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不是侥幸,想想吧,得到了田地之后,百姓会干什么?他们不但提供了粮食,还提供了最优质的兵源……帮着朱元璋冲锋陷阵的士兵,就是这些农家的子弟!

    谁说农民文弱,一盘散沙……只要组织起来,爆发出来的战斗力,翻天覆地。强悍的大元铁骑,就是被他们给亲手埋葬的。

    比如同样出身不高的刘邦,他是用约法三章,来换取民心,其余的开国君主,手段各异。但毫无疑问,以土地来动员百姓,从来都是最管用的,也是威力最大的。

    朱元璋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夺取了天下之后,依旧不改初心,针对北方地广人稀,土地荒芜,他招募百姓,每人授予若干田亩,三年免税,还给耕牛农具……总之,用尽一切办法,让每一块地都有人耕种,让一个人都有田地可耕!

    除了授田之外,老朱还严厉打击豪强,从不手软,或许在读书人眼里,包括那些史官学者,甚至是后世的专家教授,都觉得朱元璋土,不懂经济,残暴不仁……可谁又注意到了,朱元璋的治下,少有巨富,也少有赤贫,国库用度充足,对外作战,战无不胜。

    成绩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而不是靠着文人坐在书斋里,胡思乱想,穿凿附会出来的。

    一句话!

    雄哉!

    洪武大帝!

    身在镇江的柳淳,几乎一夜之间,就发觉整座小城都变成了白色,走在路上,没有人笑,也没有喧哗,至于乐器之声,更是一点都没有。

    茶馆里,喜欢下棋的人们,也把棋盘收了起来,生怕冒犯了君父。

    掌柜的用白纸,将红色的福字糊了起来……几乎每一个普通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悼念着朱元璋。

    柳淳走在街头,有种难以形容的感觉……他早就知道朱元璋命不久矣,而且这些年老朱没少占他的便宜,还欺负他,恐吓他,要把他弄到宫里当太监……想到这些,柳淳就咬牙切齿,巴不得老朱赶快回归苍天才好。

    可真正当朱元璋死去了,柳淳却有种痛彻心扉的感觉……民间的反应,往往是最真实的。

    百姓的悲伤,是做不了假的。

    或许他们还不清楚,自己是何等幸运!

    两千年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没有像朱元璋一般爱惜普通百姓的……他们永远失去了一位值得铭刻肺腑的君父!

    柳淳从街上回来,蓝新月给他准备了香烛,还有一身麻冠孝服。柳淳穿戴妥当,恭恭敬敬,跪在了朱元璋的画像前面,一跪就是整整两个时辰!

    他跪得心甘情愿,跪得理所当然!

    等柳淳重新站起,他的手里多了一样东西,就是朱元璋最后批阅的科举试卷,上面鲜红的叉,是那样醒目!

    “齐泰,你死定了!”柳淳咬了咬牙,说实话,为了靖难的大业,他都不舍得杀了齐泰,可是没有办法,他自己找死,那就怪不得柳淳了。

    这份试卷是徐妙锦送来的,把试卷交给徐妙锦的人,正是宫里的那个老太监!他趁着朱元璋病倒的时候,把老朱手里的试卷偷到了怀里,冒着性命之忧,传了出来。终于,让柳淳知道了朱元璋的死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384章 乐极生悲的齐泰

    绝处逢生的感觉,实在是太奇妙了。

    齐泰甚至觉得他才是天命所归之人,不然老天爷怎么舍得带走他的儿子,来保全自己呢!好吧,人要是到了不要脸的地步,那也是很可怕的。

    以前齐泰连续栽跟头,又因为麒麟的事情,差点被抓进大牢。

    幸运的是练子宁一肩扛起,没有牵连齐泰。

    这倒不是练子宁多仁义,多了不起。

    而是一旦他松口了,一世英名就没了不说,还会成为叛徒,东宫这边的人不但不会放过他,就连家人都要跟着倒霉。

    所以练子宁干脆咬牙狠心,拼了一条老命算了。

    至于他恨不恨齐泰,那就不用说了,假如齐泰出现在他的面前,练子宁能把他活吞了……这些年猪队友见的多了,可像齐泰这么猪的,还是极品中的极品!

