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梦穿康熙换乾坤-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伯努利家族公认的鼻祖,就是叫做“尼古拉斯?伯努利”!前述这五个人,可都是这位尼古拉斯的儿子、孙子辈!如果尼古拉所说无误,这个“尼古拉斯”很有可能就是他的亲弟弟!
突然,兴奋之余的弘毅又想起了什么,急忙补充问道:
“等一等,尼古拉的伯努利家族都是达尔文派?”
“呃――是的,小爷。”
别科托夫不得不承认这个现实。原本在罗刹人的探险队里,这些达尔文派也好,罗马天主教徒也罢,都不得不收敛起自己的真心,皈依了东正教。但现如今。大清帝国似乎对教派的对立十分不感兴趣,对每个降人的宗教信仰都是听之任之的。
“如此一来,他和汤老玛法之间或许会有一些摩擦吧……这个……也罢,就这么办先!改日我会亲自向汤老玛法叮嘱一二的。远隔万水千山高的教派纷争,在欧罗巴诸地就随他去吧,在咱们大清,万世还是以和为贵的!”弘毅想了想,脑子里的念头却不是嘴上说的这么简单。
“贝勒爷英明!”别科托夫倒身称颂,引得旁人也纷纷作揖颂扬一番。其中歌功颂德喊得最卖力的,当属正教神甫谢尔盖了。
弘毅之所以选择将属于基督新教的数学家尼古拉和天主教神甫汤若望放在一起共事。主要愿意之一就是两个人现在都可以称得上是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在东方的集大成者。汤若望对天文历法尤为精通。入华之后也成了火器专家,而尼古拉如果真是有身后的数学造诣的话,两个人必定会擦出学着之间惺惺相惜的火花来!因为,天文历法和数学那是一对双胞胎!更有甚者。数学是物理的基础。而物理是火器火药技术的绝对基础!
另一方面。一个天主教,一个基督教,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因信称义”的不同理解。所谓因信称义。简单来说,即通过信仰而不是善行来得到“称义”,也就是具有上帝的公义。在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原罪”理论中,人的原罪让人不能达到正义,而必须凭借上帝及圣子耶稣的恩典从罪恶中被救赎。天主教就特别强调信徒要通过“善行”、“圣功”来得到“称义”,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之后,基督新教就针锋相对提出了“唯独因信称义”的口号。
弘毅这么安排,其实是为了考验一下在汤若望的心目中,“他的天主的圣音”和“他的小爷的安排”,两者孰轻孰重,进而为自己的一个深谋远虑打下基础!
“谢尔盖,你必定是另外一个不愿意娶妻生子的了?”望着感恩戴德的神甫,弘毅笑着发问道。
这一次就没有前面那位尼古拉的待遇了。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做为神甫,谢尔盖和出家的和尚差不许多了,不娶媳妇自然正常,所以也就没人大惊小怪、窃窃私语了。
“是的,贝勒爷!我恳请您允许我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万能的天父和圣母,请他们保佑我们的皇上、皇太后和您幸福安康!”谢尔盖把话说的很漂亮。可越是这样,一旁的别科托夫却越显得不自在。
“好吧,你是笃定要做‘黑神品’,终身不娶了?是吗?”弘毅笑着说。
“是的,小爷!”谢尔盖回答的毫不含糊。
“呵呵,你倒是和汤老玛法志同道合。”弘毅调侃一句,却发觉有些不妥,刚要等着谢尔盖反驳自己的时候略加改正,可迟迟没有下文――谢尔盖没说话,更别提反驳了。
要知道,汤若望的天主教自称‘罗马公教’,而莫斯科的东正教也自称‘正统公教’,两者虽然信奉一个上帝,但却有诸多不同,在彼此眼中,对方都是异教徒一般,绝对称不上是志同道合的。但为何正教神甫谢尔盖却无动于衷呢?
