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开工厂-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施奕文这么说,别说是刘裕,就是吴才也傻了眼。
“公子,这是何意?”
“白菜者……百财!”
笑看着两人,施奕文说道,
“我想到,咱家剩下的那五千亩地种什么了,就种这个!”
(1)按《中国农史》“明清时期白菜的演化与发展”一文记载,白菜汉代驯化,但明代以前栽培的都是不结球的白菜,大白是15…16世纪在杭嘉湖地区培育成功,直到康熙年间在河北安萧县(徐水)栽培成功,成为贡品,乾隆曾专门写诗称赞,并在安萧县设菜园庄头,专管大白菜生产进贡。
………………………………
第124章 现实的庄户人 (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
虽说在空间里称得上宝贝的东西确实不少,随便从宾馆的房间里拆下面镜子,就能当成宝贝作为贡品进贡给皇帝。
但也就是如此了。
其实一直以来,施奕文都很少将空间里的东西变现,就像明明知道镜子很珍贵,却一直私藏着一样。倒不是他没想到,而是因为稚子抱金过市这个道理,但凡是人都懂得,毕竟钱财动人心。谨慎一些总没有什么坏处。在没有可靠的关系网之前,他不会贸然把空间里的东西拿出来变卖。
不过,在施奕文看来,真正的宝贝恐怕还是在搜索空间时,在附近的省农牧研究所发现的种子,那里就有大量的种子标本,也有不少可能是为了实验田种植的成袋的种子。
相比其它的东西,这些种子才是真正的宝贝。毕竟,空间里的东西再多,总有用完的时间,可是种子却不一样,只要妥善利用,这些种子就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大白菜!
对于大多数北方人来说,冬天的记忆都离不开大白菜,毕竟它和萝卜在90年代前,是北方人冬天最常见的青菜。冬天窖藏的大白菜可以吃到第二年的春天。在返季节青菜普及前,大白菜是北方的冬天不可欠缺的。
在意识到大白菜还没有……至少还没有传播到北方的之后,施奕文自然定下了主意。
“种大白菜!”
对于刚当上“庄主”的施奕文来说,尽管还不知道未来石台庄应该如何发展,但却至少知道搁荒的几千亩地应该种什么。
从空间里倒腾出全部的二十几袋大白菜种子后,施奕文就让刘裕召集了石台庄的所有庄户。
地点还是宅前铺着青砖的场上,这里也是往年收租的地方,被招呼过来的一百多家佃户、家奴每家都来了一个人,有老有壮的都是男丁。黑压压的百多号人站在场上。
面对这么多人,施奕文倒也不觉得有什么些压力,他干咳一声。
“大家想必都知道了,这个庄子已经被皇帝赏给我了。”
有了前几天闹的那一出,大家自然也都知道,纷纷拱手说着客气话,其实大抵上也都是往年里对付管庄太监的话语,反正就是说好话罢。
听着那些什么“以后我等全都要仰仗东家”,“仰仗庄主”之类的话,施奕文笑着说道。
“我要仰仗大家伙才是,要是没有大家伙给施某种地,这么多地,就是累死我,也是种不完的。”
嘴上客气着,施奕文直接道出了召集大家来过的意思。
“大家伙都知道,咱们庄里有六成的地到了冬天都搁荒,所以我寻思着,要把这些地给种上!”
因为那天施奕文一进庄就治了原本的庄头,石台庄的佃户们对这位主家第一印象原本是非常好的,尽管没有太多的期待,可总觉得他应该会不差。反正种田交粮,也就这么多事。可现在听他这么一说,众人立即傻了眼,只以为他是想多收一季租。原本还算安静的场上立即乱了起来。
在众人的交头结耳声中,施奕文看到那个杜秀才站了出来。
“东家,在下杜元新,是县学廪生,东家是刚从江南过来,这北直隶的节气不同于江南,这冬天只能种冬麦,可是冬麦……”
在杜元新说着为什么北方只种一季粮食时,施奕文倒也没有打断他的话。
“……所以,东家,这北直隶的节气就是这样,而且这交租从来都是计谷均分(1),东家收五成的租子,这种田交租自然是理所当然,可也却不能逆着节气来,种田不仅要庄里的佃户出力,还要负担种子,这一亩麦子要用20多斤种子,全种上麦,最后不定旱地的收成才只有几十斤,还有一半在交租,东家,这事是万万没有道理的,还请东家念我等不易。”
杜元新说这么多话时候,施奕文并没有反驳他,只到他说完后,才说道。
“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我不是让大家种麦,而是要大家伙种菜!”
