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爷摸出了钥匙,捅开了大锁。

    郭守敬的毕生著作,重见天日!

    “小子,你瞧瞧,能不能看得懂?可千万别让人看出你是个冒牌货。”三爷努力让气氛变得轻松一点。

    刘淳的心思全然不在上面,他只是匆匆一扫,却发现箱子旁边,有几个罗盘。刘淳好奇拿出来,三爷哑然,“你这位祖师爷,还是个看风水的,也不知道准还是不准。”

    郭守敬当然不是看风水的,这几个也不是罗盘,上面没有复杂的阴阳八卦,天干地支,这只是郭守敬制作的指南针。

    为了编写授时历,郭守敬曾经在天南地北,设立了27处观测台……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费了无数人力财力,才能得到精准的《授时历》。

    光是这几个指南针,就看得出来,史书不是虚言!

    刘淳突然想到了一种可能,他发了疯一样,把书稿翻出来,就在小小的房间里,铺的满地都是,接着火把的光亮,一份一份辨认,等找到了箱子底儿,刘淳小心翼翼捧出一份书稿。

    这东西不是用纸写就的,而是用极薄的羊皮,轻便柔韧,里面也不是文字,而是地图!

    详细的大元朝地图!

    刘淳激动到了无以复加,地图的东北角,赫然就是辽东!

    “苍天保佑,这下子好了,谁都不用去冒险了!”
………………………………

第19章 朱高炽的孝心

    朱能陪着柳家父子,赶回北平。

    这家伙眼睛红红的,昨天夜里根本没睡好,辗转反侧了一夜,倒不是吕家的房舍不舒服,像他这样的武人,哪怕在野地宿营,也能睡得香甜。关键是刘淳说得那些话,让他匪夷所思,飞天遁地,千里传音,简直跟话本上写的似的。

    郭氏之学真的有这么厉害?

    朱能当下还不到二十岁,正是好奇心十足的年纪。他爹就是武夫,从小到大,跟着老爹习武,到了十四五岁,就随军打仗,最近才承袭老爹的位置,当了千户。

    朱能了解的东西,仅限于军营打仗,对付吕家,他也只能想到军中黑吃黑的方法,而刘淳的话,给他揭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这一路上,他不断偷看刘淳,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刘淳有所觉察,突然回头一笑,“朱千户,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呗,咱们都是老朋友了。”

    朱能咽了口吐沫,伸长了脖子,试探道:“那个,柳小哥,你到底学的是什么东西,能不能给我讲讲……说一点就成。”他又挠了挠头,憨笑道:“你别怕,我这个人脑子很笨,就听一个乐子,不会传出去的。”

    刘淳大笑,“朱千户,你这就错了,我们郭氏之学,研究的是真理,什么叫真理,就是不管任何人,只要按照相同的方法,都能得出一样的结论。我们和那些儒生不一样,不存在什么见仁见智,模棱两可的问题。”

    刘淳骑在马上,突然指了指远处的一个亭子。

    “朱千户,你瞧。”

    朱能闪目看去,就是个亭子而已,忍不住皱眉道:“有什么稀奇的?难道是你变出来的?”

    这位是掉到神鬼窟窿里,拉不出来了。

    刘淳摇头道:“我是说你先看到了什么?是整个亭子,还是亭子的顶部?”

    “这个……自然是顶部,就像是鞑子的骑兵,离着远处,一定是先看到他们的旗号,然后是人,最后才是战马……没错吧?”

    刘淳道:“朱千户,你说的当然没错,可你想过没有,假如地是平的,由远而近,物体只会越来越大,不会先露出上面,然后才是下面,你想想,这说明什么?”

    朱能的脑袋开始不够用了,“这个……说明什么?”

    “说明地是有弧度的!”刘淳左手弯曲,右手两根手指充当两腿,给朱能演示了由远而近的过程,然后笑道:“如果每一处都符合这个规律,就只有一种解释,我们是站在一个具体的球体上面!”

    “什么?”

    朱能差点从马背上摔下去,“我说柳小哥,你胡说什么?我们怎么可能站在球上?那个球该多大?谁能踢得了?”

    刘淳哭笑不得,“这就是我们郭氏之学研究的东西,我们不但认为脚下是个球,这个球还在转动。正因为球在转动,所以才有了一年四季,《授时历》也就是这么来的!”

