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茹太素牵马走了二里,老爷子额头见汗,喘息声重,他主动退到了一旁……第三波牵马的人出现了。

    这帮人一出现,就声势浩大,惊天动地。

    足足五十几个热气球腾空而起。

    他们算准了时间,在一处高台上,有人挥动旗号,各处就一起释放,硕大的热气球,五颜六色,涂抹的鲜艳好看。

    缓缓升起,几乎遮蔽天空。

    哪怕是京城百姓,见多识广,也没有这样的场面!

    好像天空开花了一般,所有人无不惊叹,目不转睛地盯着天空,痴迷沉醉。

    这时候陶成道率领着弟子们,包括门下学子,悉数赶来。

    “师兄,你要离京了,给大家伙说几句话吧!”

    柳淳点了点头,他瞧着所有门人,心潮澎湃,这些都是科学一脉,大明的科技种子,也是能真正改变这个世界的一群人。

    “我提出科学两个字,并且建立学堂,招收弟子,传播学问……我想做的是探究存在天地世间的真理。过去千百年来,有无数的先贤鸿儒,他们一再把精力放在心性道德上面,所谈所论,多为修身之道。以为修成了贤者,便能无往不利。”

    “可我科学一脉不同,我们固然主张德才兼备,但是也必须明白,道德能解决的问题有限,吃喝拉撒,衣食住行,还要落在百姓生计之上。人最基本的需求,还是落在物质上面。”

    “所以呢,我们科学一脉,要研究上天下海,拓展人们的生活空间,要研究更好的工具,织出物美价廉的布匹,让每个百姓都能穿得起衣服。要研究如何增加粮食产量,让所有人都吃饱饭……我们要探索更快捷方便的运输方式,让人员和货物能够快速流动……总而言之,教化人心的事情,交给儒者,而丰富衣食住行的小事情,交给咱们,大家说好不好?”

    所有的门人弟子,一起哈哈大笑。

    衣食住行可不是小事情,他们的学堂在民间不知道多受欢迎呢!

    凤阳的分院研究出了水泥和玻璃,他们在应天,也可以做到。很快新的作坊就会出现……越来越多造福百姓的发明,进入千家万户,到了那时候,科学的观念,才会深入人心。

    他们这些人任重道远!

    先生虽然去了云南,但是探索真理的道路不但不会停下来,还会走得更快,更远!

    “先生,等你回来,弟子们一定让你刮目相看!”

    陶成道牵着战马继续向前,等他们到了十里长亭,外面已经被黑压压的人群给包围起来……这一次来送别柳淳的是应天的百姓,对,就是那些普普通通的百姓。

    变法让他们的日子好多了,税赋轻了,霸占的土地也回来了……他们听说是一位年轻的好官,帮着他们争取来的……现在这位青天大老爷被小人陷害,不得不离京远去……他们没有别的,就只能前来送别!

    “大人,一路走好啊!”

    “大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大人,逢年过节,我们给大人上香,求神佛保佑!”

    “保佑大人,长命百岁,多子多福啊!”

    ……

    百姓的呼唤,传入马车之中,蓝新月握紧了拳头,她甚至不敢往外面看,她怕自己会大哭起来。

    这就是自己苦心痴恋的男人,他未必多解风情,也未必有多少心思,能花在自己身上,就连求婚都那么草率敷衍。

    不过从城门到十里长亭,短短的一段路,就让蓝新月铭刻肺腑……能陪着他走下去,是何等的福气,老天真的没有亏待自己!

    就在人群之中,还有两个人,目不转睛盯着马背上的柳淳,两张俏丽的脸蛋,写满了担忧和牵挂。

    “哼,都怪你,要不一起去多好?白白便宜了傻大姐!”徐妙锦噘着嘴,气哼哼道。

    李无瑕也有些后悔,不过她很快摇头了,“你都叫她大姐了,还争什么!再说了,柳先生走了,可京里的事情没有结束,我们要帮着他收尾,有些人别以为能躲得过去!”

