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吃货唐朝-第2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大唐这几年风调雨顺,农业连年丰收,工商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整个国库收入已经比贞观元年,翻了数十倍不止。户部并不差钱。

    对于高敬明这个守财奴来说,进账多少钱他都不嫌多,只要一往外拿钱,他的肋条骨就疼。

    李佑知道他是想让自己给户部挣钱,他说道:“高大人,高句丽的战事马上就要结束了,仅仅在高句丽缴获的收入,就是个庞大的数字,300万贯算得了什么”

    说起这个,高景明的心情顿时好了许多。高句丽虽然现在已经穷的吃不上盐和粮食了,可是并不代表他们没钱,只是有钱没地方花。

    正因为他们有钱没地方花啊,才会留下大量的财富。打下高句丽,除去分给将士们的那部分钱,上交国库的钱也应该不是少数。

    接着,李佑说道:“还有一件事,我大唐威震四海,那些来参加庆典活动的使团,难道敢空着手来吗

    实话告诉你吧,这次派出的使团,会暗示他们携带相当数量的礼物。你想想看,数十个国家的使团,会带来多少贺礼

    这件事儿我已经跟监国商量过了,这些贺礼两成留在礼部,两成留给内府,其余的都交给户部进行拍卖,这总行了吧”

    “好,这个好。”高静明顿时高兴的起来。

    唐朝自从开国以来,从李渊到李世民都好面子。他们并不要求臣属国进贡钱粮,而只是让他们面子上表示臣服,逢年过节的派出使臣来朝贺,带来的礼物也很可怜,都交给了内府。户部不是分不到一星半点儿的。

    相反的,唐朝给这些国家的回礼却十分丰厚,来显示泱泱大国富有四海的气派。纯粹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这时,高静明显然是想到了这一点。他说道:“咱们是收了这么多礼物,可是给这些国家回礼的数目恐怕更大吧,到时候还不是户部要出钱吗”

    李佑笑道:“对于藩属国和海外总督府这些国家和地区,朝廷就是老子,他们就是儿孙。儿孙孝敬老子是应该的,给他们回什么礼

    再说了,他们真正需要的并不是给他们回礼财物,而且名分。泰山封禅活动完成以后,由朝廷对他们重新进行册封,到时候给他们一道册封诏书,他们就高兴的屁颠儿颠儿的。

    你想想看,为了能够得到朝廷的册封,他们恐怕会额外带来大批的财物。这种情况下,你还在乎除了这点儿钱吗”

    “哎呀,殿下,您真是太会赚钱了。这个户部尚书您来当好啦!”高静明一激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

    接着,他反应了过来,急忙站起来拱手说道:“哎呀,殿下。臣一时激动,失言了。请殿下勿怪。”

    李佑笑道:“你啊,真是个财迷呀!不过,大唐有你这样的大管家,实在是社稷之福啊。哈哈。”

    “哈哈哈哈”,众人一起笑了起来。

    “泰山封禅大典是光明正大的事情,为什么要保密呢”高静明不解地问道。

    李佑说道:“目前高句丽的战事毕竟还没有结束,如果让陛下得知即将举办泰山封禅大典,他一定会加快进军的速度,这样有可能会因为急躁冒进,给战事带来危险。”

    “殿下,臣明白了。不过,你说这件事要暂时保密,户部支出这么大的一笔费用,一定会引人注意的,臣该如何操作呢”高静明问道。

    “是啊,准备泰山封禅这样的大典,如何才能保密呢”阴弘治也开始头疼了。

    如此大规模的活动,要想保密很难做到。高静明和阴弘治都望着李佑,等他给出解决的办法来。


………………………………

第七百五十五章 大唐第三实权人物

    昨天晚上,李承乾一直都很兴奋,翻来覆去的一直到后半夜才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可是他早晨醒来以后,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又开始心痒难耐,不停地琢磨。即使是上早朝的时候,他脑子里总想着这件事儿。