“谢尔盖,你知道什么是志同道合吗?”无奈之下,弘毅还以为自己的中国成语对于归顺不久的洋鬼子太过深奥,于是准备解释一番。
“奴才知道。”谢尔盖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回答。
“什么?你知道?”弘毅大惑不解。
“是的,志同道合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彼此志向、志趣相同,理想、信念契合。”
“你可是正教神甫,与罗马公教的神甫可算志同道合?”弘毅大惑不解。
“回小爷的话。两派虽有隔阂,但到了大清,都要为皇上排忧解难。这么一看,教派之间的分歧不能成为我和汤若望大人精诚合作的羁绊。不但如此,因为我们都是天主和圣母在人间的使者,更应该一同为了大清的福祉而努力了!”谢尔盖娓娓道来。
“说得好!说得太好了!有你如此想,实在是我皇阿玛之福啊!”弘毅爽朗的大笑起来,高兴地手舞足蹈,就像一个三岁小孩原本应该有的样子。
谢尔盖俯身道谢,低下头的一瞬间,脸上分明是一副释然的表情。
和他一样,表里不一的,除了此时也是含笑点头的别科托夫之外,恰恰就是在座位上击掌相庆的小玄烨!
一个神职人员如此精于政局事故,是福是祸?与汤若望比起来,这个谢尔盖似乎更是心机颇重之人,今后还需要多多留意才好……不过,还真不怕他如此精明,恰恰相反,他若是铁板一块的虔诚教徒,反而不好办了!想到这里,弘毅止住笑容,“开心”的问道:
“那,谢尔盖,你何时可以举行仪式,入了黑神品,做正教在我大清的首位主教?我届时一定前去见证!”
此问一出,其他人倒还好办,都是不明所以的样子,但“包衣佐领”别科托夫和他的其他四位“骁骑校”安东、尼古拉、尤里和伊万,都是睁大了眼睛盯着旁边的谢尔盖!
要任职“黑神品”,而且一步到位成了“主教”,这可不是说弄就弄得!要经过莫斯科的大牧首的任命才行啊!小贝勒爷不清楚,你谢尔盖可不会不清楚!看你怎么解释吧。
一旁的谢尔盖果然身子一颤,特别是听闻“主教”二字!原本在莫斯科的圣母升天大教堂,他只不过是白神品中的修士辅祭;倒数第四级的小人物而已。现如今小贝勒爷一句话,他不但升级为黑神品,而且是直接越级到了主教!前面的“修士、修士辅祭、修士大辅祭、修士祭司、修士大祭司”这五个职务一部跨越了!俨然会成为在华正教的头目!
“奴才……”谢尔盖有些语塞,但所有人都在等着他的回应。稍作犹豫之后,谢尔盖猛地抬头,坚定地说道:
“奴才多谢贝勒爷恩典,今后定当为您、为皇上、为皇太后誓死效命!”
(本章待续)
《打油诗一首?藏头》
读文阅史只长息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定图开皆夙愿
去来神秘亦难期
起身百载光阴渡
点尽人间苦与疾
中镇边夷平海晏
文安武定喜泪滴(未完待续。。)
………………………………
第三百二十一章——阿尔巴人队(六)
ps: 看球耽误事啊!直到现在才码出任务,各位看官,抱歉了!
作为东正教的神甫,谢尔盖冲着大清帝国的当权派们宣誓了个遍,却唯独没有像“老前辈”汤若望那样,根本没有提及正教的“教宗”式人物——大牧首!
“嗡——”
这种嘈杂的声音自然不是早就混迹官场多年的宗人府大小官员所产生的,而恰恰是和谢尔盖一起来的阿尔巴牛录的其他五个人。
当然,以杜笃祜为首的众人尽管没有大惊小怪的议论,却都发觉谢尔盖此番言语的与众不同,或者说与汤氏语言的不同。汤若望入华以来,历经前朝今时,虽然日益的“华夏化”,无论是举手投足,还是说话办事,都俨然一副官僚模样,衬得上他的顶戴花翎。但即使如此,汤若望在宣誓自己效忠朝廷的决心时,从来都是用这样一句话开头的:
“臣敬启天主、吾皇,若望一片忠心,唯天主与皇上也。凡世间,罗马教廷与中华朝廷之旨意,臣历来信守不二……”
也就是说,在不信教的满朝文武中,大伙都知道人家汤若望也信奉上帝,所以把作为“天子”的皇帝和上天是一样孝敬的,很好!至于那些早就悄悄皈依了天主教的大臣们,更是知道其中的利害与蹊跷了。
但今日这个谢尔盖,居然遗漏了他们的天主和教廷?这是一时激动还是有意为之,其中原委值得深思……
在满汉众人的不解之时。其他五位阿尔巴牛录军官早就一下子炸了营,“嗡嗡”的就像一群苍蝇,满语、俄语一时间满天飞,也听不出谁说了什么。
“都静一静!”最后还是别科托夫出马安抚了自己的手下,转而冲着上座的弘毅躬身施礼道:
“贝勒爷,奴才等都和谢尔盖、正教神甫一样,誓死效忠皇上、效忠朝廷,也唯您马首是瞻!”