    两个小丫头双手握紧,的确,凡是跟柳郎做对的,你们等着瞧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344章 临江仙

    柳淳声势浩大,离开京城。

    从他出了府门的一刹那,东宫就得到了消息,三天的时间,已经足以让朱允炆恢复几分的冷静了,就连几乎半疯的吕氏也正常了许多。

    东宫的娘俩,还是一大堆的师父们,开始分析现在的情况。

    不管怎么说,他们一致认为贬谪柳淳,是东宫的胜利。陛下还是想保护太孙的,祖孙一体,柳淳欺负太孙,那就是自取灭亡。

    不得不说,这帮人真是有着谜一样的自信。

    当然了,也有稍微脑筋管用一点的,比如黄子澄!

    他就觉得即便贬了柳淳,太仓的案子还在那里,王弼的灵柩还停在家中,诸位国公,各大尚书,虎视眈眈,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柳淳被贬,不但没有平息议论,反而让很多人替主持正义的柳淳鸣不平。

    案子的指向很明白了,就是东宫。

    他们不但窃取朝廷的官粮,还为了遮掩罪行,逼死劳苦功高的定远侯王弼。

    现在又赶走了同样立下无数功劳的太子少师柳淳!

    圣旨里面说的很明白,柳淳的错是没当好老师,没教导好学生。

    换句话说,主要的罪责还在太孙身上,在东宫这边!

    这么明白的事情了,几乎铁案如山。结果却是好人遭贬,坏人逍遥……原来就酝酿的不满情绪,此刻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朱允炆自从成为太孙以来,就努力效仿朱标,苦心孤诣地凹人设。吕氏敛财,有不少钱,就花在了这个上面。

    民间对朱标的评价比朱元璋还高,百姓们很容易把对太子的感情,转嫁到了太孙身上。

    他们希望太孙能奉行“仁政”,日子能过得更好,这是所有人最朴素的愿望……可经过这一次,朱允炆的形象彻底破产了。

    至少在京城是这样,老百姓每看一次王弼的戏曲,每买一本连环画,就对东宫的怨恨增加一分。

    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短时间看不出什么来,当朱允炆的根基已经在瓦解之中,顺带着,他身边的那些文官,也被打入了小人的行列,成了被人鄙夷唾骂的对象。

    “殿下,此刻的当务之急,还是挽回人心……臣以为应该更加小心侍奉天子,即便陛下打骂惩罚,殿下都不要有半点怨言,一切听凭陛下发落。再有呢,殿下应该想办法修复跟文武的关系。柳淳走了,勋贵群龙无首,那六位国公,也未必跟柳淳都是一条心。至少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都跟东宫亲厚,把他们拉过来,勋贵就瓦解了。至于柳淳呢,他已经成了驿丞,无足轻重,殿下要亲自相送,让柳淳感念殿下的恩德,至少能化干戈为玉帛。”

    黄子澄的这套鸽派言论,齐泰和练子宁等人都嗤之以鼻,可朱允炆的确是被吓坏了,他觉得颇有道理。

    正巧,黄子澄还要去翰林院,朱允炆就带着齐泰跟练子宁,离开了东宫,前往码头,去送柳淳。

    朱允炆觉得柳淳不过是个被罢了官的失败者,肯定跟瘟神似的,谁都不愿意跟他凑近。这次离京,那是不可能有人愿意送他的。

    所以说,他这也叫雪中送炭,至少能挽回几分师徒情义。

    毕竟天地君亲师,还是要挂在心上的。

    朱允炆这么想着,可突然觉得外面乱哄哄的,怎么这么多人啊?

    他撩开车帘,发现外面摩肩接踵,全都是人。

    再往空中看去……乖乖,怎么那么多热气球?

    而且每个热气球上面,还有两个大字:科学!

    这,这是怎么了?

    都去干什么?

    莫非有庙会?

    还是赶上了什么节?

    朱允炆心说怎么这么倒霉啊,出门没看黄历。

    他正在琢磨着,就听百姓之中,有人高声道:“柳大人真是好官啊!他这回走了,谁给咱们做主啊?”

    “谁说不是啊!柳大人手下的锦衣卫,个个都是好汉!原来京城那么多商铺,达官显贵开的,没有一家交税的,衙役都跑小门小户来欺负人。柳大人逼着他们,全都在银行立了折子,按规矩交税……均摊下来,小店铺反而免税了……这样的好官,不多见啊!“

    “什么不多见?是根本没有!柳大人还办学呢!我的儿子就在学堂读书!那小子现在就比我本事大!瞧着吧,再过几年,我们家就能改换门庭哩!”

