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让柳淳惊讶的是朱元璋没有心情继续骂了,相反,皇帝陛下声音柔和了许多,仿佛一位老爷爷,看着即将远去的孙儿后辈一样,竟然有不舍!

    “朕去一臂膀矣!”老朱动情道。

    柳淳龇牙咧嘴,“陛下,要不让臣留在京城吧,就算把臣贬为庶人,臣也不在乎的,臣会尽心尽力,替陛下做事……要不就让臣替陛下打理菜园子算了。”

    老朱哼了一声,“别说浑话了,宫里是太监负责的,你让朕切了你啊?”

    柳淳吓得缩脖不语,老朱自言自语道:“朕是天子,有些事情,必须朕亲自去做,让你去云南,也是无可奈何……你不要怪朕!”老朱又道:“就算你要怪朕,也没有什么……因为这是咱们君臣,最后一面了!”

    有些事情即便猜到了,可说出来,还是让人格外悲伤,柳淳的脸色瞬间变得非常难看,声音颤抖道:“陛下,臣这几年,全靠陛下的庇护,臣,臣愿意永远侍奉陛下。”

    朱元璋道:“朕垂垂老矣,你还年轻,哪能永远侍奉朕!”

    老朱笑容慈祥,按着柳淳的肩头,“你是朕留给新君的大礼……朱家的江山,需要你这样的大才啊!

    顶点


………………………………

第346章 聪明的蓝新月

    所谓知遇之恩,当遇到了一个足够好的老板,不但能给予你足够的舞台,还能近乎无条件支持,甘愿充当你的后盾,这是何等幸运。

    这几年的功夫,柳淳能做出这么多事情,跟老朱的支持绝对分不开。

    如今君臣分别,从此山高水长,再见之时,或许已经是天人分别……柳淳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论起雄才大略,心志坚强,爱民如子……古往今来,有谁能比得过我洪武大帝!臣能进节陛下,已经是三生修来的福气,臣愿意永远当陛下的臣子,此心此情,天日可鉴!”

    柳淳眼圈红了,朱元璋也不是那么舒服。

    这几年他给予柳淳的关心,甚至超过了大多数的亲人,就连儿孙都比不上。这小子要是还不知道感恩戴德,朕也太失败了!

    朱元璋稳稳心神,笑骂道:“你小子哭什么?弄得朕都想哭了……这人老了心肠就软了,放在二十年前,朕才不会允许你上蹿下跳地折腾呢!”老朱略责备两句,立刻话锋一转,“柳淳,朕想问你,假使未来的新君,不愿意变法,你打算怎么办?”

    “臣打算讲学!”

    “讲学?”

    “嗯!臣相信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该改革的地方必须改革,臣要把这个想法,告诉每一个学子……臣以为未来的天子必定能以苍生为念,以陛下为表率,节俭爱民,推行变法,继续洪武盛世,开创我大明万世不拔的基业……”

    “行了!”

    朱元璋呵斥道:“别废话了,朕只想问你,假如未来的天子不愿意变法,也不许你讲学,更不想用你的主张,那你打算怎么办?”

    “这个……那样的话,臣就成了废人了,或许臣会去极西之地,寻找师父们吧!”

    朱元璋老眼眯缝,突然笑道:“真的只是离开?你不打算做点什么?”

    柳淳严肃道:“臣受陛下厚恩,无论如何,也不会背叛大明的……假如陛下不放心臣,臣愿意现在就跳进江中!”

    君臣两个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朱元璋的目光不停在柳淳身上扫视,而柳淳则是低垂着双眼,一语不发……他早就清楚,自己想离开京城,没有那么容易。不过老朱这一关,那是绝对不能的。

    良久……朱元璋从怀里掏出了玉貔貅,塞给了柳淳,“这个保命的东西你还留着,算是你我君臣之间的信物……朕跟你做个约定,未来的天子,不管是谁,只要不害你,你必须忠于大明,忠于朱家……即便天子要把你发配到天涯海角,你也不许反对!如何?”

    柳淳接过了玉貔貅,毫不犹豫道:“臣遵旨!”

