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6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过了数十年的移民和经营,现在的伯边己是一个人口超过10万人的城市,共计包括有20余个城镇,并且建造了一座欧式风格的堡垒,及周边大量的炮台。
抚远失守的消息己经传到了伯力,守将马卡维奇少校也十分震惊,因为他确实没有想到,人民军会在这样极端恶劣的气候中对俄军发动进攻。其实伯力的防御工事建设得还不错,毕竟这里的地历位置太重要了,又是位置中俄的边境,但无奈现在的守军实在太少,只有1个营,大约500余人,怎么布置都不够用,而且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露天炮台都被冰雪覆盖,当然既使没有冰雪,炮台也用不了,因为没有火炮,伯力的火炮大部份早就都被俄军抽调走了,没给伯力留下几门。而且以现右伯力的兵力,也不足以分派军队去守卫炮台。
虽然马卡维奇少校立刻向赤塔发出了求救电报,但他自己对援军都不抱任何希望,因为伯力距离赤塔实在太远了,超过了1000公里,既使是坐火车,也要2天的时间,再加上组织军队、物资等时间,至少也需要10天的时间才能到达伯力,这还是在赤塔有足够的余力增援伯力的前提下,而现在赤塔也面临人民军的压力,恐怕抽不出多少兵力来增援伯力。
果然,就在电报发出的第3天,马卡维奇少校收到了赤塔发来的回电,告诉他现在赤塔也面临着人民军的威胁,因此没有增援伯力的能力,只能让少校自已想办法。最后还说了一句愿上帝与你同在。
这个结果也在马卡维奇的预想之中,因此到也没太失望,而且尽管手头上的兵力有限,但马卡维奇少校还是尽力的布置伯力的防守,堡垒外的炮台只能全部放弃,集中兵力来守卫堡垒,好在是现在炮台都被冰雪覆盖,既使是俄军放弃,人民军也用不上,另外马卡维奇也认为,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人民早能够杀到伯力就己经很不错了,基本不可能携带大量的火炮,俄军如果能够依托坚固的堡垒防守,还是有机会保住伯力的,毕竞在这样严酷的气候下,人民军也不可能长时间的围攻伯力。
吊人民军显然不想和俄军过多的纠缠,毕竞气候实在太恶劣,其实行军到还没多大关系,但在野外宿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尽快攻占伯力,在城镇中过夜是最好。
于是人民军只休息了一夜,在第二天就向伯力发动了进攻,首先当然是对伯力进行炮击,人民军的炮兵部队架好迫击炮,向伯力城展开了猛烈的炮击。
虽然俄军放弃了堡垒外的炮台,但毕竞还有一座全封闭,并以石砌结构为主体的堡垒,对这样的防御工事,60迫击炮基本没有什么用,只有80、100口径的迫击炮才能对这样的堡垒造成一定的杀伤,由其是100迫击炮的威力,杀伤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而人民军的80、100口径的迫击炮加起来超过了100门,全部开动起来,威势也是相当惊人,因此一时铺天益地的炮弹如雨点一般向俄军的堡垒射去,而密集不间断的爆炸,将堡垒几乎完全覆盖。
既使是躲在厚石砌成的堡垒里,但这样密集的炮火,还是令堡垒中的俄军感觉到胆战心惊,因为炮火实在太猛烈了,而且谁都没有想到,人民军在这冰天雪地的时候发动进攻,竟然还能够携带这么多的火炮,这需要消耗多少人力物力,而就为了伯力这个小城,值得人民军下这么大的本钱吗?
