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凡尔赛只有女王-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威廉皮特从小就过得拮据。他的同名的父亲虽然也曾任首相,但父子俩似乎都缺乏治理家财的本事。或者说,只要他们愿意把治国的心思分出一点来治家,也不至于如此潦倒。
娶一个好妻子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中年人忍不住想。24岁就任首相,至今6年,小皮特应该还是单身女性们乐于追逐的对象。但据他所知,这位年轻的阁下对此毫不热衷。他更喜欢和他的朋友们作伴有传言说他喜欢男人,也有人说他是无性恋。
将自己的酒杯喝空,小皮特面无表情地放下。客人没有动自己面前的酒杯,但年轻首相显得不以为意。
遵照医生的嘱咐,他少年开始就每天都要喝一杯葡萄酒治病海峡对岸的法国最前沿的医学期刊柳叶刀驳斥了饮酒疗法,并说明长期饮酒有害身体健康但于皮特而言,喝酒却有显著疗效不是治疗他的身体,而是治疗他因紧张而疲惫的工作而紧绷的精神。
“我突然想起来,”他对中年人说,“伍尔夫先生,你已经很久不送我酒了。”
朋友们每次见他都会给他带些小礼物,他明白这是一种照顾他自尊心的接济。不想弗了他们的好意,只要不贵重,他也会收下。
“那对您的身体无益,阁下。”中年人坚定地回答。在他看来,皮特每天酒杯不离,有“三瓶男”的外号,根本就与酗酒无异。
“您是坚定的反法分子,却对法国人的杂志坚信不疑。”皮特虽然打趣,但没有多少反对的意思。即便是他也承认,法国有些领域做得不错。
因而伍尔夫没有回答,而是转了话题。
“说到法国,克里夫公爵夫妇还是没有离开法国去见侄子。看来还是担心安全问题。”
皮特眼睛发亮:“普鲁士造势造得不错。”
就在去年,在他的主导下,英国与普鲁士、荷兰结成了三国同盟。虽然声称不针对任何国家,但这不过是欲盖弥彰。
但是,即将大展拳脚之时,一贯支持皮特的国王乔治三世却忽然发病而且是影响执政的精神病。
反对派之首、查尔斯詹姆斯福克斯立刻大做文章,要求尽快让王太子乔治摄政这位王太子的政见更偏向福克斯。
政局一度混乱,股市大跌,英美之间的谈判都不得不停滞。
即便是皮特这样的坚定反法派,也不得不想办法在如今生命科学最为发达的法国想办法寻找相关名医。
好在今年二月,经过半年的挣扎,国王忽然好转,又重新回到了政坛。
“目前最重要的工作还是恢复国内经济。这一点我们得向法国人学习。”
皮特感到有些气闷。
如果早几年对美停战,已经因为战争债台高筑的财政也不至于雪上加霜。但他每次呼吁停战,在国会总是受到阻挠。这或许是因为英国对美国看似还保有优势至少势均力敌的缘故,但皮特总觉得,国会之中,有一股看不见的力量在发挥着作用。
也是这股力量在今年夏天再度出手,杯葛了伍尔夫的工作,致使他们联合荷兰在法国内部发动经济战的策略失败。他现在可以肯定,法国人已经渗透了国会。
“是时候让法国尝尝做小动作的代价了。”伍尔夫的胡子翘起来。不只国仇,他的私愤也要报。
“注意尺度,”皮特提醒,“不列颠已经负担不起另一场战争了。让荷兰和普鲁士出头就好。”
伍尔夫不太甘心地点头。他没有一天不幻想让英国人自豪的海军,从加来海峡登陆,一直打到巴黎去只是现实远没有这么美好。
“据我了解,目前克里夫公爵夫妇的国籍都还没有变,一个在克里夫公国,一个在法国。我准备继续发起舆论攻势,要求克里夫夫人尽快入籍公国。”
当然,他们的真正目的正好相反。以朗巴尔克里夫夫人在法国的重要性,玛丽王后是绝不会让她脱离国籍的那么反过来呢?