    朱元璋略微点头,“对了。朕还有个礼物送给你,等到了云南,就会送到了,你一准喜欢。”

    朱元璋起身,又最后看了眼柳淳,迈步出了船舱,踏上跳板,在太监和侍卫的保护之下,上了其他的船只,赶快返回码头,回宫去了。

    船舱里剩下柳淳一个,他紧握着玉貔貅,自嘲一笑。

    果然是虎老了不咬人,那么霸气的洪武大帝,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

    “朱重八,我答应你,只要你的子孙不玩阴的,不陷害我和家人,我就不会造反……”柳淳轻轻一笑,“只不过这个承诺恐怕未必有用了,你老朱也是灯下黑,你的子孙又怎么可能放过我呢!即便他不想动手,还有他身边的那些猪队友呢!”

    ……

    朱元璋从码头回来,仿佛被抽空了所有力气,斜靠在罗汉床上,连手指都不愿意动。

    御极二十七年来,他从来没有如此无力过!

    从京城到码头,从朝野文武,从市井议论……种种方面的显示,柳淳的影响力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当年老朱杀胡惟庸,废除丞相,那是因为勋贵武将还都站在他这边,而且胡惟庸嚣张跋扈,民间的评价不高。

    可柳淳不一样,他横跨文武,勾连朝野……越是下面的人,就越是喜欢柳淳。

    毫不客气说,现在杀了柳淳,朱家皇帝在民间立刻就臭了。

    就像英宗一样,其实他两次为君,除了土木堡之变以外,也做了不少的好事,但再多的好事都没用,当他杀了于谦,就注定臭名昭著,被民间记恨鄙夷。

    柳淳推动变法,切实关系到百姓的税赋利益,因此柳淳在民间的影响力,比于谦还要大……他还跟勋贵有很深的交情,文官也有他的人马,就连皇家银行都是柳淳创立的。

    这时候铲除柳淳,等于同时摧毁支持大明朝的几根支柱。

    已经到了暮年的朱元璋,没有这个能力了。

    多锋利的刀,也有锈蚀的一天!

    尽管朱元璋不愿意承认,但他遇到了有生以来,第一个既舍不得杀,也杀不掉的人!

    更让老朱悲哀的是第二件事……他现在的精力,甚至很难完成重新挑选储君的任务……如果能挑出一个雄才大略的储君,足以降服柳淳,大明朝自然相安无事。

    可若是不行,日后君臣冲突,又该如何是好呢?

    朱元璋跟柳淳的约定,已经是洪武大帝最后的办法了。

    朕保你柳淳的性命,你小子保证受多大的委屈,都不许造反!

    老朱阅人无数,他还是相信柳淳是个君子,至少他不会欺骗对自己有天高地厚之恩的一个老人!

    重点是老人!

    事实上柳淳真的也不打算欺骗朱元璋,因为会造反的人,不止他一个。

    而造反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柳淳更愿意把心思放在身边的人,比如蓝新月!

    “云南是个很不错的地方,天蓝水美,物产丰饶……对了,你信不信,即便我在云南,依旧能撬动整个大明!别看我是个驿丞,有时候这驿丞做好了,比宰相还威风哩!而我,就是要做驿丞之王的人!”

    就算柳淳吹得牛皮再大,蓝新月也会乖乖点头。

    尤其是当柳淳点破了两个人的关系,蓝新月就自动进入了妻子的角色,连最后的一点泼辣都收了起来,只有夫唱妇随。

    “柳淳!你这个大骗子!”

    又有两个人,出现在了船舱里。

    正是徐妙锦和李无瑕。

    柳淳吓了一大跳。

    这船怎么了?

    先是朱元璋等着,接着她们俩也冒出来了,一会儿再有什么人出来,一点都不用意外了!

    “你会填词!”

    李无瑕怒气冲冲,盯着柳淳。

    徐妙锦抿着嘴轻笑,“就是,老板,你骗李姐姐干什么?”

    “我……我没骗人啊!我真的不会!那首词是我师父写的。”

    李无瑕哼了一声,“还敢说没骗人!这句话就是欺骗!你不是说过,你的师父里面,没有腐儒吗?”

    “那,那理工男也可能懂浪漫啊!人家岳飞还能写满江红呢!对吧?”柳淳继续地对付着。

    李无瑕可不好骗,“我不管了,谁的词都行,从现在开始,每个月一首诗词,送到京城……算作礼物,不许不答应!”

