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假如这次能活下来,绝对不要招惹柳淳!

    哪知道朱元璋的怒火似乎消失了一些,重新坐在龙椅上,翻看着锦衣卫的呈报,时而点头,时而微笑。

    最后老朱把呈报放下,这才幽幽道:“你们做事还很用心的……你刚说不打算胡言乱语,莫非是要包庇柳淳,从今往后他干了什么,你都瞒着朕?”

    蒋瓛完全懵了……怎么风向转得太快了,陛下啊!

    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上奏柳淳的事情,你说我陷害忠良,搬弄是非,我不说他的事情,你说我包庇纵容……什么话都让你说了。

    就算你老人家贵为天子,也不能这么不讲理啊?

    蒋瓛只剩下磕头,“臣不敢隐瞒陛下,不敢,臣,臣一定如实上奏!”

    两害相权取其轻,不愧是锦衣卫的,这么快就想清楚了,宁可让陛下骂几句吧,也掉不了一块肉!

    老朱似乎也消气了,柳淳的事情,他当然不会放过,那小子太能折腾,一旦纵容,还不知道会惹出多少事情。

    可这小子太会办事,也不能让他受了委屈,更不能被人陷害了,所以谁敢对柳淳不利,老朱还要庇护!

    一句话,这个臭小子只能由朕来骂,来管教,其他人都给朕滚一边去!

    蒋瓛几乎是哭着出来的,好歹也是大明最大的特务头子啊,竟然因为一个小小的柳淳,落了这么惨的下场!

    呈报还要送,骂依旧要挨!

    我这是惹了谁了?

    蒋瓛欲哭无泪,他从宫里出来,正好遇到了四个人,秦王朱樉,燕王朱棣,周王朱橚,外加让他无可奈何的柳淳!

    蒋瓛打掉牙往肚子里咽,强忍欢笑,给三位王爷见礼,然后他像是见鬼似的,都没敢看柳淳,就落荒而逃!

    “至于吗?我有那么可怕?”

    柳淳摸了摸鼻子,是不是这位指挥使大人又准备陷害无辜了?你丫的就不能消停几天?

    柳淳摇头叹息,跟着三位王爷,一起进宫。

    三儿子一起来,见老朱还不容易吗!

    不但见了,还给了三个墩子,就柳淳什么都没有,只能站在一边。

    这就尴尬了,人家是父子聊天,他算干什么的?早知如此,不来凑热闹就好了!柳淳只剩下盯着地上的砖了。

    朱樉瞧了柳淳一眼,然后轻声咳嗽,“父皇,儿臣刚刚同倭国使者谈到了一件事情,是有关沿海倭乱的。”

    朱元璋点头道:“此事的确是父皇的心头之患,从立国至今,迟迟没有解决,海疆不宁,朝廷不安啊!”

    朱樉忙道:“父皇,儿臣如今有了安定海疆的办法,只等父皇裁决!”

    “哦?你说说看!”

    “父皇,所谓正本清源,要先弄清楚倭寇的来源。”朱樉道:“所谓倭寇,多数是倭国内部战败流浪的武士,他们只能靠着抢掠为生,时常侵犯大明海疆,无恶不作,最是令人头疼。如今倭国南北之战即将结束,国内大权尽数归于足利义满之手。从此往后,倭国内乱渐渐平息,足利义满没胆子跟大明较量。真正麻烦的就是那些在海上盘踞的倭寇!”

    朱元璋认真听着,“嗯,你分析的有理,那你打算怎么办?莫非要联合那个什么足利的,一起剿杀海上倭寇?”

    朱樉咧嘴苦笑,“父皇,孩儿的确这么想过,可有人不同意。”

    “谁?”

    朱樉没吱声,只是朝柳淳的方向扭头……又是这个臭小子!

    朱元璋早就猜到了,没好气道:“别在那装蒜了,你有什么办法,就赶快说出来!”

    明明是向自己问计,态度还这么恶劣,老朱真是难伺候啊!

    柳淳强忍着不满,闷声道:“臣以为可以诏安倭寇!”

    “诏安?”

    朱元璋吃了一惊,“你说明白点?”

    柳淳解释道:“臣的意思,只要倭国方面能跟我们联手,海上的倭寇就失去了依靠,变成了海上浮萍。这时候我们给倭寇一条生路,他们必然愿意归顺上岸!”

    朱元璋眉头紧皱,“柳淳,倭寇肆虐,干了多少坏事!还要给他们生路吗?简直岂有此理!”