公爵当然也不会脱离本国国籍,否则他就会失去继承权,法国也将失去克里夫公国和马克伯国的控制权,相当于拱手将土地让给突然冒出来的“侄子”。
高层看得清楚,底层民众就未必了。
一个长期留在国外,娶了一个不愿意入籍的妻子,迟迟不肯国,再加上几分关于公爵已经暗中入籍法国的传言
当地人对克里夫公爵离心离德,是迟早的事。
假如没有这位“侄子”出现,人民没有别的选择,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但现在呢?另一个人选不只出现了,而且他还获得了普鲁士的帮助,拥有发动政变的实力。
看看旁边的荷兰吧换一位统治者,似乎也没有那么困难。
法国之前在美洲上蹿下跳,在英国后院起火的时候还往里添柴加油如今,也是该让他们尝尝自家后院烧起来的滋味了!
作者有话要说:小威廉皮特也是传奇人生啊
………………………………
第296章 抗议
从黑色马车上下来的男人忍不住咳了两声转头从仆人那里要来一张干净手帕捂住了口鼻,想要将空气中呛人的微尘和气味阻挡在外。不过效果持续时间不长很快他就因为气闷不得不放开了手。
“不管来几次我都习惯不了。杜伊斯堡的空气实在太差了。”
这座位于莱茵河和鲁尔河交界处的城市,最开始只是个不大不小的城镇被法国人利用起来的这十几年,它的规模像是被吹涨的羊胃袋一样飞速膨胀,环境也急速恶化。
鲁尔区开采的煤炭被运送到这里在德意志地区最优良的天然内陆港装船沿着莱茵河溯流而上,一路送到法国去。风一吹漫天的粉尘飞起,结合河水边潮湿的空气更叫人难受。
身体健壮的人只要远离码头一带,倒也不会有特别大的感觉但这位来做买卖的商人以前生过病,喉咙不太好就遭了罪了。尽管如此他还是非来不可:杜伊斯堡虽然不宜长驻但这里有金子。
黑色的金子。
为此他的忍耐力可以无限增长。
正着盘算该如何尽早结束行程赶紧离开他一边朝跟人约见面的咖啡馆走去。正要进门一阵嘈杂吵闹声逐渐从街道靠近。
片刻,远远地就看见一群人在街头出现他们喊着口号、打着横幅标语,沿着街道慢慢走过来。
商人有点兴趣了,转身问门童:“他们是在干什么?”
“在抗议呢阁下。”
两人自然而然地用着法语。
“抗议?抗议谁?”
“就是那个不回国的公爵啊。”
商人立刻就明白了。
杜伊斯堡是克里夫公国最大的城市最近关于这个公国所有者的事,报纸上的议论几乎没停过。
要是真的发生政变,倒不算大事就怕政变不成功,双方拉锯对峙,那么城市秩序就会混乱,生意也就难做了。
一想到这,商人一看时间还早,便按下立刻进咖啡馆躲避粉尘的打算,站在街边观望。
很快,抗议的人群走了过来。他们边走边四处散发传单,还常常拉着路人宣传,因此行进的速度很慢。
这正合商人的意他凑了上去,站到一个发传单的人面前。
“我是外地人,看到你们有点好奇,想了解一下。”
“有什么问题只管问我。”那人把一份传单塞进他手里。
传单上写着的,是“不负责任的统治者下台”“不再受法国人奴役”之类的话。
“以往也不是没有过统治者不在领地的情况,”商人问,“狮心理查在位十年,只有三个月在英国乔治一世母语是德语,平常语,几乎不会英语,也不喜欢英国,时常回到他出生的汉诺威但英国人最后也没有推翻他们,还承认了他的继承人。这位克里夫公爵虽然经常在法国逗留,但也不是不回来,总督府的日常工作也运行无碍呀?”
抗议者立刻正色:“这是不一样的!英国那几个国王虽然不在,但本国事务能够独立自主相比之下,我们却只能任由法国人摆布。贵重的煤炭开采出来,全都给了法国人体面的工作被他们抢走,本地人却只能冒着生命危险以矿工为生!
“法国就像吸血鬼,从我们身上榨干血液,养肥了他们自己!这一切,都是因为那个不负责任的克里夫公爵一心只顾着自己的荣华富贵,不惜用克里夫公国和马克伯国所有人的劳动,换取他在巴黎的寻欢作乐的生活!”