“种菜?”
“没错,今天我就是要让大家种菜,不过这菜不是一般的菜,种好了,那就是发财菜!”
轰的一声,原本就乱哄哄的场里,这会更乱了,一听“发财”,众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疑色,不住的窃窃私语。
“大家都静静!听少爷讲话。”
看到场面乱了起来,站在一旁的赵四就大声吆喝道。
“大家都知道,到了冬天天寒地冻的就没了青菜,家家户户只能吃咸菜萝卜什么的,可是我这个白菜,现在种的话,再过两个月收,到时候搁在家里,能放上几个月也不会坏,大家伙觉得,冰天雪地的卖这个菜,能卖多少钱?”
种白菜?
一时间,众人无不是面面相觑,交头结耳的嘀咕起来。
“白菜?什么白菜能放几个月?”
“就是,还再过两个月,顶多一个半月,雪就下来了……”
“可不是,一场大雪下来了,就是长出来了,也给冻死了。”
“还放几个月呢……”
一时间大多数人都觉得这事不一定靠谱。
瞧着场中的佃户们,刘裕只是眯着眼站在一旁,百财……他也觉得这事太不靠谱。
“怎么大家不信我?”
施奕文自然也看出了大家伙的怀疑。
“东家,不是不信,实在是……”
不等杜元新说完,一旁的老汉就说道。
“东家,杜秀才是读书人,啥话都说不到点子上,这菜是啥菜,俺们没见过,庄户人家见识少,可种田就得掏力气,力气不值钱,那也是俺自己的不是?而且还得给地上肥,那怕地和种子是东家的,可是力气和肥却是俺们的,这事俺觉得不妥,况且,好不容易到了冬天,忙了一年,这才能歇口气,东家想让我等发财,这好意俺们领了,可地不是这么种。种地,还是得循着天时。”
老汉的话音一落,周围就是一片附和声。
嗯……面对众人的抵触,施奕文知道,眼见为实,在没见着实实在在的利益之前,他们是绝不会去种菜的。想了下,他就说道。
“这样,算是我雇大家在地里种大白菜,一亩地我出100文,按家按户算,一亩闲地,我出一百文钱,请你们代种,当然收成全归我!怎么样?”
100文!
谁家里没有几十亩地,这可不就是几两银子!
瞬间场里的人就闹腾了起来,就连原本反对的老汉也睁大眼睛问道。
“东、东家说话算话?”
“怎么不信我?”
反问之余,施奕文扭头对刘裕吩咐道。
“刘管事,你按家按户算好帐,先付三成的定金……不过,谁要是愿意自己种白菜,到我这取种子,等有了收成,按规矩主佃各半!”
瞧着场中的那些人,施奕文笑着说道,现在他倒是挺好奇的,到底有多少人愿意主动的种菜。
可是最终的事实却完全颠覆了她的想象,几乎没有人愿意冒着“亏本”的风险种大白菜,毕竟谁都知道冰天雪地的根本就种不出东西来。更何况,菜能放上几个月?这不是拿大家当三岁的小孩儿哄嘛。
相比于种大白菜,他们更愿意去挣那两银子,那才是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
至于什么种大白菜赚银子,那么不靠谱的事儿谁又会信?
