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梦穿康熙换乾坤-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起来说话!”皇太后摆了摆手。
“谢皇太后恩典!”吴良辅又转向躺在床上的新任康妃叩了个头,这才站起身来。虽然这康妃早已失宠,却刚刚晋位,礼数不能少了。而后,小心说道:“刚才曹尔玉既然断定这物件乃是宫内用度,那诺大的禁城,不如就从这景仁宫查起。”偷眼望去康妃,却也淡定。其实,佟佳氏听到此话,心中愤恨不已,却也无可奈何。
皇太后也看了看佟佳氏,迎着那一双泪眼,微微点了点头,斥责道:“大胆奴才,这康妃住所,岂是你说查验就能查验的!”吴良辅急忙再一次跪倒。一旁因不懂满语而不明所以、只是观望的弘毅,看到那中年太监来回折腾,又笑出声来,引得孙氏急忙安抚。
皇太后看了看小孙儿,想了想,又说道:“但此事事关我大清皇子的身家清誉,也定要查个水落石出,免得奴才臣子生出一些闲言碎语!”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要康妃放宽心,我老人家要给你们母子二人做主了。“曹尔玉,准你在这宫中各处勘验,小心办差!”皇太后吩咐。
“嗻!”曹尔玉叩头领旨,一边心中掂量皇太后和吴良辅所说两个“小心”各自的分量,一边起身走向身后景仁宫明间的正门,端详片刻,又将宫中正殿、配殿、后殿甚至几处耳房的门窗统统看了个遍。在经过康妃床前时,他还躬身一拜。虽然已经落下床帏,可康妃明明看到他眼中的宽慰之色,也是微微点头,算是答谢,心中自然安稳不少。曹尔玉就这样溜达了半晌,这才回到正殿宝座之前,重新跪倒:“回皇太后和主子的话,奴才勘验完毕。”
“有何得获?”福临抢先问道。
“回主子,景仁宫内只有正殿明间中幅西侧殿门左下角缺失一紧固窗棂的铜件,其余无缺。”
福临听闻,起身走向不远处的殿门,果然,曹尔玉所言不虚。跪在曹尔玉身旁的吴良辅,也是面露得色。
“曹尔玉,快快查校惜薪司文档。去年康妃有了身子,哀家念其有功,不是命人重新修葺布置过这景仁宫吗?怎么仍有残破之处!”皇太后有些懊恼。
曹尔玉急忙出去安排一番,不一会儿,就捧着一本卷宗回来禀报:“回禀皇太后,顺治十年七月初五日,上谕暂停紫禁城各处宫殿及各项工程。八月十九,因上彰(皇帝表彰)平西王吴三桂平定两川重镇之功,以太宗第十二女和硕公主下嫁其长子吴应熊,皇太后乃下懿旨内十三衙门,两川已定,公主出嫁,恰逢景仁宫佟佳氏幸的隆重,三喜临门,着由惜薪司修饰景仁宫,按满洲老家风俗规制景仁宫东暖阁,以备佟主之用。……簿内记载……增补项第三十六件为……正殿明间中幅西侧殿门左下角缺紧固窗棂之用铜片一件……九月十五日,乌斯藏阐化王遣使贡于朝,恰景仁宫工程毕……俱已修整停当,奏请皇太后知道。”曹尔玉一边翻看,一边挑紧要关键处来说,毕竟跪着汇报工作实在不好受。
