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县传奇-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人重新相见完毕。田丰问起吴天祥与尚青云因何故追逐。吴天祥不由搔搔脑门,满面羞愧,说自己是因腹中饥饿想抢尚青云银子,却没想到碰到田丰仗义相助,这才不打不相识三人相认。
原来,当年战败,中军吴汝义身受重伤,藏身民间,不几年而死。临死前把儿子叫到身边,对儿子说明自己乃是闯王中军官,闯王帐下许多机密归其所管。事隔多年,军中一些机密已无关紧要,但李自成败出北京城后,许多财富犹为重要,图纸由吴汝义代为保管。战败他本想自杀,但身负使命,一旦时机扭转,所藏财富可供军用,因此才勉强留得性命。并说清财宝藏于多处,每处都有图纸,并告知吴天祥图纸所藏之处,言罢归西。
自古纸里包不住火,不知清军从什么渠道得知吴天祥是吴汝义之子,前去捉拿。幸好天祥没有在家,清军只好抓其母审问,见其不招将她打晕,留下暗哨而去。天祥之母多时苏醒,见清军已去,又怕儿子回来落入官府之手,挣扎着爬出家门,约行半里多地遇到吴天祥,将情形细说一遍,叫儿子赶快逃走。吴天祥背起母亲,急步逃走。哪知官府之人随后追来。母子二人仓促逃命,行至一井旁,母亲对吴天祥说口渴。吴天祥将母亲放下,想为母亲取水。哪知老人就地一滚,落入井中。此时他方才醒悟,老人一死,为的是不拖累自己。哭罢多时,方才上路。等到饥饿时才想起身无分文,方出此下策,找些钱花,谁知却是大水冲了龙王庙。
那尚青云也是因父亲之故,一直隐姓埋名,幸得父亲相传一身医术,这才得以糊口。三人各自说明自身情况,与田丰一道取来家小,一同回归山中交令。尚青云后来在太行山中,救人无数,田业农就是他救治的第一人。吴天祥取回藏宝图献于山寨,为山寨发展打下了牢不可破的基础。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田丰回山,又添两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山寨一片欢腾。就势,红帅对张鼎耳语一阵,如此行事。
张鼎得令下山,扮一行路之人,望五马山而来。路上逢人问清郭怀才住址,到得天晚,张鼎换好夜行衣服,翻墙而入,躲入郭怀才家中。你道张鼎意在何为?原来,郭怀才爱马成痴。因他是举人出身,结交甚广,托朋友花重金从遥远的北方买来一匹好马,爱如至宝。张鼎此行乃是为马而来。张鼎在郭怀才家等到半夜,悄悄来到门旁,点了两个守门人的睡穴,将一请贴,贴到郭怀才卧室门上,转身回到马棚,照样点了喂马人的睡穴,于槽头解马,开门而去。
到了天明,郭怀才起床开门,见门上有一请贴,拿起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盗马人并非贼,素知你心高气傲,目中无人,为让你见识天下英雄,权借此马以作抵押,如你敢上太行山比武,将马原物奉还。不去,难得良驹。要问我是何许人,太行山中草上飞。郭怀才不看则已,一看大惊失色,急入马棚,马已无影。两个喂马人却昏睡不醒。再看大门,门户洞开,看门之人也是鼾声如雷。郭怀才见此光景,只气得暴跳如雷,大骂:“山中草寇,焉敢如此欺人。”吃得早饭,带几个仆人望西而行。心中有事,行路就急,傍晚已到山寨之处,有山军士卒接住,问罢姓名,安置馆驿,说寨主明天相请。