    当然了,人不可能一直倒霉,比如齐泰就咸鱼翻身了。

    他先是跟锦衣卫勾结,把欧阳伦推到了前面,保下了梅殷。

    顺便利用安庆公主的事情,让老朱赶走了朱棣,至少齐泰是这么认为的。

    接下来就是陛下的死了……齐泰最初也没有想到,朱元璋会被气得旧病复发,直接驾崩。他是打算弄出一个案子,转移注意力。

    就好比他弄个抓麻雀的陷阱,结果扣住了一只孔雀,岂止是赚大了,简直一步登天了。齐泰觉得自己的霉运消失了,终于能转运了。

    现在太孙登基在即,自己立下了大功,绝对是未来的帝师,百官领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确,跟柳淳几次过招,弄得齐泰精神都正常了。

    他满脑子美好的幻想,随着朱允炆进入了宫中……此刻朱元璋已经驾崩了,以茹瑺等人代表的百官,此刻悲愤欲绝,无不伤心落泪。

    朱允炆已经“哭晕”好几次了,齐泰假惺惺陪着掉泪。

    “还请太孙殿下不要悲伤过度……国不可一日无君,大行皇帝文治武功,冠绝历代,虽秦皇汉武,不能比肩……臣以为当立刻给大行皇帝拟定两号,然后恭请太孙殿下登基继位。”

    所谓两号就是谥号和庙号。

    谥号通常是对一位皇帝一生的总结,比如汉武帝,这就是用谥号称呼,刘小猪的谥号是武帝,打了一辈子匈奴,的确当得起武字。

    至于另一位很了不起的皇帝唐太宗李二,太宗就是庙号,是供奉在太庙,给后世子孙顶礼膜拜的。

    在汉朝,还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不过在唐宋之后,任何一个皇帝,都会有两号,盖棺定论!

    作为开国君主,也不用斟酌什么,庙号是太祖,谥号就是高皇帝。

    只不过齐泰说,让太孙继位,这点有人不同意了。

    “齐大人,你好像忘了什么事情吧?”杨靖突然幽幽开口,这位虽然不是左都御史了,但是辛辣直接依旧,丝毫不留情面。

    “忘了?“齐泰满脸是笑,“怎么会?当然有先帝遗诏在!”

    他说完之后,有一个人站了出来,正是黄子澄!

    只见黄子澄从袖子里取出一个金漆的盒子,十分精美。只是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盒子之内……

    “先帝遗诏!”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黄子澄抑扬顿挫,念得很顺溜儿,听起来也像是朱元璋的口吻,可仔细琢磨内容,却发现有些问题。

    第一层貌似朱元璋自谦之词,可为什么要讲无古人之博知?要知道,朱元璋可是要改千年未变之法啊!一个把变法放在心上的皇帝,怎么会说出厚古薄今的话呢?

    第二层是夸奖朱允炆,倒是不需多说。可第三层就妙了,丧事从简,不许藩王进京奔丧,这就太扯淡了!

    亲爹死了,儿子们还不能来见见老爹,要在驻地老老实实待着,这是什么道理?难道还怕有什么变故,还是说心虚了,不敢面对藩王们?

    稍微分析一下,就能得出一个结论,这个遗诏是假的!

    说起来也不稀奇,就算皇帝真的留下遗诏,只要掌控内外,就可以轻易篡改,替换……更何况通常情况下,皇帝突然暴毙,来不及留下遗诏。

    就会由大臣代拟,明代这种情况可不少见……正德没有儿子,杨廷和等人打着遗诏的旗号,把正德黑了够呛。

    接过正德皇位的嘉靖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不但临死之前,让海瑞痛骂了一顿,还被徐阶和张居正,靠着遗诏,把嘉靖朝给彻底推翻了,皇帝被骂得凄惨无比。

    能听出遗诏有假的人不少,可却没有人敢指出来!

    齐泰大喜过望,他在黄子澄念过之后,就迫不及待,跪在了地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其他臣子也只能跟着跪倒,朱允炆连忙侧过身体,“皇祖父刚刚离我而去,孤悲痛欲绝,无心他顾。”

    我现在太伤心了,没有精力去想当皇帝的事情呢!

    话,有点假!

    齐泰继续拜求,朱允炆最后只能很“勉强”点头。

    终于,该准备新君登基的事情了。

    齐泰上蹿下跳,替朱允炆张罗,看他卖力气的劲儿,仿佛是他要当皇帝一样。

    一个帝国的新陈代谢,最重要的就是两道诏书,一个是遗诏,一个是登基诏,遗诏是黄子澄拟定的,齐泰就想拟定登基诏。

    可就在这时候,突然发现,原来宫中的玉玺,不翼而飞了。

    别误会,没人偷,而是被人光明正大拿走,看管起来了。

    这个人正是朱允炆的母亲,吕氏!