虽然伯力的堡垒是用石砌结构为主,但毕竟不是像一些重要堡垒那么坚固厚实,而且伯力的堡垒差不多是40年前修建的,加上气候因素,这一带地区每年的温差极大,冬季时最底温可达零下30度左右,而夏季高温又可以上升到30度以上,这样热冷交替,对砖石的损伤是相差大的,因此这时这座堡垒实际己经有些风化破旧了。
不过尽管伯力位于中俄边境,但由于清廷的无能,伯力实际从未受到过军事威胁,而且尽管堡垒己经有些风化破旧,但大体还可以维持,因此俄国也无心对堡垒进行修膳。而在这个时候,平时怠慢消及的恶果便显现出来,尽管迫击炮的威力不能与同口径的野战炮或**炮相比,但落下的炮弹多了,量变引起质变,还是有相当大的杀伤力。而且迫击炮都是大抛物线的吊射,因此大多数炮弹都是施中堡垒的顶部,而顶部往往都是堡垒之最薄弱的地方。
结果在持续了20分钟的炮击之后,人民军共计向俄军的堡垒发射3000余发炮弹,并将堡垒的顶部炸开了6、7大缺口,而堡垒的侧墙也被炸得千坑万洞,凹凸不平,不过毕竟是石质结构为主,到是没有侧墙被击穿,但还是造成了堡垒里的近200余名俄兵伤亡,
刘铁到也并不追求用迫击炮炸开堡垒,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果已经很满意了,于是下令人民军,对堡垒发动进攻,于是人民军的突击队在迫击炮和机枪的火力掩护之下,向俄军的堡垒发动了进攻,并由爆破组对堡垒进行抵近爆破,在牺牲了两个爆破组之后,第三个爆破组终于成功将堡垒炸开了一个大缺口。突击队立刻从缺口杀入,和俄军展开了白刃作战。而后面的部队见突击队取得了成功,也都纷纷杀出阵地,向堡垒冲击。
到了这个时候,马卡维奇少校也知道俄军的大势己去,不过他可没有与伯力共存亡的决心,立刻下令撤退,打算先退到阿穆尔城去再说。
俄军的主动撤退,让人民军的冲锋十分顺利,几乎是兵不血刃就成功的占领了堡垒,而整个作战的时间还不到40分钟。
进入堡垒之后,刘铁立刻下令,将驻守在抚远县城的第2师也调到伯力来,只留下一个营驻守抚远,然后留下一团驻守堡垒,命2团、3团出击,占领周边较大的村镇,并寻找有没有残存的俄兵。
虽然伯力在此前数百年都是中国领土,但在清廷的统治下,伯力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俄国在经营了40余年才将伯力发展成一座城市,因此伯力的建筑样式也完全都是俄式风格,充满了异域的情调,人口也是以俄国人为主,占到全体人口的7…8成,另外也有少量的汉、蒙、朝鲜族人,以及赫哲、达翰尔、鄂伦春等少数民族,居民大多以是渔猎为生,也会耕种一些农作物。
俄军撤退之后,大部份的村镇都向人民军表示了臣服,而人民军也选择了几个大的村镇,派驻了一个连或二个连驻守,当然有两个村子的俄国人不服,由于这一带的居民猎人众多,民间的武器到有不少,因此居然想和人民军硬怼,而人民军正想着宰只鸡来立威,返一下窜出来两只鸡,那有不接住的道理,首先将这两个村子暴打了一顿,然后武力强行将两个村孑的村民,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抓起来,并宣布两个村的村民均为罪人,要接受惩罚,然后放一把火,将两个村子全部烧毁。
这一下顿时震住了所有人,有些还想和人民军顶一顶的人也终于都怂下来,老实的服从人民军的管理。
………………………………
第五章 收关行动(五)
稳定了伯力之后,刘铁立刻指挥第2师,沿阿穆尔河进发,向阿穆尔城发动进攻。
黑龙江原为中国内河,是仅次于长江、黄河,为第三大河流。但沙俄迫使清**签订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之后,黑龙江的上中游被划为中俄两国界河。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以下的下游则全部成为俄罗斯的内河,并由尼古拉斯耶夫(庙街)流入鄂霍次克海峡,俄国称其为阿穆尔河。
而阿穆尔城是位于俄国境内的阿穆尔河中段,距离伯力约280公里,距离庙衔约380公里。不过在旧时空里,阿穆尔城有另一个广为人熟知的名字,就是阿穆尔畔共青城。是原苏联及俄罗斯重要的军用飞机生产基地,著名的苏霍伊飞机设计局就位于这里,苏27、苏30、苏33、苏35、苏37、苏57等旧时空的知名战机均是从这里起飞的。
虽然在这个时代,阿穆尔城其实还只是一个数千人口的小镇,但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是控制阿穆尔河流域的中心枢纽,因此人民军必须攻占阿穆尔城,才能稳住伯力,并进一步威胁了庙街。
不过等人民军沿着阿穆尔城进军,到达阿穆尔城的时候,却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之力,俄军在两天之前就己经从阿穆尔城撤离,现在阿穆尔城完全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原来马卡维奇退到阿穆尔城之后,身边的士兵己不足百人,而俄军在阿穆尔城也只派驻了一个连,加起来也不过200多人,如果人民军进攻阿穆尔城,只靠这一点兵力,是根本抵挡不住的,因此当马卡维奇得知人民军果然向阿穆尔城发动进攻时,立刻率领剩余的军队,从阿穆尔城撤退,逃往尼古拉斯耶夫,其实俄军在尼古拉斯耶夫也没有多少兵力,只有两个连驻守,如果人民军真的打到了尼古拉斯耶夫,一样是守不住的,但也是能躲一时是一时,留在阿穆尔城则完全就是找死,逃到尼古拉斯耶夫,也许还有一条生路,说不定人民军打到阿穆尔城就收手了呢?