    说完,李无瑕转身就跑,飞快消失了。

    “喂?我没有那么多存货的,我不会写啊!”柳淳绝望大叫。

    徐妙锦却笑得更开心了。

    “老板,其实这事对你有好处的。”徐妙锦笑嘻嘻道:“你最好多填几首,李姐姐喜欢这些,我呢,喜欢钱!”

    “那我直接给你钱行不?”柳淳蔫了。

    徐妙锦摇头,“你现在是驿丞,没有多少钱的!而且大凡圣贤,都有过痛苦的经历…书上不是说,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老板被贬到了云南,这就是你的磨难啊!在这个困苦关头,你发愤图强,著书立说,然后再广为流传,才能更显得伟大!”

    徐妙锦冲着蓝新月道:“大姐,你说是不是?”

    “是,是吧!”蓝新月哪有徐妙锦的一肚子坏水啊!

    “所以呢!为了让老板顺利修成正果,我建议你,一定要让老板吃苦,受累,动心忍性,空乏其身!让他挑水,劈柴,穿粗布,赤着脚……然后到了晚上,就弄一包萤火虫,借着荧光著书,这样磨砺出来的文字,必定字字珠玑,不同凡响!到时候我就在京城大肆传播刊印,向学生们讲述柳圣人的痛苦经历……这样一来,你就会成为当世圣贤,往后说一不二,一言九鼎,再也不用担心被贬官了。”

    徐妙锦说完,很认真对蓝新月道,“大姐,他能不能修炼出来,全靠你了,要管好他,一定!”

    “哦!我会的!”

    “那……咱们每月一封书信,把他的事情都写给我,怎么样?”徐妙锦弯着眼睛,得意道。

    “好啊!”蓝新月点头,徐妙锦欣然离去。

    柳淳的脸都绿了,这个死丫头,不跟老子一起去吃苦就罢了,还想办法害我,简直可恶!

    “你,你可千万别听她的啊!”

    “不听不行的。”蓝新月很认真道:“不听,她们才不会答应我跟着你去云南呢!”

    “啊!完蛋了!”柳淳绝望地倒下去,像块石头砸在了船板上,咚的一声!

    “呵呵!”蓝新月终于忍不住笑了:“我只说了听她们的,可没说照着她们的话做啊!当我真是傻瓜啊!还能帮着外人欺负……欺负自己的相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347章 投奔师父去

    柳淳跑了,带着未婚妻跑了!

    最能折腾的人没了,京城诸公,是不是能安静一会儿了?

    显然……是不可能的!

    柳淳虽然走了,但他留下的棋局还在继续着,非但没有因为柳淳的离开而中道崩殂,反而愈演愈烈了。

    道理很简单,我们都折损了可亲可敬的柳大人,要是还查不出真相,这天下就再也没有是非了。

    锦衣卫卯足了劲头儿追查,三法司也不敢怠慢,就连应天府都加入了其中。

    还记得那位应天鲁知府不?

    当初安童的案子,他跟唐韵冲突,打了十个锦衣卫……按照以往的经验,鲁知府是一点要倒霉的,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

    可是柳淳没这么干,主要是他在金殿上慷慨陈词,主张按照大明律办事,结果是鲁知府仅仅降级留用。

    事后柳淳跟鲁知府也没有什么交集,可这位却铭刻肺腑,咱是感恩戴德的人,柳大人被贬,那是天子的决定,他没有办法。

    可在应天的地盘上,他这个地头蛇还是有些份量的。

    别以为锦衣卫了不起,也别觉得三法司多强!

    什么叫强龙不压地头蛇!

    老子就是最厉害的地头蛇!该我上场了!

    “所有的衙役,大家都听着!现在是什么时候?锦衣卫被当成了英雄,老百姓提起,都竖大拇指……咱应天府的衙役反而成了欺软怕硬的混蛋,让老百姓戳脊梁骨!大家伙或许没读过书,可戏文总看过吧?大宋朝,开封府,那帮衙役厉害不?本官或许比不上包青天,可也不能吃干饭,尸位素餐!你们也要拿出真本事来,让世人刮目相看,提到咱应天府,也要竖大拇指!”

    这帮衙役能说什么,全都点头,“堂尊说的有理,小的们都听堂尊的……可,可堂尊让小的们干什么啊?”