次日早起,山寨门大开,红帅带周山尹、李廷臣、张鼎、田丰来接,一一相见。郭怀才性急,便问起宝马何在?红帅言说:“郭壮士,请别误会。只因我太行山多次相请,壮士不允,故出此下策。今日比武,不论壮士胜负,定还此马。只我太行山英雄汇聚,壮士可千万别有所保留。”仅数语,郭怀才心中更加不快。但强压怒火,问道:“不知怎样比法?”红帅答道:“老一套,闯三关。首关上刀山,二关跳油锅,三关英雄会。”郭怀才听罢毫无怯色,主动又加一关名为“饿虎吃食”。
来到第一关,只见栽两根木桩,桩上尽插两排尖刀,明晃晃耀人双目。前桩为上、后桩为下,两桩尖刀相隔五尺多远,高一丈五,排十三把尖刀。乡语云:人走单、鬼走双,单为阳、双为阴。来至近前,红帅挥手说:郭壮士请。那郭怀才并不谦让,双手脱鞋,赤着双足,反背双手,脚踏钢刀,提气凝神,步步蹬高。上至桩顶,有意卖弄,打一箭步来到下桩,稳步而下。来到平川,向后挥手说:那位英雄请上?”张鼎闻言赤足背手安然而上,来到桩顶,翻跟头落在下桩,稳步而下。郭怀才看见,心有不服。
第二关跳油锅,看地上并排三口大锅,锅中热油翻滚。三口大锅长一丈五,锅下炉火正旺,锅上并排钢刀,台高三尺。郭怀才并不待请,提气上得钢刀,雀跃而行,只走单数,一、三、五、七……跳过油锅。回身道:“郭某人跳油锅另有名堂,这叫丢二打三。哪位请?”张鼎随后跳上,也来走单,后又倒碰回来,只走双数,回归起步处,脚踏灶边飞身而过,跳过油锅,挥手说:“咱老张走的也有名堂,叫丢三落四。”
第三关英雄会,郭怀才手握双拳,单等对手。田丰分开众人来至近前,二人各打一躬,战在一处。只见二人拳似流星,腿如风暴,腾、挪、闪、躲,各显神通,五十招已过,一百招已过,打得难解难分。正在这时,红娘子出双手,力分二人,结束争斗。郭怀才望了一眼红娘子心中暗服。
第四关饿虎吃食。但见房中排满酒肉,让人分享,不过今日吃肉非比寻常,一不动筷,二不动手,吃肉者张口待食,有人尖刀插肉,插入对方口中。郭怀才丁字步站稳,高喊:“哪位英雄送食,请务必用力。”言罢张开大口。郝法祥力大,手拿插肉尖刀,对着大口用力扎去。郭怀才见状张开大嘴将肉死死咬住。二人一个要拨刀,一个紧咬不放,双方用力,掰断尖刀。那郭怀才一边口嚼数下,一仰头说声好大的骨头,喷出刀尖。腾的一声插在梁上铮然有声。连吃三口,口口如此。山寨中本有人不服,却看红帅使一眼色,拱手道:“壮士神功,我等不如。”郭怀才这才觉得找回面子,谈笑风生。
次日,郭怀才带马前来辞行。红娘子笑道:“恐怕壮士已是有家难回。”郭怀才闻言勃然变色。红娘子却道:“壮士休要担心,你看来者是谁。”郭怀才随声望去,见房中走出数人,其中一人正是妻子白氏,子女都在。妹妹郭怀容,妹丈安子亮也在其中。安子亮拱手说:“兄长别来无恙?你出门不久,我夫妻称兄长遇事,接得尊嫂侄儿侄女上山。派人散布流言,说你投靠山军,此时官府正捉拿与你。”郭怀才闻言顿足说:“妹妹、妹夫害得我有家难回。”众人齐劝,方答应入伙。至此山中除原有红娘子、周山尹李廷臣等外,新增安子亮、郭怀才、郭怀容、吴天祥、尚青云,共计二十三位头领。
'小说网,!'
………………………………
两军对垒智者胜
(2)两军对垒智者胜
不说太行山上新增头领。清军吴国光方面也在积极备战,吴国光在严密封锁进山要道的同时,抓紧排兵布阵,操练大军。
战争,是残酷无情的。临战之前,交战双方都在努力争取对自己有利的事项,都是为置对方于死地而准备。战争是一场较量,是综合力量的较量。
战幕终于拉开,吴国光带领战将十多名,大兵一万五千余人,杀气腾腾向大山深处步步逼来。
因进山之路大都沿河盘绕,时而河左,时而河右,河道有宽窄之分,行进十分困难。清军行到一狭窄之地,猛听山上鼓响,霎时山上滚下许多乱石,地窄人稠,许多清军避之不及被砸伤。但这并不影响清军打击山寇的热情。自从西山军县城突围后,居于深山,清军多日不见其踪影,如今见山腰山顶多处旌旗,可不能轻易放走。因此,吴国光命令大军上山追杀,清军瞅准旗帜一阵猛追,来到山顶却不见一人。
