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现实给了他狠狠一个巴掌。

    他在巴蜀,败给了柳淳,败得惨不忍睹。若非朱允炆手下实在是没人可用,他根本活不下来。

    即便如此,徐辉祖也是被囚禁在府邸里,寸步不得离开。

    被他瞧不起的人,一再打嘴巴,又被寄希望的主子嫌弃……徐辉祖简直要抓狂了,他疯狂怨恨柳淳和朱棣,恨所有的人。

    可谁又能料到,他最恨的人,居然鼓捣鼓捣进了京城,一个要当皇帝,一个成了功臣之首!

    开什么玩笑,他徐辉祖可是要成为功臣之首的!

    父亲徐达就是第一功臣,他也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功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有他能延续徐家的荣光。

    好吧,徐辉祖所有的梦都碎了。

    事到如今,就连兄弟徐增寿都能来怜悯他了!

    徐辉祖自嘲一笑,“老四,事到如今,成王败寇,也没什么好说的。我忠于建文天子,我不知道有什么罪责过错,如果朱棣一定要杀我,就让他来吧!我徐家有丹书铁券在,如果他不把太祖的丹书铁券当回事,就请他动手吧!”

    徐辉祖说完,把眼睛闭紧,一副引颈就戮的模样。

    “你疯了!”

    徐增寿面对大哥,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大哥,说到底,你就是不知道自己多大本事,就是连自己都认不清的糊涂蛋!”徐增寿一直觉得,承认自己不如别人,没什么了不起的。他虽然精通三教九流,也十分聪慧。但是论领兵打仗,比不过朱棣,论起赚钱,比不上柳淳,甚至在海上纵横,他都比不上太监出身的马和。

    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明知道自己不如别人,还非要去争,去拼,拼不过就用卑鄙的手段,不惜与虎谋皮,跟东宫的那帮文官搅在一起!

    大哥啊大哥,你嫉妒到连香臭好坏都分不清了?

    你还要当忠臣呢!

    我呸!

    ……

    正在这时候,突然有人跑进来。

    “四,四爷,燕王,和,和柳大人来了!”

    报信的人,额头都是汗水,气喘吁吁,显然是吓坏了。

    徐辉祖的脸色一变,随即咬了咬牙,一语不发。

    就在这时候,突然从后面跑进来一个年轻人,他双膝跪倒,手里捧着一个本子。

    “四叔!这是我爹私下里写的,他藏在书房里,没人知道!四叔,你拿去交给燕王殿下吧!就什么都清楚了!”

    说话的人正是徐辉祖的长子徐钦!

    徐辉祖猛地瞪大眼睛,怒视着徐钦,再看看他手里的东西,突然怪叫一声,就扑了过来!

    “逆子,你该死!”

    徐钦吓得连连后退,就在这时候,柳淳和朱棣赶到了。

    他们看了一眼徐家父子兄弟,突然笑了,朱棣就对着柳淳道:“我还以为他会一身殉难呢!”

    柳淳也跟着揶揄道:“没错,我都准备好了悼词。”

    徐辉祖身体僵住,缓缓瞧了他们一眼,又气哼哼回到了座位,紧闭双眼。

    “来吧,杀了我吧!”

    柳淳冲着徐增寿眨眨眼,徐增寿赶快从徐钦手里接过本子,递给了柳淳。

    柳淳接在手里,随口道:“还挺沉的。”

    看了看上面的内容,柳淳大喜,“王爷,真没有想到,堂堂魏国公居然有写日记的好习惯。若是把这本东西刊印出去,只怕会大卖啊!”

    “柳淳!”徐辉祖发疯狂叫,一跃而起,“你,你,你不要太过分!你,你要娶小妹的,你不可以让徐家蒙羞,不可以……”

    徐辉祖的声音越来越低,脸比猴屁股还红,他最后居然要靠妹妹的情分,换取庇护,这张脸丢得一点都不剩……

    顶点


………………………………

欠一章,明天补

那啥……这段涉及到的人物有点多,小的需要好好理一理,避免出现错误……没有评论是真的挺苦恼的,本来第一时间提出来,我就能修改了,结果耽误时间之后,要找编辑才能修改……貌似明天之后就能恢复了吧……
………………………………

第531章 第一勋贵的覆灭

    拿到了徐辉祖的日记,许多事情就彻底清楚了。

    朱棣和柳淳耐心翻着,仔细瞧着,他们终于能把徐辉祖的心思,悉数洞悉。

    他们默默看着,可徐辉祖的呼吸却越来越粗重,越来越愤怒,他突然跃身而起,气急败坏之下,试图再次扑向徐钦!