商人好脾气地笑了笑,再问:“不过,法国人虽然买走了煤炭,但给的价格并不低。依我看来,杜伊斯堡在德意志的经济水平算是突出的,生活水平也比别处多处一大截像是对街眼镜店摆的最新款式,我只在巴黎之类的几个大城市见过。”
“那阁下在别处见过像我们这儿一样多的哮喘病人吗?”抗议者忍不住提高声音,“昨天波鸿又有一个矿井透水,死了二十个人!那些奢侈品店里的光鲜亮丽,只有像您这样的几个富人才享受得到苦难的人民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商人刚想再回两句,旁边不知何时围过来的人们却鼓起了掌、叫起了好。
他默然。
他忍不住想,如果法国不开发这片地区,那些煤矿工人原本又能做什么呢?种一小片地,半饥半饱地赖活着?或者根本就找不到工作,饿死在街头?
不过,这个话题毕竟涉及到人命,其他人又群情激愤,他明智地选择避开。
“那么,克里夫公爵的背后就是法国在撑腰了你们要赶他下台,法国会怎么想?万一法国出手镇压呢?你们不担心吗?”
“为了独立自主,我们不怕死!”对方坚定地说,“何况法国只是看起来繁荣强大,其实内患更多,底子早就虚了,很快就会崩溃。”
这话说得就深了商人脸色变了变,又笑着问:“这怎么看得出来呢?”
“这可不是我自己说的,”对方神秘兮兮地从小袋子里掏出一本小册子给他,“是法国人自己说的。他们身在法国,总比我们清楚吧?”
商人接过册子。法国即将崩溃思考录,作者是加斯顿尚蒂伊。
随手翻开一页。
“这次火车与马车相撞脱轨,导致至少五人死亡,十人重伤充分说明王后罔顾人命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而那个奥地利女人,为了夸耀世界第一,甚至在事故以后,还在下指令要求铁路局不断研究火车提速技术。法国啊,请停下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
最后一句还是加粗黑体。
再翻了一页。
“蒸汽机轮船下水了,看起来法国海军要比英国海军更胜一筹了,但实际上真是如此吗?据内部消息,新式轮船只不过是用一艘即将建成的风帆船刷漆而成,根本没有本质的改动。轮船的平均航速与帆船差不多,顺风时还不如帆船,还有帆船没有的风险它随时可能失火或爆炸。它燃料受载重限制,只能在近海和内陆河航行,根本无法加入海军编队。
“再一次,王后满足了她好大喜功的心理,但轮船对民生有益吗?南部人民还在吃草,乡村的学校还在四面漏风,国库的钱却被花在这种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上,难怪连英国人都在嘲笑我们!”
商人紧抿着嘴,以防自己笑出声来。
“非常有启发性。”
对方显然没听出他的嘲讽:
“没错。你看到最后就会知道了,法国将会在五到十年之内崩溃!没有什么能够挡住我们的独立自主道路!”
四周响起热烈的喝彩声。
“那么,假如政变成功,你们打算怎么办呢?拥戴克里夫公爵的侄子吗?小克里夫阁下似乎投靠的是普鲁士”
“不,我们要学习多特蒙德,我们要做独立市,要有大议会,从此以后,克里夫公国和马克伯国不属于别人,而属于我们自己!”
在一片兴高采烈的呼喊中,商人向对方点点头,深思着进了咖啡馆。
看看这些街头抗议者们,一套一套的说辞和材料都已经准备好了,如果背后没有人资助,那他把自己的脑袋掰下来。
再看这些入套的当地人姑且不管他们是完全信服,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附和,响应者都非常多。
法国会不会崩溃,他不知道。他只知道,杜伊斯堡近期大概是平静不下来了。
“要不然,还是让我们俩去一趟鲁尔吧。”
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克里夫公爵夫人主动到王后面前请愿。
“只要保卫措施做得严密一些,应当没有问题。
玛丽坚定地摇头:“普鲁士提前在那边做好了布置,我担心你们防不胜防。”
刚有过一次遇刺的阴影,她绝不赞成再次冒险。
“那该怎么办?总不能现在立刻通过一条法案,允许双重国籍吧?”
