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啊……那,那疑难杂症怎么办?”
柳淳笑道:“殿下,疑难杂症可不是寻常医者能治疗的。我说句不好听的话,真要是染了病,就只能自求多福。不过疑难杂症毕竟是少数,能解决掉一些常见病,就已经是功德无量。尤其是要针对儿童的,要多编一些好用的方子……或者可以分批出版,殿下放心,这个我会优先安排的!”
朱橚本来只是一点善念,想要编书,刊发,能让老百姓收益,就和开心了。让柳淳这么一说,竟然变成了一个全国项目,超级工程了!
这位周王殿下的压力非常大。
不得不去见父皇了,说起来他进京之后,还是跟着其他几位藩王一起拜见老朱,父子俩加起来没说上五句话。
朱橚是真的挺怕他爹的。
“五叔加油,为了天下饱受病痛折磨的百姓,你要勇敢啊!”小胖墩挥舞着拳头,给朱橚鼓劲。
“没事的,皇爷爷人很好的,不用怕的!”
朱橚被说的老脸通红,想想也丢人,作为老朱的儿子,他还不如朱高炽跟朱元璋接触得多呢!
其实这也没什么奇怪,老朱二十几个儿子,除了嫡子之外,只有朱棣年纪比较大,跟老朱打过交道,其他的儿子只负责养望父皇就好了。
朱橚性格绵软内向,本来就不爱说了,又早早就藩。他还真不如朱高炽跟朱元璋接触得多,这就叫隔辈亲!
“好吧,我去见父皇!”
转过天,朱橚在奉天殿见到了老爹,把事情说完,然后就跪在了地上。
半晌过去,当他的鬓角都冒汗了,朱元璋才道:“你能心系苍生,这是好事,父皇岂会不支持!这样,暂时让太医院的人听你的调度,尽快把医书编出来,朕还等着看呢!”
总算老朱露出了笑容,朱橚如蒙大赦,赶快去准备。
等他走了,朱元璋五官气得挪移,老脸变得铁青!
“这个该死的柳淳,老五这么好的孩子,亏他能想出办法!”朱元璋掰着手指头算,越来越心惊胆战了,照这么下去,自己的二十几个儿子,也不够柳淳祸害的啊!
………………………………
第168章 第一只肥羊上门了
“其实跟父皇打交道,也没有那么难!”朱橚仰着脸,笑得跟个傻子似的。
这位周王殿下还没到三十,从侧面看,跟朱棣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只是朱棣英武伟岸,而朱橚则是儒雅温和,好像一块玉似的。
“能有什么难的?父子之间,用得着吗?”柳淳十分不理解。
朱橚哼了一声,你小子知道什么?
也就是这些年,老朱年纪大了,对儿子和颜悦色,对孙子有了笑容。在他们小时候,那叫一个严格。
学文,学武,半点不能马虎。
他从小身体瘦弱,脑筋也不好使,经常因为功课的问题,被先生打手板。多亏了朱棣经常帮他,要不然朱橚还不定吃多少苦头呢!
“我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没想到,我居然有机会做一件大事了!”朱橚兴冲冲站起身,对柳淳道“你说什么时候,能给我刊印医书啊?”
这位还是个急性子。
柳淳把两手一摊,“我现在连个书坊都没有,就算有心,也是爱莫能助!”
“什么?”朱橚怪叫道“你什么都没有,干嘛夸海口,吹牛皮啊!你不怕父皇怪罪啊?”
柳淳满不在乎,你爹?很可怕吗!
“殿下,这是给百姓印的书籍,首先质量要保证,其次呢,价钱要足够便宜。印刷技术我略懂一点,关键是规模。等我弄到钱,就立刻弄一个顶大的书坊,再招募一些工匠,我有把握,一年之内,让书坊运作起来。”
“哦!”
朱橚想了想,“一年倒是时间不长,编医书也需要时间的……不对啊!”这位周王殿下突然发现了问题,“柳淳,你怎么能担保,一定赚到钱?万一你赚不到,那,那该怎么办?”
柳淳长出口气,“对我有点信心好不好!再说了,这是你们皇家的生意,还有不赚钱的?”
朱橚摇头,他才不信,这世上有稳赚不赔的生意……除非你小子去抢!