    早朝散后,他回到了两仪殿的书房,处理完了几件必须马上要办的事情,就派人去传李佑过来。

    西北王府。

    此时,李佑正在跟高静明和阴弘治探讨,关于对泰山封禅一事的准备工作如何保密的问题。

    李佑说道:“高句丽的战事最多再有三个月就会结束,而在泰山上修建方圆二坛,最起码也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别的工作什么都不做,只是秘密修建祭坛,需要保密的也就只有这一件事情了。

    这件事情涉及到资金划拨和物资采购、工匠的以及用来封锁消息的军队调动。

    我和监国已经商量好了,在泰山光明顶的施工,以修建飞虎军训练基地为名,户部就以此作为拨款的名义。

    至于现场的保密,我会安排飞虎军以演习为名,封锁泰山光明顶附近数十里的范围。工匠我会从胜州薛延陀部去调动。采取了这些措施,几个月的时间内进行保密应该不成问题。

    等到高句丽的战事尘埃落定,礼部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派出使臣前往番邦各国,其他的准备工作也可以大张旗鼓的进行了。”

    高静明说道:“殿下考虑的很周到。不过,军队和资金的调动,瞒着陛下,会不会有欺君之嫌?”

    李佑说道:“不必担忧这些事情。太子殿下本身就是监国,这些事情他完全有权做主。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在史官、户部和中书省都会进行备案的,不会有任何问题。

    再者,父皇授予了我御赐金牌。这些事情即使是我都有权独立完成,事后向父皇进行禀报即可。”

    阴弘治对李佑做事极有信心,他说道:“高大人,殿下这些年来做任何事情,什么时候出现过纰漏?”

    高静明对于这一点也十分信服,他说道:“如此,臣一切听从殿下吩咐。”

    几个人就泰山封禅的事情又讨论了一会儿。高敬明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他说道:“殿下,关于国与国之间国币和信贷等问题,臣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向您请教。您看什么时候有时间,给臣以及户部的主要官员讲一讲相关的知识?”

    李佑刚要回答这个问题。白虎进来禀报道:“王爷,监国请您过去一下!”

    李佑说道:“正好,高大人,你同我一起去觐见监国,你刚才所说的事情,不仅仅是你们户部的人需要了解,朝廷的重臣们都应该学习相关的知识。便于将来在决策的时候,不至于产生误解。”

    高静明说道:“还是殿下想的周到,这样更好。”

    李佑对阴弘治说道:“舅舅,关于泰山封禅的事情,你心中有数就行了,暂时不要有任何举动。”

    “是,殿下,臣知道了。”阴弘治说道。

    随后,李佑跟高静明边走边聊,前往两仪殿。

    两仪殿,偏殿。

    “启禀监国,西北王殿下和户部尚书高大人求见。”太子内侍高连禀报道。

    “请高大人稍侯,宣西北王觐见。”李承乾说道。

    李佑和高静明正在门口等候,高连出来说道:“监国有谕,请西北王殿下觐见,高大人稍侯。”

    李佑对高连拱手说道:“高公公有劳了。”

    高连急忙满脸堆笑还礼说道:“不敢当,殿下请。”

    李佑点点头,进入了书房。

    高连望着李佑的背影,目光中充满了敬畏。

    李佑这位王爷,可不是一位普通的皇子,他直接掌管着西北道、兼任西域、草原宣抚使、西北边境事物局、海军和飞虎军。

    工业部、商业部、教育部、研究院等部门都是他的铁杆支持者。

    兵部尚书张亮、礼部尚书阴弘治、户部尚书高静明、吏部尚书侯君集、工部尚书皇甫睿也都是李佑的支持者。

    军方将领几乎全都十分尊敬李佑。

    更何况还有李世民、李承乾、长孙皇后对他的信任,手握御赐金牌。

    不仔细想不知道,如果把这些加起来看,李佑绝对是大唐排在李世民、李承乾之后的第三实权人物。他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当今的监国李承乾。

    而且,他的那些番邦王妃慕容翎、阿施那晴、高桥九美子和瑞娜也都不是省油的灯,为了丈夫,个个都能随时拿出一支大军来。

    可以说,李佑现在基本上已经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即使是这样牛叉的人物,却对李承乾恭敬有加,即使对他身边的这些下人们,也丝毫没有架子。

