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咱们好好经营,争取三年富农,五年地主,十年八年的富甲一方……你不是心心念念,想娶媳妇生儿子吗!等有了钱,就找个黄花大闺女,挑漂亮的娶!生一大堆娃娃,围着你叫爹,那晚年该多幸福啊!”刘淳不停勾画着美好的未来,大饼画得那叫一个诱人。

    柳三抓着下巴,眯缝起眼睛,频频点头,仿佛看到了无数孩子跑向自己,可下一秒,三爷勃然大怒!

    他伸出巴掌,狠狠拍刘淳的脑袋!

    “兔崽子,我是你爹!我还是一家之主!该怎么办,用不着你教我!这事我说了算!”三爷挽起了袖子。

    他觉得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一个很大的错误!

    二十年了,他先是一心当兵,接着一心当锦衣卫,出生入死,从来没想过别的!

    唯一为自己打算,就是收了个干儿子。

    结果没想到几天的功夫,就从天上掉到了地上,摔得这个疼啊!

    “小子,你说得对,咱不能光指着朝廷吃饭,咱要有后路。哪怕以后朝廷恢复了锦衣卫,咱们也要积攒点家业。人家愿意用咱们,咱们就老实做事,不愿意用呢,还能衣食无忧!这样才能两全其美,进退自如!”

    三爷越说越高兴,他突然用力拍脑门。

    “哎呦,以前我总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当了大官,还贪那么多。六十两银子,就要剥皮楦草,谁的命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他们凭什么要去撞刀口?”三爷自嘲一笑,“我现在懂了,他们也是没法子,有备无患!”

    刘淳越听越害怕,老天爷啊,裁撤锦衣卫,对柳三的打击可是够大的,这堕落的速度也太快了!

    “那个……贪赃枉法还是不对的,无论天理、国法、人情,都说不过去,咱们可不能学他们。”

    刘淳真怕过些时候,锦衣卫重新开张,柳三成了贪官,他也就是贪官之子了。别看老朱对百姓好,可是对贪官从来不手软。

    无论如何,也不能犯了大忌!

    柳三哑然一笑,“臭小子,我说的是那个理儿,又没说要贪污!当了半辈子锦衣卫,我还不知道大明的国法吗!”

    柳三搓了搓手,感叹道:“读书人讲究耕读传家,我看这个法子挺好。现在咱们爷俩就动身。”

    三爷还是个行动派,军营里面也没什么东西是他的,只有父子俩换洗的衣服,还有点散碎银子,以及一块作废的“北镇抚司”腰牌。三爷一边装着,还一边说呢,“算起来自从进入锦衣卫,就没有耕田了,也不知道还成不成。小子,你要好好干活,可不许偷懒,小心我抽你!”

    刘淳翻了翻眼皮,怎么有点不对劲儿啊!

    他是想弄点养殖,搞个作坊,靠着小发明赚钱,比如蒸馏酒,比如牙刷,肥皂什么的。反正工艺也不算多难,在网上已经烂大街了。

    可柳三却要耕田种地,虽然刘淳不歧视农民,但他也不甘心当个种地的!

    “那个,咱们是不是商量一下,干什么才好?”

    “没得商量!”柳三固执地像块石头,“臭小子,我可告诉你,陛下最恨三样人,其一是鞑子,其二是贪官,其三就是商人!好好的人家,不安生业,一旦贩运货物,出去做生意,就会被列为商籍,无论去哪里,都要向官府报备,被人拿白眼看,生生世世,抬不起头!”

    三爷煞有介事,警告刘淳,歪门邪道不要想了,就老老实实跟着他种地!流汗吃饭,踏实!有地位!

    由于柳三是锦衣卫密探,他并不需要和其他人一样,等着朱元璋的旨意。因此第二天清早,三爷就把刘淳从被窝里提出来,直奔白羊口去了。

    而就在他们刚刚离开北平的时候,从京师来的八百里加急,送到了燕王府!

    朱棣进献军情密报有功,特命朱棣随军出征,讨伐北元残部!

    接旨之后,朱棣狠狠一挥拳头,“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
………………………………

第14章 朱元璋的爱

    时间回到五天之前,朱棣通过八百里加急,将军情密报送到了朱元璋的手里。要说朱棣也是个天才,他没有经过通政司,而是由宗人府递上去的,速度比起北平布政使衙门,还快了半天。

    朱元璋是个勤政的皇帝,而且勤奋程度,堪称变态!