    “圣人年纪还小,经历的事情也少。骤然登基,要统御万里江山,真不知道他要多辛苦!我这个当娘的,就勉为其难,替他操劳一下吧!”

    敢情朱允炆进宫,吕氏也跟着进了皇宫,身为皇帝的母亲,霸占玉玺,当然是要垂帘听政。

    这个女人也不简单,当年朱标连太子妃都不舍得给她,现在她却即将成为皇太后,若是再加上玉玺,她就能垂帘听政,堪比皇帝!

    朱标!

    你连当皇帝的福气都没有,真是个可怜人!

    在这一刻,疯癫的人越来越多了,不差吕氏一个!

    “启禀太后,新君登基大典就在明日,臣已经拟定好了登基诏书,只要用印,就可以明日正式颁行,臣已经请求陛下,尊生母为太后!”

    听到太后两个字,吕氏的浑身一震,终于露出了笑容。

    “齐大人会办事,哀家早就知道。”说着,她让人取出玉玺,当着齐泰的面,就要用印。

    齐泰在登极诏上面乱指,吕氏的贴身宫女不懂这个,尴尬地杵着,不知道印在哪里好!

    齐泰赔笑,伸出手,很自然接过玉玺,然后在诏书上按了一下……只是接下来他没有把诏书带走,而是将玉玺塞进了怀里,用双手环抱住,扭头就走!

    “齐大人!”

    吕氏大惊,急忙让人阻拦。

    齐泰毫不畏惧,“我怀中乃是玉玺,伤损一丝一毫,就要灭你们的九族!都闪开,我要将玉玺献给陛下!”

    这货是真的不在乎脸皮了,侍卫迟愣之际,他冲出了宫门,朗声道:“自古以来,妇人干政,乃是大忌!太后还是安心在宫里荣养吧!”

    吕氏听到这话,简直气炸了肺,她万万想不到,这帮满口仁义道德的读书人,耍起无赖,竟然是如此丑陋不堪!

    她让手下人立刻去追回玉玺,而齐泰呢,早有安排,一路上顺利到了前面,喜滋滋将玉玺献给了朱允炆。

    “陛下,臣幸不辱命,将玉玺带回来了。”

    朱允炆点了点头,将玉玺抓在了自己的手里,这一刻,他感觉到了权力的滋味!很美妙!

    齐泰更加得意,他帮着抢回了玉玺,凭着这个功劳,以后的朝堂上,就该是他呼风唤雨才是!

    只不过齐泰的好运气似乎用完了,以茹瑺为首的几位大臣走了进来。

    “启奏陛下,臣等接到北方士子告状,今年恩科有弊端,而且先帝之死,似乎与此有关!”茹瑺斜视了一眼齐泰,“为何恩科没有一个北方人,这是什么道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385章 帝王无情

    齐泰黑着老脸,紧紧盯着茹瑺……心说老子已经赢了,太孙继位在即,君臣名分已定,老子就是帝师,所谓成王败寇,说什么都没用了,你们还敢跟老子作对,那就是找死,怪不得别人!

    想到这里,齐泰朗声道:“茹大人,科举取士,自有规矩,本官既不是主考,也没参与取士,你把罪责加不到我的头上!更何况恩科乃是天子垂青,给士子们一个额外的机会。现今天子继承大统,普天同庆,你却说恩科有弊端,是什么居心?”

    茹瑺呵呵冷笑,“齐大人,你可真是会颠倒黑白,这一次恩科主考乃是翰林侍读学士,他是门人,又是你推荐他担任主考,难道还没有瓜田李下吗?”

    “哦?那好啊,有本事你就去抓,等有了证据,再来找本官问罪不迟……”

    “不必了!”茹瑺朗声道:“陛下,根据臣接到的消息,这一次的科举有泄题的情况,这才是北方学子无一上榜的原因,而泄题之人,就是齐泰!”

    “你胡说!”

    齐泰真的变了脸色,他万万没有料到,这么隐秘的事情,竟然让茹瑺给知道了!

