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梦穿康熙换乾坤-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5'此论断详见章学诚《文史通义》之《史德》。
'6'郑樵是中国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福建莆田)人,世称夹漈先生。郑樵的著述达80余种﹐但流传下来的仅有《夹漈遗稿》﹑
《尔雅注》﹑《诗辨妄》﹑《六经奥论》和《通志志》为郑樵的代表作。该书收录了郑樵平生著述择要的“二十略”﹐其中的《昆虫草木略》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专门论述植物和动物的文献。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江右民系。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
第八十一章 ——福临戴高帽
顺治十二年九月初六日,傍晚,慈宁宫。
皇太后布尔布泰、皇帝福临,还有奔波了一天的小贝勒爷玄烨,十分难得的聚在一起,在苏麻喇的亲自侍奉下,共用晚膳。
这顿饭,是皇太后下旨安排在自己这里的。自从弘毅受伤之后从慈宁宫搬回东二所,这小孙子竟然更忙活了。今日早朝玄烨参政,这是皇帝儿子提前打过招呼的,也得到了自己的首肯和赞许。但,毕竟小小孩子,身上还有伤,就如此忙碌,实在是让布尔布泰放心不下。
“皇帝,你今日可以多吃几口,毕竟办了那么一件大事,还这么顺顺当当的,实在是让我没有想到呀!”皇太后没有指挥苏麻喇动手,而是亲自给皇帝儿子夹了一小口菜。
福临亲政以后,布尔布泰很少主动干预朝政,自然是因为“妇寺不得干政”的祖宗家法,但更紧要的是皇帝儿子对此十分反感,甚至会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和反对。
不过今天这个话题,那是因为涉及宗室旗务,严格意义上说,还有一些家事的成分,皇太后主动垂询,也在情理之中。
“皇额娘,儿臣还不是有您的坐阵鼎助才可成其事?”刚刚历史性成为八旗唯一主人的福临,心情很是不错,虽是一句恭维话,但说的情真意切。
“皇帝今儿个如此客气了,呵呵。不过,额娘这‘坐阵’可一点不假,看谁现在在这件事情上敢欺负我们娘两个。我连富绶的额娘、我的亲堂妹的面子都不给,不就是要让他们那些个宗室王爷贝勒的,知道现如今,咱们孤儿寡母是任凭谁也不能看低了的!”皇太后也是来了兴致,首先自我表扬一番。
“是,全凭额娘照佛呢!”福临放下手中碗筷,恭敬回道。
“坐阵有我,可这鼎力相助的事情,额娘可没做。帮你做的人呀,就是岳乐了,哦,还有皇帝这个天降祥瑞的小皇子。哎呀,呵呵,千年不遇的天眷,竟然落到了我们爱新觉罗家了,皇帝,你说这不正是天命所归吗?!”皇太后兴处,似乎亲情大发,从苏麻喇的膝盖上就要把弘毅搂过来,准备亲近一番。
“皇玛玛,孙儿现在是宗室总理呢,孙儿自己过来,不要玛玛抱了呢……”弘毅故意一脸的严肃,做着左躲右闪的佯动,逗得皇太后和皇帝都开怀大笑起来。
“好好好,我的总理大臣,不抱不抱!省得在那些个下人面前失了我们小大人的脸面了,是不是呀?哈哈哈哈哈……”皇太后嘴上说着,手可没闲着,一把捏住了弘毅小号装鼻头,轻轻揪了揪。
“苏呜~麻呜~姑呜~姑呜,救我……”弘毅只好配合着演下去,尽管自己早已经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却分外感受到祖孙三代同堂的其乐融融。只可惜少了……少了女主人。
皇太后和皇帝笑够了,慢慢恢复了皇家应有的威仪,慈宁宫,就再一次从“家”,变回了“宫”。
“玄烨,那案犯孙狗子,你真的不想严惩?”既然是在皇太后这儿,福临实在不想和儿子谈论太过具体的朝政,于是找了一个自己感兴趣,却和朝局无干的话题来展开。
“皇阿玛,玄烨真的不能严惩于他!”玄烨肚子小,早就吃饱了,听闻皇帝发问,顺势放下碗筷,认真作答。
“不能?而不是不想?”福临听出了一字之差。皇太后则是继续一口一口呷着参汤,只是聆听。
“正是。恶奴欺人,弘毅真想严惩他。可是却万万不能。”
“为何?孙儿细细说说。”皇太后抢先问道,以防好戏半路打住。
“皇玛玛、皇阿玛,不能,是因为皇阿玛钦定的大清律例中有明文,玄烨之伤,实属轻微之损而已,不足严惩案犯至死。”
“可你是宗室,是大清皇帝、朕的皇子。”福临接着说。
“正因为玄烨是大清皇子,才更应该如此。皇家威仪,在威在仪,其威有度,其仪有制。无度之威,乃是恐吓,无制之仪,乃是奢靡。一旦恐吓、奢靡成了皇家常例,那些社稷倾覆、国破家亡的皇家宗亲,在历朝历代还少吗?”弘毅说了大实话,而且毫无避讳。这种场合下,实在是没有必要遮遮掩掩。
一旁的苏麻喇本要给皇太后递上漱口的茗茶,听闻此言,双手轻微一颤,却是被皇太后和弘毅都看在眼里。弘毅抬头望去,正瞧见苏麻喇给自己暗暗努嘴,意思是及时打住!