    这个该死的小畜生,他怎么知道自己有这个本子,他又如何知道,是藏在书房的?是有人告诉了他?还是这个逆子偷偷发现的?

    逆子!

    你怎么敢违背纲常,怎么敢窥视父亲的秘密,而且还把秘密交给仇敌……父为子纲,你个小畜生,纲常放在哪里?亲亲相隐,你把父子之情放在哪里?

    “你不是我徐辉祖的儿子,不是徐家的后代!我要杀了你!”

    徐辉祖再度扑过来,凶神恶煞似的,想要杀人。

    只可惜,徐增寿出手了,他探手抓住大哥的腕子,用力一带,然后一记扫堂腿,徐辉祖就重重摔在地上!

    怎么会?

    怎么会这样?

    他可是文武双全,比起老四强多了,不行,我要保持大哥的尊严,我要跟他拼了……徐辉祖低吼着,仿佛受伤的野兽,红赤的眼光,恨不得吞了徐增寿!

    只可惜,朱棣在这里,那些侍卫岂是吃素的,早就把徐辉祖给按住了,他的喉咙里发出一连串闷哼,当真和野兽差不多少。

    徐增寿用力吸口气,俯视着大哥。

    没错,就是俯视,不只是高度,还包括心态!

    徐增寿痛心疾首,他突然领悟了。

    “大哥,你就是个被惯坏的孩子!你觉得徐家要围着你转,天下都要围着你转!你自以为什么都懂,实际上你屁都不懂!你嫉妒,你发疯,你跟那些文官腐儒勾结在一起,你以为会成为从龙功臣,会光大徐家门庭!”

    “你错了!大错特错!你的眼睛是瞎的,你看不明白天下大势,你的心是蠢的,你不知道,那些文臣根本不会接纳你!”

    “燕王殿下,还有我们,把你当亲人看,希望你回心转意,可你呢!却以为那些清流腐儒有心肝,会把你当回事!”

    “你不愿意将生死福祸寄托在自己兄弟身上,却只想着那些外人会给你想要的东西!你扪心自问,朱允炆都干了什么?那些腐儒干了什么?”

    “柳淳是他的师父,他说害死就害死,下手几时犹豫过?燕王殿下是他的叔叔,不也是处之而后快……你或许会说,他们挡了朱允炆的路,那齐泰呢?他不比你强多了,他怎么样?还有练子宁,被俘之后,朱允炆忙着给他办葬礼,逼着他去当忠臣!更别说吕氏,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你在他们的眼里,连前二十都排不上,你还一厢情愿凑过去。你知不知道,咱们徐家上下,都会被你害死的!”

    ……

    曾几何时,徐辉祖是徐家兄弟姐妹仰望的大哥,也是无数勋贵子弟的表率。

    大家都觉得他优秀,聪慧,深明大义,是光大徐家的不二人选。

    到了这时候,徐增寿却彻彻底底看透了,徐辉祖这个家伙,是真的自私啊!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

    身为大哥,看到兄弟超过自己,他嫉妒,看到了妹妹有了好人家,他怨恨,仿佛身边每个人都比他低一格,福祸生死全都靠着他,然后呢,他随便赏赐一点东西,随便说一句话,就对他感激涕零,敬若神明,那才是最理想的结果。

    他简直不把自己当成人,而是成了呼风唤雨,为所欲为的神明!

    徐增寿很想啐大哥一脸,你的心这么大,可你有这个本事吗?有这个见识吗?螳臂当车,不自量力,你就是个笑话!

    徐家要是听你的,早就完蛋了。

    要不是自己拼着死命,维持了和燕王的情义,靖难大军杀入京城,第一个灭的就是徐家!就算有燕王妃在,都救不了。

    “大哥,我还叫你一声大哥!可我要说,你根本不配做父亲的儿子,你简直是徐家的耻辱!”

    “你!”徐辉祖扯着脖子,青筋血管凸起,脸色变得血红,怒骂道:“你个逆党奸贼,叛逆的小人,你敢骂我?徐家的忠义之名,都被你败坏了,你才是耻辱,我要把你逐出徐家,你不是徐家的子孙,不是!”

