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三表示赞同,过去他就是太随意了,太不在乎了,弄个舒坦的窝,就算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这才是当务之急!

    倒是朱能,他笑道:“柳小哥,要我说你就去王府算了,大公子可是为了你,没少在王爷面前说好话。王爷又十分赏识你这位郭氏传人,跟着王爷,绝对是前途无量!”

    朱能没有预见未来的本事,他就是个普通的护卫,结果被朱棣提拔为千户,在他看来,这就是一步登天了,眼前的爷俩根本无从拒绝。

    可刘淳跟三爷,都不是这么看的。

    过去三爷或许还会在乎燕王的招揽,现在他想清楚了,唯有自己挣来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不然什么都靠着别人赏赐,一脚踢开的时候,屁都剩不下。

    至于刘淳虽然知道朱棣未来的成就,但他也不准备立刻靠过去,毕竟他和道衍那个和尚不同!

    郭氏传人!

    要靠着真本事吃饭的!

    “那个朱老哥。”刘淳道:“我们郭氏之学,最讲究务实,全是富国裕民的真东西。让我进王府,反而无从施展。不如就在乡下,有辽阔的土地,能够尽情挥洒,请王爷放心,只要我有什么成果,一定跟王爷分享。”

    朱能笑了,说实话,对这个”郭氏传人”,朱棣是保持着强烈的怀疑。

    道衍当天向刘淳请教《授时历》,请教招差法,刘淳的数学基础还算不错,他给老和尚讲了一大堆,道衍聪明绝顶不假,可他也陷入了一个误区,觉得郭守敬在算学天文的造诣惊人,刘淳小小年纪,能懂得这些,自然是郭氏传人无疑。

    可朱棣想得更全面,刘淳十二三岁,朝廷大军在二十多年前,打进大都,郭家人就没了消息,是被杀了,还是逃到大漠,谁也不清楚。

    就算有人逃脱,一定能精通郭守敬的学问?

    而且不但精通学问,还调教出一个厉害的传人,并且他们心念着中原,把十几岁的少年放回大明,为老朱家的江山贡献才智?

    朱棣对这个故事保持强烈怀疑,毕竟郭守敬都心甘情愿当大元朝的忠臣,竭尽心力辅佐,他的后人又怎么会背叛祖宗呢?

    朱棣的确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他对刘淳的来历保持相当大的怀疑。

    不过朱棣却没有出手,一来刘淳的确有些才华,朱棣不忍心扼杀一个少年。第二呢,柳三毕竟是锦衣卫,这里面有什么谋算,朱棣还看不透,所以他决定继续观察。

    作为心腹,朱能清楚燕王的想法。

    当刘淳提到郭氏之学的时候,朱能就好奇道:“柳小哥,你们郭氏的学问,到底是研究什么?听道衍大师说,是天命变化,还是长生不老啊?”

    刘淳连忙摆手,有些话可不能乱说的。

    “我们不懂天命,也不知道天数,我们研究的是天文,是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跟什么天命没有半点关系!至于长生不老,那更是无稽之谈了,我们只懂一些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方法。”

    朱能听得似懂非懂,“还有别的吗?”

    “有啊,比如我们还研究怎么让一亩地多产出粮食,在哪里能找到水源,如何冶炼更坚固的钢,按照什么样的比例能让火药的威力发挥最大……还有,雨雪云雾的成因,如何上天,如何下海,怎么能不靠着帆远航万里,不用牛驱动车辆,怎么坐着不动,把消息传到千里之外……”

    “等等!”

    朱能的脑袋都炸了,他眼珠子瞪得溜圆,吃惊怪叫道:“这,这不都是神仙手段吗?还说你不懂长生不老?”

    朱能向四处看看,突然冲到刘淳的面前,低低声音,神秘兮兮道:“那个柳兄弟,你会不会炼制那种吃了能让人力大无穷的丹药,你给我一丸,我感激不尽!感激不尽!”

    刘淳翻了翻白眼,这丫的想些什么啊?

    “朱老哥,我们的学问叫做数理化,你想要丹药,去观里找道士去,不过我可提醒你,他们的丹药基本上都是重金属超标,能吃死人的!”

    “重金属?啥意思?”

    “就是金、铅、银、汞一类的,不但不能强身健体,还能要命,你要是不信,就去尝尝!”