………………………………
第125章 大明好庄主(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接下来的几天里,庄子里的百姓甚至显得比往日还要忙碌,犁地、分地垄,洒种子、施肥,甚至还要提着水桶的浇水……
庄户人家一刻不得闲,前后忙活了差不多十来天,总算是把上千斤大白菜的种子种到了地里。
八月十五前后的几场不大不小的雨水,倒也省下了不少功夫,很快地里的白菜嫩芽都变成了拳头大的菜团,路过的人瞧着地上种着的白菜,纷纷好奇打听着,到最后在庄户的口中成了“新来的庄主不知农时硬要种菜”之类的话语。
反正一句话,几乎没有人看好这地里的白菜,不过对于庄里的佃户、庄奴来说,他们自觉过了一个好年,毕竟每家每户都换来少则三四两多则五六两银子。这笔意外的“横财”倒是让他们家家户户宽松了许,银子很快就变成了布匹,一时间这庄头墙角,到处都能看到妇人们拿着针线在那为男人孩子缝着新衣裳
“哟,这不是王家妹子,来,过来坐会,你的手艺巧,来给我瞧瞧这衣裳裁的可对……”
缝着衣裳的妇人一瞧着王氏过来了,立即热情的招呼着,不过脸上的笑意却和往常不一样。
“李嫂子,你的手艺那要我来瞧,你先忙着,我先回家了。”
“哟,王家妹子过来坐会,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孙嫂子,瞧你说的,什么叫闲着也是闲着,别人闲着能换银子,有人闲着却搁那糟蹋了……”
几个妇人这么一说,让王氏的脸色变得异常的难看,勉强笑了几句,便匆匆回了家,回到家中看着院里正修理着农具的男人,眼泪顿时流了下来。
“小喜,你这是咋了?”
“他爹,你说说,庄主起哄,你非跟着瞎起啥哄?人家家大业大的,就是赔上一季又有啥,你倒好,非得跟着起哄种什么白菜,这种菜种就是了,一种就是几十亩,你当真以为那菜能放那么多长时间?白菜,白菜,你就搂着白菜过日子吧……”
正干着活的王得功一听,便咧嘴敢笑笑道。
“又听那些娘们瞎白话了?”
“什么叫瞎白话,你瞧瞧人家,干一样的活,谁家不是白得了几两银子,现在家家户户都在那做新衣裳,你呢,你倒好,领几斤种子,自己种上了,这瞧着,今年过年你和虎头、虎柱他们就穿白菜帮子得了。你个憨货。”
媳妇的骂声,并没让王得功恼火,他只是憨厚的笑着,
“给你说,俺是粗人,不懂什么大道理,可是俺就知道,施同知一瞧就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肯定比俺懂得多,当年俺爹在世的时候,为啥在这里种着地,还到邻主的孙老爷做长工?不就因为一样的田,孙老爷家的总比人家多打一斗多。俺爹足足干了五年,才知道为啥。”
“不就是学个选种子嘛,瞧把你给得瑟的。五年的功夫,就学了这……”
“就学了个这咋了?咱家那年不比人家多打几石小米高梁,一年是几石,这二十几年多打了多少?凭的是啥?不就是凭这个,小喜我告诉你,俺爹说过,种地跟着村里的大户肯定没错,人家不单会看农时,还知道咋种,施同知是庄头,你说人家要是没有把握,会拿几千亩地几百两银子在那里瞎白话?”
瞧着模样颇为憨厚的王得功咧着嘴,嘿嘿的笑着。
“你瞧庄子里人,都搁那笑话东家,我敢说,等到了冬天,有了收成,到时候,就没一个能笑出来的了,你就别听那些婆娘瞎白话了,就往下瞧着吧……”
对于庄子里的家长里短的,施奕文并不怎么关心,作为新扎庄主的他来说,如何整治这几千亩地才是最重要的。在别人忙活着种大白菜的时候,他也没有闲下来,一边骑着马在地头上转悠,一边拿着工具测量地势高低,很快一份地图就绘制了出来,甚至还特意制了一个沙盘,然后整天对着沙盘研究着什么。
“公子,你这阵子,一直在忙这个?”
瞧着桌上的沙盘,吴才诧异的问道。
“这是石台庄?”
然后他仔细瞧了下沙盘,这一看不当紧,立即意识到它的巧妙。
“公子,您是想引水浇地?”
“对,你看,这里的地势最高,而且正好也在河边,如何用水车把水运上来,然后用再修建这几条水渠,这样一来,庄子里的地,也就全都成了水浇地,我打听过,水浇地的收成少说也能增加一倍出去。”
手指着沙盘,施奕文介绍道。
“这个是立式风车,咱们这的河水浅,水流慢不适合用大水车,不过咱们这是平原,一年到头都有风,只是风大风小的事,所以我改成了风车提水,这边连着的是龙骨水车。龙骨水车适合近距离,提水高度在五六尺左右,比较适合咱们这使用……”
听着公子的讲述,吴才的双眼一直看着沙盘。
“可,公子,这工程量恐怕不小吧!”