    ……

    百姓议论纷纷,全都往码头赶去,要送柳淳。

    他们的话,一句半句,传到了朱允炆的耳朵里,太孙的小脸瞬间变得煞白,嘴唇竟然都哆嗦起来!

    全都再说柳淳的好,怎么没有人知道我的难处?

    他一个师父,却对弟子赶尽杀绝,如此阴险毒辣,不留情分,怎么就是好人了?

    朱允炆越想越气,浑身竟然颤抖起来。

    齐泰见状,忙道:“殿下,臣看出来了,柳淳这个贼是真的不知死啊!他威逼陛下,被贬了官职,这小子还不罢休,竟然煽动百姓,让这么多人去送他,他这是在打陛下的嘴巴子!向陛下示之以力!身为臣子,如此大逆不道,猖狂跋扈,陛下看在眼里,会怎么想?”

    齐泰恶狠狠道:“臣看来,柳淳未必能活着到云南!在路上,就会有忠义之士,取了他的性命!”

    朱允炆竟然没有听出齐泰的意思,反而欣然道:“这么说,他必死无疑了?”

    齐泰大喜,只要太孙高兴,那就是默许了,柳淳,你等着吧!

    “殿下,柳淳作恶多端,又不知道收敛,会有什么样的结局,都是咎由自取,殿下不用替他难过!”

    如果说之前朱允炆对柳淳还有那么一点钦佩,再加上一点师生之情。到了现在,那就只剩下恨了!

    柳淳让他狼狈不堪,名声扫地,身为师父,如此作为,他这个弟子,也实在是生不出尊敬之情。

    “齐先生,你看还用去送送他吗?”

    齐泰哈哈大笑,“殿下,柳淳这么干,已经是犯了大忌,谁去送柳淳,都不会有好下场,臣敢说,日后清理柳党,这些人全都在名册上,一个也跑不了!”

    朱允炆眉头挑了挑,既然如此,那还费力气干什么……他正好不知道怎么面对柳淳呢,赶快回东宫吧!

    他们的马车转了个圈,返回了东宫。

    却没有料到,就在他们马车的后面不远处,正是朱元璋的马车!

    皇帝陛下微服而来!

    试想一下,假如君臣,师徒,祖孙,在码头碰到了一起……或许有些事情就可以谈,能谈就能消除矛盾。

    至少能让老朱觉得太孙还是知错改错,重情重义,祖孙之间,血缘亲情,毕竟胜过一切……或许朱允炆还有最后的一线生机,能够扳回大局,挽救他悲剧的命运。

    可他身边的猪队友们不答应啊!

    有这几位师父互相争斗,互相扯后腿,就算是好的建议,也根本没法落实下去,想不倒霉都不行了!

    “这就是人心所向啊!”

    朱元璋同样看着路上的人群,小商小贩,布衣百姓,年轻的学童……都是最底层的人,柳淳在这些人当中,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让老朱很忌惮,可换句话说,也很欣慰。

    他给柳淳的变法目标是什么?

    不就是照顾这些底层百姓,抑制兼并,打击豪强,约束商贾,大兴教化……柳淳都按照他的要求在做,而且还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想。

    如此能臣,古往今来,也不多见啊!

    此子就是一柄神剑,要是为了大明江山,把他给折断了,史书上都会骂朕的!可除了朕,又有谁能驾驭这柄神剑呢?真是伤脑筋啊!

    老朱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心里头千回百转。

    正在这时候,马车到了距离码头还有五里的地方,再也走不了了。

    整个码头都被塞满了。

    柳淳是打算坐船逆流而上,他想去长沙看看,然后通过长沙南下,前往云南永昌卫。

    这段距离不算远,坐高铁也就十个小时吧。

    可在大明朝,走得快,也要好几个月。

    好多人被发配云南,就再也回不来了。柳淳倒没有觉得他会死,毕竟头上有光环的人,无所畏惧!