那吴国光到得山顶,手搭凉棚,见东南方山谷中,旌旗时隐时现,离此约二里上下。心中暗准想是山寇畏我人多势众,急匆匆撤兵至此。于是下令军队紧追。眼看越追越近之时,忽然左侧山顶金鼓齐鸣,打下无数乱石。清兵已吃过被砸之苦,急藏于左侧陡峭之处,哪知尚未藏好,山上滚石又到,清军顾左顾不得右,十分狼狈。哪知就在此时东南方火起,此时正是下午,东南风轻吹。虽说山谷中草木并不多,但一条一丈多高的火龙眼看袭来。刹那间烟熏火燎,众清军双目难睁,无奈只得退兵。待清军退至山口,离大路仅数十丈时,又被乱石猛砸一阵。好容易来在大路,方才安心。吴国光检点人马,发现追杀多半日,未伤敌人一丝一毫反赔上几十条性命,不由心中窝火。看看天色不早,怕中山军奸计,吴国光下令安营扎寨。
哪知清军正在扎寨之时,听得杀声又起。只见前方拐弯处杀来百十号山军,一手拿刀,一手使盾,旋风般冲入清营,乱杀一通,众清军急忙聚众抵抗时,山军又快速撤走,眨眼间清军死伤无数。眼看天黑,清军地形不熟,不敢贸然再追。到了夜晚,吴国光为防山军劫寨,加强防守,至三更仍无动静。守军人困马乏,刚一松懈,突然营中起火,于是急忙救火。一片忙乱之中,寨门外杀声又起,吴国光带人杀出,却已人迹皆无。方才回营站稳又报火起,火未扑灭,喊杀声又起。吴国光早已识破山寇的疲军之计,带五百人杀出,喊杀之间山军又走。清军紧追,行不多远前方飞石如雨,箭响嗖嗖,为防暗箭,清军退回。看看天亮,清军一无所获,反被折腾得够呛。
吴国光正在气恼,守门士兵来报:山寇又来叫阵。吴国光哪里顾得吃饭,整队而出,排出阵式。再看叫阵山军,多不过五百。吴国光问道:“谁打头阵?”话音未落,军中一骑战马来至阵前。马上之人一张黑脸,一杆黑铁枪,跨下黑马,高声叫道:“大胆毛贼,天兵到此,那个过来受死。”
只见山军内人头乱动,杀出一队。来者不足百人,个个步行,将来将团团围住。吴国光见山军齐出,一挥手数千军兵将山军围住。这时山军阵中又飞出一哨人马,仍不足一百,杀入敌营,钻入纵深处去。再看被围山军,一手拿刀,一手持盾,迅速形成战斗队形。三人一组脊背相靠,刀尖向外砍杀敌人。后来一队人马也加入战斗,两队人马左右两处均为三角形散开,时而一线,时而一片,每处八十一人,分三三得九,九九八十一人,两处加在一起一百六十二人。他们在清营中杀得团团转。看那清军为杀山军,没有十个八个不能围其一组。这那是打仗,真如走马灯变戏法一般,转着圈厮杀。那山军战组一人遭袭,三人互救,一有机会,三刀齐攻,攻守自如,只杀得清军难以抵挡。正在忙乱之时,阵外山军又冲杀而来,清兵不得已分兵拒之。就在这时,敌后又有一军杀来,吴国光见战事不利,急收兵回营。众山军敲锣打鼓,高唱得胜歌而去,清军又死伤百十来人。这一战只气得敌将个个暴跳,骂声不止。有一军官骂到,山中草寇,不敢独战,竟用少见阵式攻我不备,真是狗咬刺猬无处下口。刺猬阵由此得名。
少时,西山军又来挑战,仍是刺猬阵法,吴国光知战则不利,不计得失,鸣金收兵。一连三日,不曾出兵。其实清军并未歇兵,而是加紧练兵准备反击。他们回到营中,都称刺猬阵难破,还是那位黑将军提出以阵破阵,于是清军采纳其说,如法训练刺猬阵。三日苦练,已基本掌握进退之法,派人约定两日后再战。
再说西山军,见清军大队来攻,知敌众我寡,意在用疲军计诱敌,所以采用以上战法。哪知吴国光奸滑,战事稍不如意,便闭门不战,于是红帅令张鼎暗探清营,得知清军如法炮制刺猬阵,自然早作防备。