    不过还是那句话,反正他是胜券在握,历史从来都是以成败论英雄,他没什么好怕的。

    “陛下!”齐泰猛地转向朱允炆,“陛下,老臣冤枉,老臣纵然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在科举上面动手脚……更何况这些年老臣兢兢业业,一心辅佐陛下,老臣之心,天地可鉴,还请陛下主持公道!请陛下还臣清白!”

    齐泰跪在地上,涕泗横流,不停磕头。

    朱允炆俯视着这位师父,又瞧了瞧义愤填膺的茹瑺等人。

    朱允炆突然幽幽道:“茹爱卿,你们当真查到了罪证?”

    “回陛下,臣不但查到了罪证,臣……还知道,陛下曾经亲自批阅试卷,而且就在陛下昏倒之前,曾经传旨要召见所有跟恩科相关的考官……宫中的出入记录上面,写的明明白白,臣已经拿到了证据……另外,关于此次恩科不公的情况,北方士子,群情激愤,更有人提前泄题,总而言之,此案关乎重大,臣以为不能不查!”

    齐泰的鬓角见汗,他倒不是怕宫外的那些事情,毕竟什么泄题啊,北方士子落榜啊,都可以扛过去。问题是朱元璋的确下过口谕,若是有记录……这就是先帝关心的案子,作为嗣君,朱允炆不可能无视,如果不管,那就是不孝,会落人口实的。

    齐泰慌了,他希望朱允炆能压下去,只要压下去,随便处置几个考官,有个交代就行了。他现在很有自信,毕竟朱允炆登基称帝,身边可用之人不多,还要仰仗自己……除了自己,也没人能帮得了他!

    “陛下!”

    齐泰仰头,还没等说出后面的话,突然,朱允炆猛地一拍桌案,豁然站起,年轻英俊的面孔,因为愤怒而扭曲变形。

    “齐泰!你身为文苑清流,在东宫多年,不思报国,却屡次兴风作浪!朕已经查清楚,尔曾经以假麒麟,蛊惑练子宁上书,而后又打着东宫旗号,走私茶叶……还有,你心术不正,屡次挑唆,搬弄是非,无恶不作。朕本来顾念师徒之情,以为你能回头是岸,谁知道你怙恶不悛。胆子越来越大……恩科一案,乃是先帝临终之前,心心念念的大案,朕岂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辜负天下士子之心!又岂会纵容你这般的恶徒,败坏国典,胡作非为……”

    “来人!”

    侍卫一起涌入,朱允炆一指齐泰,怒喝道:“将他给我拿下!”

    侍卫扑上来,一下子就把齐泰按住了。

    此刻的齐泰,完全懵了!

    怎么回事?

    陛下怎么不保自己了?

    不但不保,听他的话,怎么还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推给自己?这,这是什么道理?

    麒麟之事,走私茶叶,科举泄题……这些事情是我一个人能干的吗?没有东宫的力量,谁会听我齐泰的?

    一向自诩聪明过人的齐泰突然明白了!

    卸磨杀驴!

    自己辛辛苦苦,替朱允炆谋划,别管成功失败,他绝对是最尽职尽责的师父,没有之一!刚刚当上了皇帝,还没有举行登基大典,就拿自己开刀。

    朱允炆,你的良心呢?

    齐泰发了疯似的,“陛下,陛下!你不要忘了,是臣忠心耿耿,替陛下操劳,是臣逼死了定远侯啊……陛下,你不能无情无……”

    当听到定远侯三个字的时候,朱允炆突然厉声大吼,“齐泰匹夫,你丧心病狂,胡言乱语,把他的牙齿敲下,一个不留!”

    这句话说完,包括茹瑺等人都傻了,我的老天啊,这还是那个处处标榜仁义敦厚的太孙殿下吗?

    怎么大权到手,人就完全变了一个样子啊?

    他们在惊讶之余,侍卫们已经动手了。用刀尖儿狠狠刺入齐泰的牙床,然后用铁钎对准,以锤子狠凿。

    大约一刻钟之后,齐泰满口的牙齿,一个不剩,全都砸了下来。

    用人放在托盘里,送到了朱允炆的面前。

    朱允炆只扫了一眼,就说道:“此乃小人毒牙利齿,搬弄是非之丑物,立刻碾碎,扔到护城河去!”

    说完之后,朱允炆又居高临下,对侍卫冷冷道:“把齐泰打入诏狱,听候彻查!”