这事儿大了!既然原本缺失,重修过后居然还是丢了,于是宫内所有的宫女太监,按照福临的上谕,挨个被吴良辅单独询问,得到的答复都说是修葺之时确已按上,但未等整个工程完工,那门上新补的铜件就又丢了,查无所获,奴才们都以为不到半个巴掌大的物件不值得惊动佟贵人,更不敢冒犯皇太后恩典,于是都不约而同熟视无睹、有意隐瞒起来没有奏报。而凑巧的是,那些休整景仁宫的日子里,佟佳氏被皇太后恩赐暂居慈宁宫东配殿!那个稳婆,更是在佟佳氏将要临产之时才第一次入了景仁宫,更无机会从中作梗。
众人渐渐确信,这小皇子手握吉物而出,不是人为,而在天赐!后世的记载还继续写道:“至上诞降之辰,右持精铜,形若方鼎,生而有之。太皇太后谓之曰:上乃天所庇佑,持鼎而诞'5',咸享四海。是时,合宫异香,经时不散。又五色光气,充溢庭户,与日并耀。宫人以及内侍,无不见者。咸称奇瑞云。”'6'
'1'其时,惜薪司有维修宫内建筑的职责。
'2'这种请安语言应该是清朝正式方式,那些“给主子请安”、“皇上吉祥”之类的,应该不会存在。因为道吉祥是太监圈里流行的见面问候语,皇帝、后妃、大臣们绝不会用下层太监之间的问候语去称呼上位者。
'3'中人,奄人也。太监貌似在皇上面前说自己,总比阉人好听一点吧。
'4'公公是古代对一些有一定地位的太监的尊称,他们比一般太监地位要高。
'5'自此以后,“持鼎而诞”的描述就在穿越时空的清朝固定下来了。
'6'《红楼梦》中贾宝玉含玉而生的情节就是据此而来,哈哈,yy。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手机用户。阅读。
………………………………
第十二章 ——结怨吴良辅
审问景仁宫下人期间,皇太后看福临百无聊赖,就提醒他去宽慰康妃一番。福临虽然一万个不乐意,但皇太后之命不能违背,只好再次坐在佟佳氏的面前,思绪却回到了去年的那个时候――
顺治十年六月十二日,乌斯藏'1'达~赖~喇嘛上表谢清廷封号,并进贡藏马十匹进至京师。福临十分高兴,进内廷禀告母后。正好一众妃嫔正在当时仍为皇后的博尔济吉特氏带领下给皇太后请安,知道此事之后,皆大喜,于是皇太后带着一群妃子去射殿'2'看皇帝亲御藏马。福临纵马驰骋一番,妃嫔看得是欢呼雀跃,其实她们还都是和福临年纪相仿的少女,天真活泼就是本性。福临被众多“后~宫佳丽”看得一时兴起,下马之后意犹未尽,就问谁能上马一试身手。这下女孩们又都矜持起来,有的是不擅此术,有的是脸皮儿太薄,有的蒙古女孩虽也跃跃欲试,可身子正在“来红”,实在不便。于是气氛有些压抑。就在这时,佟佳氏款款启奏,说自己愿意一试。佟佳氏本是正蓝旗固山额真、三等精奇尼哈番佟图赖之女,汉军镶黄旗人。虽为汉人,但却不似关内汉族女儿只会琴棋书画,自小跟着父亲出入军中,也学习了弓马骑射。此时看无人应答,自己也已出完“月红”'3'半月有余,身子清爽,就自告奋勇了。福临大喜,亲自扶她上马,开始还有些担心她逞强坠马,后来见她骑术精良,心下大喜。本来这藏马较之于蒙古马还稍显矮小,持久又力好,能在高原通行无阻,在山地骑乘和驮载,步伐敏捷稳健,更不用说是在平原地带了,实在是适合佟佳氏这样的小女孩乘骑。皇太后看了也是心中欢喜,随即赏赐了不少东西。
