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开工厂-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顺手摸去,入耳的娇吟让施奕文傻了眼。

    “少爷,让婢子再睡会吧……”

    说着她还扭了扭身子,虽说大清早的火气正旺,可施奕文还是愣坐在那,好一会才反应过来。

    好像昨天,是寇芸把自己送上床的。然后发生了啥?

    这丫头……怎么会在这?

    喝酒误事啊!

    有些尴尬的从炕上起来后,施奕文瞧了眼还蜷在的被窝里的寇芸,先端着茶杯喝了杯茶,火烧般的胃里才舒服些。

    “哼……”

    恰在这时,施奕文听到一声不满的轻哼,是小怜。“狐媚子……”

    不满的轻声嘟嚷了一句,小怜又乖巧的走过来说道。

    “少爷,婢子伺候你穿衣裳。”

    尴尬不已的看着小怜,施奕文连忙开口说道。

    “小怜,我说过少爷不喜欢人伺候……”

    “少爷就喜欢她那么伺候……”

    话还没说完,小怜的眼睛里就泛起一层雾来。

    “都怪婢子,昨个困倦了,结果,结果了……”

    瞧见小怜红肿的双眼,施奕文连忙说道。

    “公子喜欢让你伺候,还是你伺候的……”

    话一出口,施奕文差点没咬自己的舌头,这叫什么话啊。不过这番话却让小怜破涕为笑,就这样在小怜的服侍下,穿好了衣服后。

    等小怜端过洗脸水,给施奕文洗干净脸时,寇芸已经醒了过来,见她醒来了,小怜不满的嘟喃了一句。

    “狐狸精,居然,居然勾引少爷……呸,不要脸。”

    话未说完,面红耳赤的小怜便匆匆出了屋。

    “那个小芸……”

    不等施奕文开口,寇芸就从床上做起身来说道。

    “少爷,婢子是送到府里,就是伺候少爷,还望少爷往后万万不要嫌弃婢子……”

    话说的谦卑可说话时她就那么笑靥满面的看着施奕文,一双美眸中流波闪动。

    这小妖精!

    “少爷……奴婢两年前就束发戴上簪子了。”

    似娇似怨的话音传入耳中,感受着扑面而来的娇媚,施奕文深吸口气,说道。

    “嗯,我知道了,往后……就这样吧!”

    “噗嗤!”

    瞧着少爷模样,寇芸笑了,捂着嘴的笑了起来。

    “不许笑!”

    要不是白天,估计施奕文还会再次回到炕上。丢下这么一句话,他就离开了。

    有些事情总是无法避免的。

    既来之,则安之吧!

    当然,要作好防护。幸好药店里东西到也齐全。

    走出卧室的时候,施奕文在心里自语着。

    接下来的几天,最初的尴尬之后,一切都是顺理成章,这在万历年间的日子过得也比早前多出了一些乐趣。

    俏婢、山泉、有点田,有时候,人的日子过的确实非常惬意。

    当东家的日子过的惬意,可是对于有些人来说,日子过得却没有那么舒坦,对于王得功来说,这阵子他几乎成了全村人嘲笑的对象。

    毕竟,这村里头,他是仅有的一个,在地里种上了大白菜,却没要工钱的主,别人家凭着劳力换了几两银子,发了一笔横财。相比之下,王得功自然也就成了个“王大哥,你这是到地里啊。”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到地里看看……”

    “那有啥看的,不就是菜嘛,我敢说,一场雪下来,地里的菜也就冻得差不多了……”

    “这个憨货。”

    又一次,往地里去的路上,听着身后的嘲讽声,王得功的心里也有些迷茫了,他并不是个聪明人,只是认死理,他觉得爹说的没错,所以也就认了。

    跟着东家种菜,真的没错吗?

    尽管心里这么疑惑着,但是很快的,他脸上的疑惑和迷茫之色就消失了。

    “要是到了冬天,这些菜都还是好好的,那可是能卖不少钱呢……”

    想着连个菜叶都难寻的腊月天,王得功心里的疑惑又被抛到了一边。

    东家爷是皇帝封的同知,肯定是有大本事的人,跟着东家准没错,他说的话,也不会错!