等到双方交战之日,红帅升座大帐,吩咐山军士兵:“清军亦用刺猬阵与我对敌,需如此行事。如敌先讨战,我亦力战,以伤其锐气。”吩咐已毕,大军出营。来在疆场,扎住阵角,此时清营亦列成战阵,吴国光单骑出阵要对方主将出马答话。红帅闻言来到阵前。吴国光见对方军中来一女将,知是红娘子到来,立马说道:“无知草寇,今本将率国朝精兵数万,兴兵灭寇,劝你等早识时务,快快投降。本将军可保全尔等不死,如胆敢对抗天兵,将死无葬身之地”。
红帅听罢微微一笑说:“自古雨露之均,不润异类,姬汉旧邦,不容鞑虏。满清无故兴兵,占我河山,杀我百姓,我今起兵,顺万民之心,长华夏威风,岂惧你等外寇”
吴国光听罢此言更是愤怒,本想亲自出马。却见清军阵内飞出一骑,仍是那位黑将军。此人是一满将,三十多岁,名叫隆科旺。山军队中,郭怀才骑黄骠马,手持板门刀临敌。二人通罢姓名,战在一处,刀枪并举,各显神威,转眼五十个回合。那隆科旺久经战场,杀的得心应手。郭怀才武功虽好,但多是练兵之势。首战敌将,一时难改点到为止的习惯,所以略处下风。五十回合之后,已适应许多。隆科旺见敌将技不如我,有心下杀手枪挑对手。郭怀才一招适应,招招顺手,又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
正在双方打得难分难解之时,冷不防清军队中飞出一支冷箭,直奔郭怀才而来。西山军中惊动李斗,手起一石,打中飞箭,随后反手二石直打敌将。那隆科旺战兴正浓,猛听风响,急忙一闪,躲过一石。那知第二颗飞石又到,当的一声,打中额头,隆科旺翻身落马。郭怀才回马举刀,来取敌人首级。这时清军队中三人出马,一人截住郭怀才厮杀,二人救回隆科旺。
随即清军阵中杀出一队军兵,个个提刀使盾,成刺猬阵形杀向西山军。双方各以阵对阵,杀在一处。吴国光自恃人多,想来个以多胜少,下令合围对手。红帅看得真切,急鸣金收兵,撤往山里,清军紧随其后,退至段岭坡,杀出两路伏兵战退清军。
自清军剿山以来,首次取胜,大队人马向前推进二十余里,扎下营寨,上报战功。西山军中诸多战将,对本次撤退多有不解,纷纷质问。红帅令安子亮作出回答。
原来清军攻山,西山军统帅部决定以辗转、游击之法,使用疲军计,西山军以少数部队虚张声势,引诱敌军,钻山绕林,使敌在山中往返奔波,遇有利地势出奇制胜。但清军奸诈,西山军改用刺猬阵与敌对抗,然清军又效仿此法,与我对抗。敌在变,我更应变。今日小败,意在使敌兵骄,然后破敌。
众山军闻讯后,自然无言,抓紧备战,期盼早日破敌。安子亮解释之后回归军帐,与红帅计议破敌之事。军中唤出张鼎、李星、李斗、祖再强、杨兴、周志峰、傅天鹏、祝志杰、王玉成、丁大力共十位小将,另选二百名干练军卒,集与山谷之中,秘密训练破敌队伍,数日后张鼎回报,队伍整训已毕,只待破敌。
自那日西山军败退后,吴国光率军多次挑战,西山军免战牌高悬,并不出战。清军于闲睱之际反复练习刺猬阵法,战术越发精奇。吴国光看罢演练心中更喜,对以其人之法还治其人之身的阵法,抱有必胜决心。
次日清军再次挑战,西山军开寨门迎敌,双方互不搭话,派军应敌,两军对垒各自以刺猬阵形厮杀。清军人多,渐渐已占上风,就在这时,西山军营中旋风般杀出一军,人人执刀带盾,杀入阵中,对面山头鼓响如雷,一面红旗迎风摇摆,杀出的那支山军脚踏鼓点,随旗而进,在清军阵中跳跃如飞。那刺猬阵本是三人一组,刀尖冲外,可单独作战,也可统一作战,灵活自如。但它有一缺点,中间空虚,只见那队西山军卒,纷纷跳起,落入敌军中间,斩杀对手。清军遭此袭击,阵势顿乱。西山军战组攻外,机动人员攻内,一时间清军已成涣散之状,无法组织有效抵抗。西山军一经得手,处处顺手,挥舞大刀在敌营中好似砍瓜切菜,一阵好杀。众清军哭爹喊娘,败下阵来。自古兵败如山倒,吴国光无力回天,夹杂在敌军之中,望县城败退。西山军乘胜追赶十多里而返。是役,清军损失兵马约三千。不知吴国光如何向上峰交待,请看下文。
'小说网,!'