“可那刁奴殴伤朕挚爱的皇子,不杀不足以扬皇威!”福临早就听闻了岳乐的禀报,却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为了儿子的委屈,更为了老子的面子!
“假使他重伤于我,可以重刑伺候!一旦我命丧他手,皇阿玛千刀万剐了他也是应该,因为,这都是您钦定律例中明确规制的。但是,玄烨现在只是轻伤,就万万不可废了法度而屈从脸面了。”弘毅使劲往福临心里去说,也悄悄观察到旁边的皇太后正在微微点头。
“再说了,假如玄烨宣泄私愤,那么此例一开,今后但凡有宗室涉案,必定变本加厉,长此以往,那些王公大臣必然群起效尤,接下来,有钱两的、有人脉的,是不是也会尽走那些个旁门左道?到那时,钦定大清律岂不成了废纸一张,就连小小庶民也会嗤之以鼻,犯事坐科之后,不是寄希望于堂官依律公审,而是投机于蝇营狗苟,那时候皇家的威仪,岂不是一落千丈?皇家的脸面,还不是微如蝼蚁?”
“好,说得好!”布尔布泰禁不住高声赞叹一句,笑着和苏麻喇点了点头,说道:“苏麻,你看我的孙儿,哪里像两岁的幼童,如此明了事理,胸怀社稷,全是皇帝调教有方呀!”
“皇太后说的可真是在理儿呢!主子操劳国事之余,总是给小爷言传身教,又是委以重任的,再加上皇太后天长日久的谆谆教导,这几日让小爷出去这么一历练呀,奴婢都觉着小爷长大了不少,本领也是与日俱增。其实皇太后您不说,您这心里可是比谁都清楚的很,主子这些道理还能不明白?这是明摆着要考校我的小爷,于大是大非面前,国是、私怨孰轻孰重。看来小爷这次是成了的,各项道理都白扯的清楚明白呢!您说是吧?”苏麻喇终于等到了开口的机会,忙不迭给福临戴高帽子,恨不得直接给皇上架到妙应寺的白塔'1'顶上去!
皇太后听言,先是望了面前的儿子一眼,这才转向弘毅笑着接着说道:“苏麻说得一点不差。玄烨果然聪慧过人,其中大理,你皇阿玛不过是在考校与你,结果全被你一一说中!说得好!不愧是我爱新觉罗家的好儿郎,不愧是你皇阿玛的好皇子!”
“哈哈,玄烨聪明懂事,心怀社稷,朕心……朕心甚慰!”福临赶紧借坡下驴,在苏麻喇的提醒和皇太后母亲的庇佑下,迅速摆正了“父与皇”的位置。
“那皇阿玛,这孙狗子可否就依了尚方院的判词,让他徒留北疆?”弘毅急忙追问。
“这……”福临还是有些犹豫。
“皇帝,玄烨用心良苦,为了你的皇威不惜损伤自己的身体,你就依他之言,如何?”皇太后下了懿旨。
“儿臣谨遵皇太后懿旨!”福临还是不由自主的有一些不耐,自己的老娘说是不干朝政,最后还是软硬兼施了。
“儿臣谢皇阿玛圣恩!”弘毅知道,此时此刻还是不要当面谢奶奶皇太后为妙。
“你们父慈子孝,太宗皇帝在天有灵,也会欣然的。”皇太后高就高在,总是能占据道德制高点!