    朱能吓得摸了摸脑门,心有余悸道:“幸好上次有道士跑王府进献丹药,让道衍大师给打出去了。我当时还埋怨大师来的,觉得吃不好也吃不坏,没想到丹药那么可怕!”朱能拍着胸膛道:“柳兄弟,你刚刚还说,你能让火药更厉害,刀剑更锋利?”

    这还靠谱儿点!

    刘淳道:“这个不算什么难事,我准备弄个作坊,王爷要是有兴趣,可以参股。”

    朱能点头,“行,只要东西好,我去说服王爷。当然了,你要是吹牛皮,小心我的拳头!”这家伙龇牙咧嘴,大声威胁。

    聊了一会儿,刘淳和柳三都发现,朱能就是个很单纯的武夫,人不错,柳三也是武夫,他们很快就相谈甚欢。

    朱能就对刘淳道:“你打算在白羊口干出一番成就,白天的时候,就不该轻轻放过吕家!小兄弟啊,你还是太心慈手软了。”

    刘淳听得瞠目结舌,他都敲了吕家好大一笔钱,三百石的粮食,这叫心慈手软?没准朱能和他看得不是一本字典!

    “那个……其实我留着后手,吕家连山坡地都不放过,说明他们之前一定也兼并了许多田产,我可以放过他们,别人就管不了了。”

    朱能大吃一惊,这小子果然不是什么好人!先榨油水,然后再往火坑里推一把,够坏!

    这时候一直没开口的柳三哼了一声,“阴险有余,魄力不足!”

    刘淳的嘴角抽搐,“那该怎么办,才算有魄力?”

    三爷抬头,冷笑道:“侵占军户田产,破坏军屯,等于更朝廷戍边大计作对,陛下养兵百万,不费一石粮食,靠的就是军团。吕家作死,按照锦衣卫的规矩,直接抓了,男丁悉数发配,田亩充公!”

    真不愧是锦衣卫,一下子就弄的人家破人亡,够狠!

    这时候朱能突然幽幽道:“老柳,要我说啊,你们锦衣卫还是不太懂边地的规矩。”

    三爷笑道:“什么规矩?”

    “这还不简单!随便找一伙蛮子,趁着半夜,杀进吕家,全都砍了脑袋,来个死无对证就是了!敢欺负到军中弟兄的头上,死有余辜!”

    刘淳听得目瞪口呆,他觉得自己已经很过分了,可是和这两位比起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

    其实也难怪,一个是锦衣卫,一个是燕王府,全都不是善茬子!

    朱元璋的善良只给予普通百姓,对于豪门大户,可是没有半点仁慈,杀了也就杀了。

    看起来自己还是太善良了!

    刘淳如是想到,正在这时,突然有人来报,说吕家来人了。刘淳立刻打起精神,他要瞧瞧这个吕家到底如何!

    如果能老实一点也就罢了,不老实,少不得要按照便宜老爹和朱能的法子收拾他们了。

    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托着一个盒子,躬身进来,垂首道:“生员吕长安,这是家中五百亩土地的田契,另有白银五百两敬上,恳请高抬贵手,饶过吕家一次!”
………………………………

第17章 锦衣卫不会白死的

    意不意外?

    惊不惊喜?

    白天还牛气冲天的吕家,转眼就认输了。而且还认得彻彻底底,拿点钱粮算什么?直接把田契送来了。

    要一百,给一万!

    刘淳的厚道劲儿又来了,这么乖觉,让老子怎么下手啊?

    苦恼!

    三爷是老江湖,身在锦衣卫,耳濡目染,他见得太多了。姓吕的不大不小,算是一方富户。就冲他能拿出五百两银子,也算是一方豪强了。

    毕竟当下是国初,北平周围又相对荒凉。整个城中,都未必有多少人能拿得出这么多钱!

    三爷眼睛眯缝,根本没在乎钱和田契,而是问道:“你自称生员,可是考上了功名?”

    他这一句话,也提醒了刘淳。

    对啊,生员是官学学生的自称,换句话说,这家伙已经考上了秀才,是有功名的人!