    刘淳说完之后,继续打马向前,朱能则是一脸的懵逼……不会吧?这小子是在胡说八道?可他又看了看越来越近的十里长亭,的确亭子的中间出现了,再往前,底座出现了……这怎么解释?如果是平的,的确应该一眼就看到上下,而不是逐渐露出来!

    可,可刘淳讲得太匪夷所思了,这位未来的国公爷,陷入了天人交战之中。是相信理智,还是相信多年的经验……这个该死的郭氏之学,还真是害人!

    朱能迷迷糊糊,回到了燕王府,见到了朱棣。

    才几天的功夫,朱棣仿佛高大了一圈,精神更加充足,气势也更加威严。锦衣卫一事,他及时通禀军情,虽然老朱没有直接嘉奖什么,但是让他随着几位名将一起出征,那就是最大的奖赏!

    最早就藩的兄弟当中,他是第一个!

    不到三十的人,谁还没有点野心,更何况是朱棣!

    老朱二十几个儿子,同为皇家血脉,到底谁才最像父皇,还是要好好争一争的!

    见到柳三和刘淳父子,朱棣没有摆架子,而是赐座,等他们坐下,朱老四就开门见山。

    “柳百户,圣人降下旨意,大军云集,准备讨伐北元,你为国立了大功。”顿了顿,朱棣又道:“不过辽东一带,朝廷并不熟悉,还需要探查道路,给大军当先锋。”

    朱棣没有继续说下去,可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你再去跑一趟吧!

    谁让你熟悉情况呢!

    上面人动动嘴,下面人跑断腿。

    这也没什么好说的。

    能办成,自然有厚赏,可办不成,出了意外,少不得要死在草原上!

    放在过去,柳三是义无反顾,只是经过这次变故,他就犹豫了。

    刘淳猛地起身,站了出来,“启禀王爷,天降瑞宝,草民为燕王贺,为大明贺!”

    朱棣眉头紧皱,哂笑道:“少年郎,你又弄出了什么花样?莫非是上天有什么预示吗?”朱棣还记得道衍说过,这小子精通天文,能看出天命。

    刘淳可不敢承认,他和道衍那个妖僧是两回事,被当成神棍就不好了。

    他急忙从怀里取出羊皮地图,双手奉上。

    “王爷,这是祖师爷当年行万里路,测绘《授时历》之时,留下来的地图,恰巧有辽东部分,草民献给王爷,预祝王爷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什么?”

    朱棣豁然站起,直接走过来,劈手抢过。

    等到展开之后,朱棣是大喜过望!

    山川、河流、城镇、村寨、部落、甚至是水源,全都有标注。科学家做事,讲究的就是个严谨。

    郭守敬当时绘制图本,也是给后人留下便利,谁想继续研究,按照他的地图,就可以重走探查之路。

    哪里知道,等他死后,大元朝腐败昏暗,战乱不断,早就没人关心什么天文了。

    朱棣越看越兴奋,他发现在地图上,甚至标注了几处金矿!

    “什么?辽东还有黄金?”燕王失声惊呼。

    刘淳翻了翻白眼,“那是自然了,辽东的金矿,早在汉唐就有发现了,根据前辈的笔记,辽东的金矿,很可能比整个大明都多!”

    “你说的是真的?”

    朱棣瞪大眼睛,猛地挥动拳头,兴奋大叫:“此番出兵,势必攻破辽东!”

    兴奋之余,朱棣居然传令,让家人摆酒,他要宴请柳家父子。

    很快,小胖墩朱高炽,还有熊孩子朱高煦,以及王妃徐妙云都来了。

    朱高炽看起来似乎瘦了一点,可小脸蛋依旧圆润,手感绝对一流,让人很想捏两下。小胖墩主动凑到了刘淳的旁边,偷偷告诉他,母妃让二弟也跟着他一起做运动。朱高煦一肚子不愿意,还要一脸嫌弃跟着扭屁股,可滑稽了。

    在席间,朱棣就道:“你们两个混小子要听话,这次父王要随军出征,在府里不许惹祸!”

    父王要走了?

    朱高煦乐了,他可不怕老娘,没了老爹,老娘说什么话都不管用,至于“大肉球”,呸,我才不和他扭屁股,太幼稚了!

    朱高炽听到,稍微愣了一下,就满脸愁容,默默低下了头。

    他偷眼看了看旁边的刘淳,“出征,会不会很辛苦啊?”