    皇帝陛下发怒了,朱棣突然道:“父皇,所谓给倭寇一条活路,其实也是给大明干活!”

    “干什么活?一群杀人越货的倭寇,他们能干什么?”朱元璋愤怒道。

    朱棣笑道:“父皇,别说倭寇了,就算了北元的皇帝,不一样在大宁等地劳作屯田吗?当下大宁人力缺口太大,许多罪犯都送去服役,倭寇之中,只要是没有太多劣迹的,招募过来,去大宁屯田,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朱棣说完,急忙低下了头。

    老朱眼珠转了转,根本不用想了,这样的损主意,也只有柳淳能想得出来!

    “柳淳!”

    朱元璋豁然站起,“你小子胆子是越来越大了!你竟然丧心病狂,什么主意都敢打!”老朱迈步到了柳淳的面前,伸出手指,点着他的额头。

    “你心里是不是只有大宁,只有你的那一亩三分地?倭寇作恶多端,百姓民怨沸腾。朕身为天子,理当剿灭倭寇,让大明海晏河清,百姓安享太平!你倒好,居然出主意,招募倭寇,还跑去大明的土地上屯田!朕要是这么对待倭寇,如何向百姓交代?你说!”

    柳淳也享受了一次口水洗脸,老朱跟连珠炮似的,根本不给他解释的机会。

    朱樉和朱棣目瞪口呆,怎么老爹好像有些针对柳淳的味道啊!

    就在这时候,一直没开口的朱橚突然道:“父皇,招募了这些倭寇,才能对付倭国啊!”

    “什么?”

    老朱愣了,他扭头盯着这个素来不声不响的儿子,迟疑道:“你说什么?”

    朱橚咬了咬牙,给自己鼓劲儿。

    “父皇,倭寇盘踞海上,神出鬼没,剿灭非常困难。与其劳民伤财,不如招为己用。儿臣是怎么想的,其中的一些青壮,的确可以送去大宁,另外一些,是不是能利用他们跟幕府的仇恨,收编他们,让他们充作大明手里的一把刀……有这些人在手,我们就不怕足利义满反复无常。即便大明和倭国真的开战,这帮人也能充当先锋,率先杀上倭岛!”

    朱橚越说越兴奋,小白脸涨得通红。

    他这番话说下来,别说朱元璋了,就算朱棣,也都愣了……我的亲弟弟啊,这是你能说出来的话吗?

    朱元璋几步走到了朱橚的面前,不敢置信地盯着儿子的双眼。

    “你跟父皇说,这是不是柳淳告诉你的?”

    朱橚挠了挠头,惶恐道:“儿臣的确向柳淳请教过,可,可这个办法是儿臣自己想的!”

    “你怎么想出来的?”朱元璋毫不客气追问,他不敢相信,老实巴交的儿子,怎么能想出这么歹毒的办法!

    “父皇,这次和倭国的贸易,非比寻常……只有赚了钱,才能开书坊,才能替儿臣印刷医书。儿臣一直在想,假如倭国耍赖,不愿意给钱,又该怎么办?是不是要派人去倭岛要账?二哥已经组建了护航船队,可光靠着二哥的人,会不会不够用?如果我们能招募一些倭人,必定能事半功倍……”

    朱橚怯生生把想法说出来,老朱跟朱棣都长长出了口气……谁敢说朱橚憨厚老实!他只是心思不在这上面而已。

    当朱橚真的开始为了目标努力的时候,这坏水就不可遏制地流出来了!

    朱元璋恶狠狠剜了柳淳一眼,仿佛在说:“都怪你个臭小子,你还朕一个老实善良的宝贝儿子来!”

    柳淳能说什么,你们老朱家天生带着坏水基因,跟我半点关系都没有!

    事到如今,整套对付倭国的方略已经出来了。

    “父皇,儿臣觉得,可以在旅顺口,专门设一处军营,用来安置招募过来的倭寇……在这里,对倭寇进行筛选,一部分送到辽东和大宁,充作奴隶。另一部分,对足利义满有仇的,要好好训练,早晚这些人会成为攻击倭岛的急先锋!”