    为了保持自己英明神武的形象,以便东山再起。柳淳是满脸笑容,充分展示了什么叫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文正公说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柳某本是无父无母的山野孩童。沐浴皇恩,几年之间,位列朝堂,全都是陛下恩典。仆年幼无知,行为荒唐,胆大妄为。全赖圣人包容,才能有幸前往云南。”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次是柳某的修行之旅,也是柳某的深思反省之旅。科学是靠着脚走出来的,我的师门长辈,为了求取学问,奔赴极西之地,我这次走的近一点,仅仅是去云南,还差得太远了。”

    “临别之际,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一首词,聊表心意。”柳淳说完,正色咳嗽,然后朗声颂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

    一曲苍凉的临江仙念完,所有人都傻了,最傻的就数李无瑕了……这个该死的坏蛋!他会填词啊!什么泰山一头细一头粗,根本是他敷衍自己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345章 留给新君的礼物

    李无瑕第一次愤怒了,气得小脸煞白,切齿咬牙,徐妙锦倒是在旁边咯咯笑……挺聪明的人,怎么碰上了情字就傻了。

    柳淳多坏啊,他有多少本事,谁也不知道,写诗填词,信手捏来,没有任何难度……不过仔细品味这首《临江仙》,还是让人惊叹不已。

    跑到古代当文抄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诗词文章,千万别随便抄……很多诗词,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写的,里面包含的意境后人根本未必弄得清楚,你写了,就很容易闹笑话。

    比如有两句诗,叫“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哪怕大多数的教材,都说这是写景的诗,可这首诗的名字叫《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而且仔细品味,里面的意思也跟写景无关。

    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净慈寺是杭州的一座名寺,注意啊,南宋的时候,杭州可是“临时行在”,皇帝就在这里办公。

    林子方中进士之后,当了皇帝的秘书少监……官职不高,但却是天子近臣,两宋很多的名臣,都是靠着跟天子的关系亲近,一步登天的。

    林子方也交了好运,可这家伙却浑然不觉,被调到福州任职,他欣欣然要去赴任,杨万里洞察了一切,就借着这首诗,告诉他:兄弟,你可别离开皇帝啊!

    莲叶挨着天,才能无穷碧绿,荷花有日头垂青,才能分外红艳……这哪里是写景的诗,根本就是在讲为官之道,在怂恿朋友,拍好皇帝的马屁,好能平步青云……是不是一下子格调全无,变得庸俗无比了?

    信不信,哪位穿越的老兄,随便抄这么一首诗,到处嘚瑟,不但不会得到掌声,还会弄巧成拙!

    类似的诗词绝不在少数,柳淳向来不敢当文抄公的。

    不过这首临江仙倒是没什么问题。

    杨慎的爹是杨廷和,嘉靖朝的首辅,因为大礼议,杨慎带头,跑到左顺门,要见嘉靖皇帝论理,结果被打了板子,屁股开花,贬到了云南。

    凑巧得很,都是永昌卫!

    杨慎也是才华盖世,前途远大,骤然贬官,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名篇,后来更是成了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无人不知。

    柳淳比起杨慎,经历类似,唯一的不同,就是他要稍微年轻一些,词中的有些感慨似乎牵强了一点。

    不过想到柳淳的经历,大起大落,有这样的感叹,也是情理之中。

    一首《临江仙》让人一窥柳淳的文采!

    原来柳大人竟然也是个斯文风雅的人物……想想这些年,柳淳一向主张要接地气,要用双脚去丈量学问。

    很多人文人都嘲笑柳淳,说他的科学带着土味,是泥腿子的学问!

    柳淳的门下,也只能被动反驳,没有更好的办法。

    可现在这首《临江仙》一出,柳淳这边的门人弟子都来了精神!

    瞧见没有!

    我们的恩师不是不会你们那套玩意,相反,他老人家水平高着呢!

    就这首词,比起苏轼如何?比秦观如何?比辛弃疾如何?

    告诉你们,恩师无所不能,无所不会。

    他是可以喝着茶,拿着扇子,跟你们之乎者也,孔夫子孟夫子,什么天理,心性的,漫天胡扯的……可恩师高古,他知道这套东西不行,所以先生才挽起裤腿,弘扬科学。他更是教导门下,要关心百姓的衣食住行。

    这是什么心胸?这是什么才华?

