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的工业革命-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数一旦超过五十人,还都是不认识的生面孔,不仅掌管不过来,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磨合熟悉。

    当前的形势那么严峻,哪有时间给他们磨合熟悉,工厂主们又从来不接触底层事宜,每天和那些商贾谈生意的时间还不够。

    掌管数目如此庞大一批工人的重任,最后落在了曹文耀和宋应升头上,两人确实也有才学,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合理分配了各个蒸汽工厂的劳作范围。

    工人们一共分为两班,白天一班,晚上一班。

    曹文耀和宋应升也分成了两班,坐在轮椅上曹文耀主动要求在白天,宋应升想也没想便答应了。

    倒不是曹文耀想要偷懒,只是因为坐在轮椅上的曹文耀不适合在晚上行动,很有可能让已经开始提速的修筑速度降低,便主动要求在白天。

    一切都为了尽快修筑好第二批洗煤厂。

    有了工业园区工人们的加入,修筑的速度已经不能用快来形容了而是飞速。

    地基的开挖,水道的浇筑,水池的挖掘,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前进展,几乎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

    配合基建署修筑洗煤厂的工业署,没想到这么快就开始修筑第二批洗煤厂了,北平机械总局的蒸汽机已经在修筑第一批洗煤厂的时候用完了。

    蒸汽机又不是一时半会能打造好的,工业署署政张焘没有办法就找上了工厂主们,希望能从他们的蒸汽工厂拆走蒸汽机先应付起来。

    张焘已经做好了去找朱舜的准备,让他没想到的是,工厂主们全都是一口答应了,爽快的就像是借给张焘一锭银子,而不是在破坏自己的心血成果。

    在所有的配合下,一种难以想象的动员能力下。

    基建署和工业署只用了十四天,还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昼夜不停的修筑好了第二批洗煤厂。

    太子朱慈烺亲眼见证了这一切,久久说不出话来。

    刚刚修筑好的洗煤厂有些地方的混凝土还没彻底凝固,已经不在乎了,全力开始洗煤。


………………………………

第四百四十五章 晋商又要赚钱了(元宵快乐,加更)

    朱舜带领工业派开始修筑第二批洗煤厂的同时,镇远侯给贩卖中煤的店铺下达了一条命令,所有店铺把煤炭的价钱从一钱银子提高到四钱银子。

    目的只有一个,尽快耗光三大晋商手里的现银,也释放出一个煤炭储量不足的假消息,迷惑以李鲁生为首的东林党和晋商。

    李鲁生得知了这个消息,当晚就宅子内款待了三大晋商,也算是东林党一定能赢以前的一场庆功酒。

    东林党只认自己的道理,晋商只认银子。

    李鲁生很清楚自己这一次能让晋商赚多大一笔银子,这笔银子又会给他带来怎样的香火情。

    晋商的香火情还是次要的,李鲁生真正看重的是他这一次取得了晋商的信任,让晋商知道只要跟着他李鲁生,就是碰见了朱舜那个灾星也能让他们赚钱。

    有了这一次的信任,下次再找晋商筹集银款就简单多了,也就是说五大晋商手里庞大的银款,成了他随意可以调动的实力。

    紫檀酒桌上,李鲁生只喝了三盅酒就已经有了几分醉意,不是酒劲大,而是想到五大晋商手里所有的银款能够为他所用。

    足够让他醉上三天了。

    有了这么一批庞大的银子在背后支撑,李鲁生都开始为自己谋划怎么一步步成为内阁宰辅了。

    李鲁生不是金之俊那般的空想,而是凭借他的心计城府,筹划一盘真的可行的大局。

    “来。”范永斗想到这一次自己吃的煤炭最多,等他手里的三十万两现银用完了,李鲁生才安排靳良玉和梁家宾两位大晋商继续吃煤炭,满面红光的站了起来,主动敬了李鲁生一杯。

    范永斗拿着官窑青瓷酒杯,重重的碰在了李鲁生的酒杯上,满面红光的笑道:“本员外敬李阁老一杯,希望以后有这样的好事,李阁老不要忘了本员外。”