    “干什么?”

    鲁知府哼了一声,“不要打听,你们立刻出动,分别前往指定的位置,本官会派人送信,到时候你们就按照命令办事,记住了,谁敢迟疑,本官就砍了他的脑袋!”

    应天府的衙役四出,一队又一队,密密麻麻,一看就是要出大事。

    盯着应天府的人不在少数,一有风吹草动,立刻就会走露消息,所以说,官府总是姗姗来迟,是自古皆然,鲜有例外。

    可这一次不同,鲁知府没有泄露丝毫秘密,只是把人派到了指定的位置。

    大约半个时辰后,八匹骏马,八名衙役,带着鲁知府的命令,冲到了早已待命的衙役面前。

    “奉堂尊之命,立刻查封周边三家粮行!包括九州、四海、乾坤,全都封起来!”

    类似的命令,在其余的七处同时上演。

    随之而来的就是京城的几十家粮行,悉数被查封!

    谁也想不到,从来都没人留意,专门干脏活,炮灰一般的应天知府,竟然弄出了惊天一击!

    刑部尚书夏恕看到了结果,大笑三声,迈步直接向皇宫而去。

    这一次总算能跟陛下交代了!

    “启奏陛下,根据彻查,扣除原本查封的五家粮行之外,另有三十八家粮行,协助盗卖太仓之粮,这三十八家粮行,背后的东家是五个人……其中有两人,是,是东宫的太监!另外三人,也是宫女的亲戚。”

    朱元璋闻听,气得胡须都撅起老高。

    他劈手抢过夏恕的奏疏,反复看了几遍,然后重重摔在书案上,从后槽牙里吐出两个字:“退下!”

    还没等夏恕离开宫殿,背后就传来了怒骂之声!

    朱元璋忍无可忍了。

    不要脸的贱婢,就这么没见过钱!盗卖太仓粮食,身为太孙之母,未来的皇太后,当起了硕鼠,连这种钱都挣。

    假如你真的掌了权,还不把大明朝的国库搬到后宫去!

    就算暂时不废了太孙,这个吕氏也断然不能留了!

    朱元璋怒火中烧……整整一夜,都没有睡觉……东宫必须整顿了,该处置的都要处置,绝对不能客气了。

    这就叫灯下黑,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反而没有注意到,实在是疏忽大意。

    不过在处置东宫之前,是不是该给未来的储君铺路了呢?

    其实从朱元璋和柳淳的对话,就听得出来,老朱在易储这件事情上,还没有下定最后的饿决心,他要担忧的事情太多了,所以就难免束手束脚,加上年纪大了,心也软了,老朱对柳淳下不去杀手,对自己的孙子,也总还有一丝的亲情在。

    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朱元璋不再犹豫了。

    朱允炆懦弱,耳根子软,身边又聚集了一帮坏东西……假如江山交给了他,势必会断送朱家的基业。

    不行!

    绝对不行!

    这是朕的江山!

    是朕出生入死打下来,又兢兢业业呵护的天下!

    必须给一个让朕满意的人……

    老朱沉吟良久,终于下旨……“令燕王总北平、辽东人马,出塞筑城,招抚生番,大将周兴为副手,协助燕王朱棣,一起出塞!”

    这道旨意下去,明眼人都看出了其中的门道。

    当初是太孙极力建议,让宁王和辽王就藩,分了朱棣的兵权。

    如今老朱又让朱棣名正言顺,统领两镇人马,天子的用心,还不够明白吗?

    朱元璋反复权衡,当初他立朱标,这几十年下来,朱标威望足够了,但是手段太差,性格绵软,被奸人陷害。

    新的储君,必须足够强悍,这一点朱棣很像他,再有,储君也必须拥有足够的威望。

    老朱打算让朱棣先领兵打仗,开疆拓土。

    一方面积累军功,一方面收服人心,尤其是勋贵武人之心。

    等时机成熟,再让他进京,以储君的身份,主持几年变法,培植心腹……到了那时候,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而且这么安排,还能避免柳淳做大,省得那小子威胁老朱家的天下!

    完美!

    朱元璋打定了主意,他要一步一步,把江山交给合适的人……“朱棣,你不要让父皇失望啊!”

    旨意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到了北平。

    燕王府!