这一番纠正,别科托夫还恰到好处的运用了自己刚刚掌握的、为数不多的成语,说的华丽漂亮。同样暗藏玄机!将“正教神甫”和谢尔盖的名字一起说。是提醒当事者。用“神甫”而不用弘毅刚刚许诺的“主教”,说明此事有待商榷!
“好!等皇太后赐婚一事有了眉目之后,诸位完婚之日,就是你谢尔盖神甫的礼成之时!他们的婚礼。除了旗人的风俗之外。自然少不了你主教大人的弥撒啊!”
弘毅很欣赏别科托夫此时此刻的淡定和智慧。借着刚刚的出现的安静氛围,急忙做了一个“定论”,也想着就此压制了大堂上原本乱哄哄的那些人的心思。
“谢贝勒爷!”
谢尔盖再次俯身拜谢。他自然无法直视此时高高在上的小爷的脸庞。其实那张小脸上面分明写着一种叫做“请君入瓮、吃定你”的笃信的神情!
“爷!奴才有话说!”
突然,刚刚沉静下来的大堂之上有人高声请示,原来是脾气最为火爆的安东!
“哦?”
弘毅一双大眼睛眨了眨,就知道安东要说什么了,但还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特别是看到他们的“头人”别科托夫就像没听到安东的喧哗一样不理不睬,更是笃定了怎么一回事,接着说道:
“好,你尽可直说。”
“谢贝勒爷!”安东得到弘毅的眼神鼓励和“别克佐领”的行动支持,自然理直气壮的跨出一步,却绕到谢尔盖面前,大声说道:
“爷!谢尔盖是神甫,就应该是圣父、圣子和圣灵【天主教称“圣神”】三位一体的上帝的忠实奴仆,可他怎么能够在刚才的宣誓中忘记了这一点呢?”
安东虽然是哥萨克,但在家乡早就被莫斯科派来的神职人员洗礼、洗脑了,自然很在乎教义的圣洁性。
“我……”谢尔盖被突兀点名,还一下子戳到了要害,有些无言以对的意思了。
“呵呵,安东作为一个教徒,如此坚持教义,难能可贵!”弘毅不再给谢尔盖露怯的机会,抢过话题来接着说道:
“你是教徒,自然是时时心中有上帝的了。不过在我中华、在大清,嘴上说不说、什么时候说,都不若心中时时有重要,这就叫做心知肚明。况且,你作为教徒,而谢尔盖作为神甫、正教在大清的第一位主教,当然更是心知肚明,也就不必时时挂在嘴上,那岂不是太过繁琐了?是不是,谢尔盖主教?”
“哦!是的,谢尔盖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圣母的训诫的!”谢尔盖如释重负,急忙点头。
“所以说,你们既然已经入朝为官,就要有大清命官的样子,举手投足、字里行间都要尽快融入这个氛围。此处,汤老玛法堪为你们的表率。依我看,谢尔盖今日所说就很得体,没有什么过错。别科托夫,你说呢?”弘毅转而提问一直默不作声的“别克队长”。
“呃……是,小爷说的极是!”融入氛围?那这句回答就是标准答案!
“哈哈!很好!安东,你性格直率,快人快语,这也是好事。不过你不是神职人员,传经送道不是你的本职,也不必过于计较了。日后这阿尔巴牛录的战训,你要多多上心才是。有了功绩,我自然会和皇阿玛去为你讨要更高的衔级!知道了吗?”弘毅再回过头来安抚安东。
“嗻!谢贝勒爷恩典!”安东一听有大官当,自然欣喜不已,瞬间忘记了谢尔盖这码子事。
“你们诸人也是如此,只要是为朝廷立下功劳,都有高官厚禄等着你们!”弘毅进一步给几个罗刹降人甜枣吃。
“谢贝勒爷!”