    阁老是内阁宰辅特有的敬称,李鲁生早就不在朝廷为官了,就算当初在朝廷做官的时候,也没做到阁老的位置,当不得一句李阁老。

    范永斗看似是在借助酒意,说了一句醉话,但是醉不醉的在场所有人都清楚。

    不仅不醉,还比任何时候都要清醒。

    范永斗说出这些话只要一个目的,只要李鲁生能够让范永斗一直这么赚银子,愿意把他扶植到阁老的位子。

    李鲁生及时的给出了反应,抚须笑了笑:“仲荣先生抬爱了,在下以后还指望几位的帮衬。”

    范永斗的表字不是仲荣,完全仲荣搭不上边,仲荣是明初一位名人的表字。

    江南第一豪富沈万三。

    经商的人不会不知道沈万三,李鲁生是在用一个沈万三回应范永斗的阁老,只要范永斗支持他成为阁老。

    李鲁生就敢让范永斗成为北方的沈万三,至于怎么能积累这么庞大的家业金银,只有一个办法了。

    为范永斗前往满清的马帮,大开方便之门,甚至可以允许范家似开一个榷场。

    这些都是心照不宣的东西,在场的几人都明白,不用多说。

    至于李鲁生有没有这个能力,范永斗和其他两位大晋商相信,绝对是有的。

    范永斗用三十万现银吃下了一大部分的煤炭,煤炭的价钱已经压低到了一钱银子一担,等再过了几个月,彻底摧毁了工业派在顺天府的根基。

    煤炭的价钱就能从一钱银子一担,恢复到正常的三钱银子一担。

    到那个时候,范永斗转手一卖,手里的煤炭就能翻三倍的价钱,三十万两就变成了九十万两。

    近一百万两。

    范永斗的马帮累死累活干一年,还要冒着杀头的危险,也赚不到二十万两银子。

    现在只是按照李鲁生的安排,坐在家里喝喝茶,收收账,安排好一些储存煤炭的仓库。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能把三十万两银子变成九十万两,这生意未免也太好做了。

    有这等通天本事的李鲁生,还没有在朝廷为官,等到他成为了内阁宰辅手里掌握了大权,让范永斗在辽东边疆开办一处榷场,还不是手到擒来。

    到那时范家都不用和大清国做买卖了,光是榷场每年收取晋商和大清国商人的牙钱,足够范家富可敌国了。

    想到这里,范永斗再次敬了李鲁生一杯,郑重的说道:“没有什么帮衬不帮衬的,你我以后就是一家人。”

    “听闻你家长子还有一房平妻没娶,本员外有个侄女知书达礼,还是本员外一母同胞亲昆玉的女儿,不知李兄意下如何。”

    李鲁生直接把酒杯放在了桌子,在三大晋商愕然的目光里离开了酒桌,就在三大晋商以为范永斗哪里触怒了李鲁生,想着怎么弥补双方的关系。

    李鲁生再次走了进来,手里还拿了一张墨迹未干的桃红色宣纸,情真意切的说道:“这是犬子的生辰八字,姻亲这件事宜早不宜迟。”

    “还望范兄回去以后,尽快把犬子的生辰八字交给令昆玉。”

    “哈哈——”“哈哈——”

    范永斗也只是提了一嘴,没想到李鲁生还真是个爽利人,当场就写了生辰八字。

    心里对李鲁生成为内阁宰辅更有信心了,更对朱舜默哀了一声,摊上了这么一个对手。

    不是谁都能没有底线到连自己的儿子都要利用,还是独苗单传,虎毒还不食子。

    范永斗放心了,其他两位大晋商却担心了,好事不能总让范家全占了。

    煤炭这件事就因为范永斗先一步答应,抢了一个先机,吃下了足足三十万两白银的煤炭。

    姻亲这件事可就不能落后了,毕竟有了儿女亲家的这层关系,有了好事总得先照顾自家人。

    但是李鲁生只有一个独苗儿子,已经娶了两房妻子了,总不能让他们俩的侄女做个小妾。

    这要是传出去了,两位大晋商的面子往哪放,再说了就算他们俩同意,家里的老太爷也不会同意孙女给人做个小妾。

    就在两位大晋商一筹莫展的时候,李鲁生接下来的话,又让三大晋商对他没底线的程度提高了一个层次。

    李鲁生轻描淡写的说道:“犬子的两房妻子染了重病,活不了多久了。”


………………………………

第四百四十六章 镇远矿务局

    这场酒宴在三方都满意的情况下结束了,三大晋商坐上绸缎刺绣轿子离开了这里,李鲁生亲自送他们离开,叫来了一名心腹管家安排他去做了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三天后。

