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吃货唐朝-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说道:“宝琪,对这件事情你不要着急,你如果是真心喜欢她,就要喜欢她一辈子,何必急在这一时呢?因此你一定要有耐心。
你们相处的时间还是不够长,也没有进共同经历过考验,你应该做的是继续关心呵护她,为她的喜悦而高兴,为她的烦恼而担忧,当她遇到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让她觉得你是一个可以信赖,可以依靠,可以托付终身的人。”
尉迟宝琪发誓道:“我尉迟宝琪发誓,会疼爱古若雨一辈子的。”
李佑问道:“你呀,跟我们发誓没用,这番话要对着若雨来说才行。这样吧,我来教你一招,你这样……”
武拍手笑道:“好主意,这件事就交给我来办吧。”
一场秋雨过后,秋风带着一丝寒意,吹卷着路边的刺槐,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
一辆马车离开了工业城,朝着在长安城行进着。马车里,古若雨若有所思,迷茫地望着窗外的景物。她现在就住在工业城的宿舍里,有段时日子没有来齐王府了,今天她接到了萧婉玉的邀请,说起王府要举办家宴,请她来参加。
临行前,古若雨去找尉迟宝琪请假,却发现他不在工业城,古若雨微微有些失望,也不知为什么,她有点希望尉迟宝琪跟她一起去齐王府赴宴。
齐王府。
古若雨进了齐王府,就看到萧婉玉的贴身侍女在门口迎候着她,侍女说道:“古小娘,王妃不在寝殿里,她在王爷的餐厅里等着你呢。”
古若雨在侍女的陪伴下,来到了餐厅,白虎见到她,笑盈盈地为她推开了房门。
突然,古若雨的眼前出现了一片花雨,无数的花瓣朝着她飞来,花瓣漫天飞舞,落满了她的全身。
接着,餐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古若雨看到,李佑、萧婉玉、武、阿史那晴、慕容翎、高贺年、柳飞絮、张宝贵、阴广浩、薛仁贵等人,还有和古若雨要好的几个洗衣房的侍女,足足有几十个人,他们都朝着自己微笑,热烈的鼓掌。
古若雨有点发蒙,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正在这时,从屏风后面走出来一个人,他推着一辆小车,小车上面放着一个巨大的蛋糕,上面插着许多蜡烛,他微笑着向古若雨走来。
此人正是尉迟宝琪,他今天精心的打扮了一番,看上去增添了不少的帅气,他从小车的下层拿出了一个大大的花束。武看到那一大束红色的花朵,不由得有点儿心疼,为了凑这束花,可是把王府里面开的正好的花朵都给掐了过来。
尉迟宝琪双手捧着花束,对古若雨说道:“寿诞快乐。”
古若雨知道自己的寿诞,当年古为了纪念这一天,将自己的生辰刻在了那个金锁上面。她自从出生之后,一直过着孤苦贫穷的日子,从来没有过过寿诞,更没有见识过这样的场面,她心中一酸,热泪喷涌而出。
尉迟宝琪很绅士的递给她一块洁白的手帕,等她情绪稍微平静以后。对他说道:“若雨,今天是你的寿诞,请允许我冒昧的为你庆贺。”
说着,他点燃了蛋糕上的15根蜡烛,对她说道:“请你闭上眼睛,许个愿吧。”
古若雨闭上了眼睛,长长地睫毛微微的忽闪着,在心中许下的一个愿望。她睁开眼睛,一口气吹熄了蛋糕上的蜡烛。
“祝你寿诞快乐!”事先排练过的众人一起唱起了《寿诞歌》。古若雨再次流下了欣喜的眼泪。
经过了这一幕之后,古若雨和尉迟宝琪的感情迅速的升温了。
也就是从今天开始,这种庆贺生日的方式,在长安风靡起来,接着以不可阻挡的势头,跨越高山大河,漂洋过海,传遍四方。
自从长安城开放商业经营以后,各条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大大小小的酒肆到处都是,成为了人们社交的良好场所。
这天,在一家不大的酒肆里,几个书生模样的人正在喝酒聊天儿。一个书生说道:“你们都听说了吧,参加雕版艺术大赛的那几位有名的工匠,他们替户部雕刻出了印刷纸币的雕版,为朝廷立了大功。他们原本应该受到奖励,你们猜,朝廷奖励了他们什么?”