瞧着沙盘上的密布的水渠,吴才心里暗自打了个计量。
“比你想的小多了,和常见的水渠不一样,是U……陶制水渠,用一尺宽陶瓦作渠,虽说成本高了些,可沿途却不会漏水,只要修个三尺宽两尺高的架渠土台就成……”
这下吴才顿时傻了眼,他甚至瞠目结舌的瞧着公子。
“什么,用陶瓦作渠!”
“对,没错,北方的水不多,普通的水渠沿途少说也得漏掉一半,用陶瓦省水……”
对于一心想要成为大明好庄主的施奕文来说,他直接拿来的了后世的“U”型水渠,那种水渠或许早就落后了,但是对于这个时代而言,无疑是划时代,不但可以节约水,而且相比土渠还提高了灌溉的效率。
“那修水渠的银子……”
其实,吴才自己都知道这话问了也是白问,毫无疑问的修水渠的银子肯定是公子出。
冬闲不闲,对于庄户人家来说,趁着冬闲时修整水渠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不过即便是如此,当看到公子让修的水渠时,仍然傻了眼,尤其是当一车车一尺宽的“深陶瓦”运到庄子时,谁又能想到水渠居然能用陶瓦铺底?
可地是东家的,东西也是东家的,既然东家让收拾,总是没错的。这边刚种下大白菜的石台庄的男丁们,又一次忙活了起来……
………………………………
第126章 大风车的威望 (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
秋天的地潮,土质松软,在将近三百个劳力的努力下,不过一个来月的功夫,高出地面三尺的水渠就堆好了,虽说把一尺多宽一尺深的深瓦铺在水渠里的时候,颇了些功夫。可到了九月初的时候,这三里多的水渠还是建成了。
相比于水渠,风车相对简单一些,不同于传统的立式八帆风车,这种风车虽然有可以使用万向风等不少优点,但是他的效率较低,所以施奕文选择了具有水平转动轴的木质布蓬风车,也就是荷兰似的风车。依着施奕文提供的图纸,村里的木匠们用了一个多月才建起了十几米高的木质风车塔。直到水渠差不多完工了五六天后,风车才算完工,费了一天的时间才算安装完成,当巨大的车叶面被拉起来之后。在风的推动下风车驱动水龙,龙骨水龙立即飞速转动起来,河里水便哗哗地提上岸来,提到砖砌的承水槽中,溅起一片处水花,水流顺着承水槽,沿着陶制的水槽流淌着。
“我的老天爷,这样也行!”
众人早已惊得呆在当场,他们过去也用水龙提过水,不过那会水龙都是女人们踩着,那像现在风车一转,水就被提了上来。
“哎哟,你瞧这水流的可真够快的,这往后咱们石台庄的地可都是水浇地了。”
半晌后,随着众人的一阵欢呼,人们就要跑回自家地头放水。最后还是刘裕把大家劝住,让赵四和几个监督,按过去的规矩来,以地离岸远近排队,远的先浇,轮流给田上水。
当然,庄里的佃户也没忘记向东家道谢,他们比谁都清楚,旱地变成水浇地后能多收多少粮食,自然对东家是一个劲的感激,如果说先前对他们来说,东家只是东家,和管庄庄头没多少区别的话,那么现在他们对东家的感觉却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
看着庄户们脸上的的感激,还有从未有过的信任,施奕文淡淡的说道。
“这阵子大家辛苦了,今天水渠修成了,往后,咱们庄上就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今天庄上开流水席,各家各户都要来全了。”
“是,少爷。”
刘裕知道少爷为什么这么做,作为初来此地的“外来户”,少爷一直在用他的方式笼络着人心。
现在,这人心终于被少爷给笼络住了。
人心很微妙,有时候一些举动总能得到出人意料的回报。
对于这种变化施奕文能感觉到,吴才同样也能看得到,从河边回宅子的路上,他忍不住说道。
“公子,这不过只花了区区几百两银子,就人心尽得啊,从今往后,这石台庄差不多就是施家庄了。”