    刘淳点头,“那是自然,将军……”他很想说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又觉得不吉利,就把话咽下了。

    “王爷此战必定能够大获全胜,大公子只管等好消息吧!”

    朱高炽没有被册封为世子,故此只能称大公子。

    小胖墩鼓着腮帮,脸蛋立刻变成了球,“只是等着,什么也不能替父王做,真是没用!”心情很差,才吃了三碗饭,五个包子,就放下筷子了。

    “大公子,你要是有兴趣,我们一起替王爷制作军粮,如何?”刘淳露出了狼外婆似的笑容。
………………………………

第20章 吃是战斗力的保证

    朱棣是不大相信什么郭氏传人的,可看到了地图,也不由得不信。其实信与不信,他并不在乎,关口是这个人能不能用!

    就像那个道衍和尚,天天鼓动朱棣夺嫡,要说朱棣烦不烦他,当然烦,而且担心老和尚惹出麻烦,没法收拾。

    可问题是身边的武夫都是一根筋,还真就离不开一个足智多谋,精于算计的道衍!

    燕王想得很通透,谁还没有点秘密,只要这小子听话,还有本事,就当他是郭氏的传人又如何!

    想到这里,朱棣把筷子放下,对刘淳道:“你提到了军粮,不知道你那位祖师爷是怎么看军粮的?”

    刘淳放下筷子,大模大样道:“兵法有云,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这话固然是至理名言,可依我之见,还略显浅薄,没有深入做文章。”

    朱棣把嘴一瞥,毫不客气道:“怎么,连古人的兵法都瞧不上眼?本王没见郭守敬有什么安邦定国的本事!”

    “那是祖师爷生不逢时!”刘淳笑道:“元鞑子昏聩无能,残暴不仁,贤才不能尽用,而一些才智之士,也不愿意为鞑子卖命。就拿我的师门来说,自祖师爷以下,还有好多有本事的前辈,只可惜没有赶上盛朝,空有一腔才学,无处施展。”

    朱棣朗声大笑,“这么说,你小子还挺有运气?”

    “那是自然,大明天子,以布衣起家,杀伐四方,北赶大元,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论起功业,虽秦皇汉武不能相比,大明国势,远迈汉唐……”

    一旁的王妃徐妙云抿嘴笑道:“柳小郎的学问不知道怎么样,可是这嘴却是抹了蜜甜,还真够甜的。不过光会拍马屁,咱们王爷可是不喜欢听的,谁让他是个倔驴!”

    一句话,弄得朱棣老脸通红,却也无可奈何。当下是立国之初,多少还有些元代的风气,礼教并不是那么严密,而且徐氏是将门虎女,半点不怕朱棣,若非如此,她也不会出来陪客人。

    刘淳也强忍着笑,能看到永乐大帝吃瘪,还真是不容易。

    “那小子就说说军粮,斗胆请教王爷,可知道元鞑子吃什么?”

    “自然是牛羊了。”朱棣随口道。

    刘淳点头,“他们把牛肉切条煮熟,抹上盐,挂起来风干,然后把肉干装到羊尿泡里面,做成一个个的球,系在马上,充作军粮。”

    听到刘淳的话,熊孩子朱高煦连忙捂住了鼻子,太恶心了,一股尿味,还怎么吃啊!

    倒是小胖墩,很有求知精神。

    “元鞑子为什么这么干?他们是没有厨师吗?做牛肉包子多好吃!”

    刘淳解释道:“牛肉干顶饿,又用盐淹透了,可以一边跑,一边嚼,不耽误行军。而且长途行军,肉干不易腐败,包子可不行。另外鞑子在行军的时候,还喜欢带一些母马,口渴了,就喝马奶,能够避免水土不服。正是靠着这两样,鞑子才能一直向西打,打到了多瑙河哩!”

    “多瑙河?我只听过黄河,洛河,淮河,多瑙河是什么河?”朱高炽听得津津有味,好奇问道。

    “多瑙河是欧罗巴洲的一条重要河流,当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领二十万大军西征,一路灭国无数,横扫万里,一直打到了多瑙河流域,西洋诸国战战兢兢,几乎亡国灭种。当时巴蜀的钓鱼城,军民一心,抗击鞑子,毙杀蒙古大汗蒙哥,统一的蒙古帝国遂不复存在。忽必烈占据大都,定国号为元……其余蒙古诸部,四分五裂,再也没有了昔日的进取精神,西洋诸国,总算能够苟延残喘。”

    刘淳在这边讲着,那边朱棣取出了郭守敬留下的地图,向西寻找,果然见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地名。

    郭守敬还留下了标注,那些地方是他根据大元朝国史馆资料整理的,并没有亲自前往查看云云……

    朱棣看了半晌,渐渐握紧了拳头。

    “当真是好大的一片山河!”