    柳先生那就是当世的圣贤。

    一首词,没法将一个人抬高到如此恐怖的程度。

    奈何这个时机太好了!

    柳淳有功劳,有名望,这是前提。

    他又主持公道,为了王弼伸冤,结果惨遭陷害,贬官云南……至少在百姓看来,柳淳是受了天大的委屈,是遭了陷害。

    受了柳淳恩惠的,同情柳淳遭遇的,大有人在。

    这个关头,柳淳又抛出了一首词!

    就好像一锅滚烫的热油,突然倒了一勺子水下去,不炸都不行!

    原来柳先生还有这么恐怖的文采!

    先生这么多年苦心孤诣,从没有以文采入仕,以他的水平,考个状元不跟玩似的!

    什么狗屁六元!

    黄观,你滚出来。

    有本事,你也填一首词,只要能超过柳先生,我们就认可你这个六元。

    如果不行,呵呵!

    谁才是真正的文曲星,一目了然!尤其让人佩服的是,这么有才华的柳先生,唾手可得的功名,他却弃之如敝履,好不在乎!

    不在乎功名利禄的人多了,能做到柳先生一般的,绝无仅有。

    先生踏踏实实,每一件事情,都是有利国家百姓,都是实打实的功劳。

    办银行,兴学,整顿锦衣卫,推行变法,还包括对外贸易,更不要说早些年开发大宁,推动屯田,筹建钢铁厂……哪一件不让人五体投地,真心叹服?

    好家伙!

    柳淳抛下了一首词,竟然引爆了门下弟子的热情。

    就在柳淳离京之后,京城,包括整个江南,到处都在传唱《临江仙》,柳淳的文采也被吹得越来越神,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幸好是被贬到了云南,假如继续留在京城,柳淳早晚有露出马脚的那一天。

    这就是距离产生美!

    在京城百姓心中,柳淳是越来越美,相比之下,东宫的那帮人,就越来越丑……日积月累,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质变发生,但是可以确定,柳淳的形象越高大,他的对立面就越无耻猥琐……

    不过当下柳淳最紧要的事情,却是要应付李无瑕的问罪!

    你丫的明明会填那么好的词,你拿顺口溜糊弄我!你,你简直负心薄幸,用心险恶!

    李无瑕跟徐妙锦,气冲冲上了柳淳的船,趁着大船还没开走,她要好好问问柳淳,到底还藏了多少东西?

    就在李无瑕怒气冲冲来问罪的时候,徐妙锦突然拉住了她。

    “等等!”

    李无瑕迟疑,徐妙锦向一旁努嘴。

    李无瑕扫过去,发现了一个中年人,看样子有些岁数了,可下巴光溜溜的,一点胡子也没有,就那么直竖竖站着,如果不注意,都会当成摆设。

    李无瑕也不傻,瞬间明白了,这不是宫里的太监吗?

    柳淳的船上怎么会有太监?

    莫非说……李无瑕瞬间就僵住了,老天保佑,千万别让柳郎出事啊!

    ……

    “朕还不知道,你有这样的本事,连填词都会了,写诗呢?要不给朕也写一首?”老朱气哼哼揶揄道。

    柳淳嘴角抽搐,他现在肠子都悔青了,怎么装一下这么难啊……你是日理万机的皇帝啊,你在宫里处理政务算了,跑到码头干什么?

    跑来也就算了,你打个招呼啊,我要是知道了,会卖弄文采吗?

    你这是摆明了坑人啊!

    “臣不太懂写诗,臣只知道,有一首诗,古往今来,霸气无双,那就是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啪!

    老朱把手里的茶杯摔碎了,怒骂道:“你个小兔崽子,朕还分得出好坏,朕的诗词文章,比起你差远了……可你小子也别得意!诗文贵在言之有物,卖弄文采,满篇空话,这样的大臣,朕打了不止一个!”

    成功引起了朱元璋的怒火,柳淳心安了一半。

    让这位骂痛快了,自己就没事了,反正脸皮厚,也不在乎。

    只是让柳淳惊讶的是朱元璋没有心情继续骂了,相反,皇帝陛下声音柔和了许多,仿佛一位老爷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