修水渠的成本并不高,毕竟陶瓦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多出了几千亩水浇地,单就是多收的粮食,也就能回过本来,可是人心呢?现在这庄子里的人心差不多都被公子给笼了回来。想通其中的环节后,吴才瞧着公子的目光也在变化着。
他的恭维让施奕文哈哈一笑,只是随意说了句。
“我瞧着河边还有一片空地,回头在那再装上一台风磨,需要灌溉的时候,浇水灌溉不需要的时候用来磨面,将来磨面能省下不少力。”
有些事情总要再接再厉,这样花不了几个钱,既能获利又能笼络人心的事情,办上几件总是没错的。
即使是开流水席也花不了多少银子,在施奕文回到宅子的时候,芸娘已经喊来了十几个妇人,几个庄丁在院前不远处垒了几个大灶,几口大锅里已经烧起了热水的。不过只是半个时辰的功夫,饭菜就已经准备妥当了。
庄户人家的饭菜没有什么讲究,高粱米管饱、猪肉炖白菜、猪肉炖萝卜管够,如此也就是一顿饭了,至于酒,则是火辣辣的高梁酒。
虽说饭菜简单至极,可大家伙仍然是一副欢喜模样,主宅门前铺着青砖的场院上,原本是收租的地方,这会各家各户都把桌子板凳搬来了,甚至还自带了碗筷,毕竟主家有没有那么多的碗筷也不一定,当然不少人都带来了家里最大的碗筷,只是寻思着吃完了再装了一大碗。
孩子们在那欢喜的吃着肉菜,男人们坐在那一边吃肉,一边喝着酒,一边笑眯眯的说着庄主的好处,当然也在那里憧憬着将来庄里的好日子。
不过,大家伙难免会提到东家让大家伙种菜的事情,而与先前怀疑不同的是,也有一些人的观点开始动摇了。
“老孙头,你常年种菜,还到城里头卖菜,你说那大白菜真能放上几个月?”
“这事,谁也说不准,这冬日里倒也能长出白菜来,可能放上几个月的菜,还真没听说过……”
“可要是没有的话,东家咋会那么说?”
听着众人的话语,施奕文只是面带着微笑,偶尔的会端起酒向村里的年长的老人敬酒。
“东,东家!”
就在施奕文刚和庄里的几个老人喝过酒,一道粗犷的声音陡然从身侧传来,转头看时,看到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大汉端着酒碗走了过来。
“俺、俺敬东家酒,东家这事做的地道,地上有了水,大家伙就能吃饱饭了,东家的恩情,俺记得了……”
瞧着大汉憨厚的笑脸,这几天在工地上干活,施奕文差不多也能叫上不少人的名字。这人叫方志,四十多岁,十几年前投奔亲戚进得庄子,听人说他曾当过兵。
“方大叔客气了,这地里收成多了,我那租子收得也多了不是?”
作为新晋地主的施奕文倒也没有“降租减息”的自觉。
“东家客气,东家客气,这种地交租是天经地义的事……”
方志憨笑着,不知说啥好的他端起酒碗说道。
“东家的恩情俺都记得了,这酒是俺全家敬东家的。”
有了一个人开了头,自然还有其这人过来敬酒,尽管他们敬酒的时候往往是大碗一饮而尽,施奕文只是浅尝而已,可经不住人多,慢慢的他也醉了。
这天晚上,石台庄的庄户们吃着高梁米饭、猪肉白菜萝卜,喝高梁酒,嘴里念叨着东家的好时,男人划拳的酒令声在场上回响着,在这热闹的气氛中,透过那双醉意朦胧的眼睛,看着场里热闹的模样,施奕文打了个酒嗝嘟嚷了句……
“往后这庄子,就是我的家了……”
………………………………
第127章 琐事 (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日上稍头,感觉胃像火烧似的施奕文是渴醒的。醒来后,仍然觉得脑袋有些发朦,刚动下身子就感觉到身边似乎睡着人。
顺手摸去,入耳的娇吟让施奕文傻了眼。
“少爷,让婢子再睡会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