一个书生问道:“你这个人啊,说话就爱吊人胃口,你就直说吧。”
“是啊,你快说吧。”其他几个书生也在催促他。
那个书生说道:“朝廷不仅没有奖励他们,还把他们关押了起来,不准他们回家,也不准的他们家人跟他们见面。”
“什么?这也太过分了吧。朝廷怎么能这么干呢?”一个书生愤怒的说道。
“就是,这和当年书坑儒的秦始皇的做法有什么区别?”
“太过分了,今后谁还敢为朝廷做事?”
“就是,就是。”
书生们愤愤不平地议论着,酒肆里面的其他客人也纷纷向他们打听。
长城里到处都流传着这样的消息,舆论一片哗然。
早朝,太极殿。
李佑已经听到了关于朝廷关押雕版工匠的传闻,他在朝堂上留心观察,看看是谁在里面挑拨此事。
………………………………
第五百三十八章 舆论导向和报纸
他实在是想不到,最先跳出来的人是自己的岳父。
教育部长萧乾说道:“陛下,街头传言,户部关押了参与印刷纸币雕版的人,他们里面不仅有工匠,还有朝廷的官员。这件事对他们太不公平了,还请陛下调查此事。”
“陛下,臣认为萧大人说得对,朝廷不该如此处理此事。”一个大臣说道。
“臣附议。”
不少文官出来说道。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不可置否,一言不发。
李承乾是了解事情的缘由的,他说道:“这件事不是传闻中所说的那样,为了开元通宝的安全,朝廷把那些参与雕版的人保护了起来,给他们发放了数倍的俸禄,也准许他们和家人见面,这有什么不对吗?”
“臣认为不对,就因为他们替朝廷做事,就这样对待他们,那以后谁还敢为朝廷做事儿?”一个大臣说道。
尉迟恭说道:“在战场上,一个士兵为了完成任务,明知道自己会牺牲,难道他就不去做了吗?”
“就是,为了朝廷,做出一点牺牲也是应该的。”侯君集说道。
“不对,太过分了。”
“对,就该这样。”
……
“嗡嗡嗡”,朝堂上吵成了一锅粥。
李佑忍不住说道:“我认为朝廷做得对,当年薛仁贵去刺杀慕容乾,面对着成千上万的敌人,明知道必死,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去完成任务。
战场上,将士们面对敌人的刀枪,难道就因为会有伤亡,就放下武器不去战斗了吗?作为大唐的子民,为朝廷做出牺牲,理所当然。
参与雕版的人,他们的觉悟都很高,愿意为大唐做出牺牲。他们以及他们的家眷都签署了保密协议。这些保密协议都在户部存档,你们可以去查。”
高静明说道:“对,齐王殿下说得对,谁有疑问,可以到户部去查询。”
李佑的威望极高,同样的话,他说出来后效果就不一样,大殿上顿时就没有了反对的声音。
崔子轩知道李佑的厉害,可是他为了搅乱朝廷,不得不冒险出来说话了。他说道:“齐王殿下,臣还是不敢苟同你的意见,参与雕版的人不是军人,他们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待遇。”
李佑对他的这种挑拨离间的车轱辘话不屑一顾。他说道:“崔大人,我问你几个问题可以吗?”
崔子轩说道:“殿下请讲,臣洗耳恭听。”
李佑说道:“崔大人,你会武艺吗?”
崔子轩说道:“臣是文官,不擅长武艺。”
李佑问道:“假如你走在街上,遇见一个凶恶的歹徒要残杀一个无辜的妇孺,这个时候你怎么办?是挺身而出去营救那个无辜的妇孺,还是转身逃跑。”
崔子轩大义凛然的说道:“臣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可是胸中也有一腔正气,一定不会袖手旁观。”
李佑鼓掌赞道:“崔大人深明大义,值得敬佩。那些参与雕版的人,他们的觉悟跟崔大人是一样的。崔大人能够舍身取义,他们为朝廷牺牲一些个人的自由,难道就不可以吗?
