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说是人,就算是老牛,也会被叮死。
柳三那一次就是,他在简易的帐篷里,外面的兄弟实在是疲乏,没有撑住,就提前睡了,结果他们宿营的地方,离着水泡太近,蚊子数量太多,就愣是把一个大活人给吸血吸死了,该多可怕!
从那次之后,柳三宿营,一定要挑选蚊虫少的地方。这也是他毕竟喜欢刘淳的原因,至少这小子知道在宿营的时候,点燃艾草!
“军粮还是要做,但不能这么奢侈!”朱棣道:“我的一万骑兵,需要准备两个月的粮食。”
徐氏吓得脸色苍白,揪着朱棣的衣襟道:“柳百户提到,草原多蚊虫,妾身以为当准备驱蚊的药物才是。”
有燕王府支持,办事就是容易。
刘淳经过了几天的调整,终于制出了适合大规模推广的军粮。
他直接把淘洗好的米炒熟,然后碾碎,作为基础配料。然后加入各种豆粉,补充蛋白质。加食盐和干菜,再加一点香油,醋,晒干成粉末状。
用布袋装起来,吃的时候,加一点水搅拌均匀就是了。
刘淳弄出了的军粮,也不算新鲜,实际上戚继光在《纪效新书》里面,就提到了类似的军粮。
只不过这样的军粮是用做救命之用,唯有当敌人四面包围,没有吃的,才能拿出来食用,寻常的时候,还是大锅煮饭。若是谁忘带了军粮,还要受到严惩哩!
说起来寒心,类似的军粮,还延续了很多年,那些最可爱的人,就是吃着类似的炒面,和十七国的鬼子,在冰天雪地里厮杀,硬是打出了新生大国的铮铮脊梁!
一口炒面一口雪,何等悲壮,何等英雄!
其实相比之下,明军的情况好不少,朱元璋二十年的积累,当真不是吹的,仓库里满是粮食,供应朱棣一万人远征,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刘淳又设计了一种止渴的小丸子,是用山楂干搓出来的,望梅止渴,还是不如吃到嘴里安心。
另外刘淳还弄了一个木桶,里面装上了一层层的沙子。
当他把浑浊的水倒入桶里,不多时,从桶下面的口子,流出清澈的水来,小胖墩看得目瞪口呆。
“我的天啊,沙子还能这么用?”
刘淳笑道:“过滤而已,没什么了不起的。不过经过过滤之后,水就好变得清澈许多,里面的杂质脏东西,会大大减少。如果再煮熟烧开,就能克服水土不服的问题。”
刘淳很认真提醒朱棣,“王爷,长途远征,吃饭喝水,务必要保持干净。”刘淳可不想永乐大帝来一个出师未捷。
朱棣笑了,这几天下来,他对刘淳还是很满意的,小孩子做事用心,很是不错。
“军粮,止渴丸,滤水的木桶,对了,还有装驱蚊药物的荷包,这四样东西,本王都交给你做,需要多少钱?”
朱棣开口了,刘淳听得出来,他是做好了挨宰的准备,只要自己开口,燕王殿下是不会犹豫的,钱财唾手可得!
刘淳咽了口吐沫,“那个……草民只需要五百两工钱即可,其余的原料,还请王爷帮忙!”
………………………………
第22章 一村之长
“五百两?本王拿不出来!”朱棣回答干脆。
刘淳则傻了眼,朱老四,做人不能太无耻!你好歹一个藩王,居然拿不出五百两银子,你拿我当小孩子耍啊?
别以为你是未来的永乐皇帝,小爷就怕你了。从一见面,你就抓我,怀疑我,还想逼着我干爹去送死,现在让我白干活,不给钱!
是可忍,孰不可忍!
小心我去投奔你侄子,彻底断了你的春秋大梦!
刘淳气哼哼想着,朱棣轻轻一笑,无奈道:“我的王府的确没有五百两银子,你要是想要钱,可以给你宝钞!”
“宝钞?”