    煤炭价钱提高到四钱银子的第四天,朱舜还没去找镇远侯,他倒是先找上门来了。

    镇远侯坐在工人会馆的黄花梨官帽椅上,茶都没顾得上喝,直接问道:“贤弟,第二批洗煤厂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修筑好。”

    “煤炭提高道四钱银子已经四天了,在这四天里大批量的放出了很多煤炭,足够再耗光一个大晋商手里的现银了。”

    “虽说还剩下一个大晋商,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不能再拖下去了,再拖下去老百姓就真的没有活路了。”

    朱舜没想到镇远侯会主动过来找他说这件事,每多拖上一天,镇远侯就多赚一大笔银子。

    这种时候镇远侯首先想到的不是能赚多少银子,而是老百姓的活路,这份良心着实让朱舜感慨没有看错他。

    按照朱舜和战略处商讨的原定谋划,需要等到把三大晋商手里的现银消耗完了,才把原煤的价钱彻底降下来。

    毕竟李鲁生手里可以调动的银款,不仅是有三大晋商的银子,还能调动一部分官僚乡绅手里的银子。

    只要能够提前把三大晋商手里的现银消耗光,那一部分官僚乡绅手里的银子,只是小头,影响不了大局的走向。

    谋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以目前这个情况来看,谋划不仅要有变动,还与原定的谋划有着很大出入。

    有出入便有出入了,只要能让老百姓在这个寒冷彻骨的冬天过上好日子,少赚再多的银子也是值得的。

    至于大局的走向。

    第二批洗煤厂修筑完成以后,京西可是有着两百个浮选洗煤池,每天喷吐出海量的中煤,工业化的力量足够碾压一切。

    朱舜点了点头,当场就拍板了这件事:“顾兄来的正是时候,第二批洗煤池已经完成了,目前正在修筑第三批洗煤池。”

    “有了这二十家洗煤厂作为依托,煤炭降价以后足够撑到半个月以后了,等到半个月以后又会有一批洗煤厂落成,到时候就彻底不用担心了。”

    镇远侯听到这里放心了,起身离开了这里:“煤炭降价关乎无数老百姓的活路,越快办成越好,就不在这里打扰贤弟了。”

    “还请贤弟尽快安排人,把煤炭送到京城。”

    镇远侯清晨与朱舜商量完煤炭降价的事宜。

    下午。

    一辆又一辆运送煤炭的马车进入了京城,这些马车并不是从京西过来的,而是从镇远侯等几位勋贵在京郊的庄子里出来的。

    京西距离京城可不近,还要驮着大量的煤炭,一上午的时间到不了京城。

    这一辆辆马车里装的煤炭,是镇远侯手里最后一批存货了,大致能够支撑三四天。

    一辆辆运煤的马车进入京城以后,立即就分道扬镳了,分别赶往了各自要去的地点。

    镇远侯这些天除了不停的调整煤炭的价钱,悄无声息的还做了一件事情。

    凭借他这位顶尖勋贵的人脉,还有同样属于工业派的怀远侯、兴安伯、新宁伯的帮衬,买来了大量的铺子和宅子。

    这些宅子全部是由镇远侯出面,买到他的名下,银子由勋贵里最有钱的那三位提供,毕竟镇远侯手里的银子还不足以买下足够覆盖所有胡同的店铺宅子。

    店铺宅子买下来以后,又招募了一帮子泥瓦匠和木匠对店铺宅子进行改建,全部改成了用来买卖煤炭的店铺。

    就在运着煤炭的马车走进京城,这些店铺全部换上了一个崭新的匾额,字迹是由太子朱慈烺亲自题写。

    镇远矿务局。

    京城内这么多的店铺在同一时间,换上了听一个名字,相当的招摇吸引了很多达官显贵和官僚乡绅的注意。

    镇远两个字还让达官显贵和官僚乡绅们想到了镇远侯,毕竟京城里有这份实力的权贵都是最顶尖的一波权贵。

    权贵们尤其忌讳冒名顶替四个字,一般不会有人给自家的店铺题上镇远两个字,这样就犯了镇远侯的忌讳。

    这么一来只有一种可能了,这么多的店铺全都是镇远侯的产业。

    镇远侯手里的主要产业是贩卖辽东大马,达官显贵和官僚乡绅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镇远侯难不成要在京城大批量的卖马。