    徐辉祖疯狂大吼,谁也没有料到,他的儿子徐钦竟然站了起来,他偷眼看了看父亲,很可怕,但是又瞧瞧四叔,他又不怕了。

    “爹!我觉得四叔说的没错!你为什么会帮东宫?还不是梅殷给了你五万亩庄园,你还跟母亲炫耀,说什么给子孙积攒了家业。”

    “小畜生!”徐辉祖眼睛冒火,破口大骂,“你胡说八道,你污蔑父亲,你悖逆人伦,逆子,逆子啊!”

    徐钦吓得不轻,可看到他爹被按住,徐钦反倒不怕了,他要把憋在心里的话,全都说出来!

    “孩儿没有胡说!你还讲,说什么变法不好,徐家就该高高在上,就该有数不清的庄园田产。有些人天生下来,就是奴仆,就该伺候徐家。每年能得到一点恩赏,饿不死就是了。”

    “你还说小姑瞎了眼睛,拿一个出身不明的野……野小子当成了狗头金。说得罪了天下士绅,早晚都会完蛋。你还说如果按照那个方法,推行变法,到了最后,徐家也就完蛋了。如何能富贵绵长,长盛不衰?”

    “爹,你处处教导我们,要讲仁义礼智,可你呢,私下里骂这个,抱怨那个,兄妹之情都不顾了。孩儿虽然没在鸡鸣山学堂读过书,可我听过他们讲的东西,做人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爹,你根本不是什么忠臣,你就是贪图小利,现在靖难大军入城,你去抵抗,可你又舍不得死,你等着燕王过来,其实是想靠着姑姑的情面,饶了你的命。同时呢,又不用投降新君。你还是大忠臣!而且还不用死,甚至能继续享受国公的待遇,名利双收。”

    “对了,你还把太祖赐给咱们家的丹书铁券拿出来,你就是想保住自己的命。可我听说了,曾经有丹书铁券的人,不少都因为胡作非为,谋反作乱,丢了性命。不但自己死了,还祸及全家!”

    “四叔说得对!你就是天真,不然你也不会认为丹书铁券能救命,你可是违背了先帝遗旨,结党营私,篡夺皇位的逆臣!如今燕王入京,别说是你,就是徐家九族都要跟着覆灭,谁都活不了!”

    “父亲,你害死我们了!”

    ……

    徐钦越说越激动,白净的面皮,涨得通红……这些话他憋了不是一天两天,他很早就想讲,可每次提起个话头儿,就会被徐辉祖臭骂一顿,说什么小孩子不懂事,也敢掺和大人的事情。

    憋了这么长时间,他终于能发泄出来,那叫一个痛快啊!

    可徐辉祖呢,却是颜面扫地,他不但被四弟数落,就连亲儿子,这个逆子,小畜生,也敢指责自己!

    纲常何在?天理何在?

    徐辉祖的老脸变成了猪肝色,眼睛凸出,胸骨起伏剧烈,好像是怒涛波浪,在胸中涌动……突然,他一张口,鲜血喷出三尺!

    “逆子!”

    说完两个字,他直挺挺倒了下去!

    这下子把徐增寿和徐钦都给吓坏了,难不成徐辉祖被骂死了?

    柳淳过来,探了探徐辉祖的鼻息,淡淡道:“只是怒极吐血,昏死了过去。找一个干净的院子,请个太医过来,照料身体。”

    “对了……你们就不要去看他了,一来是免得刺激,二来吗,锦衣卫也不会放你们进去的!”

    锦衣卫!

    这对叔侄互相看了看,瞬间明白了。

    徐辉祖的罪过太大了,柳淳不会放过他。

    现在就看朱棣的意思了。

    此刻的朱棣将徐辉祖的日记轻轻合上,眼神之中,闪烁着愤怒的光芒。

    “传令,查封中山王府,废掉徐辉祖魏国公世袭爵位。徐家上面,一律囚禁,等候彻查。还有,徐家的所有产业,包括庄园铺面,一律查封!”

    朱棣每说一句话,徐增寿和徐钦的头就低得更深,两个人很想求情,可他们说不出口,毕竟没有诛灭九族已经算是天大的恩典了。

    人情也不是万能的,尤其是他们也不想让徐王妃和徐妙锦难做。

    想到这里,徐钦突然跪倒。

    “拜谢燕王恩典!罪臣会上书言明,一切皆是家父咎由自取,徐家上下,不管如何处置,都没有别的心思。只求燕王殿下能保住祖父中山王的哀荣。他是大明的开国功臣,子孙不肖,咎由自取,与他老人家无关!”