    尤其是废除丞相之后,大事小情,全都要靠他一个人裁决,大到对外用兵,征讨北元,小到民间纠纷,耕牛丢失……堂堂皇帝陛下,全都要过问。

    很多人好奇,皇帝陛下一天要处理多少事情,太子朱标曾经统计过,他连着计算了八天,结果就跪了!

    在八天里,朱元璋审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

    老朱可不是临时抱佛脚,突击处理,而是登基以来,一直如此,从未懈怠过!

    朱标都暗自叫苦,老爹立下的典范,对他来说,俨然五行大山,当头压下,压弯了腰!

    如果说过去朱标感觉到的只是累,那么今日,他体会到的就是难了!

    北平布政使衙门送来了奏疏,说锦衣卫不服管束,不愿裁撤,公然对抗圣旨,请求圣上降旨严惩。

    素来仁厚的朱标很厌恶锦衣卫,他直接来找父皇告状。

    老朱什么都没说,直接把朱棣的信,还有那份军报扔给了太子。

    朱标拆开浏览,一张脸越来越难看。

    “这个……父皇,若真如四弟所言,锦衣卫是,是立了大功的!”

    朱标虽然厌恶锦衣卫,但胜在仁厚诚实,绝不会颠倒黑白。他只是不敢相信,臭名昭著的锦衣卫,居然还肩负着如此重要的使命!

    根据柳三的密报,北元朝廷四分五裂,无力援救辽东,朝廷可以放心出兵!

    朱标就算不关心军务,但也清楚,如果军报属实,辽东二十万鞑子覆亡在即。朝廷收复辽东,就可以挥军进入草原,彻底剿灭北元,消灭大明的心腹大患!

    这份军报的价值,无与伦比!这么重要的东西,怎么会出自锦衣卫之手?偏偏又是自己谏言,废除锦衣卫,四弟虽然没有多说什么,但是为了获得军情,锦衣卫死了好些人。

    他们都是大明的功臣,自己这么干,会不会让人寒心?

    想到这里,朱标额头上竟然冒出了汗水,他羞愧地低下脑袋。

    “父皇,儿臣有错,请父皇责罚!”

    朱元璋幽幽道:“罚?怎么罚,罚什么?”

    “这个……当然是责罚儿臣不明情况,胡乱谏言,险些贻误国事之罪!”

    朱元璋微微一笑,“这么说,你是觉得锦衣卫还有用?要恢复锦衣卫了?”

    朱标一下子被问住了。

    他斟酌半晌,才缓缓道:“父皇,锦衣卫胡作非为,并非诬陷,可,可他们这次确实立了大功,有功当赏,有过必罚。孩儿虽然身为太子,也不可以例外!”

    朱标还要往下说,朱元璋却伸手拦住了他。

    老朱把北平布政使衙门的奏疏,还有柳三的军报摆在了桌案的两边,而后缓缓道:“你是太子,是储君!朕今年正好六十岁,江山社稷,早晚都是你的,你就是未来的皇帝!朕不能打儿子的脸!更不能因为锦衣卫的事情,惩罚你!”

    朱标浑身震颤,他的头低得更深了,“父皇爱护孩儿,孩儿铭刻肺腑,可,可是非对错重于孩儿的脸面,孩儿恳请……”

    啪!

    朱元璋突然猛地一拍桌案,豁然站起,“太子,你身为储君,一言一行,关乎朝廷颜面,天家威仪。你几次谏言,让朕废了锦衣卫,朕不能不听。别说一个锦衣卫,就算十二卫加起来,也比不过你的一根手指头!这是父子之情!但是!”朱元璋神色骤变,脸对着脸,恶狠狠道:“朱标!让父皇失望的是你的性子!那些师傅文臣,整日在你身边晃悠,你听了他们的话,就要朕废了锦衣卫。如今呢,知道错了?又要改正?反反复复,你还没当上皇帝,就被人牵着鼻子走,弄得威信全无,你让父皇如何放心?”

    老朱的声音,在寝宫之中回荡。

    “治国最忌讳反复无常,身为君主,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不能因为个人喜好,就偏听偏信!事前,要深思熟虑,权衡周延。事后呢,则要心志坚定!绝不可轻易改变!父皇能坐上龙椅,靠的就是这两样,你是朕的长子,从小朕就给你挑选最好的先生,悉心教导。朕的苦心,你能领会吗?”