    当然,尽管王得功心里这么想,却这并不影响庄里人对他的各种嘲讽。这石台庄是皇庄,和普通的村庄不同,村子里甚至连个大姓都没有,庄户大都是早些年逃难过来的,给管庄的太监磕个头,再许些好处,就成了庄里的佃户,彼此间没有血亲,见着笑话说话间总省不掉各种冷嘲热讽。

    而现在,王得功就是庄子里最大的笑话。

    当然,人们嘲笑他还有另一个原因——王家种的地总比别人多打下一斗半斗的,瞧着不多,可王家也是租着几十亩地种,一年可就多打了几石粮食。

    原本的,大家伙就有些眼红这个,而现在王得功又想跟着东家种菜挣银子的行为同样也引起别人的注意。自然的也引起了别人的嘲笑。

    大家似乎都觉得这人的想法太多,大家都是庄子里的佃户,原本老老实实的给庄主种一辈子的地就好了,你想那么多干啥?

    当年,他爹寻思着和邻庄的孙老爷学种地,当了五年的长工,学着了些本事,多打了点粮食,现在好了,搁儿子这辈,又寻思着想种菜,想凭种菜发家,这种“不切实际的妄想”,自然的也就成了庄子里大家伙茶余饭后的谈资。

    “你们瞧着没有,听说他好像去城外的粪场买肥了,一车肥少说也得几百钱……”

    “嘿嘿,你没瞧着嘛,人家就指往着种菜发家哪!”

    “歪门邪道,他也不看看这天底下那有能放几个月的菜!”

    “哎哟,你们没瞧着,这是东家的让种的嘛,当年他爹跟孙老爷学,现在他又跟东家学,当真不愧是王老实的种。”

    “呵呵,东家有能耐是不假,可也是从南边过来的,对咱们北边不了解,江南天暖,冬天兴许能种菜,可咱们这天寒地冻的,你就听瞧他瞎白胡,大家伙就瞧好了吧,等到了冬天,有他哭的……”

    尽管大家嘴上这么说着,但河边那个高大的四叶风车,却仍然成了石台庄的地标,尤其是那个磨面的风车,更是方便了附近十里八乡的乡亲,原本无论是那碾高梁、小米还是高粱面、麦子面原本都是耗体力的重活,即便是有牲口的人家,驱使着牲口干这样的重活,磨一袋面也得半天功夫,至于没牲口的人家就全靠人力,更是费力费时。在瞧见石台庄用风车碾高梁、磨面,又省时又省力后,附近庄子里的百姓,也纷纷带着高梁、小米、麦子,来这里脱壳磨面,作为管事的刘裕自然从中瞧见的商机,立即收起了钱来,收的倒也不贵,一石粮食也就几文钱,钱不多,也就是个意思。

    瞧着从附近赶来排队磨面的村民,庄子里心思活泛的自然看到了商机,一开始只是随意卖点小东西,后来又吸引了附近的小商贩们,虽然卖的是小东西,可这个临时兴起的小集子,却也成了这年秋城天庄子里一道别致的风景……
………………………………

第128章 时光 (第三更,求推荐,求收藏)

    秋去冬来,天越来越冷了。

    九月底的时候,一场大雪席卷了北方大地。

    一夜的大雪过后,世间万物尽是一片洁白。

    清晨,将怀中的如无尾熊似的人儿轻轻的推在一边,施奕文从暖和的炕上坐了起来。

    “这炕真暖和……”

    暖和的屋子里,不见冬天的寒意,对于习惯了“物理抗寒”的施奕文来说,这暖融融的冬天,确实让人倍觉得惬意。

    “就是衣裳重了些。”

    自言自语着,穿好厚实棉衣的施奕文,走到了院子里,院子里已经落满了积雪。瞧着这满院的雪,施奕文的心情也随之变得的大好。

    突然,院中的小树后,到一张清丽秀美的脸庞映入眼中,是小怜,她正笑嘻嘻地望着自己。

    “少爷,您起来了。”

    看着笑靥如花的小怜,施奕文瞬间有些失神。

    “嗯,”

    “少爷,我去给你取热水,先洗脸……”

    看着小怜欢喜的去准备洗脸水,已经习惯这一切的施奕文,心里涌过一阵暖流。

    洗完脸之后,小怜笑嘻嘻的看着少爷问道。

    “少爷,您可有些日子没有起来跑步了。”

    小怜的话让施奕文一阵尴尬,这阵子确实有些荒唐了。从此君王不早朝他没有体会过,不过春宵苦短到底如何苦短,这阵子却是有着充分的体会。

    “天气冷了,在室外跑步容易伤身。”

    随口找了个理由,施奕文说到。

    “不过,也可以出去走走,去赏赏雪景,再顺利看看地里的菜……”

    说着施奕文就往前院走去,而小怜则乖巧的跟在他的身边。

    16世纪末的冬天很冷,下了一夜的雪很大,地面上积着厚厚的一层雪,在地里溜着的时候,可以看到一棵棵大白菜在雪地中挺立着。

    “少爷,这些大白菜真能长下去?”

