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崔冲着对方笑了笑,“没事的,他早就不是了。”
“怎么回事?”
“还能怎么回事,自己犯傻呗!”老崔叹道:“本来在太学念书,好好的天子门生不当,非要去什么鸡,鸡鸭学堂……去就去呗,还说什么知行合一,偏偏放弃了功名,免粮免役的优待不要了……要说能考上进士也好了,谁知又落榜了……真是可惜啊!”
“姓崔的!”
老板娘本来在里面煮面,听得不甚清楚,但也知道是议论自己的儿子,怒冲冲闯出来,抓起几个铜板,拍到了姓崔的面前。
“你拿走!这面我不卖了!”
年轻人倒是连忙跑过来,伸手又把钱拿回来了,冲着老崔点头,“我娘火气太大了,崔叔别在意。”
说完,年轻人推着母亲,往里面走,还低声道:“开门做生意,和气生财,这是何必呢!”
“他说你坏话,你让娘……”
“说就说呗,我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承担。”
老崔叹了口气,缓缓站起,“听你这么说,还真是读书明理的人。可我就想不明白,挺聪明的一个人,怎么就被那个什么学堂给骗了……难,难不成那里有狐狸精,把你的魂儿勾去了,要不请几个师父念念经……”
旁边人也跟着道:“老崔,瞧你说的,那是学堂啊,还是青楼啊,怎么还有狐狸精?难不成是在秦淮河上读书吗?”
啪!
这人正在狂笑,突然觉得眼前一黑,一个硕大的面碗,正好砸到了他的脑门上,鲜血一下子流了下来。
“你!”对方顺着砸来的方向看去,只见少年脸色铁青,眼睛里面都冒火了。
“你,你凭什么打我?来你这儿吃面,是瞧得起你!你,你都不是秀才了,还想作威作福啊?”
年轻人突然抓起一把铜钱,足有几十枚,狠狠砸过去!
“滚!拿着你的臭钱,滚!你再敢说学堂的一句坏话,我杀你了!”
年轻人喘着粗气,怒火三丈高,提起菜刀,就冲上来……老崔也吓坏了,他连忙抱住了年轻人,“孩子,都是你崔叔嘴贱,都怪我,你可别犯傻啊!”
这时候老板娘也跑过来,从怀里拿出两张纸币,一共一千文,递给了受伤的人,“拿去买点药,包扎下,回头不够,再,再过来。”
受伤的人见老板娘语气真诚,也自觉莽撞,叹口气,“看你们娘俩不容易,我这个人嘴臭,我挨砸了活该,回头我自己包扎就是了。”
他扭头要走,这时候老崔突然道:“先,先等等。”
“弟妹,还有大侄子,俺老崔是个粗人,什么都不懂,嘴也没有个把门的。这话说的也不合适。大侄子,你,你能不能说说,那个学堂到底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也开开眼界,省得闹笑话!”
其他的食客也都放下了筷子,侧耳倾听,就连受伤的那位也凑了过来。
老板娘拍了拍儿子的肩头,“孩子,娘知道你这几天心里头有火气,说出来,让这些老街旧邻都听听,娘也想知道怎么回事!”老板娘说着,沾了沾眼泪。
年轻人深深吸了几口气,平复情绪,他先冲着那位受伤的大叔深深一躬,然后才缓缓道:“我念书的地方叫鸡鸣山学堂,那是先帝给划出来的地方,专门建的学院,讲的是科学,也就是常说的柳学。”
这时候一个吃面的人道:“柳学?好像听人说过,可就是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柳学博大精深,渊深似海,学会了柳学,上天下海,无所不能!”
“啊!那不成了神仙吗?”
“不!”年轻人摇头道:“我们是靠着科学的方法做到的,和神仙道士根本不挨边……就眼前来说,我们学院讲民生经济,讲科学知识,归结起来,主要还是变法!”
“变法?”
“对!就是那个均田,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服役,征收商税的那个变法!”
提到变法,大家都来了兴趣,“这事我们都知道啊!这可是好事情啊!”
老崔也道:“是好事情,可,可你也不该不要自己的秀才功名啊?”