    高连等人是李承乾身边的人,与主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们都很庆幸李佑是真心地拥戴李承乾的。

    书房里,李佑恭敬地行礼说道:“臣弟参见监国。”

    “五弟快免礼。”李承乾高兴地说道。

    “大哥,臣弟已经安排了泰山封禅的准备事宜,向您汇报一下。”李佑说道。

    “不说这个了,你办事我放心。五弟,我叫你来,是有一件事情要问你。”李承乾说道。

    “大哥请讲。”李佑说道。

    “五弟,昨天你说父皇有两大心愿,一个是泰山封禅。这另外一个是什么?”李承乾被这个问题折磨了一晚上了,他急切地问道。

    “这……”李佑下意识的四下望望。

    看到李佑的样子,李承乾不由得紧张了起来。

    李佑昨天一时嘴快说走了嘴了,后来他就没有再提关于李世民第二个心愿的事情。谁想到李承乾还是注意到了。

    李佑犹豫着说道:“大哥,这件事儿你就别问了。”

    李承乾说道:“哎呀,五弟,还是告诉大哥吧。否则的话,我心里更不踏实了。”

    李佑朝着门口看了看,努了努嘴。

    李承乾明白他的意思,对着门口喊道:“高连,所有人都离开这里,不得靠近这里十步。”

    “是,殿下,奴婢遵谕。你们都下去吧。高大人请跟我来。”门外传来了高连等人的声音和脚步声。

    李承乾说道:“五弟,你说吧。”

    李佑凑近李承乾的耳边,小声地说道:“泰山封禅之后,父皇一定会……”他后面的声音越来越小,只能李承乾一个人听到了。

    李承乾听完了之后,面色苍白。他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不错,父皇一定会这样子做的。”

    气氛有些沉闷,两人一时都不说话。

    终于,李承乾开口问道:“事情是件好事,可是……这行吗?”

    李佑安慰他说道:“大哥,你也不必担心,到时候再说。无论什么情况,我都会帮助你的。”

    李承乾点点头,又使劲儿地摇摇头,似乎是要将烦恼甩开。他说道:“这件事是咱们兄弟的秘密,今后不要再提起了。”

    “是,大哥,臣弟知道了。”李佑说道。

    李承乾说道:“说说泰山封禅的事情吧。”

    李佑说道:“叫高大人进来一起说吧。”

    李承乾点点头。

    李佑走到门口,叫进来了高静明。

    ……

    转眼间,时间又到了中午,李承乾让高静明退下,对李佑说道:“五弟,一起用午膳吧,我还有事儿跟你商量。”


………………………………

第七百五十六章 李承乾的觉醒

    天气晴好,温暖的阳光下,东宫花园里花团锦簇。

    花园里站着一群宫女和太监,中间有几个男孩子正在草地上玩耍,看到李承乾和李佑进来,他们急忙过来行礼。

    这几个孩子是李承乾的儿子,分别是9岁的长子李象、6岁的次子李医和5岁的三子李厥。他们按照个头大小,呈现出阶梯型排成一排,行礼说道:“儿臣参见父王,见过五叔。”

    李承乾深受兄弟不团结之苦,特别要求自己的儿子要团结友爱,因此,三个儿子一向都是在一起玩耍,关系十分融洽。

    李承乾慈爱地伸手分别抚摸了几个孩子的头,说道:“去玩儿吧。”孩子们再次向李承乾和李佑行礼,然后高兴地跑开了。

    李承乾伫立在原地,望着孩子们发了一会儿呆,似乎在回味自己幼年的往事。

    李佑能够体谅他的心情。他自己小时候,也是个不受人待见的熊孩子,甚至还不如李承乾的境遇,同病相怜,这也是兄弟二人能够亲近的主要原因之一。

    片刻之后,李承乾说道:“走吧。”

    两人继续走向书房。

    在书房里,李承乾跟李佑闲聊了一会儿,就到了午膳的时间。他吩咐高连,让人把酒菜送到书房来,他和李佑边吃边聊。

    几杯酒下肚以后,李承乾的话匣子打开了,他倾诉了自己的苦恼。

    以前的事情,李承乾跟李佑谈了不止一次。这次诉说的苦恼是在他自己担任监国之后的感受。

    自从李世民御驾亲征,李承乾担任监国以后,他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他战战兢兢,终日如履薄冰,生怕做出什么事情来令李世民感到不满。