面对这位周王殿下的强烈质疑,柳淳觉得有必要领他去见见世面。
没错,哪怕你贵为王爷,在柳淳眼里,也是个十足的土包子。
“殿下,我刚刚得到了消息,倭国的使者到了,我们派出去的人已经提前回来了,此人可是个小三元……”
……
许观出去了几个月,再回来的时候,刘三吾都仿佛不敢认了。
这孩子是受了多大的委屈,遭了多少摧残啊?
瞧瞧,身体瘦了好大一圈,太阳穴,腮帮,都凹陷下去,颧骨突出,身上的衣服也仿佛大了许多,一点都不合身了。
最要紧的是精气神,许观两眼发直,目光呆滞,时而出神,简直跟傻了似的,脸上都笼罩着一层灰色的气息……刘三吾看到他这副憔悴的样子,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老夫本想让你出使倭国,替大明立功,也好让朝野知道……没想到,没想到竟然害了你啊!老夫怎么就没有想过,倭国是何等龙潭虎穴,你一介文弱书生,怎么能万里迢迢,远涉重洋,跑去倭国当使者啊!”
刘三吾充满了自责,一棵好苗子,要是毁在了他的手里,老头简直死的心都有了。
“老大人不必自责!”
许观似乎回过了一点神,终于冲着老先生一笑。
“先生,这次学生前往倭国,的确是大开眼界,获益匪浅,比读几年的书,都管用啊!”
刘三吾惊讶道“你说的这么好,可你怎么瘦的这副样子?你跟我说实话,可千万别瞒着老夫啊!”
许观心里热乎乎的,鼻子头发酸,他真有一肚子的话要讲……许观出海的时候,对倭国是半点了解也没有,在海上,他不但要适应长途航行,还要跟向导了解倭国的情况。
幸亏了他有状元之才,学得飞快。
可到了倭国,许观立刻就面对一个难题,倭国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
堂堂上国使者,竟然见不到倭国的要人!
说起来从唐代开始,倭国就相当敬畏中原,宋代还有倭国跑到大明,自荐枕席,换取宝贵的种子回国,改良基因……好吧,宋代的男人的确很幸福!
问题出在了元朝,忽必烈统一中原之后,积极筹备,想要攻下倭国,结果是两次出征,两次遇到台风,损兵折将之后,不得不装作看不见。
经过“神风”事件,整个倭国就发生了变化。
他们觉得自己有神明相助,根本不用敬畏上国,相反,还张牙舞爪起来,岛国的秉性,显露无疑……柳淳听到过一种说法,说西方人的脑袋,是一个圆,中间画一条线,典型的非黑即白,二元对立思维。
中国人呢,中间是一条波浪,分出了阴阳鱼,最善于灵活变化。
而倭国呢,情况就惨多了,他们是一个圆,里面什么都没有,空的!
的确,倭国人的战略眼光太差了,根本看不清楚问题。他们靠着台风,战胜了大元朝,立刻就觉得他们比元朝高级,进而也不把大明放在眼里。
就像他们的子孙一样,学会了工业本事之后,欺负还处在农业阶段的中国。等中国学会了工业化,不断攻城略地,抢夺产业,倭国人就迷糊了,你们的人明明不行,怎么就超越了我们呢?
好吧,此刻的倭国,跟后世的倭国一样,都有一种愚蠢的优越感!
许观到达之后,等了十天,谁都见不到!
这下子可把他急坏了。
身为一个前途远大的太学生,许观之所以还冒险出使倭国,就是为了立功受赏,能够重新改回原来的姓氏。
堂堂男子汉,顶着别人的姓氏,考上了功名,也是给别人家增光,自家想要拜祭祖宗都做不到,因为你改了姓,不是黄家的人了!
羞辱啊!
奇耻大辱!
许观想到自己的身世,夜不能寐,汗流浃背,最是痛苦不过。
他把希望寄托在出使倭国之上,可当下居然是这么个结果?
该怎么办?
许观思索再三,决定用柳淳教给他的办法!
倭国不是崇尚武力,敬畏强者吗?
那好!
老子就让你们瞧瞧大明的实力!
他当即在距离港口不远的地方,摆下擂台,以他的座船,去和倭国的船只相撞……你们不是靠着海洋生活吗?船只是你们的必需用品,那咱们就比比看,谁的船只更好!这次可不会有神风帮助你们了!