年轻人矜持一笑,“先生教导我们,要知行合一……假如我家里免了田赋,免了徭役,我又怎么有脸说我支持变法?难道我要跟人家说,我支持变法,但不支持变我家的法,这不是成了笑话吗?”
他说得有趣,引来大家的一阵欢笑,气氛瞬间和睦了许多。
老崔道:“大侄子……那你们这个学堂,都是好人哩?”
年轻人低声道:“这个我说不好,但我相信,学堂讲的学问是好的,是对百姓都有好处的!”
那个挨砸的闷声道:“都要纳粮服役,都要征税,还不是从老百姓口袋里拿钱,怎么就好了?”
年轻人轻笑道:“征税有很多种办法……比如规定一定田亩以下,不需要纳税,一些小生意人,可以少交一些税……大家想想看,每年朝廷的用度那么多,如果多从有钱人,田地多的,产业多的手里征税,那穷苦人不就负担少了吗?”
大家伙互相看看,貌似还真是这个理儿。
“不止如此,朝廷征税之后,就能修路架桥,能办学堂,能干好多事情……一条路,有钱人走那么宽,穷人也走那么宽,一座学堂,有钱人的子弟坐一个位置,穷人的子弟也坐一个位置……你们说说,到底是谁占了便宜?”
老崔摸了摸鼻子,瞧了瞧大家伙,忍不住道:“懂了,懂了!敢情你们的学堂,就是杀富济贫啊!”
坐在最靠边位置的蓝新月一直在看着,她很好奇,丈夫在民间,在学生的眼睛里,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可听到这里,她忍不住笑出声了。
杀富济贫,还替天行道啊!
要不要再给丈夫起个及时雨的绰号!
这不成了老罗的那本《水浒传》了吗!
不光是他们,别人也都跟着笑了起来。
老崔憨笑道:“瞧瞧吧,我这个人就是不会说话!反正我明白了,大侄子没考上进士,准是有奸臣陷害忠良,他们害怕清官,害怕替老百姓出头的好人!大家伙说对不对?”
“没错!就是这么回事!”
转眼之间,大家对年轻人都充满了敬佩之情。
老崔关心道:“大侄子,那,那你打算怎么办?是告状去,还是……”
年轻人沉吟了片刻,悲伤叹道:“先帝驾崩了,科场的事情,不惊动皇帝,如何能处置!大家不用担心我的,我打算去云南!”
“云南?那可老远了!”
“嗯!的确很远!可先生在云南!我要去投奔先生!”
“先生?哪一位?”
说到这里,年轻人眼中燃起了热切的火焰。
“先生就是前太子少师,锦衣卫指挥使,柳淳柳先生!正是他开创了科学一脉,也是他建立了鸡鸣山学堂,又是他推动的变法……可惜的是,我进学堂的时候,先生忙于朝政,没能当面请教,后来先生就被贬到了云南永昌卫,当了驿丞。”
“驿丞?这么可怜?”
年轻人摇头道:“自古圣贤多磨难,孔夫子还有吃不上饭的时候呢!我想去云南,去永昌卫,先生当驿丞,我去给他当驿卒,能在先生面前,早晚聆听教诲,我就心满意足了!”
在年轻人的口中,云南永昌卫,再也穷山恶水,烟瘴之乡,仿佛成了一座人人追寻的圣地,充满了无限憧憬。
蓝新月斜了眼丈夫,心说你还真能绷得住!是不是表面云淡风轻,心里头都高兴坏了?可这傻孩子哪里知道,他心目中,跟圣贤差不多的先生,根本就没到过永昌卫!他的日子也一点都不苦!
光在昆明忽悠人了!
柳淳这时候放下了面碗,淡淡说了一句,“他去不成的!”
这话刚说完,突然有人跌跌撞撞跑过来,“魏小相公,魏小相公,大喜啊,你快回京城吧!朝廷降旨,要重开恩科,前一次作废了!”