    朱元璋思量再三,“好,诚如是,父皇的一块心病就没了。”朱元璋按着朱棣的后背,十分满意,“你想的很周到……对了,你算计过没有,究竟能招募多少倭寇?人少了可不管用。”

    朱棣还真不清楚,只能看向柳淳。

    “陛下……其实吧,不光是海上倭寇。倭国内部,还有不少反对足利义满的人。或许只要花点钱,足利义满就会屁颠屁颠把这些人交给大明,生怕卖的少了。大明就用这些送来的倭人,开垦田地,挖掘矿石,炼铁造船,积蓄力量,等时机成熟,让他们充当先遣队,杀入倭国……这就叫以夷制夷!用倭国送来的刀,去砍倭国人。岂不美哉?”


………………………………

第171章 老朱眼里的傻瓜

    一个老坏蛋,外加四个小坏蛋,凑在一起制定出来的方略,那一定是坏出了境界,坏出了格局,坏出了风格!

    坏到了最后,都让你感觉不到坏……

    “贵国土地狭小,人口稠密,战乱不休,也是情有可原。但贵国战败的武士,肆虐大明东南,罪行累累,也是人神共愤!幸亏陛下慈悲,拿出了一套方略,就看你们愿不愿意了。”

    细川中雄忙弯腰成九十度,老老实实听着。

    ”一个好的方略,就是让各方都能接受……首先,大明不能坐视子民受到威胁,如果不能解决倭寇的问题,讨伐贵国,那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贵国必须立刻协助大明,招募海上散落的倭寇,让他们速速接受诏安。“

    “当然了,以贵国的情况,是没法安置这些人的。我大明疆域辽阔,可以在辽东拿出一块土地,给他们耕种生存,只要不袭扰东南,大明愿意付出一些代价……没诏安一个倭寇,可以赐予你们一贯宝钞,作为奖励。”

    “对于那些倭寇来说,大明也给了他们一条生路,如果还执迷不悟,我大明的水师随时会出击,到时候一个也别想活!”

    ……

    细川中雄仔细听着,等柳淳说完,他发自肺腑地说了一个字:“嗨!”

    天可怜见,他这一次绝对是真的!

    那些海外流浪的武士,不光抢掠大明,他们跟幕府之间,也有仇恨,彼此冲突不断。刚刚一统南北的室町幕府迫切需要解决这些捣乱的家伙。

    大明出土地,他们帮忙诏安,就连倭寇都有了安身立命之地,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吗?

    “多谢大人仁慈,多谢大人!“

    细川激动地都跪下了。

    柳淳只是淡然道:“贵使,你该清楚,这次是大明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让步,道理何在?就是念在你们没有和前朝同流合污,小小岛国,孤悬海上,并不容易。你们应该知道,如何报答大明?”

    “知道,知道!许先生跟我们讲过了,这一次的寿典,敝国全力以赴,还请柳大人多替敝国说些好话!”

    细川再度屈身行礼,等他站起来之后,柳淳的手里多了一份礼单!

    从馆驿出来,柳淳扫了一眼,还真别说,好东西不少,有金银珠宝,还有刀剑折扇,总之都是倭国的特产。

    柳淳只是瞧了一眼,就让手下人送去皇家银行,拍卖之后,所得一律送去内帑。

    “柳淳,其实你不用这样的。”朱橚很同情道:“你这么辛苦,拿一点礼物也是应该的,父皇虽然铁腕治贪,但你收的这点东西,不算什么的,真的!”

    柳淳突然正色道:“殿下,臣可是一心忠于陛下,忠于朝廷,从来不贪不占,哪怕一文钱,也要交给陛下,这是臣的职分所在!”

    朱橚上下打量柳淳,仿佛要重新认识他一般!

    “怎么我跟你比起来,更像是坏人啊?”

    柳淳把两手一摊,“所以——我不介意殿下向我学习的!”

    ……

    “现在你的弟弟们都进京了,要多盯着他们点,尤其是别让他们跟那个柳淳来往!”朱元璋对着儿子朱标,谆谆告诫,“不说别人,就说你五弟,多老实的一个人,居然跟我讲,倭国人在辽东耕种,要课以重税,不能便宜了他们。”

    朱标咧嘴道:“五弟一定是要用钱刊印医书,他也是为了百姓。”

    朱元璋哼了一声,“你就会替他们说好话……我问了他,你刊印医书是为了救人,可课重税,盘剥倭人,又该怎么算?你,你才这小子怎么说?”

    朱标哪知道啊,正在他沉吟的时候,朱元璋气哼哼道:“他居然跟我说,倭人也算人啊?”

    “哈哈哈!”

    朱标放声大笑,实在是忍不住了,“若是二弟,四弟说出来,还有人信,可若说五弟这么讲,真让人惊讶啊!”