    说完,徐钦嘭嘭磕头,一个接着一个。徐增寿迟疑片刻,也跟着跪倒,一起磕头。

    朱棣缓缓走过来,用脚尖儿踢了踢徐增寿,笑骂道:“我处置魏国公府,你现在是定国公,跟你没关系,赶快给我滚!”

    徐增寿无奈,只得起身,随着朱棣离去。

    柳淳却是落在了后面,他拍了拍徐钦的肩头。

    “你起来吧。”

    徐钦起身,这小子长得很像他爹,高大英俊,也就比柳淳稍微差那么一点点而已……只不过脑门磕得红肿,脸上都是泪痕,那叫一个凄惨。

    “事到如今,我也不好多说什么。我只想提醒你一句,如果你真的能想明白,日后就还有机会!”

    说完,柳淳也走了,徐钦重重跪倒,冲着柳淳离去的方向,用力磕头,在心里暗暗道:“多谢……小姑父!”

    顶点


………………………………

第532章 方孝孺的遗愿

    从魏国公府出来,朱棣回到了东宫。

    这地方朱标住过,朱允炆住过,如今作为监国官署,朱棣成了新的主人。只不过朱棣很不喜欢东宫的布置,原来朱标很是节俭,他的住处比朱元璋还低了一个档次,可是等到朱允炆成了主人,就换了许多。

    比如象牙楠木的大床,上面铺着一层一层的皮子,有狼皮、貂皮、猞猁皮……花里胡哨,跟个大棉包似的。

    朱棣懒得要这些,全都随手赏给了军中有功将士,他就弄了个老羊皮的褥子,薄薄的一层,然后躺在硬板床上,踏实!

    “王爷,其实也不用这么节俭,王妃就要进京了,她肚子里还有王爷的孩子呢,总不能亏待了王妃吧?”

    柳淳随手给朱棣泡了一杯茶,是小龙团,也不知道他从哪里淘换来的。

    朱棣很清楚柳淳的德行,“你骨子里是最贪图享受的一个人,对了,我还记得,以前你吃过一道菜,是炒豆芽,结果每一根豆芽里面,都塞进去一根火腿肉丝,也难为你怎么弄的?”

    柳淳赔笑,“王爷,我就是偶尔尝尝,对美食我是觉得尝过即可,天天吃,就是牛嚼牡丹,浪费东西。可一辈子不吃过一次,又会觉得遗憾。”

    朱棣哼了一声,“说得好有道理,可我不成啊!我有一点懈怠,有一次尝过,就会被写在史册里,就会传得天下皆知,就会上行下效,就会有很多人想要试试!”

    朱棣深深叹口气,“所以说,我不容易啊!千千万万的百姓,都要张嘴吃饭,我就是管厨房的那个大家长,给谁多盛都不合适,必须一碗水端平……”

    从吃穿花用,终于说到了家国天下,倒不是朱棣装蒜,而事实就是如此。徐辉祖的日记固然涉及了太多的内容,足以清算清朝,彻底摧毁朱允炆集团。

    可哪又有什么用呢?

    总不能证明了朱允炆是个坏蛋,他朱棣就成功了,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还是那句话,朱棣必须快速恢复民生经济,快速让老百姓吃饱饭,这样才能站稳脚跟!

    “柳淳,你忙了这么长时间,弄清楚没有,我那位侄子,到底留下了什么样的烂摊子?”朱棣探身询问。

    柳淳道:“烂摊子很多很多,什么都需要解决。不过我觉得最应该解决,也是最棘手的,就是江南大城市当中的无业游民,他们的数量超过百万,如果不能尽快安顿,就会成为一个火药桶。”

    柳淳每天忙碌,最大的精力就耗费在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上面,他必须要对整个情况作出了解和判断。

    还记得当初在发展海外贸易上面,朱元璋凭着本能,就要求控制贸易规模,不能冲击农田。但是柳淳也拟定了官方贸易的方针,这才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

    但是到了朱允炆这里,世家文官看上了海外贸易的利润,他们拼命掺和,两年的光景,土地兼并,大量的流民像牲口一样,被赶到了城市谋生。

    如果说这已经够悲催了,那么更悲催的还在后面,皇家银行崩溃了,许多城市的作坊商行倒了,小老板们的存款没了,酒楼,茶馆,车上,码头的脚夫,全都失业了。

    原本的城市百姓就没有了工作,更遑论涌进来的青壮。

    这些人数有多少呢?