………………………………
第389章 恩科霸榜事件
“前辈,此次重新开恩科,只有请您老人家担任主考了。”茹瑺躬身说道,在他的对面,坐着须发皆白的刘三吾。
老爷子早已经年过八旬,他不但年纪大,德望也高,这几年刘三吾著书不少,其中就包括字典、典故、诗词、文章一类的工具书。
别看只是编撰,老爷子就已经名震天下,无人不知了。
还记得周王朱橚不,因为编写了几本医书,经过柳淳的推广,已经活人无数……纵观整个古代,医学资源都是极端稀缺的。
许多老百姓生病了只能求神拜佛,弄点符水喝喝,或者自己采一些草药,能扛得过去算是幸运,扛不过去就认倒霉。
第一次让所有人能普遍看得上病,还是赤脚医生的功劳……虽然大多数赤脚医生只能解决一些头疼脑热的小毛病,但是却不能否认,是他们让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老百姓,第一次享有了生病时能请医生诊治的最基本的待遇——开天辟地,功德无量!
朱橚编写医书,也培养了一大批的医生,虽然程度不高,失误不少……但他已经被许多百姓当成了万家生佛在供奉着。
刘三吾主要是针对普通读书人,编写字典,历代的典故手册,挑选精品诗词、文章,进行点评解析,汇集成册。
说穿了,就是什么新华字典,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一类的编者……可就是如此,已经让许多人得以读书识字,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
刘三吾,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学宗鸿儒。
也只有他,才能主持恩科,让科举取士,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老爷子这么大年纪了,还让他在前面冲锋陷阵,茹瑺的脸上很是发烧。
“前辈,我再安排几位部堂高官,给您老打下手,一起主持恩科……”
“不必!”
刘三吾突然摆手,他的寿眉垂下,老脸含笑。
“茹大人,前一年,另一位茹大人死了,现在当朝的老朽,就剩下我一个。恰逢此役,老夫当仁不让!不过话说回来,我这把老骨头也未必能有多大的作用。就不要牵连其他人了。恩科的事情我一肩扛起,至于接下来如何维护变法的大局,如何延续先帝的国策,还要你们多多费心。”
老爷子眼睛放光,热情洋溢道:“茹大人,你或许有顾忌,老夫也明白,跟天对着干,不会有好下场的,可老夫也请你相信,自古以来,我们就有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夸父逐日……人力或许有限,可老夫坚信人定胜天!”
茹瑺听到这里,浑身一震,不敢置信地看着刘三吾。
老爷子继续道:“茹大人,先帝是旷古未有的仁君,他爱惜百姓,才能以一己之力,推动变法……可先帝毕竟只是一个人,历代变法,都难逃人亡政息的命运,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的力量不够用!所以才要大多数人,把力量集中在一起,由千万人去推,就不愁变法不成。”
“而且这一次只要我们成功了,就再也不会有人亡政息的情况了。这是两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壮举啊!”
“老夫耄耋之年,衰朽之身,与其老死家中,不如奋力一搏,做逐日之夸父,移山之愚公!老夫清楚,未必能看到胜利之日,但是能做开路先锋,已经是死而无憾!”
“茹大人放心,老夫绝对秉公录取,确实有才,言之有物,这样的人,才能成为未来的国之栋梁,才能为了变法大业,燃尽一腔热血……”
茹瑺听完,眼中垂泪,他突然站起身,掸了掸衣襟,跪在了刘三吾的面前,磕头作响。
“老大人,末学后进今日才明白,夫子所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真意!晚生也会死,可晚生不会怕,因为这都是注定的,没人舍生赴死,又如何能推动变法!而且晚生坚信,我们会赢的……即便我们都战死了,后面还会有人前赴后继,我们要给真正能推动变法的人闯出道路,做扑火的飞蛾,行博浪一击,百死不悔!”
刘三吾看了看茹瑺,老怀大慰。看起来燕王还是识人的,就冲这一点,燕王就有胜算。刘三吾的一双老眼,洞若观火。
他觉得朱元璋应该是有意引蛇出洞,想要一举全歼……在最后的关头,还把恩科交给东宫的人负责,先帝应该是打算让他们出错,然后才能断然出手。
而东宫这边,也到了不得不拼的时候,因为这段时间以来,他们损耗太大,急需补充新生的力量……如果先帝不是突然驾崩,或许此刻东宫的势力已经灰飞烟灭了。
如今先帝虽然去了,恩科这个武器还留着,甚至刘三吾觉得,这样拼下去,未尝不是更好的选择。
北平他去过了,云南有柳淳在,那小子会干什么,老先生一清二楚,燕王在西北巡边,也肯定会有所准备。
真到了关键时刻,就三路发难,里外开花!