“儿臣不敢忘皇考遗训,定然殚精竭虑、鼎革大清!”福临闻听老爹都出面了,急忙站起身来,正衣帽,甩蹄袖,面北而跪,遥拜太宗之昭陵'2'。
当皇帝好累呀,一句话也可以让你又拜又叩!皇子也不好当,还要陪跪!弘毅暗暗心叹,也按照惯例跟着皇帝跪拜一番。
“好了好了,我真是老了,就容不得动情。来来来,你们爷俩,快起来,咱们继续吃饭。”老谋深算的皇太后,就这么把微妙的“**干政”抹得来去无影了。
'1'妙应寺(俗称白塔寺)白塔通高有清一代为北京城内单体最高建筑(不算海拔。其实,北海白塔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是在原广寒殿旧址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现存塔体通高太和殿为北京城内最高的皇家建筑,连基座一共是比这个的只有白塔了。白塔代表的是神权,因为神权高于皇权,所以白塔可以比太和殿高。
'2'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位于沈阳(盛京)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合一的游览胜地。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后历经多次改建和增修。
………………………………
第八十二章 ——宗室怎总理
一拜三叩'1'之后,福临和弘毅这才分别在吴良辅和梁功的搀扶下,从地上爬了起来。
“玄烨啊,我的总理大臣,你准备怎么个鼎助你的皇阿玛,治理这下五旗的事务呢?”看福临重新落座,皇太后把话锋转向了老老实实坐回来的弘毅。
“这……孙儿还没有聆听圣训呢。”弘毅急忙搪塞,而且不用“皇阿玛教诲”这种家常话,而是用了“圣训”一词,意思就是告诉布木布泰:老人家,这是“国是”!也提醒福临:你娘又要“干政”了!但还留有一个余地,以免皇太后反感。那就是“圣训”一词,首先是用在皇帝身上的,但是,皇太后也是可以用的,甚至连“朕”这个词,也不仅仅是皇帝专用,在《清实录》中,历朝历代的皇太后做“圣训”时,记载在文字上,也是“朕如何如何”。
“玄烨聪颖,正好当着皇太后的面说说你的打算。”福临有些无奈,又不能直接制止,只有顺势而为了。
“儿臣遵旨!”弘毅见事已至此,也就只能将计就计。
“玄烨以为,下五旗之事,头绪虽然繁杂,却早已政出有门,旗务有各昂邦章京分辖,军务有兵部统筹,旗民有户部、礼部管理,在旗宗室自有宗人府专掌总揽,儿臣这个下‘五旗宗室总理’,只是居中斡旋,下情上达,上谕下传,除此之外,不敢僭越。”弘毅以退为进。
“呵呵,若真如此,也就不必让你这个‘皇子’为之了。随便找个近支宗室不就成了。不过我以为,你皇阿玛有此安排,自然是有所深意!”布木布泰看出要是这么说下去,自己还是被蒙在鼓里,于是抢在皇帝之前评价。
“皇额娘说的正是。玄烨不必顾忌,朕让你做这个总理大臣,就是要你放开手脚,历练历练。”福临也紧接着表态。
“那……玄烨就说了?皇玛玛,皇阿玛?”弘毅故意俏皮一下,故伎重演,顺势爬上了皇太后的膝盖,全然“忘了”刚才自己还以大臣自居、注重仪表风度的事情一般。
“呵呵,叫你说就大胆说,你说错了,还有皇玛玛给你撑腰,你皇阿玛不会拿你怎样哈!”皇太后布木布泰时下最受不了的,就是这个小人精故意卖萌,于是立即将自己和小孙子的距离拉近。
“嗯!玄烨以为,下五旗若要安稳,关键在宗室,要害在包衣。”弘毅准备和盘托出了。
“又作何解?”皇帝来了兴趣。
“宗室在旗,原本是为了布控八旗,此制仍需稳固。但,儿臣之忧,在于数十年、数百年之后。”弘毅引出正题,却发现两位听众不明所以,于是接着白活。
“大清入关之时,皇室、宗室不过数百人,十年以降,我朝此数目虽有增长,也不过千。今日两室贵胄尤显尊贵,倒也在朝堂之内摆布得开。可皇阿玛励精图治,大清日益鼎盛,兵民人口逐年增加之事也是势在必得。既如此,宗室人丁自然会与日俱增,玄烨担心的是,百十年后,宗室人数就不是单单以千计了,数万也有可能。”
“皇族宗室兴旺发达,岂不是好事?”皇太后奇怪的问道。福临却是低头不语,弘毅亦不言语。
“皇额娘,玄烨的意思是说,到那时,恐怕朝中职位即使全给了宗亲,也还是不够用。”福临最终还是喃喃自语一般,低声说道。
“啊?还怕他们闹事不成?”皇太后展现出政治女强人的刚性,瞬间燃烧起自己的小宇宙一般,战斗指数就要爆表。
“那倒不至于,如今朝局,满汉两班,也可以互相牵制,现在不成问题。长此以往,即使百年之后,朝局也不会让宗亲裹挟。”弘毅赶紧接话,也看到皇帝眼中的那份欣赏之情。呵呵,皇太后重用宗亲,多少有一些排斥汉臣,皇帝再生爹一直耿耿于怀呢!