许观派人下了战书,还亲自带着船队,封锁了码头,不比赛,就没法出港打渔!
这招够狠,倭国不得不迎战。
三天下来,许观的座船,以无敌的姿态,撞沉了近二十艘倭国船只。
很多倭国人惊讶地发现,他们的船只一旦漏水,就彻底完蛋了,可大明的船只,明明损坏,却还能安然浮在海面上。
难道说,神明不再保佑倭国,转而站在了大明一边?
他们请来了一堆奇奇怪怪的大师,又是唱,又是跳,许观根本懒得看,无知,这叫水密舱!连这个都不懂,倭国的造船技术,真是没法和大明相提并论。
许观的自豪之感,油然而生……而令他惊讶的是,随着他的气势提升,倭国居然变得老实了……再也不敢把他们晒在一边。
而且许观还见到了足利义满,此刻倭国南北之战到了最后关头,足利义满拥有强大的优势,倭国统一在望。
许观说明来意,并且表示愿意通商贸易,足利义满大喜过望……他太需要通过贸易,医治战争创伤。
而且身为幕府,他可以垄断贸易利益,靠着巨大的财力优势,压制其他藩镇的力量。
足利义满欣然答应,还盛情款待了许观,当宴会喝到了一半的时候,数量众多的倭女,扑向了这位上国来的大才子……
“那个……你真是受苦了。”刘三吾老脸抽搐,怪不得这小子形销骨立,瘦的跟猴似的,能活着回来,都算身体好啊!
“明天就是科举大比之年,你可以赶快休息,恢复身体,万一身体垮了,可就什么都完了!”
许观慌忙点头,红着脸道“多谢老大人提醒,晚生晓得!”
这时候柳淳带着朱橚也来了,把事情大致说了一遍,朱橚听得目瞪口呆,乖乖,倭国的风俗真好啊,本王都想去瞧瞧了!
“周王殿下,柳大人,这一次倭国方面,准备了三百万两金银,希望采购上国货物!”
“三百……万两!”朱橚吓得一下子站起来。
柳淳轻咳了一声,同情道“殿下,不算多,毕竟这是咱们大才子的血汗钱啊!”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169章 喜怒无常的朱元璋
许观从倭国返回,带来了非常多重要的消息,让明朝君臣,都耳目一新……老朱定都金陵,海防的任务非常沉重,早在元末的时期,东南沿海就出现了倭寇,四处侵扰杀戮。
海疆不宁,朱元璋不胜其烦,因此早在洪武二年,朱元璋就派遣使者,给倭国送去了诏书:“间者山东来奏,倭兵数寇海边,生离人妻子,损伤物命。故修书特报正统之事,兼谕倭兵越海之由。诏书到日,如臣,奉表来庭;不臣,则修兵自固,永安境土,以应天休。”
老朱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让倭国赶快约束国民,不许侵扰大明,并且纳贡称臣,否则就要承受大明的滔天怒火!
使臣带着老朱的旨意,前往倭国,结果刚到倭国,就碰了个大钉子!
正副使者都被抓关了好几个月不说,还被砍了五个随从!
大明第一次出使倭国,碰了一鼻子灰。
事后才发现,原来双方都犯了错。
这时候倭国正处在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消息不通,他们根本不知道元朝已经灭亡了。还把大明的使臣当成了元朝人,倭国自觉神风护体,根本不在乎大明,所以就出现了囚禁使者,斩杀随从的事情。
大明这边呢,其实也没有搞懂,使者是按照原有的前往倭国航线,结果是在九州岛登陆,遇到的是怀良亲王,这位根本不是国王,而且这家伙还是个愣头青,朱元璋威胁要出兵倭国,他就真的打算厉兵秣马,备战迎敌。
随后老朱几次派遣使者,也曾经准备出兵,全都因为海上风险太大,没有贸然发动,而且大明的主要威胁还是北方,老朱接连组织几次北伐,直到捕鱼儿海大战,蓝玉剿灭了北元,消除了心腹大患。
大明终于能腾出手,开始解决疥癣之疾了。
而此时倭国的情况也发生了改变,怀良亲王早就死了,足利义满的室町幕府占据绝对优势,倭国的南北朝之战即将结束。
这就出现了一个讽刺的局面……过去明朝一心求和,希望倭国能约束自己的人,只要不袭扰海疆,大明就心满意足。可倭国混乱的局面,让他们错失了良机。
如今统一之后的室町幕府,猛然发现,自己即将面对一个得罪不起的庞然大物的怒火。一心求和的人变成了倭国。
这就是许观前往倭国,遇到的情况。
他一个太学生,能享受到倭国神仙一般的招待,也就不足为奇了。
“柳大人,我能看出来,倭国的确是想纳贡称臣,毕竟倭国穷困贫弱,物产匮乏,又历经南北大战,民生凋敝到了极点,迫切需要贸易,改善处境。而且他们也担心大明会兴兵问罪。另外呢,还有一点,倭国虽然统一,可海疆的倭乱只怕还会持续,而且还会愈演愈烈!”