    只是想想就把这个念头,驱逐脑外了,辽东大马不是普通的货物,摆在那里就可以了。

    辽东大马的喂养需要大片的空地,那些店铺存放一些大宗货物还可以,把辽东大马安置在那里地方肯定就不够了。

    达官显贵和官僚乡绅们怀揣着好奇心,派遣亲随去店铺里查看了一番,听到亲随的禀报,可就让人看不懂了。

    居然都是买卖煤炭的店铺。

    镇远侯手里的煤炭早就被三大晋商吃的差不多了,哪来的那么多煤炭,供给足够覆盖京城所有胡同的煤炭店铺。

    想来只有一个可能,镇远侯其实是和李鲁生等人蛇鼠一窝,眼看柴薪的价钱这么高,终于耐不住性子要提高价钱了。

    临时租借了那么多的铺子,只是为了尽快把手里的柴薪卖出去,这件事甚至有可能是与新宁伯狼狈为奸一起干的。

    虽说把新宁伯木材厂打造家具的上好木材当柴烧,是一件很暴殄天物的事情,但钱帛动人心。

    以柴薪现在的价钱,只要再提高一成,那些当成柴薪卖的上好木材就不会赔本了,还能趁着这个机会狠狠的赚上一笔。

    达官显贵里里的一些权贵不免对镇远侯有了微词,没想到他沦落到这个地步,竟然开始喝老百姓的血了。

    官僚乡绅们则是彻底放心了,没想到堂堂镇远侯京城里的顶尖勋贵,居然和他们蛇鼠一窝的干着同样的事情。

    就在官僚乡绅们想着把煤炭的价钱提高到五钱银子,木柴和落实的价钱也提高到五钱银子。

    镇远矿务局开张了。

    一担煤炭只需银一分。


………………………………

第四百四十七章 工人票号的推广

404,作者改稿中……

    404,作者改稿中……

    404,作者改稿中……

    404,作者改稿中……

    404,作者改稿中……

    404,作者改稿中……

    404,作者改稿中……

    404,作者改稿中……

    404,作者改稿中
………………………………

第四百四十八章 工业派穷途末路了?

    在这个难以渡过的寒冬难关,老百姓缺煤炭,工业派送来了低廉到如同白捡的煤炭。

    老百姓缺银子,工业派的票号居然给出了二厘银息的拆借。

    幸好朱舜不在这里,要不然来老爷子等几位七十几岁的老人都会当场给朱舜跪下。

    至于镇远侯,老百姓心里也是充满了感激,但还达不到朱舜那般的地步。

    工业侯朱舜对于老百姓的恩情从崇祯二年便开始了,哪里是一两件好事就可以媲美的。

    津渡上的来老爷子,突然喊了一句:“来聘。”

    一名正在搬运煤炭的少年,拍了拍手上的黑灰,走到了来老爷子身边。

    来老爷子指着那名手掌比一般人大很多的少年,郑重的说道:“这小子是小老儿的一个侄孙,别看年纪小却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猎户,也读过一些诗书。”

    “本来在崇祯四年的要去考武举,可惜碰上了大旱,来聘跟着宋知府去赈灾了。”

    “劳烦李账房给工业侯说一声,要是不嫌弃,小老爷让这小子给工业侯当个家奴,好生护卫工业侯的安全。”

    李账房讶然的看了一眼来老爷子,虽说入了工业侯的府邸以后就有了一份稳定的生计,但那到底是家奴。

    能不能娶妻都得看府内老爷的意思,生了儿子也要改姓,这是很愧对列祖列宗的一件事,除非真的万不得已一般还知道孝字怎么写的男儿,不会去给人当个家奴。

    一位有资格参加武举,以后能够改变宗祠的杰出子弟,说送给工业侯当家奴就送了。

    工业侯在老百姓心里的地位未免也太高了些。

    李账房仔细打量了几眼少年,发现少年的手真是大,都快赶上工业侯的贴身护卫项元池了。

    看待少年的目光立刻不一样了,按照相术上说,这可是天赋异禀。

    李账房不懂什么六爻连山的相术,但这东西在大明极为的盛行,耳濡目染的多了也知道什么是天赋异禀,拱手道:“侯爷不会同意的。”