    手放在嘴前哈着热气的小怜,看着地里的大白菜有些好奇的问道。

    “再过半个月,差不多就可以砍下来上市了。”

    尽管从来没有种过大白菜,但怎么着也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不少农技方面的书,对大白菜的种植多少也了解了一些。

    “大白菜的生长期也有55天左右,今年种的可能晚了一些,不过也没关系,就是现在这样的菜……”

    瞧着地里长的那些块头像是西瓜似的白菜,施奕文笑说道。

    “差不多也能卖个好价钱,天气越冷越是如此,毕竟,在冬天里能吃着点菜可是新鲜的很啊……”

    不等施奕文说完,身后的“阿嚏”声说打断了他的话语,回过头看着冻得小脸通红缩着手哈气暖手的小怜,他这才想起来,南方人的她确实不适应北方的天气。

    “瞧你冻的,把手给我……”

    不容小怜拒绝,施奕文就把她那双冰凉的小手握在手中。

    “怎么这么凉?穿的的薄了?”

    冰凉的手被少爷这么握着,让小怜只觉得有脸颊滚烫,可是手上的温暖却让她的心里暖融融的。

    “嗯……”

    羞怯难当的小怜紧张的心脏都快跳到嗓子眼里了,只是用摇头,代替言语。

    看着面前这张含羞带怯的清静秀丽的俏脸,突然,施奕文的心头有种莫名的感动,这么长时间以来,她一直跟在自己身边,而自己也习惯了她服侍自己,每天穿衣盘发,服侍的周周道道,成天有这么一个既漂亮、又乖巧的小丫头陪在身边,这日子确是惬意的很。

    感觉她的手已经暖和了许多,施奕文便宠溺的拍了下她头上的双鬟,轻声说道。

    “怜儿,北方的天气比江南冷多了,以后要穿厚一些……嗯,算了,等回去,我看看给你找几件衣裳。走,我们回去吧,这外面确实挺冷的。”

    在怜儿乖巧的跟着自己往家走的时候,刺骨的寒风袭来,忍不住打个寒战的施奕文不禁嘀咕道。

    “看来,自己也得找几件衣裳了。”

    衣裳自然是到空间里去找,幸好超市其实差不多就是大卖场,非但找到了一些羽绒服、羽绒马夹,而且还找到了秋衣、保暖内衣之类御寒衣裳,有了这些衣裳自然也就不需要再忍受厚重的棉衣。

    “也许,可以再弄点羊毛来,然后让她们学学织毛衣,好像图书馆里教编织的书还有不少……”

    脑海中浮现出年少时妈妈织毛衣的场景,在心生惆怅的同时施奕文,却又想到了另一种可能,庄子里这么多的妇人,与其让她们这么闲着,倒不如让她们学学织毛衣,编织好的毛衣不仅可以满足基本生活所需,也可以拿去市场贩卖,维持生计。

    兴许,也能给庄里的妇人们找个赚钱的门道。

    想到这施奕文的眼前不由一亮,说干说干,他立即喊来了刘裕,吩咐他去买羊毛。

    “羊毛?少爷要买羊毛?”

    “对没错,先买个几百斤来试试,怎么,市场上没有吗?”