    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朱标,眼圈泛红,说不感动,那是假的。和别的雄主在立储问题上,犹犹豫豫,放任儿子们乱斗不同,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候,就立朱标为世子,并且让大儒宋濂教导他。

    后来立为太子之后,更是把李善长、徐达、常遇春都派到了东宫,辅佐太子。

    朱元璋毫无保留,倾注了满腔心血。

    朱标年纪渐长,温文尔雅,孝顺父母,爱护兄弟,朝野人望极好,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个好的继承人。

    可老朱却渐渐发现了问题,太子什么都好,唯独心志不坚,性子柔弱,太容易被别人左右。

    想坐稳龙椅,可不只是善良就行的!

    “这次的事情,就当是一个教训,你要往心里去!锦衣卫这边,朕让蒋瓛继任指挥使,只负责宿卫宫中,你可服气?”

    朱标当然服气,父皇这么干,完全是照顾了自己的面子。

    “父皇,儿臣觉得北平锦衣卫,立功不小,应该厚赏,以显示朝廷恩待功臣之心。”朱标诚恳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这份军报还有待核实,朕准备任命冯胜为征虏大将军、傅友德和蓝玉充当副手,你四弟也随军出征,朕要一举荡平辽东!”朱元璋老脸微红,心情激荡,锦衣卫和文官之争,在他眼里,就是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根本不值一提。

    “那个带回密报的人,暂时加为百户,等大军北伐获胜,另行赏赐。”朱元璋随口道:“太子,这些日子,你就跟在父皇身边,学学如何调兵遣将!”

    朱标慌忙点头,经过此事,他心中的那点傲气都不翼而飞了,爹就是爹,值得他学的地方,太多了。

    ……

    老朱同志轻飘飘的一句话,柳三就从总旗越过了试百户,直接成了统兵120人的正六品百户大人!

    这可是明初,武人的地位还非常高,远不是二品文官可以随意砍杀一品武将的荒唐年代。柳老爹的这个百户,管的地盘虽小,但是因为有统兵之权,比县令也差不了多少。

    柳三还不知道他已经咸鱼翻身了,此刻他还带着儿子,跟自家的土地较劲儿呢!

    算起来,已经有差不多两三年没有回白羊口了。

    “我最初来的时候,也是为了监视迁移过来的民众,后来老百姓安稳下来,就主要负责侦查鞑子的军情了。”

    柳三一边介绍着,一边带着刘淳,找到了一处山坡。

    说是有几十亩,其实差不多能有一百亩的样子,很是辽阔。毕竟明初的土地还不那么紧张,朝廷鼓励开荒,不但三年免征赋税,还给予种子耕牛。

    这一路上,刘淳都认命了,实在不行,当个小农民也不错,至少还是二等人呢!

    他俯视着面前的土地,骨子里的热爱又迸发出来。

    “这是山地,其实我们可以在下面种庄稼,上面种果树,葡萄,我还会酿酒,对了,咱们再种一些黄豆,用来榨油,剩下的豆饼养猪……从今天开始,做个幸福的人,关心粮食和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刘淳正开心做着规划,就见到了一群人,向他们父子快步走来。在前面是一老一少,老的刘淳不认识,那个年轻人他却有些印象。

    这不是那个在北平城门口,大骂锦衣卫的年轻书生吗?他怎么来了?

    还没等刘淳发问,对方就骂骂咧咧,“滚一边去,敢看我们吕家的地,不想活了!”
………………………………

第15章 敲诈小能手

    “你不会是记错了吧?”刘淳小声对柳三道。

    三爷把眼睛一横,“小兔崽子,你爹是干什么的?这块地我没心思管是真的,可要说我记不准,未免也太小瞧我了。”

    刘淳眼珠转了转,笑道:“那这么说,他们是侵占咱们家的田了,按照《大诰》的规定,该怎么收拾他们?”

    刘淳的眼睛发亮,迫不及待想要试验一下,老朱同志的法令,是不是真的那么有用!