“不过,玄烨担心的还不仅如此,还有一条。百十年后,无官职的宗亲会越来越多,祖宗之法又令宗室不得耕种从商,旗人专修弓马,所以他们只能用库银来体恤。那时候,游手好闲的宗室就会越来越多,惹出麻烦的人也不会少了……”弘毅稍作停顿,组织下面的词汇。
“你说什么?这怎么可能呢?我朝定制至严,加以旗人守土之责极重,平日毫无闲游之暇,有职者终日当差坐班,苏拉(满洲sula,汉语译为“闲散”、“闲散人等”,即无职人员)则终日习练步射和骑射,努力读书学习满语书文和口语。他们怎么会有时间去游手好闲、惹是生非呢?”皇太后满是疑惑。
“所以玄烨才明申大清律例?就是要以身作则,让后世的宗室闲人不可执杖明火、肆意而为?玄烨果然有大才!”皇上恍然大悟一般,抢在玄烨回答皇太后之前先插了话。
弘毅心底里暗自赞叹:怪不得后世史学界有种声音,说顺治其实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奠基性皇帝。如今看来,但就这闲散宗室一项,这清初改革派就比清初保守派考虑的长远!
“儿臣谢过皇阿玛褒奖!”弘毅坐在皇太后膝上表示由衷感谢,而后回过头来,认真对自己的皇玛玛说:
“皇玛玛,今日大清入关年份并不太多,关外习武尚武之风还在我八旗健儿心中。如今皇阿玛励精图治,施展治国安邦之雄才大略,不用多少年,海内一同,天下太平,国力日盛,民人富足。可再往后几十年上百年,八旗承平日久,难免懈怠,‘苏拉’们还会不会像今日一样勤习武艺国语?孙儿甚为担忧。”
“呵呵,玄烨过虑了,祖宗家法,皆有成例。这弓马骑射,满洲老话,都是我立国之本,任凭他千秋万代,也是不能更改的。我看呀,多少代以后,宗室也不敢忘了祖宗家训,荒废本领的!”皇太后志得意满,让她怀中的弘毅想起一个词――顽固不化。
“玄烨还是担忧百十年之后,宗室枝繁叶茂、人数众多之时,又恰逢国泰民安,就怕一众宗室生出许多富贵病来。”弘毅不得不换了一个说法。
“嗯,这倒是有可能。毕竟祖宗可没说日子好了,就不让那些小崽子还紧衣缩食的。”皇太后这才听着顺耳些。
“玄烨可有对策?”福临问得很实际。
“儿臣倒还有一处思量,就是要给他们想方设法给他们谋个出路。”弘毅先卖了个关子。
“出路?”皇太后有些不解。
“出路,就是不让他们富贵出毛病的法子。”
“什么法子?”福临追问。
“玄烨愚笨,至今还没有得法,请皇阿玛赎罪!”弘毅避而不答,要知道,当年拜读阿越的穿越大作《新宋》的时候,就知道安置闲杂宗室最好的办法,就是海外殖民,建立宗室亲领的海外飞地!(《新宋》之法大同小异,只不过不是飞地,而是藩属国。但弘毅认为,飞地还可以半直辖,国主就是行政长官,外交、军队还要掌握在中央政权手中,说白了,就是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路子。百十年后,那时候海路交通、通讯手段都应该有所发展,这个办法可以水到渠成了吧)。
“呵呵,不急不急,反正命你为下五旗宗室总理,你就慢慢想个得体的法子便罢!”皇太后松了一口气一般急忙说道,弘毅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福临估计应该是泄了一口气。但是,没有办法就是没有办法,玄烨想不出,当下他这个当皇帝的也是一样想不出。
好在问题已经提出来了,而且是一个严肃的重大问题。光是宗室成为游手好闲的富家公子哥,在百十年之后的大清大街上搬弄是非,就会让皇家威仪颜面扫地,这对于励精图治的顺治皇帝来说,那可不是能够容忍的。
看来,让玄烨当这个宗室总理,还真是委派对了!