    “是惊吓!”朱元璋越发生气了,“柳淳这小子就是个坏坯子,多好的孩子,跟着他时间长了,都会变坏的。回头要告诉炽儿,别总跟柳淳来往……”朱元璋念叨了一大堆,全是数落柳淳的话。

    朱标都懒得听了……爹啊,你要是真讨厌柳淳,早就把那小子砍了,何必跟我抱怨!所以老爹的话,听听就好,咱们该干嘛干嘛,比如说……预拍!

    “父皇,柳淳打算在中秋之前,请所有外来的使臣商人,参加宴会,顺便拍卖一些商品……父皇,你想去看看不?”

    朱元璋气得笑了,“朕这么多事务,不就是卖点东西吗?也值得朕去看!能有什么稀奇的!不去!”

    傍晚时分,三驾马车,出现在了拍卖场的后门,老朱从中间的马车跳下来,往里面瞧了瞧……只见灯火辉煌,人影穿梭,高谈阔论,吹拉弹唱……“这,这是青楼吧?”朱元璋立刻恼了,“那臭小子想什么呢?这里能做什么生意?”

    不等朱标回答,这时候徐增寿跟徐妙锦兄妹两个已经过来了,徐妙锦笑嘻嘻拉住朱元璋的胳膊。

    徐增寿也躬身道:“这是柳淳特意安排的,他说人要衣装,佛要金装。这么做,是为了提升品位,赋予文化含义,挖掘潜在价值……”

    朱元璋连连摆手。

    “朕懒得听了,那小子除了胡说八道,还是胡说八道。朕问你,现在卖什么呢?”

    徐增寿忙道:“卖的东西不少,不过陛下或许最喜欢这个……”徐增寿从袖子里掏出了一个小木盒,递给了朱元璋。

    “这,这是什么破玩意?”

    徐增寿憨笑道:“陛下,别小看这玩意,一两银子呢!”

    “一两?”老朱瞪圆了眼睛,不敢置信。

    旁边的徐妙锦补充了一句,让老朱更加觉得匪夷所思。

    “起拍价!”

    厉害不?

    老朱迫切想要瞧瞧端倪,他们几个人穿着便衣,迅速到了茶叶展区的贵宾室,外面已经有人拿着小木盒,进行讲解了。

    “……茶叶是上国独有,上天所赐……普洱茶更是茶中精品,我手中的普洱茶,正是选用古树春茶制成,究竟什么才算是古树呢?七百年!足足七百年以上!茶树吸收了七百年的天地灵气,长出来的每一片叶子,都具有不可思议的神效……我们选择春茶的毫尖发酵制成,用的是两宋宫廷贡茶工艺,每一位炒茶师傅,都有五十年以上的丰富经验,毫不夸张讲,每一泡茶,不是茶叶,而是工艺品……”

    台上的人滔滔不断,朱元璋默默听着,皇帝陛下还从来没见过这么能吹牛的!夷商也不是笨蛋,他们能上当吗?

    扯淡吧!

    老朱随手拿起了放在桌上的样品,突然发现下面有一个小册子。

    他又伸手拿起来,展开观看,里面详细记录着茶叶生产的全过程……

    “三月初三,春雨刚过,两个时辰之内,如山采茶,得毫尖春茶一斤二两。”

    “七十二岁茶师周铭,亲自动手,历经七十三天,一百多道工序,发酵而成。”

    “茶叶制成之后,由商会验收,官府核准,宫廷认证,最终送入市场。”

    “保证每一盒茶叶,都是世间罕有的精品,大明皇家级享受!”

    ……

    朱元璋瞪大了老眼,仔细看着,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上面就有几十个鲜红的印章,从茶师的私印,到地方商会的印,甚至还有宫里的印……真是诚意十足,比御用的茶叶还讲究哩,当然了,前提是真的才行!

    “朕也给这破玩意担保了?朕怎么不知道?”朱元璋瞪大眼睛,愤怒道。

    朱标很不好意思道:“父皇,儿臣觉得父皇太过操劳,这些小事情,就让儿臣代劳了。父皇情况,这就是宫里采买用的印,不是玉玺!而且儿臣只是给了柳淳一个样品,不管长宽大小,跟真正的印都不一样的。”

    “那就是骗人了!”朱元璋气得脸都青了,“你问问那些蛮夷,他们能分得清这个印是真是假吗?”