人民军兵不血刃就占领了阿穆尔城,刘铁也确为感慨,不知道在这个时空里,还有没有苏霍伊设计局的出现,那些旧时空里闻名遐迩的飞机还会不会有呢?
刘铁虽然不是空军,但对苏霍伊飞机设计局还是有十分特殊的感情,因为在旧时空的中国空军的作战飞机带有浓厚的俄式血统,可以说是一脉传承下来,不过在建国的前30年是走的米格系列的道路,而后30年则转投到了苏霍伊的门下,并从购买、学习、仿制再到自我研发,不仅完成了对苏霍伊的逆袭,而且也赶超了世界先进水平,达到颠峰,至少是颠峰之一。因此刘铁站在这块旧时空里,中国空军起飞的土地上,自然是思绪万千,也许当年中国从俄罗斯购买的苏27战机就是从自己脚下的土地飞起,飞向南方的中国,从而开启了中国空军的新时代。
但不管怎么说,在这个时代,这一块土地己经被穿越者夺回,也不会再被丢掉了。
而拿下了阿穆尔城,这一次出兵的目标己经都达到了,是否继续进攻庙衔,还要听候战区司令部的进一步指,因此刘铁下令,就在阿穆尔城驻军休息,并向司令部发电,请示下一步的行动。
当然,不仅仅是东路军的进攻,西路和中路的进展也同样都取得了战果,不仅完成战前制定的目标,并且成功渡过了黑龙江,在黑龙江的北岸,也就是俄国的领土内建立了几个据点。而且各自的兵力也都没有多少损失。
尽管人民军建立的据点都并未深入俄国境内,但由于俄国在这一带地区驻守的兵力极少,因此人民军随时都可向俄国境内的纵深地带发展。
而东北战区司令部见各路部队均完成了各自的作战任务,尽管各路部队几乎都没什么损失,但考感到天气因素,因此司令部还是决定,结束这次收关计划的作战,只是叮嘱各路部队自行分派好兵力,守卫好占领的地区。
东北战区司令部的决定也得到了军委的认同,毕竟这次作战的主要目地是向俄国施压,迫使俄国回到谈判桌上来,并接受华东**的条件,并不是一定要夺回多少土地。而仗打到这个样子,己经完全足够了,现在就看俄国是如何反应。
就在1月20日,华东**收到了德国的外交公文,希望派出一支代表团,对华东**进行正式的国事访问,与华东**协商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的事宜。同时也向华东**转达,希望调停俄国与华东**的战争。而担任国事访问的代表大臣将由正在青岛的海因里希亲王担任。
海因里希亲王原来是德国军事观察团的团长,在远征军出击之后,军事观察团都返回了德国,但亲王却一直留在青岛,负责华东**和德国之间的联络,沟通。己经在青岛停留了快一年的时间。
原来在台湾海峡之战结束之后,德国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应,因为在战争开始之前,德国参谋总部也对这场战争进行了多次的兵棋推演,华东**最好的结果也就是放弃制海权,退守陆地和远征军打长期消耗战,最终各让一步,握手言和。但谁都没有想到,华东**竟然取得了大胜,几乎全歼了远征军的舰队。
而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在震惊之余,却又大喜,因为在普茨矛斯谈判之前,威廉二世就有与华东**结盟,以对抗法俄及英日同盟的想法,只是普茨矛斯谈判破裂,英法两国决定组织联军赴远东参战,德国才暂时终止了这一计划,但现在华东**已大败远征军,如果德国能与华东**结盟,不仅可以在远东地区获得一个强大的盟友,还可以在俄国的背后埋下一把利刃,彻底瓦解俄法同盟对德国的威胁。
但就在威廉二世打算和华东**进行结盟谈判的时候,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又一次打断了实施这一计划的进程,原来是为了解决摩洛哥危机,英法两国决定在西班牙的阿尔赫西拉斯举行国际会议,讨论摩洛哥问题,参会的国家除了当事的英法德西摩五国之外,还有美俄奥意荷比葡瑞,共计十三个国家。