刘淳这才想起,敢情明初的时候,金银极度缺乏,老朱根据元朝的作法,发行了名为“宝钞”的纸币。
最初宝钞十分坚挺,可老朱同志的经济学毕竟太差了,准备金不够,还一个劲儿滥发,没过多久,就造成币值快速下降。
目前基本上一百贯宝钞,能值七十贯,在个别地方,要打个对折,只有五十贯。
倒是北平,由于鞭长莫及,民间还是以银两为主,并不接受宝钞,可燕王府不行,朱棣的俸禄全是以宝钞结算的。
朱老四也挺闹心的,前不久从小舅子那里听说,江西的宝钞出了大事,二贯宝钞,只能换500文,相当于币值的四分之一。
徐增寿劝朱老四,趁着北边币值还稳定,多换点金银存起来,毕竟纸片子不顶用。
换成金银,等于跟老爹的钞法作对,可王府的开销太大,也不能守着一堆纸过日子,朱棣在犹豫纠结当中。
“这样吧,你要是接受宝钞,本王给你一千贯!”
好大的手笔!
刘淳翻了翻白眼,“王爷,草民要钱,可不是揣进自己的荷包,我是用来雇工的,还有,要建造一些石磨,购买铁锅。北平和内地不同,拿宝钞在乡下可雇不到工人。”
朱棣迟疑,难不成,真的要拿私房钱给这小子?
这时候朱能突然凑了过来,在朱棣的耳边道:“王爷,五百两不多,那个吕家就拿出了五百两给这小子,想要化解矛盾的。”
“吕家?”朱棣迟疑。
“就是那个受王堂唆使,诬告锦衣卫千户朱湖的吕家!”
“哦!”
朱棣恍然大悟,瞬间有了主意。
“柳淳啊,本王已经向京师行文,状告王堂,歪曲圣旨,冲撞锦衣卫,影响军国机密大事。不出意外,他的狗头是保不住了。也算是给死去的朱湖朱千户一个交代,回头本王还要去祭奠朱千户,锦衣卫多好汉,没有死在战场上,反而被宵小陷害,实在是可怜!”朱棣还用袖子,抹了抹眼睛。
这份演技,让刘淳目瞪口呆。
朱棣又道:“那个吕长安,身为秀才,却攀附权贵,助纣为虐,又在地方胡作非为,本王让布政使衙门革除功名,全家贬为奴仆……至于吕家的财产吗,本王决定,转赐给你爹柳三,奖励他的功劳。另外吗,你爹现在是什么官职?”
刘淳傻傻道:“是百户,圣人刚刚提拔的。”
“嗯,父皇的旨意,不宜随便更改。这样吧,本王查核过,白羊口千户所人丁稀少,名不副实,暂时降为百户所,由你爹负责。”
朱棣说完之后,又拍了拍刘淳的肩头,“本王还是很看重你们父子的,好好干,等本王获胜过来,一定重重有赏!”
说完之后,朱棣大笑离开。
痛快,真是痛快,不花一分钱,就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成了,不错!
剩下刘淳,一头雾水。
奶奶的!
这算什么啊?
我就想赚点辛苦钱而已,怎么把吕家的产业给我了,还扔了一个百户所,玩笑开得有点大啊!
朱能笑嘻嘻凑过来,捅了刘淳一下。
“傻小子,高兴坏了吧!我刚刚只说了五百两银子,还没说五百亩田呢!你小子可赚大了!”
朱能伏身,挠了挠头道:“那个柳兄弟,你还有什么好东西,能不能给我点?”
刘淳眨了眨眼,“施恩图报可不是君子行为!”
朱能脸垮了下来,“实不相瞒,这次王爷要带着我去出征的,老哥还没娶亲呢!万一殉国了,我们朱家可就绝后了。”
这家伙咧着大嘴,几乎哭出来。
刘淳也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哭。表面上朱能忠肝义胆,不避刀枪的,背后居然是一张胆小的嘴脸,看起来朱棣也有识人不明的时候!
“那个朱兄,我给你看过了,你额头宽阔,下巴厚实,耳大有轮,人中修长,是大富大贵之相,不但是你,就连后代子孙都会受到恩泽,公侯绵延,香火不绝!”
“哎呦!”
朱能喜得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了,“我的柳小哥啊,你真有通天彻地的本事,我算是服了!你放心,朱能不是忘恩负义的人,只要如你所说,我一定涌泉相报。哪怕你落魄了,残疾了,要饭了,都是我们家的座上宾!”
“呸,你才要饭,你全家都要饭!”刘淳算是看透了,什么主人,带出什么部下,这个朱能跟朱棣一样无耻。
刘淳懒得在王府多待,大军北伐在即,他要快点赶回去,筹办军粮。
第一次去白羊口,他们爷俩有的不过是一百亩山坡地,这次回去,吕家的田都是他的了!