………………………………
西山军出山筹粮被劫
第十二回吴国光分军劫粮红娘子撒豆成兵
(1)西山军出山筹粮被劫吴国光败回县城,书呈上峰,说明败因,并称此役虽败,未伤根本,望朝廷派兵五千,定将一举歼灭山寇。不几日,援军报到,众清军再次出城,驻扎山中。
战事自初秋拉开,眼下已是十月将尽,历时三个月。因忙于战事,今秋山寨并未筹措多少粮食,粮战急于争战。但眼下今非昔比,清军将进山要道把守的更加严密,意图把西山军困死山中。山寨中派周山尹、李廷臣等化整为零,绕道出山筹办军粮。
前次战前清军就已封锁进山要道,如今料知山寇必有粮荒,决定在粮草上下功夫,一举挫败山寇。于是派出多路密探严密监视西山军动静,周山尹、李廷臣等分批出山筹粮亦被探知。
吴国光得到情报后,苦思冥想寻思多时,又怕有所疏漏,召部下谋士商讨对策。西山军运粮线路,有南北两条,北路沿槐河而上,可达山中,道路较为好走。南路沿济水而上,至院头然后入深山,道路崎岖,极难行走。众人分析因大军主力多驻扎于槐河两侧,山寇必定避实就虚,走南路而入深山。结合上次交战经验,决心伏兵于险要地段,截取军粮。计议一定,吴国光安排精兵设伏,只等山军到来。
却说周山尹、李廷臣来到平原,出高价购买粮食,不数日,办齐百石粮草。报知山寨,并说明为安全起见要走南路,盼山中派兵接应。当夜他们聚齐各处粮食,由一千多山军护送,往太行山而来。一夜急行军,拂晓时分,护粮队伍从高邑、临城交界处到达赞皇地面。趁天色朦胧之时,众军隐藏于南山之中,等待天黑再行。是夜众军悄悄进发,到得院头附近方交三更。为防清军劫粮,护粮队伍从河庄调头往南又入临城县内,绕道向西。
却说清军探得西山军购粮队伍近几日即将回转,一连几日率军伏于院头西山中。谁知突然接报护粮队伍转走临城境内,忙调院头、郝庄、石家栏三处守军围追山军,原山中伏兵挥师东南,阻截西山军。待清军行至石窝铺时与西山军护粮队伍相遇,展开激战。此时,天已大亮,四路清兵齐到,西山军陷入重围。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李廷臣、周山尹情知保住粮食已不可能,无奈之下忍痛弃粮,突围回山。
太行山守山士卒,接到运粮队伍隐于南山的情报后,料想当夜必经院头而入山中,于是派出人马前来接应,却是一夜打探毫无结果。正在着急之时,探马来报,石窝铺一带战事正急。这时李星、田丰也到,急率一干军士增援。队伍刚到石楼,见前面尘土飞扬,细看,约有二百多人在前方急行,后有队伍追赶。走近一看,原来是周山尹带兵逃出,众山军满头大汗,一身泥土。田丰、李星放过周山尹来战清军,有一清军胯下白马,手中银枪,飞奔而来,李星取弓搭箭,喝声着,箭已离弦,白马银枪之人应声落马。田丰刚要下令冲锋,李斗和云中山六兄弟又带二百人又到。这二百人乃是山中精兵,人人手持大刀、盾牌,腰间各跨牛皮袋一个,装飞石数十枚。众人商议,田丰、李星从正西杀来,李斗等精兵绕至南方突然出击。
田丰、李斗率军赶到石窝铺,老远就望见尘土四起,耳听得喊杀连天。清兵见救兵到来,分而拒敌。战不多时,李斗兵袭南方,飞石齐发,转眼打倒一片。李斗、祖再强等二百多人兵精器悍,配合默契,攻防自如,势如猛虎下山,锐不可挡,霎时杀透重围。只见李廷臣和众山军衣衫不整,浑身是血。原来,山军天一亮被清军截住,周山尹一马当先,杀入敌阵,李廷臣带人护粮,那知清军越聚越多,不得已丢弃粮食,与周山尹合兵突围。因敌我力量悬殊,山军几次冲锋均不成功。无奈二人计议周山尹开路,李廷臣断后,再次冲杀。众山军全力奋战,杀出一条血路,队伍冲出二百多人,血路又被清军阻断。周山尹带人杀回,又陷重围,无奈只得带人二次杀出,正碰上田丰、李星。于是周山尹带领田丰、李星等人又杀了回来,营救出李廷臣。
救出李廷臣后,田丰、李星冲锋在前,李斗、祖再强等兵分二处,确保道路通行,不多时杀出重围。众山军走皇速、闫家庄、寨沟、沿赞皇山,回到了丝坡大营。有李斗等飞石军断后,清军未敢追杀,此战西山军粮食丢失,一千人出山,回来不过五百。红帅知道筹粮山军回来,亲来看望。周山尹、李廷臣自缚请罪,红帅亲解其缚,说:“失粮并非二位头领之罪,实清军封锁过严,是我考虑不周。二位头领奋力保住队伍已是万幸。”
此时,已到十月下旬,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