看着众人齐声道谢,弘毅满脸微笑,心中却在盘算:不知道自己如此改变历史,那些原有的历史轨迹会做如何转寰呢?眼前看,提前数十年将东正教引入中国,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转念一想,弘毅又释然了:眼前不是要给你们这些教徒娶媳妇嘛!哈哈,旗人寡妇那宗教信仰更复杂、更笃定!什么萨满教、黄教、佛教、道教的,我还就不信你们人生地不熟的,娶了媳妇还能不听媳妇的话?将来,你们还笃信东正教?那可未必!三十年之后康熙朝的历史告诉我——你们的后代之中,都没几个去东正教教堂做礼拜的了连选个神职人员都大费周章的!除了大鼻子蓝眼睛,你们的子弟和普通的旗人已经没什么两样了,遛鸟斗虫、打架斗殴,样样精通,就是不笃信上帝了!
现在我就是希望,有些历史的轨迹还要按照原来的既定路线走下去才好……
弘毅不再多想,在人群中找到一个熟悉的面孔,笑着点名道。
“伊万。”
“奴才在!”“最最机灵”的乌克兰贵族伊万急忙出来打千儿。
“你的家族关系是如何写的?可写清楚了?”
“回贝勒爷的话,按照您的意思,我写的详细的很!”伊万回答的也是毫不含糊。
“嗯!赫梅利尼茨基可是了不起的头领。”弘毅突兀的来了一句。这一句,让伊万瞬间倍感荣幸,因为他就是这位博赫丹?齐诺维伊?米哈伊洛维奇?赫梅利尼茨基的远房侄子。
“多谢贝勒爷夸赞!”伊万瞬间有些飘飘然起来。
“不过他却似乎跟错了主子!波兰贵族不好,俄国农奴头子就会对他另眼相待吗?”弘毅话锋一转,幽幽说道。
“啊……爷,您……您说的是……”伊万立刻又像撒了气的皮球一般软塌塌了,看的周围其他罗刹同伴那是一个乐呵。
“不过贝勒爷,请您宽恕奴才的无礼,我有一问不知当讲不当讲?” 一贯鬼点子多的伊万突然发觉了什么,竟然抬起头问道。
弘毅自然知道他要问什么,笑着点了点头,说:
“但问无妨!”
“嗻!爷,敢问……您是如何知道的如此详尽?”
哈哈,问得好!小爷我就怕你老实巴交、无此一问呢!
(本章待续)
《打油诗一首?藏头》
读文阅史只长息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定图开皆夙愿
去来神秘亦难期
起身百载光阴渡
点尽人间苦与疾
中镇边夷平海晏
文安武定喜泪滴(未完待续。。)
………………………………
第三百二十二章——阿尔巴人队(七)
被弘毅“寄予厚望”的、聪明的伊万对小贝勒爷如何如此了解乌克兰局势发出了自己的疑问,其实也是替在场的所有人发问。
此问一出,正中弘毅下怀。
今日再次回到皇仆局这个自己的“自留地”,处心积虑给这个问题创造一个机遇,也是此行的目的之一。弘毅在这几日里,早就盘算好了如何应对这个看似“棘手”的问题,而且是带着一种莫名其妙的愤怒情绪在准备着自己的答案。
自从重阳节深夜“御前会议”之后,原本已经在大清朝野上下形成“统一共识”的所谓小家伙的“天降祥瑞”,竟然开始潜移默化的向着“妖孽临世”的方向在转变。与此同时,一股针对自己的暗流也悄无声息的在汇聚,弘毅对此不得不提前做个铺排与准备。
本来,作为穿越者,而且是“胎穿”,弘毅的基调就是不要动用什么先知先觉的“金手指”,君临天下之前,一切要按照历史发展的原有轨迹运行就好,因为谁知道一旦你撬动了历史平面中的任何一块地砖,整个大厦会否最终发生倾覆?也就是说,多说一句话、多办一件事,或许最后“八岁登基的康熙”就会成为历史中虚构的概念了!这真的不好说,因为所有历史的必然都是一个个偶然汇总而成的!
但谁让弘毅成为了新生儿康熙呢?这个历史时代,弘毅在另一个时空无数次的揣摩、分析过。无论是国内政治还是国际政治,不能不说处处暗藏着对中国、对包括满洲人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的最后一次历史机遇!
国内,无论是顺治帝目前为止的倾慕汉化,还是布木布泰皇太后对这件事的隐忍,亦或是“三藩”对中央朝廷的忠心耿耿,国内政治除了清廷与南明的对峙之外,几乎处处都显露出一个新生政权蒸蒸日上的架势!就连后来盘踞东南、收回台湾的郑氏家族,此时也在与清廷讨价还价、若即若离!如果此时有人撬动其中任何一个暗藏不露的命门,或许历史巨轮就会进入另外一条截然不同的轨道!