    都说朱元璋是对老百姓最好的帝王,这句话可不是空口白牙,随便说说的。

    朱元璋是苦孩子出身,童年时候,饱受摧残,一家人走私逃亡,惨得不得了。当了皇帝之后,朱元璋千方百计,防止官吏欺压良善。

    首先,官吏负责征收钱粮,经常巧立名目,弄一大堆的苛捐杂税,敲骨吸髓。

    老朱针锋相对,设立粮长负责收田赋,他把天下分成若干的粮区,在其中挑选丁多粮多的人家,担任粮长,负责将粮区的田赋送入太仓。

    凡是完成情况好的,老朱会亲自召见,给予赏赐,甚至直接给官做。

    把官吏和征税分开,自然斩断了贪污的爪子。

    老朱还几次修订《大诰》,和那些枯燥乏味的律令条文不同,朱元璋亲自修订的大诰,言语直白,而且是以案例为主。通俗易懂。

    其中罗列了诽谤皇帝、结党乱政、官吏玩忽职守、滥设吏卒、贪赃受贿、科敛害民、侵吞钱粮等等罪行。

    光是贪污的罪案占全部罪案的一半左右,包括酷敛百姓,贪污税粮案;放卖官差,私役丁夫案;妄取扰民,私吞商税案;谎报灾情,侵没赈济案;及其他形形色色的贪赃受贿案。

    这类罪犯皆处以重刑。起解官物,卖富差贫者,族诛;贪赃纳贿、说事过钱者,凌迟处死;盗卖仓粮者,墨面文身,挑筋去膝盖,还有著名的“人皮枕头”,无不彰显乱世用重典的思路。

    光是有法令还不行,朱元璋规定,家家户户,凡是大明的子民,人手一本《大诰》,还下旨各地的官学,要向老百姓宣讲大诰内容。

    更让人叫绝的是,朱元璋甚至赋予了百姓捉拿官吏的权力!

    假如官吏到乡下为非作歹,当地的族老可以将犯罪官吏抓起来,交给上级衙门处置,如果上司衙门不顶用,还能直接扭送京城,敲响午门外的鸣冤鼓,把老朱找出来主持公道。

    当然了,这种极端情况很难发生,不过朱元璋摆出了态度,对贪官污吏,绝不姑息。有皇帝撑腰,明初的老百姓胆子是很大的。

    加之王朝初创,土地平均,家家户户,都有点田产,而豪商大户又十分有限,官绅被老朱杀了个够呛,

    总体来说,明初很平和,平等,是个标准的“橄榄形”社会,试想一下,连皇帝都那么亲民,其他人还敢太过分吗?

    不过话又说回来,也不是每一处都是那么和谐。

    就拿北平来说,自从当年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此后这片区域,一直处于蛮夷的统治之下。

    契丹、金国、蒙古,前后几百年的时间,北平周围的汉人胡化严重,形成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族群。

    老朱不断向北平移民,就是要改变人口结构,巩固边疆。

    整个北平一带,情况不断好转,可也有一些胆大妄为之徒。

    就比如眼前的吕家!

    “你们睁开眼睛瞧瞧,这里是谁的土地?赶快离开,小心吃官司!”刘淳抱着肩膀,气势十足道。没法子,三爷懒得费吐沫,只能让他这个儿子来。

    吕家的那个老者眉头微皱,柳三好几年没有耕种土地,他就想顺势弄到自家的手里,却没有料到,居然跟柳三撞在了一起。

    老者有点迟疑,那个年轻书生却道:“伯父,别怕,我认识这个小兔崽子!”他咬牙切齿道:“他是锦衣卫帮闲的!”

    所谓帮闲,就是大户人家豢养的食客,没事的时候,消遣取乐,偶尔也充当打手。

    那一天刘淳替锦衣卫仗义执言,把姓吕的吓得落荒而逃。

    事后姓吕的才知道,原来就在当天,朝廷又降下了旨意,连同锦衣卫一起给废了!

    他那个懊恼啊!

    恨不得找个没人的地方,抽自己两个嘴巴子。

    怎么那么胆小?

    要是扛住了,痛骂锦衣卫,没准一下成名,他大哥是北平的生员,自己若是能挤进县学,他们吕家就够得着士人的边了!

    都怪自己胆气不够!

    这一次,一定要硬起来!

    他几步冲出来,叉着腰,撇着嘴,神气十足!

    “小子,锦衣卫完蛋了,你的靠山没了!”吕书生朗声道:“识相的赶快滚蛋,这片荒地都是我们吕家的,要是不识相,少不得要皮肉受苦!”

    他冲着两边的打手叫嚣道:“别怕,他们仗着锦衣卫撑腰,锦衣卫完蛋了,他们也好不了!大家一起上,给我狠狠打,打死锦衣卫的走狗!”