先帝或许能杀掉一些人,但是真正打起来,那才能彻底铲除反对变法的力量。
很多人都喜欢观察六部,勋贵,看看各地的高官大员,他们站在哪一边……从表面上看,支持变法的力量,是占据上风的。
可刘三吾太清楚了,之所以有这种假象,那是先帝的威望太高了,一个人就压制了整个官僚体系。
那些乡绅士人,面对老朱,半点反抗的能力都没有。很多投机之徒,也趁机混入变法一派,摇旗呐喊。
等到风向变化,这帮人就会带头反对变法派,让变法彻底失败!
看惯了人心险恶,看透了世态炎凉……到了这个年纪的刘三吾,突然觉得,来一场杀戮,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那一天他注定看不到了,因为老先生要为阻止杀戮,尽最后的努力。
听起来很别扭吗?
一个渴望杀戮的人,居然要用生命去阻止杀戮……或许这就是真儒,这就是真正的君子吧!
在历史上,刘三吾主持的科举尽数录取南方人,引来了北方士子的不满,出现了著名的南北榜案。
面对汹汹而来的压力,刘三吾坚持了心中的正道,既然是以文章取士,在科举之前,没有规定按地域录取,即便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老先生也不愿意妥协。
南北榜一案的最终结果,是朱元璋为了维护地域公平,南北分别录取……至于刘三吾,朱元璋并没有杀他,而是流放戍边……其实从处置的方式上就看得出来,朱元璋也知道刘三吾没错,只不过他们坚持的东西各不相同罢了,但老头的人品绝没有问题,否则他又怎么会躲过洪武帝的屠刀!
到了这一次,刘三吾依旧坚守心中的正道,只不过他的正道变成了变法,老爷子为了维护变法,不惜耗尽一腔热血。
求仁得仁,这就是儒者最高的境界!不必伤心,只为道义!
恩科终于重新开始,魏琮从镇江匆匆赶回了应天,他是昨天晚上才到,只睡了两个时辰,就随着所有的士子,进入贡院,开始了再一次的科举淬炼。
在魏琮看来,或许这就是涅槃磨砺吧!
相比起柳先生贬官云南,他的这点苦,真的算不得什么。
那些北方士子,在科举考过之后,就在京城盘桓,没人离去。
他因为是镇江人,又因为鸡鸣山学院全军覆没,他想告别母亲,就去云南,追寻先生的足迹,继续求学。
每个人的选择都不同,有人在京城战斗,有人就需要更加丰富底蕴,学到更高深的本事,假如有一天能学到先生的三分本事,也就不要担心什么了……不过既然峰回路转,有了重新考试的机会,那就放手一搏吧!
三场九天,结束考试之后,几乎每个人都虚脱了。
可大家并不敢放松,每个人都在焦急等待着最终的结果……十天之后,榜单终于出来了。
一共录取一百一十二人,其中北方士子三十九人,南方士子七十三人,看起来依旧是南方有绝对压倒性的优势,但是,仅仅鸡鸣山学院,就贡献了四十人!
比所有北方士子加起来还多,另外还有凤阳学院,还有长沙岳麓书院,再有,北方士子的主要来源,竟然是北平!
是朱棣培养出来的一群人,也是广义的柳学门下,总计,支持变法的柳学门人,达到了惊人的九十六人!前二十人,更都是柳学门下,完美霸榜!
此榜一出,朱允炆,还有他的师父们,全都黑了老脸……这算什么,要坐视柳学把持科举吗?
顶点
………………………………
第390章 请柳公出山
“恭喜你啊,名师出高徒,弟子们都考上了进士,这下子在朝中的人马又多了不少,以后对付朱允炆,也就更容易了。”
蓝新月喜滋滋的,阴雨天过去了,天空放晴,她的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
奈何柳淳却没有这么乐观,“天子就是全天下,古往今来,最大的流氓,当道理讲不过的时候,就会耍流氓……其实先帝就是老流氓!他抢了我的银行,抢了我的学生,抢了我好多东西……”提到了老朱,柳淳又咬牙切齿起来,他现在真想跑去孝陵,对着老朱的坟头大骂一顿,最好能把老头气活过来才好!