国际上,无论欧美非三大洲。都是乱哄哄、毫无章法的!
整个欧洲正在经历着中世纪以来绵延战争的巨大影响。先后发生的百年战争'1'、八十年战争'2'、三十年战争'3'……这些以历时长短来命名的著名战争,使得人口凋敝、经济停滞,让整个欧洲陷入了一片混乱,除了偏重于商业和个人行为的海商贸易之外。欧洲列强根本无暇东顾。
特别是作为欺凌后世“晚清中国”最为卖力的两个欧洲国家――俄罗斯和英国。前者因为波罗的海等西方边界的你来我往、时吞时吐而元气大伤。后者正在著名的克伦威尔的带领下,一会儿“共和”、一会儿“护国”的自己折腾着玩,两者一东一西自顾不暇。中间的欧洲大陆各国也在纵横捭阖、尔虞我诈。
美洲已经被欧洲诸国作为贵金属原料地瓜分殆尽,各方势力偶有进退,却无法形成自己统一而**的地域政治集团,只能远隔大西洋陪着欧洲主子们一起玩,“美利坚合众国”还是遥遥无期,甚至连个政治意向都不存在!
非洲就不必说了,除了海岸线附近几处,因为远洋贸易的需要而被开辟为殖民地和中转站之外,广大非洲黑兄弟们在各自部落的带领下,仍然过着茹毛饮血的幸福生活,就连刀耕火种都是高科技!
反观亚洲,这是这片大陆在近代最后的鼎盛时期了。华夏文明圈中,无论明清,中央王朝依然是无可匹敌的老大。作为明朝的属国、朝贡国,周边各国虽然对清朝还是隔岸观火、见风使舵的状态,但毕竟谁也不敢公然说完全脱离中华文明自力更生去。一旦清王朝站稳脚跟,他们“万国来朝”自是必然。就连丰臣秀吉时代短暂崛起的小日本,也因为“第一次朝鲜战争”【万历朝鲜战争】失败等原因而再一次闭关锁国,对大陆虽然觊觎,却远没有下定继续西进的决心。
基于以上的客观历史背景,弘毅实在是不愿意选择奶声奶气的正常成长,从而将顺治十一年到十三年这三年宝贵的时间白白浪费掉!因为这三年过后,历史太过令人扼腕!原因有三:
一者就是郑成功将会彻底与清廷决裂。东南禁海令一出,民不聊生不说,白白丧失了郑氏集团在当时世界重要海商集团中独一无二的地位和作用,最终让其沦落为守岛自立、裹足不前的地方武装集团。
二者,以汤若望为代表的西人集团,因为天主教在西方被新教所冲击,而故意在中西交往过程中厚此薄彼,一次次将荷兰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的“平等贸易”诉求扼杀,换回的是原本极具接纳能力的少数民族政权的闭关锁国、固步自封。
三者,对南明政权的绞杀殆尽,让满汉民人的对立达到了新的高峰,使得康熙帝在后来亲政之后不得不开设“博学弘儒科”,以延揽前明遗民,结果有意识让墨守成规的程朱理学大行其道,儒家思想禁锢之弊端也随之肆无忌惮、贻祸延绵,这较之于顺治初年的相对开放、中西合璧,不可谓不痛心疾首。
于是,新生儿弘毅用自己三十多年的头脑和知识,调动了自己幼小的躯体,在关键的几件事情上语出惊人。尽管他已经十分克制,但还是迅速搅动了历史的一潭静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其结果,就是年轻的顺治皇帝敏锐的发现了小儿子的正确和聪颖,于是善加利用,委以重任。
但这样一来,弘毅不得不处在一个尴尬的夹缝位置――自己虽然没有明显投靠。但所作所为许多都是改革派所乐见其成的;作为皇位继承人有力的竞争者,保守派自然希望弘毅是他们这方的中坚。真可谓是左右为难、步步惊心。
特别是九九重阳节之后,御前会议所议论的诸多议题,明眼人都明白,那是小爷玄烨力挽狂澜的一幕大戏。或许,保守派一些骨干就此得出了小贝勒爷将成为另一个改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