平地一声雷,陡然而富!
“感觉还不错吧?”刘淳笑嘻嘻道。
柳三却不以为然,“臭小子,你别得意忘形,军中办差,最是严苛,置办一万人的军粮,并不容易,光靠着吕家的财产,未必能填得了窟窿。若是不能按时完成,小心脑袋!”
刘淳打了个冷颤,不会是周瑜对付诸葛亮的那一招吧?
刘淳下意识缩了缩脖子,不过很快他就挺直了胸膛,冲着柳三笑道:“我有办法,保证能完成任务!”
“怎么保证,不是靠着你的一张嘴吧?”
刘淳摇头,“当然不是,我准备把吕家的田产,都给散出去!”
“什么?”三爷大惊,急忙一扯马缰绳,车辆停下。
三爷从车辕上跳下来,几乎提着刘淳,下了马车!
“小兔崽子,你疯了!”
三爷气急败坏,爷俩早就定好了,要积攒家业,做个富翁,进退如意。好不容易,天大的馅饼掉下来,这小子居然要给散出去。
脑子是不是抽了?
“我告诉你,田一分一亩都不能丢,这是咱们的家业!”三爷恶狠狠道,他从来没有这么渴望过土地!
刘淳用力甩头,纠正道:“这不是咱们的家业,这是燕王把吕家的产业转给我们的。”
“有什么差别吗?”
“当然有,燕王要我们完成军粮,若是土地田产还有剩余,就说明我们没有尽心竭力,即便按时完成,也是我们占了燕王的便宜!这个便宜……你敢占吗?”
“啊!”
柳三一哆嗦,身为锦衣卫,他可是伺候过朱元璋的,也见识过朝堂的风雨,没错,上位者的便宜不好占,万一被人家记在心里,早晚会算账的。
多少大臣,就是贪了老朱家的钱,被咔嚓了!
想到这里,柳三脖子一阵冒凉风。
“乖乖,这么说,这一次咱们不但不能赚钱,还要往里面搭了?”三爷苦恼道,
刘淳耸了耸肩,“还有别的办法吗?”
“那,那岂不是说,我们要白干了?”
刘淳哑然一笑,“当然不白干,我们其实赚大了!”
“哪里赚了?”三爷的脑筋有点不够用了。
刘淳神秘兮兮道:“我们赚了个白羊口啊!”
………………………………
第23章 舍得下本的刘淳
为了弄军粮,刘淳在王府住了几天。这几天里,小胖墩时时刻刻围着,刘淳抽空,弄了一整张羊皮,切成细条,编了个跳绳给小胖墩。
朱高炽除了练习广播体操扭屁股之外,还多了一样活动,每天跳绳一千下。
未必变瘦了,但小胖墩天天笑呵呵的,玩得可开心了。
刘淳还跟他讲,等军粮的事情忙完,就有空弄更好玩的东西。朱高炽还挺好学的,嚷嚷着要学郭守敬的学问。
刘淳欣然同意,小胖墩欢天喜地,这几天里,他还干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二弟朱高煦换牙了,一颗门牙掉了一半,剩下的一半顽固地长着,就是不掉下来,而且还疼得要命,熊孩子眼泪都下来了,又是哭,又是闹,谁也不让碰。
朱高炽想起刘淳的聊天时提到的办法,就偷偷给徐氏说了。
徐氏检查了牙齿之后,就跟熊孩子讲,外祖父徐达有一个妙法,只要贴一道符在箭上,一下子射出去,只要正中靶心,就不疼了。
朱高煦傻愣愣站着,徐氏拿起弓箭,又检查了一遍牙齿,然后念念有词,一箭射出。
啪!
脱靶了!
朱高煦跳着脚的哭,完了,完了,母妃不是百发百中么,怎么射偏了,要疼死他啊!
熊孩子一屁股坐在地上打滚儿,两条小短腿不停踢蹬,弄得满身尘土,成了实打实的土包子。
在后面的朱高炽实在是忍不住了,捂着圆滚滚的肚皮大笑。
“二弟摸摸,牙哪去了?”
朱高煦这才惊觉,原来徐氏借着检查牙齿的时候,把丝线套在了牙上,他傻呵呵看着母妃射箭,牙都没了,愣是没察觉!