    “分不清!”

    徐妙锦老实道:“正因为分不清,才能卖出高价啊!”

    朱元璋哼了一声,“高价?还能有多高?不管多高,朕一会儿都会治柳淳轻慢君父之罪!非把他的脑袋砍下来不可!”

    老朱气哼哼说道。

    就在这时候,负责拍卖的人高声道:“第一批,三百六十盒极品普洱茶,现在开始竞拍,起拍价:四百两!”

    “什么?”

    老朱都傻了,他刚刚看过了,根本就是烂大街的玩意,一两一盒已经是天价了,怎么还敢要的更多?

    就在老朱吃惊的功夫,在大堂的中间,有一个大胡子商人,站起来,晃着蒲扇似的大手,激动大吼:“五百两!我出五百两!”

    很好,第一个傻瓜诞生了!

    没等一秒钟,第二个人站起来,“六百!”

    “六百五!”

    “七百!”

    ……

    “九百五!”

    “一千零五十!”

    ……

    外面叫价之声,甚嚣尘上,朱元璋整个人都不好了,他实在是理解不了,外面的人怎么会那么狂热,是吃错药了吗?当价格锁定在3800两的时候,老朱只能意味深长道:“朕第一次发现,世上的傻瓜这么多!”


………………………………

第172章 朕的内帑有希望了

        天子不喜欢商贾之事,所以也没人触霉头,也只有柳淳这种不知死的,敢拉着老朱做生意。

    就在贵宾室的两个多时辰,朱元璋目睹了一场超级疯狂的叫价游戏,他从最初的震惊,到惶恐,再到麻木,老朱第一次觉得,或许钱真的不是钱!

    何止是他,包括梁国公蓝玉,曹国公李景隆,刚进京的宋国公冯胜,这几位豪门勋贵,也被疯狂的叫价给吓傻了。

    三百六十盒普洱茶,卖了三千八百两,合十多两一盒,这一盒可不是一斤半斤,甚至连一两都没有,只有区区一泡,还未必够!

    就算是被老朱禁止的小龙团,也断然没有这么恐怖的价格。

    谁知道,这还只是个开始!

    因为接下来的茶叶,是用黄金计价的。

    “诸位请看,这是一套一百零八盒的茶叶,大家请看,这次瓷瓶都是最好的青花,上面绘着一百零八副图画,这些图画是从一百零八张名画当中选取,堪称中华历代书画文化的巅峰,我们给每一幅画,配了一种茶叶。名茶配名画,喝到的不只是茶叶,更是这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文化洗礼。一个真正的贵人,不是看拥有财富的多少,而是品味的高低。产自东方的艺术精品,应该能找到西方的知音……下面开始拍卖!起拍价108两……黄金!”

    疯了!

    朱元璋这么多年,也只听说过田黄石是用黄金计价,他第一次听说,茶叶还用黄金计价!而且老朱敢说,那里面就是寻常的茶叶,用的瓷瓶,也就是民窑的上品,远远到不了官窑的程度。

    两个破玩意分开卖,茶叶根本一钱不值,一百多个破瓷瓶,或许能卖个二两三两的,可凑在了一起,再编一套说辞,立刻就108两黄金!

    那小子也真敢要价!

    而这帮傻瓜也真敢出价!

    瞧啊,很快拍卖的价钱就突破了一千两,最后定格在两千七百多两!

    黄金!

    朱元璋完全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闪舞

    此刻的柳淳正在另一个房间部署安排,当听到最后只买了两千多两,他有点不满意了。

    “我琢磨着能突破三千两呢!”柳淳沉吟片刻,对着张玉道:“你去告诉细川一声,让他们倭国的商人跟着叫价,接下来任何一套茶叶,我不希望低于五千两!”

    张玉嘴角抽搐,心都在滴血,这哪里是茶叶啊!

    一盒二十多两黄金,谁舍得喝?

    他不敢说什么,只能去通知。

    柳淳又把许观叫来,“你去告诉皇家银行方面,让他们派人,跟参与竞标的客人讲,皇家银行接受抵押贷款!对于信用良好的商人,还可以提供低息无抵押的贷款……总而言之,要给他们提供充足的金钱,要让他们敢于叫价!”

    ……

    场上的故事还在继续,什么二十八宿,八仙过海,十八罗汉……每一套茶叶都在突破着心里的底限。

    价格不断刷新,所有人都疯了一样,他们不再考虑是否值这么多钱,而是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必须买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