当晚,一时兴起的皇帝就在保和殿临幸了年方十四、“飒爽英姿”的佟佳氏。事毕,志得意满的福临躺在佟佳氏身边,激昂陈词:当年唐朝文成公主进藏,唐蕃和睦,却未能真正一统。朕入定鼎中原,万民共主,蒙藏皆已臣服,首要就是“满汉一体”,天下一家了。你佟佳氏祖上就是关外归顺我大清的汉人,今日,朕也在你身子上满汉一家了!……此后一月内,福临趁着兴头又陆续翻过几次佟佳氏的“绿头牌”'4',并且把佟佳氏由一个小小的常在,进贵人。果然,集满蒙汉“三位一体”的三皇子的小种子,就在佟佳氏腹中孕育开来……
变作婴儿的弘毅并不知道,历史真是如此的“巧合”:360年后,自己第一次进入景仁宫(2013年8月),到穿越而生(2014年4月),正好是八个多月。而另一个时空,佟佳氏“十月怀胎'5'”,从得知有孕(顺治十年七月)到诞下皇子(顺治十一年三月),正好也是八个多月。也就是说,佟佳氏知道自己怀孕而禀报皇太后之时,就是弘毅开始与景仁宫血脉相通之日。(回应各位读者,说我前面章节“引子太长”,是因为伏笔太多呀!但都是因为本人水品不行,一点也不委屈。)
而福临还要为“种下”婴儿弘毅而引发的问题大动肝火。当内务府'6'禀报说皇太后为庆贺庶女和硕公主下嫁,已下旨翻修景仁宫时,福临老大不乐意,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在一个多月前的七月初五日,就下旨暂停宫内一切工程建设,连自己的正规住所乾清宫都暂缓重修了,以节约用度与南明作战,关键是自己一头雾水,压根就忘了是在什么情况下宠幸的佟佳氏。叫内务府查看记录,自己到底何月何日办的这事儿,可他们居然毫无记载。福临大怒,下旨严办这些无用的奴才。幸亏记得自己因为达~赖~喇嘛上表谢朝廷封号一高兴,当天就临幸佟佳氏,这才命人记录在册。看到皇帝恼怒,身旁的太监吴良辅顺势进言,说是内务府承袭大清入关之前旧制,其内是一众包衣奴才领着宦官给主子办差。这包衣奴才不是阉人,自己家眷众多,经常为俗事分心,而且多是满洲宗室的门人、包衣,往往吃里扒外。不像阉人没有后人、没有出身,只会尽心服侍皇上。他还建议万岁爷仿效明朝旧制的“二十四衙门”,让包衣奴才只办差,不当权。福临对吴良辅的良策大为赞赏,于是传谕内院,命于保和殿设执事官(主要掌管皇帝起居,顺便记录皇帝的风流小账)。又仿明代旧制,设司礼监等十三衙门,作为内廷机构侍奉皇帝及皇室,并以宦官吴良辅为总管,居四品。十三衙门恢复的同时,内务府便遭裁撤,原被驱逐出宫的旧明宫监,都被吴良辅授意陆续收入宫中,据说竟有千人之多。吴良辅等主要宦官,凭藉皇帝对他的宠信,公然结交外臣,揽权纳贿,成为一大祸患。也引起了满汉群臣、甚至是皇太后的警觉和不满……
志得意满的思绪终于被殿外的嘈杂惊扰,景仁宫里的福临只好淡淡安抚佟佳氏一番,就重回宝座之旁陪着皇太后,思考着当下的情形:现在看来,这新设不足一年的内十三衙门,在如何处置“景仁宫奇瑞”这件事情上,还是不太得力呀!回去之后还要提醒吴良辅才好!
而皇太后听了吴良辅关于询问结果的禀报,有些心烦,随口问道:“你是皇帝的内十三衙门的大总管,你倒是拿出一个章程来吧!”