向来绷着脸酷酷的熊孩子这下子可丢人丢大了。
该死的大肉球,就是跟那个小和尚学的,越来越坏了!母妃也是的,怎么能听他的?朱高煦气得躲在屋里不出来。
经此一役,朱高煦开始有那么一点害怕大哥了,而小胖墩也找回了一点当兄长的威严。
朱高炽很欢快,可他爹就不那么舒服了。
给朱棣气受的人正是永昌侯蓝玉!
这一次北伐,朱元璋让宋国公冯胜领兵,傅友德和蓝玉作为副手,蓝玉年轻气盛,动作神速,提前赶到了北平。
来到之后,就给朱棣一个下马威。
蓝玉统领大军,在校场跟北平的人马比试。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
这一溜不打紧,朱棣的老脸几乎都丢光了。
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而常遇春的女儿嫁给了太子朱标,也就是说,蓝玉是朱标媳妇的舅舅,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
当然了,蓝玉成名可不是靠着关系,他是实打实打出来的!
尤其是他跟傅友德沐英一起,领兵三十万,平定云南,根据战后论功,蓝玉的功劳甚至在沐英之上。
众所周知,著名的三段击就是沐英发明,而且还就是在平定云南的途中。
事实上,蓝玉也参与其中,他跟沐英谁是原创之功,还真是说不清。
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蓝玉善于练兵!
他手下的兵,队列整齐,严整有序,进如烽火,不动如山,巍峨雄壮,不同凡响!
有人甚至拿岳家军跟蓝玉的人马相提并论。
朱棣的部下虽然精壮,但是有不少鞑子。
这并不奇怪,朱元璋征战天下,就招降了许多鞑子士兵,只要能投降过来,朱元璋不但不杀,还给予优待,正是如此,明军才获得了宝贵的骑兵,也瓦解了元兵的士气。
朱棣驻扎北平,手下有许多鞑子,这帮人堪称忠勇。
遗憾的是,他们不太习惯齐整的军阵,一上场,乱七八糟,让蓝玉的部下给比下去了。
这个蓝玉在校场上赢了朱棣不说,还大言不惭,告诫朱棣,要把功夫用在练兵上面,不要掺和有的没的,这一次大军出塞,若是贻误军机,不管是谁,都要严惩不贷!
朱棣又不傻,能听不明白吗!
蓝玉这是再替朱标敲打他!
自从常遇春死后,蓝玉渐渐崭露头角,不但有自己的班底儿,还接收了常遇春的部下。在满朝勋贵武将当中,他是数一数二的实力派。
而且还跟太子关系亲密,俨然以太子的守护者自居!
这次朱棣递上军情,不但挽救了锦衣卫,也打了太子的耳光。
尤其重要的是,那个王堂被办了!
前面提到,朱棣派人拿了王堂,准备给朱湖报仇。
结果让锦衣卫给接了过去。
朱棣定罪的时候,是诬告,冲撞衙署……咱们这位燕王陛下还算客气,等到了锦衣卫手里,那可就不一样了。
他们找出王堂收的礼物,包括山参、狐裘、笔墨纸砚等等,给折了三百两的价钱。
老朱规定了,六十两就能扒皮。
王堂贪的钱够扒五次皮了,另外锦衣卫还给王堂安了个罪名,就是假传圣旨!
其实说起来,朱元璋的圣旨本就含混,奈何锦衣卫要杀人,王堂想跑也跑不了。
最终定罪,王堂被夷灭三族,腰斩弃市,惨烈收场!
蓝玉在赶往北平的路上,就听到了这个案子,他半点不心疼王堂,死就死了,问题是太子的脸往哪里放?
这个该死的朱棣,真是越来越胆大了。
别以为你被封为燕王就了不起了,你的母亲就是个卑贱的妃子,你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嫡子,诸皇子之中,你也不是最贤明的。除了能打仗之外,几乎一无是处!
告诉你,论起打仗,你给我提鞋都不配!
这位永昌侯还真是胆子够大,直接抽朱棣的脸。
试问朱棣能咽得下去吗?
面子是自己挣的,不是别人给的。
说再多都没用,战场上见真章,这一次俺朱老四要让所有人目瞪口呆,惊掉下巴!