朱橚不解,“这是怎么回事,统一了,不该太平下来,怎么还跑来捣乱!”
许观道:“殿下有所不知,倭国战败的一方,也有许多武士,他们的土地被剥夺,失去了立身之本,变成了流浪武士,朝不保夕,很多人就成了抢掠为生的海盗,为祸大明东南!”
朱橚听得这个生气,“这个倭国,简直就是个乱源,他们自己关起门来,怎么打都随便,为什么要祸害别人,简直岂有此理!”
柳淳耸了耸肩,又有什么办法,再过一百多年,室町幕府被干掉,倭国进入战国时代,还有更大规模的倭寇在等着呢!
“殿下,柳大人,以我观之,即便接受倭国的朝贡,沿海的倭乱还会持续,朝廷不得不防啊!”
柳淳点头,他突然微微一笑,“其实吧,或许有办法尽快解决倭乱……没准还能大赚一笔呢!”
朱橚现在最感兴趣的就是赚钱印书了,一听到有钱可赚,立刻来了精神,“柳淳,你打算怎么办?”
“哈哈哈,殿下稍安勿躁!我打算先请倭国的使臣,看两出好戏!”
……
细川中雄是这一次奉命前来的倭国使臣,他是室町幕府的管领,是足利义满的副手,无论权力,还是地位,都是相当了得。
能派他前来,也足见倭国求和之心。
假如换成其他的官老爷,倭国诚心纳贡称臣,一切好谈,没准还能多拿几倍的回赐,潇潇洒洒回国炫耀,说大明多傻帽,多容易骗!
可有柳淳在,这样的好事那是绝对不会发生的。
他带着朱橚和许观,直接来到了馆驿。
双方见面之后,细川中雄格外谦卑,五十几岁的人,腰弯成九十度,不停“嗨,嗨,嗨”的,许观的确是个天才,去了倭国几个月,居然就能听懂倭国的语言。
细川的意思是见识了大明的物阜民丰,疆域辽阔,倭国愿意诚心归附,纳贡称臣,祝愿大明皇帝,万寿无疆……总而言之,都是好听的。
看着他这么乖觉,朱橚都差点答应了。
幸好他还记得,这事是柳淳负责,没敢随便开口。
“贵使不用这么客气,既然到了大明,上国又是礼仪之邦,怎么能慢待贵客!来,准备马车,我陪着细川使者,前往军营瞧瞧!”
朱橚差点笑出来,什么啊?
你不是说要招待贵宾吗?还以为去秦淮河呢!跑军营去干什么?
朱橚一头雾水,倒是许观,似有所悟。他走这一趟,胜读十年书。倭人的秉性如何,他有了一些了解。
这帮家伙,畏威而不知怀德,跟他们讲再多的道理,都不如亮出刀剑来的有用!
只是让许观惊讶的是,柳淳小小年纪,是怎么知道倭国人性格的,真是邪门啊!
“杀!”
“杀!”
“杀!”
军营之中,尘土飞扬,战马嘶鸣。
朱棣一身铠甲,手持宝剑,横眉立目。朱能突然跑过来,“王爷,柳兄弟来了!”
朱棣长长出口气,奶奶的,堂堂一个王爷,居然要屈尊降贵,替那个小子演戏,这要是传出去,还不得让那些弟兄们笑话啊……不过也没什么,能赚钱,能平定海疆,老爹只会高兴的!