    别看老朱对文人挺狠的,但他也清楚,治国离不开文人,因此为了鼓励百姓读书,难得朱元璋大方了一次。

    凡是考中秀才,可以给家里两丁免役,家庭困难的,可以申请免粮,见官不用拜,遇到了案子,没有剥夺功名之前,不能用刑拷问。而且官府还给两名仆人照顾生活……这么说吧,老朱给的这些,已经够一个读书人舒舒服服过日子,安心读书,继续考功名了。

    只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本来免役免粮都是有数额限制的,结果发展到了后来,就变成了官绅不纳粮,不但自己不纳粮,连亲戚奴仆都不纳粮服役,好好的规矩,败坏殆尽,不怪财政枯竭了。

    刘淳微微打量吕长安,这家伙若有有功名在,应该不至于这么胆小,毕竟北平的读书人有限,个个都是宝贝,除非他还有更大的事情!

    想到这里,刘淳轻笑道:“吕秀才,我们都是粗人,可粗人也有粗人的好处,就是拿钱办事,说话算数!你出了这么大的价钱,究竟想让我们做什么,直接说就是了!”

    吕长安低着头,他的眉头挑起,看向了柳三。

    三爷哑然一笑,“这小子是我的儿子,而我,是锦衣卫的总旗!”

    此言一出,吕长安浑身震颤,冷汗流了下来,突然他双膝一软,跪在了地上,大声道:“生员有罪,恳请大人宽宥。生员愿意献上全部家产,只求活命。”

    三爷没有说话,还是刘淳继续问。

    “你有罪,什么罪?”

    “我,我受了奸人蛊惑,诬告朱,朱千户!”

    旁边的朱能突然挑起眉头,什么意思?这货敢惹燕王府的人?当真是不要命了!朱能正想发作,这时候柳三猛地站起,冲到了吕长安的面前,探手揪住他的衣服,怒不可遏!

    “是你!你诬告朱湖朱千户!”

    当日,王参议带着人去查封锦衣卫衙门,把所有人押出来的时候,就对朱湖说过,要让他去衙门接受审问。

    谁都知道那是凭空捏造的,只是想不到,居然是吕家干的!

    三爷怒了!

    朱湖兢兢业业的一个人,虽然贵为锦衣卫千户,但从来没有仗势欺人,处处守着本分。偏偏这边裁撤锦衣卫,那边案子就来了,朱湖不愿意被人糟蹋欺凌,唯有断然一死!

    三爷揪着吕长安,愣是把他提了起来,“兔崽子,我要你给朱千户抵命!”三爷把吕长安高高举起,眉头倒竖,下一秒就要摔死他。

    刘淳同样黑着脸,朱湖死得太惨了,必须有人付出代价!

    “他一个生员,没有人授意,哪里敢诬告锦衣卫千户。”刘淳对着吕长安喝道:“说,是谁让你干的?”

    吕长安还在半空中,手脚乱动,活像是一个被翻过来的乌龟,他吓得快昏过去了。

    “是,是王堂,就是那个参议王堂,他让我去告朱湖。”

    刘淳哼道:“你跟姓王的很熟?是怎么认识的?”

    “是,是在一次文会认识的,小的写了一篇文章,请求宗师点评,王堂当时在场,夸了我两句,后来小人送给了他两支老山参,还有一件皮裘。”

    许多文官到了任上,就喜欢组织文会,诗词唱和,既能玩乐,又能扬名。很多千古名篇就出自这种文会,比如《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等。

    王堂也不例外,他发觉吕长安有些才华,又是北平本地人,就着意提携,吕长安投桃报李,也是孝敬不断。

    那天王堂接到了旨意,正巧吕长安在他的府上,就迅速定了一计。吕长安写了一份状纸,诬告朱湖。

    “大人,生员真的没有坏心思,我和朱千户都不认识,都是王堂那个老东西让我干的!”吕长安鼻涕一把泪一把,不停哀求。

    三爷把他缓缓放下,突然扬起拳头,照着他的面门狠狠砸下去。

    吕长安痛叫了一声,鼻梁骨断裂,鲜血狂喷,一张好看的小白脸,变成了摔碎的花瓜,红一道,青一道。

    三爷怒气不息,又狠狠提了吕长安几脚,把他踢得像是皮球一样,来回乱滚,弄得满身尘土,狼狈到了极点。

    三爷把他按在椅子上,继续拷问……朱元璋虽然照顾太子的面子,没有完全恢复锦衣卫,但是任命蒋瓛为指挥使,谁都清楚,昔日让天下人战栗哆嗦的锦衣卫又回来了!

    短暂的倒台,让锦衣卫上下感到了切肤之痛!

    他们要报仇!