蓝新月还是头一次见丈夫这么孩子气的一面,忍不住哑然失笑。
“我知道你想念先帝,这些天,我们在民间行走,先帝的确是最好的皇帝,老百姓都感念先帝的恩德,先帝真的很了不起!”
“但不是每个皇帝都是先帝!假如有人偏要不讲道理,偏要耍弄流氓手段,推翻棋盘,那又该怎么样?”柳淳反问,蓝新月想了半天,“我也不知道,难不成还能不要皇帝吗?”
柳淳轻笑,“其实也不是不可能……只不过皇帝和皇帝,也是不同的,我相信还会出现一个更先帝一样的好皇帝,即便他做得不好,我也要有力量,逼着他改变!”
“你要改变皇帝?”蓝新月真的吓到了,丈夫的脑子里到底装得什么啊?
“准确说是约束皇帝……只不过要等到朱允炆众叛亲离,彻底被人抛弃,到了那时候,就可以名正言顺讨伐他了。”
柳淳也承认,如果还像历史上,走上靖难的老路,那么朱棣身上就会永远背负篡夺皇位的污点。
这是柳淳不希望看到的。
可现在的情况有很大不同……第一,朱元璋已经把变法写入了皇明祖训,朝中也存在着强大的变法力量,民间百姓支持。
到了这个地步,如果朱允炆还一意孤行,背弃变法,那么就可以登高一呼,号召天下人,共同讨伐,改天换地。
而且可以借着讨伐作战,彻底扫清阻碍变法的力量,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重新塑造权力结构。
哪怕柳淳对朱棣有信心,可朱棣之后的皇帝呢,那就不一定了……所以战争还能带来新的权力划分。
未来的永乐大帝肯定会受到极大的制约,别想为所欲为,只能老老实实开疆拓土,励精图治,让他给亿万百姓为仆……柳淳欣欣然想着,他对未来的走势,渐渐有了推测,只不过事情还要一步一步来。
尤其是朝臣这边,他们还没有彻底臣服,跟朱允炆的战斗还在继续,而且越来越激烈……柳淳甚至在背后推波助澜。
他知道这很残酷,需要牺牲掉无数的生命。
可柳淳依旧觉得是值得的。
朱允炆绝不是一个人,他代表着两千年的皇权,代表着士绅地主集团,他们树大根深,力量强悍无比,在任何角落里,都可能藏着对皇帝愚忠愚孝的人,朱允炆也不会缺少爪牙……这注定是一场远远胜过叔侄之争的超级大战。
新旧之争,工商集团和土地集团,勋贵武人和传统士大夫,科学与理学,孔子和墨子……从不同的角度,就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但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再去纠结什么正统啊,篡位啊,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就让我们化身披坚执锐的勇士,向着两千年的传统,发起最强烈的冲锋吧!
而此刻,站在第一线的,是一位年近九十的老战士。
刘三吾一身蟒袍,这是先帝特赐给硕儒老臣的,此刻的老爷子,满脸红润,充满了斗志。
“启奏陛下,恩科结果已经上呈,却迟迟不见批复,莫非有什么不妥之处?”
当然不妥,大大的不妥!
朱允炆绷着脸没说话,而是右副都御史景清开口了,此人是东宫在言路的主要支持者,地位仅次于练子宁。
他横眉道:“刘老大人,前番北方士子闹事,说恩科没有录取北方士子,如今重新考试,录取的尽是柳学门下,你又作何解释?难不成,也有弊端吗?”
刘三吾哈哈一笑,“景御史,老夫有一事不明,想要请教,你能先说说,什么是柳学吗?”
“这个……人尽皆知,又有什么可说的?”
“当然该说!你承认有柳学,那就是承认,当世之上,有圣贤在世,能开创一家之言了?”
“刘老大人!”景清怒斥道:“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