纸币的重要性就不用我再说了,你们有谁希望自己辛辛苦苦的上班,朝廷发给你们的俸禄是假币?”
崔子轩狡辩道:“这不是一回事儿。”
李佑知道这样辩论下去没有意义,他问道:“崔大人,这样吧,那些参与雕版的人,按照你的意见该如何处置?”
崔子轩说道:“给他们自由,让他们回家和家人团聚。”
李佑问道:“好,让他们回家了,你能保证他们不泄露纸币的秘密吗?他们如果泄露了纸币的秘密,这个责任谁来负?你来负责吗?”
崔子轩说道:“干嘛由我来负这个责任?我又不是负责这件事情的人。”
李佑怒道:“你既然负不了这个责任,在这里胡说八道什么?”
说完,他对着那些提出反对意见的人说道:“你们谁有解决的办法?说出来,这件事就交给你们负责。”
没有人敢负这个责任,大殿上鸦雀无声。
李世民看到没有人再提反对意见了,他说道:“这件事情今后谁也不要再提起了。”
众人一起说道:“臣等遵旨。”
两仪殿,书房。
李世民赞扬了李佑,李承乾和魏征也表示了赞叹,李佑摇摇头说道:“父皇,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朝堂上是没有人再提了,可是在民间已经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那些散布谣言的人,他们根本不去正面阐述这个问题,他们不讲朝廷做这件事情的正当理由,也不讲朝廷给予那些人的补偿,更不会说那些人为了朝廷签署了保密协议。他们只会讲朝廷无理关押那些人,这件事很难去向百姓们一一解释。”
魏征点点头说道:“殿下说的对,所谓‘三人市虎。’很多事情在民间流传开来,都是颠倒黑白的。”
李承乾以前被李泰散布谣言,吃过很多苦头,他郁闷地说道:“这样的事情真的是很难办。”
李世民知道,一旦李佑提出一个问题,他一定是想好了解决的办法。他说道:“李佑,你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李佑说道:“朝廷一定要重视舆论导向的作用,可以发行一种大型的公告。”
李佑想到的办法,就是发行报纸。他给李世民等人科普了报纸的相关知识。
李世民大喜,说道:“好主意啊,真是个好主意。”他马上就想到了报纸该如何控制,他说道:“报纸的出版发行,必须控制在朝廷手中。”他是要搞一言堂,这在封建社会也是必要的手段。
魏征说道:“有了报纸,朝廷推行任何的政策法规,重大举措,都可以通过报纸来进行广泛的宣传。比起在街头张贴布告,效果不可同日而语。好主意。”
李佑说道:“父皇,这件事儿臣建议由太子殿下负责。”李承乾的盐政被李世民收回了,李佑得给他再找个差事。
李世民说道:“好吧,就由太子负责吧。”
齐王府。
李佑十分郁闷,他注意到了,不仅萧乾今天拿雕版的事情做文章,就连一贯支持自己的程咬金今天在朝堂上也是一言不发。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夫人都是清河崔氏的人。
李佑陷入了沉思之中。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如李佑所担心的,雕版的事情在民间持续发酵,最终影响到了古的身上。
………………………………
第五百三十九章 擒贼擒王
登州的东征军接到了命令,朝着贝州开拔了。侯君集的大军在前往登州的途中转向贝州方向行进。集结到冀州的办案人员,在刑部侍中王怀仁的带领下也朝着贝州前进。
一场灭顶之灾,正朝着清河崔氏这个千年的家族悄然袭来。
这次针对清河崔氏的行动,是李佑一手策划的。
门阀氏族的势力极其庞大,唐朝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氏族成百上千,五姓七族不过是他们的代表,这些氏族平日里也互相勾心斗角,可是一旦朝廷出台的政策妨碍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共同进退。这就是上千年来,历代王朝都对他们无可奈何的原因。
现在,唐朝的经济命脉已经掌握在朝廷的手中,皇室对于朝廷的掌控能力相对强大,又有强悍军队作为后盾,是时候打击门阀氏族了。
李佑研究了历代王朝打击门阀氏族失败的教训,发现了其中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朝廷的决心不够。每次对门阀氏族的打压,一开始都是来势汹汹,以后都被各种利益集团的干扰不了了之。