    得到消息的王堂,第一时间就递了请病假的折子,准备跑路。

    吕长安自从诬告了朱湖之后,他心里也怕,成天往王堂府里跑,四处打听消息,等着盼着,一心希望锦衣卫彻底完蛋!

    可等来等去,锦衣卫要恢复了。

    他吓得屁滚尿流,王堂都要跑了,他能怎么办!

    这家伙就赶快回家,想要躲避风头。

    结果回家,突然听堂弟和老爹说,家里得罪了锦衣卫……当时吕家也不清楚柳三的身份,只当他是帮闲的,可吕长安毕竟是见过世面的,普通锦衣卫,能吸引来燕王府的千户?

    这不是开玩笑嘛!

    吕长安左思右想,纸里保不住火。

    与其被人杀个二罪归一,还不如就主动请罪,没准还能躲过一劫。

    所以他带着家里的田产,还有五百两银子,前来请罪!

    “王八蛋!”三爷太阳穴的青筋都绷了起来。

    “王堂,我要杀了他!必须给朱千户报仇!”

    吕长安不顾伤势,跪在地上,慌忙道:“小人愿意状告姓王的,小人什么都愿意做!”

    这家伙不敢自称“生员”,他还想着,再大的罪过,看在钱和田产的面子上,会放他一条生路,可哪里知道,朱千户的惨死,刺痛了北平锦衣卫的心。

    柳三咬着后槽牙,“朱兄弟,不能放跑了那个姓王的!”

    朱能立刻答道:“柳兄放心,我连夜让弟兄回去,明天早上,王府就会出兵,拿下王堂,还死者一个公道!”
………………………………

第18章 郭守敬的宝箱

    柳家只有三间破房子,朱能索性带着弟兄们,把吕家给霸占了,充作临时的军营,燕王有命,休息一晚,就要赶回北平。

    刘淳和柳三并没有去吕家,依旧住在破旧的茅草屋里。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刘淳现在满心想的都是怎么把这个家弄得像样一点。

    “首先要整修房屋,用砖瓦盖房子,结实!地基最好用条石,来个万年牢!前面种槐树,后面种柳树,前槐后柳,不种自有!还有,要建个大粮仓,堆满了粮食,至少要能吃三年。再挖个菜窖,存些蔬菜,过冬用的……”

    刘淳絮絮叨叨说着,三爷只是微笑点头,儿子描述的家,很符合他的期盼,甚至超出了预计,小家伙想的比自己周全!

    “真想看到这样的家啊!”三爷憧憬道,只是眼神迷离,似乎有种求之不得的痛苦。

    “这有什么难的,几个月之内,我就能弄好!别忘了,吕家送了那么多银子,足够把房子翻修十遍啊!”

    三爷笑了,他伸出大手,摸了摸刘淳的头顶,粗粝的大手刮过细嫩的皮肤,弄得火辣辣的疼!

    “你啊,到底还是个孩子。”

    三爷发出这一声感慨,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道:“你还记得不,当初我说要把锦衣卫的位置传给你?”

    刘淳无语,“才几天的功夫,我怎么会忘了!朱能可是说了,圣人恢复了锦衣卫,还升任你当百户,不趁机威风几天?多亏本啊!”

    “威风个屁!”

    三爷突然冲到了刘淳的面前,恶狠狠道:“小兔崽子,你是真傻,还是假傻?燕王为什么急吼吼派朱能过来?那个朱能为什么一口答应,帮着咱们抄了吕家,还要拿下王堂,为什么?”

    “为……为了讨好锦衣卫呗!”刘淳笑嘻嘻道:“这次北平布政使衙门逼死了一个锦衣卫千户,折他们一个参议,礼尚往来,谁也不吃亏!”

    三爷重重叹口气,“傻小子,这只是一层意思!陛下看到了我的军报,肯定要对鞑子用兵。燕王朱棣勇猛好武,此番随军出征,他是想要大显身手!”

    刘淳很自然点头,“没错,可跟我们什么关系?”

    “唉!”

    三爷真是气坏了,这个臭小子,有时聪明,可有时也糊涂。

    “堂堂燕王,高高在上,偏偏对咱们父子如此青睐,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身为锦衣卫,探查军情,为大军开道,是职分所在,义不容辞!”

    话说到了这份上,刘淳哪里还能不明白。

    身为一个上位者,对下面的人好,可未必是好事情。

    比如那位大将吴起,给手下的士兵吸出伤口的脓水,士兵的母亲听到,顿时痛哭,她的儿子死定了!