玛丽同样摇头。承认双重国籍有利有弊,但目前玛丽力求国内稳定,自然不会放开这个口子。
“鲁尔区的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统治者之争,实质上还是社会矛盾激化所致就算你们回去,入籍克里夫公国,那也只是暂时缓解局势,矛盾迟早会爆发。”
如今在杜伊斯堡,人人都在议论“最苦最累的活都让本地人做了”,而无视整体就业率的增长。其实,这是人们对贫富差距拉大的反应。“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只是杜伊斯堡,包括科隆大主教国被租借给法国的埃森市、马克伯国的波鸿市和独立城市多特蒙德,都面临相同处境。
法国本身的飞速发展也带来相同问题,但她一手扶持的社会救济体系至少还能保住法国的底裤。
玛丽先前只顾着国内,又想着毕竟是它国内政,没有对鲁尔区的政治制度多加干预结果便是如此。
“政治问题终究还要政治解决啊。”
她又笑了笑,说:“前段时间图书馆学会有一个年轻学生提交了一篇论文,内容很有趣。他研究的课题是,君主的性别是否会对战争的发生率产生影响,如果有影响,是什么样的影响。”
“哦?”虽然颇为感兴趣,不过“战争”一词还是在克里夫夫人心中落下一片阴云,“女性没有那么好斗,所以战争的发生率应该会减少吧?”
“恰恰相反。有女王主政的国家,与别国交战的可能性更高。”
克里夫夫人抿了抿嘴。
“论文认为有两个原因:其一,其它国家看到女王主政,认为她柔弱可欺,于是发动战争其二嘛,主政的女王为了证明自己不柔弱可欺,抢在被它国攻击之前,先发动战争。”
“你想打仗吗?”
“我不想。但鲁尔区已经是法国的核心利益之一而普鲁士也志在必得。我恐怕,战争的阴云已经在接近。”
………………………………
第297章 指挥刀
天空刚被大雨清洗过; 极其清澈明亮。&从窗户远远看出去,还在翻建中的勃兰登堡门被密密麻麻的脚手架包围; 石料杂乱堆放附近; 与其它街景组成了一副奇异的风景画。
“莫伦多夫元帅到了。”
在窗边远眺的主人转过身,与客人互相致意。
书房中的两个人,是普鲁士陆军的一、二把手,联手操持着这支曾在战场下创下赫赫威名的勇猛之师。七年战争中; 这支军队在军事天才腓特烈的带领下; 在居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顽强抵抗多国联军,在绝境中等到了逆转时刻的来临;特蕾西亚女王精心准备的复仇计划因此付诸流水。
现任陆军大元帅的布伦瑞克公爵; 和现任步兵元帅莫伦多夫一样,都是一直跟随着腓特烈大帝南征北战的功臣。三年前大帝去世之后; 新的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把陆军重任交给他们俩;这当然是信任的表现;但身居高位的两位元帅,却没法对新王给予如同当年对大帝那般的衷心。
“再这样下去,普鲁士的基础就要动摇了!”提起此事; 布伦瑞克公爵就忍不住抱怨连连。
新国王对军队的重视太少了。
普鲁士以军事立国; 前身是条顿骑士团; 脱离教廷成为世俗化国家; 而后又与勃兰登堡侯国合并; 成为神罗一员。
传承有优秀的陆军传统之外; 腓特烈一世和二世更是逐渐将它改造为军事国家。
有人对比奥地利和普鲁士,将前者形容为雅典,后者比作斯巴达。虽然并不准确,但也能从中窥见两国的迥异风格。
而新王威廉二世或许是因为出身优渥; 显然对军事毫无兴趣,反倒热衷于文艺;任命了两位元帅管理军队之后,他就做了甩手掌柜,一心赞助艺术家和交响乐团,兴建学校和大学,建造华美壮丽的建筑。
“先王年轻时也更喜欢文艺,但后来也改过来了。”莫伦多夫安慰道。
或许叔侄相像,再过一两年,新王也能明白军队对普鲁士的重要性。
布伦瑞克却摇头:“新王做了28年的王储,一直都参与政务,假如他要改,早就该改了。”
莫伦多夫默然。就是腓特烈大帝生前,不也对自己的这个侄子很是担心吗?
如果大帝有自己的子嗣该有多好!