    徐妙云嘴巴微张,深以为然道:“王爷,果真如小郎君之言,唯有以牛肉干和马奶为军粮,才能打得下这么大的一片基业。不然的话,光是民夫牲畜,就不知道要累死多少了。”

    朱棣颔首,“当年汉武帝漠北一战,死了十几万头牲畜,打光了大汉的积蓄,可也仅仅打到苏武牧羊的北海而已,距离多瑙河,差着太远了!”

    都说有图有真相,这回是有图有震撼!

    就连朱棣都对昔日的蒙古帝国,产生了一丝丝敬畏之心。

    “才区区几十年,元鞑子就没了先人的勇武坚毅,若是他们还能靠着肉干马奶,横行万里,父皇未必能扫平天下,一统寰宇!”

    朱棣感慨了半晌,突然道:“这份地图,本王要进献给陛下,你小子可舍得?”

    刘淳道:“草民已经献给了王爷,自然听凭王爷处置。”

    朱棣颔首,“说来惭愧,你提到的鞑子军粮,固然很好。奈何我大明没有那么多的牛肉,也没有那么多马匹。杀几头牛,本王固然能做主,可若是给成千上万的将士充作军粮,父皇可不会答应!”

    别说明代,就算其他朝代也是,耕牛比人都金贵,可不能随便杀戮,牛角、牛筋、牛皮,都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据说最初的阿胶是用牛皮熬制的,因为牛皮珍贵,才不得已改成了驴皮。

    不过朱棣也没有责怪刘淳的意思,相反,倒是越发看重这位“郭氏传人”了,毕竟能把元鞑子的历史说的这么清楚,实在是不容易。

    别看明朝承接元朝,实际上有关蒙古帝国的内容,元朝保留的都不多,且经过战乱,资料遗失,懂得元史的人也不多了。再加上元代史官记载混乱,错误百出,想要从故纸堆里弄出个清晰的线索,还真是不容易。

    刘淳就幸运多了,他那个时代,各种历史都被翻出来,到处流传,动动手指头,就能查到一大堆。

    “王爷,草民不是建议学元鞑子,实际上我们也学不来。草民是想,能不能开发一种比较简易,又顶饿的军粮。便于骑兵携带,可以长途奔袭。鞑子没有了祖先的勇武,若是能有鞑子的办法,痛击鞑子,那该多痛快!”

    朱棣眼睛冒光,没错!

    这是个好想法!

    朱棣的燕王府有三卫人马,这三卫满编可以达到五万七,只不过眼下朱棣满打满算只有一万人。但是这一万多人,因为地处北方,战马充裕,是以骑兵为主!

    朱棣雄心勃勃,准备利用这次北伐,建功立业,让世人瞧瞧,他朱棣不管是靠着老子,论起领兵打仗,他一点不比那些名将差!

    “柳淳,你真能做出军粮来?”

    “没问题。”刘淳笑道:“我现在就可以试制,王爷,能提供方便吗?”

    朱棣朗声大笑,“没问题,王妃,你辛苦一下,把后面花园给这小子使用。”

    饭也不吃了,刘淳起身要走,小胖墩立刻站起,像个尾巴紧紧跟着……你们聊得热闹,可不能忘了,制作军粮是先跟我提的,可不能把我扔下。

    朱棣瞧着越发活泼的儿子,心花怒放,“你也同去,让父王瞧瞧你们的本事!”
………………………………

第21章 赚朱棣的钱

    要想研究军粮,就要先弄清楚,眼下明军吃什么。

    这个不用问别人,柳三最清楚,他告诉儿子,明军最长吃的叫做“飧饭”也就是水泡饭,方子还是出自《齐民要术》,沿用了好几百年,也没有什么更新换代。

    作粟飧的方法如下:米一石,取无榖者,净淘炊熟,下浆水中,任水曝干,淘去尘,又蒸曝之,经十遍可得二斗。每食,取一大合,先以熟水浸之,待湿彻,然后煮食之,一人可五十日。

    意思是说,取去壳完毕的一石米,用水淘净炊熟后,再放到水中曝晒干,把曝干的米再来一次同样的作业共十次,做完十次后,只得到二斗的再制干米饭。要食用时,取一大合的再制干米饭以热水泡之,待再制干米饭浸软时,再煮熟成餐饭后就可食用。一石飧饭可供 1 个人进食50 天。

    刘淳听完,就晃脑袋了,“为啥要十遍啊?一遍不行吗?”