吴良辅刚才大呼小叫的把这景仁宫里的上上下下一众奴才训斥的过瘾,就好像自己在呵斥那躺在床上的新进康妃一样,还在意犹未尽、暗自过瘾,竟没有听出皇太后话中的不满之意,就闪烁其词、暗有所指的回道:“奴才觉得,还应对这些宫人严加审问,景仁宫明明修葺一新,为何却平白无故少了物件,又平白无故落在了刚刚诞下的小爷手中……”
“平白无故?!什么是平白无故?!难道你要说是这景仁宫的下人为了取悦哀家、取悦皇上,竟然欺君罔上、编造异事来求得鸡犬升天吗?!难道我爱新觉罗家就不能募得天帝垂爱、降以祥瑞吗?!难道你还要质疑哀家当年在慈宁宫说的那番平白无故的祥瑞之象吗?!你个大胆的奴才!”皇太后突然盛怒,大声斥责!吓得吴良辅跪伏于地,连呼“奴才该死!”……福临却一句话不说,脸色铁青的看着吴良辅,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意思!本来嘛,你怀疑就怀疑吧,说得这么直白干嘛,还用了什么“平白无故”的词儿!刚才朕的老娘可刚刚拿朕的出生说事儿,你这蠢奴才还要触怒圣颜!蠢材、蠢奴才!
就在众人不知如何才好的时候,还是苏麻喇出来评判了。她款款走到孙氏面前,轻轻抚弄了小弘毅一番,转身说道:“皇太后,主子,小爷手握禁内御用之物降生,还偏偏就在这景仁宫,的确就是天降祥瑞与我大清呀!”这是迎合皇太后的,自然会得到那位老姐姐的赞许。
“而且,惜薪司也已载明,这铜件是在康妃有孕之后才补上的,也是尽心尽力办差的说法。”这句话是给足了皇帝和吴良辅的面子,福临十分受用,而吴良辅也心怀感念,越发清晰的知道对这个苏麻喇,以后一定要小心伺候。至于为什么先后遗失铜件两次,苏麻喇不想提醒,别人也无心牵挂了。
“再者,偏偏景仁宫失落了这个物件,而小爷就诞生在康妃的寝宫。小爷出生之时,绝无外人,稳婆近侍绝不敢、也断不能弄虚作假。更为要紧的是,他手掌之上的胎记也断断造不出假来呀!手握御用之物生在皇家,这是我大清国祚长久、永续万世的天降祥瑞呀!奴婢恭喜皇太后、恭喜主子!”苏麻喇说着抱过孙氏怀中的弘毅,倒头遍拜。这一来,就等于是拍板定案了,任凭谁也不敢说大清不能国祚长久、永续万世呀!于是所有人都跪拜下来,山呼万岁!躺在床上的康妃对苏麻喇姑的感谢自不必说,就连小皇子的奶口孙氏,也是感激涕零,喊得最为起劲。她在短短一个时辰之内,就把对早亡儿子未尽的爱全部投入到弘毅的身上,视如己出。谁要是这时候对这个小婴儿有半点不利,她真的愿意以命相搏。恰恰就是那个自己老公的顶头上司,建议设立什么十三衙门,弄得自家丈夫整天就像孙子一样对这些阉货低头哈腰的,还要忍受不男不女之人的奚落刁难,而且刚才对小爷的险恶用心更是罪该万死呢!
“早看你不顺眼了,吴良辅你个阉货!你既已不是男人,却连个女人都不如!我们女人还能生子哺乳,你就知道搬弄是非、仗势欺人,做些恶心透顶的丑事!今天居然想要编排我的小爷,早晚有你好看!”孙氏在心中默默诅咒,恶狠狠的看了一眼吴良辅。此时,这个阉货如释重负,也在山呼万岁。
躺在苏麻喇怀里的婴儿弘毅早已因为“被跪拜”而眼冒金星,但是从这恢弘的集体跪拜场景中,他得出一个基本判断:自己和自己的铜件,还有自己的再生娘,应该是安全了。而刚才让皇太后动怒的那个中年太监,和青年皇帝明显是穿一条裤子的,估计不是什么善与之辈,以后要多加留意、小心提防!