    没错,人家主帅掏心掏肺对待你,身为一个小兵,除了卖命,还有别的选择吗?果不其然,那个小兵就战死了。

    柳三几次深入草原,探查军情,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这次大军行动,他也没法幸免。

    “唉……过去的时候,遇到事情,我柳三唯恐落后于人,可现在我他娘的怕了!”三爷狠狠一锤榆木桌子,震得灰尘扬起。

    “干我们这行,舍生忘死,才能死里逃生。还未出发,就未战先却,我怕是……回不来了!”

    三爷努力控制着情绪,可他的迟疑、迷茫,依旧控制不住。

    柳三不怕死!

    就拿刚刚过去的这一次来说,他带着情报回来,中途遇到了北元骑兵,两个弟兄战死,他仓皇之间,离开了原来的道路,跑到了深山老林,才跟刘淳相遇。

    险些就丢了性命。

    可三爷不后悔,大丈夫,死得其所!

    问题是这一次废除锦衣卫,对三爷的伤害太大了,他不想死的不值得!

    话又说回来,朱棣巴巴派朱能过来,三爷能躲得过吗?

    黑洞洞的屋子里,只剩下父子俩沉重的呼吸声,还是三爷先打破了沉寂。

    “小子,你我父子虽然时间不长,可也算是患难与共,你帮着我出了深山,那天又请来了燕王……假如,有那么一天……我这个百户是你的了,可你小子记着,千万别傻乎乎往前冲,要多几个心眼。白羊口虽小,胜在无风无雨。吕家完蛋了,你把他们家的产业弄到手,老老实实当个富家翁。”

    三爷伸出长大的手臂,像是老母鸡,护着自己的崽子,又是疼惜,又是告诫,“小子,过几年,你就娶个媳妇,别嫌村姑不好看,能生儿子最重要!你给我记着,老大一定要姓柳,不然我做鬼都不会放过你!哈哈哈!”

    三爷突然大笑,“我也算后继有人,什么都不怕了!”

    “我怕!”

    刘淳猛地探手,揪住柳三的腰牌,一把抢在了手里。“你不想当锦衣卫,现在就给我!不就是要探查军情吗?让我去!”

    三爷愣了,“臭小子,你裹什么乱?”

    “我没有!”刘淳用力摇头,呲着白牙一笑,“你忘了,我是郭氏传人,会辨别方向,还懂天文,会好些本事,我又是个小孩子,不会引起注意。”

    “呸!”三爷毫不犹豫啐了他一口,“草原之上,突然出现在孩子,那才值得怀疑呢!”柳三伸手,揪住刘淳的衣服,劈手去抢腰牌,可刘淳死死抓着,就是不放!

    少年郎的眼神之中,写满了坚毅,他不是在玩闹!

    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时代,在他最无助的时候,遇到了柳三,成了干父子。柳三就是刘淳和大明朝的脐带,到这个时代不久的刘淳,还没有勇气断开脐带!

    “爹!”少年轻声低呼,“我毕竟跟燕王大公子有点情分,我去,燕王会安排人照顾的,最多辛苦一点,没有别的危险。你在家等着,无论如何,我都会安然归来的。”

    刘淳言语诚恳。三爷只觉得暖洋洋的,是太阳提前升起了吗?

    果然是个好孩子,自己没有看错人!

    三爷激动地眼圈泛红,手上却更加坚决地夺下了腰牌,儿子的手指都给捏肿了。

    “臭小子,告诉你,爹没死,这家的大梁,就由我撑着,轮不到你小子装英雄!”三爷又笑了,“不过你说得对,过去我是为国尽忠,这一次我是为了这个家!放心吧,我会安全回来的。”

    三爷说完,急忙扭过头,不想让儿子看到眼泪夺眶而出的情况。

    突然,三爷想起一件事,他急忙跳上了桌子,探手,从房梁上拿下了两个满是灰尘的箱子。

    三爷喜滋滋送到了刘淳的面前,“猜猜这是什么?”

    “是……郭守敬的书稿?”刘淳大惊,他没有想到,如此惊天动地的宝贝,就安静地放在自己的头顶。

    三爷笑道:“北平人多手杂,我又经常不在家,头几年就给放到了白羊口,还不错,没有被偷。”

    三爷摸出了钥匙,捅开了大锁。

    郭守敬的毕生著作,重见天日!

    “小子,你瞧瞧,能不能看得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