    柳三正色,“一遍可不行,功夫少了,米泡不烂,还容易坏,你小子可不许在军粮上面动歪心思,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方法,自然有道理!”

    刘淳拄着下巴想了想,反复蒸煮晾晒,估计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米彻底破碎,等吃的时候,变成和米糊一样的东西。

    方便保存,吃起来也容易。

    可刘淳觉得应该有更好的办法才是。

    “你说我们把米煮熟,晒干,然后用磨碾成米粉如何?”

    柳三愣了,“这样能行吗?”

    刘淳道:“我觉得没什么问题,我们把米碾碎了,和面一样,还能往里面加东西,等吃的时候,用热水一冲就完事了。”

    刘淳想到了油茶面,其实原理也真就差不多。

    当即,在王府的后院,架起两口大锅。

    先把洗好的米放在锅里蒸熟,然后取出,刘淳借用了花房的土炕,一夜的功夫,把米烙干,然后用石磨,把米碾碎,变成粉末。

    做完了这一步之后,刘淳取来一些食盐,又加了点糖,加入葱姜蒜末调味,尝了一口,勉强能吃了,比以前的军粮强了不少。

    刘淳觉得还不够,他又弄了一点鹿肉,煮熟之后,晒干,弄成肉松,一样碾碎,搅拌。似乎营养还是不够,刘淳又弄了一点黄豆,炒熟,碾碎,搅拌在一起。

    光是这些也不行,人体还需要蔬菜,弄一些新鲜的青菜,下锅煮熟,晒干,碾碎……

    他的这套工艺,别说朱棣和王妃徐氏了,就连小胖墩都看明白了。

    真是没啥神秘的,就是不断往一堆东西里加入各种粉末。

    绿豆,黄豆,红豆,芝麻,香油,荤油,萝卜块,干菜叶……能想到的全都扔里面。

    最后军粮终于出炉,其实还能加入更多的东西,只是王府厨房再也没有可加的东西了。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刘淳给每个人的碗里倒了一点混合粉末,然后加入热水冲泡。

    焦香四溢,散发着诱人的味道。

    还不错!

    朱高炽眯缝着眼睛,冒出光亮,迫不及待往嘴里送了一勺子。

    “好烫!”

    小胖墩嘴上说着,却舍不得吐出来,香甜可口,别有一番滋味。

    比米粥好吃多了,味道丰富,热量充足,很顶饱!

    他三口两口,把碗里的东西喝光,然后笑眯眯道:“父王,要是天天吃这个,行军打仗,也不困难!”

    朱棣也尝过了军粮,他把碗放在一边,哑然笑道:“是不错,可若是这么吃,非把大明吃垮了不可!”

    谁说不是,就拿最基本的粳米来说,明军就吃不起。普通的士兵,吃的多是栗米,还要配许多豆子,杂粮,大军远征,能有粮食和盐巴,士兵已经偷着笑了,很多时候,就连这点基本的要求都供应不上,就只能饿肚子。

    尤其是出了长城,草原一望无际,产出有限,补给线又长,粮食也跟不上,征战之苦,简直一言难尽。

    柳三告诉儿子,远征塞外,十个人去,能有三个人回来就不错了,而死的七个人中,最多有一两个是战死的,其他人全是各种乱七八糟的理由,造成的非战斗减员。

    “尤其是深入草原,光是蚊虫,就能要人的命!”

    柳三心有余悸道:“我有一次和一位兄弟去探查消息,我们约定,他守上半夜,我守下半夜。结果等我从帐篷里出来,发现他已经被蚊子活活叮死了!”

    柳三可没有撒谎,诗和远方,听起来很美好,可真正去追寻,那就不一样了。

    在草原上,蚊子又大又猛,随便一挥手,就能撞到几百个。

    别说是人,就算是老牛,也会被叮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