下茶杯,淡淡道:“我反对大人议和,因为建虏是嗜血野兽,他们不会遵守。新酋上位,报宁远之败,是他最好的立威手段。明年,他们肯定会再来!大人与其耗费精力的议和,不如全力备战,并且盯紧建虏的动向,早做防备。”

    袁崇焕却摇头,道:“建虏刚败,士气未复,短时间不会再来。”
………………………………

第一百二十七章 话不投机

    周正听着袁崇焕的话,微微皱眉。

    袁崇焕显然没有意识到建虏的危险性,或者是宁远一胜,给了他莫名的信心?

    周正思索片刻,道:“辽东是否对建虏有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