一桩本似欺君罔上的大案,终于化解为天降祥瑞的大吉,并且在一道上谕内外、君臣同喜的诏书中圆满落幕。当曹尔玉膜拜完毕、慢慢退出向殿外,“恰巧”经过孙氏面前时,低声用汉话说了两句话:“小主子成了!小心吴良辅!”已经被送还给孙氏的弘毅把这两句话听得明明白白、一清二楚,仰头看到孙氏眼中的宽慰,心中种下一个念头:“这一家人真正可用!”然后,狠狠盯住那个重新站在皇帝身旁、又做趾高气扬状的太监吴良辅:
死太监,你和小爷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1'清初称今西藏大部分地区为乌斯藏。
'2'雍正八年(1730年)改建,并改名为“箭亭”。就是后来重臣“赐紫禁城骑马”进入内城后,到了箭亭必须下马的地方。
'3'古人称月经为月红。
'4'清朝皇帝选秀女、召幸后妃时用绿头牌。清宫在挑选秀女时;牌子上写明该女子的旗籍、父名、本人年岁、有无生疤等内容。初选通过称之“留牌子”,等待复选。落选者称之“撂牌子”,即可自行婚嫁。另外,皇帝每晚召幸后妃时,同样靠翻绿头牌决定。即在皇帝晚膳时,后妃们都递上绿头牌,皇帝决定当晚召幸谁,就将其牌子翻过来留下。。
'5'常识,十月怀胎其实也就是九个多月,俗称十月。给少年儿童普及一下生理卫生知识,哈哈!
'6'不是笔误,那时还是内务府!清入关之前就已设立。
史书记载确有此事,时间也对。
正史记载内十三衙门应设立于顺治十年六月二十九日,此处拖延两个月,为了配合剧情需要。请见谅!
………………………………
第十三章 ——母子分离苦
在苏麻喇的运筹帷幄之中,一场因婴儿弘毅的到来而险些产生的动荡顺利演变为“天降祥瑞、永佑大清”的华彩乐章,皆大欢喜,除了总管太监吴良辅。看一眼今天刚诞生的“小爷”,吴良辅就气不打一处来。刚才皇太后对自己大声呵斥的时候,真是命悬一线。在砍头危险被苏麻喇化解之后,那一股忿忿不平的心气儿就占了上风。眼前这正在逗引小婴儿的皇太后、皇上,还有那个新进康妃的佟佳氏,他们这一家人所表现出来喜得贵子的欢喜,更是让自己一个废人倍感煎熬。特别是那个佟佳氏,入宫之初不过是个小小的常在,居然也不懂或者说不屑这宫中的规矩,连一分像样的见面礼都不曾孝敬过自己!虽然自己因此总是处处刁难,避免皇上施她恩泽,可造化弄人,那天在射殿竟让这个小丫头成了!更可气的是,因被宠幸按惯例进位贵人之后,她对自己更是没有一点“孝敬”之意!还有这佟佳氏的老爹佟图赖,小小一个三等精奇尼哈番、固山额真,在下朝的路上见了自己,居然趾高气昂,还真把咱家当做那不中用的阉货了吗?!不行,不能让这康妃再得意下去了,要让她知道这**之内,谁才是那响当当的人物!