朱棣暗暗下决心,他迫不及待把手下的两个千户,朱能和张玉都给叫了过来。
张玉脸上通红,校场比试,就是他的部下输了,给燕王丢了人!张玉单膝跪地,“王爷,末将愿意充当前锋,豁出命去,也要替王爷把脸面争回来,不然就让末将死在辽东!”
朱棣深吸口气,把张玉拉起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本王没有责备你的意思。只是这次出战,你们准备如何?”
“没问题,都准备妥当,就是王爷提到的军粮还没有到位。”
朱棣看向了朱能,“柳家父子那边怎么样了?”
还没说话,朱能就先伸出个大拇指!
“王爷,您可真选对人了!这柳家父子够这份的!”
朱棣没好气道:“那小子给你灌了什么迷汤,你怎么总替他说好话?”
朱能摇头,正色道:“王爷,末将敢说,能像他们那么做事,全天下都少见。”
朱棣道:“说有用的,他们怎么干的?”
“启禀王爷,是这样的,柳淳把王爷赐给他的田产都拿了出来,以田产来雇佣劳力。”
朱棣也是一惊,“怎么,他把田产拿出来了?”
“没错!”朱能激昂道:“他说了,干满三个月,如数供应军粮,每个劳力可领一亩好田!据末将所知,白羊口正在日夜赶工,为了王爷,制作军粮!”
“好!”
朱棣脸涨得通红,狠狠一锤桌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就连在蓝玉那里受的气都不翼而飞。
“能以田产激励人心,真是好大气魄,是我小瞧了那小子!”朱棣对着两个部下道:“瞧着吧,等我们得胜回来,一定不能亏待了人家!”
………………………………
第24章 又来个想当爹的
朱棣每天出入军营,忙得脚朝天,不过他依旧抽空返回王府,跟王妃徐氏温存一番。不得不说,朱棣爱妻子到了骨子里。
老朱家人或许都有点痴情的基因,朱元璋痴恋马大脚,虽然皇后死了多年,但后位就是空着!
在老朱的心中,只有那个给他偷大饼烫伤胸部的傻女人,才是唯一的妻子!
至于朱棣,他有三个儿子,全是徐氏所生,夫妻之间的感情,绝不比他爹和马皇后来的差。
卧房中,朱棣斜靠着罗汉床,徐氏低着头做针线活,她正给朱棣赶制一条护腰,长时间骑马,对身体损害非常大,腰部是人体最脆弱的部位,马虎不得。
“父皇这一次,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颍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为左右副将军,南雄侯赵庸、定远侯王弼为左参将,东川侯胡海、武定侯郭英为右参将,前军都督商焉参赞军事,共计出兵二十万,可谓规模浩大,志在必得。俺无论如何,打出威风,不然什么阿猫阿狗,都敢跳到俺的头上哩!”
丈夫气鼓鼓的,像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徐氏哑然,“王爷,永昌侯可不是阿猫阿狗,你最好不要得罪他。”
“怕什么?”朱棣不服气道:“他就是个侯爷,我可是堂堂亲王!”
“不一样的!”徐氏依旧劝道。
朱棣哼了一声,“是不一样,太子还没继位,他就以从龙功臣自居,不把我这个燕王放在眼里,着实可恶!”
也就是在夫人面前,朱棣毫不加掩饰。
他怒冲冲道:“假若岳父大人还在,岂容蓝玉猖狂!”的确,徐达活着,蓝玉可不敢扎刺!
徐妙云终于放下了手里的针线,“王爷,听妾身一句,不要置气。有些话我本不该多说,可事到如今,也不能不讲了。我爹临去世的时候,写过一封家书,特别嘱咐我们几个,当今圣人,英明神武,秉性刚强,为古往今来少见的雄主!仅仅废丞相一事,足见陛下的手段。太子固然安稳,可有些人若是仗着太子的威势胡来,甚至越过太子,我行我素,就犯了大忌,圣人的眼睛里可不揉沙子!”
都说家有贤妻,胜过国有良相,被夫人劝了几句,朱棣想通了。
是没有错!
天下还是父皇的,到处都是锦衣卫,父皇的眼线遍布天下,北伐大事,点点滴滴,父皇都一清二楚。
闹吧,就让蓝玉去闹!
我倒要看看,你丫的脑壳有多硬!
朱棣把蓝玉的事情扔在一边,他又笑了起来,“王妃,俺真是没有想到,那个小子居然是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