虽然有这种想法,但他也心知肚明,大帝对女性从不感兴趣。或许早在18岁亲历“挚友”被父亲处决的时候,这位君主对爱情的兴趣就熄灭了。
“非开战不可了。”布伦瑞克公爵坚定地说。
新王既然不重视,他就要想办法让对方重视起来;这是身为陆军大元帅的任务。还有什么比战争时期更能突显军队的重要性呢?何况,刀剑不用会钝,人不动会懒;军队要保持活力,就要实战。普鲁士这台战争机器不能停下。
“现在的问题是,要怎么说服一个不喜欢动武的人开战。”身经百战的大元帅不由得也犯难。
沉吟片刻,莫伦多夫说:“有一个人或许可以帮助我们。”
“虽然不愿承认,但如今法国的国力在欧洲大陆首屈一指,以我国之力,恐怕不太好打。”腓特烈·威廉二世边说边摇头,厚厚的双下巴随之颤抖。
“我记得伯父晚年的时候,有一次差点跟法国打起来了。”
当时奥地利尝试用奥属尼德兰交换更靠近奥地利的巴伐利亚,一旦成功,奥地利对德意志地区的控制力将进一步加强。为此,约瑟夫二世打算说服法国与他联手。
大帝对此十分忌惮,威胁不惜一战,甚至做好了两败俱伤的准备。不过,后来特蕾西亚母女二人不知如何说服了约瑟夫二世,将战争消弭于无形。
“最后没有开战,伯父都松了口气。连他这样的军事天才都不敢轻易和法奥两国直接对上,我们还是慎重一些比较好。”
“陛下,依靠您的优秀策略和外交大臣的努力,我国现在对法国有战略上的优势。”陆军大元帅布伦瑞克没有放弃,“英国和荷兰是我们的盟友,而且乐于踩法国一脚。”
“但英国在北美的泥潭才刚刚拔脚,未必肯出人出力。荷兰虽然有我妹妹在,但是现在大议会的力量很大,民间还有反奥兰治亲王的呼声,我担心她也爱莫能助。”
国王虽然偏心,但并不昏庸。他喜欢借助外交手段达到目的,对各国局势烂熟于心。
“陛下,英国那些老鼠虽然狡猾,但法国壮大是他们绝对不愿见到的。即便他们不直接派兵攻打,也会暗中做手脚阻碍法国。此外,我认为荷兰是一定会派兵的。”
“哦?”
“正是因为荷兰的国内形势严峻,奥兰治亲王才必须想办法打仗。”
国王愣了愣,明白过来。他抿了抿薄薄的嘴唇,没有说话。
“至于俄国,”陆军大元帅继续劝说,“只要我国在对土战争上让步,叶卡捷琳娜二世就会倒向我们这边。她一直想对土耳其下手,几次想要联合奥地利。约瑟夫二世原本也有些意动,不过后来还是接受法国王后的劝说,拒绝了提议,专心弥合国内各民族利益;为此女沙皇相当不快。”
“奥地利一定会站在法国那边。”国王还是摇头,“瑞典和俄国在土耳其问题上有利益冲突,何况透过‘那位’宠臣费尔森,古斯塔夫三世和法国一直交好,这次恐怕也会站在法国那边;还有西班牙……”
布伦瑞克忙说:“西班牙这位新国王不怎么理会政务,也没有任用新首相,外交政策还是和以前一样,虽然跟法国结盟,但也不得罪英国。他们多半会保持中立。”
国王陷入深思。这样一个个数起来,法国的朋友的确不如敌人多。
这时候,侍从忽然通报:沃尔纳牧师到了。
布伦瑞克快速地瞥了来人一眼,垂下眼睛。
这就是莫伦多夫口中的救兵;一个神经质的神秘主义者。两个军人都对此人没有好感,然而国王不知怎么被他蛊惑,对他几乎言听计从。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不得不同这个人打交道。
“你来得正好,”国王愉快地说,“大元帅建议我们出兵攻打鲁尔区,帮助那里的人民独立。你有什么看法?”
沃尔纳笑眯眯地向布伦瑞克点头——在不提及那些玄学的时候,他看起来就像个生活富足安享晚年的和蔼绅士。
“陛下,我认为现在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