    吕书生猖狂大叫,全然没把父子俩放在眼里。

    刘淳数了一下,吕家的人有七个,都说双拳难敌四手,也不知道三爷能不能成?

    “好汉不吃眼前亏,咱们退了不丢人!”刘淳安慰道。

    三爷用鼻子哼了一声。

    别说几个土鳖打手,就算是十个八个鞑子,三爷也不在乎!

    他猛地向前几步,光是气势,就让吕家的打手不停后退。三爷冷笑,他把一只手背在了身后。

    “一起上吧,三爷打你们,一拳一个!多一拳,我算输!”

    柳三说到做到,他猛地向前冲去,一拳挥出,疾如闪电,对面的家伙没来得及躲避,就被击中了胸膛,像是被铁锤砸中一般,身体飞出,躺在地上,直接昏死过去!

    三爷把铁拳举起,“哪个还想尝尝滋味?”

    在这一刻,三爷那叫一个威风凛凛。

    刘淳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太爷们了!

    回头有空,一定跟便宜干爹学几招,会功夫就是不一样!

    三爷正要打发了其他几个废物,突然有马蹄声,刘淳抬头,发现在山坡下跑来几匹战马,为首的不是别人,正是燕王府千户朱能。

    他离着挺远,就跳下战马,快步跑过来。

    朱能几次替小胖墩取图本,跟刘淳很熟悉。

    “燕王特意让我来请你们父子去北平,有军情要务!”

    刘淳眉头一簇,瞬间展开……他猜到了,多半是那份军情送到了京城,老朱有了决断。要不是为了打仗,堂堂王府千户,才不会追出好几十里,亲自找他们回去。

    刘淳眼珠转了转,无奈道:“朱老哥,不是我们不听王爷的命令,你瞧瞧,人家拿着刀枪棍棒,要把我们家的地拿走哩!”

    朱能早就看到了吕家的人,他哈哈大笑,“真是狗胆包天,敢欺负到王爷的客人头上,弟兄们,给我上!”

    燕王府的护卫,如狼似虎扑上去。

    吕家的老者都傻眼了,侄子不是说,他们靠着锦衣卫吗?怎么又冒出燕王府?早知道他们有这么大的势力,谁还敢找死啊?

    “误会,全是误会!”老者也顾不得责怪侄子,只剩下不停哀求。

    朱能回头看了眼刘淳,你说怎么办吧,是扁是圆,一声令下!

    刘淳笑呵呵走过来,“你说是误会?”

    “没错!都是误会一场!”老头拼命点头。

    刘淳笑得更开心了,“那好啊,既然产生了误会,就要消除,你说是吧?”

    老头愣了一下,忙道:“是,是啊,我愿意孝敬十两白银!化解误会!”

    十两?打发要饭的!

    刘淳哼了一声,“我这个人,从来不会狮子大张口,这是一百亩田,一亩产一石粮,就按照三年算,全都折成钱,赔偿给我们,就算完事,如何?”

    老头傻了,你怎么不去抢?

    我们刚刚打算耕种,还没开垦呢,你就要三年的收成,再说了,就算这样的坡地,能产出一石粮吗?

    刘淳微微一笑,转身对着朱能道:“老哥,像这样强占百姓田地,仗势欺人,算不算豪强?朝廷可有针对豪强的法令?”

    朱能闷声道:“当然有,圣人一向主张锄豪强,抑兼并,我看可以把吕家迁到岭南,立刻就成行!”
………………………………

第16章 传说中的投献

    朱能大老远追到了白羊口,父子俩可不能亏待人家,这不,三爷出钱,在村子里买了一只羊,几个燕王府的护卫亲自动手,就在柳三的破院子里炖羊肉吃。

    父子俩跟朱能坐在房舍闲谈。

    这座草房是几年前盖的,只有三间,一明两暗,由于没人打理,东边的一间已经倒了,他们只能在西边待着。

    刘淳眼珠转了转,对柳三道:“吕家晚上就会把钱送过来,我看应该先把院子整修一下,重新盖房,弄得气派宽敞一点,住着也舒服。”

    柳三表示赞同,过去他就是太随意了,太不在乎了,弄个舒坦的窝,就算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这才是当务之急!

    倒是朱能,他笑道:“柳小哥,要我说你就去王府算了,大公子可是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