民国时有一个著名的例子,解放前夕,为了挽救蒋家王朝失败的命运,蒋大公子到上海整顿金融秩序,刚开始的时候雷厉风行,查处了一大批贪腐案件,金融秩序明显好转。
可是蒋大公子的行为触犯了四大家族的利益,人家把状告到了蒋夫人那里,蒋夫人到蒋先生那里哭诉了一番,结果蒋先生一道命令,蒋大公子不得不网开一面。他接下来的行动被称为只打苍蝇不打老虎。
蒋家王朝整顿金融秩序的努力付诸东流,最终导致了蒋家王朝的失败。
李佑借鉴了黄巢对待门阀氏族的手段,决定先拿门阀氏族排名第一的清河崔氏开刀。在战术上,这次只是针对清河崔氏一家,暂时不损害其他门阀氏族的利益,就不会造成全国范围内的动荡。
而且,这次是采用雷霆手段,动用了庞大的军政力量,决心一举催垮清河崔氏。
早朝,太极殿。
魏征说道:“陛下,关内道宁州刺史写来了一封举报信,说峰县侯李庚林在当地枉顾国法,横行霸道,希望御史台派人进行核查。”
峰县侯李庚林是李世民的远方亲戚,在李世民征讨刘黑挞的时候帮助过他,后来被封为了侯爵。
魏征的话音一落,大殿上顿时议论纷纷,大臣们尤其是与门阀氏族关系密切的大臣们,都有些幸灾乐祸的望着李世民,看他如何处置。
李世民脸上青一阵儿红一阵儿,有些挂不住。
崔子轩说道:“陛下,峰县侯李庚林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横行乡里,祸害地方,臣建议派人予以严查。”
萧乾说道:“陛下,臣认为崔大人言之有理,臣附议。”
“臣附议。”大臣们纷纷说道。
李世民说道:“好吧,朕会派人去查访的。”
看到李世民有袒护李庚林的样子,在崔子轩的暗示下,一个大臣出来说道:“陛下,峰县侯李庚林是皇亲国戚,他的行为举止代表着皇家的威仪,体现着皇家的体面。臣认为,对此事应该予以严查,只有严厉处置,才能够维护皇家的尊严。
鉴于李庚林是皇亲国戚,一般人难以对其进行查处,臣建议,由御史台魏征大人组织进行调查。”魏征素来公正无私,他们想利用魏征来打击李世民。
“臣附议。”
“臣附议。”大臣们纷纷赞成。
“这,好吧,魏征,你就亲自去查办此事吧。”李世民无奈的说道。
“臣遵旨。臣明天就前往宁州。”魏征接旨。
当天晚上,齐王府。
魏征说道:“殿下,臣明天就去贝州,您还有什么指示?”
他说的是去清河崔氏所在的贝州,而不是去宁州。原来,今天在朝堂上的所谓宁州峰县侯李庚林事件,只是一个幌子。魏征要离开长安目标太大,必须要找一个借口才行,于是他和李世民特地演了一出戏,借口去宁州离开长安。
李佑说道:“魏大人,我只强调两点,其一,办案突破的重点放在查处高利贷和三年内土地变动的情况,贝州乃至清河县绝不是铁板一块,那些高利贷的受害人以及失去土地的农民,对清河崔氏深恶痛绝,有了朝廷坚定的支持,他们一定会站出来控诉清河崔氏的罪恶的。
其二,不要拘泥于办案的程序,要采取直接有效的办法,授权给办案人员,可以进行刑讯逼供,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魏征说道:“臣明白了。”
李佑说道:“明早你出发的时候,我会派特战队的一个分队护送你,在整个办案期间,你的安全都由他们负责保护。”
“谢殿下了,臣告辞了。”魏征说道。
魏征走后,李佑来到了萧婉玉的寝殿。
李佑亲吻了萧婉玉,从她的怀里接过了胖嘟嘟的儿子,在他的小脸轻轻的亲了一下,儿子被他嘴边的胡子扎疼了,咧着小嘴儿快要哭了。
萧婉玉嗔怪地说道:“你看看你,抱抱儿子就行了,以后就别亲他了。”说着又把儿子从李佑的手中接了过去。
李佑把萧乾最近的表现对萧婉玉说了,萧婉玉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是感到有些担忧。她说道:“佑哥,要不你们谈谈吧,有什么事情沟通一下。”
李佑说道:“这样吧,明天你带着孩子回娘家,我陪你一起去。”
第二天,萧府。
李佑和萧婉玉来到萧府以后,萧婉玉带着孩子到母亲崔氏那里去了,李佑、萧乾和萧东昌来到了萧乾的书房里谈话。
萧东昌看到父亲最近一段时间,屡次和李世民作对,他以为李佑是为这件事情来的。他替父亲解释道:“殿下,父亲只是就事论事,没有和朝廷作对的意思。”
李佑心里明白,知道萧乾就是看到近年来朝廷打压门阀氏族,心中不满,不过他没有必要揭穿这个,他说道:“这个我明白,我相信爷爷是秉公而论。我这里有一封信,你们看一下吧?”