    李承乾这两年进步很大,变得有担当,行事果决有分寸。可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长期养成的对李世民恐惧感,却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彻底消除的。

    李佑在长安的时候,他心中有所倚仗,倍感踏实。李佑离开长安的时候,李承乾的压力就变得很大。

    长孙无忌和张全素尽心帮助李承乾,可是,他们带给李承乾的压力也很大。他们仗着长辈和老师的身份,加上长期以来对李承乾形成的心理优势,动辄对李承乾进行责备,极大地引发了李承乾的逆反心理。

    长孙无忌在朝堂上以及在地方上,权势极大,他担任吏部尚书十几年,提拔的那些基层官员,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逐渐的成长了起来,在朝廷和地方上形成了庞大的实力。

    别看李承乾现在是一呼百应,其实他心里清楚,不是他李承乾一呼百应,而是长孙无忌在一呼百应。

    李承乾提出的事情,如果和长孙无忌达成了一致,事情就会十分顺利。可是如果得不到长孙无忌的支持,他的谕令颁发下去以后。落实起来就十分困难。

    其他的朝廷重臣们,主要是看李世民的脸色行事。李承乾布置下去的事情,如果是在李世民既定的方针之内,那些大臣们也会认真的执行。可是如果和他们的意见不一致,他们就会保留意见,拖延时间,以便去争求李世民的意见。

    李佑深深同情李承乾的处境。

    作为太子,李承乾可谓生不逢时。他有一个过分强势的老爹,老爹下面还有一群极其厉害的大臣。这种情况下,他这个太子不过就是个摆设。

    即使是侯君集等跟他利益一致的那些外戚,也个个都十分强势,并没有太把李承乾当一回事。

    说到底,李承乾没有自己真正的嫡系班底。如果说有,那就是李佑了。

    出于对李佑的信任,李承乾倾吐了他内心的郁闷。他的话很多,讲了很长时间,直到心力憔悴才停了下来。

    李佑同情他的处境,同时也为他能够觉悟感到高兴。李承乾已经意识到,如果照这样的趋势下去,他即使能够接替皇位,也必将沦为长孙无忌等人的傀儡。

    李世民今年已经45岁了,按照历史上的他51岁的寿命,距离政权交替没有几年了。如果按照李承乾目前的状况下去的话,他即使即位,也会跟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一样,成为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都是野心家,他们把持朝政话,一定会像历史上一样,猜忌李恪和李佑等人,李佑想当一个安全的吃货也很难做到。

    历史上李恪被长孙无忌等人诬陷致死,像李佑这样的牛叉人物,早就对长孙无忌等人的权威构成了威胁,他们一定会千方百计的致李佑于死地的。

    这也是李佑拼命发展自己势力的目的他必须能够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下,做到自保。

    李佑一直扶持李承乾,希望他自己能够强大起来。可是,以李承乾对长孙无忌等人的信任,他如果主动提出让李承乾防范长孙无忌等人,一定会引起李承乾的反感,甚至猜忌。

    因此,李佑一直为此事暗暗着急,却没有办法。

    现在好了,李承乾终于觉悟了。

    现在距离皇权的交接还有一段时间,李佑就可以从容地帮助李承乾打扎实他的根基了。

    听完了李承乾的倾诉,看到他愁眉苦脸的样子,李佑不由得笑了起来。他说道:“大哥,恭喜你!你能够认识到这些,说明你已经真正的成熟起来了。”

    李承乾看到李佑的样子,感到有些茫然。他信任李佑,知道他不是在嘲笑自己。可是他仍然不明白李佑为什么会高兴,而且还祝贺自己。

    他说道:“五弟,大哥真的感到困惑。你帮着我想个解决的办法吧。”