由于这次的摩洛哥危机本来就是德国主动挑起,而且威廉二世打算利用摩洛哥危机向英法施压,并试探俄法同盟的底线,当然也想在摩洛哥占到一些便易,自然是要认真的应对,因此只能暂时将与华东**进行结盟谈判的计划暂时放下。
不过阿尔赫西拉斯会议的进程却大大出乎威廉二世的意料,与会的十三个国家中,只有奥匈帝国支持德国的主张,其他国家都支持法国,由其是与德国、奥匈帝国同为协约国的意大利竞然也在这次会议中反水,支持法国的主张,而奥匈帝国虽然支持德国,但却反对用战争解决摩洛哥危机,而是应该谈判解决。
在这样几乎众叛亲离的局面下,德国也不得不作出了让步,放弃了自己的要求,最终会议决定,承认摩洛哥独立,但规定:摩洛哥的警察组织和治安权力交由法国和西班牙管理;对摩洛哥财政实行国际监督。由与会的几个大国提供资金,成立摩洛哥国家银行,但法国占较多股份,因此银行的业务活动受法国法律的管辖。
结果德国拆腾了半天,不仅什么都没有捞到,反而让英国、法国走得更近,连意大利都与自已离心离德,可以说是成为这次摩洛哥危机的最大书架。
阿尔赫西拉斯会议结束之后,威廉二世立刻决定启动与华东**进行结盟谈判的进程,这到不是要把在摩洛哥危机丢掉的面子找回来,而是在摩洛哥危机之后,德国的外交环境相当恶化,俄法同盟不仅没有解除,英国还在与法国走近,加上意大利的反水,威廉二世发现,德国除了奥匈帝国之外,竟然再没有一个朋友了,在这个时候与华东**结盟,是缓解德国战略压力的最好方案。
而皇帝的决定,首先得到了海军大臣提尔皮茨的全力支持,因为就在1906年12月,英国宣布,最新建造的无畏号战列舰正式加入皇家海军服役,并为此举行了盛大的入列典礼,并且称其为世界最强的战列舰,一艘战舰的实力是任何一艘老式战舰的两倍。
原来远征军舰队全军覆没之后,虽然海军大臣费舍尔引咎辞职,内阁也宣布集体下台,英国将重新举行大选,但民众的愤怒却并没有平息,因此在这个时候,需要有新的事件来刺激民众,以转移民众的视线,并且最好是能够提振民众对海军的信心。
而无畏号战列舰的入列,显然是具备这些所有的条件,因此英国内阁、海军部才决定对无畏号战列舰的入列进行盛大的宣传。
………………………………
第六章 无畏号战列舰
当然,英国对无畏号战列舰的宣传也不完全是为了转移民众的视线,因为无畏号战列舰不仅是这个时代建造的最大战列舰,也是一艘具有划时代设计的战列舰,因此它的服役确实是海军发展历史上一次重大的革命性变化。
与无畏号战列舰之前的战列舰相比,至少有三大技术突破,首先是全重火力设计,无畏号战列舰布置了5座双联装305毫米主炮,而在侧舷射击时可以集中8门主炮同时开火,其火力是其他任何一型战列舰的2倍;其次是釆用了统一的火控指挥糸统,各炮塔不再单独进行瞄准射击,而是由舰上的中央火控系统进行统一的指挥,并形成齐射的弹幕打击,可以大幅提高火炮的命中率;而在动力系统上,蒸汽轮机取代了往复式蒸汽机,不仅可以获得的动力更大,而且无论是可靠性还是稳定性都得以大幅提升,使无畏号战列舰的最大航速可以达到21节,并可以维持10个小时以上。
种种这些变革,使得无畏号战列舰的出现,成为战列舰建造技术的分水岭,成为现代战列舰的始祖。令以往建造的战列舰在一夜间全部过时,开创了海军学术史上巨舰大炮的新时代,并确定了在未来近40年内,世界海军强国战列舰设计的基本模式,因此在此以后各国建造的战列舰也均被称为无畏舰。