………………………………
第五百四十章 多管齐下
说完,他拿出了那封清河县书办唐辉写的举报信的副本,递给了萧乾父子传看。
他们看完后都不说话,这种事情不仅仅在清河崔氏,在五姓七族以及全国大大小小的门阀氏族身上,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因此他们认为这件事十有**是真的。
李佑看到他们不说话,严肃地说道:“仅仅为了七分宅基地,王德宝一家五口人死于非命,清河县书办唐辉也死在了魏征的府门前,你们认为这是我大唐应该发生的事情吗?”
萧乾和萧东昌多年来一直生活在长安,对于外地的事情了解不多,这件事情确实是令他们感到震惊了。
萧乾说道:“如果真有这样的事情,确实是骇人听闻,不过,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还是应该调查清楚再说。”
李佑说道:“朝廷对这样恶劣的事情一定会严查到底。我今天来找你们,是因为咱们是一家人,这件事情牵扯到了清河崔氏,也就是牵扯到了咱们自己的家里。”
此时,朝廷的大军已经到达了指定的位置,李佑可以公开地谈论这件事了。他就把朝廷查处清河崔氏的决心告诉了萧乾和萧东昌父子。
萧乾父子彻底被震惊了,他们实在是想不到朝廷竟然有如此大的决心,动员了如此大的力量,他们知道这次清河崔氏是真的要完了。
李佑希望他们撇清和清河崔氏的关系,如果确实有什么密切的来往,马上写份材料说清楚,并且希望他们协助朝廷处理此事。
离开了萧府,李佑派人将程咬金叫到了齐王府,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程咬金。
接着,他进宫求见了李世民。
两仪殿,书房。
李佑说道:“父皇,这是萧乾和程咬金写的情况汇报,他们的亲属中有清河崔氏的人,不过,他们和清河崔氏违法乱纪的行为,没有什么直接联系。而且,他们表示,如果朝廷需要的话,他们愿意帮助朝廷出面解决问题。”
说着,他把萧乾和程咬金写的材料交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接过了材料,随手放进了抽屉里,他问道:“你打算怎么办?”
李佑说道:“儿臣建议,让他们二人一起去,万一遇到崔氏暴力抗法,他们也能够劝阻他们,避免事态彻底失控。”
他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
后世解救被拐卖的人口之所以困难,不仅是因为查找到被拐卖的人口难度大,就是知道了他们的所在,解救起来也十分困难。
购买妇女儿童的地区基本上是偏远山区农村,那里的村民很多都是同宗同姓,或者有各种姻亲关系,外地解救人员再加上当地派出所的几个民警,想从里面解救出人质十分困难,进不去村子,带不走人质的情况很多,甚至还发生过很多起暴力冲突的事件。
清河崔氏是当地第一大家族,他们的势力和上面所说的那些村庄不可同日而语,他们拥有私人武装,必要时武装起数千人甚至上万人的军队都是轻而易举的。这就是李佑坚持要调动数万大军去的缘由。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如此也好,谁带着他们去呢?”
李承乾说道:“父皇,儿臣带着他们去吧。”
李佑说道:“太子哥哥,这件事你出面不方便,还是我去吧。”这件事是得罪人的事情,李佑不想让李承乾树敌太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