想到这里,朱棣猛地催马,冲到了将士的前面。
“弟兄们!我大明北击残元,俘虏前朝皇帝,昔日的大元已经荡然无存!”
“威武!威武!”
朱能带头跟着大喊。
等声音停止,朱棣又道:“元朝何等强大,百万铁骑,尚且不放在我大明的眼中。如今又有蕞尔小国,屡犯海疆,杀我子民,掠我财物,涂炭生灵,罄竹难书……弟兄们,你们说该怎么办?”
“杀!”
“杀光倭寇!”
“屠尽倭岛,一个不留!”
……
朱棣很满意,将手里的宝剑一挥,“从现在开始,每天骑射训练,只等旨意下来,立刻出兵!”
话音落下,所有士兵闻风而动,在校场上驰骋射箭,摆出各种阵型,练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而就在军营的外面,更吃惊的一幕发生了,许多马车向军营进入……在车上,装得全都是上好的铁锭。
沉重的货物,压出深深的车辙。
细川中雄看得目瞪口呆,马车的数量似乎没有尽头,这是多少的铁啊!堆在一起,怕是有一座山那么大了!
“细川使者,你觉得我大明军容如何?”
“这个……上国气度,自然非比寻常,敝国愧不能及!”
“不要那么谦虚!”柳淳笑道:“敝国四面环海,前朝两次攻打,都无功而返,你们还是有些指望的。”柳淳又道:“贵使愿不愿意跟着我去船厂转转……对了,这些铁锭就是从码头运来的,还有不少哩,都是打造武器盔甲的!”
细川中雄的老脸不断变长,他都不知道迈哪条腿了!
如果说集结人马不算什么,可这么多的精铁怎么解释啊?柳淳还很大方,让他去查看,是不是好铁?
细川不是傻瓜,倭国未必炼不出这么好的铁,可是这个数量,也太吓了人了吧?
穷尽倭国的财力,也未必炼得出十分之一!
这就是大明的大手笔吗?
真是让人绝望啊!
“请吧,船厂那边也在昼夜赶工,可热闹了!”
柳淳拉着细川,上了马车,直奔城外……他不知道,自己的举动,全都在老朱的注意之下!
比起之前,还要见面之后,才能气到朱元璋,这次不用见面,就让老朱脸黑了!
“朕几时说过要打倭国?军国大事,他一个小兔崽子,也敢替朕做决定吗?还有燕王,怎么跟着他胡闹?一点规矩都不懂,真是让朕失望!”
朱元璋在大殿里,不停咆哮,回音震得耳朵生疼。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低头侍立,心惊胆战道:“陛下,要不要去告诉船厂的秦王殿下,让他不要配合柳淳做戏?”
朱元璋突然停下,扭头注视着蒋瓛,吓得蒋瓛浑身颤抖,没等他说话呢,老朱滔天怒火,就冲着他来了!
“你说什么?去告诉秦王什么?不敢给倭国的使者看吗?朕怕倭国吗?他们袭扰海疆几十年,朕不光要吓唬他们,还要打,狠狠地打!你身为锦衣卫的指挥使,跑朕这来,是搬弄是非,还是要陷害忠良?”
蒋瓛眼睛都直了……这话怎么说的,那小子怎么变成忠良了?谁能告诉我,陛下是不是老糊涂了?
………………………………
第170章 岂不美哉
被皇帝陛下唾液洗脸,蒋瓛完全都懵了,怎么突然就变脸了。
他结结巴巴道:“陛下,臣,臣是按照规矩,上奏京官情状的呈报。柳淳跟燕王,秦王设局,臣,臣理当禀报陛下!”
朱元璋更生气了,怪叫道:“照你这么说,是朕让你跑这来胡说八道的?”
“没,没有!臣不敢,臣万万不敢!”
蒋瓛慌忙匍匐在地,磕头作响,哀求道:“臣知道了,臣不会胡言乱语的,求陛下开恩啊!”
怎么会这样?蒋瓛越发惊讶了,柳淳这小子受到的宠幸,竟然到了如此地步,连给外藩使臣下套,动用军中人马,都可以无视……陛下啊,你对自己的儿子也没有这么好过啊!
假如这次能活下来,绝对不要招惹柳淳!
哪知道朱元璋的怒火似乎消失了一些,重新坐在龙椅上,翻看着锦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