    此刻的齐泰,那叫一个凄惨啊!

    有过拔牙经历的小伙伴都知道,在拔牙的时候,可能因为震动,伤到下颌骨,所以要用拳头抵住……齐泰是被人按住了脑袋,用刀,铁钎,铁锤直接往下砸,响叮当,鹅蛋大的锤头落下,不光是牙床毁了,下颌骨也多处开裂,另外腮帮子,嘴唇,舌头……全都伤痕累累,好好的一张脸,变成了猪头。而且一次敲下这么多的牙齿,伤损到了神经,他的脑袋嗡嗡作响,乱成了一锅稀粥,眼睛不好使了,耳朵也听不清了。

    不过隐约之间,他能听到,是朱允炆在说话!

    好狠的心肠!

    好歹毒的朱允炆!

    你果然是个无情无义之徒,我齐泰怎么瞎了眼睛,就选择了你呢?

    说来讽刺啊,谎话说多了,有时候自己也就信了……齐泰这帮人天天帮着朱允炆谋划,对付这个,暗害那个,手段又有多少见得光的?

    耳濡目染之下,朱允炆能没有点手段吗?

    后世都说朱允炆仁孝忠厚,还有人绘声绘色地讲,是朱允炆不许伤害叔父,朱棣才能在战场上侥幸活下来……可是别忘了,在朱允炆登基之后,朱棣发动靖难之前,还有好几位叔叔,就被朱允炆逼得死去活来。

    即便最老实忠厚的周王朱橚,都给发配云南,险些丢了性命,还有更惨的代王,岷王,湘王,齐王……朱允炆以平均一个月一个的速度,消灭着他的叔叔们……只怕相比之下,汉武帝的削藩都要相形见绌,自愧弗如。

    现在朱允炆的处境比历史上更加不安全,也更心虚胆怯……自然,他骨子里的薄凉就成倍放大,处置一个齐泰,完全没有什么负担。

    反正这个蠢货也给自己添了许多麻烦,害得自己险些被废。拿他顶罪,正是罪有应得!

    齐泰被拖走了,他用最后的力气,扭头望了望龙椅上的朱允炆……他突然很想笑,笑自己糊涂,笑自己咎由自取……可嘴巴都废了,别说笑了,连哭都做不到,只剩下喉咙里呜呜的几声而已。

    朱允炆深吸口气,定了定神,又对茹瑺道:“茹卿,此案还要你用心去办,朝廷重担,要诸位爱卿,一起扛起来,你们是朕的左膀右臂,朝廷柱石,朕还要仰仗爱卿们的才智。所有六部九卿,每人赏赐上等绸缎一百匹,黄金五百两。茹卿,你再拟定一个单子,朕登基之后,要赦免有罪之人,赏赐百官,不拘文武,凡是七品以上,一律加发三个月俸禄,以示朕恩!”

    朱允炆说完之后,就让群臣退下,他想好好冷静一下,想想办法……可就在这时候,突然有人跑来。

    “陛下,太后病倒了!”

    “什么?”朱允炆大惊,刚刚从太后手里抢来了玉玺,她怎么就病了?不会是装病威胁自己吧?

    “你撒谎!”

    宫女慌忙磕头,“陛下,奴婢没有撒谎,太后突然汗透衣衫,手脚发热……还,还……”

    “还怎么样?”

    “还有紫色的斑点,很,很吓人……”

    小宫女都哭了,朱允炆也是大惊失色,他急忙去瞧,等他赶到了吕氏的住处,发现吕氏脸色蜡黄,额头都是汗水,她手里紧紧握着一个圆形的东西,痴痴望着。

    “太后,太后,陛下来了,来看你了!”

    吕氏僵硬地抬起头,看了一眼朱允炆,立刻大怒!

    她挣扎着坐起,怒吼道:你个不孝之子,你,你敢抢走了我的玉玺!那是我的!”吕氏举着手里的宝贝,跟疯了似的傻笑起来,“儿子,皇儿,快,快把玉玺给母后,给我!和氏璧,和氏璧给我!”

    她从床上跳下来,像个讨要玩具的小孩子似的,“隋侯珠,这是隋侯珠!把和氏璧给娘亲,天下最好的两样宝贝,就都是我的了,和氏璧,隋侯珠啊!”

    吕氏猛地向朱允炆扑来,死死揪住他的袖子,此刻的吕氏,哪里是一国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