“皇帝,你瞧这小子,长的和太宗皇帝还真有几分相似呢……”吴良辅刚要使出手段,突然听到皇太后发话,只好悻悻然继续站在一旁。
婴儿弘毅正苦于自己的脸蛋被这一帮“至亲”摸来拧去的,好不烦躁,顺便对梦穿大清的自己,现在到底拥有一副怎样的相貌产生了好奇,可惜动弹不得,要不然早就爬起来找一面铜镜端详去了。可惜,还不懂满语的弘毅听不到下面的对话――
“皇额娘,儿臣也是觉得有几分相似之处……”抬头一看自己的娘亲,此刻却不知何时已在眼角渗出几滴泪水,正在眼眶里打转……福临知道她是又想起了当年,赶紧跪在额娘膝下,也眼含热泪说道:“皇额娘,别难过了。您为了咱大清、为了爱新觉罗家付出了多少艰辛、忍受了多少委屈,儿臣决不敢有一刻忘怀!您放心,这大清的天下,儿子我一定让它万世永续!……您可要保重身体呀!……”
“嗯,让皇帝难过了,都是哀家不好,起来吧,今天咱一家三代人,就像寻常百姓家一样,好好说说话。”拉起福临按在身边,皇太后继续道,“刚才来这边之前,有贵还刚刚告诉我一句汉人的词儿,叫做含饴弄孙,哈哈,说得好呀,哀家一个老太太,看着皇帝现在把咱大清治理的越来越好,心里高兴,我呀,就可以专心的咬着糖块,和那两个小孙子玩去了呢!”皇太后看了福临一眼,见儿子有些兴奋的意思,接着又说:“不过呢,有件事还请皇帝一定要下旨办好才行。”
“请皇额娘示下。”福临正在为皇太后不再干预朝政的意思高兴,听到这句话,心头一紧,赶紧问道。
“就是那《太宗实录》还要抓紧勘定才好,不可大意。”
原来是这事呀!福临心下大宽。《太宗实录》就是全面记录福临之父、皇太后之夫、先帝皇太极一生的官方档案,而且还要公开发表。而皇太后和洪承畴、多尔衮的历史渊源如何载之典籍就成为博尔济吉特氏的一大关注重点。而作为皇帝,福临是知道这其中的要紧的。
“请皇额娘放心,儿臣来这儿之前,也正在保和殿看刚刚编成的《太宗实录》。不是也叫他们给您送来一本圣裁了吗?”福临回道。
“嗯,哀家也是看了,修得不错。可惜那个大学士、总裁陈名夏了,非要胡言乱语什么‘只须留头发、复衣冠,天下即太平矣’的蠢话,皇帝严办他是对的,他不中用,天下有德有才又对我大清忠心耿耿的士子可有的是!就像那个纂修副总裁,叫做蒋赫德吧?哀家看他治学严谨、心思聪慧,就可加重任呀!”皇太后抓住了这件事的根本,主要执笔人陈名夏原来是皇帝的人,幸好刚刚被绞,当下如果将新任执笔人收入帐中,对自己是大大的有利。
看了母亲一眼,福临也接着说道:“儿臣也是这个意思呢,皇额娘圣明!吴良辅,即刻传旨下去,擢升《太宗实录》纂修副总裁蒋赫德为国史院大学士。'1'”吴良辅只好先去传旨,无奈将心中的怨恨先暂且放下。
皇太后满意的看着儿子,欣赏他明白自己的心思。可忽然又想起一件事情,脸色一闪,接着说道:“皇帝,哀家近来身体也不错,时常摆弄一些花草,近旁还有苏麻相伴,也是惬意得很。再加上康妃生了这个小皇子,还有咱们原来的大阿哥'2',两个小家伙可以经常来陪着哀家解闷儿,欢喜得很呐。”福临有些茫然,一时没明白额娘的意思。
“所以呀,哀家打算这几日就下一道谕旨,让那些亲王贝勒家的福晋、侧福晋们都歇一歇,不用三天两头往哀家的慈宁宫跑了,也好专心在家相夫教子。赶明儿就停了命妇更番入侍后妃的旧例吧。”皇太后见福临默然,以为是他动了心思,就直接把自己的意思说了出来。
“原来是针对她?!”福临恍然大悟,在心里默默说道。其实,皇太后早已发现福临和他弟弟、博穆博果尔的福晋董鄂氏眉来眼去,似有隐情。
“这**之事,一切全凭皇额娘安排,儿臣无异议。”福临口中无碍,心下却早已恼怒他额娘,也顺带把自己的小儿子算了进去:生个儿子,却牵扯出这许多事情来!
作为婴儿的弘毅看着那娘俩对话,实在是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