    柳淳按照最保守的估算,光是应天加上苏州,就有七八十万之多!

    除此之外,京城的二十万禁军,梅殷的人马,加上各地的溃军,乡勇,数量也在六七十万左右。

    “王爷,也就是说,短时间之内,我们必须让两百万以上的青壮,找到生计,能够安居乐业。不然这些人就会和建文旧臣勾结在一起,继续造反!”

    朱棣眉头紧皱,“像北平那样,开始大工程建设,可以吗?”

    “很难!”柳淳老实承认,“我们在北平,需要安置的人不过一二十万而已,江南是十倍还多,而且我们也没有那么多钱,工程可以做,但是解决不了主要的问题。否则先垮掉的就是我们的财政了。”

    “那移民呢?向辽东移民如何?”

    “也很难,现在北方,尤其是辽东,还是冬天,要大举移民,必须等到三个月之后,而且要给移民配备足够的物资,还要准备住房。总而言之,人数太多了,移民超出了我们的能力。甚至连恢复江南的工商业都不现实。破坏容易,重建太难了。”

    朱棣深深吸了口气,“柳淳,现在要安顿这些人,怕是只有一条路可走了。”

    柳淳没有否认,的确只剩下一条路了。

    坦白讲,过去柳淳讲变法,费尽了心机,磨破了嘴皮子……但是人都有惰性的。现状还不错,就得过且过,受益的人未必感激,但是受害的人一定反对,而且还会撺掇一大堆人反对。

    只是这帮人想不到,正是因为他们的折腾,闹到了现在,就算想不变法都不行了,唯有拿整个士绅集团去填,才能解决问题。

    朱棣捏着徐辉祖的小本本,这里面还有专门记载徐家财产的部分。

    都说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偌大的中山王府,从里往外,都是肥肉,流油的那种!

    其中光是田产就有近三十万亩!别的房舍、店铺、庄园、商行……这些都不用说了。

    “把徐家的财产分了,至少能安顿一万人,也就是二百分之一。”朱棣冲着柳淳哑然一笑,“没法子了,就算王妃不高兴,我也没有别的办法。”

    柳淳还能说什么,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吧!

    “王爷,我觉得做这件事情之前,应该先去看一个人。”

    “谁?”

    “方孝孺!”

    ……

    简陋的院子,一架葡萄,一张方桌,约莫20平的院子,三间正房,两间厢房,这就是方孝孺在京的住处。

    两边的厢房都堆满了书卷,他死之后,还没有人来破坏。

    柳淳和朱棣来到了院落,正在四处观看,突然外面有了脚步声,侍卫拦住,此人连忙道:“下官是杨士奇,特来,特来拜祭方先生。”

    朱棣在里面道:“让他进来。”

    侍卫让开,杨士奇快步走了进来,见到朱棣和柳淳,慌忙过来施礼。

    “下官见过燕王殿下,见过少傅大人!”

    柳淳笑了,“杨士奇,当初我请你进京,在鸡鸣山学堂教书,还参与了皇明祖训的编撰……这几年没有受到我的牵连吧?”

    此话一出,杨士奇吓得慌忙跪倒,按理说,他是柳淳一系的人马,可别人多数都参与了靖难军,就算没参与的,人家也都退归林下。

    唯有他,继续在朝中为官,还跟方孝孺搅在了一起,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下官有负少傅大人提携之恩,下官有罪!”

    柳淳轻笑,“你不用说了,我知道你的事情。你有老母需要奉养,也是情理之中。”

    杨士奇慌忙道:“多谢少傅大人体谅,下官在京,全靠方孝孺庇护,而且……”杨士奇不敢说话了。

    朱棣瞧着他,“讲,别吞吞吐吐的。”

    “是……下官,下官觉得方孝孺和那些官吏,似乎有所不同!”

    朱棣瞧着他半晌,突然发笑道:“什么叫有所不同,就是很不一样!”朱棣恶狠狠道:“这个姓方的就是不爽利。假如他愿意投降本王,清丈田亩,落实均田,他是最好的人选,可他偏偏要跟着朱允炆一起去死,真是迂腐透顶,不可救药!”

    杨士奇朱棣的话吓了一跳,毕竟方孝孺还是建文旧臣,而且是仅次于黄子澄的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