“玄烨,宗室之事,自然有皇太后坐镇,谁忘记了宗族圣训,谁就是大逆不道。你就放心好了。再说说那要害――包衣。”福临急切询问,让对面的弘毅恍然大悟:皇太后不想听宗室的话题了!
“是!这各家各府豢养的包衣,也是必须重视的。”弘毅顺着福临的问题开腔作答。
“包衣人乃我满洲旧俗,实为依附于王公贵胄的世袭家奴。太祖太宗之时早就成例:包衣的总管之权在国家,只有皇家拥有对八旗内官员与兵丁赐予或收回包衣的权利,拥有包衣的官员或兵丁仅有权奖赏或责罚自家的包衣,而无权杀害,也无权私自买卖、交换、或赠送。”
“但入关之后,新投充入籍的包衣奴才往往只知道有家主,而不知有国主,直一味效忠于家主,却无视皇家国主之威。此之所以张狗子居然于闹市之中刁蛮闹事之根源!”
福临听了频频点头,皇太后却是眉头紧皱起来。可惜弘毅一味卖萌,此刻后脑勺冲着皇玛玛,根本无从知晓。
“长此以往,奴才主子的主子就不是奴才的主子,主子奴才的奴才就不是主子的奴才,岂不乱了根本?”弘毅这一套欧洲封建主和封建农奴的关系理论,在福临这里十分警醒,却触动了皇太后作为满洲宗族势力总代表的神经。
“玄烨,你先下来说,皇玛玛腿有些乏力了。”皇太后准备教训一番眼前的父子二人了。
弘毅被苏麻喇抱上旁边的座位,这才从苏麻大姑姑的眼神中瞧出了刚才漏掉的端倪,赶紧心思飞转,找寻对策。
“那这包衣人,玄烨又待如何?”这次轮到皇太后发问。
“皇玛玛,包衣是满洲祖制,定然不可偏废。”弘毅先奉上一颗定心丸,这才接着说:
“但任其无视皇权,终将生出祸患。”这是后面的杀威棒。
“所以,可以再次明确包衣奴才的进出之门在皇家,奖惩之法在皇家,俸饷支出也赖于皇家。哪家王公大臣需要新入包衣,就报来皇家,统一招募,统一分拨,库银支付包衣用度大半,剩下的小部分由主家分担,岂不更好?”弘毅接着掏出个“胡萝卜”,弘毅版“胡萝卜加大棒”政策新鲜出炉了。
“那也好,记住了,只要宗室不和皇家离心离德,这大清的天下就太平无事了”皇太后思索良久,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听着却是触目惊心。
“儿臣谨记!”福临紧接着表态,一是认可弘毅的办法,二是确认这件事情已经得到皇太后的应允了。
“皇阿玛,儿臣说到宗室,还想为一人求情。”弘毅跳下座位,郑重其事启奏。
“哦,为谁?”福临问道。
“星保。”
“什么,就是纵奴殴伤你的显亲王富绶之弟爱新觉罗・星保?”
面对这小玄烨一而再、再而三让人惊讶的事例,皇太后和皇帝还是一如既往的睁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
'1'拜叩之礼,最高等为三拜九叩,或叫“三跪九叩”,是古代最隆重的大礼,一般只有祭天,或者在大典礼中才进行。减一等有“二拜六叩”、“一拜三叩”,最简单的是“一拜一叩”。三拜九叩指封建社会进见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礼。实际上,古代的“三拜九叩”各有其修真含义。
“拜”:就是自祭其身,把自己这一百多斤的身体祭献出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