    想了一会,刘裕答道。

    “少爷,有倒是有,奴婢记得城边就有几家毛毡厂,毛毡就是用羊毛制的,奴婢去打听一下,应该能买得到。”

    如果说在京师有什么方便的地方,就是京师作为天下的中枢,在这里但凡是世间的商品,大抵上都能买得到。上午吩咐的事情,到了傍晚的时候,施奕文就看到所需要的羊毛。

    。尽管并不知道怎么纺毛线,不过凭着在图书馆里找到的书,施奕文还是找到了加工羊毛的办法。

    第一步就是洗羊毛,按书上的说法生羊毛里不仅带有植物杂质,还有大量的羊脂。纺线一般都是要去脂的。

    “洗羊毛要用热水,越热越好,但是不要用开水,热水可以方便去除羊脂……还有大碱,不能放多了,放多了就纺不成线了……”

    在桂婶和几个仆妇忙活着洗羊毛的时候,尽管只是在一旁做着指挥,压根儿就不亲自动手,可施奕文倒也显得兴致十足,这也是个打发时间的法子。毕竟平常的日子实在太过无聊了,人一旦忙活起来自然也就没有了那种感觉。
………………………………

第129章 丰收 (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

    从第一步洗羊毛开始,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院子里几个仆妇倒是没有闲着,洗羊毛、晒羊毛,再将梳好的羊毛卷成团,然后用纺线车将羊毛纺成的毛线。当然,在此期间,小怜、寇芸她们也没有闲着,用竹制的毛衣针和粗棉线练习起了编织。不过只是几天的功夫,她们就学的编织的技巧,甚至很快就织出了一副手套,而最让施奕文惊讶的时,平时话最少的小浣居然是学习最快的,不仅凭着几张简图学会了花样编织,而且还自己创造出了一些花式。

    其实,学习编织的并不仅仅只有她们几个,其它的仆妇瞧着好看,也纷纷学了起来,就在妇人们学着手工编织的时候,时间飞逝,到十月初的时候,地里大白菜差不多都长成了。

    也就是在这期间,村子里原本的怀疑慢慢消失了,毕竟,地里头的菜好好的长着,而且越长越大。

    眼瞧着一棵棵抱成团的大白菜在地里长着,村里的冷嘲热讽又变了模样。

    “这一棵菜差不多得有七八斤吧。”

    “瞧着最少也得有四五斤出去……”

    “那这一亩地可不得有几千斤?”

    “那可不是,这么多菜,你们说往那搁啊!”

    “就是,瞧着非得在地里冻烂了不可,你们瞧那外面的菜叶,好像都快冻坏了……”

    像这样的流言蜚语,这些天在庄子里流传着,就连施奕文都有所耳闻。

    不过对于这些,他也就是听听而已。

    庄子里有多少人想看笑话,他不知道,但是有时候他很清楚,对于百姓来说,在没见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之前,他们绝对不会相信种菜能挣钱。

    倒是小怜她们听着这样的流言蜚语,心中很是气不平,好几次听着家中仆妇们提到地里白菜多的不知往那搁时,她都会撅着小嘴嚷嚷道。

    “你们懂什么,少爷种的大白菜可好吃了,吃起来甜甜的,肯定能够赚好多好多钱的,到时候眼红死你们……”

    别人到时候会不会眼红,施奕文不知道,可是地里的白菜总得收。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原本应该是冬闲的庄子里,忙活着起来,庄里的男女老少纷纷下地收起了大白菜,收取的白菜直接放到后院的空房里堆垛起来,而施奕文总会趁着没人的时候,把房里的白菜装进了空间里,这是他刚寻思出来的保鲜的方法,毕竟,这么长时间,超市里的青菜仍然还保持着新鲜。时间静止的空间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保鲜库,有了它根本就不需要担心长期贮藏的问题。

    当然,除此之外,施奕文还让人挖了在村边在挖了上百个活窖,一米多深、十几米长的活窖窖顶用高粱杆子搭建成一个棚顶,一个这样的活窖能储存几万斤的白菜。虽然比不上空间里的白菜新鲜,但放上几个月没有问题。

    当然,更为重要的还是要把这些大白菜给卖掉,毕竟,这一季白菜足足收了三四千万斤,这还是因为肥料不足,再加上种的晚了几天,要不然亩产万斤根本就不是事。

    不过,对于施奕文而言,他并不着急,他不急,不代表别人不急。至少一直愤愤不平的小怜她们早早的就急不可待了,毕竟家里的空房里早就垛满了白菜,那上百个活窖里也存着白菜,甚至地里还有不少大白菜没收,她们瞧在眼里,自然是急在心里。

    难不成真的拿这些菜养羊不成?

    “少爷,那么多菜咱们可怎么卖啊!”