    李佑仔细地给李承乾分析了朝堂上的情况,让他做到心中有数,他给李承乾提了几条建议。

    其一,处处维护李世民的权威,争取李世民的支持。

    其二,继续维护长孙无忌等人的利益,争取他们继续的支持。

    其三,在这个基础上,采取蚕食的办法,小范围地采取主动,发挥自己的作用。

    当李佑说到这里的时候,李承乾问道:“第一条和第二条都好理解,这第三条你给我举个例子来说吧。”

    李佑说道:“大哥,这么说吧,你办事的时候,10件事中9件事儿跟他们保持一致。然后选择一件自己有把握的事情,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样他们就能够接受。

    慢慢的,10件事中变成8件事是跟他们保持一致,2件事儿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们也会习惯的。

    然后你得寸进尺,坚持自己主张的事情的比例越来越大,慢慢的树立自己的权威。”

    “明白了。”李承乾说道。

    李佑接着说道:“朝中大臣你不要去动,军队的事情也不要插手,这两件事情是犯忌的事情。

    你所要做的事情是提拔基层的官员,比如说六品以下的,哪怕是**品的小官儿。这些人接受了你的恩赐,会把你当成他们真正的主人的。

    千万别小看了这基层的官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逐渐的成长起来,会成为你的人才库的。

    对于提拔基层官员这样的小事儿,父皇和那些主要的大臣们,他们不会太在意的。这样,不显山不lu水的,就为你培养了真正的实力。”

    李承乾点头说道:“我明白了,可是,我真正地接触具体的事情不多,能够提拔的官员也有限,怎么才能够提拔大批的官员呢?”

    李佑说道:“这个也不难,臣弟有以下几个建议。”


………………………………

第七百五十七章 天子门生

    李佑说道:“大哥,凡是你督办的任何事情,一定要抓落实,对相关人员要赏罚分明。

    对于因功所要提拔的官员,要亲自接见。即使你的确无暇亲自去接见这些人,也要派自己的亲信,代表你接见他们,并且以你个人的名义对他们进行赏赐。

    赏赐多少不重要,哪怕是一文钱一块儿糖,那些基层的官员们都会视若珍宝,珍藏供奉的。

    你是大唐的太子,现在的监国,是未来的皇帝。这一个小小的举动,就会令这些小人物有攀龙附凤之感。他们会自觉的将自己当做你的心腹,为了得到你的重视,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李承乾实在是没有想到这一点,他心思都用在如何笼络朝廷大臣的身上了。他现在明白了,那些大臣都是李世民的大臣,只要李世民在一天,这些人是不会真正为他李承乾所用的。

    这些基层的官员,却会把他李承乾当做自己效忠的对象。李承乾将来可以从这些人中来选出自己的亲信干将。

    他点头说道:“五弟,我明白了。”

    李佑说道:“大哥,您恐怕还忽略了一件事情。”

    李承乾问道:“什么事情?”

    李佑说道:“臣弟说的是赏罚分明。刚才说的只是赏赐,用来笼络人心。这个固然重要,可是惩罚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更重要。对于那些该处罚的人,下手一定要狠,该罢官的就罢官,该关的就关,该杀的一定不要手软。”

    李承乾有些犹豫的说道:“那不是会得罪人吗?”

    李佑说道:“您是太子,是监国,是未来的皇帝,所需要的是所有臣民的敬畏。

    尊敬固然重要,畏惧也很重要。在很多事情上,尊敬你,他们才会自觉地拥戴你。然而,当所遇到的事情,与他们自身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仅仅依靠他们自觉的尊敬是不行的。

    对你的畏惧,会令他们不敢违背你的旨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更加重要。皇权是法律的一部分,法律不是让人来尊重的,是让人来畏惧的。

    还有,从人的心理上来说,只是赏赐没有处罚,那些因为拥戴你被赏赐的人,看到那些有过失或者有罪的人没有受到处罚,他们也不会珍惜你对他们的赏赐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好一个皇帝,只要能够掌握好赏罚的度,基本上就是一个合格的好皇帝。

    一个皇帝不可能擅长所有的事物,所谓行行出状元,具体的事情就应该由那些人才去做。皇帝只要能够掌握好赏罚这两件武器,就会让臣民敬畏,从而在你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