不过无畏号战列舰的出现,对德国来说却是五味杂呈,有羡慕,有震惊,也有后悔。原来这几年来华东**和徳国的军事合作,由其是和德国海军的合作十分密切,华东**在德国定制了2艘防护巡洋舰,2艘装甲巡洋舰,和1艘战列舰,德国还派遣技术人员,指导华东**自行建造军舰。
而华东**则是为徳国提供了一系列的军舰设计,首先是以青州级防护巡洋舰为蓝本设计的萨摩亚级防护巡洋舰,徳国己经建成了4艘,其性能在徳国海军中广受好评;而随后德国又采用了华东**的赤兔级装甲巡洋舰设计,建造了两艘卢恩级装甲巡洋舰,经过海军的试用之后,也是好评如潮,认为无论是性能还是战斗力,都远胜过德国自建的4艘装甲巡洋舰。
而在战列舰方面,华东**帮助德国修改的布伦瑞克级战列舰的设计,引入了2级主炮的概念,而德国很快就在当时英国刚下水的爱德华七世级战列舰上看到了相同的设计。因为英国是这个时代海军技术的领跑者,因此各国的战列舰设计也基本都是跟着英国走,原来提尔皮茨釆用华东**的修改方案,多少也有试一试的意思,而见华东**的设计方案竞和英国完全相同,提尔皮茨也终相信华东**的战列舰设计能力,于是又委托华东**为徳国设计新一代的德意志级战列舰。
就在这时,华东**在德国定制了干将级战列舰,并将的干将级战列舰的设计理念,包括全重火炮和中央统一火控系统应用到了德意志级战列舰的设计中,只是德意志级战列舰的主炮口径采用305毫米,而且吨位达到了17000吨左右,可以看做是干将级战列舰的放大版,而这时华东**与德国共同研发的蒸汽轮机尚未能成熟,因此在动力选择上,仍然选用了三涨式往复蒸汽机,不过由于华东**的舰体设计优秀,仍然可以确保最高速度达到20节以上,而这时无畏号战列舰还没有开建。
但由于德意志级战列舰的设计理念过于超前,因此在德国内部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相当一部份徳国海军的高层认为德意志级战列舰的设计华而不实,全重火炮设计不过是堆砌火力,命中率并没有提高,而且射速不足;背负式结构的火力布置,则会导致军舰的重心过高,抗风浪能力下降;综合火控系统根本提高命中率,不能底了火炮的射速等等。
其实这些争议的声音本质并不是针对军舰设计,而是针对华东**,是徳国人中的一群种族优越论者接受不了华东**指导德国建造军舰,在他们看来,黄种人是劣等民族,而日耳曼民族可是高等民族,劣等民族怎么可能设计出优秀的军舰来呢?高等民族怎么需要劣等民族的设计?
尽管提尔皮茨并不在意这些反对的声音,但威廉二世却多少受到了一些影响,因为威廉二世在本质上也是一个种族优越论者,不过威廉二世华竟也懂一些海军的技术,华东**提出的这些理论,在逻辑上确实是可行的,因此威廉二世也不敢轻易的决定。
出于稳重起见,威廉二世招见提尔皮茨,二人商议之后决定,原定德意志级战列舰将由建造4艘,减少为2艘,而原计划后两艘波美拉尼亚号、西里西亚号则改用布伦瑞克级战列舰的设计概念,釆用两级主炮的搭配方式,定为波美拉尼亚级,因为这是英国己经认可的战列舰设计,徳国对英国的设计还是相当认可的,这样等这两型军舰均建造好之后,进行一次性能对比,再确定以后的战列舰设计方向。
虽然波美拉尼亚级战列舰比德意志级战列舰晚了差不多10个月才开工建造,但由于德意志级战列舰上应用的新技术较多,而且德国还要分出一部精力来建造华东**定制的干将级战列舰,因此建造的速度较慢,不仅被波美拉尼亚级战列舰赶上来,而且连英国后开工的无畏号战列舰也超过了它的进度。同时仍然还有不少人对德意志级战列舰冷嘲热讽,认为建造这一型军舰完全是浪费时间和资源,这也影响了德意志级战列舰的建造。
而就在这时,华东**取得了台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