    又一次,瞧着盘子里的羊肉白菜,小怜吃在嘴里没有了往日的甜头。寇芸也在一旁跟着说道。

    “就是啊,少爷,那么菜不卖掉的话,早晚得放毁了,万一要是烂了菜,到时候可就全完了。”

    “不着急。”

    瞧见她们紧张的模样,施奕文解释道。

    “现在才十月的天,还没到腊月呢,有的是时候卖,你就等着吧!”

    天气越冷,菜越值钱!

    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尽管从不曾怀疑过少爷,可小怜还是有些担心的说道。

    “可,可不去卖的话,怎么卖得掉?少爷,要不,咱们上待卖菜去?”

    小怜的话让施奕文哈哈大笑了起来。

    “小怜,瞧把你急的,既然少爷说不急,那少爷肯定是心里有主意,你就等着吧,我说的对吧,少爷。”

    瞧着寇芸讨好时眼波流离的模样,施奕文的心头一跳,这小狐狸,越来越妖了……不,是媚了。

    “哼!”

    瞧见寇芸的模样,小怜不满的哼了声,嘟着嘴一副闷闷不乐的模样。见状施奕文便笑着解释道。

    “小怜,你别担心,咱们不卖有人去卖,如果我估计的不差的话,这两天就该有人去城里卖大白菜了。”

    确实就像施奕文说的那样,他不着急,不表示其它人不着急,至少对于等了两个月的王得功来说,他一直在等着大白菜能收的那一天,甚至早在几天前,他差点的就要把地里的大白菜收了,进城卖菜去了。

    可也就是在地里头,他碰到了东家,在施奕文知道他担心地里的菜冻烂了之后,特意指导下他挖了地窖,并且告诉他如何贮藏大白菜。

    这天天刚放明,王得功就把大白菜从地窖掏了出来,然后按东家说的法子,把白菜一棵棵的在大车上码放整齐,一棵棵大白菜码在车上,看上去确实颇为新鲜,甚至有些惹眼。

    “他爹,你还别说,这菜瞧着确实惹眼,大冬天的,能吃个新鲜菜确实不容易。”

    婆娘的话,让王得功的心里面稍微有了一点底。

    “小喜,等卖完了菜,我就到布庄里给你扯布,还得扯上等的松江花布,留你做新衣裳。”

    看了眼王氏,想着她这些阵子受的委屈,王得功一边说,一边又对儿子们说道。

    “在家听你娘的话,等爹晚上回来,给你们带猪头肉吃……”

    冬天的路不容易走,得亏过了庄头的土路,就到了那条从张湾到京城的石铺官道,赶着牛车在官道上走了一个时辰,终于到了京城,虽然还没进城,可城外却已经很是热闹了,瞧着街上涌动的人流,王得功心里忐忑不安的赶着牛车。心里寻思着。

    这大白菜能卖掉吗?

    就在这时,旁边传来一个有些诧异的声音。

    “喂,这菜是什么菜?瞧着挺新鲜的,咋卖的,什么价?”
………………………………

第130章 比肉贵的大白菜(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卖大白菜了!新鲜的大白菜了!”

    随着这声哟喝,街上的人就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自然都落到了王得功的牛车上。已经卖掉几棵大白菜的他,这会早就没了最初的紧张。

    “大白菜?……什么东西?”

    “大白菜?白菜?”

    “这白菜,咋这个模样?”

    “模样挺怪,可瞧着挺新鲜……”

    ……

    尽管没有几个人见过这种抱茎的像个大西瓜似的大白菜,可是在冰天雪地里,原本瞧着绿色就亲切的人们,还是立即对白菜有了兴致。虽然他们从来没见过大白菜,可却按不住好奇心。

    “喂,汉子,你这个什么大白菜怎么卖?”

    一个中年人问道。

    “三,三文钱一斤。”

    王得功立刻开口回到。

    “三文钱?”

    闻言中年人先是一愣,随后诧道。

    “一斤肉才啥价,十几文钱而已,鸡鸭才几文钱?你这个什么大白菜,居然卖三文钱,这可都是赶上鸡价了……”

    这边有人嫌贵,一旁却有人觉得的不贵。

    “三文,倒也不贵,这么着,给我来两棵。”

    一个穿着灰布棉袄的中年人说道。

    “两棵……十一斤六两,去个零,算十一斤……”

    “三十三文,”

    那中年人倒是替他算起了账来。

    嫌贵的那摇了摇头,睁大了眼睛。

    “三十多文钱,就吃几口菜。这可是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