    “侯爷的贴身护卫都是从辽东退下来的军士,老爷子要是真想报答侯爷,不如让侄孙去陆军讲武堂,只要能进入陆军讲武堂也算是对侯爷的另一种保护了。”

    来老爷子知道陆军讲武堂的大名,那可是太子招揽亲随的地方,拱了拱手道:“多谢了,回头小老儿就让这小子去那个什么讲武堂报名。”

    李账房只是随口一说,也没在意这件事,他不知道的是,多年后因为这个善意的提醒,给他带来了一场怎样的富贵。

    顺天府各地的老百姓陆陆续续等来了装着煤炭的平沙船,李鲁生却是笑了。

    李鲁生看向一起过来的三大晋商,抚须笑道:“看来这位镇远侯真是黔驴技穷了,竟用这等低劣的手段来迷惑我等。”“他手里的煤炭应该没有多少了,骤然降低到一分银子一担,是在暗示我等工业派还有大量的煤炭,威慑我等。”

    “这么一来,咱们担心煤炭砸在手里,也会以一个很低的价钱卖出,包括那些东林党人也会有这样的担心,然后赶紧把柴薪以一个低价卖出。”

    果不其然,李鲁生这话刚说完,心腹管家走了进来:“老爷,外面有几位朝廷高官家的管事,过来询问老爷是否要低价卖出柴薪。”

    李鲁生摆了摆手,心腹管家立即心领神会,用一些托词把那些管事给打发了。

    范永斗三人对于李鲁生随手打发那些管事,没有回答朝廷高官的追问,很是满意,李鲁生做事还真是滴水不漏。

    这种事情无论怎么回复都是在往自己身上揽罪责,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回答,让官僚乡绅们去揣度。

    李鲁生挥退了心腹管家,继续说道:“这个时候,朱舜为了配合镇远侯的算计,应该把所有的长工派去了京西。”

    这时,心腹管家又走了过来:“老爷,根据咱们留在京西的家丁禀报,朱舜庄子里的长全都去了京西。”

    坐在紫檀官帽椅上喝茶的范永斗三人,惊异的看了一眼李鲁生,还真是料事如神。

    李鲁生再次挥退了心腹管家,继续说道:“这么看来,镇远侯或者说他背后的工业派撑不了多长时间了。”

    “老夫估摸着,镇远侯的店铺应该会有一些圭臬,不许官僚乡绅豪商富贾买走煤炭,只许老百姓采买。”

    一名亲随匆忙跑了进来,神色慌张的说道:“老爷不好了,镇远侯的铺子不卖给咱们煤炭了,只允许老百姓采买。”

    范永斗三人彻底放心了,看来一切都在李鲁生的掌握之中,朱舜也真是够倒霉的,碰上了这么一位算无遗策的大才。

    李鲁生挥手让亲随退下,心里对心腹管家和亲随的表现很满意,世上哪有那么巧的事情,他每说完一句话就有人出来陪衬自己。

    不过是李鲁生早就知道这些消息,提前安排好的罢了。

    范永斗三人的情绪果然是按照他谋算的走,彻底安心了,估计接下来应该会说怎么买走煤炭了。

    梁家宾下意识学了李鲁生的抚须习惯,抚须笑道:“不让买便不买了,但咱们可以高价从老百姓手里采买。”

    “只要咱们继续采买煤炭,想必那些官僚乡绅们一定会跟着一起采买,用不了多久就能把工业派手里的煤炭给吃完。”

    李鲁生瞧见梁家宾下意识学了他的习惯,心里对面前的三大晋商彻底放心了,看来已经彻底折服他们了。

    梁家宾说完这句话突然笑了,一旁的靳良玉也是笑了,范永斗的脸色却不怎么好看了。

    范永斗这段时间吃进的煤炭,可是以一钱银子一担的价钱采买的,现在可倒好,煤炭的价钱降到了一分银子一担。

    梁家宾靳良玉两人就算是以高价采买,也不会超过五分银子一担,这两人每担煤炭岂不是要比他多赚五分银子。

    梁家宾靳良玉两人显然也是想到了这一点,站起来说道:“家里还有要事,就不在这里多待了,改日再来拜访。”

    灯笔


………………………………

第四百四十九章 辽东也缺煤炭

    靳良玉梁家宾回到家里,立即叫来了府内所有的管事,带上一些家丁去各个店铺采买煤炭。

    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