    仨倒霉孩子都气坏了,尤其是朱高煦,嘴唇上都急出水泡了。

    这不是坑人吗!

    他们在应天待了好几年,啥动静没有。

    结果他们刚刚回北平不久,就出了王弼一案,柳淳调动各种力量,勋贵,文臣,向东宫发起攻势。

    四大国公,白衣渡江,吊唁定远侯,何等雄壮啊!

    只不过消息传到了北平,早就凉了。

    说起来也是坑人,他们正热血沸腾呢,就传来消息,柳淳被贬云南……这是咋回事啊,完全不能理解!

    那一刻,朱高煦觉得自己的皇祖父,简直是天下最大的昏君了。

    朱允炆装模作样,假仁假义,在学堂的时候,就瞧他难受。

    他娘吕氏,也不是好东西。

    他身边的那些穷酸,更是令人恶心!

    皇祖父简直瞎了眼睛,怎么能贬了柳淳,纵容他们呢?

    “都怪你!你说你被封世子,你就自己回北平算了,我和三弟留在应天多好!”

    朱高炽白了二弟一眼,“就你?你留在应天能干嘛?给先生招灾惹祸!你是看先生倒霉不过瘾,还想盼着皇祖父把先生杀了啊?”

    “朱高炽!”

    朱高煦气得跳起,伸手就抓,“你诅咒先生是吧?我跟你没完!”

    他动手要打,朱高炽也不是吃素的,他年纪本来就打,练武之后,虽然脂肪还是那么多,但力气却一点也不小。

    两兄弟扭打在一起,一边打,还一边骂!

    “我才没有诅咒先生,我说的都是实话!就你的性格,非给先生惹祸不可,回北平正好!”

    “我看你是无情无义,忘了先生的教导,你是不是也打算捧朱允炆的臭脚,好安心当你的燕王世子?”

    “你放屁!”

    “你恼羞成怒了,我说对了!”

    ……

    这俩货纯是没事找事,折腾了好半天,打得鼻青脸肿,精疲力尽,总算能坐下来了。朱高炽大脸凄苦,朱高煦怒目横眉。

    他们互相看了看,几乎异口同声道:“说吧,该怎么办?”

    “反正我是不能看着先生被欺负。”朱高煦道:“我准备去……”

    “去应天?”朱高炽郁闷道:“皇祖父下的旨意,不好更改啊!咱们也没有这个份量,恐怕父王都不行!”

    朱高煦冷哼一声,鬼兮兮地笑了起来。

    “我才不去应天呢!我要去云南!”

    “云南?”

    “对啊,我要去保护先生!”朱高煦乐颠颠道:“先生被贬官,我猜啊,以朱允炆的阴险,一定会对先生下黑手的,我去保护先生!”

    “这个想法好,我也去!”朱高炽第一次觉得二弟还是有脑子的。

    可朱高煦摇了摇头,他站起身,用力按住大哥的肩膀。

    “这么说吧,你现在是燕王世子,代表父王……你要是去了,肯定会以为是父王授意医德。东宫那帮人会想办法害父皇的。我就没事了,我去云南,照顾先生,早晚跟着先生学本事……对了,我听先生说过啊,云南那边,有一尺长的虫子呢!还有大象,孔雀……对了,先生还说过,孔雀有白色的呢!”

    朱高煦眼睛放光,他哪里是要去照顾柳淳,分明是打算度假去了。

    “哈哈哈,我终于发现,原来不当世子,是这么好的事情!”朱高煦拍了拍傻眼的大哥,扭头扬长而去。

    “替我跟父王说一声,我去云南喽!”

    朱高炽气得满脸的肥肉颤抖,的确,他当了世子,可也失去了自由……该死的!是我先拜师的,我是大师兄,我该去照顾先生的!

    朱高炽这个急啊!

    就在这时候,朱棣刚刚接了圣旨,心情大好,他快步来到儿子的院子,“你们不是嚷嚷着家里闷吗?为父要出兵打仗了,你们俩都随军出征,涨涨本事!”

    朱棣笑呵呵说着,可到了院子里,发现只剩下大儿子,还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

    “你皇祖父下旨,让父王出征辽东招抚生番,你不愿去?”

    朱高炽抬起头,悲愤委屈,“父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